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起苍茫-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战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徐锡麟等本来就报着与恩铭等官员同归于尽的心思,如今这么顺利就得了安徽省会安庆,实在是大喜过望。
第二章 初露峥嵘 第二节 转移
到得半夜,城内枪声已平静,众人齐集巡抚衙门,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鉴于取安庆如此顺利,徐锡麟坚持要运动安徽新军,往取南京。马宗汉则要往合肥,两人争执不下。
李秉衡劝道:“两位都有道理,但目前情况晦涩不明。城内士绅与商户皆感恩铭善政,又敬仰他为人,虽未视我革命党人为洪水猛兽,但态度冷淡。若是支持革命之人不多,光靠我等,恐独力难支。”
徐锡麟听见,也是大为棘手,说道:“我们这次起事,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先杀恩铭,再寻机往北京杀铁良、端方、良弼,以震慑清廷。如今之进展,已是事前难料。安庆舍之可惜,占据此地,没有当地支持,却是进退两难。”
马宗汉脖子一拧,高声道:“不怕,我们先运动新军,宣传革命,联络党人,鼓舞群众。不断吸收人员壮大自己,查抄贪官与不法商人的财产以作军资。”
“嗯,目前我们资金不缺,李先生他们已经将起自府库与官员的财产清点,计有五万三千多两白银,其他无法估算之物也有不少。”陈伯平说道。
李燮和笑着说道:“眼前这些钱够了,先用做招募民军之用,军械所那些武器弹药暂时够了。另外,当从速公审捕获官员,如有不法之事,于公众面前正法。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广大群众。”
不料众人又为处理俘虏争执起来,徐锡麟、温生才等人都主张加以收编,而马宗汉与陈伯平都主张放了。又是李燮和出来打圆场:“我看伤者每人发些银子以安其心,其他的但凭自愿,参加革命一样是当兵吃粮饷。不愿参加的加以甄别,有顽固不化的镇压,愿意解甲归田的发给田地等物。”
众人都是赞同,如此一来,又不用时刻提防,又不用怕放回去仍助纣为虐。
马宗汉立即启程前往安徽新军动员熊成基、柏文蔚等人。
最后一个难题则在恩铭身上,此人在任上选拔贤明,思想开明,施政并无过错,于民间甚有威望。杀之不祥,放了等于放虎归山。
思来想去没有处置之法,徐锡麟命人将恩铭带上堂来。
不多时,学生扶着恩铭来了。众人纷纷站起,将座位给他。
恩铭腿上中了弹片,行走站立不便,仍不肯坐。朝众人一拱手道:“从前尔为堂前客,如今我为阶下囚。我心甚痛,但求剖心。”说着,目视徐锡麟,颇有威势。
徐锡麟等都羞愧不已,低下头去不语。徐锡麟聪明过人,虽豪放直率,但处事极端,得罪人甚多。只有恩铭极为激赏他的才干,不顾小人中伤,一再提拔,甚至奏保他为三品衔,可以说是对他有知遇之恩。谁料竟有今日之事,换了是谁都心痛。
徐锡麟泪流满面,朝恩铭弯腰赔礼道:“我蓄志排满有十余年,只想为汉人复仇。抚台待我甚厚,我常感怀在心。但清廷无道,日召外侮,排满公理,国仇为大,抚台私恩我也只好不顾了。起事前我便发愿,能杀铁良、端方等大员,如能成功,我愿一死以谢抚台知遇之恩。”言罢,泣不成声,朝恩铭磕头后起身拔出枪来欲杀恩铭。
李斌衡上前摁住,劝道:“伯荪不可如此,既有恩义,抚台大人又清明,当全名节。至于国仇,当寻无道官员、祸国王公,今日留抚台性命以报知遇,他日革命成功当为美谈。”
众人也都上来相劝,徐锡麟无法,只能与众人商定且将恩铭关押,等走的时候一并带走。
第二天,徐锡麟与李秉衡等人则料理乱后诸多事务,忙得透不过气来。安庆是当时省会,衙门众多,眼下已大部分瘫痪。
李秉衡协助众人合理分工,将一应大小事务理顺。一上午已将俘虏、官员等事办完,并且恢复了往常秩序。徐锡麟见有了他的指点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暗自佩服不已,有意多加结交。
李秉衡与徐锡麟私下商议道:“安庆为省会大城,清廷定会调集重兵围攻。所以此地不可久留,昨日不欲于众人面前扫兴,但形势的确并不乐观。”
徐锡麟扼腕道:“我也总觉得心下揣揣,凭我等之力守卫这大城着实不能。本来我等与鉴湖女侠等同志商定两路齐攻南京,但眼下新军消息未到,如何单独行动?”
