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媳妇-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皇上夸赞,微臣只是尽责而已”张陵拱手道。
李世民的神色有些疲惫,“泾州那边你打下来的底子很好,尤其是军备方面非常得力,李靖已经上奏为你请功了。原本想让你在泾州再做上两年,不过那边要动兵事,所以就把你的事情耽搁下来了,眼下大破突厥在即,泾州、肃州、甘州那边都另外有安排,所以朕想让你去岭南道任韶州刺史,你可愿意?”
“微臣领旨”张陵深深一拱道。
李世民微微一怔:“这么痛快?如果有什么顾虑或者要求可以提出来,朕可以酌情考虑。”
“这个……”
张陵微一犹豫,道:“微臣父亲帐下曾有一名校尉,名叫张信,臣欲推荐其为司兵参军,望皇上允准”
“张信?”
李世民点点头:“我知道这个人,你认为他适合担任这一职务吗?”
“是的,微臣深信不疑。”张陵答道。
“好的,这件事情回头你去吏部处理便可,李照,你去通知一下吏部,就说是朕允许的。”李世民说道。
“是,皇上。”李照答应一声,向殿外走去,临走时向张陵偷着递了一个眼神。
张陵微一寻思,看到李世民满面疲惫的神色,他连忙行礼告辞。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六十九节 赴任
第四百六十九节 赴任
张府,上房。
“这么说,皇上已经定下你去的地方了?”张杨氏问道。
“是,韶州刺史,这次不是暂代了。”张陵笑着道。
张杨氏捏着针钱的手微微一抖,险些拿不稳,连忙将针线活放炕上:“你回来的时候没去你义父那里说一声?他怎么说?”
张陵道:“义父说了,这次虽然地方僻远一些,可也是个能够出政绩的地方,在外任上多呆两任,磨砺磨砺,再调任京官就容易了。只是这次皇上准我推荐一个人,我荐了张信做司兵参军,如果能够再找一个适合的幕友就更好。”
张杨氏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笑着道:“既然是赴外任主政一方,下面没人也是不成,司兵参军主持一州兵事、缉盗,用自己的人甚是妥当,只是幕友的人选不太好办,得用个任得过而且有能力的幕友才行。”
张陵摇头道:“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皇上说了,必须在月底之前赴任,时间有些急,儿又不能在家尽孝了。”
张杨氏点点头道:“你有这个心娘就满足了,虽然麟儿去军前效力,可麒儿和楠儿还在家,倒是孩子还小,小婉若是和你一起上路,大人孩子都要遭罪,你准备怎么办?”
张陵道:“娘,孩儿想让小婉在长安等妞妞满了周岁再去任上,届时也可以顺路去舒州省亲。”
小婉娘家人有下落的事情,张杨氏已经知道,闻言点点头:“那也好,没有娘家,终究觉得孤苦,回去看看也好。只是你在赴任之前可不要忘了,各府上还要拜会到了,你终有回来之日,这些人情往来不能淡下来。再说,你既然要赴外任,需要他们在长安照拂地地方也多”
张陵知道张杨氏说得在理,人走了,茶可不能让它凉了,即便他不在长安,将来两个弟弟都要留在长安,只是心里将要去拜会辞行的人家挨个数了,顿时觉得头疼——就算是不吃那送行宴,跑下去说不得也需要三、四天,而现在已经快到月底了。
接下来的几日,张府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张陵是到处辞行、请益,小婉等人在家里就忙着为他整理行妆,小婉还要去药铺抓药,给张陵准备一些保健的药材,为了便于携带和服用,她将那些药都制成丸药。
卢国公府这边,程知节是赞成张陵去岭南的,那里虽然荒僻,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倒是裴夫人舍不得张陵和小婉去那么远的地方,知道小婉和妞妞暂时留在长安之后,心里才多少好受一些。
张府这边,张麒到底是男孩,对于兄长外放到岭南的感触还不是很大,而且平素听张府去岭南的人回来述说岭南种种,倒是觉得稀奇,只是张楠听说兄长远赴岭南,很是流了一通眼泪,说是自己出嫁的时候大哥不能来送行。
“傻丫头,不是还有你二哥、三哥在吗?若是铁牛回来的早,你嫂子也可以帮你张罗。”张陵安慰了半天,这才哄得张楠破啼为笑。
有些辞行酒能推就推了,但有些是推不得的,这日刚赴了柴哲威、柴令武兄弟的酒,喝得有几分酒意的张陵带着张松回府,堪堪走到街口,便听到后边传来一阵马蹄声,然后传来一声喊:“张大哥,留步”
“怀玉,你前两天不是刚请我吃过酒吗?”
