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海风云录-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褂憷椎暮剿倌艽锏�35节,但是航程还比较短,只有1000米。另外就是仿制德国的触发器还有些问题,有将近30%的鱼雷击中目标而不爆炸。
水雷的研制一直一帆风顺,从仿制德国锚雷开始,慢慢的替换了炸药系统,电打火系统和触发系统,使得新型锚雷比原型更小、威力更大、触发更准确。现在已经开始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被刘芾命名为“海胆”的新型锚雷,年产5000颗左右。
水上巡查队终于有了可供训练的船,自产的几艘近岸小艇虽然没什么武装,不过作为训练也勉强够用,为了尽快的让这些水兵苗子快速成长,刘芾把他们分批的弄到“海伦娜”航运公司的船上,不仅跑琼州府拉矿,还远航旧金山等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为基隆港运送各种物资。
剩下的巡查队员则轮流用3条美国霍兰2型潜艇进行潜航训练,虽然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已经可以安全的潜航出港,并用鱼雷模拟攻击靶船。
年年底,一个突发的噩耗吓坏了刘芾:他的老爹刘铭传中风了。本来刘芾琢磨着一切都上了正轨,再忍个2年估计自己就能自保了,谁想到千算万算没算到老爹的身体上。刘铭传今年才55岁,在后世这个年纪没什么,但是在清代就已经算高龄了。
扔下所有工作,刘芾赶紧跑回台北去看望老爹。躺在床上的刘铭传右边半个身子已经不太灵便了,说话也有些含糊,但是脑子还明白,看到刘芾来了,让丫鬟扶起半个身子靠在靠枕上。刘芾坐在床头的凳子上,端起茶水送到老爹面前。
刘铭传用左手接过茶水,没有喝,直直的看着刘芾,过了一会才含糊的说道:“老三啊,爹的身体不成啦,我准备上折子乞骸骨。”
“爹啊,您的病没事,我去请洋人大夫给您看看,保证能……”
刘芾听说刘铭传打算退休,心里一咯噔,赶紧出言安抚,但是刘铭传抬手打断了刘芾的话。
“你两个哥哥都在京城,也都是有官身的人了,你弟弟还在读书。唯独你经商。但是你做的太大了,还孤悬海外,如果我一走,我怕你惹上麻烦。就你身边那些洋人,别人不一定能容得下啊,我想和你商量商量,如何处理台湾的产业。”
“处理?您是打算把这些产业卖了?”
刘芾听完刘铭传的话,有些意外。
“可以慢慢的转手给别人,或者分散迁回咱们老家,没有我看着,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在这里。”
刘铭传慢慢的解释。
“爹,我这几年干的如何?”
刘芾知道刘铭传是好心,他老爹是怕下一任巡抚容不下他,也难怪,刘芾弄的太大了,光洋人就有近千人,工人好几万,整个基隆港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几万人的大城,规模比台北府城大好几倍。每年的收入不知道,但是每年的支出几百上千万,除了自己老爹,换任何一个人,也不敢让他这么折腾。
“如果你年长几岁,再去官场锻炼几年,一点不比李合肥差,只可惜啊,爹的身体帮不上你了。”
刘铭传非常遗憾的说。
“我这些产业您觉得谁能接的下来?接下来谁能干好?”
