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帝国1908-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侨耍鸵隼戳耍 碧照饩浠埃揽幌伦犹钡乖谝巫由希骸拔颐悄茏鍪裁矗墒腔噬习。 崩盍⒌溃骸傲啃》蔷樱薅静徽煞颍【涂茨阍8也桓腋闪耍
袁世凯一楞神,没有料到这位总管大人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但他也非常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什么见利忘义、卑鄙无耻的事情干的多了,所以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对李莲英说道:“好!李大人说怎么做,兄弟我就怎么做!”
李莲英点了点头,道:“皇上近来感染风寒,当然要看病吃药了,不知道袁大人认不认识什么名医,好推荐给皇上!”袁世凯心领神会,道:“李大人费心了,太医院里就有兄弟认识的人!”李莲英道:“如此,就拜托袁大人了!”
接着袁世凯又请李莲英吃饭,席间不外乎清牛汤、炙鲥鱼、冰蚕阿、丁湾羊肉、汉巴德、牛排、冻猪脚、橙子冰忌廉、澳洲翠鸟鸡、龟仔芦笋、生菜英腿、咖喱蛋饭、白浪布丁、滨格、猪古辣冰忌廉、葡萄干、香蕉、咖啡之类,都是洋人爱吃的东西,袁世凯因为办理外务,时常也吃一些,而李莲英也跟着尝了鲜。另外几样酒是:勃兰地、魏司格、红酒、巴德、香槟,外带甜水、咸水。李莲英因为是出宫办事,不敢饮酒,倒让袁世凯有些过意不去,只得劝李莲英多吃菜了。
饭毕,袁世凯将李莲英送出府邸之外,在门口又遇上了袁三儿,李莲英瞟了他一眼,没有多话,骑上自己的毛驴走了,倒让袁三儿感激了好几天。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八章 阴谋与爱情(三)
(更新时间:2005…5…10 10:12:00 本章字数:3246)
袁世凯病了,听说还病得不轻。这让皇宫里边关心这位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大人身体的人都动起了自己的心思,比如住在中南海瀛台里的爱新觉罗…载湉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对进到宫里边为自己看病的太医,名唤陈莲舫的老先生问道:“听说袁慰亭病了,这件事是真的么?”
这位太医先生,可也不是普通人。陈莲舫,名秉钧,字莲舫,以字闻名于世。他是上海朱家角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家世代业医,至莲舫已第十九代。祖焘、父垣,皆为名医。莲舫幼承世业,精习经方,洞晓脉理,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光绪中叶悬壶于清浦珠溪镇(今上海市朱家角镇)。因医术高超,四方求治者甚众。光绪年间,曾五次奉诏入京为皇帝和太后诊病,疗效颇佳,被封为御医。因其医术精湛、见解独到而有“国手”之誉。
听到皇帝的问话,陈莲舫不敢不回答,可他的话语却耐人寻味:“袁大人,也许……有病吧。”
“也许有病?”光绪皇帝摇了摇头,心道,“这陈莲舫可真是一个滑头,他身为一代名医,居然连袁世凯是否患病都不知道,怎么可能?难道,这老头是在欺骗自己?”他本来想要发火,可一想到自己与囚徒差不多的身份,再见陈莲舫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头,须发斑白,让他十分不忍心。只得挥了挥手,道:“你下去吧!”
