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安。”

佟夫人冷笑道:“我劝林姑娘少也这样的人掺和在一起,皇商本色难改,重利而轻义,王家和薛家成了姻亲,这里面本身就透着古怪。”她又对林致远说道,“你妹妹还小,我记得你们家是请了个宫里面的老嬷嬷教导的,别总想着什么事儿都瞒着,掖着的,不管用还不如敞开天窗说亮话,叫你妹妹知道她那二舅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品。”

致远谦逊的笑道:“佟夫人说的极是,我们做晚辈的总有什么地方不留神,保不住将来就弄成了坏事。”

黛玉忙接道:“夫人若是知道什么,讲给我们这些小辈的听听,只当是长了见识。”

佟夫人让小丫头们带着几个孩子到隔壁的雅间去吃果子,又屏退了周围服侍的人,只留下佟二奶奶在身边。“你们年纪小,又是江南人,自然不知道王家这点事儿。可是你们想想,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薛家原不过是出了个给皇上当奴才的紫薇舍人,算不得什么名门之后,他们家和王家联了姻,当时也是叫人品味了许久……”

黛玉略一思索:“我也记得父亲说过,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这薛家的确是排名最末。”

佟夫人听黛玉说什么四大家族,险些没嗤笑出声:“我这老婆子说句不中听的,林姑娘别往心里去。四大家族不过是平头老百姓混叫出来的,在金陵或许还能撑撑门面。贾家因为有宁荣二公,是当之无愧的世家。但是林姑娘想想,薛家有什么人?四王八公,宁、荣、镇、理、齐、治、修、缮。薛家又占了哪一位?要不是有王家的提携,薛家在没了紫薇舍人以后早就沦为二流商贾了。”

黛玉隐约记得二舅母的娘家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后裔,按照佟夫人所言,这两家联姻还真是透了几分的蹊跷。

不说别的,同是王家姐妹,一个嫁进荣国公府,一个嫁进商贾之家,有如云泥之别……

佟夫人见黛玉若有所思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笑容:“罢罢罢,我到底是个外人,和你们小孩子没得说这些闲话,今日献俘也瞧过了,咱们也该启程各回各家。”

林致远领着黛玉忙站起身,“听说皇上今晚留宴百官,不如我们先送佟夫人回金鲤坊。”

佟夫人一早就在丈夫那里知道林家有十来个江湖上的好手,既然瑾瑜说了,她们家索性就借了这个光,若不然街面上闹闹哄哄,佟夫人还真有些不放心。

两家人下了楼,掌柜的忙笑脸相送:“奶奶、姑娘们且慢走,小的亲到厨下做了两道果子,给太太小姐们品尝。”这富锦楼的掌柜知道林黛玉才是最有可能接手自家生意的人,于是刻意将送林家的那一份装的精致丰厚些,好在都是用油纸包裹,佟家人也看不出什么。

掌柜的凑近林致远悄声问道:“林大爷,咱们商议好的事儿,您可千万别忘了……”

要不是掌柜的如此殷勤,林致远还真就将这事儿给扔在一边了,不过富锦楼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去投资,他还是决定先看看这潜力如何,“这样吧,掌柜的,明日你就带了你们厨上手艺最好的师傅到我们府上,做上几道拿手菜,咱们再来谈这事儿如何?”

富锦楼掌柜一声苦笑:“林大爷呦,我们这灶上,数我的手艺第一,若是您不嫌弃的话,那也就是我亲自掌勺了。”

林致远一拍他的肩膀:“那就这么说定了,要什么食材提前去说一声,我和妹妹在家中敬候佳音。”

林家兄妹先将佟夫人一家送回府上,临走的时候悠姐儿不知怎么了,非要跟着黛玉去莲花胡同玩,佟二奶奶不准,小丫头就瘪瘪嘴,准备大哭一场的样子。

佟夫人又是吓唬又是利诱的,这小姑娘是软硬不吃,铁了心思要去林家。荣泽在黛玉身后悄悄的说道:“姐姐,你就带悠姐儿回去吧,悠姐儿是羡慕我的知墨下小宝宝了。”