李秉衡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新军熊成基、倪映典等同情革命,必定前来。关键是我们往何处去,革命不易,目前保存气候为重。眼下同盟会于河内筹谋,在西南几省活动。我等可去四川,当地清廷势力不强,有我等的用武之地。进可攻陕甘,到时寻机直捣黄龙;退可与西南连成一片;一旦成僵局,我等可出湖北,以震动天下,或可出湖南,以示天下形势。”
徐锡麟听得入神,问道:“那我等如何入川,眼下清兵将至,若衔尾相追,恐怕为敌所乘。”
李秉衡笑道:“等新军到,我等可乘清兵云集安徽而往攻南京,苏皖清军必不敢让南京有失而往救。到南京外则虚晃一枪直杀入浙东,与鉴湖女侠等会合一处,径入江西,沿途召集去年起义失败散落各地的同志。到哪时,西南几省便都可去了。”
一旁几人顿时茅塞顿开,这种大范围调动敌军让敌军露出空当进行大范围穿插的战略这个时代还没人能运用的炉火纯青。等到后来横空出世的战略大家毛主席手里,才发扬光大。
徐锡麟点头道:“真能如此,安庆到南京再到浙江看似一路重围,但我们都避实就虚,实际是一场硬仗都没有。光华之才,我是领教了。”
于是众人分头行事,准备行装。当晚马宗汉安全回返,告知熊成基、柏文蔚已动员马、炮、步三营兵马千余人秘密进占集贤关口。众人大喜,半夜偷开了城门,一行七百余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城去了。
睡梦中的安庆在众人的背后越来越远,下次回来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但众人都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会光明正大的回来。
天色微明,安庆众人顺利与安徽新军在集贤关口会师。
“伯荪,你们这次闹出的动静不小啊!如今清廷震动,清室重臣纷纷惊骇莫名,眼下正在调动重兵准备围攻安庆,两江总督端方已命马、步、炮二十多营从南京出发,提督姜桂题也率数千清兵出了合肥,九江等地也有兵马调动。谁也不知道你们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安庆,要是各路大军齐集安庆,发现不过是个空城时,会是何等狼狈。”倪映典迎上前来大声说道。
双方都上前见礼,倪映典眉清目秀,但说话方正有力,也最爽朗,朝着李秉衡拱手笑道:“这位便是光华吧?我同盟会又添一员虎将,真是可喜可贺。此次取下安庆,实在是大涨我革命党人志气。经此一事,国内必然各处烽火,群起效尤。正是我辈大有为之时。”
众人都心情大畅,哈哈大笑。
李秉衡微笑着说道:“眼下我们已有自保的力量,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再闹它一闹。”
