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仁多吉尔想到来时家人的嘱咐,琼鼻皱了皱道:“爷爷说我是太子的人了,不可以随便回家。”
晁勇笑道:“那你就在太子宫住下吧。”
说完,便转身往太子宫里走去。
仁多吉尔原本以为晁勇是出门来接她,没想到晁勇只是说了几句话便回去了,倒像是来接前面的许贯忠和朱武的。
不甘被冷落的仁多吉尔马上叫道:“不要走。”
后面跟着伺候仁多吉尔的女侍见状,吓得腿都哆嗦起来了,急声道:“小姐不要失礼。”
仁多吉尔想到家人的警告,眸子里不由升起一层水雾,委屈的便要哭出来了。自小便是众人环绕的小公主,什么时候被人这么无视过,而且晁勇已经是第二次了。
晁勇转身看到仁多吉尔眼中含泪的样子,也不由心中一疼,忙柔声道:“有什么事吗?”
仁多吉尔委屈道:“我从部落赶到兴庆府,又从兴庆府来了东京,你怎么都躲着我?”
晁勇无奈的摇头道:“不是躲着你,是我有事。”
仁多吉尔道:“你骗人,天都快黑了,你还有什么事?”
晁勇当场就愣住了,他是准备去找其他嫔妃睡觉,但是这种事情他显然无法和眼前的小女孩说。
晁勇只好道:“我要去看孩子,你也要去吗?”
仁多吉尔闻言,马上雀跃道:“去。”
晁勇只好让何用带着仁多吉尔的侍女去整理住处,仁多家族给仁多吉尔却是带了许多东西,仆人也有上百。
蕊珠殿中,扈三娘突然看到晁勇带着一个仙女一般的女孩进来,也不由赞道:“谁家的孩子,长得天仙一般。”
晁勇笑道:“仁多吉尔,西夏第一美人,先前在兴庆府时,仁多保忠把她许给了我。刚刚跟着林冲入京。”
晁勇还是第一次和扈三娘说这事,倒不是晁勇要瞒着她,而是晁勇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仁多吉尔也已知道来的是太子妃住处,慌忙按着路上学的汉人礼仪,盈盈一福,道:“仁多吉尔见过太子妃。”
扈三娘笑道:“原来是仁多妹妹啊,不用多礼。长得好标致啊,难怪有西夏第一美人。妹妹以后没事了,便来这里玩。”
仁多吉尔笑道:“好。”
扈三娘又询问了仁多吉尔一些路上的事情,小青便赶了来。她看到宫中来了一些党项人,便忍不住好奇上去询问,得知主子被太子领着来了蕊珠殿,便赶来凑热闹。
小青年龄也不大,看到仁多吉尔更多了一些亲近,叽叽喳喳的聊了一阵,便到了饭时。
扈三娘便留她们在蕊珠殿一起用饭,饭后直到晁凤要睡觉,小青才拉着仁多吉尔离去。
虽然仁多吉尔走了,但是扈三娘和晁勇却是又聊了一阵仁多吉尔,只是相处了一个多时辰,单纯直爽的仁多吉尔便让两人都产生了好感。
一晃两日便过去了,京中武将都来太子宫饮酒。受邀的有林冲、武松、李逵、张清、许贯忠、朱武、呼延灼、栾廷玉、刘唐、史进,刘唐在林冲麾下做千夫长,但是资历够老,晁勇也不能落下他,其余千夫长却是没有邀请。史进则没有实职,先前林冲去西京准备抵御田虎和王庆时,他和朱武被一起派去助阵。但是林冲部没有获得厮杀机会,他也没有机会立功,只能在林冲帐前继续听用。
水军统领则全部受邀,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李俊、张横、张顺、童威、童猛、刘梦龙九人。
再有两人便是方杰和石宝了,两人便在太子宫和太子亲兵一起居住。在御医的精心调治下,方杰的病已经好了大半。
进的延福殿,李逵看到摆了一屋子的酒坛,便两眼放光的喊道:“太子莫不是把全城的新酒都搜罗来了?”