陈莲舫磕了个头,退出了皇帝的寝室,刚走出房门,就伸出手,用袖子搽了搽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想起了不久前他与袁世凯的一次会面。袁世凯自称有病,皇太后命陈莲舫前去诊治,袁世凯遣开左右,亲切地称呼陈莲舫的字,说道:“莲舫啊,我有一件事情求你,不知道你可答应?”陈莲舫受宠若惊,道:“这是哪里话,大人吩咐,我还有不听命的?”袁世凯说道:“这件事情,也只有你能成全。”陈莲舫愕然道:“我有什么力量?”袁世凯道:“听说皇上最近身体很不好,若是就这么病死了,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莲舫你说对不对?”陈莲舫明白了袁世凯的意思,等到震惊过去,嗫嚅地说道:“皇上患病,有很多医生会诊,而且汤药都要由太监先行喝过,怎么办得到?”袁世凯道:“我不知道怎么办得到,只要你细心安排。不要怕事,就连李莲英李大人都站在我们这一边,不会出事的。即便是出了事,有我和李大人在,不会有人为难你的。问题在于你帮不帮忙?”陈莲舫这才发现他已经骑在虎背上了,沉吟了一会儿,回答道:“愿尽全力。”
思绪又回到了皇宫内,陈莲舫走到外面,坐下来按惯例提笔写道:“皇上脉息右三部大于左部,右寸数,右关数而不清,左寸濡,左关浮濡,两尺均细无力。以脉合症之情又复冗杂,口渴喜饮,咳嗽无痰,耳鸣声音不一,口疱牙痛时平时起,目红未退,干涩发蒙,颈项牵引背胛酸重,手指作胀且麻,腰俞空痛连胯,膝下部发凉,小便频数,有时短涩不利,寐少安神,眠不甚酣,醒后肢体软倦,难于转侧,纳谷不旺,食后胸次窒涩,脘闷作胀,气层太息,腹鸣气坠,大便每作晨泄。总由胃之不展谷气,脾之少化精华,以致三阴俱虚,百骸不利,身半以上似热,热非真热,身半以下似寒,寒乃虚寒。现在有虚不受补,无实岂可用攻?只可宗古法之和剂,既不偏凉,又不偏热,合上实下虚之体。并和中焦升降,以冀遗精少发,谷食渐输。拟用利气益中,滋阴抑天之方:西洋参、金斛、枣仁、桑寄生、于术、橘皮、女贞子、红皮枣、山药、茯神、沉香汁、白芍、砂仁盐炒、谷芽。”
写完,自有太监拿去配药,陈莲舫等到药物配齐,趁着太监们煎药不注意的时候,将捣碎的斑蝥偷偷放进了药罐里。
陪陈莲舫一起到涵元殿的,便是李莲英。李莲英为什么要害皇帝呢?这也要从几天前说起了。
一天傍晚,慈禧太后病倒了,发了很高的烧,御医说是伤风,过几日便会好的。可是守在身旁的四格格(庆亲王奕劻的女儿,与袁世凯的关系亲密)和李莲英却看出了御医惊异的神情,觉得太后的身体太虚弱了。四格格向李莲英使了个眼色,李莲英跟了出来,到了一间屋内。四格格道:“李总管,天下都知道你是老佛爷的人,你的威势、你的荣华都是老佛爷给的,你自己这样看吧?”
“四格格怎么说出这种话来,奴才的一切都是老佛爷给的。”
“可是,如果老佛爷仙升,一位老佛爷的政敌执掌天下大权,总管还认为自己可以继续如今的这种日子吗?”
“奴才本来就知道这一点,但奴才却不知道老佛爷的哪一位政敌能执掌天下?”
“大总管一向精明,这会儿怎么又糊涂了?”
“请四格格明示,别再戏耍奴才了。”
“大总管,瀛台的那个人难道不能号令天下吗?”
“正是……”李莲英心里一惊。
“前几日我曾去到瀛台看过皇上,见到了他的日记,有一页写道:‘我的病已经很重,但我仍要坚强地活下去,老佛爷一定会崩于我前,如果如此,我一定斩杀袁世凯、剐杀李莲英。”
“谢谢四格格的救命之恩,但救人救到底,格格既然把奴才叫到这里来,肯定已成竹在胸了。”
“我能有什么办法?你去找袁世凯啊!”