熊成基等人纷纷追问,徐锡麟抢着将原先的定计讲与他们听了。
熊成基用力挥着拳头道:“好,此计甚妙。如果真能转战千里,挟余威入四川,整个半边江山被我们这一闹,清廷倒要头痛许久。”
听他说话豪迈而有力量,众人纷纷叫好,初步定计由熊成基统领,等到半路大张旗鼓假装往攻合肥,中途折向芜湖,攻下芜湖后装作北上取南京,半路再故计重施往宣城,过宣城后一气直入浙江。
眼下时间紧迫,来不及叙旧,众人合兵一处,马不停蹄的往桐城而去。
第二章 初露峥嵘 第三节 下杭州
离桐城十余里的时候,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士兵带回来消息说清廷大军在合肥会师后已经向安庆开拨。
熊成基征求大家意见,是就地休整还是一鼓作气冲过桐城。
李秉衡建议道:“不然我们先休整,然后派人到桐城查探清军反应,如清军中计以为我们要取合肥,必定在桐城或桐城北严阵以待。姜桂题只会以为我们想趁机攻取合肥,而不会想到我们早已从攻城略地的旧式思维跳了出来。而且交通不便,没有铁路运兵,怎么追都是无法。那时我们将可以从容赶往芜湖,到了那边再见机行事。”
熊成基、倪映典等也觉得再继续赶路会影响士气,不如就地休整。
于是就地驻扎,拿出酒食犒劳大家。
自从起事以来,众人的神经一直是紧绷着的,直到此刻才略微放松下来。
马宗汉口齿伶俐,绘声绘色的将安庆起义的前后跟熊成基等人讲了一遍,徐锡麟等人也在一旁拾遗补缺。
听到众人只凭着两百多人便打退了两千余清兵的十多次进攻,熊成基等赞叹不已,又细细追问详细过程。
其中炮营管带倪映典对李秉衡也能操炮惊叹不已,两人又是同岁,也聊得投机,不由惺惺相惜。
徐锡麟连连摆手道:“此战轻松异常,但实际惊险异常。若非光华等人在外布置严谨,行动严密,将官员一网打尽,并攻占军械所,此战断未可知。又兼光华等人所配之军械犀利异常,射程远打的精准,清兵一个不得近前。火力之猛平生未见,我竟不懂使用。”
陈伯平与马宗汉等人也是连连点头,都说侥幸。
熊成基听闻竟有这等利器,一叠声的催着李秉衡拿枪来观看。
李燮和去提了支自动步枪与冲锋枪,分别让熊成基等人观看,并在旁指点如何使用。两人都深深讶异,闻所未闻有可以连发的步枪。而冲锋枪更是让两人眼前一亮,“若是装备上一个营短兵相接时突击,定可收奇效。”倪映典肯定的说道。
熊成基则对自动步枪爱不释手,仔细把完了片刻,按捺住试枪的念头,将弹匣里的子弹退出后又装上,扳机扣到底,枪机发出突突的声音。沉默半晌,说道:“此枪太过逆天,流传至外国非我华人之福。我国士兵文化低,难以列装此枪,即便会用也不会保养,徒浪费尔。而列强军队适用此枪,将来战场上遇见,胜负立判。”
李燮和也点头道:“我初见此枪也是惊骇不已,又可单发又可连发,连发时有如机枪,加以冲锋枪,又后勤得当,此等军队天下何人能敌?”
