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侵,并取得这样的胜利,应该不是偶然地。”
“我们这次地失败。是由我们自己地失误造成地。”沙皇看着维特说道。“当我们真正挥起铁拳地时候。中国人就会被我们砸得粉碎。”
“这一点我毫不怀疑。”维特说道。“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得做些什么。尤其是对中国地那个年轻人。我相信。如果他和罗斯彻尔德家族真地联合起来了地话。对我们地利益。会产生巨大地威胁。”
“那么。你想怎么办?”沙皇露出了一个极其可怕地微笑。而维特此时垂手而立。并没有看到这个笑容。如果他看见地话。说不定就会夺门而逃。
“这已经不是我地职责范围了。陛下。”维特恭谨地答道。
“那个姑娘和这位参政阁下地女儿。还没有离开莫斯科。是吗?”沙皇露出了一个讥讽地笑容。这个笑容。维特同样没有看见。
“是。陛下。我曾经想送她去中国。让她地出现在他们地朝廷引起轩然大波。促使中国政府罢免那个人。但因为战争地关系没有成功。”维特说道。“他曾经写过信给她。说要安排她们去法国。但信地内容被我们知道了。我们做了阻止。”
“他们之间还在通信?”沙皇饶有兴趣地问道,
“是,很频繁的。”维特说道,“我想已经有人向您报告过了。”
“还是由内务部来处理吧。”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目光望向窗外,“没有人能阻止我前进地脚步,没有人。”他轻声说道。
维特看着沙皇。在心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当然,叹息的原因。是沙皇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了。
“我要去天津大沽口炮台视察,你和孩子可以先到旅顺那里等我,我视察一结束,从大沽口乘军舰去旅顺和你们会合。然后换龙乡号战列舰出发。”孙纲这天对爱妻马说道,
“我看你这阵子对陆军的关注比较多,是又发生什么事了吗?”马象是意识到了什么,关心地问道,“还是剿匪进行得不顺利?”
“不是,”孙纲摇摇头说道,“我在担心,如果将来和俄国人的战争爆发,陆地方向承受的压力,要比海上大得多,而陆军比起海军,无论是素质还是装备,各方面都差得太远,所以有些担心。”
“也是,各省的军队改编起来,就够你喝一壶的了,各方面地关系尤其不好协调。”马点点头说道,“山头问题不好解决啊,丁老爷子不说要帮忙吗?”
“咱们的陆军主要都是北洋系的,南方的军队将领大多是坤翁和香帅的门生故将,老头子一发话也好使,问题可以说不大。可咱们现在的麻烦来自和俄国接壤的地方,东北能好办些,蒙古和新疆可就难了。”孙纲说道,“蒙古的那些王公可以用钱收买,但如何让他们的军队听命,恐怕就不那么好办了。”
“这个也许我能帮帮你地忙,不过,现在我还没有想好,等我们出海后,我再告诉你吧。”马笑着说道,“我这些天和罗家小公主学了好多地东西。”
“那个红毛丫头是个文武全才,你好好学吧,学会了都是自己的。”孙纲取笑了她一句,说道。
一切安排完毕之后,孙纲带着随员和卫队乘坐专列前往天津,开始了他地视察之行。
炎热的夏天对孙纲来说显得有些难过,但他现在的心情并没有被天气所左右,他悠闲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望着辽阔的原野,心胸变得十分开阔起来。
列车的上空不远处,一艘飞艇浮现在那里,这是飞艇部队进行的远航演练,同时也在天上替他的专列进行着警戒。
“他们要是在天上给咱们扔下颗炸弹的话,咱们可就全完了。”黄兴看着天上的飞艇说道,
“黄司长多虑了。”黄兴身边的特情司司长王士珍说道,“此等飞艇以炸弹攻击炮台兵阵等固定目标可为利器,我车正行驶中,飞艇之弹无法照准,是打不中咱们的。”
孙纲听了他的话不由得微微一笑,王士珍本来是袁世凯手下的得力干将,在“中华帝国”成立的时候出力极多,而且率军打死了毓贤,数次击败“讨逆军”,可以说是一员“能将”,袁世凯兵败自杀后,他和唐绍仪等“袁军旧部”听从了冯国璋的劝告,率残兵请降。华夏共和国成立后,曾有人想追究他们这些人的责任,但李鸿章等人出于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考虑,公布了“大赦令”,没有对他们进行“清算”,王士珍等人自袁世凯死后,心灰意冷,本打算回家种地,不再参与到政治当中,但孙纲知道了他们的经历后很为他们惋惜,于是给他们分别去了信让冯国璋代转,王士珍等人对他的“不计前嫌”深感意外,也十分感动,于是都投入到了他的麾下,分别在军务部被孙纲委以重任。
