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场对印度历史影响深远的战役,就发生在帕尼帕特。
有趣的是,在几百年之后,中国军队也是从阿富汗出发,循着当年阿富汗军队的足迹,来到了帕尼帕特,并且在这里大败前来迎战的英军。
1761年的帕尼帕特战役使印度最终沦于英国殖民统治长达数百年,而时光到了1944年,同样还是在帕尼帕特,但交战双方却完全不同,而战役的结果,同样对于印度的历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远处扬起了漫天的尘沙,左浩祯上校转头望去,看见一辆辆军用卡车的身影,一些印度接应人员纷纷迎了上去,左浩祯上校知道,补给到了。
“我相信,您和您的部下,是第一支进入德里的中国军队。”德罗纳上校笑着向左浩祯上校伸出了手。
左浩祯笑着和他握了握手,转身向自己的部队走去。
此时的德里,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海因里希。哈勒听着外面凌乱的枪声越来越激烈和密集,不由得焦急地用手握住了关押自己的牢房的铁门。
此时牢房里响起了犯人们的呼喝声,一些印度犯人将自己的搪瓷缸伸出了牢门,在墙壁上不住的叩击着,伴随着震天的吼叫声,而往日不可一世的英国看守们此时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很快,枪声变得近了,哈勒透过窗户向外望去,看见了几名头戴平底锅盔的英国白人士兵一边用冲锋枪向外扫射,一边想要寻找着藏身之处,但很快,伴随着外面密集的步枪攒射,这几名英国士兵全都倒在了地上。
远处的一座木制的了望台上,两名英军机枪手正操纵着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居高临下的向外面射击着,哈勒透过窗户,隐约的可以见到栅栏外面被成片扫倒的手里拿着各种武器的印度人。
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出身的党卫军精英,哈勒看着外面激烈的战斗,心底的热血也一点点的沸腾了起来,恨不得现在冲出去,把英国人撕得粉碎。
作为怀有特殊使命的党卫军特种部队,他和另外十个人一同潜入印度之后,工作的进展尽管十分艰难,但基本上还算顺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接近尼泊尔边境的时候,却百密一疏,被英军巡逻部队发现后全体活捉,并被押解到了德里。
哈勒本来以为自己和同伴们会被英国人审讯并处死,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印度混乱的时局帮了他们的大忙。
由于中国军队的大举进攻以及席卷整个印度的暴*,英国人根本没空搭理他们这些千里迢迢到印度来“旅游”的德国神经病,使得他们能够苟延残喘的活到了现在。
远处传来了阵阵沉闷的爆炸声,紧接着似乎有子弹飞射过来,击中了牢房外面的墙壁,哈勒小心的缩在了墙角,不再靠着窗口,以防止被流弹击中。
外面的爆炸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而哈勒似乎还听到了坦克发动机的突突声,他知道可能是英国人用坦克向发动暴*的印度人进行攻击了,在狠狠的鄙视了一番英国佬之后,哈勒禁不住为自己会不会受池鱼之殃而担忧起来。
作为一名天生的冒险家,他并不畏惧死亡,他只是担心自己不能完成这一次元首的亲密战友交待下来的重要任务,
哈勒正在那里胡思乱想患得患失之际,伴随着一声刺耳的尖啸,只听轰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直接击穿了墙壁,飞进了哈勒所在的牢房,不但把墙开了个大洞,而且将铁门也直接掀飞,在打烂了对面牢房的铁门之后,从另一面墙壁飞了出去。
哈勒直起了身子,小心的顺着墙壁上的洞向外望去,立即看见了一辆车身上涂有醒目的龙头标志的坦克。
哈勒难以置信地看着这辆在欢呼着的印度人当中耀武扬威的中国坦克,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哈勒从扭曲的铁门当中跨了过去,来到了一间看守室里,找出放在铁柜里的钥匙,回到走廊里打开一个个牢门,将自己的另外几名伙伴和印度犯人们全都放了出来。
“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亲爱的哈勒。”哈勒的伙伴弗朗茨开心的对哈勒说道,“是中国人来了,是吗?”