此时已近中秋,城中各大酒楼都已上市。
晁勇点头道:“城中有名的酒水都收罗来了,还有我自己蒸的一些酒。”
林冲也忍不住奇道:“蒸的酒?”
晁勇笑道:“其实就是把这些酒中的水蒸了一部分,让他们更烈了一些。”
蒸馏酒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想到了,也就能做出来了。
晁勇先前一直没有蒸馏酒,不过是因为梁山不产粮,能酿一些酒已经是浪费了,再蒸馏烈酒就是犯罪了。不过如今大梁已经坐拥半壁江山,虽然今年闹灾荒,但也不会饿死人。正巧新酒上市,为了准备今天的酒宴,昨天便让人把城中的名酒都买了一些来,然后又蒸馏了几坛。
李逵咧着大嘴道:“太子弄的酒一定是天上的仙酒,俺们有福了,哪一坛是太子的酒,快让俺尝尝。”
晁勇指着几个小坛子,笑道:“那些便是蒸的酒,不过这酒烈的厉害,不要说坛了,便是碗,你也不定能喝几碗。”
东京最不缺的便是能工巧匠,晁勇一说原理,不到两个时辰,便制作出了精良的木质蒸馏设备。
昨日晁勇便试过新蒸的酒了,虽然无法准确测量度数,但按着晁勇在后世的经验,恐怕不下于五六十度,比现在市面上十几度的酒却是烈了许多。以前武松可以喝几十碗去打蒋门神,但是换了这烈酒,恐怕几十碗下去,老虎也该醉死了。
李逵却是不信,走过去拎起一坛酒来,拍开泥封,便要往嘴里灌。
刚刚打开泥封,一股酒香便逸散开来。
武松叫道:“好酒。”
李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还是义无反顾的拎起坛子,往嘴里倒去。
“咕咚,咕咚。”
连灌了两口,李逵便脸红脖子粗的放下坛子,大着舌头道:“好烈的酒,喝到肚里要烧坏肠子一般。”
晁勇笑道:“都坐,我们慢慢吃,这酒烈的厉害。”
殿中摆了两张桌子,林冲、武松、李逵、张清、许贯忠、朱武、呼延灼、栾廷玉、刘唐、史进坐了一桌,方杰、石宝则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李俊、张横、张顺、童威、童猛、刘梦龙等水军统领坐了一桌。
两桌的主位却是都空着,晁勇可以来回走动。
李逵看到托盘,忍不住道:“怎么桌子上又摆一个木板,多碍事啊。”
许贯忠却看出门道,轻轻转了一下,看到托盘果然转动起来,上面摆放的时令水果也跟着转动起来,不由赞道:“好东西,这也是太子的发明吧?”
晁勇笑道:“无聊之作。”
许贯忠道:“这东西若传到外面,必然很快就能流行起来。有了这东西,大伙吃饭也省力气了。”
李逵伸手抓了一个梨,咬了一口,笑道:“这倒是,俺想吃对面的东西,也不用站起来够了,转一转这东西就行了。”
众人也不是第一次同桌吃酒了,过去李逵够不着时,一定会站起来,但是其他人够不着时,却是不会站起来够,而是挑自己能够着的吃。
有的人是对口腹之欲并没太多追求,有的人则是觉得有些失礼。有了这个转盘,却是解决了他们的这个问题了。
阮小七指着桌子中间的洞道:“那里是放什么的?”
