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海风云录-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战列舰,刘芾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一点都不懂,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当时最强大最先进的英国海军战舰的技术资料,好为台湾海军以后的发展做个标准。所以,在参观的时候,对于这些主炮啊、副炮啊、装甲啊刘芾兴趣并不高,但对于动力部分、鱼雷发射管和鱼雷的参数和军舰上用何种方式进行联系都问的比较详细,有些自己不方便询问的,便让大卫出头。
吃过午餐,大家又在朴茨茅斯的造船厂里逛了逛,看了看正在建造的另一艘可畏级战列舰以后,大卫一行就告别了陪同的海军军官,乘坐马车返回了约瑟夫的庄园。
对于这次参观英国和美国的几艘最新战列舰,刘芾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他弄清楚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造船技术,现在,各国的大型船只吨位大概在15000吨左右,使用燃煤锅炉作为主动力驱动,航速一般都在18节以下,而且续航能力有限;第二,掌握了这个时代最新式战列舰的大概参数,比如装甲厚度大概都在200毫米左右,联络方式主要还是白天用旗语,夜间用灯光等;第三,基本搞清了这个时代潜艇的发展,那就是各国对于潜艇这个玩意还都不太重视,而对于反潜更是无从说起,英美两国有数的几艘潜艇还都在试验阶段,并没有作为一种武器来使用。
又在约瑟夫的庄园里休息了几天,大卫又带着刘芾度过了海峡,来到了巴黎。虽然英国和法国离的很近,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城市、乡村、普通人和上流社会的习惯差异很大,法国人不管从骨子里或者表面上,都看不上英国人,尤其是在服装和食物上,如果你和一个法国人探讨英国菜,他会啐你一脸,一位这是你对他的侮辱,当然了,说实在的,英国人在食物人真没啥可夸耀的,除了土豆条就是鱼排,怪不得英国人胖子多,这两种食物放到现代,那就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尤其是那种用羊油焖的土豆泥,除了在热的时候还能凑合咽下去,等它凉了,你就想象吧,泥状的土豆混合着羊油……都糊在嗓子眼,能下咽吗?
虽然法国人讨厌英国人,但是并不讨厌非常神奇的药品和冰箱,所以,大卫的面子在这里也管用,不过不是在海军,而是陆军。一位法国将军,腆胸迭肚的翘着他那可笑的胡子,非常自豪的邀请大卫和刘芾参观了巴黎附近的一个法国骑兵旅,这个旅号称是法国最自豪的轻骑兵旅,各种荣誉多的数不清,不过刘芾一个都不知道。刘芾最清楚的就是,放上10挺重机枪,这个旅的1000多人和马,不用半个小时,就全会躺在阵地前,什么荣誉啊、骄傲啊,对于子弹来说没什么区别,打死一个贵族和打死一个叫花子,丝毫区别也没有。见识过法国的陆军以后,刘芾就没有再参观法国海军的愿望了,有这样的陆军海军也强不到哪里去,与其在这里天天去各种酒会里应酬,不如直接去德国了。
德国这个国家的历史其实很短,这个由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一手整合的国家在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以后,在1871年才真正的完全统一。统一以后的德意志联邦爆发出惊人的发展势头,利用联邦内的关税同盟政策,德国在不到40的时间内,就超过了俄国、法国和当时的哈布斯堡帝国,一跃成为欧洲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1850年---1900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05亿马克增至365亿马克,工业生产的绝对值增加了6倍,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德国成为了工业国家。英国用了将近100年完成的工业革命,德国用了不到50年就完成了。
工业化的发展迅速使德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200%,当德国开始成为一个一流强国的时候,它的目光自然而然的从陆地转移到了大海。自从1888年,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基,他骄傲自负,冲动张扬的性格与俾斯麦所奉行的克制、韬光养晦的政策背道而驰。
威廉二世希望自己能想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那样,使德国成为拥有广袤海外殖民地的巨大帝国。在“渴望阳光下的土地”的叫嚣声中,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度高涨,建立一个能符合德国国家地位的舰队的希望变成了需求。
