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帝国1908-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新时间:2005…7…23 11:01:00 本章字数:3482)
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劣之后,大多数官员都赞成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比较温和,也不会损伤地主阶级的利益(大不了由地主变成工厂主和商人罢了),只是国家的负担就要相应加重。经过一番讨论,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人联名上奏道:“臣等以为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然事关重大,伏乞皇上圣裁。”
他们把皮球又踢回了金宰阗这里。好在金宰阗也不含糊,不但赞同了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人的意见,还在其中做出了不少修改,然后颁行于天下。
这些修改里面,最重要的是如果农民没有钱购买土地,可以通过服兵役的方法获得土地。也就是说,农户如果愿意承担兵役义务,就能够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国有民众四万万五千万,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而农民当中,缺地、少地的贫农、雇农、佃农又占了多数,虽然役龄男子所占比例不大,但如果全部征兵的话,起码可以组建上千万人的部队。这,还是保守估计。
以土地改革为基础,中华帝国的军事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改革军事制度,本来是由蒋方震提出的。他希望金宰阗能凭借改革军事制度的机会,在中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建立起牢固而强大的国防。提出建议之后,蒋方震就启程离开了北京,前往保定,开始了教育长的生涯。而金宰阗,则必须独自面对各种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扑。
好在金宰阗身为中华帝国皇帝,下达的诏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谁也不能违抗,套用十八世纪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话来说,就是“朕即国家”。封建专制独裁,竟然也有这样的好处,这是金宰阗这个有心君主立宪的皇帝所始料未及的。
金宰阗首先建立了中华帝国军事参议院,作为皇帝的军事幕僚机构,其具体职权就是向中华帝国皇帝提出各种建议,协助皇帝作出决断。至于采纳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当然是由皇帝说了算。一句话,这是一个位高权不重的机构。军事参议院院长表面上尊崇无比,还是中华帝国上将军衔,如果皇帝欢喜,说不定还可以授予他中华帝国元帅军衔,可是却没有一点实权。创设军事参议院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反对皇帝的改革,但在军队中又有重大影响力的军官。所以说,军事参议院本身就是皇帝和政敌妥协的产物。
接着,金宰阗又把陆军部、海军部合并为国防部。国防部下设军政、军械、后勤各处,统领全国陆海军,不过国防部部长本身却是一个文人,这也是为了避免军队凌驾于政府之上。首任国防部长便是已经显得老朽的张之洞。
由于各地的八旗兵、绿营兵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金宰阗干脆将他们就地转业,每人给付遣散费若干,就此解决了财政上的一大难题。
改变了各地总督、巡抚军政不分的弊端,分别改各地总督辖区为军区,改巡抚辖区为省军区,分别任命为军区司令和省军区司令,负责统领地方部队(这些部队不多,因为各地新军都改为禁卫军,变成了中央直辖的部队)、训练新兵等。同时,撤销了督抚同城中的巡抚,免得叠屋架椽,职权不分。总督、巡抚的民政权力,全部下放给各省承宣布政使即后来的省长。
在以上各个步骤地基础上,金宰阗以诏命的形式,制定了同时代相适应的军事制度。
甲、中央军事统率部门。
(一)、中华帝国皇帝以一国之君,兼任中华帝国海陆军(后来又改为海陆空军)大元帅,统率全国海陆军事力量。
(二)、设立海陆军大元帅总参谋部,下设作战、情报、通讯、训练总监、宪兵司令等部,以皇命统辖全国之海陆军,有调动军队的军令权。第一任总参谋长为段祺瑞。
(三)、以国防部为最高军政部门,有任免各级军官的人事权、铨叙权。首任国防部长官为张之洞。
(四)、军事参议院为直属于中华帝国皇帝的幕僚机构。
