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母瞥了二儿子一眼,低声说道:“刚刚你媳妇儿的话都听见了?”

“是,儿子也没想到瑾瑜这般的好命。”

贾母哼道:“榆木脑袋,你也和你媳妇一般似的。”贾政莫名被骂了一通,不知道自己是哪里错了,忙瞧贾母。老太太说道:“你想想,皇上无缘无故的就提拔林家哥儿,这事情本身就蹊跷。右都御使的弹劾似乎还在昨日,事情竟小雨点般没了声息。”

贾政笑道:“这也不奇怪,母亲想,右都御使是忠顺王的人,现在老王爷不中用了,那些跟随的人就是昨日黄花,瑾瑜在这个时候翻身也不难理解,只是这孩子晋升如今之快,倒叫人始料未及。”

要说贾政心里一点不酸绝不可能,贾府的老爷们都有官瘾,贾政尤甚,为了往上晋一级,贾政不知道花了多少的银钱,费了多少的功夫,可惜……工部向来是铁桶一只,往上窜一窜的机会并不大。贾母长叹一声,颇有悔意:“早知道林哥儿这般能耐,我们就该雪中送炭,而不是现在的锦上添花。我刚刚叫你媳妇去林府送冰,她那个人心胸小,你回去提点提点她,免得咱们好心倒叫她办成了坏事。”

“这……不会的,王氏虽有点小手段,可是在大事儿方面还是拿捏得好分寸的。”贾政心里还惦念王氏将金钏儿给自己的好,所以不由得在贾母面前说她的好话。这厢王夫人回了自己的院子,金钏儿正在屋里翻弄王氏的首饰盒,将里面贵重的项链、戒指、耳坠子统统按在身上,照着大大的穿衣镜美得不得了。忽听得外面小丫鬟给二太太请安,金钏儿忙将东西随意的扔在盒子里,顺势拿起桌案边放好的抹布,装模作样的擦着穿衣镜。

珠帘一响,金钏儿立即转身:“是太太回来了,外面热,我去给太太端酸梅汤。”

王夫人顿了顿,问道:“你自己在屋子里做什么呢?”

“回禀太太,刚刚我瞧这镜子脏了几分,所以……”金钏儿将手中的花抹布递给王氏瞧。

王夫人一摆手,“你且出去,我晚间有话与你说。”

周瑞家的看着金钏儿妖妖娆娆的出了门子,才扭头笑与王氏道:“太太,我瞧着金钏儿有些大了,正好今年将她放出去,我有个远房侄儿,在咱们家的铺子里做事,为人勤快能干,你看?”

王夫人哼道:“赶紧歇了你的念头吧。老太太要我将金钏儿给老爷做通房。”

“通房?太太答应了?”周瑞家的惊呼。

“我不答应,那老妖婆子能将鸳鸯弄进咱们院子,金钏儿怎么说也是在我手底下调教出来的人,可是鸳鸯就不同了,用她,老太太还不是想在我身边弄个探子。”

周瑞家的叹道:“也好,叫金钏儿帮着夫人拴住二老爷的心,免得他总是往后面跑,不知道太太打算几时安置金钏儿?”

王夫人不耐烦的说道:“先不管这事儿,什么时候老太太催的急了,什么时候再说,当前重中之重就是林家的事儿。你去咱们冰窖,拣最好最整齐的冰拉出来,叫林之孝和你们家男人亲自送到林府上。”

周瑞家的追问道:“就这点东西,是不是太寒酸了些?”

“老太太只给这些,哼,说到底还是叫我做填补,这个月我管家,大大小小赔在里面的银子足有好几百两,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凤姐儿在的时候我只管当甩手掌柜,现在好了,一点芝麻大点的事儿都要与我烦。”

周瑞家的讨好的说道:“等宝二奶奶进了门,太太就只管享受抱孙子的乐趣,还愁什么。”王夫人脸上始带笑容,周瑞家的就是会拿捏王氏的心思,一句话搔到了痒处,叫人舒服的很。“只求佛祖保佑我们家宝玉,顺顺利利的娶得十八公主为妻,再将宝丫头聘进来做姨娘料理家中大小事务,我最大的心愿就了结了。”

