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夜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心里松了口气,好在晴雯是个清白的,她又看向苁蓉,道:“既然当时屋子里只有晴雯和你,那么第二个就从你这里搜一搜吧。”
苁蓉强自镇定的笑道:“姑娘说的是,请姐姐们好好的查一查。”碧蝶和香卉早看不上她的那个嚣张样子,搜的更为仔细些,碧蝶一摸她的脖子,顺势就拎出一根红绳,上面挂了个通体碧绿的坠子,迎着日光明晃晃的,碧蝶一喜,忙喊道:“姑娘,找到了。”
苁蓉抓住碧蝶要摘玉坠的手,急道:“这可不是少爷的玉佩,这是我自己的,不信你叫晴雯看,丢的可是这个?”
两个人正争执不下,黛玉已然走到了近前,“这东西是你的?”
苁蓉重重的点头,将玉坠摘了下来,双手递给黛玉:“姑娘瞧,少爷丢的是个观音的佩,我这个呢,上面什么也没有,真的是我自己的东西?”
黛玉将这坠子放在掌上,细细的摩挲着,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品般。苁蓉在心里发难,莫非是姑娘也相中了?这可是娘送自己的,说这小玩意儿是越绿越值钱,或许比少爷那个还要好呢。
黛玉笑道:“你知道这坠子上的花纹是什么吗?”
苁蓉支支吾吾的说道:“兴许是个字吧。”
黛玉笑着点头,脸色陡然就是一变,高升呵道:“我告诉你这是一个什么字,是‘敏’,你还敢说不是林家的东西?这分明就是我母亲当年的陪嫁,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快快如实的招来。”
苁蓉惊慌失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坠子怎么就成了已故主母的东西了?不,苁蓉慌乱中理清了思绪,娘说是钱姨娘赏的,不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姨娘又凭什么给她们,莫非真是偷的?不要急,不要慌,只要准死理儿,就说是姨娘给的,难道姑娘还能叫人立去姑苏找人对峙?
她扑通的跪倒在地:“姑娘听苁蓉说,我娘是钱姨娘身边的妈妈,这玉坠就是姨娘赏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些,姑娘不信,只管叫人回老家打听。”
黛玉将玉坠握在拳中,想着娘的音容笑貌,恍若隔世般。这样的东西娘有不少,或许是赏给了钱姨娘一两件也未必,只是为什么她心跳得这样的厉害,总觉得是有什么东西模模糊糊的就在眼前,自己想要抓却抓不住……黛玉扫了眼依旧跪在地上的苁蓉,“你先起来吧,既然这东西是我母亲的,也就不敢任意给了你。等查完玉,我就叫香卉给你送一个新的坠子,只会比这个更好。”
苁蓉诺诺的称是,不敢揪着这件事继续说下去。
荣泽的玉并不再苁蓉身上,碧蝶等人只好继续找下去,轮到第二排一个三等小丫头名叫真真的时候,小丫鬟直打哆嗦,碧蝶一眼就看出了不同,上去就摸向她的腰间,果然是硬硬的一块。碧蝶瞪着她,骂道:“好没脸的小蹄子。”一搜,果然就找到了荣泽的玉佩,真真见状,吓得瘫软在地,脸色如白纸一般。
人抓住了,可是三等丫鬟一向不能进主子的内室,真真偷玉,必定还有接应的内贼。黛玉可不愿意将这么一个祸患留在荣泽的身边,于是问道:“你叫真真?我问你,玉可是你偷的?”
真真颤颤巍巍的解释道:“姑娘饶了我吧,我只是想跟晴雯姐姐开个玩笑,不是真的偷玉,我不知道这玉如此的贵重,若是知道了,打死我我也不敢动啊。”
黛玉留意着苁蓉,发现这丫头自真真说话的时候就不自然,便明白了这里的猫腻。于是柔声道:“真真,我相信,你就是想吓唬吓唬晴雯,这没什么,只是刚刚我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拿出来?”
