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苍茫-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荷兰的那支舰队依旧是个威胁,让兰芳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况且荷兰人已经向日本人订购了军舰,到时候对方海军实力越来越强,想一口啃掉对方确实有点难度。

这次荷兰人是下了血本,两万多全部荷兰籍的本土皇家陆军,本土皇家海军的精锐战舰云集于此。这次荷兰人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在这个时候向克虏伯公司订购战列巡洋舰,而是向德国人下了无畏舰的订单,也顾不得会给德国人狠赚一票。而且在日本的造船厂也正在秘密的为他们建造军舰,具体是什么舰种还未可知。

李秉衡不想跟荷兰人过度的纠缠,必须尽快快刀斩乱麻,奠定兰芳在南洋的安全局势与霸主地位,到时候才可以放心的往国内转移注意力,并开辟海外基地。

但是与荷兰人已成死敌,总有一天会再次生死相见,这是无法缓和的矛盾。荷兰方面派过来的谈判团已经来了一拨又一拨,但都是无功而返。并不是双方没有诚意,实在是没有达成一致的可能。

目前荷兰人只保有爪哇与小半个苏门答腊,丢失了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大半个苏门答腊,而荷属几内亚也被兰芳与德国联手渗透严重,这又是一大让他们焦头烂额的难题。

之前荷兰人甚至挑明了谈判底线:承认兰芳共和国对婆罗洲以及苏拉威西岛的主权,但兰芳必须归还被占领的苏门答腊。

可以说,爪哇与苏门答腊是荷兰的命根子,他们万万舍不得将这两块肥肉送到他人手上。不过李秉衡是万万不能容忍荷兰人继续在这两块宝地上吸血而肥,并且对近在咫尺的兰芳构成威胁的。

荷兰人对爪哇与苏门答腊的重视程度,从这次荷兰人将国内的本土舰队主打战舰都派到爪哇来就可以略见一斑。这支舰队在新加坡休整了三个多月后,荷兰人的口气又强硬了起来,看来希望的确是好东西,能够让人忽然间充满动力,就是不知道这动力能够续航到什么时候。

由于一直在扯皮与口水仗中,倒霉的被俘荷兰籍官兵直到最近才被释放了最后一批,而最后一批被释放的荷兰高级军官们却有些恋恋不舍的与之前被俘的英国佬告别。

在他们的军事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这样一个对手。从来都以匪夷所思的战法与战略部署给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奇,并且各种新武器与新战术层出不穷。事实证明,对方的军事素质完全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这点从德国军事考察团迟迟不肯离开,并且多次拜访被俘的达姆汉因茨上面就能证明。

这个时代的主流火炮还是刚从架退向管退转型,这其中的佼佼者当然是法国的“75小姐”等一批代表者,就连坚持重炮对决的德国陆军参谋部都对“75小姐”的杰出能力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而兰芳陆军用事实向他们证明:榴弹炮与迫击炮、步兵炮将是将来最好的搭配,炮兵战术将往多样化与专业化发展,并且根据集中使用的效果来确定军队编制。兰芳陆军一个师有一半的火炮以及所有的重炮集中在师属炮兵,这是其他国家一个集团军编制才有的炮兵编制,不仅带来了全新的炮兵编制,也给步兵师编制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师直属战力惊人,这是所有荷兰与英国军官的共同认识。当然其他认知还有很多,大部分都为他们所津津乐道。

“我们的迫击炮完全没有对方的那种效果,他们的炮弹好像会拐弯似地,而且许多小角度的地方都能打到,对在建筑与障碍物后的防守火力非常不利。我们不仅应该发展我们的榴炮与加农炮,也应该向兰芳索取这种新型迫击炮的制造工艺与技术。”

对于兰芳方面的火炮与枪支,这是德国方面的军事专家们交口称赞的。但他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兰芳展示出来的许多新战术战法,素质极高的德国陆军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更上层楼,将这些战术战法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到时候,配备相当的武器,德国陆军的势力将会更加庞大。

不过德国人并不知道,这次兰芳的教导师使用的新武器更加的逆天,原始坦克、装甲运兵车、火箭筒等,教导师在之前的与英国人的战斗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只不过,能够有幸见到这些新武器与新战法的英军官兵都已经成为了尸体。

