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海风云录-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计算好的数量,当镉棒在一根根抽调后,裂变反应就会越来越强,直到接近临界值,但是不能达到,一旦达到,理论上来说,这个大原子弹就爆炸了。当然了,现实中是不会的,因为还有其他保险措施,但是核泄露是免不的。
有了这个核反应堆,虽然只是个小型的试验型,但这就意味着45研究所有了控制核裂变的初步能力,既然已经可以控制裂变了,那么想要不控制裂变就非常容易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推论,在实际上,想要不控制裂变反而让裂变越激烈越好。也不是一个容易事。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去处理,比如说如何让铀原料在裂变过程中充分发挥而不会被裂变的能量吹跑。
但是细节、工艺上面再怎么难,也是在理论支持下的完善而已,理论已经有了。试验也通过了。细节和工艺上的问题就只是时间和试验次数的问题了。原则上说,联邦的原子弹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
其实剩下的难题并不是细节和工艺上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准确的说,是45研究所里那些核技术专家们有多少人愿意去把核科学发展成为一种武器。在这个问题上,刘芾只能亲自出马,去和这些科学家们聊一聊了,由于45研究所自始至终全都是在他的关注下才建立起来的,而且他还为这些科学家们的很多研究指明了方向,所以他在45研究所里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为了最终确认愿意参加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人数,刘芾在穆纳岛上的45研究所里足足待了1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是挨个找这些科学家们私下谈话,而且有的重要人员甚至要谈好几次,有的时候刘芾会专门在镜子前面照一照自己的舌头,因为他老觉得自己的舌头是不是分叉了,就像是毒蛇一样。
通过刘芾的亲力亲为,研究所的14名项目负责人里,有11人愿意参加核武器的研制,70多人的主要研究人员中40多人愿意参加,而剩下的几百名助理研究员刘芾没有去问,这些人连一个项目的一个分支问题都接触不全面,只是做一些重复性比较强的辅助研究工作,不是不可或缺的人。
一部分人愿意研究,而一部分人拒绝研究,那这个研究所就无法再成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单位了。在刘芾的授意下,联邦政府开始在苏拉威西岛东北部的瓦莱阿巴希岛上开始建造专门的核武器研究和制造基地,当然了,对外只是一座空军机场和试飞中心,取名为联邦空军水上飞机试验基地,而原来的45研究所则专门研究核能的民用方面,虽然保密级别不变,但是45研究所已经得不到刘芾的全力支持了,只能是比其他联邦研究所高一些。
从1929年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并席卷了全球以来,一直到年中期,世界经济都处于一个下滑动荡的时期,如果仔细算一算的话,所有发达国家既工业化比较普及的国家工业产能下降了近一半,对外出口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差不多有300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
这其中美国最为严重,工业产能下降了46%,对外贸易缩减70%以上,失业人口近1700万,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罢工近5000次。德国受到的打击也不少,工业产能下降了40%,对外贸易缩减了76%,失业人口600多万,罢工1000余次。英国和法国略好一些,工业产能下降了20%多,对外贸易损失了一半,失业人口大概有200…300万。
南海联邦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由于准备得最充分,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所以损失最小。到年,联邦的工业产能下降了15%,对外贸易缩减了30%,失业人口50万左右。这主要得益于联邦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之间的贸易往来,成功的开辟了一个购买力巨大的市场,从而减少了联邦国内的损失。
到了年,各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但是这时的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已经被打回了原型,总体损失2500亿美元,比一战还多了800亿美元,等于又打了一场世界大战,有些国家甚至比一战结束时的情况还遭。于是各国政府针对本国的情况,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恢复自身的元气。
美国政府受到的伤害最大,所以动手也最快,在年3月,美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第31任总统,富兰克林。德诺拉。罗斯福。
