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晁氏水浒-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阮日成道:“大梁拿了张都统,一定是拒绝议和,天亮后应该就会率兵来打了,我们要早作打算啊。”

李乾德道:“既然大梁不愿议和,那我们就和他们战。我越李朝将士也不比北朝将士差。”

一众将领却是没有受到一丝鼓舞,越李朝当年被宋朝一巴掌打了回去,现在来的是灭了宋朝的大梁将士,还有飞船和火雷助阵,两者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若是以前,李乾德随意说一下,朝中臣子都会热烈响应,但是今天却是有些沉默。

李乾德看众人斗志全无的样子,拍案而起,喝道:“我们和大梁的战斗已经不可避免,我们退回去,只会把大梁兵马引到我们国土去,到时我国百姓就要受战火荼毒了。而且邕州有三十六峒蛮兵助阵,他们可以为我们分担不少压力,所以我们要在邕州抵抗大梁兵马。邕州城中的粮草足够我们坚持几个月,我们的目标就是坚持到四月,到时雨季到来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候了。阮公平,你带人去封死所有城门,我们要死守邕州。临阵脱逃者一律杀无赦。”

这是李乾德从南宋和吕师囊的败绩中得出的教训,在城外开战,遭到火雷轰炸后,大军很可能一下就溃散了。所以他选择死守,断绝退路,将士们也就只能死守。只要消耗光大梁的火雷,到时只用刀枪作战,城中的七万兵马足以坚守几个月了。

众将领听得李乾德要封死城门,断绝他们退路,不由都面面相觑。

阮日成道:“听说大梁的火药可以炸破城墙,如果我们封死所有城门,一旦被他们炸开城墙,岂不是要被他们瓮中捉鳖了?”

李乾德盯着阮日成道:“炸破城墙,我们就用刀枪堵上去,只能战不能退,再言退者,斩首示众。”

李乾德登基四十九年,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一旦做了决定,朝中很少有人敢质疑。

说来李乾德也年龄不大,此时不过五十六岁,登基的时候刚刚七岁,就逼迫当时的太后殉葬,然后让亲生母亲做了太后。李乾德一直没有生出子嗣,直到两年前觉的自己生不出儿子了,这才抱养了兄弟崇贤侯之子李阳焕做了太子。

李乾德五十六岁,太子三岁,如果皇帝是其他人,朝中官员少不得逼迫皇帝封年龄大些的宗室做太子。否则李乾德这种年纪随时可能出事,三岁的太子如何能维持国家稳定。但是面对强势的李乾德,所有官员都没敢多说什么。

一众将领看到李乾德充满杀意的眼神,顿时吓得闭口不言。

受命封城的阮公平鼓起勇气问道:“不调三十六峒的兵马进来吗?”

李乾德摇头道:“三十六峒兵马不会死战的,一旦战事不妙,一定会逃跑的。让他们进城只会坏了我军军心,还可能内讧。封锁城门前,通知三十六峒兵马,就说我们要据城死守,也请他们坚守营寨。”

阮公平怀疑道:“通知了他们,他们恐怕也不会死守吧?”

李乾德道:“如果他们逃了,大梁也一定不会放过他们。若是他们能把大梁兵马引到左右江去,也能为我们拖延时间。好了,你去吧,天亮前要堵死所有城门。”

“是”

阮公平领命而去。

李乾德则和其他将领商议死守的事情,最后决定每面城墙上用五千人防守,城中有一万人做预备队,随时准备堵可能出现的缺口。城中七万兵马分作日夜两拨防守。

等到阮公平报来所有城门都已经堵死,李乾德这才让众将去军中传达他的旨意。

三十六峒峒主听说越李朝兵马封锁城门,准备死守邕州,便开始了吵闹。有人主张各回各峒,有人主张用联军抵抗大梁兵马,免得被大梁各个击破。

众人还没吵出一个结果时,便听到闷雷一般的声音由远而近。

一个峒主惊慌道:“什么声音?”