周瑞家的眼睛眯成了一道缝,笑道:“听说薛家姨太太已经不再变卖祖产了,原本日日去衙门门口探听消息,现在也没了那种勤快,我瞧姨太太是歇了念头,一门心思给宝姑娘找个好人家。”

周瑞一想到薛家几十箱的珠宝黄金就眼馋,他们家要是能拥有其中的一小半,还愁什么,而王夫人看中的就是薛宝钗身后带来的几十万两家私,这也是她没肯用心救援薛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没了男嗣的情况下,宝钗就成了薛姨妈最后的依仗。

“你叫林之孝家的开了库房,我记得有给舅老爷寿礼准备的几件器物,你叫他们一并带了去林家。”王夫人嘱咐道。

林之孝到莲花胡同的时候,连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几乎被来此拜访的车马淹没。这个世界最不乏势利小人,林家被皇上申斥的时候,除了几个来往密切的还有联系,余下的是有多远就跑多远,六部里那些与林致远关系尚佳的尚书、侍郎大人生怕求到自己头上。等林致远发达了,又不好舍下厚脸皮上门巴结,只能叫家中女眷们走动。

林致远冷笑着叫人封上大门,寻常来访的都拒之门外,可惜人不减反增。

“姑娘,宫中有公公来宣旨,特地指明了叫姑娘去听。”罗大娘小跑着进了繁花坞,从没有过今日的匆忙。

黛玉手中的针一下子就刺到了手指肚上,微微一皱眉:“又是圣旨?派的是谁?”

罗大娘摇头道:“不认得,好像听大爷与那人说话的意思,不像是皇上身边的人。”

林致远与圣上身边的几个得力宦官都有点交情,今日来传旨的明显是个生人,罗大娘因为走的急,也没听懂二人说什么。

黛玉进了正堂,哥哥致远正与一人谈笑风生,气氛甚是融洽。黛玉提起的心就慢慢放下。

这位宦官约有四十上下,看到黛玉的时候眼神就是一亮,忙道:“这位可就是林家小姐?好相貌,怪道娘娘总是念叨要见见。”

“妹妹,这位是广宁宫的大总管姜公公。”

黛玉心中一凛,严嬷嬷曾说过,广宁宫是历代皇后娘娘所居之地。看来这位姜公公不是等闲之辈。

“见过姜公公。”

姜太监满脸笑意的虚扶一下,说道:“今日咱家奉娘娘口谕,请林姑娘及丁小少爷进宫。”

黛玉没说话,而是看向林致远。林致远会意的与姜太监说道:“娘娘怕是要临产了吧。”

姜公公越加真诚的咧嘴:“太医们掐算了日子,大约就这两日。”

“公公,你看,我们家这个时候去进宫,不会……”有些话点不好明说,但是姜太监是宫里面的人精,自然明白林致远的意思,他说道:“林大人不必担心,娘娘就是想在临盆之前看看丁少爷,也算是讨个喜庆,你知道,皇上一直想添个小皇子。”

林致远听罢,心中冷笑:这话可说反了,应该不是皇上想要,怕是整个昭武侯家需要一个撑门户的皇子吧。

第228章 铁口断言荣泽见驾

黛玉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一次进宫时候的情景,皇城就在自己的脚下,满是汉白玉的砖石,几丈高的深墙将里面的人、外面的人永久的隔开,皇宫中不大种树,至少黛玉这一路走来是没见着半株,空旷,只有这一个词能形容现在的情景。

这里不是林府,自然不会有丫头为黛玉撑伞遮日,偏今儿的日头又猛,不多时黛玉已是汗流浃背,可姜公公的步子却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

晴雯抱着小包袱跟在后面,觑着前面领路的姜公公,脚下紧赶了几步,小声问道:“姑娘,你没事吧?”

被黛玉拉着的荣泽听了晴雯的话,仰着头,大眼睛圆溜溜的看着姐姐,小胖胳膊微微摇晃。

黛玉用帕子拭了拭额上的汗,一笑:“不碍事,就是没想到皇宫这么大。”

姜公公听见了黛玉的话,扭头笑道:“林姑娘莫急,咱们只要穿过眼前这条长巷,再越过芙蓉台就到广宁宫了。”

黛玉只好重新打起精神,低声问荣泽:“累不累?”

