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远近亲族都知道这个闺女是要进宫选秀的,人人不敢上来提亲,女儿的婚事被我给耽误了,大人,你说我能不急嘛。”

第311章 林致远保媒

林致远故意呆呆的样子,为着典家大爷而发愁:“是该着急了,这女孩子的年龄可不等人,若她下面还有姊妹,岂不是也要耽误了,我们家也有两个妹妹,本官便要代替父母之心替她们操持着,典老爷的苦心我是最能理解的。”

典家大爷等的就是林致远最后这一句,好啊,你能理解就行,“我这丫头处处拔尖儿,处处要强人一等,如今没了办法,非说要寻个世间难有的佳婿,我们都笑,这玩意儿是见仁见智,谁敢保证能遇上个人人都夸赞的少年郎?”

典家大爷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林致远的神色,“这话要是早个半年,也许就是个玩笑,可如今……林大人来了,真是叫我们这些大老粗开了眼界。大人少年得志,乃是天朝少有的三元及第,又生的风流倜傥,为人胸襟宽阔,爱民如子,大人来幽州这才几天的光景,只料理的幽州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人实乃大才,叫小民等人好生的佩服。所以,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小民愿将女儿嫁与大人,不敢奢望别的,只做个妾,服侍在大人身边,也当是我们幽州百姓对大人的一片报答之心。”

林致远就是个好脾气,要是火爆点,当场就能将这手中的茶盅子砸在典家大爷的脑门上。

瞧瞧这人说的这是什么话用女儿来报答自己。亏着这样的话也说得出口。把他林致远当个河伯了?难道还年年送往水里扔个娘子不成?到时候不用来个西门豹把他收拾了,三皇子手下当差的那些御史大夫们就能用唾沫星子给他弹劾死。

林致远说道:“典老爷这是要羞煞本官呢。”

“看大人说的,小民是一万颗诚心啊。”

林致远冷哼道:“在下还有这个自知之明的,就算幽州城里一时间清泰了,那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不过献了些微薄之力。典老爷若是有心,本官倒愿意做个媒人。前几日荀将军到衙门中议事,领了个小百户,二十一二的年纪,家虽贫寒些,不过人却不错,荀将军很是欣赏此人,想必也就几年的光景,升到副千户也绝非难事。”

典家大爷盯着林致远,见对方并不是什么开玩笑的话,而是实打实的准备给他家九娘子做媒,这才慌了。

自己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大娘子,一个九娘子,老实讲,自己更心疼大娘子一些,毕竟那是发妻的骨血,要是有可能他绝对会将长女嫁给林致远,可惜……可惜长女相貌过于平凡,连林家的丫头都比她要绝色些,只好舍了小女儿,全是为了巴结上林致远这棵大树。

白搭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可不是为了和荀家的人牵扯上关系。

林致远就是把那个小百户夸到天上去,那不还是荀家的人嘛,在整个幽州,在三皇子的眼皮底下,敢和荀家人“眉来眼去”的,只怕除了林致远,再无他人了。

典家大爷还想过活几年,“大人,这百户……就算了吧,我那个丫头,倒不大爱看那些舞刀弄枪的。”

林致远笑呵呵道:“也是,女孩子嘛,喜欢斯文一点的也对。不过典老爷别急,我这里还有个人选。你该知道,我们家有门亲戚,是京城的荣国府,他家的少爷如今就在我府衙中当差,唤作贾蔷的。按照辈分算是我的侄儿,长的一表人才,没话说,手中也有积蓄。”

典家大爷有了几分的意动,他忙问:“可是那位贵妃娘家的侄儿?”

