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海风云录-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回答说,你也是抢来的,现在我看上了,我就从你手中抢,爱咋地咋地吧,你自己看着办。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二)

这让法国还真不好办了,出兵远东就不用想了,别说法国没多余的舰队和军队,就算有,英国人也不会同意的。合算我们英国人帮着你拼命,然后你腾出一部分兵力去远东抢殖民地,那你还是被德国人打的不疼啊,得,让德国人继续揍你吧,我不管了,我去海峡那边看热闹去。

不出兵远东吧,法国人实在是咽不下去这口气,更丢不起这个人啊,堂堂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当然了,这个名号是老祖宗打出来的,还现在没啥关系了。但是也不能任由一个远东小国这么调戏啊,更可气的是这个远东小国还是和自己殖民地一样,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种,什么时候黄种人敢去抢白种人东西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的法国政府还是和英国人提出了是否可以分兵去远东收拾台湾的提议,和想象中的一样,英国人听完法国人的提议,差点把桌子掀了。

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打的不可开交,而且协约国还稍显劣势,现在应该想的是如何消弱德国人和如何劝说美国人加入协约国一边,就因为一个殖民地,你就像为同盟国增加一个敌人,而且还是海军力量非常强大的敌人,现在德国缺什么?就缺海军,你这不是给德国人送礼呢吗?英国政府很想问问法国,你是不是和德国人在演苦肉计,打算玩死我们英国!

法国代表被一顿卷,蔫头耷拉脑的回到了法国,面对着盟国的愤怒,法国政府也觉得不好意思,得,继续在欧洲和德国人顶牛吧,至于印度支那,真是顾不上了,发封电报给印度支那总督吧,让他想办法顶住,坚持到打败德国人最好,如果实在坚持不住,那就往泰国或者缅甸逃吧,哪里是英国人的地盘,虽然英国人不出兵帮忙,但是收留个法国友军总没问题吧。

另外,法国人虽然拿台湾没有什么实际办法,但是他也不能让台湾舒服喽,法国政府联系了美国政府,利用两国之间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并肩战斗的友情,请美国政府出面,看看能不能和台湾谈谈,给法国人留一点地方,别全给吃喽。

自从台湾从菲律宾租借了棉兰老岛之后,美国人也有点羡慕、嫉妒、恨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塔夫脱政府时期那样的的亲密了。不过,随着美国从菲律宾的撤军,美国人渐渐把目光投向了中华民国,因为在哪里,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而威尔逊总统正是一位鼓吹出兵不如出资的总统。

对于法国老朋友的请求,美国政府还是很痛快的答应了,现在欧洲已经打成了一片,如果亚洲再被打烂,并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而且,美国人也不希望在亚洲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华人国家。

于是,一封电报,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驻台湾的领事馆,第二天,美国领事就出现在了台湾的外交部里。

自从出兵越南,以往不太繁忙的台湾外交部忽然变成了香饽饽,不仅法国人来抗议,英国人也跑来质问,现在美国人也来了,而且是来劝架的。

刘芾听到美国人来劝架,也比较为难,同意停战吧,给法国人留下一块土地,会成为以后的麻烦,不同意停战吧,平白得罪了美国人,还稍微有点早,现在美国对台湾的用处还很大。

刘芾琢磨了半天,还是决定不给自己留下什么麻烦为好,至于美国人,也最好不得罪,于是,这个重担点,就落在了前方登陆的3万多名台湾陆军的身上。

就在刘芾通知外交部,尽量拖延和美国代表团的商谈时间之时,一封密电已经飞到了正在进攻河内的台湾第一师师长胡小明手中,在这封电报中,总参谋部严令第一师加快进攻速度,不计任何代价,一定要在20天之内,占领越南和老挝全境的所有主要城市,并且还要彻底摧毁法国驻印度支那的政权。

胡小明拿着这封电报,很是茫然,虽然越南北部的面积不算大,但是从河内进入老挝也有差不多200公里的路要走,而且老挝的交通没有越南便利,再加上山林密布,很大的限制了机械化军队的速度,要想在20天之内占领老挝全境,是一个很难很难的任务。