荣泽乖巧的摇头,粉嘟嘟的小嘴一撅:“姐姐,我不累,荣泽力气大着呢。”

晴雯神色一暗,上回进宫也是她跟着,大爷进不了后宫内院,当时就有个小黄门看她辛苦,主动要抱表少爷,晴雯没多想就将荣泽交给了对方,等回了莲花胡同,大爷问的仔细,晴雯也没在意的将这件事说了,可后来罗大娘私下里找她说起这事儿,点拨了几句,听的晴雯一阵阵后怕。

晴雯看着眼前的表少爷,小步子明明已经有些凌乱,有的时候差点左脚踩着右脚,偏偏还小大人似的安慰姑娘,说不出的可爱。

众人穿过长巷,姜公公一指不远处的芙蓉台,与黛玉说道:“本朝曾有位公主,一生奉道,不曾嫁人,又因为她身怀医术,救助了不少黎民百姓,所以就将她所居之所赐名芙蓉台,亦有清洁高雅之意。这芙蓉台与占星台遥遥相对,是宫中地势最高的殿宇之一。”

黛玉顺着姜公公的手指往前看,芙蓉台似乎有百丈高,直插云霄,甚是雄伟,偏偏又在顶端设有莲花宝座式的观赏台,平添了几分柔和。

姜公公笑道:“皇后娘娘最喜欢这里,每月十五常与陛下观赏月色,可惜现在身子沉,登高台是不方便的。”

姜公公为人善言,不知不觉就化解了黛玉等人心中的尴尬与紧张,晴雯不是第一次到这里,可是小腿还是隐隐的哆嗦。

进了后宫内院,侍卫一下子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宫中宦官和女婢,人人忙碌。

“请林姑娘现在此处稍后,待咱家回禀了皇后娘娘。”姜公公将黛玉等人交给殿外伺候的小黄门,自己转身进了内殿。

小黄门见这三人有大有小,其中一个还特别的……漂亮,眼神一个劲儿的往这边瞄,晴雯厌恶的与黛玉低声道:“姑娘瞧这小公公,看人直勾勾的。”

不料,晴雯的声音小,可是这些小太监们常年练习听音分辨的能力,早将晴雯的话收进了耳朵里,他面色涨红的说道:“两位姑娘别误会,我不是,我的意思是,哎呀,反正我就是觉得这位姑娘很面熟,才,才多看了几眼。”

黛玉笑道:“听小公公的口音,竟是江南人士?”

小黄门眼睛一亮,忙道:“是啊是啊,姑娘怎么知道?我的祖籍就在扬州。”

“咱们算是半个同乡,都打扬州过来。”

人生一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更何况是在这种冷冰冰的皇宫里,小黄门不由得凑近了几步,低声道:“姜总管也是扬州来的,所以对我们这些小老乡特别的关照,姑娘要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儿就求一求姜总管,他或许愿意帮你们。”

小公公还以为黛玉三人是来皇后身边来邀恩宠的,这种事儿常有发生,不是哪位王公家的夫人来讨好,就是什么世子妃进宫来磕头,广宁宫就是门槛太低,要是皇上肯下旨好好叫皇后娘娘歇歇,娘娘也不至于这么辛苦。

晴雯一笑:“我们可不是来……”话音未落,大殿内深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小黄门像炸了毛的刺猬,忙冲晴雯摆手示意她别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脚步声,呵斥声此起彼伏。

黛玉往后靠了靠,压低声音与晴雯道:“八成是皇后娘娘发作了,一会儿广宁宫要是人来人往,估计顾不上咱们,你拉住表少爷就贴着墙根站了,无论出什么大事,都别叫荣泽离了你的视线。”

晴雯谨慎的点点头,将荣泽拉到自己身边,又紧紧夹住腋下的包袱。

广宁宫里奔出数人,小黄门认得其中一个,忙叫住对方:“小顺子,出什么事儿了?”那个叫小顺子的急急嚷道:“你别拉我,娘娘要生了,我们要去皇上那儿报信儿。”说完,一扒拉小黄门的手,飞也似地追上众人。

小黄门呆愣愣的堵在大门口,黛玉以为这孩子是被吓住了,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迈进了鬼门关,子嗣生下来,宫中人人有赏,生不下来,总有要为此无辜牵连的人。