年,时任德国海军部长的提尔皮茨在时隔两年后,又提交了一个全新的海军扩张方案,其内容足具爆炸性:38艘战列舰和58艘巡洋舰。这个方案如果完成,那么德国海军就是世界第二大海军,足以击败法国和俄国,而方案的核心则直指英国。
其实刘芾很喜欢德国人这种性格:埋头苦干,然后抬头也猛干。不过深知历史的他,对于德国人的未来,一点都不抱什么幻想,在欺负大清朝的人群里,你随时都能够找到德国人的影子,有时候它比那些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更积极也更卖力。
抱着多看你一眼,你就早死一会的心态,刘芾踏上了德国的重要军港和造船基地,基尔。
基尔是德国的北部城市,面临波罗的海的基尔湾,也是基尔运河的东侧终点。基尔作为一个海港,从19世纪中期就一直是德国的海军基地和造船基地,很多重要的德**舰,都是从这里下水的。
现在军港里只有几条老式巡洋舰停在码头上,不过在船坞里,正有一条战列舰在舾装,据陪同的海军部人员介绍,这是一艘凯撒。腓特烈三世级的战列舰,舰名是“凯撒。卡尔大帝号”
这艘船全长125米,吃水8。07米,标准排水量11000多吨,采用水管锅炉和活塞式蒸汽机,三轴推进,航速17节。这艘船上装备了4门240毫米主炮和18门150毫米副炮、12门88毫米副炮和大量机关炮,最后装甲300毫米。
对于为什么主炮口径这么小,陪同的德国海军人员解释说,是因为参考了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之间的海战,才缩小了主炮的口径,减轻重量以装备更多的速射副炮。
听完这个理论,连刘芾这个不太懂海军的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较量与其说输在设备上,不如说输在体制上,当时的2次大海战其实准备不足的北洋水师并没有被打败,真正打败它们的是糟糕的后勤准备、混乱的指挥体系和**的朝廷,和日本舰队关系不大。
而远在欧洲的德国人居然因为这场海战而更改了他们的战列舰设计,放弃了大威力主炮选择了更多的中口径速射炮,打算学日本人,用无数的小炮弹来和英国人对抗。
看完了德国人在海军上的糟糕短视,刘芾也提不起兴趣再去别的军港参观了,带着大卫几个人,匆匆返回了伦敦,并提前购买了几天以后的船票,准备返回台湾。
这次走的这么急,并不全是因为老伯爵着急看到孙子,而是从台湾发来了电报,说是在刘芾出门的这一年多来,台湾政府和研究所中,都挤压了很多必须由刘芾决定的事情,看着刘芾久久没有返台,刘贵就发了一封电报,催促刘芾尽快回家。
年9月,刘芾一行人坐船穿过苏伊士运河,途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在香港换乘了一艘台湾内务部的伪装船,回到了基隆港。
第二卷 又一个十年 第二十六章 高速发展的台湾
现在的基隆港和刘芾走的时候又不太一样了,原来的港口被扩大了一半,全部划归台湾海军使用。新建的港口在基隆军港的西北边,是一个全新的民用码头,基隆造船厂也划归在军用码头的范围内,成为了一个保密单位。
刘芾一下船,就回到了位于台北的总统府,并找来了海伦娜,让她带着约瑟夫和大卫,一起去看望山德鲁。自己则留在总统府,听取刘贵关于自己不在的一年多里,台湾的大概发展情况汇报。
在刘芾离开台湾出去环球旅行的这半年多里,刘贵作为看守总统,做的尽职尽责,把刘芾定下的政策一成不变的彻底执行下去。
台南打狗港的工业基地还在建设中,火电厂和一起配套设施已经开始运行;在台中,台湾银行继续发放中小额贷款,用以扶持那些从事糖业、樟脑加工的中小企业购买设备,扩大规模;合作社生产模式基本已经遍及整个台湾,在几年的摸索和发展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和行动,不过随着广大中下层农民的受益,支持者越来越多,已经占了绝大多数,而反对者越来越少,那些在土地上占不到太多便宜的地主和富豪们,面临着大多数人的发对和政府的高压手段,也不再和农民争夺土地,纷纷把资金投入了更加赚钱的工业和加工业中。
随着新台湾政府的逐渐完善,各个部门在日常运作中,培养出来了一批各层官员,他们有的是从自愿留台的前清朝官员中通过学习选拔上来的,有的是从台湾新军中抽调出来的,再加上自愿留在台湾的一些欧美聘用人才,基本能行驶一个政府的全部功能,运转还算良好。不过,有阳光的地方必定有黑暗,这是免不了的,尽管刘芾和内务部已经用了非常激烈的手段企图把新政府中的贪污**扼杀在摇篮里,但是还是有人拼着掉脑袋的危险去伸手,这个从古至今谁也拦不住,刘芾也没辙,只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刘芾离开台湾,到回来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内务部已经查处了3起利用职权、贪污案件,涉案人员主要是中下层的政府官员,大部分是原来的旧官僚勾结当地地主和富商,被发现后都已经由内务部抓捕,不过还没处理,要等刘芾回来最后决定。刘芾看过卷宗后并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打算多听听各部门的意见,审查一下案情是否如内务部调查的一样,再做处理。虽然打击犯罪**是重要的工作,但是刘芾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而造成内务部一手遮天的现状,这样对以后的发展很不好。