乙、军事训练部门。
(一)、总参谋部下设之训练总监部,负责全国陆海军之日常训练,并颁布训练大纲。首任训练总监为蒋方震。
(二)中华帝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保定)、中央海军军官学校(驻烟台)为陆海军军官之唯一来源。同时,撤销各地之陆军小学、陆军中学、武备学堂、讲武堂、速成学堂、随营学校等,军校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首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方震,中央海军军官学校校长谢葆璋(女作家谢冰心之父)。
丙、地方军事统率部门。
(一)、改总督辖区为军区,巡抚辖区为省军区,总督为军区司令,巡抚为省军区司令,负责各地新兵召集、训练,统辖辖区内之警备部队。
(二)、改提督九门步军统领衙门为京师卫戍司令部,步军统领为卫戍区司令,统辖京师之卫戍部队。各地驻军设立警备司令部,驻军统领为警备司令,统辖各地警备部队,但禁卫军不在此列。
丁、军事警察部门。
总参谋部下设之宪兵司令部,统辖全国各地之宪兵,负责纠察军纪,军队内部的安全保卫,破获军队中的谋反、谋大逆、谋叛事件。
戊、军事力量组成。
(一)、以新军为基础,建立禁卫军制度。
各地停止编练新军,已经编成的新军十四镇、十八混成协及禁卫军一镇由国防部统一整编为禁卫军两个集团军又一个独立军,共七个军二十一个师共二十六万余人。分别为禁卫军第一集团军,由良弼出任集团军司令官,赵翰阶出任中华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下辖禁卫军第一军(左龙武军),军长吴佩孚,禁卫军第三军(左神武军),军长冯玉祥,禁卫军第五军(左羽林军),军长张勋;禁卫军第二集团军,由段祺瑞出任集团军司令官,王振畿出任中华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下辖禁卫军第二军(右龙武军),军长徐树铮,禁卫军第四军(右神武军),禁卫军第六军(右羽林军);同时,将神策军扩编为一个军的编制,番号为禁卫军第七军。除神策军之外,各集团军都分驻全国各地,只有神策军驻扎在京师郊区及附近地域。
禁卫军系统不属于国防部的管辖范围,而是直属于中华帝国皇帝。它的士兵也不是来自于农村的义务兵,而是来源于招募各城市当中的失业人员,总的来说,相当于皇帝的私兵。
(二)将义务兵役制引入军事体制当中。
凡是免费获得土地的农民家庭中,体格健全之青年,不论家世贵贱,一无例外,自二十一周岁起,均需服兵役。不得逃避或请人替代。兵役期限,或两年,或三年,各不相同,陆军一般为两年,海军等技术军兵种为三年。服役期满,转入第一预备役,为时五年半;五年半后,转入第二预备役,为时十二年;至三十九岁,转入第三预备役,为时六年,待过完四十五岁生日为止。和平时期,皆二十一岁至二十三岁青年服现役,军官随级别升高,年龄放宽。现役人员数量依国际、国内环境而定,大约维持在两百万人左右。遇到战争,视其规模,先征召第一预备役五个役龄,再征召第二预备役十二个役龄,最后征召第三预备役六个役龄。三个预备役征召完毕,可获得合格军人五千万。动员令一经下达,预备役军人根据命令,皆须到指定兵站集中,领取制服、装备、武器,先编成连,再编成营,再编成团,然后加上骑兵、炮兵、摩托兵、医疗队、炊事车、修理车、邮车,以及一应必需部队,按统一的铁路、公路运营时刻,送达前线集结点,再编成旅、师,由师合编成军,加入战斗序列。
由义务兵组成的军队称国防军。国防军的精锐部队十六个独立旅驻守皇宫、京师,称为十六卫,共四万八千人,分别是:
(一)、左卫。
(二)、右卫。
左卫、右卫共六千人,总领宫廷警卫。左卫负责宫城东面、右卫负责宫城西面。
(三)、左武卫。
(四)、右武卫。
左武卫、右武卫六千人,负责皇城及京师南面警卫。
(五)、左骁卫。
(六)、右骁卫。
左骁卫、右骁卫六千人,负责皇城及京师北面警卫。
(七)、左领军卫。
(八)、右领军卫。
左领军卫、右领军卫六千人,负责皇城及京师东面警卫。
(九)、左威卫。
(十)、右威卫。
左威卫、右威卫六千人,负责皇城及京师西面警卫。
(十一)、左金吾卫。
(十二)、右金吾卫。
左金吾卫、右金吾卫六千人,负责街市巡查。
(十三)、左监门卫。
(十四)、右监门卫。
左监门卫、右监门卫六千人,负责宫廷门籍。
(十五)、左千牛卫。
(十六)、右千牛卫。
左千牛卫、右千牛卫六千人,为皇帝的近身侍卫。
之所以用义务兵卫戍京师,是因为义务兵来源于免费获得土地的失地农民,对施行土地改革的皇帝心怀感激,不容易作乱。而且,义务兵的服役年限只有两年,与军官也没有人身上的依附关系,不会跟着个别军官造反。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五十九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二)
(更新时间:2005…7…27 16:36:00 本章字数:5105)