“是的。”哈勒镇定地对弗朗茨说道,“去拿我们的装备,我们得马上离开这里。”
“好的。”弗朗茨点了点头,招呼其他的战友们一起行动。
在一间英国人的库房里,哈勒和伙伴们找到了自己的背包和一些被英国人拿走的装备,哈勒小心的打开自己的背包,发现自己的日记本和那些重要的地图以及搜集到的“重要物品”没有丢失后,不由得欣喜万分。
“我们走。”在看到大家基本上都找回了自己的物品之后,哈勒果断的命令道。
十一名德国人离开了这个关押自己的地方,此时街道上的枪声已经趋于平息,到处都是举着中国便携式冲锋枪、老式李恩菲尔德步枪、砍刀和各种各样武器欢呼的印度人,连妇女和小孩都在街头上欢呼,很多人的身上都佩有“自由印度”的袖标和徽章,哈勒注意到他们当中有一些中国军人的身影,这些中国人的数量并不多,但每个印度人似乎都以能够接近他们为荣。
“要不要去和我们的盟友打一个招呼?”弗朗茨笑着对哈勒说道。
“算了,我们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要再给自己找麻烦了。”哈勒看着徐徐驶入街道的一辆插有龙旗的华军“天狼”坦克,摇了摇头,象是自言自语的说道,“我想我们的盟友知道我们要找的是什么后,是不会感到高兴的。”
“是啊。”哈勒的另一名同伴沃尔夫说道,“现在的中国人可能还不知道,在他们的国土上,有这样一个惊人的秘密。”
“走吧。”哈勒从中国坦克和军人们身上收回了目光,说道,“我们马上离开这里。”
北京,居仁堂,华夏共和国大总统府,花园。
“昨天上午,我军会同印度解放军攻克德里。”总参谋长单轲威上将对孙纲和谭延恺说道,“印度各主要城市目前都被我军和印度解放军所控制,只有局部地区还有英军的零星抵抗,相信很快就能平定。”
“听说英国总督被咱们打死了?”孙纲将手中的报告交给了坐在身边总理谭延恺,问道。
“据前线的战报,印度总督府被我军飞机炸毁,英国驻印度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夫妇双双身亡,一同被炸死的还有英国驻印度总督霍普侯爵和陆军上将韦维尔。据称他们都是在地下防空洞里被炸死的。”单轲威说道,“当中还有不**女和儿童,估计很可能还有英国王室成员在内。”
“咱们的轰炸机把‘滚地球’扔在那里了。”副总理文恒说道,“要不然不会炸得这么狠。”
“那可是英国国王的表弟啊”谭延恺吐了吐舌头,看着孙纲说道,“这个仇结得可有些大了。”
“战争总是会有死伤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经济部副部长周骧予明白谭延恺的意思,说道,“英国国王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如果真心想要同咱们和谈,是不会顾及这几条人命的。”
“老周你是不是忘了,现在的英国,可并不是英国国王说的算啊。”经济部长刘绍基看了看孙纲,又看了看周骧予,“只要那位邱吉尔首相还在台上,英国就不会考虑和平结束战争的。”
“这一次丢了印度,还连带着英王表弟夫妇一同送命,他也应该离下台不远了。”外交部长顾维钧笑了笑,说道。
“只怕未必。”刘绍基说道,“这个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倒台的。而且他已经给英国民众多次洗脑,何况他们背后还有美国。印度的丧失只会让英国人感到恐惧,更加拼命的和咱们打下去。”
听了刘绍基的话,孙纲赞许的点了点头。
“绍基这个‘洗脑’的词可是够狠的啊。”教育部长王明臣开玩笑似的说道,“你这个词一出口,我们教育部的工作以后可就不好干了。”
“两码事两码事。”刘绍基笑着连连摆手,又看了看一直默不作声的“大司马史”,说道,“邱吉尔给英国民众的洗脑完全是依靠谎言欺骗和空头支票的许诺,咱们华夏军事教育革和社会改革可不是这样,这当中是有本质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古语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印度对于英国,绝不只一指之痛。”外交部副部长吴怛志说道,“这一次把英国人打得痛入骨髓,他们也可能会考虑同咱们和谈的。当然,更可能的是,英国同德国和谈,然后联合德国及美国,一起对付咱们。”
听了吴怛志的石破天惊之语,花园里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下来。
过了好半天,总理谭延恺缓缓说道:“不错,那样的话,就是白人世界和咱们黄种人世界的战争了。”
“所谓的合纵联横,远交近攻,就是这个道理。”吴怛志说道,“在苏联将亡之时,这种情况就已经有出现的可能,而如今我军攻下印度,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大了。”
“那又怎么样?”一直没有出声的史司忽然说道。
“你什么意思?随波?”顾维钧有些惊讶的看着史司,“难道说我华夏要同整个西方开战?”
