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母一拍手,赞道:“这就是了,宝玉衔玉而生,命格非凡,说不定真的就能保佑娘娘心想事成。”

王夫人也是眼前一亮,忙问:“宝玉,你的玉呢?”

袭人快步上前将贾宝玉颈上的通灵宝玉卸了下递给王夫人。

“老祖宗,你看……”

这通灵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一向是贾家的重宝,旁人轻易碰不得,更不准贾宝玉随意离身。

贾母看了看玉佩,再望了望孙儿期盼的眼神,想到深宫中待产的元春,便狠下心说道:“宝玉,你且跟我们……一道进宫。”

第349章 通灵宝玉逢凶化吉

贾珍亲自护送着老太太并王夫人的车队进了神武门,小太监们用蓝呢小轿分别接了众位,将男丁们扔在了益华殿外的宫门处。

贾宝玉作为男子,自然就被拦在了殿外,又有三四十辆车架在此守候,大家倒也彼此相识,其中就有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

两个人见了自然热络不已,冯紫英笑问道:“真是难得难得,往常送我母亲进宫,却从未见过宝兄弟来。”

冯紫英的姐姐在宫中做昭仪已有三年之久,名分不比贾元春,一直居住在吴贵妃的平华殿,长年累月见不得皇上的几次。冯紫英的娘每逢宫中准假探亲,必是要来坐上小半日,她的儿又是个孝子,虽见不得姐姐,但每每守在益华殿外打点过往的“小鬼儿”,从不抱怨。

贾宝玉眼中闪过一丝尴尬,只得双手抱拳,举着折扇笑道:“冯大哥却是取笑了。”

哪知冯紫英非但没有取笑的意思,反而正色道:“如何是取笑,只怕宝兄弟的长辈们也是心急了……”冯紫英望向远处的益华殿,“打上个月皇上身体欠安,皇后娘娘便开始严格控制探亲的次数,我们已经来了两回,这次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得着姐姐。”

贾宝玉心下凉了半截,呆呆的看着冯紫英不说话,冯紫英见势忙笑道:“你们家的贵妃娘娘身份不比寻常,老太君必定是能如愿的。”

贾宝玉木讷的呢喃了句什么,只是声音实在是小,冯紫英听得并不真切。

再说益华殿里坐着二十来位夫人、太太,人人都是大红的锦衣,只品级上略有差别。二太太王氏掩在众人中却不显眼,今日的焦点倒是三皇子妃的娘家并侧妃郑氏的娘家。

打陛下染病,三皇子监国,这一家子就进了宫随侍在左右,住的地儿是原三皇子未出宫门时候的殿阁。所以如今众家来求见,自然也少不了她们。

贾母领着王夫人坐在小角落里,低声赞道:“近来郑家风头旺得很啊。”

王夫人却有些不以为然:“也不过是和咱们一样均是外戚,况且……她们家的闺女还只是个侧妃,见了贵妃娘娘也要行大礼。”

贾母狠狠的瞪了王夫人一眼,刚想呵斥儿媳妇的目光短浅,就见小太监笑呵呵的进了殿门。

众人忙起身相迎,小公公说道:“夫人们大喜,皇后娘娘已经准了众位的请旨,这会儿就请大家往内殿去吧。”以三皇子妃的母亲为首的诰命夫人们面有喜色,匆匆撩起了裙角跟着小公公就往后殿走。

郑舅妈垫在最后,冷冷看着三皇子妃的母亲一笑。郑舅妈人单力孤,比不得别人都是一家婆媳两人来探望,郑家除了自己,并无第二个诰命封号,在气势上显然要弱于别人。

贾母老迈,步子慢些,刚好赶上了兀自气闷的郑舅妈:“郑夫人。”

其实郑舅妈老早就见到了贾家婆媳俩,只是自持现在身份不与往日相同,便有心晾一晾她们,没成想,那些势利小人都只顾着巴结三皇子妃的母亲,将侧妃娘家都抛在了脑后。

“老夫人。”郑舅妈的语气有些沮丧,人精似的贾母如何听不出来,她只笑拍着郑舅妈的手道:“夫人该高兴才是,若不然王妃娘娘见了,只会心生疑窦。”贾母语重心长的说道:“有些事儿,咱们老一辈儿解决了就好,哪里能叫孩子们操心。”

