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起苍茫-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在坤甸与马辰新造了几家大型造船厂,但在新加坡与槟城的造船厂仍然是目前造船业主要收入来源,而这两家船厂始终是英国人的心病。
在李秉衡将两家造船厂的部分股份转到阿曼达名下,并且将船厂总经理以阿曼达的身份上报到英国殖民当局后,英国人将华人保护府最高长官的职位安到了与西斯卡尼家族与沃森家族有渊源的英国人贾尼头上,而槟榔屿自治长官则依然是由华人担任。
消息刚刚传到李秉衡耳中,这让他心情大畅,这本来就是他所布的局。英国人看样子是一手大棒一手安抚,两手准备。
只要把在古晋方向的英国殖民军打痛,彻底粉碎他们的武力图谋,那么英国人只能采取另一手段,也就是走阿曼达这条路。这就落到了李秉衡的算计之中,早在让阿曼达出任教育次长时,他就有这样的打算。
阿曼达的家族在英国有几家造船厂,有大量的工厂实业,并且他们所属的财团在维克斯公司也有股份。英国政府依靠武力打击李秉衡政府来达到掌握橡胶这种战略资源、独霸南洋原料与市场、驱逐德国人在南洋势力的目的一旦无法达到,还有一条李秉衡为他们铺好的阳关道可以走,这也是李秉衡所能想到得最快的与英国人和解的途径。
早在英国方面对阿曼达在坤甸为教育工作奔忙毫无反应,李秉衡就意识到对方可能会在这里做文章,与端纳详细计议后,才作出了将槟城与新加坡的实业以阿曼达的名义来合理避税并且为英国人下台埋下伏笔。
想到当初宁愿利用阿曼达的身份,而忍心背负英国方面敦促阿曼达回国的可能,实在是有些辜负她。而刚刚得到的消息也预示着阿曼达很可能不用在基金会援助教育期限到后回国,到时候自己就有办法可以弥补。想到这里,心情大好,抑制住内心的激荡,温柔的望向阿曼达。
仿佛是有感应似的,阿曼达也感受到了他的真情凝望,再一次的四目相交,无声胜有声,数不尽的真挚情感浮现在深情的眸子里,但又拼命压制下去。
我这是怎么了?难道真的爱上李先生了吗?不,不,这应该是一种胜似知交的依恋吧,也许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回去了吗?仿佛在这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吗?妈妈常常告诉我,要找一个自己爱的人,不管贵族也好平民也好,只要能一辈子只爱我一个。不由自主的望了李秉衡一眼,他会一辈子只爱我一个吗?中国人可是能同时有几个妻子的,想到这里,心里忽然有些莫名的疼痛起来。
谁也没有注意到阿曼达心里波澜起伏,思潮汹涌,站在那里兀自发呆。
李秉衡以为她站在一堆华人中间有些不自在,转过头去寻找她的目光。
见到他满是怜爱的眼神带着几分垂询,连忙嘴角含起微笑,轻轻的摇摇头,宝石般的眸子里满是温柔的光芒,令人见之忘我。两人相视一笑,李秉衡带着满心温暖转过头去,认真看着学生们演练强身健体操。
石竹君在不远处注意到了两人的小动作,不由担忧起来,来之前姐姐反复交代一定要撮合清霜与李秉衡,等她亲自从美国过来敲定婚姻。如今看来,要是李秉衡真的被这英国小妞给迷住了,那清霜妹子可到哪再去找这才貌仙郎。石家人都超凡脱俗,换了自己也得替妹子找个盖世郎君才配的上她,不行不行,绝对要想想办法。再这么下去恐怕姐姐到了坤甸,自己就要遭殃了。想到来了坤甸这么久,还没有机会安排妹子与李秉衡见面,只要让李秉衡那小子跟妹子见上一面,不怕他不被妹子的绝代容颜给倾倒。想到妹子到了坤甸后,赶上门来献殷勤的公子哥儿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不禁得意洋洋,仿佛李秉衡铁定过不了自家妹子的美人关,兀自露出微笑来。
而同盟会几人也在观察着李秉衡与阿曼达,都还没有消化掉刚才关于阿曼达的介绍,心思不同的几人也都思潮激荡起来。
孙中山等几人却是聚精会神的望着操场上生龙活虎的学生们,不时指指点点,满脸欢喜。浑然没有注意到周围不少人心不在焉,更有人心神飘到了九霄云外。
孙中山忽然问道:“我们这些孩子个个精壮,不像国内的孩子一般的瘦弱,可是有什么道理?我在日本看到日本人给学校的孩子免费提供牛奶、豆浆,每日一次,说是能改善国民体质。”
农林部总长方怀恩与刘乙德一个管农、林,一个管牧、副、渔,但给学校提供牛奶与豆浆等食品同时设计到农业中多个分类,所以对此知之甚详,方怀恩与刘乙德略一交流,介绍道:“我们每日给孩子提供早餐一份,有牛奶、面包或者豆浆、包子等点心,中午提供营养午餐,保证有一荤二素加汤,晚上跟午餐一般,有时会多一个荤菜,睡前会每人提供一个鸡蛋。除了偏远地区小学有所欠缺,其他学校基本实行下去,兰芳有一百多万各级学生,我们每个月花在这上面的支出在八十多万兰芳元,全年预算突破一千万兰芳元。”