张陵回看时,却是秦怀玉和另外一名青衫文士,他以为又是来请吃酒的,倒把酒意唬醒了几分:“我今天可不能再喝了,说什么也不能喝了”
秦怀玉笑道:“不是请你喝酒,是向你推荐一个人的。”
“荐人?”
张陵有几分不解地反问道。
秦怀玉点点头,将身后之人让出来:“这位是唐宋先生,字子益,是家父一位好友的弟子,熟谙刑名钱粮之事,文笔畅通,几年前便已经回乡了,是家父再三上门才请得唐先生出山。”
张陵这回酒意却是完全消了,眼前这位唐宋虽然穿着一袭青衫,相貌却是鼻直口方,身材颀长,颇有武士之风。
俗话说得好,‘无幕不成衙’, “幕”,就是指幕僚与幕友,是官府中那些没有佐官之名而有佐政之实的师爷们。有的说法,在州府以上衙门的坐衙的称为“幕僚”;充作笔吏,办理行政司法方面事务的叫“幕友”。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个时代所划分的阶级中,读书人无疑是身份最高的,而读书人的最高成就则是身在朝廷,得居高位……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但是,朝廷录用的官员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以科举之途达成心愿,而他们又不肯碌碌无为地老于家中,所以这些读书有成而屡试不弟的读书人便成了师爷的来源,以另一种形式实现自己的抱负。
虽然说幕友不是正式的朝廷官员,可是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一个优秀的幕友可比十个平庸的下属更有用。张陵以前在别驾任上的时候,也不方便去找什么幕友,凡事必亲自去办,实在不成了,回家和小婉探讨一番……小婉虽然多了一些发展经济和制定一些政策条例的经验或见识,可对于刑名和钱粮之事就差了不少,所以急需有一个优秀的幕友。
这两天有不少上门来推荐幕友的,可张陵对于那些明显有几分功利之心的家伙很不感冒,甚至连河东张氏都送来了一张名单,也被他当垃圾一般的扔掉。但是,秦琼可不一样,在张须陀麾下,他素以智计闻名,能与他为好友,才学必非寻常,教出来的弟子当然不会逊色。
秦怀玉说着话,又转过去对身后那人说道:“子山,这位就是张须陀大将军的长子张陵,新任的韶州刺史”
唐宋听了,躬身向张陵拱了拱手。
张陵微微一笑:“唐先生,有劳了。”
秦怀玉就是来送人的,送到走人,极其的潇洒,张陵虽然是应下了,但具体的还要谈一谈,当下便请了唐宋回到张府,两个人在书房摆了酒菜,边饮边谈,竟然是十分的相得。
晚上,小婉知道是秦琼帮忙寻找的幕友,又听了张陵的介绍,心中也是欢喜,如果帮着发展经济,是她的所长,但处理政事,却是她之所短,只希望那位唐宋先生不负所望。
“阿陵,那个唐先生多大年龄了?”小婉忽然问道。
“大约二十六、七岁吧。”张陵问道。
“成亲了没有?”小婉又问。
“好像是没有家室。怎么了?”