刘芾又问道。
“这个可以慢慢商量,我走以后,你也不能马上离开这里,总要安排好才放心。”
刘铭传没听出刘芾的意思。
第一卷 十年 第十章 大卫的人品
前面漏发了一章,刚发现,现在补上,但是这个章节顺序怎么调整啊,还不太会弄,多原谅……
修路用不上自己,探矿也帮不上忙,挖煤也得等,刘芾只好安下心来,先当专业教师吧。一提到教师,刘芾赶紧都给广州发电报,不光要挖煤的人才,西洋教师也要聘几位,不用太高学问,能教小孩就成。
电报发出没几天,淡水码头上就迎来了头一批技术人才:3位美国洋教师,汤姆、迈瑞和杰克;这3人是从美国到中国淘金的,结果没打听好中国的行情,带来的100多台缝纫机无人问津,堆在仓库里不光卖不出钱去,还要花租金;货物卖不出去,租金、吃喝、住宿都要花钱,眼看着兜里就要空荡荡了,正发愁的三个美国创业者看到了“金象大药房”贴出的招聘广告,广告上的工资很有吸引力,就这样,三个人一起应聘,来到了台湾岛。
听说三个人都是大学毕业生,刘芾很高兴,当下拍板聘用了,而且决定有条件的按市场价买下他们的缝纫机,条件就是在台湾任教够3年。三个美国人二话没说,立马签合约,当三年小学教师算个屁,市场价卖出缝纫机挣的钱比教书的工资高多了。
由于三个人头一次到中国,中文肯定是不成了,刘芾又专门从广州雇了2名翻译,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翻译,下课了帮这3个老师学中文。刘芾给三个人分配了课程,一个人教数学、物理,一个人教地理英语,一个人教化学和体育,历史这个玩意他们教不了,刘芾也教不了,中文这个东西刘芾打算等孩子们大一点,洗脑彻底一点以后再找个国人去教。刘大贵也就解放了出来,只管专业洗脑。
三个美国人对于新工作到很热心,在宅院里安排好食宿就开始编写教材,对刘芾的规定的课程也无异议,反而对学校中的卫生规定和伙食标准很是赞扬。
对于那100多台脚踏缝纫机,刘芾打算成立一个被服厂,正好买来的孩子家长都闲着呢,在学校旁边再盖一个院子,买点棉布回来,雇2个裁缝带着他们练手,首先要做的就是学校的校服。
校服的样子是刘芾的创意,几个裁缝按照创意完成最后的设计。校服分两套,冬装有上衣、裤子、内衣、帽子四部分,上衣是对襟小褂,有点像马褂;裤子就是普通的西裤样式,完全是按照刘芾自己的裤子缩小而已;内衣就是平角裤;帽子是按照棒球帽样子来的;颜色和质地就是青色洋布,也就是黑布;至于鞋,现在还不能自产,只能买布鞋凑合了。夏装就3件,短袖白布上衣,黑布短裤和白布平角内裤。
除了衣服,被服厂还要做床单和被子,都供给学校使用,反正这些大字不识的学生家属们能搞明白缝纫机怎么用就很慢,这些学校订做的产品就当给他们练手了,刘芾并没指望这个厂能赚钱。
有了洋教师,刘芾也不那么孤单了,没事的时候可以到学校找他们踢会足球聊聊天,顺便了解下当下美国的大概情况。随着接触的深入,这三个美国青年觉得刘芾根本就不像是总督的公子,他就像个环球旅行家,而且受教育程度很高,很多东西都好像是见过,很多见解连他们上过大学的听了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这个总督公子没有清朝那些当官的架子,很随和很前卫,经常能拿出一些大家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慢慢的,雇主和雇用的关系就向普通朋友发展了。当有一次刘芾无意中拿出几张比较保守的美人图片被3人看到后,普通朋友的关系又有向偶像发展的趋势。
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吃什么吃什么,闲了就去钓钓鱼、踢踢球,顺便检查下教学质量,关心下学生们的生活和洗脑进度,再有就是收银子、花银子、数银票、记记账、听听各种工作汇报,人五人六的指导下各项工作方向,这简直就是天上rén 奸啊。如果要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刘芾也不想再搞什么工业啊、军事啊,但是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年,刘芾心里却清楚,好日子没几年了,中日甲午战争离得不远了,清朝战败,紧接着就是台湾被日本占领了,到时候日本人肯定不会像自己便宜老爹一样对自己不管不顾,别说啥药片、煤矿和金矿,就是能不能开着自己的渔船逃跑都是一个问题。每当想起这些,都让身处世外桃源一般的刘芾噩梦连连,看来混吃等死也是一个很难很要求人品的技术活啊。