除去这些政府和民生问题以外,飞机场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建,已经基本完工,位于几场地下的飞机实验室也运行了一段时间,照着刘芾那架模型飞机,实验室已经成功的仿制出来放大了比例的木质飞机,并载着一头猪从高处滑翔了几百米,但是最后还是摔了下来,机毁猪伤。看来飞机这个玩意并不是想山寨就山寨的出来的东西,各种部件的性能、参数都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确定,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而刘芾唯一能给他们指导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说机翼的横截面形状、单层机翼不成,可以试试双层机翼,发动机不要和船一样,装在机身后面,应该装在机头上,起落架大概什么布局等等,具体的还要研究人员去自己慢慢摸索。
另外,那艘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建造也不顺利,由于吨位比较大,船体造型比较复杂,钢板的加工、焊接速度很慢,还有就是大口径舰炮的研制速度也一直都比较慢,这艘巡洋舰估计还要等1年时间才能下水。被这艘巡洋舰拖累,驱逐舰的建造也快不起来,目前台湾共计只有5艘驱逐舰在服役,还有2艘在舾装,不过刘芾并不着急水面舰艇的建设,就是能爆出N条军舰来,自己也没那么多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来使用。
剩下的就都算好消息了,首先,研究所以东风皮卡车为基础,照着刘芾的描述和那几本军事杂志上的装甲车为样子,照猫画虎的弄出了两款装甲车来。第一款是小型的装甲侦查车,摸样很想电影里那种警用装甲车,低矮的车身,四个粗壮的车轮和车顶上一挺12MM机关枪。这种车采用了四轮驱动和更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和散热水箱后置,公路最大时速70公里,涉水深1米,爬坡高度40度;装甲厚度为8MM,整车重4吨多,乘员8人,越野性能不错,在台中的各种土路和丘陵地带,时速也能达到35公里以上,而且耐用性比较强,维修也很简单。第二款装甲车和第一款完全不一样,从外观上,第二款装甲车更像一个运钞车,发动机前置,后面是车厢,可以乘坐22名战斗人员。整车的装甲为10MM,能防御当时台湾装备的12MM机枪的中远距离射击,不过8吨多的重量,使得车速降低到公路50公里,越野20多公里。
刘芾对这两款装甲车都还比较满意,虽然看着样子丑陋了些,不过还是很实用的。第一款装甲车被命名为“山鼠式”第二款装甲运兵车被刘芾命名为“獾式”并开始量产,装备台湾新军。
除了装甲车以外,研究所还为台湾陆军研制生产了第一种真正的大炮,75毫米野战炮。这种大炮是由海军舰炮改造而来的,炮管为75MM口径30倍径,炮架为双轮单脚的模式,全重不足一顿,用卡车就可以拉着跑,行动极为方便;另外,由于采用了全液压制退复进系统,此炮的射击精度和射速都大为提高,射程也达到了7000米。现在这种火炮主要由基隆的机械厂在制造,等到台南的工业基地建成,将由台南机械厂负责制造。
除了火炮和装甲车意外,研究所还为陆军提供了一种不算是新装备的新装备,那就是地雷。
地雷这种东西据《火龙经》记载在明朝就有,而随着19世纪烈性火药的发展,地雷才真正走上了步兵武器的舞台。
这次台湾研究所研制出来的是一种防步兵地雷,采用踏发和绊发两种形式。这种地雷的整体重量为2公斤,其中有半公斤烈性炸药和1。5公斤共计300颗玻璃珠子。
这种地雷的主要杀伤半径为15米,不过玻璃珠子最远射程能达到150米,主要对目标是起杀伤目的,而不是杀死。
刘芾对这种歹毒的武器还算比较了解,因为在后世,全世界还有N多的地方埋着各种地雷,有些地反几十年以前埋的,至今仍未清理干净,还在不断的制造着伤人和杀人事件。这种便宜的小玩意,在防御和封锁作战中,被利用的淋漓尽致,而且效果凸显。
由于台湾目前的陆军还是比较弱,对于陆地防御刘芾还不是很放心,现在有了这种防御利器,刘芾立刻下令大量生产,以防备万一被敌人在台湾登陆,那么迎接他们的就是满地飞射的小玻璃珠子。
虽然大型巡洋舰项目进展速度不令人满意,但是海军其他的研究并没有中断。“金枪鱼级”潜艇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排水量增加了近50%,航程和航速都有所提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远洋潜艇。为了区分和前两代“金枪鱼级”的区别,刘芾把第三代潜艇命名为“鲨鱼级”