肯尼则致力于说服李秉衡,同意将兰芳的步枪、机枪与子弹的技术提供给德国军工企业,并且购买一些重要的军工设备。

当然,德国人对兰芳各种口径的火炮也很有兴趣,希望能够在军工制造上有进一步的合作。

这次肯尼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德国调停兰芳与英国、荷兰战事的全权代表,他将在这次的六方会谈中出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李秉衡对德国人的想法乐不可支,一旦德国人在枪支、火炮口径上以及弹药生产上向兰芳全面靠拢,那么日后战事一起,兰芳的军工体系对于德国人的意义讲更加重大。尤其是在军工制造设备上面,双方一旦采用同一体系,并且制造工艺接近,那么将来互相的依赖性就越大。

想到德国人的盟友纷纷加入兰芳系军工范畴,李秉衡仿佛看到的都是马克等货币在眼前飞,心里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着一战赶快爆发。

在六方会谈正式启动之前,英国人迫不及待的想要与兰芳方面单方面谈好关于此次谈判的条件。北婆罗洲是势必要拿回去的,虽然那只是块可有可无的土地,但是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不是这么随随便便就能拱手送人的。还有被俘的英国籍官兵与军舰、物资等,当然还有战争赔款。

即便是惨败中的惨败,英国人还是习惯性的厚颜无耻的提出了战争赔款,虽然数额不大,艾森松首次提出的战争赔款是一百二十万英镑。但是英国人认为这是个很公道很便宜的价格,相比他们用于对兰芳的军事行动上的款子,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在六方会谈之前,如果不能就以上的几点基本条件达成协议,那么大英帝国将威风扫地,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在端纳面前,艾森松每次都有极度的无力感,对方根本就不屑于跟他认真的谈判,连起码的敷衍都没有。

虽然在新加坡的大英帝国太平洋舰队与荷兰本土舰队联合起来,足以攻陷坤甸港,但是手里并没有决定性的陆军力量。况且德国人与美国人都提出了严禁两国封锁兰芳海上商路的意见,这也意味着目前暂时还没有奈何得了对方的可行办法。

最近兰芳海军又有数艘潜艇开始试航,加入现役的时间指日可待,而这一消息也强烈的刺激到了英国人与荷兰人,使得他们的气焰又低了几分。

几次交锋下来,艾森松连赔款要求都放弃,并且完全忽视了荷兰人的利益,只要求保持北婆罗洲的控制权,并且要求得到在造船工业上的好处。

无可奈何之下,艾森松以私人名义约见李秉衡,要求商谈商贸合作问题。

本来李秉衡并不想见他,但是在阿曼达的要求下,还是答应跟这个固执的英国佬见上一面,看他还能玩的出什么把戏。

再次见到李秉衡,艾森松完全收起了对他的轻视之心,就是这个外界传闻年轻又疯狂的强盗头子,抢掠了荷兰人之后,又肆无忌惮的挑战大英帝国。

“李先生,我认为我们大英帝国与贵国在造船等工商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机会,但是鉴于贵国目前在我们两国关系问题上的态度,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友好协商,解决我们在工商业领域进行合作前的一系列小麻烦。他们毕竟是小麻烦,不是吗?”艾森松谦虚的说道,第一次的把兰芳当成一个国家,一本正经的当成了一个平起平坐的对手。

李秉衡认真的听着他的阐述,暂时还摸不清这是他的私人态度,还是出于英国政府的授意。“当然,我一直认为与大英帝国合作有百利而无一害,商人逐利。我们兰芳以商立国,走的工业化道路完全跟贵国如出一辙。我们都是岛国,相信在政治、经济与人文思想等方面,都会有相同之处。贵国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说不定将来我们能够成为亲密的伙伴呢。”

这个狡猾的年轻人,艾森松微笑着听着他滔滔不绝的打着官样文章,显示出了极好的涵养,并且附和着李秉衡的话说了不少两国共荣的话,完全忘记了之前两国的不愉快,这一点倒是跟日本人极为相似。

这是个难缠的对手,艾森松对于这次谈判并不看好。

第167节 婚姻迷局

艾森松从李秉衡的办公室出来后,还是云里雾里,脑袋发晕,侃了半天什么结果都没有,反而被对方的言语所迷惑。谈了半天,什么实质性的问题都没有谈到,只是听对方在造船业的前景上林林总总的罗列了一大堆,就双方在造船业上的合作有了初步的意向,其他的还是没有进展。

李秉衡站在办公室的窗台上,看着艾森松有些萧瑟的背影,毫无忽悠对方之后的快感。想到几年后欧洲的生灵涂炭,不由得心中一阵发紧。

别说是无辜的人民,就是身居高位者,许多人也注定没有什么好结果。这是上苍对欧洲人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所造的孽来上一次报应,让他们一次偿还所有的血债。