“正是。”

典家大爷满是敬色:“早听说京城里有四王八公,其中又以荣宁二府最为煊赫,这贾家出来的少爷定然差不到哪里去,大人……容我回去商议商议。”

林致远将典家大爷一直送到了客斋门口,对方极力劝阻叫他回去好生的歇着,林致远这才命冠缨好生的将人送出去。

晚间的时候,林致远当个笑话讲给黛玉听,黛玉抚着桌案闷笑不已。良久才道:“蔷哥儿要是知道哥哥替他做了这样一个媒,还不气的跳脚?典家的小姐,应该就是当日街上见过的,谁娶了这一位,敢情是纳了位镇山太岁,看谁敢在家中撒泼。”

“典老爷可没说是要嫁哪个女儿。”

黛玉的笑意渐消,闷闷的说:“是啦,找个贵婿就送个漂亮的女儿,找个门第低的姑爷,自然是将家中最不起眼的姑娘嫁过去了,这等世道……”

林致远难得为贾家的人说句好话,连他自己都没料到:“蔷哥儿……还算是个好孩子,我以为贾家的爷们多半是贾琏,贾宝玉一个路子,能享福不能吃苦,贾蔷倒是个例外。他官职不大,但是每日的杂事并不少,我刻意多交代了些,贾蔷次次都能出色的完成,而且从不对人抱怨,但冲着这一点,我就要对他刮目相看。”

“蔷哥儿本性倒是不坏,只可惜身边没个教养的人,一直在贾家散养着,少不得学了几分纨绔子弟的恶习,如今到了哥哥身边,能改最好,若是不能改,哥哥就少将重事要事交与他做。”

兄妹俩把典家的事儿就当个玩笑似的抛在脑后了,谁承想,第二日一早,典家大爷又来了。

彼时林致远正在前面衙门里办差,可巧贾蔷也在跟前回话,小厮一说典老爷的名号,林致远心中一动,便笑道:“贾主簿,你且帮我去迎一迎。”

贾蔷没有任何怀疑,起身去了二堂外。

不多会儿的功夫,林致远就听见外面传来典家大爷的声音,他内力好,听力比常人更胜许多,典家大爷约莫是拉着贾蔷,正殷勤的问着对方的年龄,喜好。

林致远淡淡一笑,这个典家,还真是会钻营。

常和自己打交道的华家也是,只是这两家一直被郑氏压得死死的,不能不说是作茧自缚的结果。郑氏上下齐心,兄弟之间和睦,从无夺产的风波闹腾出来,可是华家和典家就不一样了,人心啊……但凡他们能稍稍齐心些,也不至于在这些年屈就于郑家之下。

可惜,当局者迷,两大家族历经百年,还没看清里面的门道呢。

第312章 女儿当自强

贾蔷的新居离着知府衙门并不算远,可是这一路回去,竟耗费了半个时辰的工夫,小厮在地上牵着马,晃晃悠悠,时而抬起投来往贾蔷那里看上两眼。

此时此刻,贾蔷心里复杂的紧,由最早先的兴奋,到现在的踌躇,甚至不敢迈进家门。小厮见状,不由得安慰道:“少爷,这可不是大喜的事儿嘛,做什么愁眉苦脸的样子。那典家虽称不上是什么名门望族,比照着京都里面的豪族是差了点,但是好在典家于本地也算甚有威望,少爷少说三年五载的不会动地方,难道还不打算成亲了?况且,就算龄官姑娘知道了,也未必会说什么。”

贾蔷喜欢龄官,虽然还没摆明路纳她为妾,但是底下伺候的人多半将龄官当做了大姨奶奶。龄官性子里有些清高,等闲等人都不放在眼里,那些小厮们跟在贾蔷的身边,没少受龄官的冷眼,所以都有些不大喜欢这个女孩子,自然也不会为她说什么好话。

贾蔷心里也明白这个理儿,龄官再好,但是也不能娶为正室。他是宁国府一脉的正派玄孙,身上担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

借口一旦想好,贾蔷心中也有了底。两腿一夹马腹,坐骑轻快的跑了起来,一时没防备的小厮险些被拽到。

三日后,林府的官轿亲临典家,由林致远作为长辈代为提亲,娶的就是典家的大娘子,众乡绅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典家就已经将问名、纳吉等繁琐步骤给麻利办妥了,同知夫人赶鸭子上架,被林致远推为媒人,婚期就定在五月十五,日子挺好,但是时间就显得有点紧巴巴了。