与新的军事制度相适应,是军衔制度的推行,军人一律不得担任民政官制,不得干预政治。军人官衔的高低,由军衔来体现。
军衔分为五等十五级。
一等为兵。又分为列兵、上等兵。新兵入伍,即为列兵,服役满三个月,升上等兵。
二等为士。又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上等兵服役满一年后,升下士,下士若表现优异,可以提升为中士、上士。
三等为尉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
四等为校官,分为少校、中校、上校。
五等为将官,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
此外,尚有元帅军衔,为皇帝特别赐予军功卓著之军人的特别军衔。海陆军大元帅军衔为皇帝所专有。
按照军衔制度,段祺瑞、良弼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萨镇冰被授予海军上将,蒋方震陆军中将,吴佩孚、冯玉祥陆军少将,谢葆璋海军准将。其余诸人,则分授其他诸等军衔。
除此之外,还颁布了《中华帝国军官士兵勋章、勋位授予条例》,作为授予有功人员勋章、奖章、纪念章,勋位的依据。
勋章分为铁血蟠龙勋章、胜利勋章、优异服务勋章、勇士勋章、紫心勋章。铁血蟠龙勋章授予为中华帝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军官、士兵,胜利勋章授予率领军队在重大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的军官,优异服务勋章授予服役期间表现优异的军官、士兵,勇士勋章授予牺牲的军官、士兵,紫心勋章授予受伤的军官、士兵。
奖章分为优异服务奖章、紫心奖章。优异服务奖章授予服役期间表现优秀,但不能授予勋章者。紫心奖章授予执行任务过程中负轻伤的军官、士兵。
纪念章授予参加了重要战役的军官、士兵。
勋位授予各级有功军官,为荣誉称号,分十二级,分别为左、右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同时,按照各级军官的职位,授予官阶,作为军官待遇的依据。官阶随职位变化而变化,军衔则相对恒定,与服役年限有关。军官官阶三十级,分别为:特进光禄大夫、特进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荣禄大夫、龙虎将军、金吾将军、骠骑将军、奉国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昭武将军、昭毅将军、昭勇将军、安远将军、定远将军、怀远将军、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武毅将军、武略将军、承信校尉、昭信校尉、忠武校尉、忠显校尉。
新的军事制度的推行,遭到了朝廷内外许多人的反对。而且,新军事制度的推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既忠诚,又具有指挥才能和专业技能的军官,保证了军队的素质。同时,伴随着工业振兴计划的实施,中国重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军事工业也突飞猛进,保证了军队的武器装备供应。到了光华六年,公元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常备陆军,一支相当规模的海军和一定数量的航空兵。
以上就是光华元年改革的大致内容。《土地改革法》是光华元年中华帝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土地改革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但各个地方,由于具体情况不同,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面积不相等,所以每个人所拥有的土地面积的上限不相同,土地的价格也由于土地质量、位置、性质的不同而不等。
基本上,国家以稍微低于土地地价的价格向地主赎买超过个人拥有土地上限的耕地,而国家卖给不愿意服兵役的无地和少地农民的土地则多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这样一来,即使是较为贫困的农民也可以买到不多不少的一块土地耕种。而那些通过卖地而掌握大量资金的人则投资于工商业,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为了方便向无地和少地农户贷款,于光华元年三月将原来的大清银行改制为中华帝国国家银行,开始了币制改革的历程。