晁勇笑道:“火锅,今天我们吃火锅。”
此时早已有了火锅了,不光是铜质火锅,便是类似后世的火锅,用炭火不断加热,然后涮煮肉的锅子也有了,东京城中便有火锅店。
众人落座,宫中太监便用铁钳夹来铁盆,里面盛着炭火。放好炭火以后,又把锅子放在上面。
锅中的汤也不是清水,而是御厨精心调配的汤底,刚刚加热便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来。
接着是一碟碟切得几近透明的牛羊肉和各种蔬菜摆上来,御厨的刀功却是不弱于机械,一片片牛羊肉驾起来可以清晰的看到对面的人。
小料则是芝麻酱,对林冲等人来说,新奇的只是芝麻酱,市面上常见的小料却是用酒、酱、椒、桂等配成的,还没出现过芝麻酱。虽然芝麻早已有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的名义
几近透明的牛羊肉在锅中一烫就变了颜色,李逵马上迫不及待的一筷子下去,夹了半盘上来,然后蘸了一些芝麻酱便吞到血盆大口中。
“好吃。”
李逵胡乱嚼了两下,便咽了下去,叫一声好,便又往锅里伸筷子。
一众人闻言,马上也都纷纷动起手来。
晁勇矜持了一下,便看到林冲望着空空的锅子发呆了。
火锅好吃,但是对一群一顿饭能吃几斤肉的大汉来说就有些慢了,才下锅便被捞干了。放的蔬菜,都被众人半生不熟的捞了个干净。
即使这样,众人都是赞不绝口,纷纷询问芝麻酱的做法。
现在他们都是大户了,家中下人几十个,想吃火锅家中也能做,只要有配方就好。
晁勇也不吝啬,让御厨连锅底的配方都抄好,每人送一份。
二十来人吃了几头牛羊,这才放下筷子。
晁勇蒸的烈酒也得到了多数人的喜欢,武松这般猛人也无法再一碗一碗当水的喝。不过武松等人的酒量还是大出晁勇意外,原本晁勇以为第一次喝烈酒的人,吃上一斤也就了不得了。
没想到武松和李逵、刘唐、阮小七三人都吃了两斤多才醉倒,阮小七几人也都吃了一斤多。
酒席散了时,两桌人已经倒了大半,晁勇便让亲兵把醉倒的人都送了回去。
酒宴后,晁勇只留了林冲、许贯忠、朱武三人。
晁勇一面吃着醒酒汤,一面把他准备灭万教和下江南的事情一一说来。
林冲听得要他单独率兵灭王庆,马上道:“只要五万番兵助阵,足以扫灭王庆了。”
许贯忠道:“太子扫灭西夏,已经威震天下,林将军兵马一到,该有不少人会想着投降,剿抚并用,当能以更小的伤亡剿灭王庆。”
林冲点头道:“王庆麾下都是我们汉人,我也不会为了战功把他们赶尽杀绝。”
晁勇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宁夏路正需要大量汉人去同化党项人,那些被王庆挟持的人可以迁移他们去宁夏路垦田。”
朱武道:“南兵素来孱弱,南宋整兵时日又不长,扫灭南宋当是易如反掌。只有那吕师囊裹挟了几十万百姓,其中又有摩尼教精锐,恐怕要费力一些。”
许贯忠摇头道:“百姓愿意跟随摩尼教,不过是因为相比宋朝,摩尼教的赋税更轻一些。但是我大梁免除所有农税和徭役,比摩尼教更有吸引力,愿意跟着吕师囊和我大梁对抗的百姓应该不会太大。剩下摩尼教教众,也可以用方杰和石宝分化摩尼教教众,一统天下当不会太难。”
晁勇摇头道:“我要扫灭万教,若用方杰和石宝分化了摩尼教教众,到时这一部分人便不好处置了。”
许贯忠听得晁勇这般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古往今来的枭雄多是心黑手辣之辈,过河拆桥的事情做来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晁勇不愿意背信弃义的话,此事便没有可操作性了。他虽然不信任何宗教,但是却知道摩尼教对教众的蛊惑力绝对超过佛道两家,如果对摩尼教教众开诚布公的说了以后要禁止摩尼教传承,即使他们都知道吕师囊害了圣姑,也不会投降大梁。
他也不好游说晁勇要做一个心黑手辣的人,何况天下大势已定,太子也不必再做对名声不利的事情。
晁勇笑道:“摩尼教主力已经被西军歼灭,吕师囊麾下不过是只偏师,扫灭他们也费不了多大功夫。诸军休整半月,下月初两路兵马一起出师,或许今年就能一统天下了。”
三人倒也没有太大异议,想到大梁扫灭天下的速度,也是大感自豪。
兵事交换了看法,晁勇便又问起众人对灭教的看法来。
林冲道:“这些年佛道两家都出了不少败类,加上各种幻术在东京不断表演,很多过去佛道两家装神弄鬼的术法也都被揭穿,要灭万教倒也不会出现什么大乱。”
许贯忠点头道:“历朝灭佛次数也不少,只要朝廷根基稳固,宗教便掀不起什么风浪。我大梁虽然刚刚开国,但是对百姓的优待却是历朝从未有过的。即使那些宗教想要兴风作浪,愿意跟随他们的百姓也一定没多少。百姓生计没有困难的时候,谁愿意跟着那些宗教造反。”
朱武笑道:“太子现在就是世间唯一真神,在真神和假神之间做选择,应该没几个人会选错吧。”
许贯忠笑道:“如果太子能弄一些神迹出来,太子的决定就更没有人质疑了。”
“什么神迹?”