李莲英阴阴地一笑说道:“奴才明白四格格的意思了。”
这才有了李莲英拜见袁世凯的一幕。
铅似的云块布满了天空,直压向大地。风呼啸着,似旷野中的狼嚎。枯草败叶和沙尘被冷风卷起,不是在空中乱舞,就是噼噼啪啪地打在什么东西上。
光绪帝正孤独地蜷缩在床上,陪伴他的除了盖在身上如铁似的寒冷的被褥外,就是从门缝隙中钻进来的凉风了。他用以打发时间的办法,就是听窗外如泣如斥如哭如号的风声,翻看手里早已翻烂了的《昭明文选》。不过,这时他再也听不进门外的风声,再也不愿翻看那本破烂的文选。他的手冻僵了,他的头痛得厉害,他的身子抖动得就像颐和园一个角落里被野风撕扯的芦苇。这一间屋子,南北不到十步,是九步半;东西七步。这个,光绪帝不知数了多少遍。这间“殿”和颐和园的繁华很难联系起来,可它却确实是一座“殿”,是光绪帝的寝宫。在寒水的拍打之中,这间屋子徒有四壁,马桶里发出腥臭味。这个马桶在这里并不知道它是多么的尊贵,它不知道当他和床上的那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以后有多少人前来凭吊它,把它当成“文物”。
门突然间开了,随着寒风扑进来的,是大总管李莲英。看到光绪帝这样,李莲英这样的冷血动物心里也一阵阵抽紧。
李莲英急忙关上门,走到光绪帝的床边,打着自己的耳光,泪流满面地说道:“万岁爷,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多日没来看万岁爷,没想到万岁爷竟病成这样。”
李莲英让一个太监提个炉子来,抱床被子来,那太监似乎没听明白,疑惑地看着李莲英,李莲英又大声嚷一遍,那太监确认了李莲英的命令后才去提了炉子抱进一床被。
“啪——”一巴掌打在那太监脸上。“万岁爷冻成这样你们也看不见?你们的良心叫狗吃了?”
这太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嘴角的血丝滴下来。他记得,秋天他给这屋子糊窗上的缝隙时,挨的就是这样的巴掌,老佛爷知道后更是让人对他一阵臭拳,他再也不敢拿光绪帝当主子看待了。
光绪帝暖和了一些,枯瘦的手指慢慢地伸张开来,混浊的眼珠转了几下,细长的脖子转了转,转向李莲英。李莲英见他这样,复又跪下,打了自己一巴掌:“万岁爷,奴才该死,是奴才没有照顾好万岁爷。今后我再也不离开万岁爷了,我要亲自侍奉。”
窗外的风似乎小了许多,光绪帝说道:“是皇额娘让你来的?”
“是奴才自己要来看看万岁爷。今天突然变冷,奴才放心不下,所以来看看。”
“你放心不下什么?”
“是万岁爷的身体,万岁爷病成了这样,可见这些王八蛋的贼人没有尽心服侍万岁爷,今后奴才就亲自留在这里,奉汤煎药,直到万岁爷病好。”
“你希望朕的病好?”
“万岁爷把奴才想成什么人了?奴才以前私心重,为讨好老佛爷的欢心是干了些对万岁爷不当的事,特别是对不起珍妃娘娘。昨夜的梦中,娘娘……娘娘……掐我的脖子让我还她的命抵她的命,惊醒后,奴才……奴才……现在还债来了,奴才赎罪来了。奴才要在万岁爷这儿向珍妃娘娘赎罪,让她饶了我,让我多活两年。”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九章 阴谋与爱情(四)
(更新时间:2005…5…10 18:35:00 本章字数:2937)
提起珍妃,光绪帝的心里一阵揪心的苦痛,两行清泪流下,抽咽起来,往事历历如在目前,特别是珍妃被活活地塞进井里的一幕,虽然他没有亲见,却更让他想像出当时的惨像……
“是你……你们害死了朕的珍妃……”光绪帝怨愤地望着李莲英。
“皇上,当时老佛爷所逼,谁敢不听?当时是崔玉贵抱娘娘主子……”
“我的珍妃……”光绪帝嚎陶大哭起来。
光绪帝的膳食改善了,都是他以前在宫中最喜欢吃的,李莲英亲自喂着他,一口一声地说要赎罪,并说不怕老佛爷杀头,就怕珍妃娘娘主子掐他喉咙。
不久,药煎好了,倒出来浓浓的药汁,李莲英亲手端到光绪帝面前,说道:“万岁爷,喝了吧,喝了身体就好了,只有这样才能安慰九泉下的娘娘主子,只有这样万岁爷才能对得起大清、对得起列祖列宗。奴才现在想通了,只有万岁爷的维新才能救国,老佛爷现在做的不正是万岁爷当年想做的吗?”