贾蔷这边没个族中女眷帮衬,只有贾迎春和黛玉勉强算是长辈,无奈一个不愿惹事,一个尚未出阁,都帮不了大忙,典家大太太一见,少不得派了自己的心腹婆子去打点。

贾蔷的后宅惯是龄官的天下,猛然间被心上人的婚讯打蒙,还没应过神来,正经奶奶的娘家就要打上门来了,这还得了,龄官索性放下娇小姐的脾气,先保住自己的地盘要紧。

好嘛,这新娘子还没嫁进来,贾蔷的后院就已经起火了。

黛玉和迎春一合计,她们俩一声不吭到底不像是那么回事儿,都是贾府里出来的,索性两家人各派一个像样的妈妈,领着几个小厮,能帮多少是多少,只当是她们的一点心意。

且不说迎春那边派了谁,只说黛玉身边,拿得出手的管事妈妈还真没有,少了京城里的罗大娘和严嬷嬷,黛玉事事都要靠自己撑着。丫鬟们倒是个顶个的精明,雁蓉明白黛玉的苦恼,不由道:“姑娘要是信得过,便叫我去吧。”

“你?咱们院子里少了你,岂不就乱了套?况且……你也没经历过这种事儿,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雁蓉笑着说:“姑娘身边有雪雁,她如今样样都精明,我离了一时半会的也碍不了大事儿。况且,姑娘派我去,难道贾主簿那里还能命我去抬个箱子搬个椅子的?不过动动嘴皮子,有什么事儿只吩咐婆子们去做,典家那边有主事的,咱们去了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黛玉会心一笑,想来想去,还真的就是雁蓉最得力,只是黛玉一开始没主动提这个茬,怕雁蓉心里多想。“既这么说,也罢,我且派了你去,咱们索性躲个懒儿,每日只在辰时去,午时一到便折返,大事小情你多问典家的婆子,自己轻易不要做决定。”

雪雁笑着进了屋,手里捧着个包袱,“雁蓉姐姐要是去,不如也带上我吧,咱们俩做个伴儿,也好看看幽州城里的景色,来了这许久,我出门的机会少的可怜。”

黛玉连连点头,严肃的说道:“雁蓉,你可快把这疯丫头一块儿带了去吧,也叫我的耳朵边少些聒噪。”

雪雁甚是委屈:“聒噪的哪里是我?明明是香卉、香珊几个,我可比那戏文里的东海孝妇还要冤上几分。”

正说着,外面叽叽喳喳就传来香卉等人的声音,闹腾的廊下画眉、百灵、红点颏鸣叫不已。

三人撑不住的大笑,唬的刚进屋的香卉等人不明所以。

黛玉直起身子,笑盈盈的掀开雪雁带来的包袱皮,“就这些了?”

“回姑娘,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这些了,余下的不是放在了京城老宅,就是过于简单,样子也不新颖。”雪雁帮着黛玉从包袱里抖出一块块绣品。“这里也有条屏、屏风的模子,也有画片、被面、枕套、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面,只怕二姑娘一样一样绣了,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

黛玉拿了这个,放下那个,又将扇面放在掌心瞧,叹道:“我也不好深劝,华家的钱不知道几时才能给二姐姐,她执意要盘东边的那家绣坊,也不知道将来是个什么前景。”

迎春自得了黛玉拿去的一千两银子,花销了四百有余,便想着总不能坐吃山空,至少得凑上银子还给林家。她一个妇道人家,对外面的消息也不大灵通。可巧要采买端午节送京城的节礼,花姐儿就偶然听人家议论起说有家老绣坊要变卖,铺子不大,只前后两间,平日里也不养专用的绣娘,不过是穷苦人家谁的娘子手艺好,做了点绣品到那里去典卖罢了。

老掌柜的儿子在武昌发了财,便要将老子娘接过去,一时间着急,就想将铺子给低价折卖出去。

迎春不大懂行,又不愿意叫相公知道,便偷偷叫花姐儿来求黛玉。放在黛玉这里也不过一句话的事儿,她叫了六安去问行情。老掌柜的见是个机灵的小伙子,话里话外又懂行,就没抬价格,实打实的要了二百八十两,连同铺子里剩下些的三等绸缎一并赠与。