李秉衡说道:“此枪造之不易,我们在南洋费了几个月才造了六十余支自动步枪三十余支冲锋枪。况且这两种枪极费子弹,只能装备小规模部队支持特种作战。”
“说到特种作战,这又是光华的一大发明。”温生才向来推崇特种作战,说着又将特种作战的战法详细讲了一遍。
熊成基等人都是知兵的,听了都觉得大有道理。又问详细训练方法,李秉衡将其中几种简略介绍了一下。
倪映典叹服道:“道理大家都懂,真要训练起来,可不知道如何着手。难为光华想的出来,枪也造的好。难怪同盟会同志往来谈到此次总部迁往南洋,都要提到光华在南洋诸事。”
李秉衡叹了口气,将南洋始末讲与众人听了,又说道:“南洋资源丰富,华人众多,但毕竟不是国土。即便据为己有,也缺乏战略纵深。四川也与南洋相似,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眼下还未开发,今后可为我等战略大后方。眼下熊克武于四川反复奔走,与张培爵、黄树中等人广为联络同志发动起义,由于叛徒出卖、众寡悬殊,至今已数次失败。若是味根(熊成基字)与炳章(倪映典字)领军入川,则革命声势可成。若不成,亦可从云南等撤往国外。”
熊成基凛然道:“我愿入川,既已起兵,总要轰轰烈烈的干他一场。”
李秉衡又交代李燮和与陈更新二人也同去四川,一路向众人讲授以特种兵战法与清军游击周旋,万万不可与清军硬撼,保存实力为上。李燮和又是革命老同志,于熊成基等人也有威望,有他在一旁照应李秉衡也能放心回南洋。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赶路,快到芜湖的时候被当地清吏探知了行踪,于是众人加快了行进速度。
炮营管带倪映典命令轰击芜湖,只发了几炮,又让大家假作围城。芜湖官员吓得一个劲的往两江总督府拍告急电报。
端方气急败坏,眼下大军都在往安庆赶路,一旦革命党人往攻南京,天下震动。于是急令各地兵马往南京集结,准备防范革命党人来攻。
到得下半夜,又是金蝉脱壳,悄悄的往宣城赶去。
大队人马赶到宣城后已是人困马乏,稍作休整后,整军往宣城下列阵。宣城县令见对方推出大炮要攻城,心知小城经不得折腾,连忙令人举了白旗开城投降。
兵不血刃的得了宣城,众人好好休息了两天,一边让人打探消息,一边向组织去电告知目前情形。
光复会浙江的同志来电说,自从安庆起义的消息传出后,满清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安庆。受到了安庆起义的鼓舞,眼看同志们士气高昂,秋瑾以大通学堂为中枢,同时分光复会职员为16级,各职员均以金指环为记;编洪门部下为八军,用“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八军记号。其势力所及,几乎金华、处州、绍兴的大部。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等杭州城清兵出援时,里应外合袭取杭州。但清军势大,起义军经验不足,攻杭州不下后,准备从绍兴返回金华,联络安庆,以期合军一处再作打算。
李秉衡建议回电让光复会在绍兴固守,吸引浙江清军主力,安庆军从背后出,两相夹击。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兵贵神速,大队人马立即火速赶往绍兴。
秋瑾得到安庆军日夜兼程往绍兴赶来的消息,心中稍定。起事以来,幸亏有大通学堂众人从旁出谋划策,不然凭她一人还真无法应付当前局面。虽然一向不服人,处处欲胜过他人以筹,不让人以女子相看。但金华、处州、绍兴三地事务繁多,人员庞杂,未经训练,散漫无组织。攻杭州本来以为有城中军学界中人呼应,应能一战而下。但事与愿违,激战两日不得下,只好退回绍兴。眼下光复会高层都知道能不能守住绍兴,并尽可能的将浙江各地军队拖在城外,这将是眼前乱局的关键所在。上下一心,誓与绍兴共存亡。此时又传来消息,原先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潜伏的残部听闻安徽、浙江同起烽火,连安徽省会安庆都被攻下,杭州也差点被攻下的时候,纷纷召集旧部,举旗反清,一时四方云集,起义者竟有上万人。此次起事者吸取了往日的教训,不再盲目乱扑而是四处骚扰。临近地区的互通消息,合则攻取县城,分则潜伏山林,把江西按察使秦炳直气得够呛。奈何江西兵力不够,只能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救火。