“似乎是骑兵,还是大队骑兵。”

“去看看。”

“看看去。”

三十六峒峒主走到大营前面,就看到远处尘土大起,无边无际的马军冲锋而来。

广西的战马很少,而且多是来自大理的矮小马匹,而花荣部的战马则都是来自辽国,比大理马要高大许多。

很多挤到营前查看的蛮兵被马军气势所慑,吓得转身就往后面逃去。

三十六峒峒主也都是面无人色,他们峒中的兵马都是步兵,习惯在山林间作战,而邕州城外的山林早已被砍伐一空,虽然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但是低矮的山丘也挡不住骑兵。

邕州城上的越人也都如临大敌,一个个张弓搭箭,准备射杀靠近城墙的骑兵。

天亮后,大梁兵马便埋锅造饭,一个飞船直接飞上高空,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归仁铺到邕州的情况便尽在掌握之中。

沿途没有伏兵,晁勇便让花荣率骑兵直驱邕州,防止越人和三十六峒蛮兵逃跑。

花荣率部到的邕州城外,便停在邕州城外两里。

副将指着邕州城西边不远的蛮兵营寨,道:“蛮人营寨简陋,拦不住我们的骑兵。我们完全可以在大军到来前破了蛮兵。”

花荣身边的将官也纷纷点头。

蛮兵的营寨并没有和汉人扎营一样,埋鹿角、挖壕沟、设营墙,只是用树枝在营前绕了一圈,倒更像是果园阻挡小孩偷果子一样,而不是防止兵马袭营。营中的帐篷也不是整整齐齐,而是七零八落的扎了许多帐篷,还有好多就是树枝一架,裹一层布就是营帐了,外面还露着参差不齐的树枝。

当然三十六峒峒主也没想过死守营寨,而是准备和越李朝联合起来杀退大梁兵马,就各回各地,这一次跟着越李朝洗劫了广西路,他们抢到的钱物够他们钻在山林里享受几十年了。只是他们没想到越李朝突然封锁城门,不准备出战了,这样一来,就把他们抛在城外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战象踏城

花荣摇头道:“太子给我们的命令是阻止越人和蛮兵逃跑,而不是让我们攻击越人和蛮兵。你带三千人绕到蛮兵营后去,如果蛮兵逃跑,你就带兵拦截。否则不准轻动,违者严惩不贷。”

“是。”

副将看花荣并没心动,也只好抱拳领兵疾驰而去。

花荣或许可以临时决断,但他们绝对不可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晁勇只是定期往东京禀告前线消息,并不是遇事就请示晁盖,当然这也与晁勇全权负责大梁兵事有关。

晁勇全权决定大军行止,也并没要求麾下众将不得越雷池一步,而是给了各将临时决断的权利。不过这个决断不能影响全局,如果出错的话,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花铃在东京迎接太子的事情,也早已传遍东京。那天百姓都是禁止上楼的,突然出现一个仙女一般的女子,城中百姓自然是十二分好奇。八卦小报也从那家酒楼追踪到了花府,查到花铃的身份。花荣梁山神射,花铃美女爱英雄的故事也成了那几天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花荣和秦明从河东班师后,听到花铃的事情,也就知道花铃的选择了,秦明也不能强求,只能罢了先前之议。

太子府也请人向花荣求亲,花荣看妹妹同意,便也接了太子妃聘礼。

只等太子从南方回到东京,就迎娶花铃。

花荣的神射原本就是一绝,因此晁勇才让花荣统率骑兵,花荣再成了国舅,麾下众将都觉得花荣比其他大将都要尊贵一些,平日也有些趾高气扬。不过花荣却是保持清醒,从不做无礼的事情。很多朝代都打压外戚,太子能让他继续领兵已经是恩德了,他如何能再不识趣。

三十六峒峒主看到一部骑兵往营后绕去,不由大乱起来。

“他们要攻打我们了,我们的营寨根本挡不住骑兵。”

“该死,我们应该进城和越人一起守邕州的。”

“不要慌,不要慌。现在出营也跑不过梁国的骑兵,我们联合起来抵挡他们。”

“对,不能跑,跑回去汉人也不会放过我们,我们一家谁也挡不住汉人大军。”

“汉人怕蛇虫、瘴气,我们躲到自己的山寨去,周围有山林保护,他们一定不敢追去。”

“你忘了汉人的飞船了,他们可以飞到天上,用火雷炸我们,根本不用走山林。”

“你见过会飞的船吗?”