六安出了店铺,四下里一探查,发现此地生意也还不错,小门小户的姑娘、媳妇都愿意来此逛逛,可惜他家的工艺实在一般,便是价格不高,能真正出钱买东西的也不多。

林家的婆子把这里面的利弊给迎春一说,迎春倒也没犹豫多久,二百八十两一出,成了新东家。

原来的老掌柜也只能是勉强维持生计,迎春若是想赚钱,还得出新法子,好在她出京城的时候,贾赦怕人说闲话,横七竖八的塞了不少的绣品充数。质量不怎么样,都是些最下等的绸缎,但是样子都还新颖。好些东西迎春用不上,放在幽州先买着,想必也能引领起风潮。

黛玉琢磨着,幽州城里的大家闺秀是不屑到二姐姐的铺子里去的,但是小家碧玉定然不少,只看她们锦华园里便知道,哪个丫头得了新绣样子,必定是要人人争抢,个个赏阅的。林家的私藏不少,送给二姐姐做模子也算是成人之美。

黛玉便道:“再翻翻,只怕还有往年间宫里面传出来的小玩意,一并给二姐姐送过去。”

林家的东西真是解了迎春的燃眉之急,喜得迎春一个劲儿的叫花姐儿去道谢。

“奶奶,林姑娘可真是个好人。”

迎春一边将手里的绣品分门别类的放好,一边道:“是啊,林妹妹帮了我们多大的忙,这些恩情咱们都得记住。”

花姐儿闷闷的干着手上的活计,良久才回道:“我以前就是个傻子,只知道听那些流言蜚语,连个好坏人都分辨不出来。”

花姐儿分明是话里有话,迎春便问她:“谁是好的,谁又是坏的?”

花姐儿索性起身关了窗子,凑到迎春身边:“奶奶还记得刚出嫁的时候,老太太嘱咐大奶奶往你屋里里拨的一钱燕窝?”

迎春听了这个,脸一红,她如何不记得。贾家虽富,但几代人下来也渐渐落了空壳子,燕窝这样的好东西并不是人人都能得的。家里面除了老祖宗、宝玉日日不断,余下的大太太和二太太都是有份例的,满打满算也只能吃上半个来月。二太太有钱,添了银子自己采买,大太太也只能干瞪眼。她们这些姑娘,不过是老太太想起来了,送些过去,好在探春、惜春几个也没谁在意这一口嚼用。

在迎春出嫁的时候,老太太刻意吩咐了下去,要新娘子多滋补滋补,大厨房那边每日一早便送过去一盅冰糖燕窝。

花姐儿见迎春点头,便又道:“这事儿都是司棋姐姐叫瞒着你的,怕奶奶知道了伤心,那燕窝不过送了几日,都叫大太太截了过去。”

迎春越听越不对劲儿,“不对啊,那我日日吃的燕窝又是哪里来的?”她记得分明,直到自己出嫁的那日早晨,司棋还端了一碗过去。

“要说的可不就是这个奶奶后来吃的都是宝姑娘命莺儿送去的,原本司棋姐姐为这事儿要闹腾到老太太那去,宝姑娘训斥了我们一番,后来莺儿送燕窝,我们几个便熟了,这贼丫头时不时的就将话往潇湘馆带,时间久了,大家谁都没注意自己竟对林姑娘那边有了怨念。奶奶,现在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后怕。”

“这可怪了。林姑娘又不大住在咱们府里,你们有什么怨念?”

花姐儿恨恨的自责道:“要不然怎么说我们几个都傻呆呆的,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了。莺儿说紫鹃那样的身份在林家的时候也是日日燕窝不断的,司棋姐姐信以为真,气林姑娘对个丫头比对自家姐妹都好。”

迎春脸一沉:“莺儿……真的这样说?”

第313章 竹筒饭与双头鲍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说的一点不假。

迎春出嫁的时候,薛家正值多灾多难,薛蟠“享受”着牢狱之灾,上上下下几乎没乱成了一锅粥,就这样的情况下,薛宝钗还惦记着算计林家……

薛宝钗这个人,若是身为男儿混迹在官场上,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小,小聪明一大把,只是大智慧上少了些,过于钻营。

迎春想到这里不由得嗤笑了一声,这响动在夜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躺在身边的曲守忠尚未能眠,翻了个身问道:“大半夜想什么呢?”

