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致远和荀晟睿年纪相差不多,索性免了什么兄长妹婿的称号,黛玉一听荀晟睿说回门的事儿,顿时来了精神,忙问:“你跟母亲说好了?”

荀晟睿冲着黛玉眨眨眼睛:“放心吧,母亲已经答应了,咱们住一晚,第二日再回来。”

荀晟睿现在事事以娇妻为准,屋内的丫头们捂着嘴偷笑,黛玉不好意思的咳嗽了一声,轻推着荀晟睿的腿:“前院不要你招呼啊,快去。”荀晟睿闻言只能恋恋不舍的往外挪步子。

等他一出门,黛玉便与雪雁等人说道:“出去打听打听,那个叫七巧的是什么来历,我瞧着她倒有几分袭人的模样。”

雪雁一惊,袭人可是姑娘心头发一根刺,最是那种面善心恶的人,姑娘这么说,必定是有她的深意。

雪雁神色一凛:“姑娘放心,我这就去瞧瞧,管她有什么歪心思,也绝不叫她近姑娘和姑爷的身边。”

荀家的宾客多半是冲着皇后娘娘的面子而来。几家王府的老太妃,王妃们悉数登场,连北静王府也不例外,再加上曲君昊和御林军那帮子小将军连番猛灌,没多时荀晟睿便醉醺醺趴在桌上。

温氏得了消息赶过来时,脸都快气绿了,曲君昊等人一见大事不妙,忙脚底抹油开溜,策马又回到了莲花胡同吃二遍席。

林致远这会儿正陪着佟太傅等人吃酒,京城四大戏班分作两场,前院唱完直接到后院,林致远这儿听的是《丁郎认父》、《孙行者大闹天宫》,后院慧怡就给众夫人们点了《豪宴》、《乞巧》……满棚宾客是皆大欢喜。

月影高挂,宵禁快开的时候,莲花胡同才渐渐散了宾客,还有一小帮人,醉的已然呼呼大睡,慧怡赶紧叫人收拾了客院,七八位小厮分班站岗,就怕出什么岔子,等忙活完一切回自己的小院歇息时,才发现丈夫并不在屋中。

“大爷呢?”

慧怡的大丫头月儿忙附在她耳边低声道:“在祠堂呢。”

慧怡正拆发簪的手就是一顿,慢慢站起身:“跟我去瞧瞧。另外,把刚做的那件飞鹰大氅给大爷带着。”

慧怡带着十来个人往北去,足足一盏茶的功夫,才看到祠堂的影子。韩胜靠在门柱子上和冠缨说话,远远见了慧怡过来,忙要请安。慧怡一摆手,悄声问道:“大爷还在?”

韩胜一指大门里:“进去能有半个时辰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偏不叫我们跟着。”

慧怡没有再多说,只是接过了月儿手里的大氅,抬脚跨过了高高的门槛,径直往里进。大殿的门全部敞开,三十六盏红灯将整个屋子照射的通明,有两个小童子专门在这里看管火烛,此刻也被赶到了门外,见了主母忙躬身行礼。慧怡冲他们淡淡一笑,然后就看见自己的丈夫坐在地上出神。

“致远哥……地上凉,用这个垫一垫吧。”慧怡不由分说的把大氅往地面一铺,拉着林致远要往地上坐。

林致远没有拂掉妻子的善意,那大氅是火狐狸毛做的里子,坐在上面好像个火热的小蒲团,林致远轻轻一拽,慧怡顺势就跌坐在丈夫的怀中……

第500章 小夫妻俩祠堂夜话(下)

林家真正的祠堂其实远在姑苏,里面摆了林家五代人的牌位,五代的单传,直到林如海这一代才出了兄弟俩,可惜林致远的父亲还英年早逝,这样的门第在这会儿来看是极为骇人的,血脉一旦断了,这个家族也马上面临着分崩离析的惨剧。

林致远毫不怀疑,如果当初没有自己的意外到来,林如海或是从宗族亲戚里过继一个来,或是只顾着把女儿安安稳稳的嫁出去,林家的列祖列宗们还有没有这个希望看见自己被供奉的一天,这还真成一个问题。