知墨是黛玉送给荣泽的小礼物,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狗,连黛玉自己也叫不出是什么品种,只听韩管事说这小玩意儿是难得的乖巧,荣泽自打得了知墨,每日喂食喂水都是他一个人打理,从不假他人之手。

黛玉的本意是叫荣泽学会什么叫自强自立,但是没想到效果更好,黛玉蹲下身,摸了摸荣泽的头:“荣泽想要跟悠姐儿一齐去看知墨,那就自己来和二奶奶说。”

荣泽重重的点头,撒开小断腿就奔到佟二奶奶的身边,和悠姐儿左右护法般的仰望着佟二奶奶。

黛玉不能自控的笑出了声,忙悄声道:“哥哥快看,我们荣泽和悠姐儿像不像是一对金童玉女?”

兄妹二人齐刷刷的看向荣泽,仔细听他是怎么回话的。

“二奶奶,都是荣泽的不对,荣泽的小狗狗就要生小宝宝了,悠姐儿想去看,所以才和您央求的,我早知道悠姐儿也喜欢知墨,就应该将知墨亲自送来的。”

佟二奶奶抱起了小包子荣泽,笑着对众人说道:“看看你们家荣泽,真是个好孩子,知礼守礼,比我们家的淘小子强百倍。”二奶奶又转向自己的女儿,“看在荣泽为你求情的份上,就叫你跟着你林姑姑。”悠姐儿刚要欢呼,就见她娘正色道:“跟着林姑姑念书识字,不准淘气,知道吗?”

悠姐儿见自己的愿望达成,理也不理哥哥珏哥儿哀怨的小眼神,蹦蹦跳跳的拉着荣泽就去和祖母佟夫人道别。

珏哥儿和璟哥儿自然也想去,可是想想,若也和悠姐儿那般又哭又闹,似乎……有些丢人吧。

看着林家车马远去,这小哥俩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恨不得自己也化为女儿身才好。

一进家门,罗管家就在外门守着,拉过了林致远:“大爷,薛家的姨太太和姑娘来了,我叫人先请她们去了扇台厅,大爷你看,是不是叫……”罗管家一瞄林黛玉,其意不言而喻。

林黛玉忙道:“哥哥,还是我去吧,薛家几次三番的派人来请安,今日亲自来登门,我总是避而不见也不好。刚刚宝姑娘的丫鬟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话,就叫我去瞧瞧。”

“好吧,这也算是内宅的事儿,哥哥掺和进来也不好。”

林黛玉领着雁蓉、碧蝶去了扇台厅,正在门口踱步的薛宝钗一见黛玉,忙迎了上去:“好妹妹,你可是回来了,自贾府一别数月,姐姐心中甚是惦念,这不,刚刚在惠斌楼也没能和你说上话,我和母亲就亲自来登门了,你可不要见怪的才是。”

薛宝钗扭头轻喝一声:“你这丫头,还不快来给林姑娘赔不是。”

黛玉这才看到,原来跪在薛姨妈旁边的正是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怎么……怎么脸上遍是红色的掌印。

薛姨妈笑道:“林姑娘快来,叫姨妈好好的看看,这孩子,受了委屈也不吱一声。我已经叫人责罚过莺儿这小丫头,她被你宝姐姐给惯坏了,不知道天高地厚。”薛姨妈话音一冷,对地上跪着的莺儿说道:“快跟林姑娘赔礼道歉。”

莺儿小鸡啄米一般,碰碰的就往镂花青石的地面上磕头,力气之大叫站在对面的黛玉心惊,也就是四五下,青石地面上便隐约见了血色。

黛玉大怒,这薛家到底想要做什么?林家的扇台厅是招待客人的,不是那大理寺的刑堂,黛玉冷道:“莺儿姑娘还是起来吧,你这大礼我可不敢接着,林家只出读书人,可没出过人命。”

薛姨妈向女儿使了个眼色,薛宝钗假意笑道:“我今儿可算是领教林丫头的好口才了,怪不得宝玉总夸妹妹,说你是女子中的卧龙先生,能舌战群儒。”