“这还是我们兰芳物产便宜的缘故,尤其是农业产品,在实行了先进农业理论,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并且合理使用各种化肥以后,农业上的国民收入明年有望超过一亿五千万兰芳元,将超过荷兰殖民者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最高峰时从经济作物与农业作物上掠夺的利润。这就是说,我们不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夺回了应该属于我们的财富,而且还有更加大踏步的前进。我对兰芳的农业前景很乐观,一旦李先生提出的‘农业十年规划’一步步的落实,那么这个模式将可以移植到我们祖国大地上。”刘乙德有些激动的说道。
“什么是农业十年规划?还有,农业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收入,实在是令人惊讶。快,快给我们讲讲。”不仅是孙中山,其他人的眼神也变得迫切起来。
李秉衡示意由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农业十年规划中涉及到了杂交水稻与超级小麦等核心机密,不便在目前透露,“我们的农业发展规划主要是分为三步走,首先调整土地政策,由于兰芳可耕地资源丰富,不存在祖国大陆那样的尖锐矛盾,方便我们从容布局。鼓励农民开垦规定数量的荒地,连续开垦三年的,可以合法拥有该土地。兰芳国直接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是工业而不是农业,资本家把投资都用在了工业上,没有人想大批地兼并土地。但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凡是超过规定的土地买卖都被禁止,个人所拥有的土地有最高限度,而且每超过一定数量的土地买卖都要课以重税,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兼并。其次,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就是合理采用科学农业理论,不断开发先进农业机械等,释放出大量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力,为工业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人口。最后,深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许多大型垦殖园都有力量自己兴办农产品加工,而且去年复兴公司已经引领了一大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并且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经济作物也是重中之重。橡胶与棕榈油、香料等都是高利润产品,我们的农业国民收入这么高就是这个道理。”
“怪不得去年复兴公司大张旗鼓的搞什么华商大会,就是那时候兴办了大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让荷兰人与英国人嫉恨不已。原来光华早就已经布局,想必对农业很有见地。”陈其美是清楚华商大会始末的,但话题一转,扯到了荷兰人与英国人身上,为的就是结束这些漫无边际的讨论,直接洽谈当前兰芳的对方措施。
孙中山听出了他的意思,之前革命工作由于兰芳国与荷兰人跟英国人交恶,无形中承担了许多压力与困难,为了解开这个局,才有了这次来访。但他对刚刚李秉衡说到得一大套专业理论很感兴趣,并不觉得枯燥,仍然问道:“那国内的环境与兰芳大不一样,如果光华在国内主持农业改革,你会怎么做呢?你自己也说,治兰芳易,治中华难,可连你这样的实干家都没办法,还有什么人能够挺身而出。说吧,光华,别藏着掖着了,看你们在兰芳未雨绸缪,我就知道你心中对国内的农业早就有定计了。”
陈其美对孙中山的“不上道”很是郁闷,在一旁苦着脸。
李秉衡在旁看的好笑,这次他真诚相待,只要能解决双方的隔阂与争执,并没有推托的心思。
但就是这种人格上的魅力,才是孙中山被称为伟人的其中一方面。
不等李秉衡回答,去过四川的刘乙德就笑着说道:“其实李先生是个干实事的,去年就已经在四川开始秘密实施农业规划了。”
“啊?”在场的人都一惊,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李秉衡的大局观与全面布局能力实在令人叹服。
第133节 土地政策
来点掌声吧,给点支持吧,兄弟们,我很容易满足的。
盐边厅、会理州、德昌、永仁、西康等四川与云南的地名在李秉衡办公室的最高机密文档里才能见到,并且每周都有与这些地名相关的文档被更新。