“姑娘,我,我害怕。”
“别怕,我再问你,是谁帮着你把玉拿出来的?”黛玉倒不像是在审这小贼,说起话来偏柔声细语的。真真一时没地方,自然的瞧向苁蓉:“是……”
苁蓉恶狠狠的瞪了她一眼,吓得真真赶紧低头,忙道:“姑娘,没有人,是我自己拿的。”
碧蝶站在真真的旁边,骂道:“当着姑娘的面还敢胡说?你是三等的丫头,没主子的召唤根本进不了内室,难不成你是插了翅膀飞进去的?再不说实话,就叫罗大娘来把你送出去。”
真真忙拉住碧蝶的小腿,哭道:“姐姐别叫罗大娘,我说,我都说。是苁蓉姐姐拿的玉佩,又交给了我,说是她看不惯晴雯姐姐的样子,今天要她出个大丑,吓唬吓唬她,我们没想着要把玉藏起来,姑娘千万不要撵我走。”
“苁蓉,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黛玉见苁蓉迟迟不语,说道:“碧蝶,你去请了罗大娘,将人交给她来处理,玉佩先由我收着。”
她放眼望向站在当院的人,说道:“今日的事情是有人私心作祟,害人又害己,不过晴雯难逃其责,罚三个月的月例,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一律发买出去,林家难容这样的人,不管你爹娘老子什么身份,在小喜园就要本本分分的伺候少爷,少想这些阴谋诡计。”
当院站了不下二十号人,人人噤若寒蝉,都知道她们家姑娘娇贵,没想到发起脾气来还这么的骇人。
晴雯被罚了月钱,心里却舒畅的很,当初她一来小喜园就和苁蓉看着互不顺眼,没想到这丫头心思如此的歹毒,若不是姑娘亲自查检,这黑锅自己背定了。
晴雯在黛玉走后,笑着拉住春纤:“你说这是不是因果循环,苁蓉那死丫头要害我,反倒被抓了个正着,不就是看她有个娘在姨娘面前当差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猜姑娘一定会叫林大娘送她回苏州,说不定直接撵了出去呢。”
春纤刚刚是吓得一身的冷汗,这才刚好,晴雯又来闹她,于是白了晴雯一眼,说道:“还胡说,要不是你今儿大意,哪能叫苁蓉钻了空子?姑娘罚你的月例还真是对,我看你一点也不知道悔改,你没听姑娘说嘛那观音玉佩贵重的很,下次再有这样的事儿,我怕是大罗神仙也难保你。”
晴雯一撅嘴:“我才来几日?表少爷的东西都在香萱那儿管着,有多少值钱玩意儿我心里一点数儿都没有,再者,别说是块小玉佩,就是当初宝玉脖子上戴的那个,我们也是想看就看。”
春纤脸色一沉,撇开晴雯的手,不高兴的说道:“这里是林家,不是你们贾府,若是想回去伺候宝玉宝二爷,你只管和姑娘去说,我不拦着你,只是看在一个地方出来的情分,我劝晴雯你一句,做人要知足,莫要落得个紫鹃那般的下场。”
晴雯干巴巴的张了张嘴,最终也没能吐出一个字儿。
第125章 秋闱放榜人心浮动
稍晚的时候,黛玉将这件事和林致远一说,哥哥先是一愣,后忙道:“东西可是还在?”
“在的,在的。”黛玉将观音玉佩递给致远,“哥哥看是不是这个?”
林致远刚刚乍听还真是冒了一身的冷汗,虽然妹妹不知道,但那玩意儿是货真价实的御赐之物,别说是丢了,就是碰坏了个角,他们家也担不起这个罪名啊,“不行,这玉佩还是妹妹亲自收了吧,荣泽跟珏哥儿差不多,也就是戴个两三天的新鲜劲儿,我跟妹妹微微透个底儿,这小东西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的保管,关键时候能救咱们一家子的性命呢。”
黛玉怎么会信,尚以为致远是在骗自己,笑道:“虽然是惠行大师亲自开的光,但真有那么灵验?”