郑舅妈听贾母话里有话,似乎是要教唆着自己做事儿,她有心细问一下,无奈侧妃娘娘身边小公公已经派人来接,两家人只得兵分两路,各奔前程。

一进凤藻宫,贾母和王夫人就见元春挺着个大肚子躺在软榻上,元春消瘦的很,但是肚子极大,显得二者极不协调,突兀的很。

王夫人几步跨前:“娘娘小心些。”

“老夫人和宜人来了。”贾元春强撑着身子骨儿要起来,贾母忙道:“娘娘只管躺着。”

贾元春的心腹小陵子早搬了椅子在元春近旁,又带着服侍的宫女们去了殿外守候,这三人才能安安稳稳的说几句知心话。

王夫人从怀中掏出了小半沓银票交给元春:“娘娘上回说的数儿太大了些,只能再容我们凑上几日,保准下次进宫的时候一并带来。”

三千两银子不能说少,可对于处在特殊时期的贾元春来说,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宫中是个人吃人的地方,稍不留神就要被算计,贾元春自打查出了喜脉,便从不用御膳房的东西。

她见母亲拿来的银子不多,便知道家里的情况不如以前,那会儿凤姐儿当家,母亲何尝为这个而忧心过,给自己的银子,自然是公中的钱。

元春满是为难的看着贾母,贾母只得无奈说道:“劳烦娘娘再忍耐几日吧。”

叫贾母一下子拿出个万八千的并不是难事,只是老太太认为元春的用度实在惊人,便有心控制一二,娘娘若是诞下龙嗣尚可,若是位公主……那贾家可就亏大发了。

说到底,老太太是要等元春生下皇子,才打算将家族最后的那点底子赌在这上面。

贾母又道:“娘娘,太医院的人可准时来了?咱们家打点了王太医,叫他帮娘娘多多留神。”

贾元春哼道:“祖母可快别提这人,奸猾的很,一面在我这里讨赏钱,一面又去了周贵妃那里巴结告密。”

王夫人一听“告密”二字可不慌了神儿:“周贵妃知道什么?”她做贼心虚,问话的时候带了几丝的颤音。

贾母不悦道:“就算吴贵妃知道又能如何,娘娘行的端,做得正,害死嗣子的是周才人。”贾元春晋封的时候就觉得吴贵妃可能是有了身孕,只是不敢断定,直到皇后娘娘的小皇子出生,吴贵妃才敢明目张胆的亮出底牌。

贾元春是又羞又恼,花了大笔的钱财想在吴贵妃身边的心腹打听,谁知道吴贵妃身边的奴才倒都是硬骨头,并不为金钱所动。

吴贵妃是小心再小心,终究还是没能保住孩子,八个来月大的时候,硬生生流下了一滩血水,吴家的所有的希望顿时都化为乌有。

贾元春可不想走吴贵妃的老路,不但遭了罪,还落得家族埋怨。

“祖母,”贾元春忧心忡忡的说道:“我近日来总是噩梦连连,肚子的麟儿又不老实,我怕……”

贾母厉声喝止了贾元春的胡思乱想:“娘娘慎言。”待她察觉到语气不对时,忙笑道:“娘娘瞧我们带什么来了,保管娘娘见了能心安。”

王夫人经贾母授意,忙将通灵宝玉拿了出来。元春诧异的问道:“祖母拿这个作何?它不是宝玉的……”贾元春猛的想起此玉佩的来历,惊喜道:“是了是了,此玉乃是天地灵气汇聚而成,自然能逢凶化吉。”

贾宝玉打落草开始,虽有小病,但是常年健康,和他哥哥贾珠完完全全的两样人。贾元春忙接过了通灵宝玉放在掌心上细细摸索,忽闪着大眼睛问道:“祖母,就将这玉佩放在我这里吧。”

“这……”婆媳俩对视了一眼,谁也没开口。

贾元春明白二人的顾忌,心里冷笑不止,祖母和母亲哪里是为自己好,还不都是为了宝玉。

贾母一见元春紧紧的攥着通灵宝玉,便知这个大孙女的心意已决,只得叹气的点头应允了,王夫人见婆婆示弱,急道:“老太太……”