罗斯福家族算是一个卓越的美国政治家族,他们来自荷兰,是荷兰人的后裔,这个家族的祖先在1649年就来到了美洲大陆,整个家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已经有超过300年的历史了。
在这个家族中一共出现了2位美国总统,除了富兰克林。德诺拉。罗斯福之外,还有他的家族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两个总统还当的一个比一个强。这个家族还出了一位第一夫人和一位美国国会的法务长。而且在美国多个城市都有以罗斯福命名的建筑物和街道,美国海军中也有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另外,这叔侄两总统还与美国历史上的其它11位总统有着血缘或者姻亲关系,他们是华盛顿、约翰亚当斯、麦迪逊、约翰昆西亚当斯、范布伦、威廉哈里逊、扎卡里泰勒、可兰特、本杰明哈里森、塔夫脱,他们甚至和丘吉尔也是远亲。
政治往往和经济是孪生子,罗斯福家族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在美国政治界声明斐然,在经济方面也是战果累累。在纽约,从曼哈顿22大街一直到46大街、从第五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罗斯福家族的产业,此外他们还在世界各国进行投资,其中在中国就有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
这两位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历史上都是比较成功的总统,在后世美国国内的总统评选上,富兰克林和西奥多多次荣获第一和第二名,把林肯、华盛顿、杰佛逊都甩在了身后。富兰克林与他的家族叔叔西奥多比起来,更是政绩斐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了4任的总统,至今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位。他带领着美国人民走出了经济危机,并且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成功的使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正文 第七十章 罗斯福新政
单从个人好恶来说,刘芾不愿意与这位传奇总统为敌,但是从国家角度上来讲,刘芾又不得不打垮这位美国总统,从而消弱美国,让南海联邦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有的时候刘芾再想,为什么在几乎同一个时期里会诞生一大批传奇人物呢?
比如说中国有**、苏联有斯大林、德国又希特勒、英国有丘吉尔、法国有戴高乐、美国有罗斯福、南斯拉夫有铁托,再加上隆美尔、邓尼茨、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朱可夫、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蒙哥马利、山本五十六等等,全都集中出现在几年之中,而这些人如果分散放到其他年代,都是当代的豪杰。
而刘芾所需要面对的,就将是这些人的一部分,而且他不是要和他们合作,而是要把他们打败,这让刘芾非常没有信心,就战略战术、个人魅力、军事和政治素养等方面来衡量,这些人里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把刘芾摔到八条街之外,可是刘芾不光要面对他们中一位,而是同时要对付好几位。
说完这些废话,再回过头来说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美国第31任总统从小出生在富贵家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官二代加富二代,而且这位总统是个独生子,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罗斯福的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直到他9岁才被允许自己洗澡,他的整个童年都必须遵守母亲给他制定的所有规矩。
而他的父亲也没有忽视自己唯一的后代,他从小就把罗斯福扛在肩头。带着他去巡视庄园,大一点之后,改成了骑马。等到夏天,他们父子俩还会带着狗去挖土拨鼠的洞,然后躺在草莓丛中听父亲给他讲故事。
从5岁起,老罗斯福就带着儿子驾驶着51英尺长的“半月”号帆船出海了,当他的个子还没有半月号的舵轮高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独自掌舵,在罗斯福14岁之前,他就已经游历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而且对每个国家都相当的熟悉。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除了航海、旅游之外,罗斯福从小还养成了打猎、集邮、为慈善事业捐款的爱好,还随着他父亲接触了很多美国政界人物,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这对他成年后进入政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然后他去了哥伦比亚法学院继续深造,但是在考取了律师合格证之后就缀学从政了,并在1910年当选为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担任海军部副部长。在任期间还访问国南海联邦。