“非也非也,有的时候保佑咱们的并不是菩萨,或许是人也未必。”
黛玉听的懵懵懂懂,看着哥哥笑得高深莫测……
苁蓉偷玉的事儿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引子一般,迅速纠结起一堆话题,丫鬟们之间最爱传小道消息,即便是林家的家规那么严,可是这种事儿也是屡禁不止,就连香卉和沛岚两个也常常关在屋子里谈论谈论。众人倒是不偏不向,有的说晴雯太霸道,仗着自己长得有几分的姿色就在小喜园那儿耀武扬威,也有说苁蓉是吃饱了没事儿干,竟连表少爷的东西也敢偷,连累了小丫头真真。
说什么的都有,但是谁也不敢叫黛玉知晓。罗大娘是怎么处理的苁蓉,除了黛玉没人知道。雪雁就觉得姑娘的心情在罗大娘回完话之后特别的不好,用晚饭的时候表少爷喊了她那么多声都没听见。
日子一晃到了秋闱放榜的时候。
初十这一日,学府街前人来人往,官府中报喜的衙役就没断过,这也是官差们最喜欢干的事儿,各家各户的赏钱绝对少不了,有等不及的学子就守在贡院外的文泰居里,高高在上的瞧着放榜的人。
林致远受石庵之邀,早早的来到了文泰居。
据传,文泰居的东家是朝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当年背井离乡来了京城,却屡次不中。为了维持生计就在贡院前学府街上的小饭馆做了账房先生。掌柜的看他精明又有远虑,便将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与他。在岳家的帮衬下果然一举中第,当时人人以为这位老大人要休妻再娶,或是找个门当户对的平妻,哪知老大人非但没有对不起糟糠,反而将老掌柜的夫妻俩接进新宅子,当成自己的亲爹娘一般奉养,这一晃就是三十年的光阴。
所以,就为了老大人的这股子气节,书生举子们更喜欢在这里聚会,放榜的日子就更是如此。
石庵见了林致远,笑着为他引见道:“致远兄可算是来了,再晚些就要错过好戏喽,来来来,我为你介绍一些我们山东来的举子,都是今科来参加会试的。”
这些人早就听说了林致远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仪表非凡,是位翩翩公子。
众人落座,石庵家境富庶,虽然借居在法华寺,但图的是份清净,还有大师们的高深禅意。此次宴请叫了文泰居的大厨做了最上等的素席,石庵道:“知道致远兄不能饮酒,我们特以茶代之,预祝众位能金榜题名,也不枉费十年寒窗苦读啊。”
林致远笑着将茶饮下,说道:“今日秋闱已毕,怕是全国的举子们都要进京赴考,众兄台可是胸有成竹了?”
石庵嗤笑道:“致远兄打趣我们了,你瞧瞧我们这些人,都是屡试不中的,今日来也算是凑凑热闹,沾一沾新科解元的福气。”
这群人中有一个怅然的说道:“石庵兄这话不错,当年咱们也有过这种得意的时候,可惜,连着两届不中,心里不是个滋味啊,我们不像是林兄弟心里有底,说实话,我这回再不中啊,也就回乡做个富贵员外去了。”
林致远劝道:“兄台何必这样沮丧,当今圣上英明,众位都是有真学识的人,若不报效国家、造福相邻,岂不是埋没了一身的才华?”林致远这马匹拍的极响,在座众人属他年纪最小,学识最高,若说一个嫉妒的都没有,林致远才不信。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可不想做这个出头鸟,被乱棒打死。
林致远的话果真叫人听了悦耳,石庵脸上的笑意越深,举起茶杯就敬,“致远兄的话我爱听,咱们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将这茶干了。”
众人饮罢,石庵才说道:“我听说,惠斌楼可是开了局,押今年秋闱的头名。一赔十,这数可不小啊。”
一人笑道:“就是一赔一百,在石庵兄眼里也算不得什么,谁人不知济宁石家?这北边百姓的穿衣怕都靠着你们家呢,要我说,你偏学那个‘虎书生’住在庙里,没事找罪受,你若喜欢听大师讲禅,隔三差五的去就行,住在庙里还要和余子墨那厮做邻居,若换了我怕是早就疯癫了。”
林致远问石庵:“这个余子墨是何人?难道也是石庵兄的同乡?”
