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帝国1908-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皮”之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换“肚”了。乡下人难得进一回城,买各种日用品的机会只有在三天一次的集市上才有。每当赶集的时候,人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集市上来,卖掉手上的土特产,买回全家人生活所需的材米油盐酱醋茶。这个时候的人们才刚刚解决温饱,同后来的小康社会、小康生活还离得远,手中的钞票也并不多,能够购买“奢侈品”的机会太少太少。所以,平常人家的饭桌之上也难得见几回荤腥。
在经历长达一年的搜肠刮肚之后,年关时节,换一换肚子,也就成了一见无可厚非的事。小孩子们嘴馋,比大人小,却比大人们还能吃,碰上这样一个解馋的机会,有谁会轻易放弃呢?一个个全都大块朵颐上了。
换“肚”的准备也是在年前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在吃过腊八粥之后,就牵出圈中最大的肥猪,到屠宰场上将它超度了事。几百斤的猪肉,卖掉一部分,其它的,就腌制起来,做成腊肉和香肠,留在除夕夜和来年吃。
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祭过祖、贴过门神和春联之后,就团坐在一起,开始了丰盛而热闹的年夜餐。席间只闻欢声和笑语,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快乐的神情,谈论着一年来的辛苦与收获,表达出对来年的憧憬。
除夕夜的欢乐气氛,在午夜时分达到了高潮:一阵阵的鞭炮声响此起彼伏,空气里荡漾着春天温暖的气息。而这些,就是八十年代农村春节的景象。
到了九十年代过新年的景象与八十年代的农村大不相同。虽然每到过年的时候,也会换“皮”换“肚”,却没有了过去期盼与欣喜的心情。
没有了过年的气氛,过春节也就显得味同嚼蜡,没有一点儿乐趣。上大学之后,金宰阗就不太想回家过年。有一年期末考试之后,他就给家里打电话,告诉父母寒假不想回家。
话筒里沉默了一会儿,金宰阗又听到了父亲熟悉的声音:“回来吧,孩子,我们等着你。”
金宰阗也变得沉默了,许久才说:“好吧,我尽量在年前赶回来。”'手 机 电 子 书 : w w w 。 5 1 7 z 。 c o m'
金宰阗是在春节前不久才回家的。这时候长途汽车票已经很紧张了。他好不容易买到一张车票,是夜班车。金宰阗把车次和回家的大致时间告诉了父母。可汽车在半途出了故障,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比预定时间晚了三个小时,回家的时候已经凌晨三点了。
在寒风萧索的夜里,在自家的门前,金宰阗看见了父亲和母亲,他们已经在刺骨的严寒里等我一夜了。
金宰阗的母亲身体不好,一直为哮喘和关节炎所苦,但她却不顾自己的病痛,在寒风里瑟缩了一夜。其目的,不就是等待着金宰阗,她的不成器的孩子吗?
看着她瘦小的身影,金宰阗的眼泪溢满了双眼。父亲却在这时接过了金宰阗的行李,将金宰阗迎进了家门。金宰阗急忙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轻轻靠在母亲的身边。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四十二章 闲来无事不从容(二)
(更新时间:2005…6…3 15:15:00  本章字数:2704)

“皇上,皇上……”身边轻声地呼唤将金宰阗从思绪里面拉回了现实中,他扭转头一看,原来是蝉儿走了过来。
“哦,是蝉儿啊,”金宰阗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心境低沉的原因。前一段时间鞍马劳顿,没有时间思念在另一个时空的父母,但在金宰阗的心中,却从来也没有把父母放下过。金宰阗自杀以成仁,想必父母亲都是十分伤心,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忧伤成疾?这些思绪随着金宰阗安顿下来之后纷至沓来,使得他心酸不已。可不管怎么样,金宰阗也不能在其他人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心境来,他是皇帝,皇帝就应该有皇帝的威严。
“蝉儿,你有什么事情吗?”
“皇上,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八点在英国公使馆有一场晚会,英、法、美、德、俄五国公使邀请皇上参加,皇上难道不记得了吗?”
金宰阗点了点头:“那么朕就出发吧!”