迎春的肩膀微微瑟缩了下,“惊扰相公休息了?要不,要不我去外面的熏笼上睡吧。”

“你……”曲守忠猛的坐直身子,一双眼睛冒着怒火,在夜色中格外吓人,迎春全身僵直,几乎以为丈夫的大手要上来扼死自己。

可巧今晚上守夜的是花姐儿,姑爷许久不来奶奶的屋子,花姐儿便留了心,怕奶奶吃了亏,一听得里面有动静,忙汲了鞋,凑到门口低声问道:“姑爷,奶奶,可是要水?”

等了半晌也无人答话,花姐儿急的差点跺脚,又不敢进去,只待再问,里面却传出来曲守忠的声音:“无事,下去吧。”

花姐儿答应了一声,重重的将脚步抬起走了,几步之后扭身脱了鞋子光脚踩在地上,又折身回来了。

影影绰绰只听见里面传来姑爷的声音……

“从明儿起,就叫萍儿姐妹俩把府上的内帐交给你管,毕竟,你才是当家的主母。”夜色掩盖了曲守忠的尴尬。

他还能记得这一点可真不容易。

迎春就是个呆木头,心里也不能没气不是,听了曲守忠的话,反倒是镇定下来,不再哆嗦了:“相公也说过,我不大善于理家,尤其在银钱上没有两个姨娘精通,还是算了吧。”

曲守忠重新躺了回去,将不自然的迎春揽在怀里,难得温柔的问:“为夫知道,这些日子委屈了你,心里也不忍。眼看着日子就要好过起来了,等过两日得了闲,我带娘子去十全街上看看新首饰。”曲守忠抚摸着迎春乌黑光滑的长发,“娘子的穿戴也太过素气了些。”

迎春心里酸的很,暗道,你的姨娘们个个插金带银,你的娘子险些要典当嫁妆,这些你都看在眼里,只是从不说……

夫妻俩同床共枕,但却是异梦直到天明。

五月将至,林致远这边又紧绷起了精神头,幽州守在江边,每年都要防着汛期。老天爷也是偏爱林致远,他到任的时候天还冷,林致远命人去查看江堤,虽有几处的疏漏,但是只要迅速补上倒也无碍。天一回暖,衙门里也没想着省钱,每日五十个大钱雇人去收拾江堤。

喜得那些河工们眉开眼笑,也有泼冷水的,说前知府哪次不是说的好好的,到了真发钱的时候,就摆起臭架子了。

可随即府衙就贴出了告示,河工的钱按日结算,绝不拖欠。那些闲言闲语很快就淹没在众人热火朝天的干劲中去了。

不过雨季马上就来,大家不能不防范着些。

林致远开始日日的奔波在江堤上,穿着粗布麻衫,踩着最结实的厚底朝靴,也不嫌脏,和那些河工忙活在一起,哪里要是缺了人手,他二话不说的就往上顶。晚上也不能回穆华园,而是直接住在了府衙的二堂,批阅公函直到小厮催了又催。

河工们有老有少,年轻的都说林大人是好官,爱民如子;那些年纪大的便笑称,这样的苦活,金贵的人干不了几日就得后撤。可谁想到,林致远半点疲惫的意思都没有,跟着的差役们一个个叫苦连天,晒得跟煤球似的黑,单林致远特别,一样在日头下暴曝着,一样在岸堤边操持着,可人家愣是一点黑的意思都没有。

要不是河工们亲眼见到,谁敢相信?

林致远在外忙碌,做妹妹的心疼,便调花样的给林致远做吃食。一开始还和慕蕊商议着做些最滋补的汤,可是负责送午饭的冠缨回来说,江边上人来人往,大爷根本没那个时间去喝,叫姑娘做些方便带的干粮,管饱就行。

黛玉急的满头汗,偏她自己又不是个能下厨的,天又一日日的暖热,哥哥不吃东西,光是干活可如何受得了。

一院子的丫鬟们开始想辄,临了还是碧蝶琢磨出了个好法子。

“姑娘,不如做个香竹饭吧。我偶然见大厨房里也曾采买过新鲜的竹笋,想必找根竹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咱们把它一截一截的砍了,里面填充上米饭、菜品,敦的严严实实的拿去大坝上。米也有,菜也有,吃的时候叫小厮们点个火往上一烤,大爷还能吃个热乎,岂不两全其美?”