新的一轮争吵又开始了,三十六峒蛮人是很多不同的民族,只是都世代生活在左右江流域,峒主也都有宋朝官职。如果不是这些人都学了汉话,他们想要争吵都未必能吵起来。

有要战的,有要走的,吵不出一个结果,但是也没人愿意第一个出营。

毫无疑问,第一个出营一定会遭到大梁骑兵的雷霆一击。几千骑兵足以把一峒男丁全数扫灭了,没有人愿意带着部落绝大多数成年男丁去送死。

岭南地区阴盛阳衰的现象十分严重,汉人的解释是盖天气郁蒸,阳气多宣泄,不宜男子,宜妇人。三十六峒的人口也不例外,男丁少而女人多,而且男丁身形卑小,妇人则健壮一些。平日也是女人劳作,男人在家休息,只有寨子间征战时,男人才会武装起来杀敌保护山寨。

十万蛮兵已经是三十六峒的绝大多数成年男丁,如果全军覆灭的话,三十六峒绝对是大伤元气,几十年都未必能恢复过来。何况周围还有汉人和其他部落生活,怎么会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

三十六峒的人在营中僵持了半个多时辰,黑压压的大梁步兵就出现在远处地平线。

一个峒主指着空中的飞船,惊叫起来:“看,空中有东西。”

“飞船,一定是汉人的飞船。”

“没想到汉人真的有飞船,该死的越人,昆仑关一定是被飞船打破的,居然骗我们说是大梁偷袭了昆仑关。”

虽然三十六峒峒主也听说了大梁的飞船,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不信的。他们生活在左右江附近,见过的船也不计其数。相信船能飞上天,还不如相信汉人会飞。

不过现在硕大的飞船出现在空中,三十六峒的人就吓坏了。

三十六峒的人更信鬼神,很多峒丁看到飞船上张牙舞爪的黑龙,就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了。三十六峒峒主也都是气急败坏,想逃又怕逃不过空中的飞船,何况地面还有骑兵拦截。

“怎么办?怎么办?”

“降了吧,我们打不过大梁。你看看峒里的儿郎,谁敢和大梁作战?”

三十六峒峒主看到营中峒丁起码有一半趴在地上,剩下站着的人也都是两腿抖个不停,不要说作战了,就是逃跑都没力气了。

六个飞船,一直轮流升空,侦察着附近的情况。

侯健在空中看了一阵邕州城中的情形,突然大喜,操纵着热气球就降下来。跑到晁勇马前,喜道:“越人自寻死路,我们可以看一场戏了。”

晁勇笑道:“什么情况?”

“越人把所有城门都堵死了。”

李逵咧着大嘴笑道:“这些狗贼把自己关住,省的俺追了,炸开一个缺口,俺一斧一个把他们都劈了。”

许贯忠道:“看来越人是准备在邕州和我们死战,炸开一个缺口,越人也一定会用兵马堵住。”

侯健笑道:“不要炸,不要炸。刚才我在空中看见城里有几百头大象,应该是越人的战象。我们用飞船去炸大象,只要让象群受惊。几百头大象发起狂来,一定可以把城中夷为平地。”

侯健说完,所有人都愣住了,想想那画面都觉得恐怖。

岭南的野象和老虎很多,大军虽然走得都是官道,但偶尔还是能碰到野象和老虎在官道上出没。

其间也见到一次发狂的野象,冲着大军横冲直撞过来,直到身上插满利箭,才轰然倒在大军前面。

骑兵冲锋起来威势慑人,但是大象冲锋起来地动山摇,威势更是骇人,那才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面前的所有阻碍都会被夷平。

李逵拍手叫道:“好,好,让大象踩死那些黑猴子更痛快。不行,我要上飞船上看,大象踩黑猴子一定好看。”

许贯忠叹道:“如果不是越人把城中的百姓都掳到越李朝去,这一计无论如何是不能实施的,几百只大象发起狂来,恐怕城中所有人都会被踏成肉泥。”

孙立道:“这样做会不会有伤天和?”

