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媳妇-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过誉了,这是卑职份内之事,不足挂齿”张陵连忙逊谢。

“对了,鸿渐,我听说这种水车最早是在关中使用的,对不对?”宗如俊突然想起罗达信所说的话。

“是的,刺史大人。准确的说,这种新式水车是在山阳最先使用的。”张陵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旁边的罗达伟突然问道:“张大人,我记得贵县好像就是山阳县人氏吧?”

“是的,罗大人,这水车也是我们家先用起来的。”张陵老老实实地答道,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原来如此”

宗如俊点点头,这一来就全明白了:“这是怀柔之幸,归顺州之幸”

视察完毕后,宗如俊一行人回到县衙,张陵立即吩咐杀猪宰羊,款待上官。在席中,趁着宗如俊高兴,张陵直言县内有一家刚刚组建的木器作坊,但木匠严重缺乏,希望许大人能够帮忙解决一下。

宗如俊慨然应允,今天的收获很大,将归顺州预防旱灾的办法上报,一定会得到皇上的嘉许。

第一卷 乱世 第二百一十七节 惊喜连连(上)

第二百一十七节 惊喜连连(上)

宗如俊说话算话,回去之后,便征召了一批工匠遣来怀柔,小婉也不考虑是否泄密的问题,大体上也是为了张陵的官途,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木器保密的难度太高……在关中地区,无论家具还是水车,都有不少仿制的,这已经不足为奇了,只是别人要想达到张氏这种规模,还真是不太容易。至于刺史大人怎么上奏,那就是他老人家的事情了。

长安,御书房中,李渊正看着一张张奏折发呆,脸色颇为难看。



一份奏折被他掷于地上,清脆的声音让昏昏欲睡的安总管吓了一跳。

“万岁息怒”安总管连忙劝慰,他不清楚李渊为什么发怒。

“看看这些混帐御史,嗯?这才有几天不下雨,就急着催朕下‘罪己诏’,连太子都建议去祭拜天地,难道真的是朕的德行有亏,以至于鬼神降罚?那为什么鬼神不普通降罚,而单罚河北、河南?”

“皇上息怒”

安总管知道,李渊气的不是那些言官的话……这种奏折,看着顺眼也就罢了,若是不顺眼,也权当是野驴放屁。令李渊恼火的是,太子也跟着乱掺合,没有自己的立场。

他不知道那些折子上写的是什么,只好小心地将那份奏折捡起,放在案角……就在不经意间,他的目光掠过一份奏折,微微惊咦了一声。

“看到什么了?让你惊讶成这样。”李渊靠在椅背上,揉着太阳穴问道。

“恭喜皇上”

安总管先道喜,指着桌上的一份奏折道:“看来皇上所忧虑的事情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了。”

“哦?”

李渊一愣,伸手取过那份奏折……他没看内容,先看署名:“宗如俊……这是归顺州刺史所上的折子。咦?竟然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渊从头细读这份奏折,脸上的惊讶之色愈浓,不过眉宇间洋溢着一层喜色,嘴里喃喃道:“井灌……这个词我怎么好像听说过,不过,这种办法真的不错,竟然能够从五、六丈深的井里取水,这办法确实执得推广,呵呵原来是这小子”看到后来,李渊竟然笑了起来。

“皇上为何发笑?”安总管在一旁凑趣儿地问道。

他这一句,正搔到李渊的痒处,他笑着道:“老安,你可知道这怀柔县令是哪个?”

安总管脸上露出思之色:“怀柔县令……老奴不知。”

这个时候,就算是知道也不能扫了皇上的兴,而且还要配合……这哄皇上就跟哄小孩差不多。

李渊果然笑道:“呵呵,就是张须陀的儿子,那个叫张陵的小家伙?”

他摇摇头,意似好笑:“这个小家伙也是够能折腾的,去了还没有坐稳,就把郑家折腾得鸡飞狗跳。不过,这次他倒真的给我一个惊喜,这井灌之法就是他现出来的。”

井灌?

安总管想了一下,也记起来了,据他所知,这井灌之法早就开始在关中地区使用了,据说也是张氏所献的办法,只是那些人眼前光看着皇上是否有失德之处,想着触怒鬼神的事情,哪里是真心做事的?