“鲨鱼级”远洋潜艇的排水量为1022/1291吨,艇长70/62米,宽6。5/5。4米,吃水深度5米,双层耐压壳体;采用新型柴油机组和电动机组为动力,水上最高航速18接,续航能力11000海里,水下最高航速22节,续航能力700海里,设计潜深150米;武器系统改为533毫米鱼雷,前4后2配置,备弹15发,艏楼上装备2挺19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备弹5000发;其他如通气管、长波电台、主动声呐和水听器都有部分改进。
有了这种能够远航的潜艇,台湾不仅能够近海防御作战,对于中远距离的偷袭和破交战也有了一定能力。
除了“鲨鱼级”潜艇,研究所在鱼雷的改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不仅450MM“Ⅱ型”鱼雷技术更加成熟,而且继而开发出了威力更大的“Ⅲ”型533毫米重型鱼雷,以对付更大更坚固的水面船只。
这种533毫米重型鱼雷,光战斗部就重达190多公斤,全长近8米,采用改进型热动力发动机推动,最高航速36节,射程2000米。另外,研究所还发展了一款电力推动的450毫米鱼雷,不过由于电池和电动机的动力不足,航速只有21节,航程也只有不到1000米,要想达到更高的航速和更远的射程,还要等电动机和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
除了武器方面的研究发展以外,研究所在电子和声呐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新一代的电子管已经把发热和不稳定的问题改进了不少,从而使长波电台和声呐设备的开机时间大大加长,基本能够满足作战的需要。并且按照刘芾的计划,研究所正在研制雷达这类设备,虽然渔船上那部小型海事雷达把声呐、导航、测绘等一大堆功能都集中在了一起,并且大多是集成电路模块和小型天线,对于简单的山寨成成品雷达没有很大帮助,但是毕竟原理上还是差不多的,从理论和研究思路上对研究一种适合当代使用的雷达还是由很大指导的。
由于渔船上有很多这个时代里没有的东西,所以从几年前,在潜艇基地里,有一座专门的山洞船坞是专门给渔船设计使用的,哪里由内务部全力戒备,就是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也必须经过刘芾的授权或者陪同,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入船坞使用船上的必须品为科研项目做研究原型。现在的渔船已经开不出船坞了,从船体到动力舱,从雷达天线到驾驶台上的设备,基本都被拆卸了下来,封存在船坞里,供研究之用。虽然只是一条普通的远洋鱿鱼钓船,但是从钢板到焊接方式,从船型到船舱的分割,从柴油机到传动齿轮箱,从发电机组到无线电设备,都可以成功转化为超越这个时代一代甚至很多代的科学成就。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卷 又一个十年 第二十七章 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自从甲午战争时,黑了八国联军的舰队,世界列强在亚洲的海上力量大为受损,其中以沙皇俄国损失最大,2艘新造的战列舰都沉没在渤海,再加上俄国的财力、造船水平和路途的缘故,俄国在东亚的海上力量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另一个受损很大的国家就是日本,经过3次被伏击,日本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基本都损失一空,好不容易用清政府的赔款从英国买来了3艘重巡,又被干掉了一艘,等于海军力量少了三分之一。不过日本这个海上国家明显比俄国这个陆地国家对海军更重视一些,马上又筹款,从英国订制了2艘当时比较先进的伦敦级战列舰。
英国人为了联合日本遏制俄国在亚洲的发展,不仅把自己刚服役的一艘伦敦级战列舰直接卖给了日本,还派遣了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日本,帮助日本人在国内仿制伦敦记战列舰。在从1900年到1902年间,日本人连买带造,已经弄出了包含2艘伦敦级战列舰、4艘重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少数辅助船只的30多艘军舰,不仅恢复了日本海军的实力,而且比甲午战争前的战舰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主要的是经过英国人的帮助,日本国内已经可以自行建造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了。