众人一提到此人便如同打了鸡血般精神,真比那灵芝妙药还好使,拉住林致远说道:“林兄弟不知道此人,他在我们山东也是鼎鼎有名。因家住清和,又加上为人处事颇有些猥琐、迂腐,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么个浑号。也是上届因故未能应试,今年一早就赁了法华寺的院子温书。”
石庵解释道:“致远兄别听他们胡说,这余子墨虽然有些腐气,但是在学问上造诣极高,他的老师是山东大儒,连我们府台大人都夸赞。只是这样的人不值得深交,说话办事有些攀高压低,我们这样的俗人自然不在他的眼中喽。”
林致远但笑不语,心里却将这个潜在的敌手“余子墨”琢磨了半晌,清河人?自己怎么没这个印象?他故意叹气的说道:“照石庵兄这么说,明年的春闱是高手如云啊,真是叫人担心。”
石庵一早命小厮查了林致远的来历,知道他出自姑苏林家,和自己一样是个富家子弟,只不过石庵是靠祖宗的荫蔽,林致远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石庵痴长致远兄几岁,有个问题想请教致远兄,若是言语间有了冒犯之处,还请林兄不要怪罪。”石庵顿了顿,见屋中众人都注视着自己,才缓缓说道:“不知致远兄将来想谋个什么前程?”
这话有了几分试探的意思,按照本朝的规矩,一甲同进士可直接进翰林院做修撰、编修,二甲、三甲等人只能等待机会,或是朝中有人被举荐,或是等待“选馆”。不中者只能自求多福,托人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在六部谋个职位,再不济的只能被发往地方。石庵早听说林致远和当朝太傅佟大人有交情,虽说前些日子满城都在传皇上要换主考,但是等来等去也不见准信儿。林致远既有人脉,又有头脑,将来进翰林院不成大问题,石庵现在关心的是,林致远是想要做个地方豪强?还是内阁储相?
众人眼珠不转的盯着林致远,也想探个究竟。
林致远面上的笑容更盛,他说道:“小弟才疏学浅,又仰慕京城中的繁华,若能在翰林院中做个小小的编修,这就是致远一生的福分了,我的老师常教导,能读书未必就能做好官,同理亦然,那些做得好政绩的大人,未必全部都是饱学之士,端看个人的造化。”
石庵等人一听是尼山书院山长的话,心中肃然起敬,“我等没这个福分,若是能与林兄这般的福气,得沈先生指教一二,此生也就无憾了。”语气中不无怅然。
礼尚往来才是道理,林致远忙问道:“那石庵兄可有什么好的打算?”
“唉,我本来听了惠因大师的话,心中有些丧气,但是致远兄说的好,咱们苦学十余载,不想着报效国家,整日哀怨有什么用?今科不中,难道我就不能学学沈先生,男儿当自强,我就是给族中的孩子们讲讲学,做个教书先生也比自暴自弃的强。”
林致远拍手称赞:“我等也该为石庵兄这等胸怀畅饮一杯才是。”
就在说笑间,文泰居下面有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一队快马往此处飞奔而来,与前两日童试的报录不同,这回发榜可是有卫队亲自保护,学府街前早就是人山人海,有的人家甚至派出了几十个家丁,就等着第一时间往前冲。贡院派了专人把守在街边,留出了叫人策马飞驰的地方。打头的将士一个腾跃,脚已经稳稳的站在地上,手却正好勒住马的辔头,这一番动作博得了周围的阵阵掌声。
石庵喊道:“是礼部发榜的人,快,快叫小厮下去瞧。”
众人忙遣了身边的仆役下楼,而后又围着临窗的栏杆上,专等报喜之人高喊……
第126章 文泰居拜圣明天子
石庵等人挤在栏杆处,一回身,就见林致远悠闲的坐在位子上品茶,“我说致远兄,你还真是气定神闲,赶紧过来瞧瞧,这头名解元出来了,你不担心?”