“宝玉的话,宝姐姐只能听一分,还有九分是不作数的,我也不是怪责莺儿姑娘,只不过林家有林家的体统,叫一个外人来管,未免……不像话了些。”

黛玉盯着薛宝钗的眼睛,一寸也不肯推让。

第137章 平安符里暗藏玄机

薛姨妈本不愿意来林家,却是被宝贝女儿硬拉来的。她们本想叫着薛蟠一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薛蟠一听说林家大爷的名讳就满头的冷汗,像是被什么魇住了。

而后,薛蟠这不孝子找了个由头撇下老娘、妹妹,领了人就去找新相好——锦香院的云儿,独自快活去,也不理会街面上乱不乱,好在母女俩平平安安的到了莲花胡同。

薛姨妈瞪了宝钗一眼,怪女儿自讨没趣,自己早就知道林家的小丫头是个没良心的,她们百般的讨好,根本不顶用。

薛宝钗垂下眼睑,对母亲的责怪不加辩解,只是和黛玉说道:“好妹妹,我有几句话要与你说说,咱们到外面的园子里里走走如何?”

这正值冷秋,黛玉身子虽然大好了,但是也不敢轻易出门游逛,不是谁人都有宝钗那般的好体质,“如今园子里树叶枯黄,就是逛,也没什么好景致。姐姐既然想和我说话,不如去后面的花房里可好?”

黛玉命小丫头们好好的招待薛姨妈,自己领着宝钗去了后面。

林家的花房本是后建而成,当初也是花费巨资,叫管家心疼不已。三间大屋均用上好的青石造成,上面的屋顶却不一般,竟是数不清的整片玻璃搭建的,阳光一照,暖室里温度骤升,更别提这里还烧着地炕呢。

薛宝钗自诩为见过些世面,可是这样多的玻璃,这样的奢侈还是头一回。贾家因为娘娘省亲,王夫人没少到薛家的铺子上借东西,什么玻璃盆、玻璃盏、玻璃炕屏……零零碎碎也有了几千两的价值,可是他们家的那些东西与这花房的棚顶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花房不大,有一间还专门被辟出来做了歇息赏花的所在。小圆桌,小矮墩,开的正艳的杜鹃、月季透着浓浓的香郁。宝钗看到一旁放着的古琴,心里不是滋味的想,要不是她们住在亲戚家,或许也能有这样随心随性的日子。

黛玉脱下外面罩着的斗篷,亲自接过了雁蓉手里的小茶壶,“宝姐姐喝茶。”

薛宝钗从臆想中回神,顺着执壶的手打量黛玉。怪不得姨妈不喜欢这丫头,黛玉长得果真似轻云刚出岫一般,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天下间的男人差不离都会喜欢这样温柔娇弱的女子吧。

“妹妹快坐,咱们姐妹俩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情谊却不比二丫头她们几个少,我早说要来看看你们兄妹四人,只是妹妹知道,同为闺中女子,出门的机会本就不多,何况是我们这种寄人篱下的?”

薛宝钗说到伤心处,眼圈竟有些发红。

黛玉笑道:“宝姐姐这是干嘛?待会儿薛姨妈见了还以为是我欺负了姐姐呢,老祖宗最是个和善的人,你瞧我在外祖母家住了这几年,不就是一日比一日的结实?”黛玉话里话外都透着提醒的意思,你们薛家是自愿去贾家攀亲的,不喜欢自然可以走了,在这里哭哭啼啼的诉苦有什么意思?

薛宝钗本是好意的亲近,却生生的受了黛玉的一番说教,心里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忙岔开话题:“好妹妹,我今日是来问你一件大事儿。就是你屋子里原伺候的紫鹃?送去了宝玉那里也有了段时日,怎么就不派人去接?”