黛玉好心的叫道:“快闪到一边去,等会儿里面出来人见你在这里堵着,还不知道怎么发落你呢。”

“多谢姑娘提点。”小太监恍然有所悟,又道:“我去找御医去,姑娘自在这里等着吧。”

黛玉心中奇怪,找御医怎么也轮不到一个在殿外伺候的小黄门吧,他这个时候出广宁宫总觉得有些不妥。

小黄门没管那么多,冲下了台阶就往外跑,险些与迎面的太医们撞个正着。

宫中有经验丰富的医婆,专门负责为娘娘们接生,打暑月开始,广宁宫里就常驻了十几位医婆待命,所以太医们的到来不过是锦上添花,为保证皇后娘娘顺利生产而已。

黛玉眼睁睁瞧着小黄门与御医们擦肩而过。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皇上领着荀晟睿进了广宁宫,黛玉等在殿外候着的人忙下跪请安,皇上理也不理的进了大殿,只荀晟睿见到跪在地下的黛玉时,眼神中闪过诧异,可惜黛玉垂着头并未看到。

气氛有些紧张,黛玉三人不知是走是留,又没人理会她们,进进出出的太监宫女端着水盆,甚至有在殿外听差的小宦官默默跪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皇后祈福。

一刻钟以后,荀晟睿出了大殿,神色不大好,背着手看向远处的莲花台。

黛玉只与他有几步之遥,想说话是极方便的。

“林姑娘?”荀晟睿突然转身面向林家三人,像是问话,可语气中充满了肯定,他知道眼前这个女孩子就是林致远的妹妹。

黛玉忙答应。

荀晟睿微微一笑,说道:“娘娘现在正生产,等皇嗣一诞下来,我就亲自送你们出皇宫。”

黛玉想了想,安慰道:“皇后娘娘洪福齐天,定能顺利诞下皇嗣,……放心。”

荀晟睿还想仔细听听黛玉说的是谁,可是这小姑娘的后半句将人名给吞进去了,谁放心,没听清楚。

荀晟睿故意问道:“林姑娘还记得我是谁吗?”

荣泽迈着小短腿想要挤进黛玉和荀晟睿中间,无奈晴雯死死的拉着他的小胖手腕。荣泽记得哥哥出门前交代的,进了宫不能多说话,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就是那个最尊贵的阿姨也不行,可是荣泽没见到尊贵的阿姨,只是看见了这个和哥哥差不多的大哥哥。

黛玉面色微红,不明着回答荀晟睿的问题,反说:“多谢公子所赠曲谱。”

荀晟睿不再说话,只是叫了小太监给黛玉搬一只花墩,正好让黛玉抱着荣泽坐在上面。

屋檐下,人人都静默不语,安心等待大殿里传来的消息。

也不知道过了什么时辰,戴权扶着皇上出了大殿,早有人上来相搀,戴权见荀晟睿守在殿外,忙道:“国舅爷。”

荀晟睿沉声问道:“娘娘?”

宫女们搬了贵妃椅在屋檐下,皇上没什么气力的坐了,半闭着眼睛养神。戴权瞄了瞄皇帝,低声与荀晟睿说道:“医婆们说娘娘还有功夫才生呢,里面又全是血气,娘娘就叫皇上到殿外透透气,国舅爷放心,娘娘刚刚还吃了一碗炖鸡蛋,精神还好。”

荀晟睿将怀里的西洋表掏出来,瞅了瞅说道:“已经是这个时候了,就请皇上去偏殿用膳吧,娘娘这边我盯着。”

戴权为难的看向皇上,皇上眼皮都没抬,却低声说道:“朕不饿,朕要看着皇后生下子嗣才放心。”

先别提万岁是不是真心,但只凭这一句话,荀晟睿就觉得自己的妹妹还算嫁了个有情有义的人,虽然这个人是九五之尊。

“您放心吧,皇后娘娘一定会生下小皇子的。”