“在十年以前,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就意味着咱们华夏亡国灭种。”史司淡淡的说道,“但是现在,哪怕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来进攻咱们华夏,咱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听了史司的话,顾维钧不由得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你史随波是不是弄出什么能毁灭整个世界的新式武器出来了?”副总理文恒看史司不象是说笑的样子,不由得问道。
~~~~~~~~~~~~~~~~~~
继续求月票……
(一千三百六十四)决定历史的瞬间
(一千三百六十四)决定历史的瞬间
“其实现在咱们华夏手中能够毁灭全世界的武器,并不只一件两件。”史司看了看眼睛瞪得老大的副总理,仍然象以往一样波澜不惊的说道,“有的研制历史甚至更早。”
“如随波所言不虚,那咱们能不能用这种武器迫使英美早日停战呢?”顾维钧立刻问道。
“少川能不能猜想到,英美一旦先于我华夏有了这样的武器,会怎么做?”史司没有回答,而是平静地反问道,“他们会考虑停战吗?”
顾维钧听了史司的话,不由得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
“他们更可能做的,是用这种武器灭亡我们。”刘绍基明白了史司话里的意思,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这从他们以前的一贯作风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说我们面对敌人的时候,一定不能手软。”谭延恺看了看孙纲,又看了看大家,“哪怕现在可能背上刽子手的骂名。”
“为我华夏子孙后代计,这些许骂名,就算不上什么了。”周骧予看着面色有些沉重默不作声的孙纲,觉察到了气氛似乎有些压抑,象是开玩笑似的说道,“只是最好不要把他们全灭了,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竞争对手的话,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听了周骧予的话,很多人都笑了起来,本来有些沉闷的气氛消失了。
孙纲看着周骧予,原本有些皱紧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史司注意到了孙纲表情的细微变化,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没有白说,现在,华夏共和国最高领导者的心结,已经打开了。
英国,伦敦,议会下院。
此时的下院,站在讲台前的邱吉尔正在接受着议员们的质询。
“我们并没有失去印度帝国军队正在印度同敌人进行着英勇的战斗他们在流血在牺牲我们竟然在这里诋毁他们的努力,这是可耻的”面对工党议员们咄咄逼人的质问,邱吉尔恼羞成怒地大叫道。
“但根据中立国记者的报导,印度已经被中国军队和暴民占领”一位议员毫不理会邱吉尔的咆哮,而是针锋相对的说道,“他们的报导已经证实,中国人向外界公布的消息是准确的印度已经落入中国人的手中”
“难道你宁愿相信敌人的宣传,而不愿意相信我们自己的情报吗?”邱吉尔的额头崩起了道道青筋,显然血压在急剧升高。
好容易把这位议员给骂回去之后,邱吉尔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看着下面坐席上群情鼎沸的人们,感到肺部有些难受,不由得重重地喘息了起来。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局势已经非常的危险了,首相。”另一位议员起身,用相对温和的语调说道,“苏联很可能会在德国和中国的联合攻击下毁灭,印度的局势——姑且按照您的说法——也已经非常危险,我们现在应该如何战胜敌人?您一直在要求我们大家和您一同战斗,我们当然愿意这样做,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我们已经有了胜利的保证。”此时的邱吉尔听到这个问题,脸上突然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彩,在这一刻,他再次充满了自信,仿佛站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在打量着人间的芸芸众生,“我现在可以郑重的向诸位宣布,我们将一定获得胜利,我们眼前所遭遇的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我向你们保证,我们一定会得到胜利”
可能是从来没有见过邱吉尔散发出如此强大的气场,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下院议员们一时间都被震慑住了,看着他们的首相重新开始了滔滔不绝的雄辩。
在从下院出来后,满头大汗的邱吉尔坐进了汽车里,前往白金汉宫,面见英国国王乔治六世。
今天的伦敦街道显得很是热闹,虽然时不时的仍然有防空警报响起,但人们已经不甘落后象以前那样的紧张了。