慧怡靠在林致远的肩头,背后一阵阵冷风从没有关闭的大门外往里吹,她却丝毫没有冰凉的感觉,反认为此刻温馨的很。

慧怡在拜堂成亲的第二天进过祠堂,所以对这些牌位还有点印象,慧怡一指右侧最低下一排的某处,悄声问道:“那就是二叔吧。”

林致远点点头:“是啊,二叔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咱们妹子能寻个好归宿。”

慧怡微仰着脖子,看着身材高大的丈夫,不禁有些心疼,手慢慢覆上了林致远的眉眼,似乎要拂去那上面透露出来的沧桑:“致远哥放心,荀家一定是良配,二叔就算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林致远的目光往木架子的左侧挪了挪,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的母亲。

进入宗祠被子孙们供奉,这是林家儿媳的愿望,可当年的老夫人就拿捏着这个来要挟母亲。

所有人都以为林致远最开始接纳黛玉是出于兄妹情谊,连修杰也是这么以为的,可惜他们都没看清林致远的内心,更没看清林入海的老奸巨猾。

林致远的思绪慢慢走远,他忽然想起了自己赚的第一笔钱。

贩卖私盐。

他那时候多大?是十岁还是十一?林致远已经记不清了,可他借着林如海的名讳是怎么在苏州各大盐商手里抢银子的事儿,林致远记得是清清楚楚。江南的盐税一向丰硕的叫人眼红,想分一杯羹的人也绝不在少数,林致远那时候背着母亲将大半的家当都投进了这项铤而走险的买卖里。一年间下来,林致远的家资翻转了将近三倍。

有了钱做保护,林家的铺子就好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没有人在意林家起家的资本来自哪里,直到二叔病危的那一阵子。本家来人唤他去,林致远才算是真正开始和林如海打交道,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是享誉江南的少年解元,而林家这位二伯已经是病入膏肓。

一个蓄势待发,一个却垂垂老矣。

林如海见了自己没有多说什么啰嗦话,只把当年自己头次贩盐的证据拿了出来。

林致远忽然有一种自嘲的感觉,他还一直沾沾自喜,以为做的很精明,原来证据一早在人家手上,林如海的要求很简单,把黛玉妥妥当当的带大,他就承诺把东西还给林致远。

然而如今黛玉已然出嫁,林致远反而不再计较什么证据,黛玉是个聪明的姑娘,他看的出,如果黛玉手里真的掌握了自己什么证据,她绝不会暗暗藏私,恐怕是林如海早就妥善处置了。

林致远站起身,笑答:“夜已深,咱们这就回去吧。”慧怡看着丈夫忽然转变的神色,有些迟疑,但还是乖巧的跟在了后面。

次日一早,慧怡赶忙打发了亲信妈妈去荀家打探消息,回来的婆子一脸的笑意:“奴婢去的时候,姑奶奶正给荀家的各房婶子们见礼,奴婢也没敢多惊扰,只留下了奶奶捎去的几样补品,倒是雁蓉姑娘亲自把我送到了角门,看得出咱们姑奶奶在荀家过的不错。”

慧怡将信将疑,没见到黛玉之前,还是不敢全完放宽心。

三日回门的日子一到,荀晟睿领着娇妻就算回娘家来串门,林致远看着妹妹粉扑扑的小脸,已然是未语先笑。

黛玉被他看的窘色:“哥。”,为人妻的黛玉更添了几分妩媚,打眼一看其穿着就知道是位新嫁娘。

林致远打趣了几句,才高抬手放了她们姑嫂二人到内室去话家常,自己反把荀晟睿留了下来。

“我听君昊的意思,当时武家确实在沿途上派了人手盯着送嫁的队伍?”

荀晟睿肃然的点头:“途经朱雀大街的时候,惠斌楼上见过那个小五爷,还冲着我们扬了扬手里的酒盅,看不出喜怒。”

林致远沉思道:“乡试已然结束,这阵子京城里不少书生都涌进了京城,今科会试的任命还没出来,但没有意外的话,我会是今科副考之一,武家如果还对有心针对我,此番任命就不会轻而易举。”

“你是说……武家要做手脚?”