“没什么,睡觉。”
小婉没有回答,而是独自想起了心事。
她身边的两个丫环,紫鹃跟她要早一些,而且年龄渐长,原想将她跟张松撮合在一起的,谁知道紫鹃却是不愿意,小婉不便相强,如果这个唐宋为人不错……倒是可以考虑。
该走的总是要走的,小婉尽管舍不得,却是不好拖了张陵的后腿,以张陵的这个年龄,独挡一面成为刺史在那些老朽眼中已经是‘幸进’,若是迟迟不能成行,还不得被他们说成‘懈怠’?便是李世民的脸上也不好看。
十里长亭,灞桥垂柳,小婉和张陵依依惜别,妞妞还小,轻轻在她脸上按一下,便‘咯咯’的笑,宝儿却已经懂事,这两天正跟着张忠拿张小弓学射箭,不知怎么想起父亲在泾州剿匪的事情,冲着张陵挥挥手道:“爹爹,如果到了韶州那边,有强盗千万不要打”
“为什么?”张陵笑着问道。
“留下他们等来年宝儿去了之后,剿灭他们”宝儿挺胸叠肚,做出一付威武模样,
“哈哈(呵呵)……”
张陵和小婉都笑了起来,倒是把别愁离绪冲淡了不少。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婉姐,家里就劳烦你照顾了。”张陵执着小婉的手,一派深情。
“放心,你也别忘了我交待的事情。”小婉低声嘱咐。
张陵作恍然状:“不就是不准纳妾的事情吗?我记住了。”
小婉脸一红,作磨牙状:“我说的是考察唐先生人品才学的事情。”
“噢,原来是这件事情。”
张陵连忙点头:“我记住了,昨天晚上签下的军令状太多,忘了也是可能的。”
小婉气急,伸指刚要施展‘蟹钳’功,胳膊一沉,一只小手拉着她的衣袖:“娘,昨天晚上你让爹爹立了什么军令状?”
小婉大窘,待要拧张陵,衣袖却被宝儿拉住,只能瞪着张陵。
“呵呵,婉姐,我走了”
张陵一笑,挥挥手,回身上马,带着早已经侍立在身后的张松追赶已经先一步起动的车队去了。
“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宝儿又开始扯小婉的衣袖。
“可能要很长时间。”小婉眼前看着越来越远去的人影,轻声应道。
“宝儿要想爹爹怎么办?”宝儿皱着小眉头问道。
小婉低下头:“那娘就带宝儿去找爹爹好吗?”
“好的,宝儿抱妹妹一起去”宝儿的小脸蛋上立即出现了笑容……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七十节 科考
第四百七十节 科考
转眼间已经是四月中旬,前方频传捷报。
贞观四年,三月底,李靖率3000骁骑出马邑,经恶阳岭,在夜色掩护下,攻占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可汗没有料到唐军忽至,在慌乱中排兵布将,却不料心腹大将康苏密挟持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以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颉利见康苏密降唐,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交战,之后又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到兵出云中(今山西北部)的李绩率领的通漠军截击,大败。
四月初,颉利退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集余众数万。颉利自觉已不是唐军对手,即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李世民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
此时整个长安都在议论突厥来使请降的事情,有那老成的便认为应该宣仁义与蛮夷,以示天朝威德;还有的人主张斩尽杀绝,以为天下诫……朝堂上下一片议论之声,而李世民只是听着并没有立即作出答复。
军国大事,关心的人不少,可张府除了关注张麟的家书之外,对其它的事情全不在意,因为她们有更重要的事情——明天就是四月十六日,春闱下场的日子,张麒和绣娘的那个未婚夫黄明诚都要应试。因此,阖府上下一片忙活。