由于在伦敦周围布署了为数不少的“流星”喷气式战斗机,专门用来截击德国人射来的V1飞弹,伦敦不再象以前那样的动不动就陷入到“飞弹恐慌”当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秩序正在逐步的恢复正常,看到这些,邱吉尔感觉到很欣慰。
此时的邱吉尔,将精神重新集中到了如何把那个不幸的消息报告给国王陛下上来。
对于蒙巴顿勋爵夫妇的不幸罹难,他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没等邱吉尔想好说辞,车子已经来到了白金汉宫,邱吉尔望着这座漂亮的宫殿,深吸了一口气,强打起精神,准备应付可能到来的责难。
出乎邱吉尔意料的是,乔治六世国王在见到他之后,并没有流露出什么特别的情绪,而是象平常一样,先关切地问候了一下自己的健康,然后又说了几句闲话,才将话题引到眼前的局势上来。
“关于蒙巴顿勋爵夫妇和林利思戈侯爵遇难的消息,是准确的吗?”一身军服坐在椅子上的乔治六世国王问道。
“很不幸,陛下,我们得知消息后都感到非常难过。”邱吉尔悲伤地答道。
“他们的遗体中国人是如何处置的?”乔治六世接着问道。
“据当地红十字会传来的确切消息,由于天气炎热,勋爵夫妇的遗体已经被中国军队就地火化,”邱吉尔答道,“中国军队以最高规格的军礼将勋爵夫妇安葬于德里的一处外国人公墓当中,中国军队的冯少华将军出席了葬礼,并委托当地红十字会代为保管并转交勋爵夫妇的遗物。”
“这么说,中国人并不象传说中的那样野蛮。”乔治六世点了点头,说道,“他们还是尽可能的遵守着交战规则。”
“是这样。”邱吉尔答道。
“这也就是说,帝国王冠上最闪亮的宝石已经被中国人摘去了。”乔治六世国王看着坐在对面显得有些局促的邱吉尔,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说道。
“很遗憾,陛下,帝国军队做出了英勇的努力,但仍然没有能够改变这一切。”邱吉尔用有些沉痛的语气说道。
“您无须对此感到不安,首相阁下,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您的错。”乔治六世看着一脸憔悴之色的邱吉尔,温和地说道,“其实,这样的结局,早在上一次大战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邱吉尔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国王,心里有一种感动得相哭的感觉。
“帝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乔治六世接着说道,“如果将时间再向前推得更早一些的话,从中国第二次击败日本时开始,直到现在,帝国政府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就一直在犯几乎同样的错误,而您是一直想要试图改正这些错误的人,但直到现在,您并没有多少合适的机会。”
“我们以前错过了很多机会,陛下。”邱吉尔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帝国的政治家们忽视了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旦恢复了活力,会变得多么可怕。”
“拿破伦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我们不要去惊醒它。它一旦醒了,吼声将会震动整个世界。”乔治六世国王说道,“现在,这头沉睡的狮子不但醒了,而且想要吞下整个世界,并将试图阻止它的人撕成碎片。我们要如何才能阻止它呢?”
“我们还有机会,陛下。”邱吉尔说道,“在我们的科学家和美国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新式武器,它的威力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抗的,它将为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您这么说我感到非常吃惊,首相阁下,我真的很难想象出世界上会存在有这样的武器。”乔治六世国王有些惊奇的看着邱吉尔,“而且以前我从来没有听您说起过。”
“请原谅,陛下,为了保证我们取得胜利,不得已采取了如此不近人情的保密措施。”邱吉尔一脸歉意的说道,“但现在,我愿意把这一切原原本本的告诉您。”
此时的邱吉尔,又恢复了他在下院应付议员们质询时的滔滔不绝,而乔治六世国王随着邱吉尔的讲述,脸上的神情也变得越来越专注。
德国,柏林,“狼穴”。
“你那个‘铀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希特勒看见了进来的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象是想起了什么,问道。
“进展不大。”施佩尔略一迟疑,说道,“我们需要的重水迟迟无法运到,那些在挪威的破坏分子总是出来捣乱。”
“挪威的暴徒现在还没有消灭干净,”希特勒有些恼火地说道,“前些天我们刚刚还挫败了一起针对‘兴登堡’号的阴谋,这些家伙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可能是不想让这些烦心事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判断,希特勒接着问道:“我记得你上回说过,我们已经采用石墨作为减速剂,为什么又要换成我们缺少的重水呢?”