寻思归寻思,但现在说出来不仅于事无补,反倒容易招惹李渊的怒火,以安总管的老奸巨猾,自然不肯做出这等事,便笑道:“那些言官只会夸夸其谈,真正需要‘罪己’的正是这些人,而且动辄将事情归于鬼神之属,更是无稽之谈”说完后一句话,安总管惊觉自己失言,恨不能打自己一巴掌……这分明将太子也给囊括进去了。

李渊倒是没生气……他根本没注意听,而是在琢磨明天怎么整治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言官。

河北怀柔。

“呵呵,婉姐,现在不仅河北道,连河南道都过来习这井灌之法,如果能够将井灌之法推行全国,那百姓幸甚,朝廷幸甚。”张陵在小婉面前还是没有完全脱掉少年习气,兴奋得手舞足蹈。

“那是当然。”

小婉微微点头,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既利民利国,同时也是自利,仅两个月的光景,木器作坊便已经开始盈利了,虽然只是薄利,却预示着不用吃老本了。

不过,还有一重最大的惊喜小婉还没有告诉张陵,因为她还没有确定,已经派人下去走访,消息很快就会传回来了。

早在刚到怀柔的时候,她就听当地百姓说过河北道三害:第一害当然是天灾;第二害却是土匪;第三害却是世家……对于怀柔百姓来说,当地的那些世家才是天灾人祸的源头,没有他们,这世界就算不会更美丽,也绝对不会更糟糕。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旱灾的苗头,但提出井灌这个概念后,河北甚至河南各地,响应者甚众,尤其是那些土地多的地主,每家都打了不少的井,购置了不少水车。

第二大自然灾害自然是水患,那条河是好事,可也是个麻烦事,小婉在了解了那条河的情况之后,就有了几分主意。

首先就是要在上游修建一个水坝,这样在春秋两季的防涝就有了根治的办法,而且水坝建成后,还可以蓄水防旱,一举数得。

但这项工作有个难办的问题,那就是用什么建筑材料来修建水坝……石头这里有的事,不成问题,但以泥土做浆的话,恐怕这坝就算是修成了,也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小婉前世虽然不是搞土建的,可由于要了解各种古墓的情况,甚至是国内外一些古代建筑的情况,因此对于建筑材料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呵呵,大家想必也能猜到……那就是水泥的制造与使用。

水泥在国外很早就有使用的了,她所知道的是最简单的一种水泥制作方法,就是用石灰石和粘土这两种材料烧制水泥,大概的配方比例和制造工艺她也清楚,都是非常简单的,而且这种水泥特别适用于与水紧密接触的工程。

在木器作坊的生产走向正轨之后,小婉又将李语等人找来,想查找石灰石矿和粘土矿的消息,而李语听完之后,挠了挠头,给了她一个相当惊喜的答案。

(不足的字数,明天补)

第一卷 乱世 第二百一十八节 惊喜连连(中)

第二百一十八节 惊喜连连(中)

石灰石和粘土都不是什么稀罕玩意,李语家就住在怀柔附近,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据他说,在怀柔附近,石灰矿和粘土矿很多,开了不少石灰窑和瓷窑,但由于长年战乱,许多窑子已经停产了,甚至连窑主都失踪了,弄一个易如反掌。

弄一个窑当然是易如反掌,可问题是小婉可没兴趣自己经营……堂堂的县令夫人跑去烧窑,未免太有**份了,而且她不仅要一个大窑,还要一批有经验的管理者和工人。

听了小婉的要求后,李语沉吟了半晌,道:“回禀夫人,我倒是知道这么一个地方,那个窑够大,也有足够的工人,而且窑也快倒了。不过……”

“不过什么?”小婉催促道。

“那个……窑主是我的一个亲戚。”李语挠着头回答。

“亲戚?那就更好办了”小婉看到李语的模样,忽然醒悟,“你们是不是有什么矛盾啊?”