从清初起,清政府就建立了一种银钱同时并用的货币制度,即国家财政收支、大宗交易多使用银两,民间商贸及零星交易活动多使用制钱。这一制度自建立到鸦片战争前夕虽存在诸多弊端,但与当时的封建财政经济运行尚能保持一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到了甲午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财政收支内容与规模的扩大,其固有的弊端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并发展到积重难返、无法运行的程度。
(一)货币发行权极不统一。在晚清大多数时间里,清政府仍沿袭清代前期的分散铸币政策,即中央和地方均有铸币权。就中央而言,铸币机构有两个,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一是宝泉局,直属于户部钱法堂;另一个是宝源局,隶属于工部。二者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所铸制钱(又称铜钱)仅供京师之用,不准运往外省(注:《清朝文献通考》卷十六,卷十五;另见《清史稿•;食货志•;钱法》。)。
外省所用制钱均由地方铸币机构提供。早在顺治年间,地方铸币机构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福等10余处。乾隆年间,一些边疆省区和产铜(铸币材料)省份,如新疆、西藏、云南等,也拥有铸币权。到了甲午战前,仅铸造〃光绪通宝〃的地方铸币机构就有宝云、宝东、宝昌、宝直、宝川、宝黔、宝福、宝苏、宝浙、宝晋、宝陕、宝津、宝沽、宝奉、宝吉、宝宁、宝武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注:《光绪大清会典》卷二十一,户部钱法。)。当时,清政府将铸币权分散于不同地区的目的,虽说是为了缓解铸币紧缺、生铜材料供不应求的矛盾,以免中央铸币长途押运之劳,但长此以往,却使中央铸币之权散落于地方。
此外,民间私铸钱币现象也十分严重。咸同年间,因战乱、交通不便等,有的地方将生铜私铸成制钱;有的将官钱销毁,自铸制钱。私铸钱币因掺进大量杂质,铸造工艺又十分简陋,其重量成色与官钱大不相同,混在官钱之中抛向市场,经常给商品交换和政府税收带来诸多困扰。到甲午战后,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二)货币种类极为繁杂。在1905年天津国家造币总厂未成立之前,国内市场流通的货币就种类而论,不仅有金属币亦有纸币。以金属币而论,不仅有制钱、铜元,也有银两和银元;以纸币而论,发行者不仅有官方银号、私人钱庄,而且有外国银行。
银两是官方用来计算重量、查定成色的货币单位,按其形状、重量、大小有元宝、中锭、小锭之分。与此同时,各地市场上还流通着一些不规范的碎银,如元宝银、马蹄银、滴珠银,等等。
制钱又称铜钱,在中国行使二千多年,到晚清虽已走向衰落,但在市场上仍具有重要的流通作用。甲午战争前后,国内市场上制钱种类繁多,各地区、各部门铸钱的重量、成色,均有一定区别。最重的每文一钱四分,最轻的只有三分。制钱有轻有重,时常给商民的交易带来诸多不便。在市场上,重制钱〃一文〃与轻制钱〃一文〃,因重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购买力。因此,商品交换不能简单地以〃文〃为单位,必须注明什么重量成色的制钱多少文。这既削弱了其价值尺度的作用,又妨碍了其流通职能的发挥。
纸币种类也很复杂。清朝纸币发行始于顺治年间(注:《清朝文献通考》卷十六,卷十五;另见《清史稿•;食货志•;钱法》。)。康雍乾时期,由于财政收支状况尚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两和制钱,纸币并不多见。咸丰年间,由于财政收支状况不断恶化和铸币材料(生铜)缺乏,纸币开始大量流入市场。据载:在1853…1861年间,清政府发行了两种代表银两和制钱的纸币,即银两票和制钱票。银两票分为
1两、2两、10两、50两、80两、100两等;制钱票分为250文、 500
文、1000文、1500文、2000文、5000文等(注:缪荃孙《光绪顺天府志》卷五十九,2页。)。同治以后,中央银钱票虽已停发,
但各省官银钱号所发行的纸币以及民间私票,仍在市场上继续流通。
与此同时,外国银行还在中国境内大量发行纸币。这些纸币可分两种:一种是用中国货币单位,一种是用外国货币单位。前者如麦加利、汇丰、德华和花旗等。它们都按中国货币单位发行了银元票和银两票。银元票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银两票有1两、5两、10两、50两、100两五种。这些纸币在长江流域有很大的势力。
用外国货币单位的,如帝俄在中国东北所发行的卢布票,日本于日俄战争时在中国东北所强制实行的军用票、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发行的金票,以及英国汇丰银行在中国华南地区所发行的港币(注:献可著《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发行纸币概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34页。),等等。