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联成一片的广大地区一直是李秉衡念念不忘的工业基地所在。
成渝铁路、川汉铁路开建在即,“攀枝花”所在地区的前期准备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与川、滇各个城市的洋灰路也修了几条,石子路也整修了许多,十数家为工程提供原料的基础项目工厂完成了又一次的扩张,洋灰厂、设备全部出自复兴公司的小型炼钢厂、轧钢厂、发电厂、木材厂与煤矿等等。在这荒山野岭、干旱酷热、人烟稀少的河谷地带,熊成基亲自带着一万多士兵与两万多劳力在这里安营扎寨,艰苦训练的同时按照图纸与规划进行着忘我的开发与建设。他们住的是席棚子、“干打垒”,喝的是江河水,吃的是干粮。预计再有半年时间,就能完成原定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建设前准备,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解决了临时住房。
李秉衡一直对这个浩大的工程保持着关注,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让他暗自振奋,这个明面上在开办实业以及开展革命工作的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建设计划,只有他跟温生才两人知道整个规划。
温生才虽无雄才大略,但为人厚道,待人诚恳,又极为仗义,极有胆魄,素来很受人尊敬。况且有李秉衡的绝对信任,依靠初步建立的数家工厂,以及四川矿务总局总办的身份在四川风生水起。并且帮助熊成基与熊克武训练军队,联络会党,发动群众,牢牢的控制了会理六县以及周边地区。
熊成基部占据的地方在满清政府看来不过是个不毛之地,穷山恶水,在几次围剿失败后不但没有对他们的强悍战斗力生出警惕心,继续调集重兵,反而仍然保持原有的分界线,只要革命军不走出这片不毛之地,清军也懒的来理睬。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片穷山恶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着怎样惊人的变化。
温生才一直牢记着李秉衡的忠告,在这个地区发展农业,按照李秉衡提供的一套方法对该地区进行管理,在大规模开发之前,必须将该地区的民心抓在手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的第一步,减租计划。将地租限制在当年总收成的三成,如果原来租金高于此的必须降低到这一限额水平上,如果原来租金低于此数的则不准增加。配合减租计划,还有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租期不能随意终止,最短的租期是五年,若佃农没有违反租约,租约到期必须续订等等。
李秉衡对四川很有感情,也曾经研究过四川的人文地理。对于清末民初的四川相对处于闭塞的环境非常满意,因为这意味着自给自足,意味着土地改革的相对阻力很小。这里土地肥沃,土地兼并矛盾要低于其他省市。道路不便利,所以商品流通仅限于集镇,一旦开始进行工业开发,大批的劳动力流向工厂,佃户减少,地主为了留住佃户留住劳动力将会对减租减息妥协。
之前也遇到了阻力与困难,但宅心仁厚的温生才并没有利用武力来解决,而是使用了李秉衡交代的绝招。不仅在该地区招募了两万多人进行修路等基础工程建设,而且还兴办了一批工厂。最为关键的是,组织了这两万多人的亲族一起开垦荒地,当初刘乙德亲自带队过来指导对荒地的施肥,以及使用农业机械进行深垦,使用了当时最新成果“三系”配套籼型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700多斤,要是在肥沃的土地上,产量将更加高。
连续收成两次后,该地区立刻沸腾了起来。为了得到这些肥料、农业机械,尤其是种植方法与高产种子,当地的许多地主纷纷找上门来,而温生才唯一的要求就是实行减租减息。反复衡量后,基本上当地的地主士绅都同意了这一政策。
其实这些地主士绅还是大赚特赚的,当时亩产300斤就算是高产的了,如今直接翻了一番还不止,把他们乐的笑开了怀,对温生才在该地区的其他政策也鼎力支持起来。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这个结果与地租比原来大幅下降的事实相结合,使农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四分之一用于改善生活,四分之三用作土地上的追加投入。富足的结果使农民对于减租计划非常感激,无形中对以温生才为首的革命组织深信不疑,始终忠诚于他们的领导。