虽说只是未婚夫,但黄明诚和张麒的关系却是相当不错,两个人为了便于学习,便一起搬到张府后园的一个僻静的院子,除了两名侍候的小厮,平时不许任何人过去打扰。
目前小婉的身体已经没什么问题,她是准备放紫鹃走人的,身契之类的早就还给她了,而且在紫鹃名下还有一些张府生意的股份和五顷地,就身家而言,也算是不菲的了。但紫鹃若是离开,她的身边就少了人,最后从张储收养的那些孤儿当中选了两个十三岁的女孩,一个叫拢翠,另一个叫凝玉,这两个女孩颇为聪慧,而且颇精算术,如果好好培养,倒是她的一个帮手。
张麒是她的小叔,小婉从小就是将两个小叔和小姑子当自己的亲弟、亲妹照看的,开科在即,每日三餐都是她亲自下厨照看,营养、美味兼顾,准备的东西也都是精心筹谋的,连李婶都念叨着托了二少爷的福,谢了小婉好几次。
十六日凌晨,小婉早早的起床,先将妞妞喂了,然后便去厨房……厨房那边也早早的开火,除了早饭已经给张麒和黄明诚二人送过去之外,还准备了装潢饮食的竹篮等物,小婉还特地做了两份琥珀核桃用皮口袋装了,她记得核桃是健脑食品,她前世上大学的时候可没少吃这玩意,以至于都产生心理阴影了,很长时间不敢再吃核桃。
上房这边张杨氏和李婶也早就起来了,绣娘和张楠面对面坐在那里拿着针线活,可谁的心思都没在针线上。
“绣娘姐姐。”张楠看了一眼针线活,嘴角微微上翘。
“啊?”绣娘像是吓了一跳,不解地看着张楠。
张楠小嘴儿一噘:“绣娘姐,我知道你的绣活儿比我好,可也用不着将针插到我这绣活儿上吧?”
“嗯?”
绣娘闻言一怔,低头看时,只见自己的针线可不是插在张楠的绣活上?
“我……”绣娘顿时闹了个大红脸,原本白嫩的皮肤犹如滴血一般红了起来。
旁边响起张杨氏、李婶和张楠的笑道,绣娘的头更是臊得抬不起来了,最后还是张杨氏心疼义女,笑道:“都别做了,等会儿去门口送送他们。”
这时张麒和黄明诚也起身了,两人都已经收拾整齐,不过眼圈都是黑的,看来都是熬了夜的,张杨氏皱眉道:“不是告诉你们要好好休息,不要熬夜吗?”
张麒笑道:“嫂子不是曾经说过嘛,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张楠皱着眉头道:“净瞎说,嫂子可没让你半夜磨枪,见光黑眼啊”
“咳”
张麒作出恼怒状:“怎么跟二哥说话的?”
张楠小手一叉腰:“想理论吗?来,咱们就在这儿说上两个时辰,看谁紧张”
两个时辰?
半个时辰就要命了,张麒立即高举免战牌。
张楠还待乘胜追击,旁边绣娘轻轻拉了她一下,两个人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些什么。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们也该早点儿过去了。”张杨氏又叮嘱了一番之后,催促起来。
张麒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道:“是不是早了些?”
张杨氏道:“赶早不赶晚,万一耽搁了可不是玩的。”
“是啊,既然都准备妥当了,还是快些去吧。”李婶在一旁也催促道。
这时,张忠进来禀报车马已经准备好,小婉对二人道:“走吧,我送你们过去。”
“这怎么可以?”
张麒和黄明诚连忙推辞,小婉却是不听说的,吩咐小厮们将下场的东西拿到车上,然后带了拢翠和凝玉两个小丫环上了第二辆马车,张麒和黄明诚则上了第一辆马车,张松、张有带了十多个张府的护卫在车后跟着,以前总是随身保护小婉的几名东宫侍卫和公主府侍卫早就在她回长安的时候各自回府了。
天还未亮,两辆马车上都挂了灯笼,昏黄的灯光照在街道上,并不如何明亮,仅仅能够照亮前面那一段路,从张府去考场并不是很远,这一路上基本没有有行人,偶尔会遇到几辆马车或者骑马的人,他们也多是赶考的人或者来送他们赶考的家人,不知道为什么,小婉想起了前世的高考……那个时候,所有的家长都和她一样,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高考,可真正欢呼雀跃的又有多少?