一阵极其突兀的声音响在皇帝的耳边,声音糯而甜,皇帝忙睁眼,往来声处瞧,但见一个小豆丁站在红柱子后面,几乎是贴着墙根,身边还有两个相貌出众的女子。

黛玉乍听荣泽开口,吓得一身冷汗,下意识的去捂荣泽的小嘴巴,还没付诸行动,一身黄袍的万岁爷就走到了她们三人跟前。

黛玉忙领着二人下跪。

皇上没理会相貌脱俗的黛玉,也没注意娇美可人的晴雯,而是直勾勾的看着荣泽。

戴权会意的将荣泽拉到皇上的跟前。

皇帝温和的说道:“你怎么知道一定是个小皇子呢。”

荣泽歪着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胆子极大的说道:“是白胡子爷爷告诉我的。”

还没等皇上询问谁是白胡子爷爷,就听广宁宫总管姜公公又笑又哭的跑出来,扑通就跪倒在皇上面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娘娘生下了一名小皇子。”

众人的眼睛“唰”的看向丁荣泽。

第229章 喜获麟儿大赦天下

皇上小心翼翼的接过宫婢抱着的小皇子,虽然是刚生下来,但是除了刚开始哭两声,到现在为止竟憨憨的睡了过去。这个时候的人依旧相信产房污秽,男子沾上会有不祥之兆,戴权等人不敢叫皇帝以身犯险进入大殿,又怕新出生的麟儿被风吹着,所以好几十号人用身体搭起一堵人墙,为小皇子挡风。

小孩子刚生出来大抵是一个样子,浑身皱巴巴,头顶上的发毛少的可怜,还黏糊糊的。眼睛永远是紧闭,饿了,难受了就哼两声,得不到满足再放开嗓子嚎啕大哭。

按照排名辈分,皇后生的这一个应该排行第七,小小的七皇子。

皇上的子嗣并不少,除了二皇子早年夭折,余下的几位皇子都个顶个的健康。五皇子、六皇子的母亲们身份并不高,娘家也上不了台面,心里早就放弃了争权的念头,只剩下大皇子、三皇子还有四皇子有机会搏一搏。

现在的七皇子,无疑是这场博弈中最大的变数。

皇子们年长,可皇上依旧是年富力强,前途究竟何如,没人敢做最终的判定。

皇上不大熟练的抱着小儿子,笑着与荀晟睿道:“这小子好沉实,抱着压手。”

荀晟睿眼含笑意的看着自己的小外甥,这是荀家未来的希望,更是父亲心心念念的宝贝,这个小东西,比家里的筷子也长不了多少,眼睛细长,有荀家的特点,也许是太多的人注意他,小家伙微微皱眉。

“皇上快瞧,小主子脸蛋红扑扑的,这长大了一定是个白净的。”戴权讨好的说道。

皇帝果然问:“哦?这话怎么说?”

戴权听了就将自己准备好的吉祥话找了几句,又道:“老辈人都说,这孩子生下来时面皮儿越红,将来就越白净。”

皇上笑着将脸贴上小儿子,这可是皇上头一遭做的事儿,想当初大皇子生下来时,他还在潜邸当王爷,是先皇最属意的继承人,每日忙碌的事儿不计其数。大皇子的母亲又不受宠,加上皇帝年轻,那个孩子并未在府里引起太大的波动。三皇子、四皇子几乎是同时降世,一个是宠妃所生,一个是正妃所生,两拨人马相斗不休。

真正说起来,前面的六位皇子没一个是在皇宫里诞生的。

只有这位当今皇后所出的嫡七皇子。

皇帝将小皇子交给新选出的奶娘,忽的想起刚刚那个孩子,扫了一眼,果见荣泽站在角落里,便伸手招呼:“小家伙,过来。”

荣泽松开了拽着黛玉的手,被带到皇帝跟前。

“朕问你,谁是白胡子爷爷?”皇帝虽在问荣泽,可是鹰眼却盯着黛玉、晴雯等人。

荣泽挠挠头,奇怪的问道:“白胡子爷爷就是白胡子爷爷啊。”

荣泽生的虎头虎脑,说起话来充满童趣,可皇帝心中却满是猜忌,心道,莫非林致远那小子刻意教了这孩子?