黛玉听碧蝶说的美妙,顿时来了兴致,“你且叫大厨房的采买过来,要什么食材只管下了单子,越滋补的越好,也不拘大爷一个人,咱们家在江堤上干活的人不少,索性多做些。”

碧蝶欣然应了,小厨房里一时间忙碌不已。碧蝶俨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淡定自若的指挥着香珊、香卉等人氽烫排骨,挑洗青菜,剥栗子,洗红枣,干的是不亦乐乎。

晴雯也过来帮忙,端着放干贝、海参的铜盆正迈着门槛。碧蝶忙道:“小心地上滑。”接过了晴雯的东西,皱着眉:“不是还点了鲍鱼吗?怎么不见?”

晴雯偷偷附在碧蝶的耳边悄声道:“管妈妈那里正准备晚上的食材呢,不知怎么的,这鲍鱼竟是不见了,更要命的是,里面还有对双头鲍呢,现在大厨房是人人自危,姑娘又点明晚上给大爷做这个补身子,管妈妈没法子,劫了咱们的货,叫我过来和你说一声。”

碧蝶对管妈妈不敢有半点怨言的,鲍鱼在她们这里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与没有倒是无所谓。可是……

碧蝶低声道:“千金难买双头鲍,这贼偷了东西,难道还打算自己吃了?想要出手,市面上只要一现身可不就被发现了?”

晴雯嗤笑道:“吃?几百两的银子就敢进嘴,她也不怕涨破了肚皮,好大的胃口。”

“谁好大的胃口?”

话音一响起,晴雯的脖子都僵了,待回头,正是黛玉笑眯眯的瞅着二人,“你们两个躲在这里,连我喊了几声都没听见。”

碧蝶忙将铜盆往案台上一搁,笑道:“姑娘唤我们什么事儿?”

晴雯这个机灵鬼儿,也跟着转移话题:“厨房里烟熏火燎的,姑娘可快到廊下坐着吧,这里有我们呢。”

黛玉的两弯烟眉微微一挑,嗔道:“少打马虎眼,老实讲了,你们在这儿说什么悄悄话呢?谁吃了几百两的银子?”

碧蝶不敢肯定姑娘听见了多少,她要是说了缘由,管妈妈保不准就得受罚。

两个丫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开这个口。

黛玉并不生气,伸手越过碧蝶二人之间的缝隙,抓住了铜盆的一角扫了两眼,笑道:“看着倒少了点什么。”

碧蝶见事情瞒不住,劝着黛玉到了外面的长廊下坐了,晴雯见状忙跟了上去。

“姑娘,不是我们有意瞒着你,实在是这事儿难以开口,说了倒像是我们逾越了似的。”碧蝶就将大厨房丢双头鲍的事儿明明白白的讲了。

两个丫鬟垂着脸儿偷瞄着黛玉的神色。

黛玉沉声问道:“双头鲍在市面上价值几何?”

“咱们家年下的时候做了一对,当时去采买的是小唐管事,说是花了三百两,但其实也不足一斤重。大厨房的那对是典家送来的,管妈妈还说足足重了一斤多,平日里锁在柜子里,每日早晚的时候都要各查看一遍。要不是姑娘说给大爷补身子,管妈妈是绝舍不得在这个时候用了的。”

黛玉心里核算了一下,三百两,在幽州城就能抵得上一个小财主。既然管妈妈这样小心,那么盗窃的人绝不会是出自偶然……黛玉故作轻松的说道:“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大厨房那里也别再提,免得妈妈年纪大心里难过。”

碧蝶和晴雯同时松了口气,笑盈盈的将黛玉送回了内院。

晚间林致远到家,抽了空回来和黛玉道谢:“妹妹今儿送去的东西实在是解了燃眉之急。今日荀将军也去了江堤,他倒放得下架子,没少跟着我们奔波,正饿的昏天暗地时,妹妹送去的竹筒饭可就到了。”

“哥哥吃的还好?”