黛玉故作惊讶的用帕子掩了口:“怎么,宝姐姐不知道?紫鹃本不是我们林家的家生子,我已经和老太太说好了,今后还将紫鹃给宝玉使唤。”

薛宝钗叹道:“我知道妹妹是好心,可是现如今宝玉那里闹腾的着实不像话。袭人你是知道的,天生一个老实人,她原最得宝玉的喜欢。紫鹃刚去的时候,这二人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没想到前两日就在宝玉的院子里就吵了起来。袭人得了风寒,被二奶奶送回家去修养,走的时候也没将柜子的钥匙留下,这在以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可偏偏宝玉心血来潮,说是要做东请姐妹们吃惠斌楼的冰糖肘子,顺便置办上两桌子酒席孝敬老太太、太太。”

黛玉早就知道宝玉的东西向来是被袭人收着的,这袭人一归家,宝玉哪里能弄来银子?除了学那些个宵小之徒一般撬柜子,还有什么好办法黛玉笑道:“宝玉是个惯撒手的,他哪里会知道自己有几钱的银子?说是请客做东,到头来还不是到老太太那里央求一番请了老太太银子。”

薛宝钗冷笑两声:“林妹妹这回可是猜错了,宝玉好大的本事,叫外院的小厮找了个铁锤,生生的砸掉了柜子上的锁头。”

薛宝钗还记得自己乍听这一消息的时候,心都凉了半截,这就是母亲给自己相中的好人家?什么爷们少爷能干出这样的事儿,就是短了银子,派人去花家取来钥匙就好,做什么耍疯似的,“要说这袭人也是个会过家的,几年的功夫,就替宝玉攒下了百十来两的银子,旁边的麝月看的分明。宝玉就问,这些钱摆酒席是足够的,还剩下了好多,做点什么才好。”

话说道这里,薛宝钗看向黛玉的目光就带了几分的责怪:“别人尚可,紫鹃却说,莫不如叫小厮们去外面请个戏班子回家来听听。”

贾宝玉本来就爱热闹,得了紫鹃的这主意,连连拍手,饭也顾不得吃,叫了小厮茗烟就出府去了。

忙里忙外闹腾了一天,宝玉才将事情办好,第二天给贾母请安的时候又来请众人。贾母是逢人便夸自己的宝玉孝顺,一听还有戏班子,就更来了兴致。

等到听戏的时候听宝玉说是紫鹃出的主意,贾母就立时命人唤来紫鹃,还叫鸳鸯找一只她年轻时候常用的翠钗给紫鹃。

王夫人虽然也没少当着别人的面赏过袭人东西,但是比起老太太来,分量还是差一些。在座之人无不清楚,老太太这是要抬举紫鹃。

王夫人在宝贝儿子那里安插一个袭人,老太太就能送一个紫鹃过去,大家打了个平手,谁也不让着谁。

薛宝钗继续说道:“酒也吃了,戏也听了,总该消停了吧,谁知……”

黛玉心里颇有些无趣,心道:你到这里不就是来给我添堵,啰啰嗦嗦的吊人胃口有什么意思。宝钗惯会看人眼色,知道黛玉有些不耐烦,忙道:“谁知第二日紫鹃就叫了婆子们换了新锁头,单单只配了一把钥匙。袭人一回去,两个人不可避免的闹腾了起来。妹妹想一想,这紫鹃到底是从你身边过去的,她主意这样正,就是妹妹也要受牵连啊。”

黛玉虽然不喜紫鹃的做法,但是那丫头跟了自己多年,黛玉还不大相信错在紫鹃身上。

刚又听薛宝钗句句都是维护袭人,而把紫鹃说成了是拐带宝玉听戏的恶人。

哼,黛玉冷哼道:薛宝钗还敢说袭人是个老实的?真是天大的笑话。自己当初在贾家的时候,袭人就差没将自己当个贼偷似的看着,只要宝玉和自己多说几句话,袭人就要寻了借口来叫人。

老实人,想想宝玉院子里都是什么角色,晴雯、秋纹、碧痕……有几个是省心的?但是又有几个是袭人的对手,紫鹃虽然有些个心机,但是想要与袭人匹敌,黛玉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八成又是袭人想的什么办法,祸害了紫鹃的名声,顺便连累了自己。

“宝姐姐的好意,黛玉心领了,不过紫鹃的卖身契从来都在老太太的手里,我们两个不过是半路的主仆,有些话我也不能说的太狠。如今更好,她在宝玉的身边,我就更不能管表哥身边的丫头了,我知道宝姐姐和袭人最好……”

薛宝钗听了黛玉的后一句,嘴角不自然的撇撇。

“宝姐姐若是见到了袭人就帮我带个好。说我知道她委屈,叫她别往心里去。等改日我见了袭人亲自去劝她。”

宝钗忙问:“妹妹什么时候去府上小住?上次宝玉就没能请到妹妹,这回妹妹去,就叫姐姐做这个东如何?”