抱怨归抱怨,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刘芾没打算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进程,至少现在改不了,能在历史的狂流之中保住自身利益就很不错了。不过要想保住自己的美好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靠人品是靠不住的,何况自己人品并不太高。
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很耗时间。假设大卫能在欧洲顺利实施计划,那么明年,刘芾所需的设备就会源源不断的运来台湾,这些设备都是刘芾计划开办的钢铁厂、炼油厂、机械厂、电厂、造船厂、化工厂的基础,没有这些东西,就造不出武器,就没法自保。
就在刘芾怡然自得间歇惶惶不可终日并发症愈演愈烈的当口,1886年9月,大卫。沃伯格先生终于从欧洲拍来了电报,电报是刘铭传转给刘芾的,上面只有一行英文字:完美的药,计划顺利进行,照顾好我儿子,大卫。
翻来覆去的看完电报,刘芾差点当着老爹骂出京骂来,您都完美的药了,肯定没少挣啊,就不能多说点详细情况,一共17个字,还有尼玛三分之一是说你儿子的,如果不是有计划顺利进行这条垫底,刘芾肯定会让刘福的儿媳妇给那个小大卫断粮,让Y的完美。
生气归生气,不过前景还是美好的,至少大卫还需要他的儿子,没卷着刘芾的药跑路,人要知足,这要是在当今社会,别说是一个屁大点的儿子了,就是上有80岁老母,下有刚出生的龙凤胎,估计也得有多一半人认钱不认人。
俗话说,双喜临门,这边大卫的电报刚报完欧洲的喜讯,这边就又有两件好事找上门来。首先是探金矿的手下回来的3队人,一队在金瓜石(当时还没这个名字,当时叫五号寮,因为那个村子只有5户窝棚)附近发现了一个金矿脉,矿脉很大,探矿的老乡也不知道具体储量。另一对人在距离金瓜石不远的九份地区也发现了一个金银混生矿脉,储量也不小,而且品味很高;第三队人没有找到大的金矿脉,而是在金瓜石金矿脉的旁边,发现了一个铜矿脉,伴生着少量的金银。
刘芾乐的嘴都合不上了,立刻发奖金,每人200两,这边还没完事,从广州又发来电报,开采煤矿的人也找到了,是一家4口,祖辈都在河南经营煤矿,由于官府眼红,串通矿上的合伙人,安了一个罪名,就给整破产了,一家人在家乡混不下去了,赶紧收拾点细软跑路,半路上,老爹连气带吓带累,就得了病,花了不少钱,也没治好,眼看着病情越来越重。听人说广州有仙药,能救人一命,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就带着老爹杀过来了。可惜老天爷专饿瞎眼的鸟,到了广州刚住下就被偷了行李,买药的救命钱一下全没了,两个儿子没辙,背着老爹就跪在了大药房门口,打算求装柜的行行好,救他爹一命,结果还没等哭诉呢,二儿子眼神好,就看到药房门上贴的招聘启事了,定睛看完,蹭就窜起来了,也不哀求了,直接找到掌柜的,说明了情况,应聘这个差事了。不过有个条件,先给他爹吃药,病情好转,他们一家4口就立刻动身来台湾。
掌柜的不敢做主,赶紧发电报回来请示,刘芾一看,批了,回电广州药房:药吃多少有多少,人赶紧来台湾,这边煤矿等着他们开张呢。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三章 和老爹摊牌
“爹,我弄了这些产业不光是为了挣钱,也为了咱家和国家的未来。”
刘芾给刘铭传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打发屋里的两个丫鬟出去,才坐回来继续说。
“我接触洋人比较多,最近听说日本国内有很多言论,是针对我们大清的,他们以我们为敌,暗中准备了很多年了,而咱们朝廷里还是各种内耗,如果一旦爆发战争,我怕咱们大清还是个败啊。”
“日本人?你听到了什么?”