出了乾清宫,一辆汽车已经停放在门口。这是美国赠送给慈禧太后的福特T型车,不过慈禧太后一直没有乘坐过,因为她的司机没有办法跪着给她开车,而她又不准司机坐在她的前面。结果这辆汽车从来到紫禁城之后就一直是个摆设,直到金宰阗把它用作自己的坐驾。
金宰阗没有慈禧太后那么多臭规矩,所以也就享受到了汽车的乐趣,他的身边坐的是光绪皇帝的皇后,因为外国公使们邀请了大清帝国皇帝夫妇出场,金宰阗也就把皇后带去长长见识。
坐驾的前后,各有两辆护卫车,上面满满地塞着二十个护卫,看上去蔚为壮观。金宰阗看着天街两边的宫室,一个月来发生的事情又在脑海里边浮现了一遍。
借着平叛的机会,金宰阗将北洋新军六镇全部抓在了自己手里,重新整编为七个师的部队,良弼率领的禁卫军扩编为禁卫军第一军,由良弼出任军司令官,赵翰阶出任大清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1909年后,又改称为中华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下辖禁卫军第一师(左龙武军),师长吴佩孚,禁卫军第三师(左神武军),师长冯玉祥,禁卫军第五师(左羽林军),师长张勋,驻地是从古北口到保定;段祺瑞的陆军第三镇扩编为禁卫军第二军,由段祺瑞出任军司令官,王振畿出任大清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下辖禁卫军第二师(右龙武军),师长徐树铮,禁卫军第四师(右神武军),禁卫军第六师(右羽林军),驻地从秦皇岛到廊坊;同时,将五百人的神策军扩编为一个师的编制,番号为禁卫军第七师,驻守北京。全部禁卫军共有七万人。有了这七个师的部队,金宰阗足以傲视全国了。
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是金宰阗仿照苏联的政治委员制度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条例上规定: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由帝国皇帝直接任命,派出到各个军区、集团军、军、师和其他必要的部队,在和平时期监督、协助军队指挥员的工作,作为帝国皇帝与军队的联系纽带,接受帝国皇帝和军队的双重管理;在战争时期,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可以参加指挥作战,在指挥员阵亡或不能履行职务的情况下,自动取代指挥员的职务。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拥有军衔,和现役军官享有同等待遇。实际上,由于军队直属于皇帝而不是政府,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全权代表”来充当什么“纽带”。问题在于,即使军队是皇帝个人的军队,皇帝仍然对其不能放心,所以要设立这个“特命全权代表”来监视各级指战员。帝国皇帝特命全权代表不但与军事指挥员同一级别,而且对军事指挥员的决定拥有否决权。
平叛不仅给金宰阗带来了军事上的胜利,也给他带来了财政上的好处,袁世凯、王士珍、吴长纯以及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的庆亲王、大学士那桐等人都被抄家,带来了两亿两库平银的收益,是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倍。这些财富,为金宰阗推行改革带来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因为在叛乱之时,叛军杀了不少满族亲贵,结果在朝廷里面反对改革与变法的满族顽固派少了许多,金宰阗偕大胜之势,宣布在公历一九零九年元旦,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光华,以公元1909年为光华元年。
“皇上,东交民巷就要到了。”看到金宰阗陷入沉思,旁边的皇后小心地提醒道。
金宰阗回过神来,对皇后笑道:“谢谢你。”
听了这句话,皇后满脸羞色,道:“皇上不必如此,这些都是臣妾应该做的。”
金宰阗微微笑道:“对了,皇后,待会儿到了洋人的晚会上,可能会遇到有些礼节你不熟悉。如果有什么不知道的,可以问德龄这个小丫头。”
皇后听了金宰阗的话,也跟着笑了笑。德龄,1886年生于武昌,在荆州、沙市度过了自己的童年。9岁起随父(驻法公使裕庚)赴日本、法国,据说通8国语言,接受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西方教育;曾经被伊莎朵拉…邓肯免费收为弟子,学习三年舞蹈。1903年春,随父返回北京,觐见慈禧,深受喜爱,成为慈禧御前首席女官,照料慈禧起居,同时作她的私人翻译陪同慈禧参加各种外交招待、给慈禧选译外国新闻。1905年,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龄出宫,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老佛爷的身边。光绪掌权后,又将她请了回来,教授后妃与宫女西洋礼仪。
“皇上,您以前从未去过外国使馆,这一次怎么想到去了呢?”皇后又问道。
“说起来呢,是因为叛乱的时候,禁卫军帮助守卫了东交民巷,使外国使馆免受叛军的攻击,保护了外国侨民,所以这些洋人公使们设晚会来答谢朕。”
“哦,原来是这样啊。”
到了英国公使馆,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叙述之处,只是有一件事情,使金宰阗有些恼怒。那是在宴会开始之前,照例要奏各国国歌,因为金宰阗是客人,所以中国国歌是最开始演奏的,等到旋律响起来之后,金宰阗万分惊讶,怎么大清帝国的国歌会是这样一首歌!