许贯忠想了想,道:“现在大家相信太子是天神下凡,主要还是因为太子战无不胜,又发明了威力惊人的火药。但是这些对百姓来说还是少了一些震撼性,在他们心中,太子更像战神,而不是那种无所不能的神。”
晁勇也知道许贯忠有些不信,当下叫何用把他已经完本的字典和数学,还有写了一些的物理书拿来。
完本的字典和数学都已印刷了几百本出来,晁勇便让何用给三人一人发了一本字典和数学。
晁勇笑道:“字典上没什么新意,就是多了一种注音方法,我觉得比现在的反切要准确简单。数学则是用了新的数字和符号,也有一些新的算术方法,可以让人更简便的计算。”
许贯忠打开字典和数学看了看,心中也不由疑窦丛生,他过去是不信太子是天神下凡的事情的。但是看了这两本书,他也不由动摇起来。既然太子敢著成书,那拼音和数学就是一门成熟的学问,起码其中不会有什么错误,否则一旦被人发现,又难以自圆其说,那这些东西就很难再推广了。而一门成熟的学问往往需要多少代人完善,以前他从未听过这些东西,也不可能是太子异想天开生造出来的。
难不成这些东西真的是来自天上?
晁勇满意的看着许贯忠惊疑的样子,又把手中写了一些的物理书,递给许贯忠,道:“这是我编的另一门学问,名叫物理,揭示世间万物的规律。”
晁勇编写的物理是囊括了后世的物理和化学的一些知识,晁勇虽然是大学生,但也无法系统的想起前世的教材,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弄一本物理书,等待以后掠夺来西方的书再填充。他写的数学和物理前面都加一个初级,也是告诉人后面还会有中级、高级。当然如果晁勇弄不到后续的知识的话,中级和高级就只能等后人来完成了。
晁勇要做的只是把科学带到中国,让他生根发芽,以后自然会慢慢成长。而不是把一门高深的科学完全传授给世人,此时也不具备验证高深科学的条件,很多东西根本无法解释。只能是各门学科慢慢发展,互相推动。
许贯忠接过晁勇编写的物理书,略看了看,其中有原理述说,也有设计的实验可以验证,看起来这一门学问都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但是那些结论看起来却是有些不太靠谱,这一个实验居然是要验证两个不同重量的东西下落速度是一样。
他下意识地觉得应该是越重的东西落得越快,但是他又觉得太子既然敢把这么容易验证对错的东西写出来,应该就有十足的把握。
许贯忠暗暗决定回去以后就做一个试验,再往后翻写的居然是浮力,水有浮力,气也有浮力。
浮力篇却是刚刚开头,也没有设计实验。
许贯忠忍不住好奇道:“水有浮力,我们可以游水。但是气也有浮力的话,我们怎么浮不起来?”
晁勇笑道:“空气没有浮力的话,孔明灯怎么会飞起来?”
许贯忠闻言,不由一愣。
世人都知道孔明灯能飞起来,但是其中道理却是不甚了了。
许贯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听得晁勇用孔明灯来解释空气的浮力,倒是也觉得有些道理。不过想了想,又道:“那为何只有点火以后才能升起来?”