“不要再提太后。”
“万岁爷,其实老佛爷也在后悔,当初是为了争权。老佛爷一辈子好胜,所以把朝中的权又从万岁爷手中夺去了。可现在她老人家年老了,慢慢地,心思也转过来了,本想亲自来看看万岁爷,可仍然心高气傲,只让奴才来侍候皇上,请万见爷宽心。”
光绪帝绝不会认为慈禧太后对他能有多少慈爱的心肠,但派人来看看他的病也还在情理之中;听了李莲英的话,他也觉得他应该治好自己的病:若死在了这里,见到珍妃不更加痛苦吗?这样想着,就把药喝了下去。
夜里,光绪帝的肚子隐隐作痛,头像灌了铅,沉重得很。第二天起床,更觉浑身无力,下了床,给他穿衣的太监刚一松手,他就如踩了棉花似的,腿一软,一头撞在了墙上。几个太监忙把他扶起,重又让他坐在床上。突然,他腹中又是一阵剧痛。瞬间的剧痛过去之后,他的头脑也清醒了,拳头紧紧地握着,咬着牙在心里骂道:“真是蛇蝎心肠。”
用过早膳,李莲英进来向光绪跪安,问道:“万岁爷吃过药后身体可好些吗?”
“好多了。”
“这药我煎好了,万岁爷趁热喝了吧,不然凉了会苦的。”
李莲英端过药碗,光绪帝一伸手道:“朕自己端着喝吧。”不小心一扬手,碗掉在了地上。
“奴才该死,奴才给万岁爷再煎一碗。”
“好的——李莲英,朕问你,皇额娘身体还好吗?”
“这两天老佛爷的身体不大好,正因为这样,同病相怜,才让奴才来侍候万岁爷。”
“皇额娘病很重吗?朕要去看看。”
“病不是很重。万岁爷自己治病要紧,可千万不要再因去探望老佛爷加重了病情。”
“传皇后和载沣进来见朕。朕的病有所好转,皇额娘又这样关心儿臣,朕想通过他们向皇额娘问安。”
李莲英想:“这皇上死到临头还真的想着东山再起的梦——也好,向老佛爷禀明,让他们来吧。”
光绪帝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李莲英异常热乎的用意了,他已意识到虽然打翻了一只药碗,他在人世间的时间也肯定不会太多了。好在他们下的是慢性毒药,在临死前还能安排一些事情。就这样死去,他真是心有不干,但也无可奈何。回想这一生,他最爱的人是珍妃,最恨的人是袁世凯而不是慈禧,是袁世凯出卖了他,他才落到这种地步。他伸手撕下一片内衣,咬破食指,在上面写了几个字,放进袖子里,然后静静地躺在床上。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1月14日夜(本文记述时日期一律用公历)。
皇后来了,可载沣却没有出现。这并不奇怪,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可以说和太后同穿一条裤子。载沣虽然名义上是太后的侄子,却没有皇后这么亲。更何况,载沣是皇帝的弟弟,两兄弟之间很可能商量一些不利于太后的事情,自然不能让他们见面。不过不管来的人是谁,光绪皇帝都看不到了,因为他现在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之中。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皇后娘娘走进了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这一间南北不到十步,是九步半;东西七步的屋子——,凝视着弥留之际的皇帝。
皇后姓叶赫那拉,是都统桂祥的女儿,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儿。光绪十四年(公元1878年)十一月,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光绪皇帝与她定亲,第二年正月,就立为皇后,荣华富贵无人能比。但她向来与皇上不合拍,也得不到皇上的喜爱,从大婚以来,都有二十年了,皇后却连一个子嗣都没有。
这并非是因为她长得不漂亮。在光绪皇帝的妃嫔当中,她的容貌应该算是出众的一个,甚至比曾经得到皇上宠幸的珍妃还要美一些(这并非无稽之谈,现在可以找到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妃嫔的照片当中,可以清晰看到光绪皇帝妃嫔的相貌,光绪皇后的容貌的确要比瑾妃好,而瑾妃是珍妃的姐姐,姐妹俩的相貌应该差不多),不然,她也不可能在全国众多佳丽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后了。