后来孙纲在见到了已经快四十岁的王士珍本人之后,看到了他额头上的刺目的伤痕和缺了无名指的左手,大惊之下一问,这才知道,这些都是甲午年王士珍在朝鲜战场上同日军血战时留下的“印记”。
王士珍告诉孙纲,他那时是叶志超麾下的炮队统领,曾经同日军数度交锋,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可是因为叶志超临阵脱逃的关系而受到了牵连,结果战后被长期闲置,后来被袁世凯看中后笼络于麾下,从那以后就一直跟着袁世凯混了。
当孙纲知道王士珍也是甲午战争中一起同日本人血战过的“老人”后,十分高兴,和他作了一番恳谈,表示现在新国家成立,正是用人之际,决不会再计“前嫌”,希望他能够安心助他自己一臂之力,王士珍对他的“礼贤下士”很是欣赏和感动,就留了下来。
从刚才王士珍和黄兴的对话就可以知道,王士珍的战场经验要比黄兴多,而且对新武器的认识和体会也更加深刻。
关于中国陆军改换重机枪的时候,曾有人提议给中**队装备法国的哈乞开斯气冷式重机枪,王士珍表示反对,他见过日军曾装备使用过这种气冷式重机枪,各方面性能相比之下,并不如看起来大但实际却较轻的马克沁重机枪好用,在听了他的解释之后,军务部军备司最后否决了在中**队当中装备哈乞开斯气冷式重机枪,而是采纳了他装备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意见。
中国陆军现在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在孙纲的要求下,一概加装了防盾,用于在战斗中保护射手,各军对这种新型的重机枪都十分满意,中国陆军的制式装备,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
(四百六十三)山海关之战的真相
孙纲毕竟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对陆军武器装备的认识也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人很多的,他深深地知道机枪在陆战战场上的重要性和以后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战时的“绞肉机”堑壕战在他的脑海当中可以说“根深蒂固”,所以他不但在中**队当中大力推广重机枪的应用,还想为中**队配备一种轻机枪。
这个设计轻机枪的任务,他已经交给了天工公司。
不管中国的军工人员能不能设计出来,给他们一个课题指明以后的研究方向让他们“锻炼”一下,也是相当重要的。
“此等飞艇攻敌,好则好矣,然弊处尤多。”王士珍还在和黄兴讨论飞艇的问题,王士珍说道,“其行过缓,体积又大,敌若以火箭或炮击之,或中一弹一箭,全艇不免焚毁,兵士无一能存,可谓危险之极,若以之专为高空侦察之具,则敌无所遁形,可谓适得其用。”
“如此说来,以之攻海上来犯之敌,恐亦不能了。”黄兴听了王士珍的话,有些失望地说道,
孙纲听了黄兴的话不由得一愣,看样子黄兴居然想到了用飞艇去炸军舰的说。
“飞艇不擅攻敌,飞机则可。”王士珍说道,“将来,这飞机非为海陆军之大敌不可。”
“飞机留空不能过久,行不能过远,性能远逊于飞艇,飞艇攻敌尚属不能,飞机如何能行?”黄兴不解地问道,
“克强有所不知,王先生是吃过飞机的亏的,有亲身感受,是以有如此之言。”在一旁的见习参谋官张绍曾笑着说道,
“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孙纲让他们说得来了兴趣,不由得问道,
王士珍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看孙纲一本正经的想要知道事情的经过,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给孙纲讲了当初他们在山海关同冯国璋所部陆军和刘冠雄率领的海军进行战斗的详情。
那一次地战斗经历。可以说给王士珍留下了终生难忘地印象。从那一刻起。他对飞机这种新兵器。有了让别人完全想不到地认识。
当时袁世凯在山海关彻底消灭了“讨逆军”。志得意满之际。可没等他高兴多久。北京被聂士成拿下地消息传来。接着败兵来报。说康有为死于乱军之中。光绪皇帝驾崩。“中华帝国”已经灰飞烟灭。北洋“共和军”正由海上开来。袁世凯大惊失色。但王士珍和董福祥当时却没把聂士成地武毅军和后来出现地“共和军”看在眼里。在王士珍他们看来。聂士成地武毅军虽然是德法操练。但自甲午后未经战阵。战斗力肯定不如他们这些“久战之兵”。至于连正规军编制都没有、“民团”一样地“共和军”更加不值得一提。“共和军”虽然有海军地支援。但军舰又上不了陆地。怕者何来?