刘铭传对刘芾的消息和对世界的了解还是比较信任的,往常遇到什么外交和商业上的问题,刘铭传都会找来刘芾询问。
“从英国人和美国人传来的消息看,日本人要忍不住了,据说他们的皇上都减少花销,号召全民捐款买舰船,如果不是为了打仗,用的着这么费劲吗?”
刘芾听说过天皇缩衣节食做表率为日本海军筹款的事情,不过不知道是哪年,这次先借用过来说服老爹,反正也没人去查证。
“唉……这些事情朝廷知道吗?”
刘铭传低声自语着。
“朝廷恐怕顾不过来台湾了,您拼死拼活,把法国人赶出台湾,难道愿意看着日本人再把它抢走?我弄这些工厂,就是打算帮助朝廷守住这个岛,关键的时候没准还能起点作用。如果给了别人,不出2年,就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就算卖出无数银子,也没什么意义啊。”
“你打算去打仗?”
刘铭传很意外,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很怪异很聪明的儿子是这个打算。
“我打不了,但是我能训练打仗的人,我能用很厉害的武器装备打仗的人,我的工厂已经能生产比德国人的步枪还好的枪,我的船厂正在研究一种船,能对付任何军舰,再有2年,我就不怕任何国家来进攻了,我不想看到努力这么多年的成果都白费了。”
刘芾为了说服老爹,只能选择性的说一些实话。
“什么?你……咳……咳……咳……”
刘铭传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一般不说大话,只要他说的东西总是能实现,只是这番话有点太吓人了,整个大清朝都打不过英国人几条炮舰,前两年刚成立的北洋水师,耗费了朝廷全部的银两,也不敢说谁都不怕,只能是守个家门。喝了一口茶水,压下满心惊恐,刘铭传继续追问。
“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
“恩,最多2年,我就会有一支这种舰队,他们能在水下航行,用一种大炸弹远程攻击水面上的船,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在香港我都见过,那种大军舰也扛不住我的炸弹,一颗就残废,两颗就得沉底。”
刘芾继续爆料。
“哎……”
也许是太过匪夷所思,刘铭传没有说话,只是长叹了一声,默默沉思着。
“您先休息一会,晚上我再来,我先去给母亲请安。”
刘芾知道这个事情急不来,这些吃过洋人亏,从血海尸堆里走过来的老人,自己总有自己一套观点,需要慢慢的改变他们的看法。
“恩,去吧,刚才这些话不要让别人知道。”
刘铭传也需要好好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本来想好的一些想法,看来需要从新做些调整了。
当天晚饭后,在刘铭传的卧房里,刘家的父子两个又谈了几个小时,然后一连几天,刘家父子都在天天密议,有时候是半天,有时候是整天。不知是不是刺激太大了,刘铭传的病情有所好转,能扶着人下地慢慢走动走动了。
经过了好几天的商议,刘芾终于和刘铭传达成一致。对于病情,刘铭传密不发报,对外只称是风寒发烧,吃了“消炎片”已经痊愈,只是身体虚弱,需要静养。现在“消炎片”已经成为朝廷官员家中的必备之药,稍微有点身家的富户,也都会备上几片,以应不时之需。
过完1892年的春节,刘铭传任命刘芾为台湾海防督办,负责营造全台各处海防设施,并把驻守在淡水的淮军铭字营一部交给刘芾指挥。随后,刘铭传电报李鸿章、张之洞,把日本的近期动向向其通报,并建议朝廷关注。
按照刘芾的提议,刘铭传继续修建铁路两条,从基隆至花莲港为东线,从新竹到台南刺桐港为西线,总长400多公里,计划大量雇佣民壮,2年内建成。从现在开始,还要在全台湾建立3个军用港口,分别是香山港、刺桐港、花莲港。
刘铭传本来要在重要的港口都建立炮台,但是刘芾说服了老爹,那些炮台对于防守来说,有些作用,但是耗资巨大,而且需要人数众多,不合算。有那个钱,不如多造一些潜艇和快艇,不让对方的船大规模靠近港口,就是最好的防守。