甲午战争后,俄国在中国东北取得了大片的占领地和港口,还派遣了大量的驻军进入东北,不仅激怒了日本人,还让老牌强国英国人有了危机感。为了对付俄国人的野心,英国人不惜余力的拉拢日本人,并达成了协议,要共同保护两国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矛头直指俄国人。本来就互相看着不对付的日俄两国,在经历了2年的恢复期以后,又开始在中国东北和朝鲜一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除了俄日两国,英国人这一段时间对亚洲的关注度极具下降,这到不是他们打算放弃中国,而是他们和荷兰人后裔还有德国人在南非打的异常艰苦,经过了2年多的奋战,终于在1902年初取得了胜利,不过一点便宜都没占到,反而进一步显出了疲态,否则,也不会许给日本人N多好处,让日本人去遏制俄国人在中国东北的扩张。
剩下的法国人、德国人由于欧洲的局势紧张,都把目光收回了自己的老巢,对于东亚,基本是想保持原样,暂时也无力扩张。
这两年里,在东亚范围里,表现的最活跃的倒是最后来到亚洲的美国人,自从占领了菲律宾群岛,美国人一直在加强他在菲律宾的武装力量,不仅从国内调派了陆军,还从东海岸抽调了“俄勒冈号”战列舰,加入了太平洋分舰队。由于在美西战争中,西班牙人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使得美国人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却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从而鼓舞了美国政府,加快了它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步伐。不过,美国人暂时对台湾还没啥想法,毕竟菲律宾的独立起义还三天两头的爆发,光是镇压起义,就占用了太平洋分舰队和驻菲美军的大部分精力。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03年,这时的清政府已经感觉到了自身的危机,也开始试着做一些变革,不仅在山西、湖北、南京等地开办了大学,慈禧老佛爷也撤去了垂帘,亲自接见了各国使节;政府迈开了一小步,民间就迈出了一大步,各种报纸、社团纷纷成立,从各个角度开始为中华民族的沉珂开出药方。从君主立宪到共和、从全面西化到洋为中用,各种谈论层出不穷,各种小规模的起义也此起披伏,整个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片变革和改革的冲动。
刘芾从内务部得知的消息表明,在日本,已经有好几个颇具影响的名族自救组织成立,其中有2个名字刘芾很是熟悉,一个就是章太炎,一个就是孙文。对于这两位反清救国的先行者,刘芾既没有崇敬之情,也没有不屑之理,原因不是刘芾的思想比他们深,而是刘芾真的对他们不太了解。对这两位有限的认知大部分来自课本、电影电视剧以及一些文学作品里,后代对他们的评价也有不一样的地反,有褒有贬,所以刘芾也不知道那些评价是真的,那些评价是假的。
内务部的情报中,不仅有章太炎、孙文,还有袁世凯这位北洋的接班人。对于袁世凯这位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刘芾也是知之甚少,后世的课本和文学作品里,这位大总统基本都是反派人物,但是刘芾深知,那些都不可信,一个人能当上北洋大臣,又当选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总不能说一点优点都没有吧,这些太不合情理了,至于这位袁大总统是奸是忠,刘芾没功夫去研究他的人品和抱负,其实就是刘芾想研究,也没那个本事,总不能去和老袁交朋友共事吧,就是刘芾想,袁总统也不一定能答应啊。
虽然对这几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刘芾都不了解,也不感冒,但是刘芾那有限的历史知识告诉他,有他们出现,那么离清政府倒台就不太远了,清政府一倒台,那就是中华民国了,虽然短时间内没有外国势力的直接武力干涉了,但是各个军阀、势力之间,无一不是依靠着一个或者几个国外势力,在国内战成一片。
对于是否参与大陆上的争夺,刘芾从甲午战争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但是一直都没有考虑清楚。首先是依靠现在台湾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贸然登上大陆,不一定能有好果子吃。这个时代的清政府可能并不可怕,但是整个大陆上,从南边的广州到北边的旅顺,几乎所有大港口城市都是列强的地盘,你选那里登陆,都会触碰到列强的利益,如果让列强在大陆和台湾这两个市场中选择的话,估计没人会选择保护台湾这个弹丸之地,大陆上有几亿人的消费市场,而台湾的人口不及大陆的百分之一。