“年下忙,待过了年再说吧。”黛玉端起小几上的茶杯。

薛宝钗微微有些失望,但是一想到林大爷是为了应考,林家才这般的谨慎,心里的不痛快也就去了几分。她面色微红的从袖中掏出一只绣囊,打开给黛玉瞧:“这是我和母亲去庙里求的四枚平安符,妹妹着人给小表弟、小表妹,还有表哥……戴上吧。”

黛玉似笑非笑的命身后站着的雁蓉接过:“那我在此就谢过宝姐姐的好意了。”

送走薛家母女,雁蓉攥着那四只小黄布包:“姑娘,这东西怎么办?”

黛玉睨了一眼,冷道:“收起来吧。”

这小半年来,薛家送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黛玉从不叫人碰,均放在一处任凭它发霉长毛。

薛宝钗的心思,黛玉此刻是明白的不能再明白,她忽然一顿,又叫住了雁蓉:“你将那四个平安符拿来我瞧瞧。”

黛玉将四个小锦囊一一展开,上面是朱砂红笔写的符咒,偏有一只,小布包里还塞住一张黄签小纸,若不细察,还真难发现。

上书几排蝇头小字:春雪昼悠扬,飘飞试士场。缀毫疑起草,沾字共成章。匝地如铺练,凝阶似截肪。鹅毛萦树合,柳絮带风狂。息疫方殊庆,丰年已报祥。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

黛玉感叹道:“好诗是好诗,可惜人品……宝姐姐是没这个福气嫁到我们家的。”

雁蓉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但是听得黛玉的话也能明白几分,她作为一个丫头,又能劝上些什么呢……

第138章 暴风骤雨京城大乱

朱雀大街前人来人往,嬉闹的孩童、情投意合的男女、达官贵族、贩夫走卒……沿街小巷里你甚至能见到香火旺盛的城隍庙、月老祠、姻缘树,很古老的石桥就伫立在那里,不知道在等着什么有缘人去谱写断桥的传说。

车马喧嚣,只有两旁的石狮子旁若无人的悠闲自在。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推小车沿街走巷卖胡麻饼的商贩,更有茶肆临时改了馄饨摊,年纪大些的老人家一边挑了担子,一边唱着:“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炒疙瘩,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那歌声虽沧桑,但是里面透着喜庆馋嘴的孩子们就央求了父亲、母亲买一碗汤圆过过瘾。一般这个时候,就算是清贫的人家也不会叫孩子失望,这种日子,难得一个乐呵。

守卫城门的是扞京大营,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各有小兵分作四班,每班三十人,在城墙头来回巡视。城东门紧闭,外面三里处是西山大营的驻军之所,与京城内的御林军校场遥相呼应,一内一外守卫帝都。

小兵狗子家住京郊的十八堡,虽然只有十五,但是已经算得上是个老兵油子了。他正抱着一杆长枪,靠在城墙边借着火炉子取暖,狗子这一拨人刚轮完班,人人都面有疲色,在冷风中站了两个时辰,要是能有一口热酒就好了。

兵痞们聚在一起,说的无非都是些荤段子,连未成家立业的狗子也不能免俗,说着说着,狗子忽然要去小解,扔下讲了一半的笑话与众人,匆匆往外跑去。

站在朔风冷气中,狗子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想着家里刚给自己定下亲的兰花妹妹。说时迟那时快,一道黑影闪到前方,狗子眼睁睁看着城门口二十来个守卫一齐倒在地上,暗红色的液体顷刻间流满一地。黑影几个上窜,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法子,竟跃上了城墙……

狗子连裤子都忘记系,猛的从刚刚的一幕中回过神来,他扯开嗓子,用一种撕心裂肺的声音喊道:“有敌情,有人……”狗子没能说完这句话,一支带着翎羽的长箭直挺挺的插进自己的胸膛,身子向后一仰,眼睛犹不甘的望向夜幕,耳边似乎还响着兰花妹妹唱的乡间小调……