李语脸一红,道:“回禀夫人,那窑主名叫宫天培,是小人的舅舅,只因小人当差后,那个……舅舅对小人的所为颇不谅解”说到后来,声音却是低了。

小婉听了倒对李语高看了几分,不管什么原因,能够直言自己的错误,这也算是难得,而且通过最近这些日子的观察,这些衙役之所以胡作非为,倒也不是本性使然,环境和他们的上官都是有责任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张陵掌衙之后,以身作则,平日最为重点督促的就是不要扰民,李语这一段时间的表现绝对是让人刮目相看。

“李语,你带我去看看你舅舅的那个石灰窑。”小婉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去谈一谈。据李语所说,宫天培的这个石灰窑倒也有想买的人,可人家买过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辞退一批人,宫天培是个倔脾气,直接告诉买家道:“想要我的窑,就要胜我的人,否则坚决不卖”

这么一来,这事情就僵在那儿了,现在窑上连工钱都发不出来了,若不是宫天培义气,恐怕那些工人也早就散了。

李语过去找宫天培的时候,宫天培正在喝酒解闷,现在生意不好做,烧好的石灰放在那儿白白的生潮,可就是卖不出去,干着急也没有办法,看到李语过来,宫天培就有些不待见,可听说县令夫人要过来,宫天培便有些清醒了。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虽然知道新来的县令大人是个好官,可宫天培不觉得一个石灰窑会有什么值得县令夫人观赏的。不过,在看到小婉的轿子之后,他才反应过来……这竟然是真的。

“草民宫天培,见过夫人”宫天培几乎是小跑到小婉轿前。

紫鹃打开轿帘,小婉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微微点头:“免礼,袁先生,可以带我参观一下你的石灰场吗?”

一个县令夫人参观石灰场干嘛?

宫天培有些奇怪,但他不敢多问,便走在小婉的轿旁,领着路边走边介绍,小婉问得很细,包括烧制的工艺、产品的质量、产能……宫天培被问道最后,需要想一下才能够回答,免得露出笑话。

“宫先生,不知道这周围有没有粘土矿?”小婉问道。

“有。”宫天培指着左边道:“前面边有一个瓷窑,那里的粘土质量非常好。”

小婉又详细地问了一下,发现他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便有些奇怪,宫天培回答,那个瓷窑的主人是他的一位好友,可惜现在瓷窑已经破产停工了。

“哦,你那位朋友在烧瓷方面应该是很出色了?”小婉问道。

“别的地方不敢说,在怀柔可是首屈一指的”宫天培说道。

在石灰场转了一圈,宫天培请小婉等人来到场院中一间大厅中喝茶歇息,犹豫了半天之后,才请问小婉的来意。

“听说你的石灰场有意要卖出去?”小婉问道。

“啊……是有这个打算。”宫天培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你打算卖多少钱?”小婉单刀直入地问道。

“我想卖……夫人,请问您问这个的原因是?”宫天培有些不明白了。

“宫先生,我想想这个石灰场,你开一个价格,我们再谈,行不行?”小婉问道。

“您要这个石灰场?”宫天培讶然问道。

“不是要,是买。”小婉寒了一下,宫天培这话怎么把她弄得跟抢人家东西的恶霸似的。

“噢,恕草民失言。”

宫天培犹豫了一下说道:“夫人,如果您想要这个石灰场,那就一千两银子好了,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不能解雇目前的这些工人”

“宫先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小婉微微一笑:“这些工人我当然可以留下来,但他们也必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宫天培点点头,小婉的这个要求是正常的,如果留下这些工人,而他们又不听使唤,那就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只是这价格嘛……”小婉有些犹豫。

“呃,夫人,如果您认为高了,我们可以再商量”宫天培还是比较憨厚的,竟然提前告诉人家可以杀价。

小婉笑了:“别误会,宫先生,我考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宫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经营这个石灰场有几年了?”

“十年了,是我亲手将这场子一点点地扩张起来,唉”宫天培的眼中露出几许沉缅。

“那你怎么舍得将这石灰场卖出去呢?”小婉现在表现得跟八婆似乎没什么区别,所问的事情似乎有些偏离主题。

“人穷志短”宫天培这四个字言简意赅,道尽了无奈。

小婉微微点头:“宫先生,我有一个建议,你既能解决经济上的麻烦,同时也不会完全失去这个石灰场。”

宫天培目光一闪,道:“草民愿闻其详”

“我给你八百两银子,算是买下这座石灰场十分之八的股份,另外二百两银子就算是你在场里的入股,每天可以分红。而且这个石灰场的管理还是由你来负责,并且另外支取一份酬劳,你觉得怎么样?”