安庆军在路上也得知了江西的情形,都大受鼓舞,不禁对李秉衡之前的判断佩服不已。李秉衡又提议乘虚袭杭州的建议。“如今清兵势重,于绍兴击溃清军但自身损失也大,不如乘着清军主力兵围绍兴的机会袭取杭州。一旦拿下杭州,前方清军必定闻之胆丧。如彼回援,那我们就在半路险要处伏击,击溃敌军后会合绍兴同志径入江西。”
徐锡麟与陈伯平担忧秋瑾等安危,执意要往绍兴去。
熊成基劝道:“光华此计甚好,对我等损失最小。而且,袭取杭州也是围魏救赵之举,根本被夺,围城清军必定无心进攻,绍兴稳如泰山。”
众人想想都是这个道理,也都同意往杭州而去。一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只十日,便已到了德清。休息一日,布置停当,趁着夜色赶往杭州。
第二章 初露峥嵘 第四节 拔城
此时杭州也已经得到了安庆军往浙江而来的消息,巡抚张曾?并没有料到对方来的这么快,加上幕僚判断对方一路虚张声势并不敢来攻杭州这样的大城,所以并未严加防范,只是严令绍兴清军防备安庆军来袭。
到了杭州城外,熊成基提出让一部份人先潜入城内,等到半夜攻取城门,放大队人马入城。
李秉衡提议混入城的任务由南洋来的兄弟完成。大家都对他们放心,并无异议,只等半夜信号一起便里应外合夺城。
但李秉衡志不在此,他的目的是浙江巡抚张曾?,只是怕众人不敢让他冒险才没有提出。对于已经训练多月的温生才等人,初步达到了他的要求。攻占巡抚府看似骇人听闻,但的确没有什么难度。
半夜两点,所有人都陷入熟睡。大街上只由巡夜之人出来转上一转,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白天潜入后躲藏在城门附近的李秉衡等人开始行动,分出三十人由李燮和带着等巡抚府火起便迅速抢占城门。李秉衡一行迅速往巡抚府而去,一路上之听得沙沙的脚步声,连声咳嗽都没人发出。陈伯平对杭州比较熟悉,对巡抚府建筑布置也有了解,所以这次由他充当向导。
只半个小时众人就到了巡抚府后门,用抓墙钩上了围墙后放下绳索,一个接一个的爬上墙又一个个的缒入院中。虽然有些人由于紧张动作不协调发出了声音,但总体没有出纰漏。门房睡得死猪般犹在梦中,被温生才无声的解决了。留下两人看守后门,其他人在陈伯平的带领下往后院而去。后门的院子往里两重就是张曾?与家属所在的住处,两进院子都有一队清兵看守,中间有一队巡逻兵会在后院的巡逻。趁着巡逻兵到前面去的时候,李秉衡抓住机会带着一部份人上前准备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另一部份人则爬上墙抢占制高点。悄悄到近前,对方还未发觉。李秉衡拿着冲锋枪,手一挥冲了过去,一时枪声大作,门口那队守卫没有来得及回击就被全歼。里面的那队守卫听得枪声起,赶紧过来增援,被抢占有利位置的同志打的趴在地上不敢起身。李秉衡乘势带了人冲了进去,将残敌解决。这时早已有同志控制住了各个要道,三三两两的清兵衣冠不整地从厢房中冲出来,全被打死在门口。巡逻的那队清兵赶了回来,与李秉衡等人凭着建筑掩护对射。李秉衡手一指,温生才带了几个人从侧面绕过去赏了几个手雷,炸的对方哭爹喊娘。众人从了上去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对方。沿着游廊长驱直入,一路只由零散的抵抗。温生才带着一部份同志迅速攻到前院与后院的连廊,抢占防守点,将从前院赶来增援的清兵挡住。蜂拥而来的清兵知道大事不妙,拼命进攻,但在自动火器的集中扫射下,只不过是徒劳的送命而已。清兵不要命的进攻,不多时已积尸数重,胡乱的放着枪。但这些同志都是在南洋跟着李秉衡练得贼精的角色,抢占的射击点对于对方来说都是射击死角。这时李秉衡与陈伯平已经轻松解决了战斗,将张曾?等人一网成擒。分出部分人从侧面的花园进去,从旁边杀出,打的对方如落花流水。随着前院的陷落,局势基本已经稳定。