林致远瞄了一眼外面的场景,摇头道:“我文弱书生一个,眼力可不行,在楼上一坐,连个皇榜什么样都看不清,还是老老实实的守着小厮们报信吧。”
石庵撇下众人,回到桌前坐下,道:“我看你也是该练练,我们家有套很出名的拳法,专管强身健体,等改日得了空,我教教你,免得到你上场的时候熬不住。致远兄是没受过那罪,大冷的天就穿着单衣,吃着冷馒头,想起来就发寒。不怕你见笑,这会试我经历的也多,次次有被人抬出来的,还没光耀门楣呢?先见老祖宗去了你说这事儿多可惜……”
二人正聊着,忽然栏杆处有人惊呼:“出榜了,快看,报录官正敲锣呢,赶紧听听,谁是头名?”
楼上的人几乎将身子探出了窗外,涌进耳朵里的也不过是嘈杂的人声,喊的是谁的名字根本听不见,林致远中举的时候还是罗管家亲自去的,当时回来报喜,身上的衣服都已经不成模样了,更别提林家挤在最前面的小厮,比起街边的乞丐也没什么两样。
众人正抓耳挠腮的等候,石庵的小厮喘着粗气推门而入,嚷道:“大爷,第一是……是……”石庵等得焦急,几乎是扯着小厮的衣领问道:“是谁?”
“是位叫姚承允的公子。”
石庵惊呼:“竟是他。”众人忙问此人是谁,石庵答道:“怪不得你们不知道,姚家在京中名声不显,因我姑母和他们家有点子姻亲,所以年节的时候也常常走动,我见过姚承允一次,没想到他还真是个人物。”石庵想起了此次呼声最高的蒋公子,忙问:“第二名的是谁?”
小厮答道:“就是大爷提起过的那个蒋溟。”
石庵等人苦笑道:“致远兄,瞧见了吧,如今是少年人的天下,我们啊,都老了。”
瞧今年的架势,皇上大约是要启用新人了,但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各地的情况,林致远对江南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尼山书院肯定有一批人准备上京赴试,解元应该就是自己的某位师弟,林致远承认石庵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却没那么悲观,皇上就是想要安插自己的心腹,但是也不会在此时大换血,那样只会叫老臣们倾向忠顺王。
楼下的人慢慢散了,有的直接去酒楼庆功,有的去借酒消愁,还有些平头百姓甚至三三两两邀了去蒋侍郎府讨赏钱去。石庵等人瞧罢热闹,八成是受了什么刺激,纷纷散了回去温书。
林致远刚要与韩胜下楼,隔壁的门却被打开,里面走出一人,四十开外,高七尺有余,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头戴一顶枣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墨罗团花锦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手拿纯钧宝剑。
那人叫住林致远:“前面的可是林公子?在下姓燕,我家老爷刚在屋中听到了公子与众人说话,相请公子到屋中一叙。”说罢,稍稍推开门扉。
韩胜密语道:“大爷,小心有诈。”
那姓燕的好耳力,笑道:“韩壮士不必担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谁敢乱来?”韩胜大惊,自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对方都知道,这人到底什么来历?韩胜怕林致远吃亏,忙道:“大爷,咱们还是回去吧,我看这人有点邪性。”
韩胜的话来不及说完,林致远已然大踏步进了雅间。那姓燕的笑道:“韩壮士可是要跟进来?不怕我们存坏心思?”韩胜狠狠的瞪了那人一眼,脚不点地的跟了进去。
这个屋也算得上是文泰居里的天字号雅间了,三个套间,先不提摆设如何的精致,就林致远、韩胜一进门便有十来号江湖高手紧迫盯人,他俩便知此家主人大有来头。林致远瞄到其中一人甚是熟悉,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法华寺见过,林致远嘴角不由得微微一撇,又忙收敛笑意。