皇帝之所以不喜欢她,是因为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是太后控制皇帝的工具,因此,即使皇后的容貌再出众,光绪皇帝也不愿意接近她。当初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的时候,只有皇后可以去瀛台看望他,可皇帝却不领情,将她的一支发簪给摔碎了,结果皇后也就很少来看望皇帝了。
光绪皇帝载湉选择了天真纯洁的珍妃,可珍妃也没有给他留下一子半女,她刚刚进宫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女孩,载湉没有大多数日本人某种特殊的嗜好,就一直没有碰过她。等珍妃长大了之后,光绪皇帝又被慈禧太后关进了瀛台,他们没有办法再见面。再后来珍妃又去得太早,八年前淹死在水井里。结果,到了光绪皇帝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没有一个亲生骨肉。
皇后此刻正用又爱又恨的目光看着皇帝。爱,是因为她是龙床上躺着的这个人名义上的妻子,与她整个生命息息相关,如果皇帝去世了,她就不再是皇后,而成了寡居深宫的太后了。皇后没有儿女,继承皇位的人对待她绝对不会比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更好。恨,是因为光绪皇帝这个人很少和她在一起,使她仿佛一个深闺怨妇,满腔幽怨却都积聚在心里面,没有地方发泄。
她知道,其实皇上也很苦。虽然四岁(周岁)的时候就继承了大统,当了足足三十四年的皇上,掌握实权的机会,却是一天也没有。到了后来,连身边的小太监都支使不了,每天只有读书写字来打发时间。人只有37岁,正当壮年,却头发也白了,眼也花了,牙齿也动了。哪里像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高级囚徒!
想到这里,她心中又对眼前这个面无血色的皇帝产生了些许怜爱之情,于是轻轻地呼唤道:“皇上,皇上……”
但皇帝一直都唤不醒,他的灵魂仿佛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只有些许的呼吸在提示他还活着。
“皇上这是怎么了?”看到旁边小心翼翼伺候的太监,皇后张口问道。
这位太监便是被李莲英大总管打了一个大嘴巴的老兄,他看到皇帝是在李莲英和陈莲舫一剂汤药的作用下,变成了现在这般模样。可是,他怎么敢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假如他照实说的话,皇后不会对李莲英说什么,他自己的脑袋恐怕就得搬家。
“大概,大概是重病缠身吧。”
“重病缠身?”皇后凤眼圆睁,道:“怕是你们这些人没有小心伺候的缘故吧!”
皇后说的是大实话,这位太监老兄的腿都吓软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皇后饶命、皇后饶命……”
皇后鄙夷地看了他一眼,道:“算了,你起来吧!收拾一下东西,将皇上送到永和宫吧!”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十章 阴谋与爱情(五)
(更新时间:2005…5…11 11:26:00 本章字数:2392)
永和宫是皇后的寝宫,永和宫位居东六宫偏东之中,在明朝就是最好的内宫之一,曾为崇祯宠妃田贵妃所居。自从慈禧太后挪到宁寿宫以后,光绪皇后为了晨昏定省方便,迁居永和宫。一切布置,自然与众不同,尤其是药房的设备最好。比起涵元殿来不啻天壤之别,皇后这么做,也是想亲自照顾一下自己的丈夫。另外,永和宫中还有更好的医生在里面。
来到永和宫,这里面一片忙乱,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正在准备皇上的后事。这里的人手本来就不足,皇太后生病,又要走了一些人,结果在皇帝的病榻前伺候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一个太医(已经不是陈莲舫了)跪在龙床前面,小心翼翼地替皇上诊脉,希望这最后的努力可以发生奇迹。
太医道:“启禀皇后,下官恐怕是无能为力了,但下官可以推荐一个人,他也许能救得了皇上。”
“是谁?”皇后急迫地问道。
“大栅栏吉仁堂的掌柜乐仁,他也许有办法。”
“那还不快去请来!”