当时袁军从德国人那里得到了部分军火接济(从这一点来看。德国人对中国地野心也是不小地。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下手)。加上连战连胜。士兵士气高涨。王士珍安慰袁世凯。认为“当先破共和军。再回师京城。灭武毅军。恢复社稷”。他们这帮人甚至决定收复北京后。“仿法兰西拿破仑旧例”。拥立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地皇帝!
袁世凯本来让这帮人给鼓动得有些恢复信心了。立即开始激励将士。准备和“共和军”大战一场。袁世凯同时还派人去青岛和德国人进行了联络。请求德国远东舰队前来帮助消灭刘冠雄率领地海军支援舰队!至于袁世凯当时给德国人开地什么价码王士珍没有说。估计肯定也不比满清王公给俄国人出地价小。从这一点来看这些投机政治地野心家们都是一个德性。
不过德国人还是很精明地。并没有答应。
当冯国璋军在海军地掩护下于山海关附近海岸登陆后。袁世凯和王士珍及董福祥亲眼见到了“共和军”地阵势。心惊之余也不肯束手待毙。王士珍指挥袁军依托早就构筑好地堑壕和阵地用德国人支援地火炮向冯国璋军发动了猛烈地进攻。
袁军久经剧战,这一次全军上下都知道没有了退路,所谓地“置之死地而后生”,士气空前“高涨”,一度把冯国璋军压制在了海滩上进退不得,这时候海军舰炮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在刘冠雄地指挥下,海军支援舰队的五艘巡洋舰和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用舰炮向袁军阵地进行抵近射击,一度压制住了袁军的炮火,给袁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袁军也不甘示弱,在王士珍的指挥下,袁军炮兵居然将一部分火炮转移了阵地,躲到了一个隐蔽的方向,向海中停泊的海军巡洋舰突然发起攻击,海军没有想到袁军炮兵居然在这个方向开炮,猝不及防,被打了一记闷棍,吃了暗亏。在袁军地猛烈炮击下,“海天”“海圻”两舰先后被击中,险些燃起大火(德国人地炮果然不是盖的),刘冠雄以为这个方向上袁军布置了强大地炮火,担心受到更大的损失,于是命令两舰退回海上,这样一来,袁军面临地海上炮火压力大大减轻了,让袁军能够在一开始的战斗中坚持了下来。
但让袁军没有想到的是,早就在天上盘旋的三架海军水上飞机很快就发现了袁军这支隐蔽炮兵的位置,立刻开始发动了攻击,这三个“嗡嗡叫的会飞破书架”(袁军士兵们这么叫的,也算很形象)飞到了袁军上空投掷小炸弹(飞行员用手往下扔手榴弹),不但炸死了数名袁军炮手,还引燃了袁军的弹药箱,导致袁军阵地发生了大爆炸,而爆炸产生的火光又让海军发现了目标,开始调转炮口射击,结果这支袁军全军覆没,冯国璋军得以从容建立滩头阵地,在陆地上站稳了脚跟。
随后,海军的三架水上飞机又多次出动,不但时不时的对袁军进行“骚扰”,而且将袁军的布置从天上看得一清二楚,冯国璋和吴佩孚及刘冠雄由此做好了周密的布署,有针对性的开始向袁军发动全面进攻,袁军抵挡不住,死伤惨重,连董福祥都在海军舰炮的猛烈轰击下丧命,袁世凯也受了伤,哀叹“今日方知北洋军势之强,吾事毕矣”,于是吞服鸦片自杀,主帅一死,袁军就此彻底瓦解。
而冯国璋和刘冠雄在这些天的战斗中对王士珍等袁军将士起了“惺惺相惜”之意,暂时停止了进攻,冯国璋写了信由飞机飞至袁军阵地空投劝降,王士珍等人听从了劝告后率袁军残部请降,就此结束了这场战乱。
听完了王士珍的讲述,孙纲暗暗心惊,没想到在山海关之战中,水上飞机居然还有这等表现,让王士珍这样的宿将都深为叹服。
“往事不堪回首,让敬茗见笑了。”王士珍笑了笑,说道,“不过,此役飞机殊勋非小,确非妄言,现时之飞机因工艺所限,尚不能畅行其用,俟他日飞可登空,行可及远,能投巨弹,携载枪炮,则无往而不利矣。”
“王先生所言甚是,兴受教了。”黄兴向王士珍拱手凛然说道。
听了他们的对话,孙纲也是感触颇深,飞机这种新兵器一出现在战场上就对战争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只是象所有的新生事物在刚刚出现时都不被重视一样,现在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们对飞机(还有潜艇)的军事价值都认识不足,认为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偷袭兵器,而现在的中**人,对飞机和潜艇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西方国家!