“四哥,如今我们在这里也扎下了根,接着该实行光华制定的第二步土地改革了吧?”走在忙碌的乡间,方羽生带着欣喜的眼神环顾四周,忍不住问道。
柯越蹲在地上,望着远方正在修筑小型水电站的工程队,眯着眼睛,深深的吸着泥土香,拍了拍手,吐掉嘴里的野草,笑着说道:“估计也差不多了,等光华的指示吧。减租减息的目的不是为了压制地租本身,而是作为整个土地改革政策中的其中一个步骤,是为了进一步实施后面的两个步骤作铺垫。如今在这里的实验很成功,接下来恐怕会水到渠成。等到明年这里的佃农富裕起来,有了些资本,我们后面的两步可以同时实施。我早就向练才(温生才字)建议过了,光华银行、四明银行以及中国通商银行等都开始在重庆以及川西设立分行,就是为了给农民进一步提供贷款,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自从温生才出任四川矿务总局总办后,主持“攀枝花”民政的就是当初李秉衡在南洋看中的政务人才柯越,而方羽生则是方怀恩的儿子,在当地负责土地改革。
柯越排行老四,一开始追随李秉衡与温生才的那几个老兄弟都喜欢叫他四哥,对于李秉衡提出的政策向来不遗余力的推行,并且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深受温生才的赏识,与熊成基一个管政一个管军,相得益彰。
在李秉衡的计划中,等到开垦的荒地以及无主土地多了,并且佃农们有了一定的富裕,就将这些土地作为公共田地出售给农民,平均每户允许购买三公顷左右,可以用五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以稻米或现金支付。所厘订的价格若以五年分期付款算,再加上有关的利息、税收、水费及其它费用,比当佃户的那三成租税略低,这就刺激了他们的购买积极性,并且不会对地主士绅造成太大的影响。而这一政策执行一两年就可以实行第三步,按照出售公共田地的价格从地主手中购买他们所有超过三公顷以上的土地,然后转售给佃农。况且他还准备鼓励这些地主士绅兴办实业,给予贷款以及其他支持。
这几步是一环扣一环,逐渐的水到渠成,让农业自然的兴旺起来,只有这样,工业化进程才能自然的没有阻力的展开。中国是个农业国,还是个农业占了绝大部分的土地矛盾尖锐的国家,四川无疑是最佳的实验场所,一旦在这里成功,在推行全国的过程中,即便有出入,也可以迅速调整,不影响大局。这就是李秉衡的农业战略,从在巴达维亚就开始筹谋,开始布局,实在是出于不决绝农民问题,不解决土地问题,谈什么工业化,谈什么富强都是空的。
柯越等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一直努力的向这一目标靠近。
“光华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啊,不能不有所报答。”在一旁吸烟的周自奇也是当初跟随温生才进川的几个兄弟之一。
对于这点,柯越最有感触,那时的自己性格怪癖,放荡不羁,人又狂傲,到处都待不下去,乃是公认的废人。无奈之下才到南洋想参加革命党,混口饭吃,本以为一直自命不凡的自己被彻底打落尘埃,但李秉衡把他从人堆里捡了出来,委以重任,深信不疑,常常使他感动的热泪盈眶,暗自发誓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我们来了这边一年多了,光华始终没忘记咱们,逢年过节总是送些东西过来,常在信件中提到我们几个的名字,让练才慰问咱们,实在是个有情有义的。练才与他更是兄弟情深,换了别人,才一起待了几个月,一年多不见早生分了,如今又是一国总理,可他还不是照样对练才与我等几个推心置腹?别的不说,只看光华银行的股份当初我们那帮老兄弟人人都有,连我们几个在四川的他都没忘记,足见他是个念旧重情的,这样的英主不跟随我们又去何处安生?”在四川待了这么久,早就收敛起当初的桀骜,变得沉稳起来,一心一意的完成李秉衡的嘱托。
“是啊,眼见着这块不毛之地在我们的手中逐渐的翻天覆地变化起来,南洋那边有怎样的奇迹都是可能的。光华是个干大事的,指不定又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出来。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从云南跑出来闯荡,到南洋认识了光华,认识了这帮兄弟。”想到在巴达维亚的日子,两人都是唏嘘不已,仿佛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幕,永生难忘。
望着西边的夕阳,映红了漫天的晚霞,分外使人怀念过去。几人默默的坐着,心里安静一片,祝福着在南洋奋斗的兄弟们,寄托着几分思念与牵挂。
兄弟们,你们在南洋好吗?
第134节 西藏乃是重地
今天是上午去了常州刚回来,下午还要去单位补一个班,这章是半夜两点起床码出来的,等会还有一章。看在我勤快的份上,大家多多支持吧!