对于台湾的淮军铭字营和当地守军,刘芾并不是太信任,但是又不好打老爹的脸,只能委婉的说裁撤掉一些战斗力不强的营头,省下名额和粮饷,多训练新军。新军是父子两个一致通过的决议,将以护厂队为基础,扩大规模,人数在3万人左右,成军后全面换装AK-01型半自动步枪,还有新近研制生产的“香瓜”手榴弹,装备由东风皮卡改装的装甲车和长江750摩托车。
就在父子两个忙着加强台湾防务的时候,研究所传来了消息,经过多次试验,鱼雷已经定型,这种鱼雷为热动力驱动,全长3500MM,口径450MM,航速35节可以行使2300米,航速25节可以行使4000米,总重400公斤,战斗部装药35公斤。
另外,造船厂也把第一艘完整的鱼雷快艇建造出来,经过几次试航,基本满足刘芾的要求。这款鱼雷快艇船体长19。7米,宽3。7米,单船体全浸水翼设计,装2台柴油发动机,1700马力,最高航速37节,乘员7人,续航能力300海里/13节,装备2具450MM鱼雷发射管,备弹2发。
刘芾听到消息,急忙从台北赶回基隆,亲自登上鱼雷快艇,做了一次打靶演习,结果面对距离1000米的慢速行驶靶船,鱼雷艇高速冲刺中2弹齐发,一次命中目标,高爆炸药把那条200吨的水泥靶船直接炸成了好几截。接着又演习了攻击高速行驶靶船和远距离发射,命中率有所下降,不过令人鼓舞的是只要打中目标,所有鱼雷都正常起爆,威力在刘芾看来,是很大滴。
刘芾为新型鱼雷命名为“Ⅰ型”鱼雷,鱼雷快艇定为“海燕级”并马上把这两种新装备投入生产。
有了自己的海上武装,刘芾立刻给水上巡查队增加了400名新水兵,一部分是从裁撤的营头里挑选的,另一部分是从工人中间招募的,毕竟工人们经过这几年的培训,大多有了些文化,对数学、机械都有更深的认识。
刘铭传继续在巡抚衙门里养病,刘芾则忙的脚不沾地,不光要关注修铁路、建港口、还要安排生产、检查新军和水上巡查队的训练效果,更要抽出时间去造船厂组织攻关潜艇的研制。
潜艇经过几次试制,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只是在双壳体上遇到了一些难题,当代的钢材硬度和韧性都有些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等炼钢厂的新特种钢制造出来。这个钢材刘芾是一窍不通,没辙,等吧。
由于这次刘铭传的病使刘芾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脆弱,加剧了本来就有的危机感,刘芾决定豁出去了,拿出手里最后一批“消炎片”运往美国,让大卫拿去换取各种台湾缺乏的物资,并对管理团队下令,整个基隆工业基地都进入战备状态,全力生产各种武器弹药,并在全台湾的3个军港附近建立仓库,把武器弹药分散到各处存放,新军也跟随驻防,边训练边武装。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四章 冰箱
由于不知道到底哪天甲午战争要开打,但是确定就这几年肯定打,这种矛盾的心理把刘芾折腾的接近疯狂。大卫也从最近刘芾的药品换资源当众闻到了异常,匆匆从美国感到台湾,来看望他的恩人家财神到底是不是疯了。
对于大卫的来访,刘芾很是感激,大卫的儿子已经9岁多了,几年前就入了台北的小学,虽然大卫在美国混的很好,也有很多次机会能接走儿子,但是一直都忍着没提,他对刘芾又感激又怕,他总是觉得这个表面上看安安静静的青年身体里藏着一个东西,是天使还是恶魔他也看不清,所以他不愿意用接回儿子来刺激这个家伙。
刘芾对大卫这几年无条件的支持心存感概,自己只不过是救了他一命,人家却言听计从的报了7年恩了。山德鲁的问题刘芾以前没留意,现在看来,真是有点拿人家儿子当人质的感觉,连刘芾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无情。这次大卫来台湾,说是看望儿子,估计是让自己的疯狂举动给吓到了。
鉴于大卫父子对自己无条件的付出,刘芾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打算都告诉大卫,然后让他带着儿子回美国。不管他是否还继续支持自己,等自己度过这个难关再慢慢回报他。如果自己度不过这个难关,那也别拉着一个小孩子陪葬。