“好了,既然娘娘喜欢,就暂且在凤藻宫里放几日,等你……”贾母重重的强调道,“等你凑够了娘娘要的银子,再来拿回通灵宝玉。”

贾母的话半是威胁,半是承诺,王夫人岂能听不出来,她的手不自觉的伸向了通灵宝玉,贾元春下意识的一躲,母女俩尴尬的手僵硬在半空中。

“母亲还怕女儿霸占这件稀世珍品?本宫只是希望胎儿顺利出生便好,当年用的那药后劲儿十足,我能怀上子嗣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王夫人最知晓里面的艰辛,便不再多言,只淡淡的笑道:“今儿宝玉也跟着来了,因为没有皇后娘娘的口谕,被隔在殿外,娘娘是不是见见?”

贾元春迟疑道:“这种事儿……若在半个月前倒也没什么,只是现在陛下瘫在床上,皇后未必就能答应。”元春见贾母微微失望,一狠心,便道:“我叫小陵子去问一声,本宫也好久未见过宝玉,只怕又高了些。”

不多时,小陵子果然来回事:“启禀贵妃,皇后娘娘下了口谕,已经应允了贾家二爷进宫回话,人稍后就到。”

王夫人不禁合着手念叨了声“阿弥陀佛”:“到底是侯爷家的女儿,行事做派就是不同凡响。”王夫人称赞人的不多,这位皇后娘娘算是其中的一个。

贾元春却冷笑了两声:“小陵子,皇后娘娘人在何处?”

被问话的小陵子眼珠子一转,赔笑道:“自然是在广宁宫,奴才去的时候皇后娘娘将进大殿,脸色不大好,奴才悄悄的问了,似乎是皇后和去探病的三皇子争吵了几句,大家最终……不欢而散。”

第350章 红袖添香元妃赠妾

皇后娘娘的近况如何,外面传的是风言风语,有的说娘娘日日在宫中吃斋念佛为皇帝祈福,还有的说娘娘其实已经被三皇子幽禁到了冷宫,甚至更有人说昭武侯家正磨刀霍霍,打算叫七皇子与三皇子一决雌雄……说法纷纭的很,但是到底怎么个情形,谁又敢做保证!

贾母处在深宅大院,但是这等消息是从来不缺的,老太太倒是更相信前者,毕竟,以三皇子现在的情形来说,实在是犯不着以身冒险,闹腾的史官们在这青史上留下不甚光彩的一笔。

贾母试探的问道:“娘娘,这么说……皇后的境况并不好啊!”

贾元春悠然一笑:“倒也不是,祖母想,皇位只有一个,可是陛下的儿子却多着呢,而且个个有本事。”她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滚圆的肚子,“问鼎帝王宝座一事,三皇子是十拿九稳,何必在这个时候多生事端,不过是皇后娘娘自己心结未开,总以为她的儿子才是嫡出,才是皇家正经的血统……嗤,那四皇子又是她头前生的呢,不也老老实实的屈就人之下?”

贾元春想到往日高高在上,又清高不已的皇后便好笑:“凭她们家老七,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凭什么与三皇子为敌,昭武侯家也是日薄西山,起不了什么大的风浪。”

贾母听着元春的话里话外,似乎透着不寻常,与王夫人对视了一眼,悄声问道:“三皇子是不是和娘娘说了什么?”或者说是下了什么保证,若不然,元春何必处处为三皇子说好话?

贾元春神秘的一笑:“祖母果然最知道孙女的心思。”贾母并王夫人心头一震,顿时来了精神,就见元春挥手屏退了站在大殿门口的小陵子,低声与她二人道:“三皇子已经允诺,等我生下了八皇子后,将东源十三个郡县划分到我儿名下,将来我一出宫,就是太妃娘娘,总比在这里虚度光阴的好。”

十三个郡县……与整个京城也差不多了。

王夫人眉开眼笑,乐得合不拢嘴,只念叨女儿有出息。贾元春寻了个舒服的位置往后一靠,自得道:“皇后娘娘就是不识时务,若她愿意说几句软和话,七皇子也能有个安稳去处,现在倒好,两人见了就没好脸色,连带着咱们家表少爷跟着左右为难。”

王夫人这个榆木脑袋,一时半会儿竟没听出来元春的意思,呆呆的问道:“咱们家表少爷?”