“入股?”宫天培沉吟起来。

“没错。”小婉很诚恳地说道:“宫先生,你是知道我的身份,再说我一个妇道人家,谈谈生意还行,若是成天地在这里管理,那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个……草民从命。”宫天培最后一丝疑虑也消除了。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宫天培看似憨厚,却是最知道取舍,小婉的解答恰好解答了这个问题。

“很好,”小婉满意地点点头:“紫鹃,把准备好的合同给他看一看,然后准备签字。”

“合同?”宫天培一脸的问号,不知道那是什么东东。

紫鹃连忙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合同递给宫天培,然后又告诉他如何签字……宫天培虽然读书不多,但识字还是没有问题的,认真地读了一遍之后,便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上面。

“宫先生,这份合同一式两份,内容也是一样的,上面规定的仅力和义务,是我们今后行事的标准。”小婉说道。

宫天培连忙点点头,他的心里也松了一磊口气。

签订完合同之后,小婉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她接下来做的决定,却差点让其他人虚脱在当场,因为这位县令夫人决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石灰场的事情则交给宫天培打理!

不可思议归不可思议,其实细想起来了是这个道理,无论怎么能干,县令夫人都不可亲自打点石灰场,而宫天培是利益所在,肯定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打理石灰场。

管理的问题解决了,第二部就是技术的问题,宫天培本来就是研究烧制石灰的,小婉将水泥的原理和加工的工艺跟宫天培解释了之后,宫天培立即意识到这里面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和财富。

至于小婉,在将工作布置给宫天培等人之后,她算是无事一身轻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总是难得的,而科学技术绝对是第一生产力,她所要做的,就是给以必须的支持。

让小婉满意的是,宫天培确实是一个出色的人才,小婉指出了研究的方向之后,他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研究出来水泥的正式配装,并且邀请小婉前去观礼,庆祝第一批水泥的成功烧制。

当小婉带人过去的时候,所有的材料都已经按照比率配好,便进行烧制,前期是试验阶段,所以这量也不是很大,把料送进去烧制,便只有等着结果。

水泥的烧制温度是一千四百度左右;用煤的话也能达到这个温度;至于这烧制的时间小婉并不清楚,完全是宫天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猜测来做的,为了这次试产,她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成品终于出来,望着那堆灰黑色的粉末,工人们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辛苦这么长的时间,竟然就是为了生产这种东西。

当然,现在就表示喜悦还有些早了,虽然这些东西颜色像是水泥,但是不是水泥,以及效果怎么样,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

试验的材料早就准备好了,这个石灰场离河不远,沙子和小石头有的是,仔细的筛一筛就可以用了。如何确定水泥的强度小婉并不知道,但只要东西出来后,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在第一批水泥出窑之后,小婉命人用秤先秤了一堆石头,然后又秤了一堆沙子,最后还有水,她命人先将那些固体材料混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开始加水搅拌,如同一堆灰色的稀泥一般,然后将这些泥浆均匀地灌入那几个方形的盒子里面,而且在盒子里面事先经过浸油处理,接着又是捣又是敲的,最后还用抹子把上面抹得光溜溜的,和盒子齐平,不过没有想到那个东西竟然能抹到那么光滑平整。

整个的制作过程,小婉都在一旁监视,现在从表面上来看,这个东西非常像是混凝土,就是不知道这硬度怎么样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要等待,在这期间,小婉和宫天培去参观了石灰场的库房,无论是水泥也好,还是生产用的原料也好,那都是不能淋雨的。

石灰场需要整改的地方很多,库房不仅要考虑到环境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气候。在小婉看来,现在这场地简直就是乱七八糟,一点都不规范,材料堆放也很乱,而且也没有什么排水措施;这一下雨整个窑厂那就是雨水横流,地上就是一摊烂泥。

这样可不行,小婉立即画了一张平面图,不仅库房和仓库都分离了,连原材料也都按品种的不同,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地方。

至于排水装置……小婉命人挖了排水沟,如果下雨,那些雨水很快就能够进入排水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石灰场现场折腾了一番之后,那些试验品也基本上凝固了,小婉命人将样品取出来,简单地做了一下渗水和硬度方面的试验,结果还不错,至少比想象中的要好,用于建造河堤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从石灰场回来之后,小婉命人带着那几个试验品直奔张陵的书房,看到摆在案头的那几个方方正正的东西,张陵好奇道:“这就是你给我的惊喜。”

“没错。”

小婉就向他讲述了水泥的作用,这以这几件试验品所经过的测试。

最后,还是张陵下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也就是说,这种水泥完全可以应用于所有建筑上,比如河堤、水库和城墙等,而且防御力还相当的高。”