“大卫,这次你就把山德鲁带走吧,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我很感激你这些年为我做出的很多付出,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些事情,听完以后,你可以自由决定你自已以后的发展,我不会干涉。”
刘芾在和大卫互相扯了一顿闲话,屏退了外人以后,进入了正题。
“刘,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在瞒着我,我能看出来,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你不愿意说。这些年我们之间是合作关系,你不光救了我和山德鲁的命,还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对我们这些年的合作很满意。”
大卫不知道刘芾说这些话的目的。
“我建立这个工业基地,主要是为了自保,不是有仇人要害我,而是我的国家,它很快就会卷入一场战争,我想尽我的一点力量。你在中国待过,你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的政府对外敌不太管用,对自己人又看得太严,所以我做这些事情还不能让政府知道,否则还不等敌人出现,我就会被政府干掉。”
刘芾继续解释。
“战争?会不会是你太敏感了,刘?就我所知,欧洲没人想占领你们,现在欧洲也不太平,我的国家和德国人、俄国人天天吵架。美国人都是商人,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他们绝不会用枪炮和人命来解决。哦,你是说俄国人吧?”
在大卫这个英国人眼中,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俄国人。
“不是俄国人,是日本人,你在这边待得时间不够,你还不了解日本人,他们那个岛太小了,小到已经容不下他们那么多人了,所以他们需要登上大陆,而离他们最近的唯一的大陆,就是我的国家。我知道你可能不理解,但是你只要记住我的话,这个战争不是我发疯了想出来的,它肯定会来的,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想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别人揍,而自己带着家人在国外享福,我想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起点作用。”
刘芾把能讲的大概都讲了,就看大卫能不能相信和理解了。
“你是个疯子,你不是想当皇帝吧?刘,这不是个好主意。”
大卫显然还没相信。
“皇帝我是当不了的,我没那个本事,这点我向你保证。我目前的打算只是保住我的产业,先度过这场战争,以后的事情现在还想不清楚,你能相信我吗?”
刘芾问道。
“我除了相信还能怎么办呢?而且我相信不相信有什么区别吗?”
大卫无奈的说。
“有区别,如果你相信我的话,我就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消炎片已经停产了,没有原料了。”
刘芾抛出了一个诱饵。
“相对于您的爱国热情,我比较喜欢发财,但是为什么停产消炎片呢?需要用什么材料我可以去找。”
大卫显然对卖药恋恋不舍。
“不说药片的事情了,那种原料我们找不到,至少短期内找不到,现在我说的另一个产品,你想试试吗?”
刘芾坏笑着对大卫说道。
“当然,给我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一听发财,大卫的兴趣立刻高了许多。
“给,感觉如何?”
刘芾打开茶几侧面的门,从里面拿出一瓶酒,递给大卫。
“卖酒?这是你酿造的?”
大卫接过酒瓶,给自己倒了一杯,晃了晃,小尝了一口。
“味道一般啊,刘,你酿酒的手艺远不如制药。”
“我说的不是酒,你没觉得这个酒的温度很低吗?”
刘芾故意不一下告诉他。
“温度,哦,我刚发现,这个是用冰冻过的,你茶几下面是个冰槽?”