中**人的思想领域,其实已经开始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但话又说回来,敬茗若要强军,只求器利,是远远不够的。”王士珍看见孙纲一副沉思的样子,又说道,“听闻海外订购之新舰已有数艘回国,而海军之水手炮弁已渐有不敷之象。现我军学堂已有不少,当劝民多送子弟入学为上”
“是,各省武备学堂学生已经抽调了不少来海军。”孙纲点点头,苦笑了一声,说道,“我还想再派学生去英美德三国留学,可民间现在还有很多人以科举为荣,有人居然还向政务院提出来要恢复科举,一帮老先生向礼部乞赐举人,真是莫明其妙。”
在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各地都兴建了不少的新式学堂,但学生入学率却并不高,让孙纲着实郁闷不已。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中国历经了多少次内忧外患,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为什么到了今天,连大清朝都已经成为了历史,还是有那么多的人,非得执着于那些死书本旧道德呢?
都什么时代了,他们还以为一篇锦绣文章,道德高论,就能让武装到牙齿的外国侵略者灰飞烟灭?
“千年之制,一朝变更,谈何容易啊。”王士珍笑道,“唯敬茗任重而道远,我等能伴而行之,成就二三微业,心亦足矣。”
(四百六十四)“纸上谈兵”
“长路漫漫,国事艰难,我等唯有努力向前,不可有丝毫懈怠,”孙纲听了王士珍的话,叹息了一声,说道,“至于成败利钝,一身祸福,我们恐怕是顾不上那么多了。”
“敬茗所忧者,内为满逆宵小之乱,外为俄人及列强之相图一啖,然目前我炎黄子孙之华夏共和国得立于世,诸多桎梏已不存,其情势较前清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王士珍对孙纲说道,“仅此炎黄华夏之理念,便可广收众心,纵有一二跳梁,亦不必耿耿于怀。”
“王先生说的是,”黄兴说道,“敬茗最担心的是俄国人的威胁,此次巡视大沽防务,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我国同俄国接壤之地域最广,俄人此番受挫,必不肯善罢干休,异日必大兴海陆之兵以图我。”张绍曾说道,“我们的形势其实不容乐观,若不在这几年里准备好,战火一起,处处受制于人,亦不免亡国之虞。”
张绍曾是天津武备学堂学生,也是吴禄贞的朋友,孙纲想成立“总参谋处”,需要很多懂得西方军事理论并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年青军官,吴禄贞知道后就把张绍曾推荐过来了,孙纲很喜欢这个年轻人,觉得他将来的成就也许不仅仅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参谋,所以孙纲有意等和德国人的全面军事合作展开后,送他去德国深造,为华夏共和国储备新的军事人才。
“俄人此番海陆皆遭受重挫,想要报仇是必然的,但是他们想要打咱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少。”王士珍笑着说道,“想要一口吃下咱们。也不是那么容易地。”
“我国之新疆、蒙古及黑龙江三省皆与俄国接壤,此三处地广人稀。而我军在此地兵力分布又少,俄人陆军有百万之众,若悉数南侵,我军不能处处设防,其势必危。”黄兴听了他们的话,忍不住说道,“敬茗所忧者亦为此,王先生之所言。可有依据?”
王士珍看了看孙纲,看他一副十分关注地样子,不由得一笑,说道,“兵法有云:庙算为上。今天反正闲来无事,黄老弟,咱们就此推演一番如何?”