心中有了猜忌,如果不立即化解,往往就会小疙瘩变大祸患,黛玉知道荣泽的话叫皇上起了疑心,偏她根本不能帮忙。

站在皇上身后的荀晟睿瞧见了黛玉的焦急,生怕皇上看见迁怒,于是笑道:“陛下,为臣觉着这孩子眼睛清澈,想来说出的话是有几分依据的,要不然怎么他一说完,里面就报出喜讯?”

皇上一点头,时间赶得太巧,不会是什么人刻意安排。

黛玉感激的冲荀晟睿看去,荀晟睿便故作未知,又问荣泽:“小家伙,你什么时候见到的白胡子爷爷?”

荣泽毫不迟疑的说道:“就是刚刚啊,白胡子爷爷就站在那里。”小胖手一指众人身后的大红柱子,什么也没有,荣泽皱着小眉头道:“刚刚还在的。”

皇帝心中一愣,那岂不是就站在自己身边?不对,这里除了自己就剩下荀晟睿,其他都是太监,根本不会有人长胡子。皇帝忙低头问:“他穿着什么衣裳?”

荣泽挺挺小胸脯,说道:“和皇上是一摸一样的衣服。”

龙袍?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越听越觉得荣泽的话透着诡异。这样喜庆的场合,难道说……

皇帝语音急切,甚至没主意自己已经躬下身:“那老爷爷什么样子?”

叫一个不满五岁的孩子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很是为难。要是荣泽说的明白,皇帝反倒会以为这是一个圈套,可说的不明白,荣泽说不定就被皇上定个欺君之罪。本朝最小年纪获得此罪名的人。

荣泽想不出来,憋得小脸通红,终于蹦出来一句话:“白胡子老爷爷下巴上有个痦子。”

皇上心中一根线“啪”的断了,戴权忙上前去搀扶,早有人端了椅子过来。

“皇上别急,许是这孩子混说的。”戴权捋着皇帝的心口低声劝到。

荣泽见众人不信他的话,又是急又是气,脆脆的说道:“不是的,不是的,师傅教导荣泽,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荣泽真的见到了老爷爷,你们为什么不信呢。”

皇帝已经从刚刚那一句话中缓过神来,又听得荣泽的这一句“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心中又信了几分。

先皇可不就是留着长胡子,可不就是下巴上有一颗痦子。

荀晟睿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该说话,因为一旦说了,荀家和林家可就扯不开这个干系了,好事也要变成坏事。

“这孩子叫?”皇帝开口问道。戴权忙示意黛玉回答。

黛玉便道:“启禀圣上,这孩子叫丁荣泽。”

“丁荣泽……是林致远的表弟?好,小家伙透着几分的机灵劲儿,将来朕的小七大点,就叫这孩子进宫做个伴读吧。”皇上笑道,甚至摸了摸丁荣泽的小脑袋。荣泽不知道什么是伴读,无辜的眨巴着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

皇帝心情大好,一想,这么小的孩子能记住什么,就是别人教他说那些奇怪的话,经过自己这么一询问也该露出破绽,可事实上,皇帝并没有发觉什么。

他现在倾向于认为……这孩子说的是实话。

可要真的是实话,那小七,小七会不会是……先帝想要告诉自己什么呢,这孩子的降生是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可不过是出于对皇后的歉疚,以及对整个东南的安抚。

皇帝心中早有属意的太子人选,而这个人,不会是眼前皱皱巴巴的小包子。

当今天子头一回这么矛盾,就连当初决心扫平忠顺王势力的时候也没这样彷徨过。

恰在这时,大殿里服侍的姜公公出来报喜道:“陛下,娘娘已经醒了,想要见见小皇子。”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皇帝身上。

皇帝精神一振,笑道:“我也瞧瞧皇后去。”戴权吓得忙道:“陛下,产房……”皇帝就瞪他:“难道你们没收拾干净。”

姜公公忙道:“陛下放心,收拾的是干干净净,一点味道都没有。”姜公公和戴权不同,他是皇后娘娘的心腹,巴不得皇上现在就进去探望主子呢。

皇帝的脚刚迈,又住了,转头与荀晟睿说道:“你将林家的几个人亲送出宫去,明日朕自有话问林致远。”

说完,头也不回的进了大殿。

等黛玉等人满身冷汗的回了莲花胡同,忙将此事告诉了林致远,林致远良久未语,抱着荣泽低声问道:“你真的看见了什么白胡子老爷爷?”