有的读者说了,你可以和列强做交易啊,比如给他们各种先进的武器资料啥的,换取列强的支持或者是不反对。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些幼稚,欧洲国家在华大多是贸易,你能拿出什么样的武器来抵消掉贸易的获利?就算你拿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那我估计列强会直接发兵来抢,在他们眼里,为了打开市场,清朝这个庞然大物都可以武力征服,那么台湾这个小岛,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开着军舰来抢夺是个很好的主意。打个比方吧,中关村一家很小的公司,发明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操作系统,如果这种操作系统面世,将会掠夺掉大部分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你觉得微软会过来和你公平的谈判,然后把微软的30%股票和你交换这种操作系统吗?我觉得不会,微软会使出各种招数,从政府层面、国际关系层面、专利方面、以及各种想不到的方面,向这家小公司施压,然后用很低廉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或者这个技术。如果你不答应,那么迎接你的是连绵不断的官司,微软有的是钱把你拖垮,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就十年,反正是让你的这个产品卖不到欧洲,卖不到美国,甚至连国内都不能卖,这个例子其实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就算是列强都瞎了,假装看不见刘芾杀上大陆,打翻了他们的各种买卖和特权,那么刘芾还有一个问题比较头疼,那就是如何对待这些同族同种的人民。清政府肯定不会把权利拱手奉送给自己,那么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从南到北的一直打到běi 精或者东北去。虽然刘芾可以说这是为了广大劳苦大众的未来,为了反抗各种压迫等等,但是战争不管冠上什么头衔,那也是战争。战争就意味着城市毁灭、良田荒芜、家破人亡、死伤无数,在把整个大陆都打烂了,打荒了,然后站在废墟上向幸存者宣布胜利了,接着埋头舔伤口。
这个胜利还是假设在列强不干涉的情况下才完成的,如果列强也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加入了这场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最后谁是胜利者,刘芾真的算不出来。在刘芾看来,这个时代的亚洲,不光有清朝这个统治着庞大土地的国家可以去发展,与其削尖了脑袋钻进这个大泥潭,不如把眼光向别处看看,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地方可以去拓展。
至于去了这些地方是不是会有战争,那就不是刘芾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在一个不得不靠战争和侵略才能生存下去的环境里,能出门去别人家杀人总比待在家里互相砍相对容易接受些,而且人类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总想着别的民族能够像自己一样思维才合理,如果不,那就想方设法的去改变,刚开始时说教,然后是上手段,最后还不成的话,就直接上手了,而且一般前两个步骤都不太管用,最终的结果都是赤膊上阵。
对于爱国主义这个名词,刘芾觉得前世看过的一段话说的很有意思:“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
第二卷 又一个十年 第二十八章 北极熊游过来了
虽然刘芾不想去大陆上掺合,但是对于这个横亘在台湾之上的老大帝国,必要的关注还是必须的。从1903年起,俄国人越发的不安分起来,修通了远东铁路,又修通了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以后,俄国人开始不满足于租借东北的领土了,他们打算长期霸占东北这块土地,不仅不想归还到期的东北部分土地,还增兵了几千人,把营口附近也占领了。
这边俄国人玩命的折腾,那边日本人不干了,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不仅没得到,还有被死敌占领的趋势,日本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先是和俄国人商量,打算先弄个协议,把朝鲜和满洲的权利合法化,不过俄国人没答应,这下日本人急了。
当初三国干涉辽东以后,日本人不得已把占领了的辽东和旅顺都归还给了清政府,不过从那以后,俄国人便成了日本的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