元春嗔道:“娘,我与你说的话又给当成了个耳旁风,自然是林家表弟了。”元春不满意王夫人的态度,她以往在后宫,少听得到朝中的大事,不过自打皇上晕厥,皇后娘娘近身陪侍,宫女、太监们的谣言是一波跟着一波,“林致远”三个字就在众人口中嚼来嚼去,也不嫌絮烦。但是元春也间接知道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皇上的病情时好时坏,身边总离不开四个人,皇后、长公主、燕都统……并林致远。

前三者是皇上的娇妻、血亲、心腹,这最后一个嘛,许是陛下留给储君的青年才俊。

王夫人无端端被女儿一顿抱怨,心里自然不舒坦,“看娘娘说的,我何尝不把娘娘的话放在心里,只是那林家……”王夫人小心的觑着贾母,弱弱的说道:“只是那林家的哥儿对我有几分的偏见,总觉得我对林姑娘不好似的。”

殿中只她们祖孙三人,贾母便不顾忌的冷笑道:“老二家的,你但凡对玉儿上点心,林哥儿也绝不会疏远了咱们。”

贾元春与王氏到底是血亲,一见贾母欲斥责生母,忙岔开话题:“林妹妹不是就在咱们家住着嘛,母亲……你关照她,就是在关照我啊!”

元春的话意味深长,贾母小小的惊讶一下:“林哥儿进宫才几日,就有了这等能耐?”

“何止是丁点儿的能耐,如今别说是朝中大司马,大将军见皇上一面不易,就连本宫身怀六甲……想见到皇上也是难如登天,陛下但凡是醒着的时候,陪在近处的定然就是林家表弟。”

王夫人心里嫉妒的要死,虽然娘娘说的是林致远,但是她眼前浮现的却是黛玉的面孔。要叫她低头给那个小狐狸精赔小心,凭什么!

贾母看出了儿媳的心意,不咸不淡的哼道:“你可都听见娘娘的话儿了?为了娘娘好,也该将玉儿和薛家的宝姑娘一视同仁。”

婆婆当着贵妃娘娘面告状,分明就是谴责自己厚此薄彼,向着娘家外甥女,亏欠了婆家的林姑娘。王夫人只觉得自己更加憎恶了黛玉几分,为掩饰这种厌恶,忙低头不语。

贾母有些老眼昏花,以为是儿媳妇心中有悔意,便满意的点点头。贾元春却看得分明,只是不愿意点破,心中长叹一口气,暗道:看来指望着母亲为自己打点林家上下只怕是没戏,莫不如将希望寄托在祖母身上,老太太总归有几分的手段。

三人正僵着,却听见小陵子在外面回话:“启禀娘娘,贾家二爷带到。”

贾元春精神一振,“快请进来。”

已有小太监出去引贾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贾元春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省亲时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贾宝玉嬉笑着躲着元妃的抚摸,“娘娘弄的我好痒。”

“放肆,如何与娘娘说话呢!”贾母轻声呵斥道。

贾宝玉虽不怕贾母,但是老太太的话却是提醒了自己,这软榻上躺着的不仅仅是幼年教导自己的长姐,更是天朝皇帝的宠妃。

贾宝玉好不尴尬的从元妃娘娘的怀里出来,元春也不强留,擦干眼泪笑道:“宝玉坐在我身边吧,叫姐姐好好的看看你。”

贾宝玉望向老太太,见贾母首肯的点点头,才复又兴高采烈的拣了块空地儿坐下。

“听老太太说,宝玉来瞧姐姐是要给姐姐带样东西?”元春伸手拿过了桌案的盘子,捻起一只银簪子往酸梅果上轻轻戳,先递给老太太,又要让宝玉。

贾母直笑:“娘娘吃这个好,我们却不行,牙该倒了!”

贾宝玉倒是不客气,一口就吞了进去,皱着鼻子说道:“真酸!”