年在一次海滨度假的时候,他参与扑灭了一次林火,然后就跳入大海畅游,但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以后只能坐上了轮椅,很多民主党的会议都得由他妻子代为参加。
但是疾病并没有打垮罗斯福,他仍未他的理想在奋斗着,虽然在1920年作为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选举失败,但是在1928年他成功的当上了纽约州州长,并采取了多种新政为农民减税,大得人心。
年3月,罗斯福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他成功的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但是当时的美国已经被经济危机弄成了烂摊子,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业生产接近停滞。不过罗斯福上任之后的第三天,就开始了他在竞选时候的承诺,他要实行新政,把美国从危机的泥潭里拉出来。
罗斯福的新政核心内容有三个:改革、复兴和救济。这个新政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稳定发展,而在资本主义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式的大手术。
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全国所有银行集体放假,停止营业。然后在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发令》通过立法对银行采取许可证准入制度,那些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在经过审核之后即可开业。罗斯福向惊魂不定的美国人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肯定比藏在家里更安全。
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政府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由于有了政府保证和背书,银行的信用恢复的很快,银行存款到年底已经增加了20亿美元。
除了金融方面,罗斯福还在农业和工业方面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犁掉1000万英亩的棉花田、收购并屠宰20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认为的造成商品短缺,以恢复物价。
最后一步就是救济了,罗斯福所谓的救济,其实就是以工代赈。在他上任初期,美国政府兴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以增加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并且正式宣布,政府将不再向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发放救济金,而是为这些人介绍工作,让他们赚取工资。
在这些改革期间,美国政府和国会共颁发了700多个发令,内容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解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调整三权分离机制等6大方面。
然后,罗斯福命令美国停止黄金出口,并宣布废除了金本位制,并让美元开始贬值,增加美国在世界商品交易中的竞争力。
罗斯福的新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肯定会伤到很多人的利益,比如报业大王就说:新政是苛政,不是榨取富人而是榨取成功者。而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则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甚至有人提出,罗斯福的新政严重破坏了美国精神,是披着自由民主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但是不管这些人怎么说怎么骂,罗斯福的新政在美国还是取得了成功,它首先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和银行的信心,而人们一旦有了信心,再加上合适的法律约束力,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得到了遏止,从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停止下滑,逐渐有了攀升的势头。
美国经济复苏,也带动了与它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的欧洲,尤其是对于经济危机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英法等国,也是个好消息,那里的人们也慢慢的恢复了信心,开始愿意向一些项目中投资,这样也带动了英法两国的经济复苏。