距离考场尚远,已经看到那边是灯火通明,到处是人头攒动,车马都无法靠前,小婉只好叫停了马车,看着前面的景象,她却是不宜走过去。张麒和黄明诚已经下了马车来小婉车前。
“前面我却是不宜过去。”小婉在车里隔着车窗又叮嘱了几句之后,便命几名护卫带着饮食笔墨等物跟着过去,有不少考生都是张麒的同学,张麒和黄明诚立即融入其中。
小婉坐在马车中,看着眼前热闹的场面,心中有几分感慨,再过十年左右,宝儿可能也要下场应试,也要面对这千军万马的竞争,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景象……莫名其妙的,她竟然想起‘范进中举’的典故,其实无论是古代现代,这开科取士从来就没有真正消失过。就以她所熟知的历史,在计划经济时期,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一个金饭碗,大学毕业后就是好岗位,就意味着提干的机会;到了市场经济的时期,又有了公务员考试,这不也是另一种形势的‘八股文’?想一想真是觉得好笑。
“嗯?”
小婉忽然听到一阵不和谐的声音,转头看时,不由得哑然失笑,却是拢翠和凝玉这两个丫头睡着了,脑袋在胸前一颤一颤的,发出轻微的酣声。
到底是小孩子,说睡就睡,真是幸福啊
正在这时,马车外面忽然有人问道:“车内可是弟媳?”
弟媳?
怎么这里也有人认亲,不过听着声音可真是熟悉。
小婉打开窗帘借着灯火的光亮看去,讶然道:“张温大哥?”
在车外站的正是张温,他的身旁站着一个少年,身上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青衫,一手提着一只竹篮。
“是我,今天可是张麒下场?”张温笑着问道。
“是啊,张大哥,你不是在军前吗?这位又是谁?”
张温道:“我昨天回兵部送文书,放了三日的假,这是我的一个小兄弟,叫张行诚,正好下场,她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身体不便,我赶上了就过来送他下场,老远的看着像是你家的马车,过来一问果然是你。”
他又看向那少年道:“行诚,这就是你张陵大哥的夫人,长安城鼎鼎有名的夏大家”
“行诚见过嫂夫人”张行诚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小婉在车里隔着窗也还了一礼,然后便问道前方的战事,张温是从前方过来的,说得自然要比市井传闻正版,看他的样子,大概也是高升了,说话举止间再没有泾州时那般不得志的模样。
这时,前面开始入场,举子们都过去排列待检,张温道声告辞,也带着张行诚过去,两支队伍如同两条长龙般的排出去,至少也有三千多人。
小婉命车夫将马车又赶得近了一些,好不容易才在人群中找到了张麟和黄明诚,两个人排了小半个时辰的队才轮到他们检查,那几个负责检查的差役将两个人从头到尾检查了一番,连头发里面和鞋袜都没有放过,然后又将竹篮里的东西翻了一遍之后,这才让二人过去。
二人临进场的时候,向马车这边挥了挥手,小婉这才放下窗帘,吩咐车夫道:“回府。”
完本推荐
《新一品修真》
都说凡人常懵懂,神仙也会犯错误.