原来乐队演奏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本来这一首歌也不错,可是作为国歌总觉得缺乏一种气势。这首歌怎么成了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国歌了呢?这与李鸿章就有关系了。据悉在李鸿章大人在和外国人签“和平”条约是看见外国人在签约时都要演奏国歌而我们当时并没有国歌,怎么办呢?于是呼我们的中堂大人一次在大街上听见有民间卖唱的所唱的《茉莉花》音调不错还很热闹就让跟随的下人把卖唱的艺人叫回家里,让他们教当时礼部的官员们学习。以后当我们的中堂大人再和外国人签署
“和平”条约时会场就响起了这首现在外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了。
金宰阗决定为即将到来的中华帝国创作一首新国歌了,不过,说创作也许不对,剽窃可能要确切一些。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四十三章 大国外交(一)
(更新时间:2005…6…4 9:28:00  本章字数:2555)

大英帝国驻华公使朱尔典(John
Jordan)是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履新的,他和袁世凯在朝鲜相识,彼此有深厚的私交。庚子之役,袁在山东的措置,甚得西人称道。迨任北洋大臣及外务部尚书,对内推行新政,对外联好英、美,声誉益隆。所以,比起金宰阗这位大清帝国的光绪皇帝来,朱尔典其实更看好袁世凯。不过,因为袁世凯谋逆失败,王士珍和吴长纯造反,叛军曾经攻击过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这些外国公使们对于袁世凯的印象也就大幅度下滑。而禁卫军帮助守卫了东交民巷,使外国使馆免受叛军的攻击,保护了外国侨民,所以公使团就决定在圣诞节这一天晚上举办晚会,宴请光绪皇帝。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理由,真实地情况是朱尔典们想要弄清楚刚刚掌握国家政权的皇帝的施政方针,是否会对列强的利益造成损害。由于外国势力在远东的发展,虽然不是名义上的瓜分,但实际上,中华帝国已经面临瓜分的威胁。这一事件是发生在中国过去曾经以辉煌功业重振天朝声威的一个非汉族皇朝的衰弱时期。自从1644年以一个六岁的小皇帝开始,两百六十多年来,这个起自长城以北的王朝一直在中国持续着繁荣昌盛的统治。在世界上也可以称得上一个伟大的强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可以看成是中国衰败的源头。鸦片战争昭示的不仅是典型的现代与传统两种社会体系的冲突,而且揭开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文明体系在中国冲突的序幕。由於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出现,加之19世纪国际政治舞台处於中心地位的维也纳体系,西方世界对历史悠久的中国的冲击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件。在民族国家的竞赛中,英国不仅工业革命业绩昭然,而且政府鼓励自由贸易,从而使英国得以最早叩开中国坚固的大门。与处於上升和扩张时期的英国比较起来,清朝帝国却显现出衰败的迹象。封建帝国末期周期性的死亡征兆已经出现,从而使鸦片战争代表的两大文明冲突的胜败早在开枪开炮以前便见分晓。
到了1895年以后,从大的国际背景看,德国及日本的崛起是这个时期引人注目的现象。在欧洲,卑斯麦治理下的德国动摇了传统的维也纳国际政治体系。在欧洲,德奥同盟和德意奥同盟威胁着法、俄的传统势力范围,在欧洲以外,德国成为英国殖民地势力范围的主要竞争者,在远东,德国成功地干预了中国事物,法、俄、德的联合行动导致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三国还辽),此後,德国强占胶州湾,成为瓜分中国列强中的一员。
在亚洲,自19世纪70年代起,国际因素中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日本。黄海战役使日本成为远东霸主,日本不仅控制了朝鲜,而且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而且将势力扩大到中国的东北。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它受西方的冲击较中国要晚,程度要轻,但却早於中国进入现代化,1902年英日同盟的建立使日本成为英国伙伴,日本也因此脱亚入欧。而且,日本追求的是德国模式的现代化,对外奉行强盗式的扩张政策,其对外扩张的基础是亚洲邻国,侵略的重点是中国。