“我们的科学家们经过了多次的试验,发现使用纯石墨做减速剂非常不稳定。”施佩尔讶异于元首超人的记忆力,立刻回答道,“因此才决定使用重水的。”
“我们到底还需要多久生产出能够用于实战的这种原子装药的炸弹?”希特勒又问道。
“我问过埃里希。舒曼博士,最快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施佩尔答道,“而且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得到所需要的一切物质。”
“两年时间,太长了。”希特勒自言自语的说道,“昨天隆美尔元帅还来到我这里,向我要求更多的武器和士兵,我当时为了安慰他,说我们将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器,威力足以将一个人从他的马上炸飞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我还记得当时隆美尔元帅的表情,他肯定以为我得了周期性的妄想症。”
听了元首的话,施佩尔的脑门立时渗出了冷汗。
“不过,照现在的情况来看,除非英国和美国同意和我们议和——当然我们的中国盟友会非常不高兴的,否则即使我们打败了苏联,战争也难以在两年之内结束。”希特勒接着说道,“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有限的资源都应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我明白您的意思,元首。”施佩尔说道。
这一次只有两个人的会面和简短的对话,被希特勒的侍卫官记录在了日记当中,而在后人的眼中,这却是一个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正是这一次的会面,决定了德国核计划的最终命运。
德国是现代物理学的发祥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不仅拥有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在原子理论研究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而且具有先进的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发电技术和发达的化学工业,同时占据着当时世界铀矿石的一半库存量,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可是为什么比美国早一年开始研制原子弹的德国(事实上中国在原子弹方面的起步最早,由于直到目前中国相关的一些机密档案仍未公开,世人仍然无从知道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历史的真相),直到战争末期,却仍然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呢?
一些学者认为,首先,应该归罪于希特勒和他的爪牙希姆莱所推行的反犹太政策。众所周知,由于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迫害,迫使大批颇有建树的犹太血统科学家逃亡到美国,即使像“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意大利科学家费米、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这样鼎鼎大名的科学巨人,也难逃厄运。这无疑变相地支持了美国的核研究。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在爱因斯坦的力谏下,决定实施“曼哈顿工程”的,而“曼哈顿工程”的关键环节——世界上第一座铀…石墨反应堆,就是由费米建造的。
而德国在纳粹党的恐怖统治下,不仅丧失了大批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且使留下来继续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也与纳粹党貌合神离,很多德国核计划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德国原子弹的研制都采取了消极对抗的态度。一些不愿意纳粹德国拥有原子弹的科学家,故意将研究方向引人歧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科学家的一句话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制成原子弹,首先是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真正想搞……如果我们希望德国取得胜利,我们不会造不出来。”
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德国的科学家曾打算用纯石墨作为减速剂,来进行可控核裂变的研究,于是便设计了一种纯石墨板,交工厂生产,而由于许多工厂反纳粹的情绪强烈,一些工艺师从军方订单的特殊要求上判定这些产品将用于军事目的,于是在产品中搀加了二硫化铁、钙等杂质,使得德国科学家们用这些“纯石墨”进行的试验一次次地遭到失败,这些科学家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后来只好选用德国缺少的重水作为减速剂。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逃到美国的费米在芝加哥用高纯度的石墨作为减速剂的试验却获得了成功,由此打开了可控核裂变的大门。