雷天君的一次失误将少女沈月影的肉身击毁,为了弥补过错,几个不负责任的神仙用甜言蜜语将她哄骗到一个叫亚马迪斯大陆的地方附体重生……
推荐青柳的另两本书:《创神传奇》、《飘泊在异界的日子里》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七十一节榜眼
第四百七十一节榜眼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张麒和黄明诚二人出场的时候是轻轻松松,只是黑眼圈加深了少许,却对考试的结果不以为意,两个人考完之后便去骊山游玩,倒是小婉等人坐在家中颇为不安。
转日开榜,张忠早已经遣了下人去抄了榜单,那下人满头大汗地从人群中挤出来,挥动着手中的纸张,大声地冲张忠喊道:“中了,中了,两位全中了”
张忠大喜,催马上前几步,一把抢过抄录的榜单,先一步赶回张府……还没有到达张府,他便在马上挥舞着榜单,大声喊着:“中了,全中了”
早已经守候在府前的家丁立即冲出来将已经准备好的鞭炮挑起,乒乒乓乓地放了起来。
上房中,小婉正陪着张杨氏、李婶、绣娘谈话,小妞妞在摇篮里面玩着拨郎鼓,小嘴里依依呀呀的不知道在嘟囔些什么,宝儿和一群小孩子在院里疯跑,嘻嘻哈哈的,张麒却是在前一天回来,老老实实地坐在一旁听小婉她们谈话,但脑子却已经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眼皮子眨啊眨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娘,你放心,凭二弟的才学,一定会榜上有名的,便是黄公子也一定会中的,阿陵可没少夸他呢。”小婉笑道说道。
“话虽如此,可春闱之时汇聚了天下才子,想从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张杨氏淡淡地说道。
“娘,没什么大不了的,科举之途,半是人力,半是天定,我只要尽力就行。大哥不也曾经说过,过程是最重要的,结果是服从于过程的。”一旁的张麒见母亲如此担忧,便笑着宽解道。
张杨氏如此说,也是给自己和儿子一个心里暗示,闻言笑道:“你能够想得开最好,不管中与不中,都不要迷失了本心。”
“是,娘,孩儿晓得了”张麒恭恭敬敬地应道。
正在这个时候,前院忽然一片喧腾声,紧接着便是一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房中诸人相视而笑——中了
“快去看看是不是两个都中了”小婉双手掩着妞妞的耳朵,怕她惊吓到,转头赂紫鹃吩咐道。
紫鹃应声飞也似的向外跑去,院子里的小孩子们听得鞭炮响,便也起哄呼喊着向外面冲出去看热闹……不一会儿工夫,紫鹃便引着张忠过来,二人一一给众人报了喜,然后将抄录的榜单递上去。
小婉连忙派分红包,张麒却是强自克制着心里的欢喜,张杨氏见儿子表现得沉稳,心中甚为高兴,将张麒唤至跟前叮嘱道:“殿试剩下没多少日,好好预备,也不负皇上恩典”
殿试是皇上亲自主持,等名列进士之后,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
长安城东某条街道,黄宅。
黄明诚已经是眉开眼笑,他的奶奶黄老夫人也是满脸的笑意。黄明诚幼时父母双亡,是黄老夫人一手拉扯大的。绣娘的模样她已经见过,十分的满意,无论是模样还是脾气都说不出一个‘不’字,只街这场会试中第,孙子和绣娘就可以完婚,这让老太太如何能不高兴?