1874年日本首次侵犯台湾,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电力取代了水蒸汽,石油和天然气取代了煤炭,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马克思说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普遍奉行帝国主义政策,在国际事物中更倾向於使用战争手段。在争夺世界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开始瓜分中国,除了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外,英国控制山东威海卫、法国瓜分了华南诸省。民族生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迫切。国际环境给中国的压力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总而言之,中华帝国未受咨询而被秘密地划分为英、法、日、俄各有利益的几个地区。表面上,它们都宣布承认门户开放政策,和被它们牺牲者的完整和独立的原则。
与此相应的,是中华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从来也没有停歇过,这种运动甚至影响到了朝廷的上层。林则徐、魏源及梁廷楠等早期思想家从此意识到在中国进行制度化变革的必要。林则徐的《四州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梁廷楠的《合众国志》就是他们反思的成果。引人注意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体制内当权者对外来压力的的第一个有意识的应对措施——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社会最初的宪政改革思想和宪政改革力量——早期维新思想和早期维新派(郭嵩焘、薛福成、黄遵宪、文祥、马建忠、曾纪泽、崔国因、)就是在这种变革过程中运用而生的。
《马关条约》的赔款割地,使中国人的危机感达到了极端。康有为联合在京会试的举人1300
余人进行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次集体性的政治请愿——“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的中心内容之一是体制内的开明派与维新派精英集团合力进行的推动宪政化的运动。随之在一系列的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镇压维新运动的当权者被迫开始了全方位开放、君主立宪作为一种政治和变革思潮在中国开始兴起。“变法”、
“新政”和德日宪法模式的抉择。立宪、官制改革、责任内阁制、中央及地方准议会的建立及试验这一系列新观念和新事物在眼花缭乱之中纷纷在中国社会登场。
1901年,清政府在西安“行在”发布了“变法上谕”,而导致这一举动产生的直接背景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逃亡,以及後来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的胜利被认为是立宪的结果,从而再次极大地推动了业已开始的立宪舆论准备。“此非日俄之战,而是立宪专制二体制之战也。”1905年1-5月,俄国陆海军相继在旅顺口、沈阳、对马海峡遭到日军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件,再次推动了中国的立宪运动的发展。日胜俄败,中国人民抗拒专制,要求立宪的力量又从压抑中爆发出来,反对专制要求立宪的呼声日高,并把立宪运动推向准备阶段。这是在戊戌政变之後的新的一轮变法运动的呼声。
1905年7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连衔请自12
年之後实行立宪,并请简派亲贵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与此同时,清朝亲贵中的一些人类也开始公开主张立宪。陆军部尚书铁良及民政部尚书徐世昌等“於宪法亦粗有讨论”,湖南巡抚端方入朝召见时,又反复建议实行立宪,商部尚书贝子载振支持端方,於是慈禧在时局艰难、内外压力下,被迫同意实行立宪。
现在,朝政已经到了皇帝的手中,他会怎么做呢,是将君主立宪继续下去,还是回到原来的专制呢?这是朱尔典想要知道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四十四章 大国外交(二)