大卫还是一头雾水,伸手拉开了茶几的门,低头向里面看。
“没有冰?”
大卫终于感觉出不对了,蹲下身子,用手在里面四处摸着。
“这是冰箱,是用煤气或者电驱动的,不管什么季节,只要有煤气或者有电,它就可以制冷,最低到零下10度。”
刘芾自豪的讲解着。其实这个东西并不是他要求研究的,而是研究所的人在他的渔船上的厨房里无意中发现了这种神奇的东西并仿造出来的。样品一出现,刘芾就马上意识到,汽车不能卖,这个能卖!
“神奇啊……还能冻冰?”
大卫从冷冻室里拿出一条冻成冰棍的海鱼,放在手里用指甲试试硬度。
“怎么样,咱们生产这个卖,能赚钱吧?可以把肉、酒、水果都冻在里面。”
刘芾问道。
“我马上回美国……这个……冰箱子给我带走吧,我当样品……”
大卫一刻也不能等了,起身就准备走。
“别,别着急,这样的冰箱还有好几个,你都带走,放到你的庄园里,再开宴会的时候,你就可以给客人开开眼了。不过建厂先放一边,你先要把专利注册了,这个冰箱有关的技术专利都要注册,免得以后有人仿制,就麻烦了。”
刘芾把大卫拦住。
“对,刘,你是个大发明家,而且还是个商人,天生的商人,还是别打仗了,商人一般都赢不了战争。”
大卫还不忘劝说刘芾放弃打仗的念头。
大卫一共停留了5天,和山德鲁吃了一顿饭,就匆匆的带着几台冰箱和2名技术人员踏上了美国的归程。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五章 新鲜的大黄鱼
秋天的台湾北部海港基隆,在刚刚经历的一场大台风以后,就像用清水洗过的老宅子,昏暗的青色中透着一丝清凉。码头上一片紧张的气氛,新军的士兵把整个港口都包围了,个个荷枪实弹,港口外的海面上,几艘“海燕”级快艇也来回突突的跑着,不让一切船只进入港口。
在造船厂的一个封闭船坞里,一大群穿着白色短衫的水巡队员和十多个研究所的研究员正站在船坞里的码头上,看着眼前的一个黑色的大家伙小声谈论着。
这个黑色的大家伙像个躺倒的大鱼雷,足有几十米长,小半截浮在水面上,多半截都沉在水里。大鱼雷的中部靠前有个小炮楼突出,几米高的样子,炮楼顶上还站着几个人,不时的在炮楼里钻上钻下。
随着一声低沉轰鸣声,大鱼雷开始慢慢的离开了码头,在炮楼上的人的指引下,慢慢的开出了船坞的出口,从连着港口的水道里,向着港口驶去,一边走,一边慢慢的沉了下去,炮楼上的几个人也迅速钻进了炮楼不见了。
在距基隆港20海里的海面上,2条几千吨级的水泥船正被几条驳船拉着慢慢的行驶着。突然,内侧的一条水泥船突然浑身一抖,一朵白色的大水花从船的中部暴起,整条船跳了起来,又砸回水面,断成了两截,很快就沉入了水底。在沉船的漩涡外几百米处,海水突然翻腾了起来,一个黑色的大圆头猛的钻出了水面,等身体平衡稳定,小炮楼和躯干钻出一些人,冲着不远处的一条快艇欢呼跳跃着。
这是一次潜艇演习,通过几年的研制和无数次试验,基隆研究所和造船厂终于造出了第一条合格的柴电混合动力潜艇。这种潜艇采用基隆重工特制的高强度、高韧性、高屈服度的船用钢板作为耐压壳,双壳体,圆头鱼雷造型,横截面为椭圆,船体前部左右各一支平衡翼。船体总长45/36米,宽5/4米,吃水深度4米,排水量489/570,水面用2台6缸柴油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