打赏了下人之后,黄老夫人将黄明诚叫道跟前,笑道说道:“听说亲家的二公子也高中了,使人预备份礼,明儿个去看一看,顺便问问亲家的口信,是不是能将那婚期定定?等殿士结束之后,五月里办婚事,也是双喜临门的好兆头。”
黄明诚闻言本有些犹豫,觉得太仓促了,黄老夫人却瞪了他一眼道:“有什么仓促的?这春闱之后成亲,本来就是说好的事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是。”黄明诚其实也是想尽早成婚的,闻言自然是应了,第二天便拎着礼包来张府贺喜,然后将黄老夫人的想法说了。
张杨氏自然是应了,这本来就是之前说好的,只是李婶还有些舍不得的意思,不过也没有反对,毕竟这是关系到女儿的终身幸福。
转眼间便是殿试之期,大殿之上,李世民目光缓缓从考场中掠过,脸上露出一片洋洋自得之色,在第一次开科取士之时,他便曾得意地放言,曰:“天下英材,尽入我毂中矣”
“长孙爱卿,去问一下,张麒是哪一个?”看了一圈之后,李世民轻声对旁边的长孙无忌吩咐道。
“是,皇上。”
长孙无忌目光低垂,退到一旁,问了几位在场的礼部官员。张府虽然不是大族,但毕竟有一个新任的刺史,礼部官员对每个参加殿试的举子祖宗八辈都是要了解得透透的,有类似背景的都会加以关注。
此时听到长孙无忌来问,有一个礼部官员恰好是见过张麒的,便指着第二排的一个举子道:“大人,就是那位。”
长孙无忌仔细看过去,确认无疑之后,便回到李世民跟前复命,他心里也是暗叹张家的好命,瞧情形皇上是准备加恩了,只是不知道那张麒学问如何。不过,能够走到殿试这一步,学问差得也有些。作为大唐的宰辅,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的心思把握得极为准确,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对张府抱有好感。
事实上,李世民对于大臣参与夺嫡之争是非常不满的,用他的话说,天家本无事,就是那些奸妄幸臣图拥立之功才造成天家骨肉相残的……在这一点上,这位皇上也未能名俗,他是绝对不肯承认那把九五至尊的椅子才是造成天家骨肉相残的罪魁祸首的。但是,张府不同,首先小婉和张陵夫妇,一个曾是太子的老师,另一个却是太子的伴读,无论是书信往来还是行事作派,都是谨守师生的本份,不掺和夺谪之事;其次,小婉和张陵久在外任,从不主动与太子或京中诸大臣联系,便是一些心中有观望之意的宗室也挑不出毛病来。
长孙无忌的手中执掌着天策府的秘密力量,对于一些重要人物都是进行监控的,太子和外臣的一些来信基本上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虽然长孙无忌倾向于太子,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敢假公济私,天策府中自有一套制度避免这种监守自盗的现象,在小婉与太子的书信中,多是对于一些政事的处理方式,而且小婉始终恪守臣下的本份,只是在大方向予以指导。
虽然太子书信中偶尔流露出一些对于储位方面的担忧,但小婉的回答向来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从君臣大义上予以指点和规劝,可以说,太子之所以日渐稳重,与小婉的指点是脱不开的,用李世民的话说,小婉是一位合格的老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相比之下,小婉所立下的其它功勋反倒是次要的。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向他所说的位置看去,只见一个少年举子正在神情专注的低头挥毫,面容还有几分稚嫩。
“长孙爱卿,看到这些年轻人,朕都有些嫉妒了,咱们都有些老了啊”李世民发出一声慨叹。
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道:“皇上龙马精神,如何言老?眼下突厥降伏在即,我大唐军威,名震华夷,待扫平高丽、百济、新罗,四海宾服指日可待”
李世民淡淡一笑,“朕有生之年若将这些事情都做了,后世子弟又要做什么?”
长孙无忌一怔,脑子一转道:“皇上,微臣曾有幸见过夏大家所绘制的一幅地图,在高丽、倭国之外,另有无数国家,只要我大唐武运昌隆,这些地方他日必是大唐疆土。”
李世民微微颔首,口中却道:“朕却不愿做汉武帝那等穷兵黩武之君。”
长孙无忌听了,又少不得称颂一番仁义……这说的和听的都不当回事,说起杀性来,这李世民比他老子李渊生猛多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打得四夷宾服,不仅开创了贞观盛世,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进入殿试阶段,主要是排那前三甲的位置,进士资格是丢不掉的,所以没有等结果下来,张府已经在那儿开始准备庆祝宴会了,小婉在吩咐了下边做事的执事之后,便带着妞妞来陪张杨氏说话,张杨氏脸上一付满足的神色,几个孩子先后长成,老大身为刺史,老2现在考上了进士,老三在军前也传来了立下战功的捷报,孙子孙女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