孙中山带着同盟会元老访问坤甸的消息见报后,熊克武与温生才等人也在商量着对策,同盟会与李秉衡集团的合作陷入低潮后,四川所幸有温生才力主,双方在四川的活动才没有半途而废。尤其是辛苦拉起的一支队伍仍然在温生才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成为了一个七千多人的加强旅,等到在会理开设的小型军校成立后,经过军官培养与扩编,该师将在明年正式升格为一万二千余人的乙种师。
这个消息由温生才传达给熊成基与熊克武后,两人都高兴坏了,这预示着李秉衡开始正式在四川经营,如果说之前全是打基础的话,那接下来该是大举进入了。而孙中山对坤甸的造访,也似乎预示着西南战略即将重启。几人都不是笨人,这两天一直在商议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温生才义薄云天,年龄又长,军中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敬服他的。忠厚的副旅长兼第二团团长熊克武常常告诫手下的川籍官兵,不能生出川人地域偏见,要坚决服从熊旅长等人的命令。其实不用他多加提点,川籍官兵也都知道熊成基与温生才等人的品格。
温生才自幼失牯,尝尽了人间冷暖,年龄又长,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对这帮在川西这个苦地方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很是照顾,虽然不参加军务,但在后勤上颇多照顾,尽心尽力,李秉衡常常体恤他,给他从南洋送来不少物事,常常刚到营地就随手分给其他弟兄,用自己的钱给家里穷苦的弟兄补贴家用,照顾对方家人,众人都看在眼里,常常感动万分。
熊成基、熊克武、倪映典与佘英等人以亲兄视之,几人感情甚深,在四川的合作无间也让他们培养出了足够的默契。
“哥老会的兄弟请示是否在广安发动起义,我之前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在这里有更重的任务,这边的钢铁厂与军工厂建起来,比发动十场起义都管用。可如今孙先生到坤甸了,很有可能会重新发动西南几省的同时起义,你们怎么看?”熊克武是厚眼泡,看起来一脸忠厚,实际是个倔强之人,心中极有主见,也是标准的军人,原则性极强。
温生才笑着听完,又看着熊成基说道:“味根呢?你是什么看法?”
熊成基长笑一声,说道:“我之前只知道军事,如今跟着兄长建设的多了,才知道工业的紧要。即便我们一城一地之胜,但对全局无益,当以西南战略为主。不然就凭我们手中的兵力出其不意说不得能攻入成都,到时候还是无济于事。当初我们安庆与杭州都攻了下来,最后还是形势不由人。不能再几十人几百人就贸然的起事,凭添牺牲罢了。”
温生才为熊克武掸去肩膀上的灰土,笑着说道:“光华马上要有大手笔,千万将会理六县看紧了,到时候这里乃是建设要地。此外,在云南、贵州两地的护矿队再增派过去些,那里的几处大矿都是光华反复交代要抓在手里的,如今我掌管西南数省的矿务,这几省盗匪又多,矿务局多掌握些武力也是名正言顺。让那些会党弟兄不要冒险,靠着护矿队逐渐的掌握这几省的地盘将我们这里的土地政策推行,到时兴办工业,拉拢地方势力,一呼百应,革命何愁不成?我们要着眼大事,不能凭着一腔热血。没遇见光华时,我也跟你们一般的不顾一切,如今有了更好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走?”