“呵呵,婉姐,这真是个惊喜”

张陵乐不可支,现在建筑材料有了,马上就可以着手修筑河堤和水库,至少在十数年内,不会有洪涝问题,“走,婉姐,我给你准备洗澡水去。”

小婉被他这么一说,顿时羞不可去,轻轻捶了他一下,嗔怪道:“这也是男人的活儿?紫鹃她们早就帮我准备好了。”

“张陵正在修水坝?而且还使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满脑袋鸡毛的宗如俊扔下手中的公文,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惊讶地问罗达伟,他有些难以置信,又重复问了一句:“你说的这可都是真的?”

“回禀大人”罗达伟恭敬地向宗如俊说道:“卑职所言,句句真实。怀柔县现在正在加紧施工,他们使用的那种新式材料到,叫做水泥,防水性和硬度比常用的材料还要高。

“水泥?”宗如俊摇头失笑道:“还真会起名字,泥进了水中可不是熔解了。”

他站起身来到窗前向外面看了一会儿,沉吟道:“伟达,你让人为本官准备一下,明日一早,本官要去一趟怀柔县……嗯,让六部录事也跟着去,好好学习一下。”

“是,大人。”罗达伟向宗如俊行了一礼,然后便转身退出。

“这个张陵,还真善于给人创造惊喜”宗如俊轻笑道感叹了一句,又坐回桌前审阅公文。

长安,秦王府。

“水泥?呵呵,那个夏小婉的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程知节把前来禀报消息的小厮打发走,笑着向裴夫人说道:“咱们这个义女,倒也算得上是一个奇女子了……拳脚、书法、农事,几乎是无一不精,张大哥家里有这么一位贤内助帮衬,我心甚慰啊,呵呵,我心甚慰。”

“怎么,你想亲自去看看?”裴夫人拿起一件外裳,轻披到程知节的身上,轻声地问道。

“呵呵,真是知夫莫若妻。”程知节将衣服向上拉了拉,看着裴夫人说道:“为夫正有此意。”

而此时,在秦王府里面,一名天策卫正将张陵在怀柔遇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并将对耕田进行井灌,用水泥加固堤坝。李世民在殿内来回走了两步,激动,兴奋,难以压抑,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如果他是第一个禀报于父皇知道的人,那结果会怎么样了?

李世民停下脚步,抬头向那个天策卫道:“你有没有带一些水泥样本过来?”

“这个……没有。”天策卫摇摇头,脸上出现愧疚的神色:“对不起,殿下,他们才开始批量生产,很难弄到水泥的样本。”

“你可以去买一袋嘛,相信那位县令夫人不会连这点儿面子都不给吧?”李世民微笑道。

“是的,殿下。”那名天策卫答应一声,便立即转身离开。

天策卫,是李世民担任天策大将军之后设立的一个组织,其职能就是探听各种情报,有些类似于特务组织。

朋友旧作,已完本

《狐狸传奇》:一名感情受到挫折的商界女强人一时想不开,跳海轻生,却神奇的在异大陆借体重生,还成为一名福克斯祭祀,而且她的种族异能也已经觉醒,她该如此面对新的人生?

富国强兵,创办学校,走实业救国的路子,让荒瘠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让贫困的比蒙帝国屹立在大陆之巅.

美丽的孔雀少女\强壮的熊猫武士\绚丽的魔法\嘹亮的战歌……一起抒写狐族少女的传奇故事

第一卷 乱世 第二百一十九节惊喜连连(下)

第二百一十九节惊喜连连(下)

“啪”

李渊阴沉着脸将两份奏折掷于下面的钦天监监正、大司农和几位言官身前,“下罪己诏?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朕之‘罪己’,能够换来四海升平,百姓富足,便是天天‘罪己’,又有何妨?但为了掩饰某些人的无能而要朕‘罪己’,这算不算是欺君?嗯?”