晁勇笑道:“石头在水里也浮不起来,但是把石头放到船上就能浮起来了,这就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浮起来,如果一直在船上放石头也会把船压沉。没有点火前,孔明灯的重力大于浮力,自然就浮不起来。点着火后,附近的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减小,然后上升把孔明灯中的冷空气挤出来。等到孔明灯中的重力小于空气给他的浮力时,孔明灯也就升起来了。”
许贯忠虽然聪慧,但还是被受热膨胀、密度等一系列词搞糊涂了。
晁勇看许贯忠一脸茫然,也知道他没有听懂,笑道:“等我整理成书,你可以慢慢看,其实并不难理解。”
朱武却突然道:“船可以载人,那孔明灯可以载人吗?”
晁勇笑道:“当然可以,只要做一个大些的热气球就能载人了。”
朱武闻言,马上道:“如果热气球飞的比巢车高,那以后就可以用热气球代替巢车瞭望敌情了。”
晁勇想了想,道:“热气球最高可以飞几千丈,但是我们未必能做出那样的热气球,具体能飞多高,还得做出热气球来才知道。”
朱武想的更多的却是战阵之事,一脸狂想的道:“如果可以控制热气球的方向和起降,在上面载一些火雷,那我们岂不是可以从头顶轰炸敌人。”
林冲和许贯忠听了,也不由一呆。
大军刚刚集结,头顶突然扔下火雷来,巨大的爆炸声中,周围的人被撕裂,血肉横飞,飞溅的铁片把远处的人也都杀伤。刚刚集结的兵马在火雷的轰炸下,陷入混乱,甚至溃散。
这才是真的神雷。
光是想一想,两人便觉得这样的搭配足以左右战场形势。
晁勇在后世旅游时坐过热气球,因此知道一些热气球的知识。空气中不同高度的风向是不同的,热气球便是通过调整热气球高度借助不同方向的风改变方向。不过知道并不等于一定就能实现,一切都需要实验才能知道现在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晁勇笑道:“理论上都可以做到,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大量实验。不过让热气球载人飞起来却是容易的。”
许贯忠道:“如果可以载人飞起来,太子要灭教便容易多了。只要太子迟一些时候再公布热气球原理便是了,百姓看到人飞到空中,一定会觉得这是太子的神人手段。无论哪一个宗教都没办法让人飞起来,只有太子可以让人飞起来。太子说他们都是假的,百姓自然也会觉得他们是假的。等到灭了万教,太子再解释这个原理,到时除了少数人也没人会记得那些宗教了。”
朱武笑道:“太子什么也不用说,便假作兵部实验热气球,不小心跑出了营地,让百姓看到就行了。只要太子不解释,他们自然就会当做是神迹。”
晁勇已经决定普及科学,自然不想再假冒天神。听得朱武能把他解脱出来,也是暗暗点头。
许贯忠又道:“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面造神,让太子天神下凡的形象深入人心,一面揭露一些常见的宗教骗人的法术,让百姓怀疑宗教。公孙胜对那些道术多有了解,让他说一些佛道惯用的骗人法术,登在邸报上让天下人对佛道产生怀疑。”
时迁从房梁上跳下来,笑道:“直接揭露他们恐怕会打草惊蛇,不如抓几个骗人的和尚和道士出来,再把他们的鬼把戏在邸报上登出来,这样也不会太引人注目。”
晁勇笑道:“看样子,你已经找到不少骗人的和尚和道士了。”
“这东京就有几个,我听得他们的道法后便十分好奇,暗暗跟踪了几次,也摸清了他们的鬼把戏。其实他们和表演幻术的道士一样,事前不把道具准备好,他们也骗不了人。”
晁勇没想到刚刚瞌睡,便有人送来枕头。喜道:“好,那就把这几个人拿下,然后出一期邸报,专门揭露他们的骗术,再加一些常见的江湖骗术。”