此时李燮和早已抢占城门将熊成基等人放了进来,大队人马分成数股,往各个重要府衙而去。城内听见枪声,都道是革命党人打了进来。各处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逃得逃躲的躲。有部分清兵妄图组织起来镇压革命党,被一阵乱枪打的再不敢露脸。在听说张曾?被擒获后,再也没有人妄图抵抗。熊成基等人迅速的掌控了各个城门以及重要府衙,并派出马营四处维持秩序,防止扰民事件发生。
城内军学界的同志纷纷扬眉吐气,前几日与秋瑾等里应外合夺取杭州时功亏一篑,如今总算不用如过街老鼠般躲躲藏藏。听得攻占杭州的是安徽来的同志时,纷纷欢呼雀跃,组织起来帮助熊成基等人控制全城。
马宗汉提议将张曾?等部分镇压革命的顽固分子就地正法,人头挂在城墙上以震慑蠢蠢欲动者。虽然有些残忍,但也是这个时代的惯例,李秉衡也就由他。只是将其他官员与家属以及恩铭等安庆捕获的官员一并关入了大牢,不再去管他们。
熊成基将各个存粮的府库打开,将粮食分给城内百姓。又出具安民告示,告以革命军来历及宗旨,以拉拢人心。
将所有收集到的白银等财产分给士兵们部分以犒劳此次大功,余下的仍有不少,都被熊成基拿去招募兵丁与交给城内军学界同志所用。
城内士绅以及富户等见革命军并不扰民,也不上门来催要劳军费。心下有些揣揣,部分人借劳军的名义过来送钱送物,李秉衡都命人退回去。
将杭州库存的军火补充部分,其余的尽量武装城内的同志以及听说杭州光复后来投奔的同志。
招募兵丁后,队伍扩充到了四千多人,一时革命声势大振。本来熊成基想多招两营兵,但李秉衡极力劝说,此时新兵太多指挥困难,也来不及训练,只能暂时帮着运送辎重,只宜精,不宜多,因此才作罢。
用城内的电台向绍兴通报形势,商量解决围绍兴清军的协同作战事宜。
清廷听到杭州陷落张曾?身死的消息后恐惧不安,对眼下的革命形势的忧虑远胜安庆陷落之时。一时天下震动,各地暗流涌动。同盟会得知消息后,孙先生立即下令西南几省的同志加紧准备,又派人来江苏浙江动员新军。
列强也纷纷派出军舰沿江逡巡,扬言要攻击革命军。
全天下的视线都投向了杭州。
杭州光复的消息传到河内后,正在此地忙着建立越南分部的孙先生等人激动万分,加紧筹备西南几省联络同志动员新军的工作。同时也开会讨论如何面对眼前的革命形势,但席间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看法。
“总理,此次光复会两省起义没有提前通报就发动,实在是与脱离同盟会一般无二,陶成章更是无视我同盟会将士在安庆起义中起到的作用,更何况秋瑾女士也是总理亲自委任的浙江同盟会会首,他有什么理由借光复会副会长的名头去抢班夺权?”从南洋运送物资过来的胡汉民义愤填膺的说道。
“不错,秋瑾女士最是刚烈,又顾全大局,只怕为大义所系受陶成章的蛊惑。如光华的转战入川的策略不被采纳,那么光华与味根等我同盟会同志又该如何自处?”朱执信也是忧虑道。
居正与冯自由等也是强烈要求延迟在广西、云南等地的起义,本来孙先生见到安徽与浙江并起,想提前发动起义以呼应,但眼下的确于已不利。
孙先生也知道目前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但是如果眼下同盟会没有任何动作,难免受到其他反对党派的攻讦,就是同盟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到时候现在的不作为一定会成为这些人的借口。想到革命还远远没有显露成功的曙光,革命阵容中已有这么多的分歧、斗争,不禁一阵的黯然神伤。
过了半晌,孙先生才缓缓说道:“原则上我同意西南诸省的同志暂时不暴露,但集中力量暗中给与味根等同志入川帮助,造造声势也好。另外电告英士(陈其美字)立即赶赴上海,准备接应光华等同志回南洋,这些有功的同志务必予以保全,不能有任何损失。”