几位大臣当即跪倒……不跪不行,腿都软了,别的罪名还能硬硬头皮,这造反和欺君两项,那可是要灭族的大罪,“皇上,臣冤枉啊”

李渊一听,这气更大了:“你们冤枉?朕的冤枉却要向谁去诉说?你们既然觉得冤枉,那就回家闭门反思,什么时候觉得不冤了,再递折子吧”

“臣等谢皇上鸿恩”几名大臣松了口气,停职反省总比丢脑袋强,权当是休年假了。

等几位大臣失魂落魄地退出去之后,李渊又命内侍将一份奏折递给太子建成:“这是归顺州刺史宗如俊呈上的奏折,这上面提到的井灌之法前年秦王就曾经提到过,而且还在关中推行过,效果不错,完全可以推广嘛,这件事情你和工部、户部商量个章程出来。”

“是,皇上”李建成恭恭敬敬地答道。

“传旨,嘉奖归顺州刺史宗如俊、怀柔县令张陵……”李渊这面传下口谕,其它的事情自有六部官员办理。

秦王府。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在后花园散步,李承乾跟在二人的后面,那些侍女抱着年轻还小的李泰(李世民的二子)跟在稍远一些的地方。

“没想到张陵那孩子还挺能折腾的,倒也不尽是夏小婉的幕后之功。”李世民已经将怀柔发生的事情跟长孙无垢说了一遍。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长孙无垢有些好奇。

“是知节告诉孤的。”李世民这话说的有些含糊,正常情况下,就算是程知节告诉他,也不可能这么详细,但长孙无垢显然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并没有追问。

“你知道吗?程知节还接到了张陵的一封书信,那份书信虽然是写给知节的,但内容却是传给孤听的……嘿嘿,这小子,求孤王办事,还拐弯儿摸角的。不过他送的礼物倒是不错?”李世民笑道。

“什么礼物?”长孙无忌更加好奇了。李世民出身世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能够让他说一声不错的礼物,那肯定有其不俗之处。

“水泥,是一种用在建筑上的材料,凝固后不仅坚硬,而且还有极好的防水性能,这东西如果用于修筑城墙和房屋,那简直就是莫大的功劳”李世民的神色有几分激动。

“这一定是那个夏小婉发明的东西吧?只有她才会整出这些古里古怪的东西。”长孙无垢笑道。

“没错。那丫头是得便宜还卖乖”李世民想想就觉得好笑,夫人派人弄出了那些东西,一方面闷头大发其财,另一方面却为丈夫赢得政绩,偏偏还无法指责。

长孙无垢听完之后也笑了:“不过这孩子做这些也不是盲目的,她虽然建了这两个场子发财,可也解决了大批的劳力,让他们不受饥寒之苦,这也是利国利民之举”

“不错,你说的倒也不错”李世民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说实话,他本来是对小婉大发其财有些不满的,但被长孙无垢这一说,却也是这个道理。

长孙无忌突然想起来一事:“张陵来信要求什么事情?”

李世民脸上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这家伙是来要钱的。他想修何堤,县衙里的钱却早就用于赈济灾民了,想请工部拨款。”

“修筑何堤?这可是个利民之举啊”长孙无垢感叹道。

李世民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笑容,道:“观音婢,你不必劝我,这件事我会帮忙的。只是……不知道他所说的水泥是不是有些个效果。”

“殿下,承乾已经不小了,该让他出去走动一番,或者可以让他去探望一下老师?”长孙无垢轻声问道。

“这办法不错”李世民先是一愣,旋即点点头。

“承乾,你收捡一下,待我禀报父皇之后,再出发。”

“是,父王”李承乾毫不犹豫地回应道。

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这话是一点儿也不错的。张陵给工部的公文和程知节的信是同一天到达的,程知节是典型的外憨内狡之人,在看完信的内容之后,他立即向李世民禀报,而不出所料的,李世民在旁边加了一把劲儿,工部果然批下了四万两银子下来,而怀柔县那段河堤,也正式开工。

财是要发的,但工程也要认真的做,小婉是不懂得修筑河堤,但有人懂啊……这段日子,张陵亲自陪着那些‘专家’氢两岸跑了个遍,他本来是想再修筑一个水坝,可在怀柔县这块河面,不太适合修筑水坝,而上游的苍羽县县令怎么劝也是无动于衷。

在反复探索之后,他们决定将河堤建得更高大一些,用张陵的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在小婉的建议下,白沙河两岸低洼处的农户都进行了疏散演习,让他们清楚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出乎张陵意料的是,当修筑工地招募工人的时候,有不少人报名,以至于有更多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涮了下来,紧接着,建筑工地便开始忙碌起来。

而最忙的;自然就是张陵;虽说这里面已经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