不过,接到这个难任务的还不止胡师长一个人,远在西贡的台湾第二师师长石春华也收到了内容差不多的电报,电报中要求他在20天之内,占领柬埔寨全境,并且还要挥兵北上,从南边,配合第一师,一起清缴存留在老挝境内的法国政权,而越南的战事,将交给从海南岛赶来的台湾第一山地师。

在总参谋部驳回了两位师长的异议之后,这两位师长只得找来自己的将领和参谋人员,一起研究,如何能加快进攻速度,主要是如何克服地形对行军速度的影响,至于法军的抵抗,那属于不太重要的事情。

经过彻夜的研究,两位师长不约而同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利用机械化的速度,尽量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快速穿插,把来不及撤退的法**队都截在越南境内,然后再把部队分散成很多小部队,以营或者连为单位,只携带轻武器和迫击炮,采用步行方式,从老挝的东边向西边平推,遇到地方大部队或者大型城市,留下少量部队进行监视和牵制,剩下的人继续绕过此地,继续前进,而这些地方部队和城市,将留给后面的携带重装备的部队处理。

按照这个计划,第一师和第二师各自留下一笑部分兵力应付眼前的进攻,而剩下的大部分兵力,都乘坐上装甲车、摩托车、载重开车,除了留下运送油料的车辆,剩下能开动的车辆都全部出发,运载着一车一车的士兵,开始向西部、北部挺进。

法国人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经营了多年,不过以越南经营的最用心,老挝和柬埔寨由于地形复杂,人口密度小,又没有什么特产,所以只是作为和英国占领的泰国和缅甸的缓冲区,别没有多加建设。

这些机械化部队沿着法国人修建的公路一路向西,对于沿途的小股法军和部分小据点,只是用重机枪扫射一番了事,连车都不停,继续赶路。

而在柬埔寨向北进攻的第二师就没这么好命了,柬埔寨的道路比老挝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地方无法通行装甲车和载重卡车,第二师为了加速进攻速度,不得不集结了200多辆摩托车,每车3人,组成了一个先锋营,利用摩托车的灵活性,穿山越岭的向北突击,和第一师一样,遇到小股部队,用轻机枪扫射扫射就完事,剩下的都交给后面步行的兄弟们。

就这样紧赶慢赶,一直追到老挝境内,第一师还是没有追上最先撤退的法国总督一行人,不过却截下来很多撤退的比较慢的法**队和越南军队,这些军队士气非常低落,再加上长途行军,体力和精神都已经无法继续战斗,看到坐着喷着黑烟的铁盒子追上来的台湾军队,大部分人都是举枪投降,只有少部分人试图反抗,不过结果也是让重机枪给突突喽。

进入了老挝境内,公路马上就少起来,而且很多地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被洪水冲垮,无法行车。第一师的士兵们值得留下车辆和少部分兵力,其余的部队以连和营为单位,分散开来,沿着土路或者河流,继续向西、向北追击。

不过由于制定进攻越南计划的时候,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充分考虑到了越南的气候问题,所以选择在1月份发起进攻,这时候正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地的旱季,如果进入了5月份,那么很多现在能走的道路也将被猛涨的河水所淹没,而那些土路和丛林,更是很难穿行走了。

就在第一师和第二师向抢孝帽子一样玩命在老挝境内赶路的时候,从海南岛抽调过来的台湾第一山地师从海防、岘港和头顿半岛登上了越南的土地。他们是来接替第一师和第二师身后的空白,继续清缴越南境内的残留法军和当地武装的。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三)

刘小福师长是最早登上棉兰老岛的台湾军队,而且在棉兰老岛待得时间也最长,他手下的第一山地师,尤其第一旅,通过这些年的训练,已经很熟悉热带丛林和在这种环境中的作战了,而且这次在越南的任何和当初在棉兰老岛很相像,无法就是哪里不服镇压哪里,然后再维持地方安稳,而且越南的环境要比棉兰老岛好很多,这里的民众也早就失去了反抗外国人统治的勇气。

刘小福轻车熟路的调配着军队,然后让他们按照地图上标出来的位置去驻守,遇到一切抵抗,就是一个字:杀。

由于越南的出海口和主要交通都被台湾军队占领,再加上从西贡到河内还有法国人修建的铁路,这让刘小福的2万多士兵非常容易的在越南这块狭长的土地进行调动,并逐步收缩包围圈,把一些残留的法军和越南军队,赶进包围圈中,俘虏或者消灭掉。