许贯忠道:“太子的数学既然已经写好,何不趁这段时间去太学开讲。只要这数学真的实用,必然可以引起轰动。再做一些物理实验,天下人都会怀疑这些学问是不是来自天上。”
这个问题晁勇除了回答来自天上,还真没其他合适的答案。如果说他来自后世,显然比来自天上更难让人相信。这个时代的人相信鬼神,但还没有穿越时空的概念。如果说是人间的学问,晁勇没脸说是他研究出来的,也没人会相信。想要找一个学派,又怕被人戳穿。最安全的说法还是来自天上。
晁勇对这件事情也很无奈,一方面他要让人睁开眼认识这个世界,消灭鬼神,但是另一方面他却又要打着天神的幌子传播科学。
这两者本来是对立的,但是晁勇也不得不承认,打着天神幌子传播科学会事半功倍,即使他不费力推广,也会有人想方设法的求取天神的知识。
“好,过了中秋节,我便在太学开讲。我已经印了五百本书出来,总要把他们发出去才是,免得放在我这里发了霉。”
许贯忠笑道:“到时我一定去听讲,这书我便不还了。”
朱武和林冲也道:“我们也去。”
晁勇笑道:“给你们便是。这数学却是有大用的,皇家票号的所有账目便都是用数学里的数字符号做的。”
许贯忠道:“恐怕用不了多久,所有行业就都会用数学里的学问了。”
众人又闲聊了一阵,几人看太子没了别的吩咐,便起身告辞。
林冲和晁勇也不客气,笑道:“今天吃的那蒸酒够烈,太子什么时候再蒸了送一些给我。”
晁勇笑道:“蒸酒也简单,我回头让人做一个蒸馏器送到你府上,你自己蒸的喝吧。”
大梁和宋朝一般禁止百姓私自酿酒贩售,但是这条律法并不是不通人情,百姓还是可以自己酿一些喝的。酿酒并不难,很多人都会,但是自家酿的酒自然比不过专业的酿酒人酿的,因此多数人并不会自己酿酒吃。当然很多权贵还是会自己酿的,给他们酿酒的也是专业酿酒人,宋朝时很多权贵酿的酒不但供自己吃,也用来出售。
林冲正要笑纳,旁边许贯忠却突然道:“不可。”
晁勇继承了晁盖的慷慨性子,因此梁山众人也才敢开口。否则便是交情再好,碰到吝啬的人,开口也只能破坏彼此关系。
一个开口要,一个愿意给。谁也没想到许贯忠会跳出来阻拦,不由都奇怪的看向许贯忠。
许贯忠忙道:“烈酒可以带来巨额收入,北地的人爱吃烈酒。过去他们不大量买我们的酒,是因为他们也会酿酒,但是他们酿的酒也和现在市面上的酒一样,不够烈。如果让他们尝到这种烈酒,他们一定会大量购买。只要他们做不出烈酒,这烈酒便想卖多贵就卖多贵,日后说不定比卖茶的收入都高。”
晁勇皱眉道:“但是这蒸酒并不难,只要走漏一些风声,便能摸索出来了。”
“从孔明灯到热气球其实也没多远,但是太子不说,便没有人想到。这蒸酒也一样,只要你把所有知情的人监视起来,恐怕其他人短时间内也想不到。”
第四百七十二章 欢度中秋
晁勇原本没打算大规模的开发烈酒,他已询问过宋朝历年的酒榷,每年宋朝可以从酒上收入一千万贯左右,也是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宋朝畅销的却是低浓度酒,如果推行高浓度酒的话,喝惯了低浓度酒的人未必就能一下接受,武松、李逵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是多数。
即使烈酒可以代替低浓度的酒,世人饮酒的量也会大幅减少。武松以前能吃几十碗,但换成烈酒,也不过就是几碗的量。
数量减少,朝廷收入恐怕也会跟着减少。而且蒸馏酒消耗的酒水很多,酒价却不可能涨相应的倍数。世间最多的还是穷人,最便宜的酒一斤不过十几文,最好的酒也不过一斤几百文。
一斤酒几百文便把多数人都阻挡到门外了,而且最容易改口吃烈酒的人必然还是穷苦人为主,养尊处优的财主多半不会喜欢辛辣的烈酒。