元春大笑:“我就爱吃这口,半个月就是一小坛子。”贾母欣喜道:“酸儿辣女,娘娘这是福泽绵长的吉兆。”

贾宝玉脱口说道:“近来袭人也爱吃这个,姐姐还有没有,送我些吧!”

一句话却叫众人色变,王夫人只觉得贾母眼中的凶光几乎没捅破自己的前胸口,讪讪的与贾母、元妃娘娘道:“宝玉说话没大没小的,那袭人是个什么东西,也配用娘娘的吃食!”

贾元春淡淡一笑:“袭人……名字倒是生疏的很。是宝玉的近身女侍?”

“回禀娘娘,袭人原叫花珍珠,后来赏给了我,因我嫌弃那两个字粗俗不堪,想着陆放翁的两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便从此改了名讳。”贾宝玉一提起这个就止不住的得意,自觉袭人这名字起得妙,纵然是晴雯,麝月等,都不及袭人来的文采斐然。

元妃娘娘对贾宝玉的婚事早有计较,原先指望着皇上疼惜自己,叫娘家兄弟尚主,指了十八公主为妻,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倒叫羌夷抢了这门婚事。元妃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总想补偿宝玉,所以对母亲提到的薛宝钗也有几分的偏颇,但是今日听了贾宝玉的一席憨话,元妃娘娘觉得弟弟身边的女人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贾元春叫了小陵子,吩咐道:“去叫媚儿过来。”

小陵子望了一眼元妃娘娘,又看看贾宝玉,似乎是明白了几分,扭头退去。元春笑道:“祖母,我这儿有个绝色的丫头,原是预备着给皇上的,但是现在看来……倒也多余,不如就叫宝玉领回去做了房里人。”

宝玉吃惊的张着嘴巴,元春拍着弟弟的后背,失声笑道:“呆子,莫不是欢喜坏了?”

贾宝玉如梦方醒,使劲儿的摇着手:“我不要!姐姐自己留着吧!”声音越说越小,心里大抵是愿意的,只是嘴巴仍旧逞强。

不大会儿,小陵子身后跟着个窈窕的宫女走进大殿,施施然的给元春行大礼,此女子只二八芳龄,穿着淡黄的宫服,下摆是水蓝色的云形千水群,中间系着一条白色腰封,青丝用雕花木簪挽成了美人髻,发间点缀着几颗细碎的珍珠,略施粉黛。

贾宝玉看的眼睛发直,转也不转一下。

贾母心知此女子的用处,多半是元春看自己有身孕,预备着勾住皇上的心,可惜,皇上是无福消受了。

“娘娘,”贾母劝道,“三皇子那边……”

“老夫人不必忧虑,三皇子妃生性大度,现如今帮着皇后打理宫中上下事务,我只托人去递个话儿,她不会多加为难的。”元妃娘娘笑盈盈的改了口,当着外人的面,自然还是多谨慎的好。

贾母连连点头,暗怪自己老糊涂。自己想到的娘娘可不是已经想到了?三皇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看见庶母给丈夫寻小妾,心里不张刺儿才怪。

元春与众人介绍道:“这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原也是大家闺秀,可惜家道中落才进了宫,我只剩下宝玉这么一个弟弟,他能出息我也有了脸面。将媚儿给了宝玉,只盼着你啊,”元春纤纤玉指一点贾宝玉的胸口,恨铁不成钢的嗔道:“只盼着你盈袖添香的时候能记得你亲姐姐的好。”

元春指尖似乎碰到了硬硬的东西,奇道:“怀里夹的是什么?快拿出来叫我们瞧瞧。”

贾宝玉猛然想起此番来历,忙从怀中将物件掏出,却是块“软趴趴”的小衣……

第351章 宝钗献媚雍王进京

贾宝玉昨晚临睡觉的时候,他的宝姐姐却是去了怡红院,当时身边伺候的是麝月。袭人因近来身子不适,一直住在厢房,并未安排值夜,而紫鹃稍早和贾宝玉拌了几句嘴,置气的不肯上前伺候,这才给了薛宝钗一个单独见面的机会。