其次,德国军方对原子弹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是德国核计划最终搁浅的重要因素。德国军方高层一开始完全把赌注押在了闪击战上,而最初的战局进展也证明闪击战是有效的进攻方式,所以德国虽然很早开始了核研究,但进展缓慢。而当战事陷入僵局时,为了节省有限的资源,希特勒签署了一项法令,明确禁止进行一切不能在战争期间为军事服务的项目的研究。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询问了多位参与德国核计划的科学家,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研制出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而他得到的回答是,即使能得到一切必要的物质支持,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希特勒在得到施佩尔的报告后说:“如果等到那时候,这场战争的胜负早已决定了。”于是希特勒指示在核计划这件事上不必花费过多的力气,转而把研制能够精确制导的远程火箭放在了优先的地位。从1940 年到1943年,德国陆军在发展大型火箭上花费5.5亿帝国马克,而拨给“铀计划”的经费仅相当于一二百万美元,充其量是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花销的二百分之一,而且后期还改变了计划目标,以开发铀的动力能量为主。
除了以上原因,英国和美国的暗中打击也是德国“铀计划”难产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石墨反应堆实验失败,德国科学家改用重水充当减速剂。德国的重水来源主要靠挪威的重水工厂。1944年10月,英国派遣6名特工潜入该厂,炸毁了储存重水的重水库,使德国急需的450公斤重水化为乌有。之后英国和美国又出动了大批轰炸机对挪威的重水工厂进行轰炸,使该厂彻底停产。随后德国军方为了安全起见,将该厂所余部分设备和储存的1100多公斤重水装船运往德国。英国的情报机构得知此消息后,在挪威地下抵抗组织的协助下,将这艘运输重水的船炸沉于湖中,从而使德国的原子弹计划再一次遭到沉重打击。这一切都使得二战结束时,德国的核研究仍停留在实验阶段。
~~~~~~~~~~~~~~
关于二战,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多多的提出来啊急需……
~~~~~~~~~~~~~~
继续求月票……
(一千三百六十五)月夜魅影
(一千三百六十五)月夜魅影
尽管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没有能够研制出用于实战的原子弹,但战争对德国的科学技术仍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德国在战争中研制出来的新式武器仍然是后世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研究对象。
1944年10月22日夜,非洲,阿拉曼。
此时英国第30军团(由4个步兵师组成)司令奥利弗。利斯将军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一轮皓月,内心不由得感到有些许紧张。
他在司令部里来回的踱着步,又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努力的想要压制住内心的焦虑。
因为过不了多久,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即将开始。
也难怪利斯感到紧张,因为自从在非洲的沙漠大战开始到现在,英美盟军面对骁勇善战的德军,没有取得一次象样的胜利。在马耳他岛被德意军队攻占后,轴心国通往非洲的补给线变得比以前畅通起来,德军和意大利及西班牙军队都能够及时的得到需要的物资和装备,以及各种补给。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虽然兵力不多,但却一直掌握着非洲战场的主动权,德军以较少的兵力连续向英军和美军发动进攻,并且总能取得胜利。而英军和美军只有在面对墨索里“泥”的意大利军队时,才能够勉强找回一点自尊。
如果不是依赖于来自于美国本土的及时增援,在德军如此凶悍的打击下,英军和美军很可能支撑不住。
面对不利的战场局势,很多盟军官兵都产生了畏敌惧战和悲观失望的情绪,多亏了统率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和统率美军的巴顿将军——这两个人都是提振部队士气的高手,才没有让盟军官兵的士气崩溃。
而现在,在蒙哥马利的不懈努力下,盟军终于开始了真正的反攻。
蒙哥马利是一位身材矮小性格强悍的人,他特别注重军队的训练和士气,对那些在沙漠战争中屡吃败仗的军官们的士气尤为重视。蒙哥马利做事喜欢井井有条,而且生性谨慎,他只有在确信自己在兵力和武器上占有优势时才愿意发动进攻,虽然这一点常常被英国的一些军事评论家所诟病。
在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数度交手之后,蒙哥马利敏锐地意识到,德军表面上虽然保持着进攻态势,但兵力严重缺乏,很多时候的进攻显得后劲不足,目前战局虽然呈僵持状态,但总体来说并不象外界的人们传言的那样糟糕。
事实上,蒙哥马利的判断十分准确,由于苏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