林致远也不管黛玉懂不懂,冲着黛玉就竖起了右手的大拇指,赞道:“干贝、海参、虾子……几乎口口都是肉,米饭又香又糯,汤汁也浓郁,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真该好好的奖赏才是。”

黛玉调皮的也伸出了自己的小拇指,只是她这个更像水晶似的莹润,“哥哥,这是什么意思?”

林致远心中一动,猛然间想到了什么,便引着黛玉落了座,低声道:“妹妹,我今儿教你几个手势,将来若是哥哥逢了大难,上了枷锁,你只见哥哥这几个手势,从此便要心安,别乱想。”

黛玉怔怔的看着林致远,不知道为什么眼睛酸的很,鼻尖一红,她忙低头,泪水就不由自主的往下流。黛玉一边掏着帕子,一边哽咽道:“哥哥别说这种晦气的话,咱们的日子红火着呢。”

第314章 打探

林致远摸着黛玉的小脑袋,“当年二叔故去,我答应了他老人家要将你安安稳稳的找个好人家送嫁出去,如今你也不小了,却为了我的仕途,耽误了你的婚事,连个像样的及笄礼都没有。最近忙着衙门里的事儿,每晚一到三更天的时候,睡意全没,闲下来便会想起京城里贾家老太君的话,细想想她说的也在理,女孩子安稳些更好。”

黛玉只觉得哥哥说话有些闪烁,言辞间似乎流露着愁绪和淡淡的失落,便低声问:“哥,是不是衙门里的事儿有些棘手?我虽是个女孩子,但是也能为你筹谋划策。”

“没事,没事。”

黛玉的声音有点急切:“哥哥还说没事?个把月的功夫下来,你硬是瘦了一圈,尤其是近来,眉头少有舒展的时候,不是碰上了大麻烦还能是什么?放眼望去,互市已开,公主出嫁在即,明年秋闱哥哥又身兼学政一职,正是你在幽州大展拳脚的工夫,叫哥哥烦心的事儿必然小不了,否则你不会说出今日的这话。”

林致远有些后悔刚刚的举动,黛玉果然聪明,只从自己的只言片语中便猜透了许多事。

可是细想想,这又有什么反悔的。

及早给黛玉点拨点拨,免得到时候真的被皇家的人上了枷锁押进大牢,黛玉心思小,再吓出个好歹。

沉默片刻,林致远道:“互市投标结束后,皇上的银子当日就送递了京城,轻轻松松就有十五万两银子的进账,而且这只是个开端,一旦门户大开,南来北往的客商聚集于此,税赋与往年相比就要翻上几十翻,甚至更多倍。人人眼红,哥哥这个位置就不大好坐了。前几日,三殿下派了亲信来捎话,说的好听,只言我在此地辛苦,他们一脉人马愿意为我在皇上面前说项,将我从幽州调回,直升礼部侍郎,本朝最年轻的正三品。”

黛玉深深望着林致远:“这些人分明就是想夺哥哥的官印。”

林致远苦笑道:“我和荀将军就是皇上安插在西南的两根毒刺,叫三皇子和大皇子如鲠在喉,舒坦不得,没有皇上的谕令,我们二人也动弹不得。妹妹应该记得苏武牧羊的典故,老皇帝过世,新帝登基,只可怜的苏武变成个爹不疼娘不爱的,我打上次递给皇上的奏折到今日,便是跑马也能有两个来回了,可是……皇上那边音讯全无。看来我还是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也对皇上的期望过高了。”

黛玉听过历朝历代有功高震主者,老皇帝怕死去儿孙们震慑不住,便做了鸟尽弓藏的勾当,可是哥哥算什么,年纪轻轻,一心报国,难道就因为卷进了皇家的内斗,皇上便要将哥哥作为弃子?

黛玉说道:“皇上前次来旨,里面可有什么隐晦的含义?”

“说了些勉力的话,但是言辞极短小,和往日大相径庭。我就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