过了半个时辰,乐仁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十五岁的徒弟赵海。乐仁和赵海参见过皇后,就为皇帝诊脉了。他刚刚把手指搭上皇帝的手腕,脸上一下子就变成了绿色。
这是吓的。他已经看出来,皇帝中了剧毒,可是,他敢把这件事说出来么?能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面毒害皇帝,自然也能随便杀死一个卖药的。
“皇上还有救么?”皇后急切地问道。
乐仁摇了摇头,汗水淌满了脸,道:“草民无能,请皇后责罚!”说完叩头不止,浑身上下抖得像筛糠。
皇后大概也无意责罚一个医生,挥了挥手,道:“你下去吧!”
乐仁连忙磕头退下,一直到出了皇宫门,他才舒了一口气,小声对徒弟说道:“看来大清国要变天了。”
大清国要变天了,这一切都出自可怜的皇帝身上。
“皇上,皇上,你睁开眼睛看一看臣妾啊……”皇后的言语里面充满了哀愁和伤感。
也许是皇后的话语发生了作用,也许是真的发生了奇迹,一道白色的亮光从皇帝的体内发出,越来越明亮,使得皇帝全身上下变成了光亮透明的物体,不但内脏、骨骼清晰可辨,连细小的血管和神经也能看得很清楚。
“这,这是怎么回事?”
皇后大吃一惊,竟然跌坐在地上,马上赶过来两个宫女,小心地将皇后扶起来。皇后额头上涔涔地渗出了汗珠,目光转向了伺候在一旁的太医:“这位爱卿,皇上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须发皆白,但却满面红光,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但此刻,却也只能匍匐在地上,小心地回答道:“臣,臣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好,只好……”
“只好什么?”
皇后显然对太医的回答不能满意,这让老太医十分惶恐:“只好静观其变了。”
虽然太医的回答让皇后十分恼火,但她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按照太医的方法行事。
皇帝身体所发出的白光越来越亮了,照得整个寝宫都亮堂堂的。虽然电灯已经传入中国,紫禁城里现在也用上了这个洋玩意儿,但此时皇上身上发出的光竟然比电灯还要明亮。与亮光相应的,是皇帝身体里的血液也在快速地流动着。这一切,都在昭示着皇上的身体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渐渐地,白光消退了,皇帝的身体也恢复了正常的颜色。不过这正常之中,又有些不正常,因为皇帝大病一场,皮肤都是苍白的颜色,而现在皇上的肤色却是十分红润。
皇后发现了这情况,便又靠近了龙床,瞧了瞧床上皇帝的情况。
皇帝的呼吸平稳而均匀,丝毫不像一个久病之人,而他的须发竟然也恢复了青黑的颜色。
皇后心下骇然,急忙召来太医诊脉。
老太医按住皇帝右手腕的寸、关、尺,用三种手法分三层力度感受了皇帝的脉象,片刻之后,又换了左手。最后,太医面带喜色道:“恭喜皇后,皇上的脉象沉稳平和,已无大碍,休息几天就可以完全复元了。”
皇后一听,惊愕万分。前一天,皇帝还好好的,不过是有些乏力罢了,在吃过午饭之后,却突然嚷肚子疼,等到太医前去的时候,已经快要不行了。幸得太医本事大,才能拖延到今天。本来这一次,她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来探视皇帝,看皇帝什么时候驾崩,然后再立新君的。没想到,一阵亮光过后,这皇帝不但没有死,病情反而好转了,这让慈禧太后她们的如意算盘一下子成空。
本来,如果是在十年前的话,慈禧太后也可以控制得了皇帝,毕竟她是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但现在,却不行了,因为慈禧太后与先前的皇帝一样,也是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了。
没有了慈禧太后控制的光绪皇帝,会做出些什么事情;而没有了慈禧太后的大清帝国,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想到这些事情,皇后竟然有不寒而栗的感觉。病情好转后的皇帝会怎么对待自己呢?他会让自己再做皇后,对自己相敬如宾(“冰”),还是直接废黜自己呢?