而对于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灾区德国,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了。首先德国的经济基础没有英美等国坚固,再加上一战的拖累,德国政府债台高筑,无法通过改革来自愈经济危机的伤口。而且德国没有海外殖民地,无法去转嫁这个危机,而欧洲各国对于德国更是心有余悸,都不太愿意帮助这个曾经打得自己非常没面子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在国内的声望几乎扫地,大批的失业工人、破产的中产阶级、小业主和资本家们都对这个政府失望透顶,他们认为在这个政府的带领下,德国不会走出战败的阴影,更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灾情。
就当德国民众们失望、无奈、彷徨、愤怒的时候,一个激情四射的声音从一个叫做阿道夫希特勒的奥地利小个子口中发了出来,而且对于这个人德国民众们并不陌生,他就是目前德国最大的政党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袖……)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小胡子的德国
在年举行国会选举中,国社党获得了1700多万张选票,一举成为德国第一大党,而这个党的领袖希特勒虽然在总统竞选中败给了兴登堡,但是他在德国的影响力已经空前高涨了。
年1月,兴登堡为了摆脱国会与他旷日持久的对抗,任命了希特勒为德国总理,这个任命得到了德国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广泛拥护,而这位小胡子在上台之后也在德国国内展开了类似于罗斯福一样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不过希特勒所面临的情况要比罗斯福要负责的多,首先他国社党在国会中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只占有32%的席位,当时的国会第二大党德国**则有17%的席位,而德国**是坚决反对国社党和希特勒的上台,这就让希特勒无法在国会中通过他的很多执政法案。
面对这种情况,希特勒只能要求兴登堡解散国会,并重新选举,但是选举的结果并不让希特勒满意,因为选举结束后,国社党只取得了44%的席位,就算加上德国国家人民党的选票,也只有53%,还是没有达到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至此,希特勒想要在这一任期德国总理的位置上有所作为,就必须除掉德国**这块绊脚石。
年2月27日22点,德国国会发生了大火,在扑灭这场火灾之后,消防员和警察发现了20捆未烧尽的纵火燃料和一个冻得哆哆嗦嗦的男人。经审问,这名男子名叫马里努斯。范。德尔。卢贝,是一名荷兰**人,前不久才来到德国。
次日,希特勒要求德国总统兴登堡颁布了紧急发令,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并宣布德国**意图暴动,因此为非法。3月1日,冲锋队占领了德国所有的**党部,禁止**报刊出版。并逮捕了包括德国**领袖恩斯特台尔曼在内的近2万名德国**党员。
打垮了头号反对党。希特勒终于如愿以偿的通过了特别授权法,这样一来,德国政府的一切的发令就不必在通过国会的批准了,随后。希特勒解散了德国所有的政党。宣布国社党为德国唯一合法政党。这也就意味着。德国从此走上了独裁统治,再没有人能够干涉希特勒的一切命令。
当做完这一切之后,希特勒通过海伦娜家族的渠道。给刘芾发了一封密电,并在密电中向刘芾通报了他的这个壮举,还解释说,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受到了刘芾的影响,如果像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就必须让全体国民团结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身边,不能有第二个,更不能有反对者。
看完这封密电,刘芾吓出了一身冷汗,合算历史上这个小胡子的一切疯狂举动,都是自己教的啊,如果这封密电在后世被人发现的话,那自己不成了法西斯纳粹的先行者了!更让刘芾郁闷的是,自己还无法解释,更不能去电驳斥希特勒的说法,因为南海联邦对德国政府的援助刚刚正式启动,这次不再是偷偷摸摸的私人捐款了,而是国家对国家的光明正大的支援。
刘芾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援助德国,主要是因为希特勒上台了,如果援助早了,没准会影响小胡子的政途,而援助晚了,刘芾深怕德国发展慢了,因为在刘芾的计划中,德国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在欧洲独力压制英、法、俄这3个大国,任重而道远啊。
南海联邦对于德国的援助第一期大概有5亿美元,并且规定其中3亿美元必须用来购买联邦的农业机械和农药农肥等物资,另外2亿美元的贷款则是用来采购德国的机械设备,主要是在矿山、铁路机械方面。
除此之外,南海联邦政府还组织了一批联邦国内的企业家去德国展开考察,并打算在德国国内的多个领域进行投资。这也是刘芾援德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德国在机械制造和化学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而联邦在这方面并不打算投入过高,所以如果双方联手,由联邦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由德国企业进行开发和制造,那么双方都能获得利益,产品的质量也会更高。
对于南海联邦给予的帮助,小胡子非常感激,这就相当于一个大红包,在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及时送达了。虽然这个份红包中没有什么现金,但是这些采购和合作加工都是德国急需的物资,不光能够解决德国农场主们的忧虑,还能为德国工业制造业注入一丝活力。