受众决定了烈酒无法卖出高价,所以晁勇也就罢了大规模开发烈酒的想法了。
不过许贯忠却指出了烈酒更好的消费群体,那就是辽国、金国人,北方苦寒,人们吃酒不光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御寒。虽然科学证明喝酒无法御寒,但是即使到了后世,人们在寒冷的时候还是习惯喝一口烈酒。
辽国人会酿酒,金国人得了辽国工匠,自然也会酿酒。他们只从中原进口少量的名贵酒,因为他们酿的酒和中原的酒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烈酒却不同,酒精含量更高,口味也更加辛辣,毫无疑问,烈酒一出,辽国和金国自己酿造的酒都会失去竞争力。
烈酒也有望和茶、丝绸一样成为大梁的出口利器,为大梁换回大梁的钱财,而且不会资敌,只会伤敌。
次日,晁勇便让工匠开始赶制蒸馏器,又在城外选了一个庄园做烈酒坊,负责守卫的不光有正军,还有时迁麾下的暗探。所有相关人等可以圈养的都圈养起来,不能圈养的也下了禁口令,一旦走漏消息,便是死罪。
内酒坊原本在城中,但是蒸馏酒需要用火,要大量售卖烈酒,可想而知,要排放多少烟尘,所以晁勇把烈酒坊设到了城外。
为了减少东京城的污染,晁勇提议所有大量消耗石炭柴火的作坊都搬到城外。这个建议已经通过,不过各部还在考察中,既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还要设在东京城的下风口,免得刮风把污染物都吹到东京来。
朝中掌权的官员对自己的性命都十分爱护,先前是没有这个概念,晁勇一提出来,所有人便都积极响应。商户搬迁的成本却是不在他们考量范围。
这个律令早已在城中传开,晁勇自然不会公然违反朝廷律令,虽然这天下名义上都是晁家的。
在城外忙乎了一天,傍晚时分,晁勇才往太子宫而来,远远便看见李逵在门口台阶上坐着。
李逵看到太子一行人回宫,便腾地站起来,跑了过来。
太子亲兵也都是梁山老人,知道李逵性情,也没敢自讨苦吃,去阻拦李逵。
晁勇看李逵跑到跟前,笑道:“你在这里作甚?”
李逵笑道:“俺来讨些酒吃,午时俺就来了,门口的亲兵说你大早就出宫了。他们也不知你去了哪里,俺只好在门口等着。”
晁勇笑道:“我去张罗建烈酒坊了,你要酒传话进去就是,何必在这里等候。”
李逵瞪着眼,道:“俺让亲兵去传话了,里面的太监说只有太子赏赐,没有人上门讨要的先例,他们不敢做主。”
虽然说的是不敢做主,但却是拒绝了。大梁的太监虽然不能再干涉宫外的事情,但他们伺候的是皇家,难免有些傲气。再者确实也没有人上门讨要,武松等人也都喜欢烈酒,也不是不敢开口,但是绝不会第二日便专程上门来讨要。
晁勇也不能说宫中的人做错了,笑道:“前日蒸的酒也没多少了,不然我就让人给你们都送上门去了。你随我进宫吧,我让人把剩下的酒都给你送回去,明日烈酒坊就该有出产了,到时我再送其他人。”
李逵闻言,马上喜道:“不用他们送,俺跟你进去搬了就是。”
晁勇领着李逵进到太子宫,让人把昨日喝剩下的烈酒都搬来给了李逵,又让两个亲兵护送李逵回去,免得李逵路上便吃醉闹事,被开封府抓了。
如今东京街头敢闹事的人还真没有,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触犯了律条,一律镣铐加身带回去。官员自己不顾体面,开封府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
有嫉恶如仇的大梁皇帝和太子撑腰,开封府没有任何顾忌,百姓也不怕权贵报复。
烈酒坊蒸馏酒也要用酿好的酒来做,不过今年兵荒马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