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最近阿曼达的家族来了人,看样子是想要她回英国。虽然她没有明确表态,但是也还是没有忍心出口询问。也有想跟她结婚的冲动,但是在阿曼达看来阻力很大,首先她的家族就很难通过,而且自己这边也是焦头烂额。

当前坤甸的大街小巷都在流传着他即将娶洋夫人的谣言,而且愈演愈烈,一时间议论纷纷。

许多人对这一传闻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毕竟大部分人的思想是传统与保守的,在他们看来,一国总理有如皇帝一般,娶上个大洋马着实不妥。

即便是张振勋等人也上门极力规劝,不要因小失大,这一国总理的婚姻大事不是像李秉衡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即便不考虑其他,光思想传统的一批保守人士的抗议就是无法忽视的。要不是平日里阿曼达的品行深入人心,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恐怕站出来反对的人更加多。

这也让李秉衡很是烦恼,虽然下定决心要与阿曼达厮守终生,但是眼前还是有他无法逃避的难关要面对。

之前莫名其妙的在杨华之的婚礼上被顾家与石梅仙硬结了两门亲,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都是欢欣鼓舞,为他庆贺。最近总理要娶大洋马的传闻在兰芳各地传开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兰芳国民的心目中,这位年轻的总理除了爱冒险,其他的品行都是令人称道的,而他的婚姻也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

“哎,想不到一场他人婚姻给自己攀上两门亲,换作是我,恐怕都要开心的飞上天去。为了大洋马,冒天下之大不讳,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了。看来我们这总理做事的确异于常人,像顾家那样的巨富之家,还有光华银行坐着的那位貌若天仙的女行长,他都能视若无睹?”

类似的议论比比皆是,只不过碍于平日李秉衡的威名,不然有些人早破口大骂了。

顾家倒是沉的住气,没有理会这些传言。石梅仙却找上门来,要问个明白。

对于石梅仙的厉害,李秉衡是一直铭记于心的,除非万不得已,得罪了她的下场可想而知。

当然,石梅仙并不是蛮不讲理作河东狮状,也不如泼妇般死缠烂打,反而满脸堆笑,温言软语,女人味实足,但光是这样,已经是李秉衡消受不起的了。

在她面前,仿佛什么秘密都能被看穿似的,暗含机锋的话语一不小心就着了她的道。

“光华,我家妹子都替你管了这么长时间的家当,世人皆知管家的为大,你要娶小老婆我不反对,娶几个是你的事情,我可做不了主。可如今这兰芳谁人不晓我家妹子早晚要进你家的门的?你要爱美人,清霜国姿天色倒是你的福气,又温柔娴淑,也不干涉你娶小。依我说,早日把婚事给办了。到时候你要娶顾家的也好,娶那洋小姐也好,哪怕你娶土著女子,都是你的事情。早点把清霜娶进门,又有人照顾,也不妨碍你收录各色美女,岂不是两全其美?”

看着她语笑嫣然,柔情款款,倒像是对着情郎诉说心事,谁要不小心,便沉在了她的温柔乡中。李秉衡却是警醒异常,即便如此,还是忍不住动了几分心。暗道这石梅仙果然厉害,也不质问他与阿曼达的事情,能把她欲强加在他头上的婚姻说的倒有几分道理起来,入木三分,合情合理,未经世事的,说不得就听了她的话。

“这,我与清霜接触甚少,互相未了解脾气品性,如何便能成婚?”李秉衡并不敢看她的眼睛,只是就事论事。

石梅仙娇笑道:“我知道你受过西方教育的,追求自由恋爱。与清霜接触甚少,这倒是真的。我们中国人虽然大多是媒妁之言,我跟夫君更是父母指婚,但日久生情,未必不如自由恋爱。况且这自由恋爱不也是在一起久了,才两情相悦?你没跟清霜好好相处过,还未动情罢了。我就不信你对清霜毫无好感,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李秉衡想到石清霜那倾国倾城的绝代容颜,超凡脱俗的气质,也不便当面反驳她的话。

石梅仙笑眯眯的看着他,就好像是猫在看着老鼠一般,声音绵软,吐气如兰,“我也不要你急着办婚事,只要你答应娶洋小姐之前先把清霜娶进门。这应该不过分吧?我家清霜替你当了这么久的家,世人皆知她早晚是要嫁进你家门的,要是你变了卦,还让她嫁给谁去?”