在美国代表团抵达台湾的第5天,实在无法再拖延的外交部终于给出了美国人想要的答案,台湾政府同意在美国人的参与下,与法国政府进行谈判,不过谈判的地点要选在美国这个中立国。

得到满意答复的美国代表团高高兴兴的返回了美国,并把谈判地点特意选在了美国的西海岸城市旧金山,以示对于台湾大度的感谢。而法国人这时已经顾不上在谈判地点这种问题上较真了,因为自从在几天前接到了沙罗总督的一封电报之后,很多天都没有那边的消息了,而这最后一封电报中,沙罗总督向法国政府要求支援,并称自己已经离开了河内,并向老挝境内撤退。

法国人因为联络不上这位总督,所以也不知道越南那边的情况,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台湾政府会投入了一半以上的国家兵力,打算在短时间内解决印度支那全境,所以,法国人秉承了他们一贯的慢悠悠的习惯,一直到美国代表团返回美国之后,才从国内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团。

由于谈判地点在西海岸,所以台湾代表团直接坐船过去就可以了,按照现在的航速,不过10天的航程而已,所以,台湾这边也是能拖就拖,在法国人都乘坐火车离开纽约之后,才坐上了开往旧金山的轮船。

就在代表团离开台湾,前往旧金山准备和法国人谈判的第6天,**防部接到了第一师和第二师联名发来的电报,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全境的城市都已经被占领,现在第一师和第二师的士兵正在以城市为圆心,向乡村和野外辐射,清缴还为投降的法**队和他们的附属军队。不过法国驻印度支那的总督没有抓到,不过已经确切的知道了这位总督的行踪。

这位艾伯特。沙罗总督在台湾海军进攻海防的时候,就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撤退,不过由于他身材太胖,而且年纪偏大,非常不适合进入老挝那个交通不发达而且遍地山林的地区,所以在他的副官的建议下,这位总督只带着几名随从,开着他的2辆轿车,从河内一路向北,朝着中越边境而去。

而他的副官和法**队的指挥官,则带领着法军主力和附属军队,向老挝撤退,结果,第一师和第二师按照常理,一位法国总督也在这些法军中,一路追到了老挝境内,并在里缅甸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终于包围了这1000多法军主力,在经过审问之后,才知道法国总督并没有跟他们一起撤退。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力都在越南的第一山地师派出部队在越南北部边境搜索,也是一无所获,就在大家都纳闷这位总督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内务部的特工从云南发来电报告之,这位沙罗总督已经在几天前就穿过了中越边境,并从昆明搭乘列车,前往上海了。

既然总督跑了,那也就没辙了,刘芾让国防部给前方的士兵们发去了贺电,并且要求他们一边休整,一边清缴当地的残余势力,并提醒他们一定要处理好和当地人的关系,能不sāo扰就不sāo扰,多安抚,少杀人。

要说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3个小国家,自从被法国人占领了之后,刚开始还是做过不少抗争的,不过由于双方差距太大,这些抗争很快就被扑灭了。

法国人在占领这3个国家之后,并没有废除这3国的皇帝,而是继续让他们留任,只不过变成了法国总督的傀儡而已。

法国人废除了当地的府、县等行政机构,而是重新划分成若干个小区,这些小区的负责人全部由法国人担任,而小区以下的行政单位,则由一部分法国人和一部分当地人担任,这些当地人都出自一个法国人开办的干部速成班。

并且,法国人还在越南设立财务、公务、卫生保健、关税、农、牧、林、邮电、矿山、地质等10多个部门,并且建立了政务评议会,总督是这些评议会的自然会长和主席,这些部门只有建议权,总督对所有提议都有否决权。

另外,法国人把印度支那划分为5个区域,在总督的集权统治之下,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

越南被分为南圻、中圻和北圻3个部分,南圻为法国总督的直辖领地,北圻为半保护地,中圻为保护地,柬埔寨和老挝也是两个保护地。

法属印度支那还有一个议会,这个议会的议员由法国人和当地人组成,并由副总督任议长,可以对财政、税收等问题进行商讨,不过不能提出任何有关政治上的提议。

虽然印度支那三国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距宗主国路途遥远,法国并没有将它视为像北非阿尔及利亚那样的移民殖民地,而是视为“开拓殖民地”在稳固了殖民政权之后,法国人在这里也建立了很多矿山、工厂,并鼓励各种经济活动。