(更新时间:2005…6…4 18:22:00  本章字数:2557)

这时的朱尔典刚刚病愈。正如他所说,他身罹阑尾炎(那时候,阑尾炎是个新词,只有少数人才用它。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陛下因为一次阑尾炎引流术,而推迟了加冕,使得阑尾炎也变成了一种高贵的疾病)。清早由一名红衣听差在分别发出的便函中,千篇一律地写道:“大使(或公使),如您意下尚无任何可取的娱乐,如今日晚上这个可怜的病人的症候不致使您过分惧怕,则请于七时至十时间莅临寒舍,不胜雀跃。约翰…朱尔典。”
“我的天,大打出手,好不激烈!战争刚刚停顿下来,马上又是一场晚会。”一位进来的公使说道,对这种接见丝毫不感到困惑,他穿着绣花的宫廷礼服、长统袜子、短靴皮鞋,佩戴着多枚明星勋章,扁平的面部流露出愉快的表情。
他讲的是优雅的法语,那时候的外交官不仅借助它来说话,而且借助它来思考,他说起话来带有很平静的、长辈庇护晚辈时特有的腔调,那是上流社会和宫廷中德高望重的老年人独具的语调。他向朱尔典夫人跟前走来,把那洒满香水的闪闪发亮的秃头凑近她,吻吻她的手,就心平气和地坐到沙发上。
“亲爱的朋友,请您首先告诉我,身体可好吗?您让我安静下来。”他对朱尔典说道,嗓音并没有改变,透过他那讲究礼貌的、关怀备至的腔调可以看出冷淡的、甚至是讥讽的意味。
“当你精神上遭受折磨时,身体上怎么能够健康呢?……在我们这个时代,即令有感情,又怎么能够保持宁静呢?”朱尔典说道,“我希望您整个晚上能过得愉快。”
“圣诞节晚上,我想和家人在一起恐怕要更快乐一些,”公使说道,“我女儿顺便来接我,坐一趟车子。”
“我以为今天的庆祝会取消了。Jevou savoue quet out escesfeteset tousces feuxd‘artifice
mencentad evenir in Bsipides.(法语:老实说,所有这些庆祝会、烟火,都令人厌恶极了。)”另外一个公使说道。
“若是人家知道您有这种心愿,庆祝会就得取消的。”公使说道,他俨然像一架上紧发条的钟,习惯地说些他不想要别人相信的话。
“都别这么说,”朱尔典说道,“中华帝国的皇帝陛下马上就要到了,如果让他听见这些话,会造成外交争端的!”
“怕什么,他又不会法语!”
“Maisàproposdevotrefamille,(法语:顺便谈谈您的家庭情况吧。)”朱尔典皱着眉头说道,“您知道吗?自从您女儿抛头露面,进入交际界以来,faitlesdélicesde
toutle monde,Onlatrouvebelle,meLejour.(法语:她是整个上流社会的宠物。大家都认为她是娇艳的美人。)”
公使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这时候,金宰阗带着皇后走了进来。
朱尔典连忙走上去迎接,大厅里面响起了中华帝国的国歌(李鸿章版本)《茉莉花》。金宰阗听着微微皱了一下眉,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公使先生,”金宰阗说道,“朕最近新近创作了一首歌曲,准备把它作为中华帝国以后的国歌,你愿意听一下吗?”
朱尔典有些诧异,因为这位皇帝陛下用的是法语。在朱尔典的心目中,法语是高尚的人才能掌握的语言,而像光绪皇帝一样的鞑靼野蛮人(在外国人看来,满族是蒙古族的一支,所以他们把满族说成是鞑靼人,简直就是乱弹琴)是没有能力掌握这门语言的。所以,当金宰阗用法语和他说话的时候,朱尔典十分震惊。而且朱尔典并不知道刚才他们所说的话,这一位皇帝陛下听见了没有。出于礼貌,他只得点了点头,道:“皇帝陛下,那您能否将曲谱交给乐队,让他们为您伴奏。”
金宰阗其实已经听到了那位公使先生令人不愉快的话。他在大学里面学的是法语,而光绪皇帝本人也曾经学习过法语,所以他能够听懂朱尔典和公使的对话。可是,金宰阗只当没有听见,他明白,假如自己非要和那位口无遮拦的公使评理的话,只能是自取其辱,谁让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呢?听到朱尔典的话,金宰阗点了点头,结果纸笔,很快就写出了曲谱,交给朱尔典,朱尔典又将曲谱交给了乐队。
可是,乐队的指挥却对朱尔典说道:“这乐曲是用简谱写成的,乐队成员不太熟悉,希望鞑靼皇帝能把它改成五线谱。”
简谱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的,虽然这种记谱方式在中国大放异彩,但它在在国外其实并不流行。朱尔典将乐队指挥的话告诉了金宰阗,金宰阗想了一下,说道:“那不如让朕自己来伴奏吧!”
meonvoit L‘hommede labonne
pagnie.(法语:一下子就看得出是一位上流社会人士)朱尔典想到,这位皇帝陛下真是多才多艺,像一盘撒上青菜的热气腾腾的干炒牛里脊,从至为优雅和对他至为有利的方面来看,他好像被端上餐桌献给这个团体的人们。“不知皇帝陛下喜欢用什么乐器伴奏。”
“Piano(钢琴).”