李秉衡平时最重责任,又心软,听得如此说又是左右为难。想到阿曼达要他这辈子只爱她一个,又想到她纵身跳入崖下深潭时的绝然神色,不由一激灵,连忙答道:“我已答应阿曼达,这辈子只要她一个,我们真心相爱,如果这一点都不能满足她,那么我还如何立足?”

石梅仙见他还是这么的不上道,也不气馁,只是笑着说道:“那你答应我跟顾家的婚事,就能轻易不认了?这兰芳国民会如何看你?你又能如何立足?”

当时鬼使神差的没有反对两家的逼婚,实在是一大败笔,中国人最重信义,尤其是悔婚等事,有些刚烈些的女子,怕是要出人性命来。

眼下没有办法交待,又不知道如何对阿曼达说起,长叹一声,摇头道:“我矢志为国,这是我人生一大理想。但我到底是个人,既为国家公理,也有个人私情。既然我个人私情如此为难,使得大家都不愉快。还是忘了一切,从此只知国家大义便是。”这话说得太过消极,却也实在是无可奈何至极。

见他发了耿劲,石梅仙也不能逼迫过甚,况且她本来便是无理取闹,强要作主这段婚姻。但她成竹在胸,也不以为意,话头一转,只是说些寻常事情。过不得片刻,便告辞走了。

每次与她相处,总是要小心翼翼,今天又是一背的汗,眉头仍然紧缩着,为着她的话揪心不已。

但他眼下并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些,腓特烈亲王马上就要到达坤甸,这位尊贵的客人以及伴随而来的庞大的德国专家团所带来的安保问题相当严峻。之前兰芳并没有此方面的经验,安保处虽然能力超绝,但是有时候难免会有纰漏。为此,他亲自对安保措施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在这个关键时候,兰芳的反对势力难免搞风搞雨,要是为此破坏了与德国人目前的合作关系,那就大为不妙了。

当然目前坤甸的气氛热烈,毕竟作为世界强国的德国王子来访,显示出了兰芳目前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许多华人摆出的欢迎阵势甚至有如德皇威廉二世亲临一般,比平时的节日还热闹。

陈白松终于被坤甸警察局放了出来,本来打算判他一年半载,但为免打草惊蛇,便以大赦的名义放了。

根据线报,陈家也感觉到了美洲洪门与大陆洪门明确表示了支持李秉衡的态度,而且连南洋洪门中不少人都开始倾向于与李秉衡合作。

为了自保,陈冠西选择了与苏家、黄家开始了更紧密地合作,而对方最近与日本人似乎在图谋着什么秘密活动。

苏家自从那位花花大少被捕后就知道李秉衡准备对他们动手,而且根据苏大少头上被安上的几个罪名来看,很有可能要把牢底坐穿。

“兔子急了也要蹬人不是?这李光华实在是欺人太甚,毫不留情面,好歹我们也是这坤甸的半个主人。这次我们定要好好的给他们点颜色看看。”黄渡图拉着陈冠西嚷嚷道。

苏清远在旁似笑非笑的看着,这次两家已经谋划好,让陈家出头与日本人一起闹上一闹,而自己则背后渔利。

“这次日本人送了消息过来,德国人跟美国人正调解兰芳与英国人的矛盾,让我们务必配合他们的特工们阻止兰芳与英国人的和解,这个任务由你们洪门兄弟来完成是最合适的。关键时刻,就要靠老哥你力挽狂澜了。”

陈冠西眼珠子转了几转,迟疑着问道:“不知道是何任务?真的能让英国人跟兰芳继续打下去?”

“不错,英国人派出的谈判代表早已到了坤甸,只不过没谈出个眉目而已。我们在外面造势,说李光华要学满清,跟英国人签不平等条约。然后我们协助日本特工把那英国代表杀了,到时候嫁祸给兰芳,只说是不满与英国人的谈判而为。李光华要是不给英国人一个交代,这调解还从何调起?”