有个眉眼清秀的小厮躬身推了门请这主仆二人进去,林致远暗命自己稳住心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日开始谋划之时便该想到这些,此时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
纵使林致远心中早有准备,但是见到雅间站着的几人,还是有些惴惴,屋中共有四人,佟太傅、忠杰候,沈修杰,还有……上次在法华寺就已经见过的中年。
“林公子,我们又见面了。”中年男子笑呵呵的说道,如闲聊家常般招呼林致远,“来来来,坐这儿来。修杰刚刚还说,原来你们竟是好朋友,真是巧了,我这两个侄儿啊,心高的很,修杰能诚心诚意的将你当个朋友,也算是你二人的缘分。”
话说到这里,就见林致远扑通跪倒在地行大礼:“草民林致远参见皇上。”
中年男子陡然收起笑意,冷哼道:“你倒是乖觉,知道我的身份,莫非在法华寺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
沈修杰站在后面为好友着急,今日皇上心血来潮,非要来贡院前看秋闱发榜,带的人又不多,自然没惹起别人的注意。这文泰居的隔音差得很,偏林致远就坐在隔壁,刚刚说了什么,皇上是听得一清二楚,又有法华寺的先例,他这个舅舅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命燕将军去唤人。
沈修杰不敢轻举妄动,而林致远未抬头便已觉冷气十足,他肃然道:“草民不敢妄自揣测,全因世子与草民是至交,您又称是修杰的舅舅,草民才断定陛下您的身份。”
皇帝饶有兴致的问道:“哦?那为何不猜我是某位王爷?年轻人,要知道说错话是要出大乱子的。”
林致远正色道:“回禀皇上,皇上乃是真龙天子,通身气派不同凡响,那一日在法华寺惊现百年大鼋,草民就认定陛下身份贵重,只是不敢多猜,今日回想起来,草民一家全是沾了皇上的福祉才能得见灵兽。陛下自登基以来,四海昇平,万邦来贺,实乃是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兴。”
果然,皇帝脸上展露了笑意。纵是自誉为明君在世的他也喜欢听这些奉承的话,“我记得你上次说,是要来进京赶考的?怎么不在家好好的温书,偏跑到这里瞧热闹?”
林致远暗道:您老人家都来了,凭什么说别人?还不是担心忠顺王那边抢风头,自己亲自来督场?
“回禀皇上,草民深觉读书应该劳逸结合,一门心思关在家中并非就能成为国之栋梁。草民以往听世子提起过,先帝就常夸奖陛下是德才双修、文武兼备。有陛下为典范,草民怎敢放任自己。”
沈修杰暗暗的竖起大拇指,怪不得父亲这么喜欢致远,这小子拍起马屁是脸不红心不跳,偏一脸的正气凛然,与那些阿谀谄媚的小人物相比,道行确实高妙许多。
沈修杰与忠杰候等人偷瞄皇上,不喜不怒,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点头道:“明年才是重头之戏,我听佟太傅说,你还是沈先生的学生,沈老乃是天下一奇人也,不爱功名厚禄,甘于隐没在绿水田园间,作为先生的亲传弟子,也不该只在四书五经上下功夫,更要了解民生百态,将来继承林家祖训为国效力。”
林致远忙道:“陛下教训的极是。”
林致远本就生得好,态度又恭谨谦逊,加上稍早的时候佟太傅和沈修杰没少暗暗的帮衬说好话,皇上看这年轻的后生就多了分和善。又说了几个问题,林致远对答如流,连端坐在一旁的佟太傅都松了口气,时不时的加上几句。
待林致远告退后,皇上对佟太傅说道:“你命礼部将林致远上届的试卷调出来,再叫人速将各地中举的榜单呈上来。”
沈修杰心中一喜,今天还真是吉星高照,本以为致远没有防备会出岔子,看皇帝舅舅现在的这个样子,他们前一番的苦心准备应该是起了效用。刚刚皇上只字未提林如海,这就是好兆头→文·冇·人·冇·书·冇·屋←,沈修杰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若因为林大人的关系导致皇帝舅舅对致远心生隔阂,致远便是将书读的再通透,只怕仕途之路也走到了底。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
东平侯世子在这里担心好友,一旁的忠杰候曲君昊皱眉问道:“修杰,你傻笑什么呢?”