对于甲午战后货币流通混乱的情形,1904年出版的《中国新圜法案诠解》曾写道:〃查中国各通商虽兴用银元,然用者式样不等。如上海、天津通用鹰洋,满洲则有俄国卢布货币之处,广州、汉口及他省有用本省总督所铸之银币,此外尚有别式银货流行各处。内地乡间用银亦罕见,大抵交易以铜币为主。查中国币制,现在以分两为准度。惟所谓分两者,各处之平色不等,故各地银两之价值,亦参差不齐。查上海、天津、北京色皆不一。有货币书本,内载银两分十四种。〃(注:《中国近代币制问题汇编》,第2册,231页。)
(三)银钱比价动摇不定。由于货币铸发权不统一,各种货币同时并用,相互间又无固定的比价关系,遂造成晚清银钱比价经常处于波动之中。从乾隆中期至宣统三年的近150年间,
银两与制钱之间的比价就有五个比较明显的变动时期:(1
)从乾隆三十一年到咸丰四年(1766…1854),每两白银与制钱的比价由800文上涨到2600文左右, 这是清代出现第一个〃银贵钱贱〃时期;(2
)从咸丰五年到同治四年(1855…1865),每两白银由制钱2600文急剧下降到1200左右,这是晚清出现的第一次〃银贱钱贵〃时期;(3)从同治五年到同治十一年(1866
…1872),每两纹银由制钱1200文迅速上升为1800文,这是晚清第二个〃银贵钱贱〃时期;(4)从同治十二年到光绪三十年(1873…1904),每两纹银由制钱1800文下跌到1200文左右,这是晚清第二个〃银贱钱贵〃时期;(5)从光绪三十一年后(1905后),
每两银价由1100…1400文上涨到1800…2000文,这是第三个〃银贵钱贱〃时期(注:王宏斌著《晚清货币比价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5页。)。
银钱比价的这种反复无常的大幅度波动,给社会经济,尤其是政府财政收支及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严重危害。
首先,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可以从两点来认识:一是银两与制钱的比价无规律的波动影响了对商业贸易的发展,政府在工商业方面的税收,自然会因工商业的萎缩而受损;二是币制过于复杂,又增加了税收上的困难。按照清制:民间交易使用制钱,政府收支使用银两。由于银钱比价长期波动,给政府的税收和民间的交易带来诸多不便。当银贵时,税吏们命令商民交银,钱贵时则勒令纳钱,纳银时有火耗、平余、解费等额外名目,纳钱时又不按市价折收,任意压低,从中渔利。因此,过于繁琐的额外负担,一方面促使商民逃税抗粮,缩小了政府的纳税范围,另一方面又为不法官吏提供了营私舞弊的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政府收入。
其次,加重了财务行政的执行难度。自清初起,清政府一直被制钱的种种问题所困扰。钱贵、钱贱、私铸、私销及铜荒,每一问题都对清政府的财政和币制构成严重威胁。鸦片战争前后,户部又为银贵钱贱、白银外流而劳神苦思,穷于应付,咸同年间为弥补财政之不足,被迫实行以铸大钱、发票钞为内容的通货膨胀政策,其结果不仅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财政经济危机,反而导致物价猛涨、生产萎缩、金融秩序大乱。到了光绪年间,国际市场上金价暴涨,银价日跌,清政府在外债、外贸等方面倍受损失。在金融市场过于复杂混乱的情况下,各级财务部门的大小官员,一方面对各地银钱收支数额及执行中央规定税率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了解,一方面又因币制管理的松弛混乱而殚精竭虑。各级财政部门的具体职能和实际作用,无形之中大为降低。
总之,货币铸发权不统一、货币流通的混乱以及银钱比价的长期波动,极大地困扰了清政府金融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由此而引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管理的紊乱,已逐渐构成了对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对财政管理的巨大威胁,急待进行全面而又彻底的改革。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三)
(更新时间:2005…7…28 7:39:00 本章字数:2857)
币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有:
(一)确立中华帝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为主币。该纸币称为中国币。