一阵狂笑从密室中传出,怎么也遮挡不住那股肆意妄为的腔调,让周围的人不由寒毛直竖。

而可怜的埃森松,滞留坤甸已久,毫无成果不说,眼下还沦为阴谋家们的刺杀对象。不知道,他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第168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

兰芳的海路安全与否一直是德国人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兰芳投资实业并且两国商贸数额急速上升的情况下,德国人的舰队一直把兰芳的几个港口以及海岸线当成德国本土防护。

甚至陪同腓特烈亲王前往坤甸的舰队也是前去青岛回合后再返回坤甸的,兰芳的几家造船厂正在为德国紧锣密鼓的建造无畏舰与战略巡洋舰,当然还有配套的各类舰只。

腓特烈亲王到达坤甸后的首站将是正在建造“毛奇”级战略巡洋舰的坤甸造船厂,目前兰芳造船业以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德国国内无数人的目光。当然,低廉的成本只是对于德国,其他国家在兰芳订购军舰价格要高上三成还不止。

“我们与兰芳的友谊在一开始就建立起来,然后坚定不移的保持到现在。如今,我可以很自豪的说,当初我们的真诚,为我们赢得了一位值得尊重的朋友。我不得不佩服我的父亲一开始就在兰芳问题上表露出来的远见,也庆幸一贯以来我们的友谊在各方面得到了证实。”刚下船的腓特烈亲王就亲切的握着李秉衡的手,亲切地说道。

的确,德国人在兰芳身上付出了许多,舰炮技术、造舰技术、造舰相关工业的援助,到如今的帮助兰芳全面实现工业化。大量的投入,也导致了丰厚的回报。

“当然,亲王殿下所说的正是我们兰芳人民的共识。德国是我们的朋友,是你们的一如既往地支持,才使得我们不畏强暴,保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也是你们在国际社会上的呼吁与援助,才使得我们没有陷入孤立的困境。这次的六方会谈,相信将会是兰芳共和国历史上新的一页。感谢德国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也相信两国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德国资本与兰芳的合作更加深入并且紧密;德国四大银行团与兰芳的银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重组与并购合作默契;德国人从兰芳得到了大量的商品与原材料,而且德国的工业品在兰芳也很受欢迎;两国在军工与军事领域的某些合作已经成为两国的机密。

就连美国人都很眼红德国人在兰芳所获得的利益,但这并不妨碍美国资本大举进入兰芳。只不过他们得到的利益远远不如德国人,所以这次的六方会谈美国人表现得非常积极,目的便是加大在兰芳的话语权。相比利益,美国人更希望扶植兰芳,使他成为美国手中的一把刀,时刻悬在太平洋上空。

美国人在兰芳的全面工业化进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正在日益明显。

李秉衡一直宣称兰芳与德国跟美国之间是互补的,互补的经济,互补的政治,互补的军事。

这一点得到了腓特烈亲王的交口称赞,他这次来不仅是向兰芳方面表示德国对他们的重视,而且也是商谈两国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方略。当然,德国也试图通过调停兰芳与英国、荷兰之间的战事而使得兰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然后可以专心的发展工业。

这次随行的德国专家团将完善兰芳的工业化进程,计划在三年之内完成兰芳的初步工业化,五年后打下一个坚实的工业化基础。

为了保证安全,秋瑾特意挑选了一部分可靠的群众在码头上夹道欢迎德国人。浩浩荡荡的德国代表团在穿过欢迎队伍时受到了热烈的欢呼,鲜花与掌声使得每一个德国人都兴奋异常。所有的布置都是李秉衡根据后世中国的那一套迎宾方法-排练过的,这时也证明它的有效性来。

德国人看着一张又一张满是真诚的笑脸,与他们印象中的华人完全不同,欢呼与掌声都是发自内心的,这让他们心里无比舒坦。

就连腓特烈亲王也受到了感染,时不时的向路边的“群众”挥手示意,露出爽朗的笑容。许多华人都带着崇敬的眼神望着这位年轻的德国亲王,这让他无比兴奋。这个小国家的国民强硬无比,打得荷兰人毫无气焰,轰的英国海军魂飞胆丧,北婆罗洲一战更是打的英国陆军溃不成军全军覆灭,就是这些在大英帝国面前毫不低头的人们,给了他极高的荣誉,那就是真诚的敬仰,而不是官面上的恭维。

为了彰显德国开始在南洋以及太平洋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他们联合起有相同需要的美国人来,提议召开旨在解决南洋问题的六方会谈,便是吃准了英国人在南洋问题上硬不起来,只能接受调解。

德国并不认为兰芳会与英国人缓和关系,这次六方会谈只不过是想给英国人一个难堪而已。也许南洋的殖民地对于英国人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德国却很重要。

目前兰芳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完成了整个婆罗洲的占领,苏拉威西、大半个苏门答腊、棉兰老岛。

他们甚至希望兰芳可以占据整个苏门答腊与爪哇,那么整个南洋将彻底的成为兰芳的天下,因为,英国控制下的马六甲、新加坡、槟榔屿、怡保等地,荷兰人控制的荷属几内亚,这些地方的地方经济已经被华人所把持。