东城门的城墙上,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百十来个守卫早就成了刀下之鬼,夺城的人只有五十不到,其手法之狠辣,叫人发寒。

众人脱下夜行衣,换上了扞京大营的铠甲,站在城墙上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南、北、西三门效仿东门,把原本的守卫斩杀的一人不剩。紧接着,四处城门被关闭,十根插栓扣合着十根精钢板,牢牢的锁住城门。

帝都顿时如古城一般,外援不能进入……

黛玉领着嘻嘻哈哈的悠姐儿和雪琪,三人站在扇台厅里正摆着碗筷,雁蓉、碧蝶等人立在一旁传菜。

悠姐儿的个头勉强有桌子那么高,只能两手扒着八仙桌:“林姑姑,那个菜是悠姐儿做的,对不对?”晚间的时候,碧蝶来问话,说是悠姐儿来做客,厨下用不用添几个菜。正好黛玉想起了前几日做的很好吃的芝麻菜,便叫碧蝶亲自去做。

悠姐儿可从没把自己当个小外人,一听是凉菜,忙争着要显身手。其实,悠姐儿做的事情不过是将碧蝶已经弄好的白菜片撒上芝麻酱、蜂蜜、老醋……连分量都是大家提前备好的,悠姐儿只要将这些东西倒进去即可,剩下的搅拌自然是碧蝶的事儿啦。

即便是这样,小姑娘还是很高兴,看着甜白瓷盘子时眼睛直发光,直嚷着回家要给祖父祖母做。

黛玉笑道:“是,我们悠姐儿还厉害,年纪小小就善于厨艺,佟夫人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一边的雪琪摆好最后一双筷子,抱起悠姐儿坐在椅子上,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一只巴掌大的九连环。悠姐儿顿时挺直小腰板,娇滴滴的说道:“雪琪姑姑,你放心,这回我一定能将它解出来,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黛玉看着两个孩子玩闹,捎带着问一旁服侍的碧蝶:“都这个时辰了,派人去请大爷和表少爷用餐。”黛玉的话音刚落,就见林致远匆匆走了进来,怀里抱着的正是荣泽。

荣泽本由小厮们领着在外院看焰火,皇上大寿,京城里共设有九处放礼花的位置,林家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能瞧见一处。黛玉一开始不放心,总怕叫那些拐子把荣泽骗走,说什么也不准他去,再加上有个悠姐儿跟着煽风点火,非要跟着,黛玉就更不放心了。后来还是林致远求情,说是叫六安和冠缨看着,就在门口看花,并不远走,黛玉这才答应。

不过,后患就是,悠姐儿一直不服气,小嘴巴一撅一撅,黛玉叹道:怪不得孔夫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确实是这个理儿。

丫鬟们接过林致远怀里的荣泽,黛玉就发觉哥哥面色沉重,忙问:“出了什么事儿?”

外面传来阵阵脚步声,但是立在扇台厅门口便不再进来,黛玉探头去瞧,背着廊下的灯影站了能有十来个人,不像是小丫鬟,黛玉心头又一紧,“哥哥。”

林致远压低声音,但是在此刻却显得更加诡异:“妹妹,你听了别着急,”他按着黛玉坐在了悠姐儿身边的椅子上,“京城现在出现了反贼,人马已经往宫门方向而去了。”

若不是有林致远按着,黛玉怕是噌的就站起来了,她瞪着不敢置信的眼睛,“这,怎么可能?难道真是羌夷人。”

林致远环顾大厅,丫鬟们个个敛神屏气低着头支楞耳朵听。

“反贼不是羌夷人,是东泰郡王率领的暗卫,如今街面上人声隐匿,还好他们一门心思攻取宫门,还没对街面上的百姓造成伤害。”

黛玉重重的点头,“是了,今晚游街的人多,若真是遇着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可如何是好,哥哥,你说,难道皇上真的会被奸人所害?”