林致远也并不十分肯定,因为他做了数种假想,都猜不出武家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武家在京城就是搁浅的蛟龙,没有兵权就如同没了活水,折腾不了多少时间。

可每每林致远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在心底告诫自己,越是走投无路,就越会狗急跳墙。

荀晟睿与黛玉成亲之后,对林致远几乎是推心置腹,他见状,便低声询问道:“不然请皇后娘娘出面调停一下?他们家现在正是被冷落的时候,肯定会卖皇后这个人情。”

林致远迟疑片刻,还是缓缓的摇摇头:“武家虽然和大皇子分生了,但是我瞧的出,武卫老将军是个倔脾气的人,此时叫皇后娘娘示好,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反失去了荀家的立场。对了,”林致远猛然问道:“你知不知道武家一共多少个男丁?子嗣又有几何?”

荀晟睿的消息灵通,早在林致远受伤那段期间的事儿打听的一清二白。

“武家共有七位老爷,其中头三位和小七都是嫡出,后面的三个儿子是他在西北赴任的时候在当地纳的妾所生。武卫老将军这人把几个嫡出儿子几乎悉数带在身边,小儿子在京城打理琐碎杂事,另外三个庶出的儿子听说都在大营里领个闲职,并不得武卫老将军的重用。”

林致远弹了响指,计上心头:“孙子兵法里有云: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我就不信……武家上下就真的是铁桶一只。”

第501章 致远定计武家有难

话说韩胜在莲花胡同门口下了快马,台阶上早有小厮跑过来接下缰绳,韩胜随意的将爱驹的缰绳一撇,撩了袍子抬脚就往里冲。

林致远和沈修杰正拿着曹先生从东南传来的密信低声商讨,以他们俩的耳里,韩胜刚跨进院门时就已然知晓,沈修杰谨慎的将信封塞进自己的衣怀里,捋平衣襟的痕迹,坦然看向来者。

“大爷,世子,韩胜回来了。”

林致远指了指他下手的一张空位示意韩胜坐下:“你且慢慢说。”

“是。”韩胜顿了顿,“原来武家果然就像大爷所说的,看着无限风光,其实里面早就烂了。武卫老将军年轻的时候只不过是当时大司马的一个近身侍卫,当年咱们天朝和西北诸部有一场恶战,大司马是主帅,本以为会以多胜少,岂知因了大司马的一个错误判断,几乎到是了全盘皆输的地步。大司马欲把剑自刎,因为有武卫老将军,才叫天朝部队转危为安。那一战……先不说杀得如何天昏地暗,可最大得利的人就是武卫老将军。”

沈修杰心领神会:“定然是大司马要报恩,将女儿许配给了这个近身侍卫,由此武家平步青云?”

林致远一晃右手食指,意味深长的笑道:“那会儿大司马督战失利,已然是自顾不暇,怎么可能还去保武卫老将军平步青云?我在翰林院的时候看过朝中小记事,陪着皇上养病那段期间在宫里也有机会赏阅各位帝王的手札,其中有这么一段,说先帝当时在宫外有一红颜知己,身份上嘛……不大上得了台面。先帝每月必定出宫一次,为的就是与此女私会。当然,手札上没我说的这么粗俗,先帝还将此事当成了人生中很是得意的一个亮点。武卫老将军第一次和先帝见面,就是因为救驾。那位红颜知己不幸香消玉损,而武卫老将军却从大司马的近身侍卫,一跃成为了先帝的心腹。”

沈修杰微微点头,也慢慢想起了父亲曾说过那么一段儿往事:“怪不得,当时忠顺王的岳父昭德将军手握重兵,先帝虽有国玺,可对着自己的亲弟弟却总是束手无策,可巧武卫老将军这个时候出现,一切就开始顺风顺水,娶了大司马的女儿,靠着岳父的余荫在西北连连越级。”

林致远不屑的哼了一声,慢道:“先帝养虎为患,把个白眼狼当成了看门忠犬,结果如今反累的皇上不敢放手一搏。”

韩胜趁机忙道:“大爷说的一点没错,武卫就是个白眼狼。他和夫人生下三个儿子之后,便到西北赴任,据我打听到的,武卫一到当地便大肆纳妾,趁机收揽礼金,最长的一次足有四年没和夫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家老七和几位兄长年纪相差悬殊的缘故。大爷不是叫我打听他们家的辛秘嘛,这就是其中之一……武卫和夫人之间早就是水火不容。”

沈修杰眼珠子一转,喜上心头:“那他们家那几个儿子呢,和武卫的关情何如?”