皇上与佟太傅一起抬头瞧着沈修杰。沈修杰忙道:“没什么,只是想到了有趣的事儿。”
“哦?是何事?说来与我们听听。”
沈修杰道:“皇上知道林致远与我是好友,我们打小就一起在沈先生那里读书。他比我们聪明,又得先生的喜欢,每每做不完功课先生要打手板的时候,林致远就过来帮忙,这小子专门挑那些刁钻的问题说,弄得先生疲于应付,后来再收拾我们的时候先将致远支走,落下的板子又重又急。”
皇上笑道:“七妹就不心疼?”
沈修杰叹道:“我娘才不心疼呢,甚至亲自去和沈夫人说,叫先生重重的罚,不要顾忌他们。我和杜大人家的士衡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一起被沈先生打到大的。”
皇上赞道:“你母亲不是心狠,全是为了你。说起来我也有好多年没见到七妹了,你此次来京,我答应了七妹要好好的照顾你,等过一阵子就去五城兵马司报道吧,先跟着各位老大人学习学习,将来才能独挑大梁。”
皇上到底有些偏心,自己嫡亲的侄儿就安插在御林军做副都统,将来前程无限,等轮到沈修杰的时候,就只能去五城兵马司这样整日与市井地痞相伴的地儿,沈修杰心里不是滋味,可是这事儿怨不得人,谁让自古以来就是亲疏有别呢……
第127章 贵戚登门为求宝鼎
今科应试高手如云,江南传来消息,说是尼山书院共中举七十二人,占总数的六成尚多。苏州解元是位名不见经传的贫家少年卫桓,和当年的林致远有一拼。京城中更有新起之秀,大家均窃窃私语,这一届的秋闱可是看出点门道来了,皇上更喜欢少年举子,那些年岁大的老先生已经是昨日黄花……
秋闱过后,天是一日一日的转凉,但是京城中的火热气氛不减,客栈忽然间爆满,半个月的功夫,天南海北的新科举子们纷纷上京,将皇城脚下的一百三十二家客栈是挤得满满当当,更有家贫者,只能十来号人赁个小院子权当栖身之地。
林家族长托人送了亲笔信与林致远、黛玉兄妹,原来今年林家的宗学中也出了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举人,虽然不像致远这般,但也足够引起族长的重视,老族长听说林家在京中买了宅院,便希望林致远能对这些同族中人照拂一二。
林致远和黛玉一商议,就在邻着外书房那一带收拾出十来间空房子,专用小厮们照看,丫鬟则不准任意出入。林致远将信上的内容读给黛玉听,“来的共三人,都是林家的分支子弟,最小的也已二十有七了,年纪大,可能挑剔些,妹妹多多的费心。”
黛玉抿嘴笑道:“哥哥和我还客气,难道那不是我的亲戚?我见了也该叫他们一声叔叔吧。”
“这倒不用。”林致远虽然承了族长的情份,可并不想和本家牵扯太多,正所谓请佛容易送佛难,就怕来人并非个个都是光明磊落之辈。他在林家的宗学也念过几天的书,有那么四五个脾气又臭又倔的酸书生,见了林致远就没好气,说是看不惯少年人的作风,其实不过是嫉妒心作祟罢了。
好在那几人尚有自知之明,中了举也不敢上林家占便宜,只能托人在京中租房而居。
过了半个月,林氏旁支的这几个结伴上京的举人老爷到了通州的码头,小唐管家带了人马前去迎接,愿意借住到林家的本身都不富裕,此次上京应考还是族长发话,每家每户凑了份子才能叫他们安然出行,这些人坐在林家的马车里张望着京城的繁华,更坚定了他们落户帝都的决心。
碍着亲戚的情分,林家招待的极为仔细,从床褥衣袜,到茶盏笔墨,样样都是上等货色,院子里又收拾的雅致,正适合温书求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