截止光绪以前,清政府从未建立明确的主币单位。因为以往历届政府均实行多种货币(如铜钱、金银、纸币等)同时并用的政策,并无主币、辅币之分。光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建立一种长期稳定、使用方便,可与其他货币进行交换的主币单位的客观要求,逐渐被提上日程。1889年广东造币厂采用机器,试铸七钱二分重量的银元获得成功。1894年湖北造币厂又开铸了与广东银元大小重量相同的银元(注:《清德宗实录》卷二百四十,4页。)。两厂所铸银元因式样美观、成色划一,
故深受商民们的欢迎。其他省份看到广东、湖北两地所铸银元不仅能行销于市场,而且还可以获利,也纷纷购机仿铸。其结果,一方面使市场上银元数量大增,另一方面又使本来就很复杂的货币单位更加混乱,即重量成色不一,市价高低不同。对此,清政府曾多次下令禁止各地任意铸造银元,但收效甚微(注:刘锦藻纂《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一,考七七一四。)。
建立中华帝国国家银行以后,规定禁止金、银等贵金属,银元、铜钱、其他类型的纸币在市面流通,由国家银行兑换成统一的货币——中国币。收回地方各省的铸币权。国家银行以现有的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数量为保证金发行中国币,以一圆中国币等价于一克白银的价格,在市面上进行流通。同时,国家对金、银等贵重金属矿实行国家专营,按照每年开采的金银数量来确定每一年纸币的发行量。
(二)建立近代银行制度。
世界最早的近代银行于1580年诞生在威尼斯,1693年英格兰银行出现后西方银行就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在1897年前一直没有自己的银行。甲午战争前后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892…1899年间平均每年投资额(不包括轮运和金融业)超过了360万元,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增,传统的钱庄、票号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当时中国沿海的外国银行一般不对中国工商业提供贷款,提供贷款时则多附加苛刻条件。因此工商企业迫切希望中国有自己的银行。正如郑观应所言“夫洋务之兴莫要于商务,商务之本莫切于银行。泰西各国多设银行,以维持商务,长袖善舞,为百业之总枢,以浚财源,以维大局”。
1897年,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是盛宣怀的奏疏“条陈自强大计”,盛在奏疏中分析了银行的重要性,“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银行仿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扰,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并说明中国如办好银行且取信于商民就能“泉府因通而不穷,仿借国债可代洋债,不受重息之挟制,不吃镑价之亏折……但使华行多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这份奏折获得了清廷的认可,通商银行也在第二年即1897年5月成立了。该银行成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更多的官民认识到了银行对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1905年8月,
户部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1908年改组为大清银行。1907年清政府又组建了中国交通银行。1909年3月,大清银行改制为中华帝国国家银行,作为中华帝国的中央银行行使其职责。
在清理财政、统一币制的进程中,国家赋予中华帝国国家银行统管中央及地方国库的职权。
1909年资政院会同度支部制定了〃统一国库章程〃,进一步提出由中华帝国国家银行统一经理中央及地方国库。其要点是:(1
)国库分为总库、分库、支库三种,总库设于京师,分库设于各省,支库设于府州;(2)中央国库由度支大臣统率,其出纳则由中华帝国国家银行掌管,地方国库,即省库及府州县库,分别由当地银行或官银钱局负责;(3)政府收支的各种款项,均须汇于各级国库,以便统一收支、管理。
为了加强对各地银行及官银钱局的管理,国家又相继制定了《银行通行则例》、《储蓄银行则例》、《殖业银行则例》、《银行注册章程》等一系列金融法规。其中《银行通行则例》共分15条和附则3条,主要是关于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以及所须遵守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