李逵听不懂孙立的话,但知道他有阻拦之意,瞪着眼道:“什么是天和?”

晁勇摇头道:“战争原本就有伤天和,而且不需要对越人有怜悯,想想广西路的惨状。那些被烧死掳掠的百姓又何辜。来人啊,建八丈高台,我要看着越人灭亡。黄信、韩滔、彭玘,你们率部去蛮兵大营西、南、北,不得让蛮兵突围。”

蛮兵营寨东边是邕州城。

三人领命而去,军中副军也推进到城墙数十丈处搭设高台。

三十六峒峒主看到大梁分兵包围他们,更是急的不知所措,想要突围,但是看到周围虎视眈眈的骑兵又没有勇气。群虫无首,又争吵了一阵,看着大梁兵马把他们包围起来,还在争吵。

邕州城中,李乾德也率众将上城观看敌情。看到城下阵势整齐的兵马,也暗暗庆幸没有准备和大梁兵马野战。

上千副军分工合作下,很快就用木板搭起一个八丈高台,上面的平台长宽三丈。

邕州城的城墙不过三丈高。

晁勇率众将登上高台,城中情形便一览无余。

六个发射井也已搭设好,晁勇一声令下,六只飞船便腾空而起,从数十丈高空往邕州城飞去。

阮平安看到飞船向城墙而来,忙对观阵的李乾德道:“大梁恐怕又要用飞船炸我们了,请国主下城指挥吧,末将留下便可。”

李乾德也知道他是一国之君,不可轻身犯险,点头道:“好,那城墙就交给你了。”

李乾德刚刚下城,就看见飞船飞过城墙,并没往下扔火雷,而是往城中飞去。

“嗷”

一声沉闷的象吼从城中传来,仿佛大象和飞船打招呼一般。

李乾德听到大象叫声,马上脸色一变,翻身上马就往城墙上跑,同时喊道:“命令城中所有兵马往城墙上跑,大梁要炸象群。”

象兵是越李朝的最强战力,虽然越李朝的野象很多,但是大象的食量惊人,以越李朝的国力也只能养起几百只战象。

大军退到邕州后,李乾德特意让人把一个街坊的房屋全部拆除,用来圈养这几百只大象,准备用战象对付大梁兵马。只是今天突然决定死守邕州,一时没想起这些战象来。如果大梁的火雷真的声如霹雳的话,足以让战象受惊了,想想几百只大象在城中乱窜的情形,李乾德也是心胆俱裂。

原本以为死守是一个妙计,现在想来却是大错特错了。没有把战象都赶出去,无疑是自取死路。其实把大象圈在城中,他们也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退到邕州后,象兵每天都要驱赶大象出去吃食,天黑再回来。但是今天临时决定封锁城门,死守邕州,却是没有考虑到大象。

李乾德身后的人也都是吓得要尿裤子了,谁还愿意去传令,都跟着李乾德一窝蜂的往城墙上跑。

“轰”

“轰”

“轰”

“嗷”

“嗷”

“嗷”

飞船离着战象还有几十丈远,就开始丢火雷,他们不是要炸死大象,只是要让大象发狂。

巨大的爆炸声果然让大象受惊,嘶吼着就开始在城中乱撞。

一个象兵刚刚走到大象跟前要安抚大象,就被大象一鼻子抽的飞到数丈外,空中就鲜血直喷不动弹了。

多数象兵都被火雷吓得到处躲藏,哪还顾得什么大象。少数奋不顾身的,也被发狂的大象抽飞、撞死。

这些大象虽然训练有素,但是仿佛炸雷一般的声响,却跑到了地下,惶急之下就只剩下野性了,哪还认识这些平时给他们喂食的象兵。

有房屋挡住发狂的大象去路,这些大象也不会让路,一头就撞了上去,一间间房屋就轰然倒塌。

城中休息的越兵更是被大象追的亡命逃窜,没有人愿意去挡发狂的大象。砍上一刀、射上一箭都无法杀死大象,只能令大象更加发狂袭击攻击它的人。除非成建制的兵马,用枪林箭雨抵挡。但是城中的兵马都在休息,根本没有时间排列阵势,象群就在城中乱冲乱撞了。