像海防和河内地区,就是法国人建设的工业区,有众多的工厂和选矿厂;而西贡则是种植区,哪里有众多的种植园和橡胶林。而且法国人对越南的交通非常重视,不仅修建了从海防经河内到西贡,贯穿越南南北的铁路,还大力建设公路网和港口。

不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益处,由于法国人设置的税收非常高,而且土地兼并非常厉害,致使绝大多数的当地人都只能租赁法国人的土地进行耕种,并上交绝大部分产物。

从总督府抄出来的文件上表明,在1914年,法国就从印度支那,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出口了近100万吨大米和5000吨橡胶,其中大部分运回法国国内,剩余的运往香港和日本等地。

总的来说,法国人在印度支那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想要把这里变成一个资源输出地,虽然推动了当地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更重的税收和负担。

不过法国人在这里并没有重视教育问题,更没有利用文化入侵这个大杀器,除了在越南建立几所法语学校之外,其余大部分学校中居然教授的还是汉语。而在柬埔寨和老挝就更为落后,在这两个国家内,居然只有一所中学。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制度

由于抢在谈判之前已经占领了印度支那的全境,所以刘芾马上把这个消息发给了还在轮船上赶路的台湾谈判代表团,让他们到了旧金山以后,和美国政府通报这个情况,建议美国政府改变这次谈判的主题,不再是中法停止战争的问题了,而是商谈一下,该如何处理那上万名法国战俘和那些法国财产的问题了。

这样做,美国人也没啥可说的,至少不算扫了美国人的面子,而法国人,刘芾没打算考虑他们的感受,他爱答应不答应,反正打也打了,抢也抢了,刘芾给代表团最终的底限就是,一分钱不赔,最多战俘白送你,如果能收点钱更好。

发完电报,刘芾就不再想谈判的事情了,现在棉兰老岛在建设,菲律宾其他的岛屿上也需要时刻关注,再加上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这新抢来的三块地方,刘芾觉得自己走的有些快了,地盘好枪,治理起来就很麻烦了。

在和政府个部门领导仔细研究了从河内总督府抢来的一大堆法国殖民地文件之后,刘芾汇同政府部门和军事部门的人开了10多天的会议,并且在会议中一步步的定下了如何管理这3个新地盘的策略。

总体上来说,台湾的这份殖民计划里面,有着很强烈的法国殖民政策的影子,只是在税收上调整了一下,降低了一些,然后控制了一下土地兼并问题。

和法国人最大的不同是,刘芾非常重视对当地人的教育问题,并在法国人建立的10多个部门之中,加上了一个教育部,并且计划在1年内,在3国全境建立更多的小学、更多的中学,至于大学嘛,暂时还不予考虑,不过这3国的中学生们可以在毕业以后,报考台湾的学校,成绩优秀者,可以赴台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与全额奖学金。

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刘芾也没忘了加强当地的殖民统治问题,既然在3国全境建设小学,那么这些小学中,就全部用中文授课,而对于当地的书籍、历史等文化遗留,则能收的收,能灭的灭,能改的就改,刘芾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些国家的人们,在1代人之后,就搞不清自己民族的历史,在2代人之后,就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以前的国家。

不过教育这个东西,无法立竿见影,虽然这是一个挖别的民族祖坟的狠招,但是见效非常慢,必须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全显示出效果来。

幸运的是,经过了法国人多年的培训,再加上当地人逆来顺受的性格,这里的反抗力度比菲律宾群岛上差远了。而且因为新政策大多延续了法国人统治时期的做法,所以当地人没有觉得不习惯,再加上降低了税收,重新非配土地,组建农业合作社等新政策的配合,当地人对于换了一个主子骑在自己头上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还为这位新主子体重比较轻而显得有些高兴。

搞完了大体的殖民政策,又从台湾各级部门中抽调了一批人,去新占领的3国上任,在上任之前,刘芾嫌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么多名字麻烦,而叫印度支那又明显有点欧洲人的世界观,于是,刘芾手一拍脑袋,就给3国改了一个名字,叫安南吧,这个名字古代就有,统称的也是这一代。