“王先生想给敬茗打气,我可要好好学学。”张绍曾笑着说道,
“这只是据目前敌我之势。****纸上谈兵,推演而已。真要打起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是光嘴上说说这么简单地。”王士珍笑道。
黄兴取过了一张地图摆在了桌子上,王士珍指着地图上中国和俄国陆地接壤处。看了看黄兴。说道,“东亚之国。以我华夏共和国与俄罗斯帝国国土最为辽阔广大,我与黄老弟分别演示交战双方。黄老弟此次当一回俄皇如何?”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呵呵。”黄兴笑着说道,
看样子不光是袁世凯爱当皇帝,孙纲在心里暗暗好笑,看着他们两个如何进行推演。
孙纲现在对未来的中俄之战可能是个什么样子,心里也并不清楚。
自从他甲午年穿越过来直到现在,“蝴蝶效应”将历史的进程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接下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局势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对他来说,已经无例可循了。
形势越往后发展,不确定的因素越多,也就需要他越来越小心谨慎。*
自己穿越得越久,融入到这个时代就越多,而穿越带给他的压力,现在可以说越来越大了。
“黄老弟是俄皇的话,想要报己亥之仇,当从何处入手?”王士珍笑着伸手,向黄兴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
“王先生让我先手,那我就不客气了。”黄兴笑着说道,
“我是俄皇,既然拥有强大地陆军兵力,当全力东调,以图一战而灭中国,”黄兴想了想,说道,“上次十万俄军败于哈城,而后援无继,此番既有备而来,可以五倍上次之数,即五十万兵大举东进,沿西伯利亚铁路而下,暗邀蒙古内应助之,兵分两路,长驱而攻黑龙江及新疆。海军出海参崴,取道对马海峡,求决战于黄海,夺得制海权后,与攻占东省之陆军合力,求取旅(顺)、威(海卫),进而直取大沽,攻京津重地,则中国当亡矣。”
孙纲听得暗暗心惊,黄兴看样子对这个俄国人将来可能如何进攻中国琢磨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说的这个俄军可能采取的行动尽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俄国人如果象他说的这样发起进攻,对中国来说,可是相当麻烦的。****
“黄老弟考虑得很周详,俄人兵多势众,五十万人在他们来说,也是小数目。”王士珍笑着说道,“其陆军现在已近百万,若大举兴兵攻我,能动员之数,可又增一倍,其总兵力当在一百五十万之上。而我国即使全力扩充,开战时全国能战之兵当不超过四十万,且分驻全国各地,急切难以合力,若俄人如黄老弟所言两路进兵,我军势必首尾难顾,前途堪忧。”
“王先生这么说就是认输了?”张绍曾有些着急地问道,
“我刚才说了,俄人想要一口吃掉咱们,没那么容易。”王士珍笑着说道,“俄军大至,我军当然不会束手待毙,我想提醒黄老弟的是,你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工,以此未完工之铁路运送数十万兵到前线,恐怕不那么容易吧?”
黄兴让他说的不由得一愣,“而且数十万兵之粮秣辎重运输更为不易,此后勤保障之一项,俄国人就输了一着。”王士珍接着说道,
“就按他们战前已经把铁路修好了来算吧。”孙纲忽然说道。
车厢里地人有些奇怪地看着孙纲,不明白他怎么出来了这么一句。
“推演的前提之一,就是心中要有接受最坏结果出现的准备;而推演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可能出现的最坏地结果,为推演结束后地真实行动的改进提供相关地依据。”孙纲平静地说道,“俄国人想要和咱们大打一仗,肯定是会做准备的,至于充不充分,那是另一回事。”
“敬茗说地有理,”王士珍呵呵笑道,“这一句话等于废了我好多的办法,呵呵。”
“修好了也不要紧,咱们意识到了的话,他们就是能修好,咱们也能想办法再破坏掉。”张绍曾说道,“这个铁路的事,我记下了。”
“此西伯利亚铁路修好后,俄军主力便可东调,却是可虑。”王士珍说道,“然彼军即便能得铁路之助,其铁路全为横线,南路无有通我国者,若深入我国境,南疆地域辽阔,沙漠荒原不毛之地众多,其粮草供应绝非易事,我军以逸待劳,即为胜算之一也。”
孙纲赞许地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且如黄老弟所说,俄人两路进兵,南疆土旷人稀,俄人占之不易,故攻南疆一路,当为牵制我军之兵,”王士珍说道,“而其主攻方向,当在黑龙江,因其铁路又与我东省铁路相连,俄军若能全力夺占,进则可直达盛京乃至旅(顺)、大(连),退亦可保其故地,而我东三省辄为其之土矣。”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的脸色都为之一变。
“然我东省铁路早已完工,北洋海陆精锐,集于东省,兵马调动灵捷,且可以逸待劳,又有海军为后援,海路陆路皆通畅无阻。一旦战事爆发,我南方之军可经由海路及铁路同时北上,俄人劳师入我东省,当陷我兵重围之中。”王士珍话锋一转,笑着说道,“东三省为我北洋重兵精锐之所在,且北洋海军之重地皆在东三省,若是连北洋都守不住东三省,则我国可束手请降,南面而事之,称亡国奴可也。”
“敌远我近,敌攻我守,还是我们胜算大些。”张绍曾点头说道,【小说下载网﹕。。】
“若俄海军断我海路,为之奈何?”黄兴又问道,“其海陆并取旅威及大沽,以其海军之力,未尝不能。”
“我对海军所知不详,但有一些事还是知道的。”王士珍说道,“我海军总体虽弱于俄人,然在东亚一隅,俄人却并非有全胜之力,其若想破我海军,夺我海权,其在欧洲之海军,非东调不可,若要如此,则其海军情形同陆军相差无多,仍为劳师远征,我海军亦可以逸待劳,于大洋之中次第邀击之,俄人以饥疲远来之师,战我全国之海军,想要一战定乾坤,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士珍的话让车厢里的人都开始兴奋的议论起来,孙纲看着地图,默默不语,王士珍看着孙纲在那里沉思,没有再说什么。
王士珍和黄兴的“纸上谈兵”虽然讲的极为简略,但却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对俄国和中国来说,想要赢得这场战争,铁路和海军,对双方来说,都是绝对重要的!