熟悉战象的越人都选择了逃命,而不是去送死。没有人愿意牺牲,大象就越跑越欢了。

城中一万准备堵缺口的预备队原本要列阵射杀发狂的大象,但是空中的飞船已经飞到他们上空,扔下一颗颗火雷。

火雷巨大的威力顿时把列阵的越人炸散,巨大的声响则让城中大象更加狂躁,在城中横冲直撞,追赶着逃跑的越人。

“阿弥陀佛”

李乾德跑上城头,看着城中地狱一般的场景,忍不住念起佛号来。

城墙上的越人看着城中惨状,黝黑的面孔居然开始发白,很多人都颤抖着跪到地上,祈求他们的黄龙出现。

李逵在高台上看着城中横冲直撞的大象,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叫道:“好看,好看,这可比东京表演的大象好看多了。”

东京皇家养有白象,朝廷大礼时,白象会在宣德门外对皇宫作揖行礼。东京瓦子里也有驯养的野象会表演一些节目,东京人对大象倒是没有那么稀奇。

众将都是尸山血海里过来的人,看到这地狱一般的情景倒是也没有什么不忍。让大象出力,总比让他们麾下的兵马去厮杀要仁慈的多。

李逵突然指着城门附近喊道:“看,有一个大象朝城墙冲过去了,后面还有一只。”

众人看过去,只见一只大象追着一群越兵往城墙跑去。

虽然高台离着城墙还有几十丈,但是众人似乎还能感觉到高台跟着地面摇晃。众人也都知道这是心理作用,但还是被大象发狂的气势所慑。

还好有城墙拦着,否则他们也要躲避了。

晁勇虽然神力无敌,但是看到大象发狂的气势,也还是觉得躲避一下为好。

李乾德在城墙上看到一只大象追着一群越兵往甬道上跑来,慌忙喊道:“射箭,射箭,不能让大象上来。”

城墙上的越兵见状,纷纷张弓搭箭,把一支支利箭射向往甬道冲的大象。

“嗷”

大象受伤以后,叫声更加高昂,虽然身上已经插了几百只箭,全身都被血染红,成了一只血象,但还是发狂的冲上了城墙。大鼻子猛挥,把城墙上的越兵扫向城墙两边。

直扫出了数十丈,才悲切的嚎叫一声,倒在城墙上。

第一只大象倒下,后面紧跟的一只大象也杀到了城上,继续扫荡着杀害同伴的人类。

大象临死的惨叫似乎吸引了同伴,很多大象都冲着城墙而来。有一只大象在上面扫荡,越兵也不敢去跟前射杀象群。只能看着象群接近甬道,聪明的大象顺着甬道就往城墙上跑,后面的大象也都跟着往上跑。

李乾德骑马逃过了第一只大象的扫荡,就看到后面又冲上来几十只大象,顿时吓得亡魂直冒,骑着马就在城墙上逃起来。

城墙上的越兵也纷纷跟着逃跑,只是很多人都跑不过大象,被大象追上一鼻子就甩到城下了,有一些越兵被追急了,也不等大象动鼻子,直接就从三丈高的城墙跳下来,跳进护城河中。

晁勇看有人从护城河往外游,对一旁花荣道:“骑兵去捉俘。”