受到兰芳建国的鼓舞,以及接连击败荷兰与英国的盖世伟业的刺激,这些地方的华人势力开始抬头,前所未有的得到了许多的话语权。

德国人给六方会谈定下的基调便是促使各国承认兰芳对现有地盘的主权,也许对英国人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对荷兰人来说则是晴天霹雳,但德国人乐得如此,美国人更是幸灾乐祸。

腓特烈亲王到达坤甸后的第二天,兰芳共和国副总理秋瑾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中央山脉附近的原始森林中有二十多万的“达雅克人”要求加入兰芳国籍,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华人,所以同时也请求恢复他们的汉族族统。目前这些部落的头领们已经派出了规模宏大的代表团赶到了坤甸,商谈回复炎黄子孙的身份事宜。

这一消息在各个报刊上发布后,立即引起了多方关注。

三天后,婆罗洲其他的许多部落也宣布他们是华族后人,要求加入兰芳国籍。

一周后,北婆罗洲的土著部落纷纷请求改为汉族身份,并要求加入兰芳国籍。

同时文莱苏丹向兰芳政府表示,文莱愿意并入兰芳国,成为兰芳的一个省,并且要求保留苏丹王室身份与传统。

正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没等英国与荷兰作出反应,亚齐族的几个伊斯兰教首领向兰芳提出加入兰芳共和国的申请,同一天,苏门答腊解放组织也正式向媒体宣布,由该组织控制的苏门答腊正式独立,并且要求加入兰芳共和国。

这两个消息一出,不仅是荷兰人,连英国人都慌了手脚。北婆罗洲并不重要,但苏门答腊是块宝地,绝不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落到兰芳的手里。

作为回应,荷兰人宣布拒不承认苏门答腊解放组织的单方面声明,声称这是兰芳政府在背后策划的阴谋,要求国际社会予以谴责。他们一方面通过在坤甸的谈判人员向兰芳外交部提出质问,另一方面在新加坡的舰队带着运兵船向巨港而去。

英国人为了避免兰芳作出过度反应,没有派出军舰随行,但是支持了一批武器弹药。很显然,他们并不愿意富庶的苏门答腊落到华人手中。

针对荷兰人的动作,端纳特意召见了荷兰谈判代表、艾森松、肯尼以及美国驻兰芳公使道格拉斯郑重宣告兰芳关于苏门答腊目前态势的态度与决定。“亚齐以及苏门答腊自数百年前就是亚齐族人、华人以及其他土著民族的栖息地,早在华人王朝的北宋年间,三佛齐便纳贡称臣。十四世纪末,苏门答腊国王向华人王朝明奉献金叶表,贡马匹和方物,之后多年进贡,以华人王朝为主。如今既然他们自己提出要加入到兰芳共和国,我们当然要接纳。当然,在这之前,我对苏门答腊各族要求独立自主的精神表示赞赏,并且呼吁世界各国以此为榜样,争取抗击侵略,反对殖民,为民族自立而奋斗。我们兰芳国二十多年前惨遭荷兰殖民者的野蛮侵略并且残暴统治,如今取得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兴盛。对于仍然处于荷兰殖民者野蛮统治与剥削的苏门答腊与爪哇等地的民族独立势力,我们将义无反顾的伸出援助之手。”

听着端纳义正词严的“歪理”,荷兰人以及艾森松找不到有力的论据来反驳,毕竟他们是侵入者,并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

“既然你们兰芳执意要与我们作对,那么我们的军舰与火炮将会重新证明西方世界的文明是对落后的殖民地的恩赐,到时候,相信你会把刚才所说的话全部收回。既然你们选择战争,那么我们将用枪炮夺回我们的荣誉。”荷兰代表怒气勃发的嚷道,气势汹汹的走了。

留下面面相觑的众人,连艾森松都在担心荷兰人是否会冲动之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

端纳无所谓的耸了耸肩,用李秉衡的话来说,他们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第169节 日本人的暗杀

虽然李秉衡一直没能弄明白,吴梨木这样的华族后人到底是在守护着什么惊天之密。但只要他们肯走出来,回归到主流社会,也是一件好事情。

坤甸街头到处都是这些华族后人,部族首领把他们带到坤甸后,便开始进行集中考察与磋商。街头三三两两的都是青年男女,之前他们从没见过华人建造的西式城市,即便大部分地方还是工地,但每一样东西都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让他们兴奋不已。

吴凤尾与关河等一帮青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