“Attendez(稍等),”朱尔典说道,他对乐队的指挥说了些什么,然后就回到金宰阗的面前,道,“如您所愿,皇帝陛下,您可以使用钢琴为自己伴奏了。”
金宰阗点了点头,来到钢琴前面坐下,不一会儿,大厅里面响起了金宰阗熟悉的乐曲声,所有人的声音都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金宰阗的歌声。
金宰阗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因为金宰阗唱歌的时候用的是汉语(废话,没有听说谁能用法语唱这首《精忠报国》的),朱尔典没有听明白金宰阗的话,但他从这首歌的气势里面听出来了,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四十五章 大国外交(三)
(更新时间:2005…6…5 9:23:00  本章字数:4058)

朱尔典的客厅渐渐挤满了来宾。东交民巷的有名望的显贵都来赴会了,就其年龄和性情而言,这些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就其生活的社会而言,却是相同的。那位冒失的法兰西共和国驻华公使的女儿——貌美的依蓝前来赴会了,她顺路来接父亲,以便一同回去。她佩戴花字奖章,身穿舞会的艳装。知名的、年轻的、身材矮小的有Madam
Butterfly(蝴蝶夫人)之称的日本公使夫人,Lafemmelap lusséduisantede
Peking(法语:北京的迷人女人),也来赴会了;她于去冬出阁,因为怀胎,眼下不能跻身于稠人广众的交际场所,但仍旧出席小型晚会。
金宰阗心地和善、待人谦让,是个相貌漂亮的年轻人。显然,他认为自己是个名人,但因受过良好教育,是以恭顺地让朱尔典所在的社团利用他,摆布他。很明显,朱尔典借助他来款待来客。假如你在污秽的厨房里看见一块牛肉,根本不想吃它,可是一个好管家却会把它端上餐桌,作为一道异常可口的美味;今天晚上朱尔典的做法也是这样,他先向客人献上中华帝国的皇帝陛下,然后献上依蓝小姐,把他们作为异常精致的菜肴。
“请您到这边来吧,chèreHélène.(法语:亲爱的依蓝小姐)”朱尔典对长相俊美的公使小姐说道。公使小姐坐在稍远的地方,她是另一个小组的中心人物。
名叫依蓝的公使小姐面带笑容,站了起来,她总是流露着她走进客厅以后就流露的美女般的微笑。她从闪到两边去让路的男人中间走过时,她那点缀着藤蔓和藓苔图案的参加舞会穿的洁白的衣裳发出刷刷的响声,雪白的肩膀、发亮的头发和钻石都熠熠生辉,她一直往前走去,向朱尔典身边走去,两眼不看任何人,但对人人微露笑容,宛如她把欣赏她的身段、丰满的肩头、装束时髦的、完全袒露的胸脯和脊背之美的权利恭恭敬敬地赐予每个人,宛如她给舞蹈晚会增添了光彩。依蓝太美了,从她身上看不到半点娇媚的表情,恰恰相反,好像她为自己坚信不疑的、诱惑力足以倾到一切的姿色而深感羞愧,好像她希望减少自己的美貌的诱惑力,可是无能为力。
“Quellebellepersonne!(法语:多么迷人的美女啊!)”凡是见过她的人都这样说。当她在金宰阗面前坐下,照常地微微发笑,使他容光焕发的时候,仿佛有一种非凡的力量使他大为惊讶,他于是耸了耸肩,垂下了眼帘。
“朕担心在这样的美女面前会拿不出说话的本领来,”金宰阗说道,低下头来,嘴角上露出微笑,“不过,朕可以献给你一首歌,尊贵的小姐。”
公使小姐把她那裸露的肥胖的手臂的肘部靠在茶几上,她认为无须说话,面露笑容地等待着。
“Attendez-moi,jevais prend
remonouvrage(法语:请等一下,我来拿我的活儿)。”金宰阗说道,他想了一想,将双手放在了琴键上。
一首美妙的乐曲马上传了出来,金宰阗唱道:“Hélène;Je m’appelle Hélène;Je suis une f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