花荣挥动了一下号旗,一队骑兵就向着城池疾驰而去。

很快,四面城墙上就都出现了大象,城墙上的越兵纷纷跳到外面的护城河躲避发狂的大象。

没当大象要停下来的时候,飞船就往下扔几个火雷,让大象一直处于发狂中。

六只飞船已经分成三拨,轮流升空,轰炸大象。

蛮兵开始还不知道大梁的飞船要做什么,听到城中巨大的爆炸声、大象嚎叫、越兵的惨叫,才想到大梁飞船打击的目标。

后来看到大象出现在城墙上,把越兵逼得纷纷跳到护城河中,也验证了他们的想法。

他们知道越李朝有多少战象,他们也清楚大象发狂的威力。几只大象就能夷平一个山寨,几百只大象足以扫平邕州了。

一个峒主叫道:“越李朝的兵马完了,大梁要对付我们了。”

“投降吧,我要投降,我们打不过大梁,也跑不过大梁的骑兵,说不定投降还能有活命的机会。”

“对,他们总不至于杀光我们。”

“投降吧,即使杀了我们,保住部落的儿郎也好。”

“对,这些儿郎没了,我们峒也就没了。”

这一次没有怎么争吵,十几个峒主就吩咐部落的人不要乱动,他们亲自出营请降。其他峒主看已经联军已经分化,也派了一些峒中首领一起出营请降。

第四百九十二章 粮草笑话

李乾德在城墙上逃了一阵,最终还是被大象围追堵截,不得不跳城逃命。不过逃过大象的袭击,却逃不过大梁骑兵的捉拿,周围的骑兵看到一身金甲的李乾德跳水就蜂拥而来,李乾德还没沉到水里,几十把挠钩就飞到他身上,直接把他拖出护城河。

百夫长看着李乾德,喝道:“你是什么人?”

李乾德知道混不过去,也不愿失了气度,抬头挺胸道:“我是越李朝国主。”

百夫长听得抓到的是越李朝国主,大喜道:“你们继续抓俘,我押他去见太子。”

“好”

一众骑兵欢呼一声,跑到护城河边,却不再用挠钩了,而是看着护城河里的越人挣扎。游到岸边的就拿了,不会游的就让他们在水里挣扎。偶尔看到一个穿盔甲的将领被盔甲拽着往水里沉,才用挠钩救出来。捉住了越李朝国主,小兵的赏赐他们已经看不上了。自己口袋有了钱,他们宁愿看着祸害广西的越人痛苦挣扎。

晁勇正在高台上看城中几百只大象肆虐,听得下面禀告说捉到了李乾德,这才领着众人从高台下来。

李乾德生的倒也端正,几十年的皇帝做下来,也颇有些威严,只是现在却是落汤鸡一般。头盔也被骑兵摘了下来,露出一头花白头发,颇有些穷途末路的感觉。

李乾德也打量着晁勇,看到晁勇居然真的只有二十来岁的样子,也是心中悔恨不已。一个少年人用了一年时间就扫平了中原,除了天神下凡,还能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早知道中原出了这样的人物,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入侵中原啊。

“你就是李乾德?”

李乾德看晁勇问话,犹豫了一下,作揖道:“小国之君拜见大梁太子。”

晁勇道:“既然知道是小国之君,为何犯我大国疆土?”

李乾德作揖道:“罪臣糊涂,被宋臣蛊惑,才坐下错事,还请太子恕罪,小臣愿意向大梁称臣,年年进贡。”

早年李乾德虽然败给宋朝,但是并没称臣,宋朝的主要兵力都放在辽国、西夏,也没有精力对付越李朝,因此对越李朝也是听之任之。越李朝不但不对宋称臣,还经常出兵侵犯对宋称臣的占城。可惜占城向宋朝称臣,宋朝也保护不了他的属国。反而是当年越李朝侵宋,宋朝让占城、真腊出兵相助,两国都曾出兵,最后宋朝和越李朝达成和议,就撤兵了事了。后来越李朝发兵报复占城、真腊,宋朝却是不管不问了。

不过形势比人强,现在越李朝主力大损,他也被擒。如果他和这些兵马一个都无法返回的话,不用大梁出兵,占城和真腊都能打的越李朝没有还手之力,何况国内牛吼蛮一直不安定。向大梁称臣,每年进贡一些象牙、犀角、金银之物,换取越李朝休养生息的机会还是值得的。