但胡汉民等人不同意浙江的同志撤离,认为应该以浙江为根据地继续发展。胡汉民慷慨陈词道:“眼下杭州平定,整个浙江光复在望。我以为味根等同志留在浙江有大有为之可能,应当电告秋瑾女士,任命她为浙江都督,她同时也是我同盟会同志,以她为首主持浙江想必光复会中人也是无法。由味根等主持浙江军务,整编军队,以图再进。若浙江形势大好,那么我们在西南并举也是恰当的了。”
朱执信心急如焚,暗道这个时候胡汉民等人还在想着与光复会在浙江争夺领导权,丝毫没把同志的安危放在心上,实在是书生误国。连忙说道:“当时安庆与浙江两路奇兵攻南京的确实上策,但极难成事,果然形势不利,故伯荪与味根等听从光华建议前往浙江壮大力量。如今两方能通力合作,尚能立足浙江与清廷一战,但只怕未必。”
众人都默然,以前每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没有把握就让数千同志置于险地的确太过草率。
居正是个有军事素养的,这时也赞同道:“浙江不足为根据地,于革命大势并无根本意义。以此看来,李光华此人执意来电请求入川实在是有眼光的。四川历来是战略要地,一旦经营得当,以西南为后方,的确可以为革命之前沿阵地。即便西南暂时不得下,从缅甸仰光运送物资等入川也是可行的。如果我同盟会在四川扎牢了根,到时候可出湖北,直下武昌,则革命形势大振,半壁江山当为我有。即便不成,进取湖南,以为连通南北之要道。我等于两广练兵可从湖南北伐,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先入四川,经营西南以窥两湖,此为我革命战略,若步步成功,则覆灭满清指日可待。”
孙先生鼓掌道:“不错,李光华此策略甚得我心,又有南洋为后盾,将来的变化想必不出数年就能看到。所以,入川一事是势在必行的。眼下的问题,是如何与光复会同志协商撤离浙江。”
众人本来舒展的眉头又紧锁起来。
第二章 初露峥嵘 第五节 围歼
绍兴城外的驻杭将军瑞兴眼下是愁云惨淡,后路被断、腹背受敌的恶劣形势是他从没想到过的。手下的各路浙军心思各异,其中不乏同情革命与城内暗通款曲者。攻城时许多人消极怠工,一连十几日没有任何进展。军事平庸的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城外硬扛。
秋瑾这段时间忙得焦头烂额,还要应对城外清军的攻势。由于光复军人员庞杂,训练不足,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守城。组织上不严密,指挥不灵等毛病不但清军有,光复军也有。如果不是清军中有许多浙江人,不忍在家乡大动干戈,又有吕公望等清军官兵暗中通报消息,?肘攻城,只怕城早就被破。杭州被安庆军攻下的消息传来后,光复军上下欢欣鼓舞,犹如过节一般。这也让她松了口气,感觉刚强的自己从没这么柔弱的时候。
在国外筹饷的陶成章发来电报说要绍兴光复军争取光复浙江全境,而他本人与光复会高层也在赶往浙江的路上。
这又让秋瑾感到了深深的担忧,光复会一向的宗旨是“中央革命”,也就是从中央发动,然后开枝散叶,将革命运动扩展到全国。
陶成章一直对孙中山的“边缘突破”嗤之以鼻,自从潮州起义失败后就一直利用光复会手中的报纸拼命打击对方。而章太炎也对同盟会经费的使用大有意见,所以两人一直在扬言要让光复会退出同盟会。这次光复会策划安庆与浙东同时发动起义,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中央革命”的正确性,为罢免孙先生总理职位加上一个重要的砝码。陶成章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安庆与浙东两路同时进攻南京,拿下两江总督端方,到时候光复会将会执革命之牛耳,可以甩开同盟会自立门户。
但经过进攻杭州不利,又有守绍兴的凶险,秋瑾开始明白战争与政治的天壤之别。心中也隐隐的对光复浙江全境,然后进攻南京的成功可能性开始产生了怀疑。
而杭州方面也陷入争论之中。陶成章电告徐锡麟配合光复军光复浙江后进攻南京,这道命令明显忽视了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