不提还好,世子爷这么一问,韩胜的兴头就有点发蔫:“武家男子多崇拜父亲,武卫虽好色,但是打小把几个嫡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别看武卫老将军返还了京城,可他们家大儿子依然统领着西北大军,看样子谁也撼动不了啊。”

林致远闻言,手指骨轻轻一敲八仙桌,吸引住了二人的主意力,慢慢笑道:“韩胜说的一点没错,‘多崇拜’,也就是说,这里面还有与武卫感情并不深的儿子,可是?”

韩胜和沈修杰茫然的冥想。

林致远笑道:“你想啊,几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和武家老夫人的感情肯定不深,再加上对丈夫的失望,老夫人会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

二人恍然,齐声道:“武家的老七。”

“不错,就是他。我在朝堂上见过此人,很是胆小的一个,领的是兵部的闲差,找到这个人的软肋,就能胁迫武家老夫人和咱们携手。”

韩胜对武家恨到了牙根,忙道:“大爷只管吩咐,韩胜一定给你办的利利索索,不出半点纰漏。”

沈修杰却有些迟疑:“能找到他的软肋固然是好事,可我总担心行事的墨迹太深,反叫武家提防,毕竟这个时候的武家可一直盯着咱们呢。”

林致远便道:“他提防他们的,我动我的手脚,就先拿当日把我射伤的那个小子开刀。”

沈修杰见林致远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兴致盎然的问道:“说来听听。”

林致远反而故意卖起了关子,沈修杰作势要捶他的肉,林致远这才笑道:“你们想啊,武家七爷原本当家当的好好的,突然父亲回来了,而且还带了一帮子聪明能干的侄儿,你说……你若是武家七爷,心里会是什么个滋味,咱们就利用这一点,将武家逐步瓦解。我倒是想要看看,当自己的宝贝孙子被亲生儿子给害死……武卫老将军会是什么心情,他是要大义灭亲,还是准备息事宁人?”

如若武卫选择的是大义灭亲,他就得预备好妻子对他的疯狂报复。

如果打算息事宁人,那个什么小五爷的亲爹肯定不会饶过武家老七,祸起萧墙不过是转眼间的事儿。

沈修杰一想明白这里的弯弯道道,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冲向林致远:“小子,这主意可真够毒辣的。”

林致远可不是前程的佛教信徒,别人给你一拳,你还还给对方一个笑脸?

对那个险些叫自己命丧黄泉的弓箭手,林致远根本就没打算轻饶,有点可惜的是……不能亲自手刃敌人,实乃人生憾事。

林致远说道:“这两条路各有利弊。就说前者,武家覆亡的速度会快些,那位老夫人眼瞧着儿子受难,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如果是后者,我们就得耐心点去等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家再不堪,也是个皮糙肉厚的主儿,打内部腐烂,速度终究是慢了些。对了,这事儿可千万别叫先生知道。”

话音刚落,沈先生便迈着方步踱进了院子,沈修杰和林致远赶忙迎了出去,“听小厮说,先生一大早就出了门儿,也不叫人跟着,我们心里都发急呢。”

沈傲风比先帝小了几岁,与佟太傅又是同科的进士,可看起来足足能相差十几岁。

这也难怪,沈先生住在那样神仙一般的福地,整日围绕的不是琅琅书声,就是山间的云雾,不长寿才是怪事。

林致远和沈修杰一左一右陪侍在沈先生两侧。沈先生笑道:“刚才去了平安里看看老倪,他原不是在瑾瑜这儿做先生嘛,我顺便瞧瞧,对了,正好还碰着瑾瑜一个亲戚,叫什么贾兰的,学问还算不错,难得的是对老倪很好,知道尊师重教。”