除此之外,希特勒号召德国政府勒紧肚皮来修建高速公路,在他看来,必须是先有路才能有汽车,否则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而且这时候德国高失业率造成了人工低廉,还能降低工程成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希特勒力排众议,跑了全国很多个地方,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在有的时候,口号可能比工资还能鼓舞人,德国人民真的不讲待遇,不计报酬的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和效率,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当得知德国国内要修建高速公路之初,就连刘芾也有些责怪这位小胡子同学太心急了,穷的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要修高速公路。可是当这个项目在德国四处开始动工的时候,刘芾不禁有些后悔,如果当初把这个小胡子弄到南海联邦来当个政府部长或者副总统啥的,是不是自己就省心多了啊,这个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真是无以伦比了。
除了在德国国内大搞基建之外,希特勒还通过正式外交渠道,向南海联邦政府请求另一项援助,那就是国防工业。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就算是国社党内,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其中一部分人主张向美国靠拢,因为在美国人中有着大量的德裔,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实际关系上,德国和美国都不算远,当初力排众议免除了德国一部分战争债的就是美国政府。
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向南海联邦靠拢,因为南海联邦的武器和德国一样,都是公制,不存在什么制造和设计上的误差,更主要的是,联邦海军和空军在近几次战争所表现出来的绝对实力,这些人看到了飞机和潜艇对于德国的重要性,而且这些人对于在一战中最后踹了德国一脚的美国政府还是有抵触。
而这两方的争论最终由希特勒本人拍板做了决定,学习南海联邦。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位小胡子同学已经对刘芾有了个人崇拜了,而且联邦的武器确实在实际战争中展现了它的威力。至于美国,当时的整个欧洲都视美国为一群农场主和暴发户,而且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真的不是很强大,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标志性武器。
对于德国政府的这一请求,联邦政府欣然同意,这是联邦政府或者说刘芾早就等待的一个机会,只有在军事上更多的帮助德国政府,才能让它在日后在欧洲独力对抗3大强国,这样联邦在太平洋上对付美国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身后的安全操心了。
历史有的时候是真的很顽固,由于刘芾的到来和南海联邦这个历史中本来没有的国家的崛起,原本的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但是一旦它找到了原来的路径,还是会死命的沿着那些深深车辙前进……)
正文 第七十二章 绥靖和孤立
在德国政府与南海联邦政府展开的国防军事合作项目中,德国陆军挑选了联邦为其准备的4个型号的坦克、装甲车和摩托车作为合作重点,而德国海军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联邦的潜艇,而刘芾特意给德国海军准备的重型航空母舰他们只看了看,就再也没搭理。相对于海军和陆军的保守,德国空军倒是成了激进派,他们对联邦提供的3种飞机照单全收,并且还极力要求联邦空军派遣一个教导团前往德国进行生产和教学方面的指导。
这次南海联邦与德国政府之间的军事合作已经不限于简单的出售购买武器装备和提供培训了,而是更紧密更深入的真正的合作。联邦军方会把潜艇、飞机、坦克的设计图纸和建造图纸都提供给德**方,然后在德国本土进行初步的仿造,当然了,装备的品级都要比联邦军队自用的低一到二个代差。
而德**方则会接受南海联邦的部分订制业务,就是由德国的军工厂来帮助联邦制造一些装备的零部件,并且会与南海联邦共享这些德国兵工厂的技术资料,以此来作为联邦提供图纸和技术的补偿。
除此之外,刘芾还特意去电给希特勒,以私人的方式劝告他,要尽快拥有德国自己的石油工业和石油产地,这样德国的血液就不会因为什么特别情况而被别人掐断。至于小胡子能不能听进去,上哪里去找。如何找,那就不是刘芾能控制的了的。
除了国家政府之间的密切交往,南海联邦的很多私人财团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德国进行了投资,这些私人财团大多是与刘芾旗下的产业有关的,比如海伦娜航运、山德鲁电器、快餐业和制药业等等,不过按照刘芾的吩咐,这些私人财团与德国财团所经营的企业必须是合资企业,而且联邦商人一方占股不能超过50%,因为刘芾知道。一旦战争爆发。这些产业就将尸骨无存,谁出大头谁倒霉,少赚点总比赔本要强。而且刘芾只是想帮助德国尽快的恢复实力,并不是想和德国真的结成盟友。因为刘芾明白。如果德国失去了控制。那么最终南海联邦和德国之间也会成为敌人。