既然改了名字叫安南,那如何划分它的行政区划呢?如果台湾算是国的话,这里难道算成州?刘芾和政府官员们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要改就从根上改,当初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急急忙忙宣布了独立,此后外界就一直把刘芾的政权称呼为台湾政府,虽然是国家的待遇,但是始终当做一个地区的独立势力,并没有确切的国家称号。

虽然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对于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刘芾来说,总感觉有一点奇怪的感觉。现在,正好趁着开疆扩土的机会,把这个事情给定下来,免得以后抢多了地盘还得改。

由于要建国,就的先选择一种国家制度,也就是国体,这种制度就是指国家权力的组成与分配方式,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中的各个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当前世界上的国体中,大致可以分为4种模式,其一是君主共和制,代表国家就是英国,它有名誉上的国王,比如乔治五世,但是国家的权利在首相和总理手中;

其二是议会共和制,代表国家如法国,它没有国王,只有总统,但是这个总统也没有实际权利,实际权利掌握在总理手中;

其三是议会总统制,代表国家就是美国,它没有国王,只有总统,而他可以提名任何人当总理,也就是说,总理是在为总统打工;

其四就是君主**,代表国家如德国,它的国家里有皇帝或者国王,所有事情皇帝和国王说了算,总统也好,总理也好,都是给皇帝打工的;

除了国体,还要确定一个政体,也就是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当前世界上的政体中,大致可以分为2种模式,其一是君主立宪制,代表国家有英国、德国、挪威等王国,在君主立宪制内,还有几个分支,就不细说了。

其二是民主共和制,这个民主共和制里,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代表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和美国。

刘芾看着这些由外交部整理出来的资料,一个头两个大,虽然领导着自己的小天地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他从来没细想过国家中还有这么多的分类,对比了一下现在自己统治着的台湾,这整个就是一个披着民主外衣、打着总统制幌子的**国家啊,那些政府部门领导的任免,都是自己一句话,那些国家政策的执行,也是自己一句话,就连军事命令也都是自己一句话就定了的,这不是也搞的挺好吗?

刘芾虽然在心里不服气,但是他毕竟也读过点书,有过些见识和思想,他明白,这些前人经过很多代传下来的并不断改进的制度和体制,都是为了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没有一个皇帝或者一个政府会想让自己的治下越穷越乱越好,不过由于很多利益上的问题,有些制度已经过时了,而有些制度还优待完善。

不过自己这里采取什么样的国体和制度呢?刘芾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很多人,从大卫、施耐德、海伦娜这种大富大贵,到大学中的学生和政府中的官员。

这些人说法不一,有的人喜欢君主共和而有的人喜欢议会共和,有的人喜欢君主立宪而有的人喜欢总统共和,结果,不光没能解决刘芾的问题,还平增更多的问题。

正文 第六十九章 建国(一)

直到有一天,刘芾在海边钓鱼,看到了一艘小渔船被负责安保工作的鱼雷艇给拦下,船上的人正在和鱼雷艇上的警卫们争吵,于是好奇心一起,让警卫把这艘船上的带到岸边,打算和他们聊聊天。

这是一艘台湾人的渔船,属于最小的那一种,不到十米的船体上配了一台1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配合着船上的一张小帆,给船只提供动力。

船上是一位老汉,长期的海上生活染黑了他的皮肤,吹皱了他的皮肤,根本看不出世纪年龄,只能从他那已经残缺的牙齿上看出来,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我就是捞点蟹,我的笼子被别的船拖到这里来了,我不是故意要过来的,我是来捞我的笼子。”

被警卫带上岸的老汉看到了岸上站着的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卫,也有些慌了,没有了刚才在船上的彪悍劲头,连声为自己解释着。虽然台湾这些年在刘芾的主导下,已经没有了那种见官矮三分的习气,但是一般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改不掉这些习惯。

“老哥,别慌,我也就是个县长,来这里开会的,没事四处溜达溜达,正好碰上您了,咱们聊聊如何?您的笼子,一会我让他们帮你捞。”

刘芾一边说着,一边递给对方一根香烟。

“嗨,我说呢,本地人谁上这里来啊,捞笼子到是小事,那我就抽一颗。”

老汉嘴上说笼子是小事,但是他的眼神出卖了他,不过这种纸烟上带着金色商标的香烟,好像对好汉的诱惑力更大。

“您就住附近?”