小衣是薛宝钗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用时整两个月,又要瞒着众姐妹,又要认真细致,可以说是费了不少的心血。观音送子的图案活灵活现,再细看,那观音分明是以元春为模本,一颦一笑皆有普度众生的意思。

贾元春忽的想起回家省亲那次见宝钗写的诗句: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巴结的话说的含蓄却又明了,叫元妃娘娘如何能不喜欢。

贾元春爱怜的抚着弟弟送来的锦缎,笑语贾母道:“倒是看不出,宝钗妹妹的针线这样了得,做的东西越发的送进了人的心坎里去。”

王夫人忙抢道:“可不是,这孩子就是样样出彩儿,不但文墨斐然,叫一干姊妹们敬佩,连女红、厨艺这等事都不落后,谁要是娶了她为妻,可不就能安安稳稳的读书做官了。”

直到今日,王夫人还是没放弃薛家那“万贯家产”,稍早对薛家默不作声,现在知道薛蝌并未丧命幽州,王夫人便决定与妹妹重修旧好,这个时候自然要当着贾母和元妃娘娘的面儿为薛宝钗说好话。

贾元春一直想成全母亲的心意,如今听她再提此事,便有几分的意动,只是站在不远处的小陵子使劲儿的冲元春咳嗽了一声,贾元春才想起个要紧要紧的事儿,她忙道:“我记得宝钗妹妹的年纪也不小了,就是三妹妹,四妹妹也都要到了及笄的年纪。我这里却有个消息要与老妇人、宜人说。先帝曾派雍王驻扎在东源,三个月前雍王爷病逝,将王位就传给了二儿子,这位倒是知情知趣,未等陛下催促,便自动自觉的将五万大军交还给了朝廷,皇上那时候身体尚好,不由得龙颜大悦,便在京都划出了雍王府,请雍王回京定居。”

元春神秘的一笑:“要紧的是……这位雍王尚未婚配。”

贾母当即会意,京城里的勋贵之家不胜枚举,但是真正能称得上是众位夫人们眼中乘龙快婿的……数来数去,也就那几个。

这一年来风头最健的当属林致远,可惜因为王夫人的种种恶行,贾母早就放弃了和林家结亲的念头,别婚事没成功,反而招致了人家的怨憎。

元春一说这个消息,怎能叫贾母不喜?贾家可是还有两个未出阁的千金小姐“无人问津”呢。

而王夫人对这件事儿并不积极,反正她的嫡女已经是贵妃娘娘,庶女的前程自己并不上心,只一点,万万不能越过元春就好。

“只是,咱们家和雍王无亲无故,如何能搭上话儿?”王夫人迟疑道。

元妃娘娘满怀期待的看向贾母:“老夫人,这就得您出马了,我听人说,先头的这位雍王还曾经打算求娶姑母,老夫人何不借这个机会款待下晚辈后生,也算是咱们荣国府的礼数。”

二十几年前的事儿,贾母如何能想的起来,况且……“我怎么不记得有这样一个雍王去过咱们家?”

当年上门要求娶贾敏的青年才俊实在是数不胜数,不过贾母最终选取了林如海,还是看在了林家的百年家业上,可若是有雍王登门,贾母断不会不记得。

倒是王夫人还隐约有些印象:“别不是当年那个莽夫吧?”

贾母扭头就看着二儿媳,“什么莽夫?”

王夫人也不大敢肯定,迟疑道:“记得那年媳妇才进门儿,有个自称是东源霍家的男子来上门提亲,出手很是不俗,我们老爷亲自接待了一番,说了几句便觉得此人粗俗不堪,满身的杀气,与大姑奶奶极不般配,便没敢回禀老太太……”

元妃惊呼一声:“东源霍家,正是雍王殿下。”

婆媳俩不看看我,我瞧瞧你,心中都为错失一门好亲事而感到惋惜。

元妃娘娘惋惜道:“老夫人需将本宫的话放在心上,这等好机遇不可多得。”

贾母见元春脸上已有疲色,便准备起身告退,早有小宦官为媚儿带来了包袱,单薄的可怜,贾宝玉怜花惜玉的心又萌动了几分,抢着就要帮媚儿抱着包裹,“好姐姐,这东西沉,还是我来吧。”

媚儿不多话,垂着眼睑将包袱夺了下来,闷头走路。在前面的王夫人回身扫到,与贾母低声笑道:“这个叫媚儿的,名字不好,人看着却老实厚道。老祖宗,这孩子既然是娘娘赏赐的,又挑明了给宝玉做房里人,咱们不好没名没分的养着,不如……找个合适的日子抬了房吧?”