时间到了年,在这一年当中,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从经济危机中解脱了出来。刚刚不再用为吃饭和工作发愁,各国的工业生产还都在逐渐恢复中。这时的世界3强英美南所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英国和法国认为德国已经不再是欧洲的麻烦了,他们现在最大的麻烦就是红色苏联。由于苏联所采取的输出革命的策略,欧洲大陆上很多青年人都热衷于**理想,并且把它付诸实施,并在欧洲各国都建立了**。不仅如此,在英法两国的海外殖民地上,也出现了革命和独立的风潮。
这种情况在英法两国看来,比德国的对外扩张还要致命,这简直就是在挖资本主义的祖坟,这样一来,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开始调转矛头,着重开始遏制红色的蔓延。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英法两国都在欧洲的西部,与苏联的距离比较远一些,不方便直接插手,而德国却与苏联接壤,而且两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样一来,支持德国政府去正面对抗苏联就成了英法唯一能够遏制苏联的方式,巧合的是,目前德国的领导人对于**也是深恶痛绝,正符合了英法两国的利益。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英法对于希特勒在德国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大多予以支持或者默认,就连法国这个德国死敌也不再全力挤压德国的生存空间,以便让德国能够恢复一些力气去帮助整个资本主义阵营抵御红色苏联。
在这个问题上,南海联邦对于德国的大力支援在英法两国看来,是很正常也是很及时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很少能够有像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感情存在,稍微夸张一点说,基本全都是利益互换。作为南海联邦的头号敌对国英国,当它的利益受到了更大威胁,并且比南海联邦还要大的时候,它就立刻转变了对南海联邦的态度,不仅没有在联邦对德国的军事援助上指手画脚,还鼓励并怂恿南海联邦继续加大其对德国的援助,因为这在英国政府看来是个既不用自己出力,又能增强德国实力的大好事。德国强大了,与它接壤的苏联自然就会被遏制,因为双方的政治形态决定了它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盟国。
除了在抵御红色苏联的西进上英法两国心照不宣之外,英法两国本身在欧洲的统治地位上却是一对死敌。一战之后,英国的实力已经不足以维持它在全球的的霸权了,但是在欧洲,英国却不愿意看到法国人踩着德国的躯体走上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于是,英国人一边要抵御南海联邦和美国在太平洋上不断扩张的步伐,还得破坏法国试图称霸欧洲的计划。
阻止法国称霸欧洲,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给法国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而这个敌人的人选就是德国。从传统上,法德两国是世仇,双方一直因为领土问题产生摩擦,当年普法战争中德国赢得了胜利,但是在一战中德国又把原来赢得的好处连本带利的还给了法国。按照逻辑来算,现在应该让德国再坑法国一次,然后让法国再反过来咬德国一口,这样一来,法德两国就会在狗咬狗的状态下消耗掉两国的能量,从而使得英国能够大部分保证它的欧洲的话语权。
按照这种思想,英国拉拢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其中就包括美国和南海联邦这些它潜在的敌人,然后对德国放宽政策并给与援助,以便让德国迅速崛起,能够给法国造成更大的麻烦,于此同时,英美集团还在东欧问题上扯法国的后腿,阻止了法国力图把东欧营造成包围德国的联盟。
英国不心甘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一边挑唆美国和南海联邦的关系,一边又得拉拢美国和南海联邦,共同在欧洲扯法国后腿而扶持德国,其实在刘芾看来,英国比德国要可恶多了,这也真难为这些英国政客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大部分矛盾都是这个小岛上的政客们挑拨起来的,他们打算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然后趁机让英国重新坐上世界霸主的位置,但是他们好像对自身过于高估而对美、南、德三国都过于低估了。
相比于欧洲的乱态,美国现在是一片安详。在罗斯福政府的领导下,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他们改变了他们一贯的自由经济习惯,政府的监管成为了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像29年那样的惨剧不再发生。
但是美国人可能是被股市大崩盘和经济大萧条给吓坏了,他们有些矫枉过正。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美国人民更加的不愿意去干涉别国事物,他们认为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只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