“不住,这边全是礁石和沙地,盖不成房子也种不了地,我在北边的蚝村里住。”

老汉小口的嘬了一口香烟,很享受的蹲坐在旁边的一块礁石上。

“老哥家中几口人啊,怎么一个人出海啊。”

“嗨,老婆子走的早,儿子去当兵了,走了快2年了,明年就回来了,我来台湾之前就是渔民,一个人闲着没事,就弄了条小船,捞点蟹啊,虾的,出不了远海。”

老汉说起儿子,显得很高兴。

“哦,你今年……”

刘芾觉得这位老汉怎么也得有50岁上下了,怎么他的儿子还去当兵?虽然台湾是全民兵役,可是连着当2年兵一般都是青年人的选择。

“虚岁66啦,唉,俺是到了台湾才讨上了媳妇,儿子得的晚,今年才满20岁。兄弟你是县长,比我懂的多,你说说像我这样的老来得子,万一儿子有个闪失,我这就断了后啦。”

“是啊,这个规定不太好,我去开会的时候帮你提出来,看看能不能以后缩短独子的服役期限。”

刘芾听到老汉的话,有些惭愧,当初制定兵役制度的时候,不管是他本人,还是那些国防部的官员,都没事想到这个问题,或者是想到了,但是没人提出来。

“嘿,这可好,我也就是随便说说,儿子这一走,我这是天天想啊。”

老汉见到刘芾认真了,忙给自己打圆场。

“老哥那年来的台湾,在这里可还过得惯?”

刘芾向多了解一点普通人的感受。

“我是刘巡抚过世那年来的,我是刘巡抚的老乡,按说还是刘总统的老乡呢。”

老汉又嘬了一口烟屁股,拍着自己的胸口,誓言坦坦的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老家那边太穷了,我们村里能娶上媳妇的只有2家,要不我都三十岁了,能没个媳妇,唉……台湾比老家强多了,随便种点地,弄点营生,就能养活人,就连我这个没下过海的人,不是照样靠打渔养活了一家子人。”

“您知道现在大陆上正在闹革命,皇帝退位了,以后也没了,也要改成总统了,您想不想回老家去。”

刘芾继续问道,并且又递给老汉一根烟,帮老汉点上。

“嗨,不回去啦,等到我死了,就让我儿子把我和老伴埋在一起,还回去干啥啊,老家还有个兄弟,前几年托人带过来一封信,说老家那边兵荒马乱的,也不太安生。咱是个粗人,不比你们读过书当过官的人,哪儿能吃上饭,哪儿能活下来就去哪儿,说句不中听的话,谁当皇帝,谁当总统,老百姓都得吃饭不是,管那许多咧。”

这天,刘芾拉着这位老汉聊了1个多小时,最后老汉实在是抽足了好烟,又担心他的那些捕蟹笼子,死活或说也不聊了,爬上他那艘小渔船,突突突的向着他预计的方向开去。

刘芾在好汉走后,没有继续钓鱼,而是一个人坐在礁石上,抽着烟,想了很多。

老汉的话提醒了刘芾,不用去管到底用什么模式建立国家,只要大家在这里过的舒服,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成功的,反之,不管你的国体和政体如何先进,那些不过是一群政客玩的一个游戏而已,对于国家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而这个国家的主体,那些老百姓们,他们虽然根本搞不清楚你到底是啥国体,啥政体,但是他们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准确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自己过的是否幸福。

而且他们还具备一个非常有力的反抗武器,那就是他们的脚,这里不舒服,爷不住了,我去找舒服的地方去生活,而当你的国家的百姓们开始动用这个武器的时候,你的国家是什么国体和政体还有意义吗?

想通了这些,刘芾又找来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重新开始设计新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并且只规定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不管哪种体制,都要符合现在的情况。

经过了长达半个多月的马拉松会议,在包括刘芾在内的几十人即将崩溃的时候,国家的体制终于被弄出来了。

于是,在休息和准备了一周之后,在1915年4月1日,刘芾在总统府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