皇后毕竟是皇后,在皇宫里面呆久了,多少也有些城府,所以她尽管胸中心事重重,外表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皇后对着身边的人微笑道:“皇上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你们可得小心伺候皇上,如果有什么差池,皇上放得过你们,哀家却放不过你们,你们知道了吗?”她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的,光绪皇帝自打失势之后,没有少受太监、宫女的虐待。
虽然皇后面容含笑,周围的人却能从她那冷冰冰的语气当中感受到一股杀意。皇后不比皇帝,权势可是大得很哩。于是众人连忙回答:“谨遵皇后懿旨。”
皇后又整了整衣衫,此时的她,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说道:“来人,哀家要去见太后老佛爷。”
一个小太监听了此话,连忙朝宫外喝道:“皇后娘娘摆驾福昌殿!”
于是皇后信步向外面走去,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要在古老的大清帝国发生了。
不过她并没有想得太多,不管是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上天的安排,正如花落与花开,自有发生的时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顺应天意而行。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十一章 似水清樽照鬓华(一)
(更新时间:2005…5…11 21:05:00 本章字数:2846)
“皇上,皇上……”
黑暗中响起了一声声的呼唤,像是清脆的银铃,又像是淙淙的山泉,将金宰阗的意识从模糊中唤醒了过来。
经过一番挣扎,金宰阗睁开了双眼。
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挺翘的小巧的鼻梁,小口好似樱桃,使人忍不住想要轻轻咬上那么一两口。她脸上的梳妆,正如温庭筠的词中所说:“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她的身上穿着宫装,打扮得就像现在流行的清宫戏里面的宫女一样。
虽然她的容貌并不是十分出色,但却有一种特别的风韵,让人一见难忘。
于是,金宰阗就一直盯着她,许久都没有移开视线。
她感受到金宰阗灼人的目光,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温顺地低下了头,脸上也开始有了粉红的颜色。
看着她的举动,金宰阗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举动很无礼,肯定唐突了佳人。虽然她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但她一定会因为金宰阗无礼的举动而觉得十分尴尬吧。
“对不起!”
金宰阗开口向她道歉。他知道有些伤害不能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平复,但金宰阗现在所能做到的,就只有这些了。而且因为金宰阗刚刚醒过来,身体还有些虚弱,这三个字声音小得就只有她才能听得见了。
可出乎金宰阗意料的是,就这样轻轻的三个字,却能给她带来巨大的困扰。
一听到金宰阗道歉,她吓得脸色都发白了,全身哆嗦着,竟然跪倒在金宰阗的面前:“奴婢该死,求皇上饶恕奴婢吧!”
她这是说的什么话?金宰阗的头一下子变大了。他只不过说了一句道歉的话而已,她用得着这么紧张吗?
虽然还有很多事情不明白,但金宰阗知道,如果他不说点什么的话,她会一直跪在那里,不起来的。
“我说错什么话了吗?你还是先起来吧!”
“皇上没有错,错的都是奴婢!”
金宰阗的头又变大了,只好接着说到:“没有你的关系,你起来说话,不要老跪着。好吗?”
她这才站了起来,只是脸上还有点点泪痕,让人心底不由得生出怜惜之情。她的情绪还不是很稳定,于是金宰阗又上下左右扫视了这一间屋子。床上铺的、盖的,都是绣了龙纹的黄铺盖,床也是雕刻了龙纹的木床,屋子里的屏风、柱子和房梁,没有一处没有龙的图案。
看到这里,金宰阗才想起一个问题来:这是什么时候,这里又是什么地方?他想这里大概是在拍电影吧,不然,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