熊克武站的笔直,木讷的表情后面全是暖意在身周流动。
“明日我便回成都,等那边公事完了,就去重庆码头,那边又有一批东西从南洋过来,到时候有你们乐的。”
熊成基乐呵呵的搓着手,就连熊克武也是眼睛发亮,去年运过来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以及工程机械添了无上助力,早就听说要过来一批重型卡车,根据这里的路况将会专门设计军用卡车,这就意味着到时候拥有大量重型火炮将成为现实。
“我到这边来转了些日子,成都的那帮官僚恐怕早以为我丧身于匪患中了,这次回去,怕是要惊他们一惊。”温生才爽朗的笑道。
“哼,自从锡良出任云贵总督后,那边的一帮官僚越发的不像话了,不过锡良前几天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后,立宪派要员李经羲将接任,虽然之前我们与锡良合作了多次,但我们在云贵的防备要加大,不能掉以轻心。”对锡良素有好感的熊克武说道。
温生才叹息道:“锡良此人正直清廉、勤政务实,是满清官员中难得的政绩颇佳,又仁慈友爱,作风朴实的的,我与他短短相交,若不是满汉之争,说不得将他当个知己好友。”
锡良到了云南后,根据教育落后、财政拮据、外交棘手等情况进行了大力的整顿,重点抓了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整顿军备、修筑铁路、禁止鸦片等工作,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李秉衡让温生才亲自与他商谈修建成昆铁路一事,事情刚有眉目便调任,让温生才多有遗憾。
“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多次镇压我革命起义,手上沾满了我同志鲜血,他的兄弟赵尔巽如今又是四川总督,我们在藏西南的活动多有不便,要不是兄长与锡良交厚,手中又有武力,恐怕他们对我等的矿务也要横插一手。”说起四川的官场,熊克武有些气恼。
温生才好言安抚,叹道:“我对革命同志的牺牲也是痛心不已,我曾向光华申请暗杀赵尔丰,但光华极力劝阻,赵尔丰乃是干将,各为其主,他治川边藏务有大功,为民族计,断不可逞一时之快。”
见几人默然无语,又缓缓说道:“光华曾说过,英、俄等国对西藏虎视眈眈,企图通过西藏进入中国内地,打通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通道,进而控制整个中华。从而使得西藏对于我中华战略地位之重,川藏边路的自然与人为阻碍,直接导致了中央与西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畅达及信息沟通的不灵,更是直接成为满清政府对西藏实施有效控制的障碍。前几年英国人在背后捣乱,藏边土司等贵族频频作乱,赵尔丰临危受命,在昌都铁腕治藏,卓有成效,尽心尽力,若贸然杀之,对我等无益。”
李秉衡对赵尔丰在昌都的动作一直保持着关注,在将四川与云南、贵州等地的开发工作向孙中山等人介绍的同时,也向他们解释对清廷川边藏务的支持,“藏为川滇之毛,康为川滇之皮。藏为川滇之唇,康为川滇之齿,且为川滇之咽喉。我等在西南大手笔经营,其实英国人与边务是关键,满清反而不足为患。清廷尚知道‘保藏即所以保两川,保两川即所以保湘、鄂、皖、豫、宁、苏六省之腹地,不可谓不重大’。赵尔丰除了修建道路,架设桥梁开;改土归流,废除繁重的农奴劳役;铺设川藏邮政线路;另外在各个要地设塘站屯兵,并且在边区练兵、兴学、采矿、开垦,这些若都能办成,将来对西藏的统治将是个关键基础。我让练才向赵尔丰要了采矿权,并且帮助开垦与兴学,护矿队与护垦队都是自己训练的武装力量。疏通川藏道路与邮政乃是重中之重,练才在那里开设洋灰厂、钢铁厂以及轧钢、钢丝厂,这边与西门子合资的邮政公司前往该地区帮助架设邮政线路,都是为了早日便利川藏往来。若是几年后有了成就,资金也充足,我意架设川藏铁路,从成都修到拉萨,将西藏牢牢的掌握在我中华手中。不仅是西藏,蒙疆、西北边疆将来都是大患,当提前筹谋。”
众人早对温生才在四川的种种神往不已,又听得温生才已插手川边藏务,就连谢持、汪精卫等对李秉衡极为不屑之人也是钦佩不已。
孙中山大声叫好,连连称赞道:“我一直说光华是个实干家,做事都深谋远虑,若是不说我们竟不知道已埋下这么大一番伏笔,川边藏务能理顺,实乃我中华之幸。”
谢持等人纷纷问道:“川边藏区艰苦,想必万事不易,不知那边可有什么难处,我同盟会同志也好从旁相助。”
李秉衡诚恳说道:“其他都好办,就是有两个难处不得办法,一是在那边兴学不易,缺少人才,没人愿意去那苦地方。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差,虽然南洋这边去了不少医生,带去不少医药,但这边发展尚嫌不足,无法过多顾及那边。”
孙中山认真的听着,仔细记下,对着汪精卫等人说道:“我们也要尽尽力,多发动革命青年支援川边,我看光华做的很对,热血青年委实不易因革命起事而牺牲,应该让他们的知识与才能用到实处,造反这些活计,还是交给我们这些亡命之徒的好。”
听到他后面开起了玩笑,众人都轻松的笑了起来。
汪精卫笑着说道:“我们慢慢想办法,至于医疗,我看可以拜托在上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