进了议事厅,众人不敢擅坐,只将主位都留给了沈先生,林致远捡了下面的左首位坐下,沈修杰则坐了林致远的正对面。

小厮们赶忙上来最好的香茗,沈先生笑道:“老倪和我说,你那个书院很是不错啊,什么时候也叫为师开开眼,有了好苗子也往尼山送送。你们是不知道,自打我门下出了个三元及第的少年才子,尼山书院的大门几乎被踏破了,这可都是瑾瑜的功劳。”

“不敢当先生这样夸耀。”

沈先生看着得意门生,心中感慨万千,自己淡泊名利,却偏偏教导出了个一心入仕的弟子,若不然……

以瑾瑜的才华,尼山书院交到他手里,必定能发扬光大,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傲风想到这里,不禁老生常谈的劝道:“瑾瑜你说说,做人臣,尤其你还一门心思的要做权臣,怎么可能不被御史们毁誉参半。等百年后,你就是有再大的功劳,也禁不住一笔的抹黑,可到书院里就不同了,做的是雅致的事儿,心情也愉悦,总比在这里勾心斗角的好。”

沈先生说道这里甚是感伤,“我当年就是见过太多的肮脏,所以总也不愿意回来。”

林致远心知先生一直对继承人的事儿念念不忘,当初他也曾想过,朝中没有常青树,等新帝即位,自己不讨喜的时候就到书院里做个教书匠,可后来娶了慧怡,林致远就知道,无论朝堂如何更替,只要自己还是长公主的女婿,他就不会有问题。

林致远迟疑的说道:“先生还记得我那个师弟卫桓吗?”

沈傲风略一思忖,脸上便带了笑:“记得,二甲传胪的那一位?怎么,你和他常有联系。”

沈修杰忙笑道:“先生不知,卫桓娶的就是林姑娘的表妹,倒也是八竿子能打着的亲戚。”

沈傲风没好气的看了眼林致远,对徒弟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顿时一清二楚。

第502章

“你是觑着和卫桓有亲戚关系,打算叫他继承了我的衣钵?哈,你当尼山书院的山长那么好当啊。”沈先生想也没想就否定了这个不大好的提议。他欣赏卫桓不假,可要是把卫桓等同于林致远,把尼山书院自己那一生的心血交到卫桓手里……却是万万行不通。

沈修杰一皱眉,问道:“怎么,卫桓那小子在翰林院里做的不好?”

林致远无奈的一笑:“翰林穷,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往先自己一个人过,靠着那点俸禄倒也没什么,可是现在成家立业,又是我做的媒,娶的是黛玉的表妹,总不能叫人家小姑娘觉得上了当。”

沈修杰是知道这件事儿的,不由得叹道:“所以说啊,媒人难当,人家过的不好,总有借口推到你身上。”

沈先生闻言,大笑一声,揶揄着沈修杰:“你的意思是说,我这次可不该随便揽下差事可是否?”

沈修杰忙涎着脸笑道:“先生可别吓唬我,修杰早就将一切都预备全了,只等先生这股子东风借势呢。”

沈先生还没来的时候,沈修杰就眼巴巴的送了封言辞诚恳的信笺到尼山书院,请沈先生做媒人,给他和唐欣说和婚事,最重要的是……有沈先生出马,母亲看在先生的面子,也会同意这桩婚事的。

天渐暖,虽也有冷风,却不像是隆冬那样寒气森森,皇帝终究下了昭示,钦点林致远为会试副主考,与他同级的是礼部左侍郎,至于主考官,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连林致远也没想到。

竟然不是佟太傅,而是……礼部尚书。

林致远当时在金銮殿上听了这个消息,差点没被自己胃里翻搅上来的气儿呛到,礼部尚书,不是大病一场,预备卸甲归田吗?