俄国人这次之所以肯吃这么大的亏向中国低头,就是因为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现在还没有完
其实,相对于俄国国内的不稳定局势,比起西伯利亚铁路来说,都还是次要的。
(四百六十五)天下第一海防
西伯利亚铁路完工之日,也就是俄国和中国开战之时!
那样的话,中国和俄国,将在海陆两个方向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
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必将超过原来历史上的那场“日俄战争!”
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那也将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和今后命运的战争!
就象刚刚王士珍和黄兴刚刚推演的那样,中国虽然在海陆两个方向都可以“以逸待劳”,但中**力不足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刚刚在“推演”当中自己这边的优势都将不复存在,最终也就不能战胜俄国人!
“王先生,”张绍曾对王士珍说道,“我军兵力不足,那就不可和俄军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俄人之西伯利亚铁路绵延万里,俄人不可能处处设防,我若突出奇兵深入俄境,毁其铁路,阻滞其主力东进,先生以为如何?”
“此为攻其之所必救之计,办法是好,但实行起来困难也不小,”王士珍说道,“西伯利亚天寒地冻,地域广阔,我军若深入其境,无法因粮于敌,人马亦有冻馁之危,且深入敌境,又要面对俄军之围追堵截,若要行此险着,必得敢死之军方可。”
“一旦俄人攻我,国家有覆亡之厄,凡我华夏男儿有血气者,不誓死杀敌,保国护民,更待何时?”张绍曾大声说道,“大丈夫从军卫国,马革裹尸,有死而已!决不当亡国之奴!”
他的话一下子把车厢里的人的血性都激发了出来,好多军官不约而同的跟着他吼道,“不当亡国奴!”
“异日若俄人犯我华夏,绍曾愿为前驱,往攻西伯利亚铁路,求敬茗成全。”张绍曾定定地看着孙纲。起立正色说道。
孙纲没想到他居然会这么要求,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王士珍这时替他回答道,“敬舆(张绍曾的字)报国之心,可昭日月,然此有用之身。当报效与国家最需要之处,可不仅仅是用来拼命的啊。”
张绍曾立刻明白了王士珍话里地意思。向孙纲和王士珍拱手说道。“绍曾受教。”
孙纲看了看王士珍。王士珍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这个王士珍。当初会被袁世凯“倚为柱石”。不是没有原因地。
正在这时。一位军官突然进来对孙纲说道。“部长。飞艇发来信号。火车前面好象出事了。”
他地话音刚落。孙纲已经感觉到了。专列在慢慢地减速。然后一点一点地停了下来。
没等他吩咐。他手下地军官和卫兵们立刻开始行动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军官回来。对孙纲说道。“部长。前方地路段因为有人卧轨出了点故障。工人们正在修理。一会儿就能走了。”
“有人卧轨自杀?怎么回事?”王士珍听了后不由得奇怪地问道,
“不用管了,这样的事由地方官处理好了,”孙纲平静地说道,“咱们不用理会。”
王士珍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孙纲随即转移了话题,和他说起了关于其它军事方面地事。
刚才那位军官说的“卧轨”。其实是安全总署的内部“暗语”。那位军官用暗语向他通报,为的就是防止消息泄漏。
王士珍如果知道了这个“卧轨”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