荣泽刚在皇宫的时候知道那地方吓人,说话还强打精神,现在听哥哥也这么怀疑自己,泪珠子就再也憋不住的簌簌往下掉,满是委屈的说道:“荣泽真的看见了,哥哥你相信我。”

林致远摸着他柔柔细细的小头发,安慰道:“哥哥信,哥哥都信。好了,你们也累了一整日了,先回去歇着吧。”

黛玉还想再问,可林致远已经唤人去请刚回来的曹先生,黛玉知道他们有话要谈,只得领了荣泽去后院。

七皇子诞下的第二日,皇帝宣布大赦天下,又请法华寺的得道高僧们为小皇子祈福。

薛姨妈听了大赦的消息,急忙派了家中尚得用的管家去大理寺探听消息,又散了无数的金银,薛姨妈和薛宝钗才在狱中见到了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的薛蟠。

他哪里还有当年欺男霸女的威风,头如鸡窝一般糟乱,穿着几乎是支离破碎的囚服,一身的枷锁,堆缩在乌黑脏臭的墙角,两眼呆滞的盯着前方。

薛姨妈顾不得脏,一下子扑在儿子的身上大哭起来。

薛宝钗何时见过这样的哥哥,在她心中,薛蟠虽性子鲁莽,又爱惹事,可到底是自己的亲哥哥,母亲和自己的依靠,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叫宝钗怎能不心痛。

母女二人拉着薛蟠就是哭,可薛蟠仿若未听到似的,依旧维持刚刚的动作。

薛宝钗第一个察觉出不对劲儿,忙问在牢房外守候的差役:“敢问这位官爷,我哥哥是怎么了?”

差役并不答话,反而是色迷迷的盯着薛宝钗。薛宝钗羞愤之下又没有办法,还是一旁的薛府管家掏出了一锭银子塞到差役的手里。

差役掂了掂重量,才冷笑道:“上面的人吩咐了,要好好关照这个薛大傻子,试问,大理寺想收拾一个人,还能轻饶了他。”

“上面有人……”薛宝钗沉声道:“是什么人?”

差役扑哧笑道:“要说你这姑娘和你哥哥倒有几分的相似,冒傻气。上面什么人能告诉你?再说了,你们家得罪了什么人,想想就知道了。”差役好意的说道:“听说你们家花了不少银子打点上面,好心告诉你,如今接管这事儿的是新任大理寺司直,想要活命,还是找找那位吧。”

第230章 所有幻象皆缘乩童

满月的余晖划过高高耸立的芙蓉台,高墙内的庭院里尽是皎洁的光芒,整个宫廷似乎被雪掩盖了一般。长长的宫巷上了锁,只有内廷侍卫整齐划一的步伐来来往往。坐落在众殿之间的广宁宫算得上是灯火辉煌,琉璃瓦的房顶,远远的就泛着金光。飞檐上的凤凰,金翅金冠,活灵活现,似欲腾飞而去,又似涅盘重生。

寝宫内,凤榻上卧着一位美人,正是皇后娘娘,她接过女官递来的汤碗,皱着眉不愿意喝:“油腻腻的谁喝它?看了就生厌。”

姜公公笑道:“虽是看着油腻些,可是娘娘别小瞧了这里面的料。人参乌鸡汤,从康德送过来的上好乌鸡,每只都是一斤重,不多不少,肉质鲜嫩,至于人参,是昨日戴权送来的,小厨房里的姑姑炖了一整天,娘娘还是用上一点吧。”

皇后没办法,忍着恶心喝了一大口,实在难受,忙叫人找了杏脯含在嘴里,姜公公看着,就像自己喝了似的满足,又叫奶娘将小皇子抱过来。

皇后抱着儿子,小家伙刚刚吃饱喝足,冲着皇后就吐了个奶泡泡,糊在嘴角别提有多可爱了。

“母后的小乖乖,你吃饱了呀,一会儿我们洗个澡就睡觉了,好不好呀。”母亲在孩子面前永远像小了几岁似的,明明知道小婴儿听不懂,却还是说着充满稚嫩的话语。

姜公公站在一旁,笑道:“咱家在宫里这些年,见过的皇子们数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