面色苍白的礼部尚书冲着皇上深深鞠一躬,并没有婉言谢绝这件差事。

礼部人人都当此次是翻身的好机会。

就在林致远以为礼部尚书会多番刁难的时候,不料,老尚书自己反做了甩手掌柜,几乎将全部差事都交给了林致远,自己只对林致远淡淡的说了句:“陛下肯叫老夫领此闲差,一来是看在我告老还乡的时间近在眼前,二来,老夫不过是个配衬,陛下想要你练就单干的本事。”

礼部尚书果然言而有信,接下旨意后仍旧在家中养病,来往拜访的举子们多半吃了门房的冷言冷语,时间一久,人们也渐渐看出了门道。

林家势起。

林致远很早就叫人盯着武家,果不其然,街面上开始有三三两两的贫家孩子一边拿着馒头一边哼唱着什么“京城四公子”,再仔细听,林致远赫然排在头一名,余下的三位逃不出去曲君昊,荀晟睿和沈修杰。

林致远仅存的那点歉疚也没了,与武家一战在所难免。

先不说林致远是怎么布局,怎么引诱武家老七上钩的,但说黛玉这边送走了温氏,打点了一大堆的礼物随船一直南下,当然,这里还有各房送来的丫鬟,其中就包括了老太太身边长极像袭人的那一个。黛玉上面没了婆婆震慑,日子过的就更加惬意,除换了个住的地方,多了个新婚丈夫,余下基本没变,隔三差五的便回莲花胡同小住。

也亏得黛玉的嫂子慧怡是个心地善良的,若换了别人,谁容得下小姑子频繁回门。

黛玉只当多了个亲姐姐,慧怡只当多了个亲妹妹,两人相处的远超过林致远和荀晟睿的想象。尤其是荀晟睿,皇上前一阵点了他到户部任职,四品的侍郎,荀晟睿一向领的是武将的缺,霍然间这么一转变还真有些不适应,他本就担心户部里的差事忙,会冷落到娇妻,现在能有慧怡郡主陪着妻子说话解闷,荀晟睿是一百个放心满意。

然而,黛玉能频频回门,最高兴还当属荣泽。荣泽近来抽长的迅速,当日给黛玉送婚,他还是焦点人物,荀家哪位太太们见了荣泽都喜欢的不得了,风头隐隐压过被荀家称为玉团子的荀晟锦。

两家并一家,也就是林家出嫁的姑娘少,若多几位,肯定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回门。

由于黛玉常住在莲花胡同,所以贾家的帖子直接送到了这儿,没敢往新府邸去,就怕见不着正主儿。

黛玉端详着信笺,不敢相信的看着地下站着的林之孝家的:“宝玉说的这门亲事是佟家的堂姑娘佟深深?你确定?”

林之孝家的言笑靥靥的看着黛玉:“二爷的年纪也不小了,连三姑娘都嫁出去,何况是二爷,再说,他下面还有个四姑娘,总不会真等了二爷守孝期满,四姑娘才说亲,如今老太太和佟夫人先下了小定,一等二爷孝期满就成婚。”

“佟深深愿意等?”

林之孝家的看着黛玉大笑,脸上遍布满足之色:“深姑娘和我们二爷好着呢,她去瞧老太太,几句话就说的我们二爷是茅塞顿开,人也不痴了,还知道自己用功读书。荀夫人想啊,那会儿姑奶奶们都在大观园里住着,可又有几个扳着我们二爷读书的。深姑娘不一样,大道理大学问多着呢,二爷心里喜欢的不得了。”

黛玉不喜林之孝家这样毫无忌惮的诋毁别人的话,便冷笑着将帖子往桌面上一仍。“那我现在就在这里恭喜宝二哥早日抱得美娇娘了。”

“这……”林之孝家的逞了一时之快,且听林姑娘的声就知道人家不高兴了,林之孝家的硬着头皮说道:“老太太的意思是,请荀夫人过府见见深姑娘,大家团坐在一处吃个家常便饭。”

黛玉不可思议的看着林之孝家的:“你是说,深姑娘住在荣国府?”