贾母听儿媳说媚儿是个老实的,几乎没冷笑出声,“人老实,心未必就老实。”贾母对于两个儿媳的眼光实在不敢恭维,都是一般儿的短浅。

王夫人被贾母的一句话呛的不敢多言,不过这位王家的大姑奶奶是天生的反骨,只要婆婆不喜欢的,她定然是要赞同,婆婆喜欢的,王夫人就能在那人身上挑出八百个错处来,一如黛玉、晴雯……

出了后宫,小黄门领着贾母等人依旧到益华殿,零星有几位夫人见过了自家姑奶奶,正端坐在此处喝茶聊天,脸上或喜或忧,不尽相同。

贾母年岁最长,另有元春身孕在身,所以进门后便招呼声不断,恭维巴结的一个连着一个。

宫里面的规矩,小黄门要领着众诰命在殿外给皇后娘娘叩首谢恩,现在人未到齐,还需再等。

正当众人百无聊赖之极,就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公公跑了进来,连声喘着气道:“哪位是荣国府的女眷?”

王夫人忙搀扶着贾母站了起来,急道:“小公公何事唤我们?”

那小宦官跑的猛,一时间竟犯了气短,说不出话来,急的贾母恨不得大骂一顿。贾宝玉厚着脸皮一直跟在贾母身边,他忙道:“公公别急,慢慢的说。”

冯紫英的母亲也在场,她女儿不得宠,又和周贵妃这个事儿多娘娘的住在一个殿阁里,冯夫人自然不好多留,早早的就回了益华殿。她见贾家似有大事,忙几步凑了过去,附和着贾宝玉的话:“请公公细细的说来。”

小宦官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是咱家心急了,其实是林大人嘱咐咱家进来捎个话,请贾家的二爷出去见个面。”

小宦官瞄着贾宝玉,满殿阁里仅剩下的一个男人,再好辨认不过!

第352章 丹青墨宝险境初现

一听说是林致远,满屋子的女人只觉得两眼放光,谁家还没个待嫁的闺女,就算没有,那娘家侄女、外甥女总归有一大把吧。冯紫英的娘听了小宦官的话,先是放下了心,而后笑道:“老夫人,林大人可是个难得的,我们将军常在家提及,不如,就请二少爷将林大人请进来,大家见见又能如何?”

这下可了不得,附和冯夫人的女眷们皆是叫好,没有一个不愿意的。

贾母甚是为难,老太太早看出了冯夫人等的意图,在众人面前露脸的事儿她愿意做,可就怕林致远不给这个面子,今后传了出去,还不叫人看扁了荣国府?

就在贾母迟疑的当口,贾宝玉脱口而出:“祖母,我去请林表哥。”老太太还来不及阻拦,贾宝玉已经跑了出去。

贾母提心吊胆的等了半盏茶的功夫,就见孙儿领着林致远进了益华殿,老太太的心这才放下一半。

林致远依旧是潇洒倜傥,满身的英气,和白面书生般的贾宝玉站在一块儿,大家只觉得前者更稳重些,更牢靠些。有些跟着婆婆来的年轻媳妇,只轻轻扫了林致远一眼就觉得满脸通红,羞煞的很,忙垂头敛目。

贾宝玉开心的说道:“老祖宗,林表哥是叫我给林妹妹送画儿呢。”宫中明令禁止私相传授,被贾宝玉这么一嚷嚷,大家齐齐的往林致远手上的长轴上瞧去。

“林大人,这……”贾母并不敢接,老太太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什么人做的套陷害元妃娘娘,而林致远却是帮凶。再次看林致远的眼神里就充满了不善与怀疑。

给林致远报信的小公公忙道:“老夫人不必忧心,林大人所赠之物乃是皇上亲自赞誉过的,并不算是私下传授。”

众人一惊: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