林致远早就有了预感,今晚要出大事,只是没想到出手的是四王之一的东泰郡王,而不是一只处心积虑想要夺位的忠顺王。不过,人人皆知,东泰郡王是死忠于忠顺王爷的,他这么一出手,任凭何人都知道幕后主使是谁。

东泰郡王不过是马前卒而已。林致远并不看好这个棋子,他们妄图以迅猛之速逼宫,虽然可以死守住城门不叫外面的西山大营进城,但是城里的御林军也不是好惹的,更何况……

皇上是位精于默算的明君,不可能不留一手,单看身配陌刀的军士就知道。

那么,忠顺王和东泰郡王这些人凭什么如此的笃定?笃定他们就可以以少胜多?莫非,宫中有接应的人。

林致远稳了稳心神,说道:“不会的,自古邪不胜正。皇上乃是真龙天子,哪有那么容易被害,我只是担心,宫里面……”林致远的眼神撇向悠姐儿,“皇上高兴,就设席于宫中宴请文武百官,宫外能拿得出手的官员实在不多,听说连御林军的指挥使都受邀在其中。”

怎么会这样?黛玉大惊失色,这么说,反贼是故意算好的时间,想要来个瓮中捉鳖?“不是还有五城兵马司吗沈大哥的人马在那儿?”

“我现在已经联系不上修杰,外面兵荒马乱,咱们家不宜出头,引得贼兵的注意。我刚刚命罗管家熄灭园中几处灯火,正门围墙处埋伏了护院,若是有人冲咱们这边来,妹妹就先带着几个小的躲进密室中。”这种园林家院,最不乏暗室密道之类,当初林家买宅子的时候,陈夫人特意将几处隐藏之地画了出来。待林致远看过图后,便一把火烧了痕迹。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林致远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要埋怨。

黛玉摇头不应:“哥哥,叫雁蓉送荣泽他们先走,我陪着哥哥,林家从来没有怯场的逃兵,我虽是个女子,但是和哥哥一样流着林家的血。”

林致远不再多加争辩,说实话,叫黛玉等人离了自己的视线,他还真有些不放心,自己不能分身乏术,又顾忌外面的形式,又惦记密道中的弟妹。“好吧,你们就在扇台厅好好的候着,我去前面看看。修杰应该已经和反贼交上了手,五城兵马司总共就那么一点人,这小子不是吃暗亏的人,打不过反贼,他自然会想别的办法。”

林致远去了前院,扇台厅里众人如寒蝉禁声,无人敢大喘气。黛玉自知她才是内院众人的主心骨,于是极其淡定的端坐,悠姐儿坐在黛玉的怀里,双手揽住了林姑姑的脖子。

“林姑姑,我想妈妈想祖母。”悠姐儿不知道什么是反贼,但是她知道什么是打仗书上说过,打仗……要死好多人。悠姐儿再也受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139章 各行其职夜探林府

东泰郡王的暗卫如同夜行的鬼魅一般,在热闹的帝都狠狠的划开了一道口子。刚刚还热闹非凡的朱雀大街上此刻是死寂沉沉,街面上只能见到来不及收拾的摊子、火炉子,杂耍的大旗……甚至还有一只只不成对的绣鞋。

百姓们提心吊胆,最初也以为是羌夷人来救他们那个皇子,不过时间越久越能发现那些在街面上奔驰的黑衣人说的是中原话。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皇宫,对于周遭的老百姓并没有太多的杀戮。

因为皇上大寿,加上进京赶考的举子,所以近来都城里的人特别的杂,虽然顺天府与五城兵马司合伙进行登记造册,可是有心人想要弄一个假身份,在京城里混上十天半个月还是容易的。东泰郡王就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才能将大量的暗卫安插在京城附近,又借着今晚游街骤然发起袭击。

此刻林家上下都知道京城里发生了动乱,但是并无一人敢擅离职守。下人们的眼睛里不难看出恐惧,可是这恐惧中又多了几分对林家兄妹的信任。

黛玉知道自己才是后院女眷们的主心骨,哥哥在外面打探消息,若是自己这边先乱起来,她怎么对得起林家的姓氏?

扇台厅根本听不见外面的杀伐声,似乎一切都离着她们太远太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