林之孝家的笑道:“老太太实在喜欢这个未来孙媳妇,派了琏二奶奶亲自到佟家接的人,也就是小住几日,并不像荀夫人心里想的那样是久住。”

黛玉良久无言,接了帖子,最终也没给林之孝家的一个肯定答复,后者也只能是无功而返。

第503章 借刀杀人

四月,京城里乍暖还寒,城郊的几处桃园竞相开放,红白交错,顿时增添了几分暖春气息。同时也吸引住了赶赴京畿应试的举子们,名目繁多的诗会、花宴层出不穷,像苏州会馆、扬州会馆这类专门出人才的地方,门外来往的车马就没断过。因上届姑苏出了林致远这样一个鬼才,所以众人都对尼山书院纷纷高看一眼,加上林致远又担任了此届副主考,所以尼山书院里这些师弟们走起路来脚下都带着风儿。

叫人又羡慕又妒恨的风儿。

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众人都以为姑苏会馆铁定要出第二个状元公了,可谁知尼山书院的举子们连续登林家大门几次,都没见到那位风头正盛的林师兄,反被客居在莲花胡同的山长沈先生狠狠臭骂了一顿。

打那儿之后,苏州会馆很是消停了一阵子,尽管来邀宴的达官贵人不少,可尼山书院里的书生们像是齐齐越好了似的,插门闭户,只一心读圣贤书。

俗语说:人生三大喜,金榜题名应该堪称首位。中了什么头衔,是进士亦或是同进士,里面的差距着实不小。清贫淡薄的书生们只能靠着自己,而家底殷实的举子们便在这个紧要关头开始频频使出小动作了。毕竟科举要三年才一次,恩科又是可遇而不可求,他们根本不敢浪费每一次希望。

找出路,找关系,只要能和礼部搭上边儿,只要能傍上某位达官贵人,花再多的钱也不算冤枉。

于是乎……连贾政这样半闲赋在家的人都开始频频被拉去吃酒,京城里还有什么官员不想要趁机捞上一笔?

武家七爷正是如此。

这位七老爷最近很是烦闷,自从父亲回京,家里忽然涌进了一批陌生人。这些人虽血缘上是自己的侄儿,可他们之间半点亲情也没有,甚至彼此相看生厌。父亲武卫老将军是说一不二的主儿,家里的大小事情只要稍稍不能叫他顺心,轻则一顿斥责,重则就是拳脚相向。

更不能叫武家七老爷忍受的是……父亲在众多的侄儿面前从不给自己留情面,打骂随性。

这一点叫七老爷如何忍得,他打小和父亲见面不多,是在母亲手心里养大的,从没吃过亏,和三位胞兄也不过是面子上的礼数,心下隐隐以为几个侄儿是回来和自己夺家产的混账东西。偏父亲对这些人百般的回护,不管对错,总是在七老爷身上找毛病,而非几个孙儿。

几个月的时间,武家花钱如流水,几位小公子简直当银子不是钱,不是从西边胡市上买来价值千金的宝马良驹,就是在乐宝斋一类的古玩铺子里相中什么稀有翠扳指,名剑师锻造的绝世宝剑。

往上报账的时候,七老爷看着那账单子心里直淌血,这些钱明着说是公中账上,其实都是七老爷“耗费心血所得”。

武家这些年俨然有了分家的态势,远在西北的老将军领着几个儿子,开销都是朝廷的军饷,而七老爷跟着武老夫人,绞尽脑汁的想钱生钱的法子,几年下来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武家七老爷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将偌大的家产拱手想让。

这日七老爷在刑部的一个狐朋狗友拉了他去富锦楼吃酒,这位友人姓杨,也是姑苏人士,天恩八年的进士,一直在刑部上不来,却也下不去,因善说讨喜的话,所以还算对七老爷的胃口。

小吏专门挑了富锦楼一处靠近朱雀大街的雅间,推窗便可看见街心全景,小吏一杯又一杯的劝着酒:“要我说,大人就是太慈悲,你心里念着几个侄儿在北地从军艰辛,可他们怎么不想想大人的难处。一个个都当天上掉了馅饼下来,吃的倒是欢畅。”

小吏嘲讽一番,顺势又给七老爷满满斟了一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