晁勇看了一眼貌似谦卑的李乾德,冷哼一声道:“宋臣让你劫掠广西了吗?你率兵在广西烧杀抢掠,罪不容赦。来人,给我斩讫报来。”

“是。”

李乾德顿时吓得软倒在地,叩头道:“太子饶命啊,留着我还有用啊,我可以让人把掳到国内的汉人都送回来。”

石勇已经带人拎起李乾德,看太子没有说话,也就把李乾德拖了下去。

不多时,就拎着李乾德首级回报。

三十六峒蛮人正撞着石勇斩杀李乾德,看到越李朝皇帝都被杀了,更是吓得浑身筛糠。

到的晁勇跟前,就都趴在地上,五体投地的叩拜求饶。

晁勇冷冷看了一眼三十六峒蛮人,对花荣道:“穿盔甲的越将全部斩杀,余者全部打上奴印,送到后方。”

三十六峒来人听到大梁太子这般冷酷的命令,更是吓得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晁勇看着地上趴的蛮人,喝道:“你们本也是中原属民,却跟着越李朝劫掠广西,杀害我百姓,该当何罪?”

“太子饶命。”

“太子饶命啊。”

……

三十六峒来人马上哭喊起来。

“越李朝犯我边疆,我将率兵扫灭越李朝,把越人贬为奴族。”

三十六峒来人听到越人落得这般下场,更是痛哭流涕,哀求不已。

“不过你们毕竟是我中原属民,也不能不给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谢太子恩典,谢太子恩典。”

“谢太子恩典,谢太子恩典。”

……

三十六峒的人听到还有活路,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道谢。

众将都是静静的听着太子发落三十六峒的人,只有李逵听到晁勇似乎要放三十六峒的人勃然变色,张嘴就要说话。

晁勇扫了李逵一眼,道:“不过你们的罪过也不能轻易饶恕,半个时辰后,我要看到三千六百颗首级,每峒一百人,包括峒主。剩下的峒丁要随我杀入越李朝,俘虏一个越人壮丁,或者杀死三个越人,才可以赎罪。峒中所有汉人和劫掠的财物都要送回来,我会派人查探,如果私藏一个汉人,我就斩杀你们十个族人。你们也可以选择战斗,一旦战败,我会夷平你们的山寨,让你们永世为奴。好了,你们回去商量吧,半个时辰后,我没有看到三千六百颗首级的话,战斗就会开始。”

一些峒主听到要包括他们的人头,又哀求起来。

李逵早已忍耐不住,大喝道:“谁再不走,吃俺一板斧。”

晁勇也示意石勇赶人。

三十六峒的人就哭哭啼啼而去了。

李逵道:“太子留着这些蛮人干什么?一个个瘦的和猴子一样,俺大梁将士一个能打他们五个。照俺说,还不如都杀了痛快。”

晁勇摇头道:“我们把越人贬为奴族,一定会激起越人拼死反抗,让他们去杀越人,也能减少我们的伤亡。而且南部丛林中的蛇虫众多,我们这一路而来都是走的官道,一旦进入越李朝,越人少不得要往丛林中逃。如果让我们的将士去追,恐怕伤亡会很大。这些蛮人在山林中长大,让他们去追杀越人,死了也是他们罪有应得。”

李珙赞道:“太子英明,这些蛮人已经被大梁的飞船和火雷震慑住了,家小又都在三十六峒,他们想逃都不敢逃,只能全力追杀越人赎罪。”

邕州城中大势已定,几百只大象发狂下,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城中踏成平地,城墙上已经只剩下几十只大象在城上巡视,没有跳城的越人都已被踩成肉酱。

飞船看到城中已经没有一处完好的建筑物后,便往三十六峒蛮兵大营飞来。

蛮人看到头顶的飞船后,很快就开始割起自己的脑袋来,有峒主不想死,想要带兵逃跑,但是没有人愿意跟着他们和外面虎视眈眈的大梁兵马作战。

或自愿或被迫,不到半个时辰,三千六百颗首级就送出营来,包括了三十六峒峒主的首级。

晁勇让人查验过后,就派了三十六名亲兵出任三十六峒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