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还未必有西夏人快,尽管东线两国兵力相互牵制,可是西夏人还能及时从后方及时调出一支军队杀向龛谷。
两面夹攻,西夏人归路心切,士气悲愤,龛谷经西夏人统治了十几年时间,一些部族归化,在内部配合呼应,龛谷防线就会十分危险。
只能说正好西夏人在秋收,这一条对宋朝十分有利。
这是东路军最大的困难。
面对这个困难,章楶却进行了一次豪赌,不是守,而是将兵力主力分出来,向南出击。在西夏大军未到来的时候,将西夏人三路军队吃下,那么那怕西夏人来了十万二十万军队,宋朝也会成功地将龛谷防御住。当然,若不能成功,精锐兵士尽出,败得会更快,甚至将是一场惨败。
宋朝成功夺下龛谷,梁乙埋却在犹豫不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无论宋军怎么包围,只要夺下古渭城,擒住郑朗,这一战就会取得辉煌的大捷。抱住这样的心理,梁乙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昼夜不息。
古渭城中虽然将士士气涨了起来,却是越来越危险。面对着这份危机,郑朗也不顾危险,数次站在前线,身先士卒指挥,这才勉强保住古渭城不失。然而在西夏人猛烈攻击下,古渭城城墙几乎三分之下倒下,每天最少发生四五次巷战,城中的兵士急剧伤亡,只剩下七千余人。就在这时候,梁永能全军覆没,而在西使城却有一支部队入城,西夏所有粮草一起聚在西使城,供应梁乙埋与李清两军。
这支部队就是来取粮草的,城中守城的兵士看到令牌,让这八百兵马入城。
第八百兵士徐徐进入西使城中,忽然数十骑抽出兵器,扑向了城门两侧与城上的西夏人,余下大部向城中的几个粮仓冲去。
六谷部!
几十个长者来求情,章楶给他们看了行军图,后面就传出宋军夺下结河堡的消息,几十个长者被逼着献出投名状。在他们配合下,章楶持着他们的书信,派斥候来到前线。
梁乙埋派李母浪罗带着兵士去西使城取粮。
这些兵士中就有部分是来自龛谷与六谷部子弟,途中斥候暗中与这些人取得联系,持着手信说服。
另一名将高永能出手,悄悄化装成猎人,于夜在西夏人营地两侧会合,里外夹攻,将李母浪罗手下全部击杀,再持着手令,为防消息走露,立即不顾夜色,起程冲向西使城。
变故陡生,西使城中兵士愕然,高永能已经扑到粮仓前,迅速将粮仓点燃。梁乙埋也做了布置,害怕宋军自汝遮谷出,夺下西使城,城中驻扎着许多军队。
但变故来得太快了,猝不及防之下,让高永能成功地在所有粮仓上放起了大火。
看到敌人越聚越多,高永能大喝一声:“撤。”
带着手下与六谷部龛谷叛变的子弟,杀向了城门口。一路血战,八百兵士杀出西使城,只剩下三百余人,还有大半人带着伤。高永能没有停留,迅速杀向甘泉堡。
一路东下,最后能逃回去的只有一百余兵士,连高永能自己也身负重伤。但这一战达到了目标,成功地将西夏人大部分粮草一起烧掉。粮草一烧,西夏人再无战斗的勇气。
梁乙埋无奈之下,这才下令撤军,另一人更狡猾,前面龛谷失守,后面李清就将主力部队与亲信从甘谷城撤向通渭寨。但也迟了。
围猎开始。
第九百零二章 孟明视
秋露为霜,白雾茫茫。
地平线上露出一团红光,地面上腾起了大团的雾气,又有亿兆的露珠化作星星般的晶莹剔透。
渭水两岸的晨曦景色无比美好,远方的山峦隐藏在雾气里,仿佛是仙境。
梁乙埋扭头看了一眼残破不堪的古渭城墙,眼中闪过不甘。
梁永能不甘心,他更不甘心。但梁乙埋还没有意识到会失败,与葫芦川一役不同,古渭城北方属于西夏势力范围,而葫芦川是宋境,至少让宋朝经营了好几十年,在西使城西夏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葫芦川一役是绝对的坚壁清野,所以粮草一烧,再加上是寒冷的天气,三军夺气。而在西使城,就是宋人将西使城内粮草烧掉,各营军中还有部分粮草,郊外百姓也能提供部分后勤,最少能满足十几万大军熬过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时间足矣。
就是到现在,梁乙埋还是不甘心,没有攻下古渭城,但他心中的想法是守住西使城,反攻龛谷兰州。
他有这个想法也不怪,龛谷兰州一带驻扎了许多宋军,可他手中兵力更多,仍然有近十万兵士,不仅他手中的兵力,龛谷后方就是西夏境内,梁太后已经在征集军队,准备对龛谷两面夹攻。
难的就是自己侄子那边的军队。
因此他昨天派人前去熙州城北对梁永能下令。宋军并没有真正封死梁永能的军队,东谷一道封死了,西上一道有安乡关与巴金堡两关,也许能拿下来,可后面有一支宋朝追兵,那是找死的。但还有一条道路,渡过黄河,自凤林古关北边的山道再抵兰州西南的黄河河畔,二渡黄河,哪里有一条小道,现在宋朝还没有完全控制,就是控制了,梁永能手中还有数万兵力,可以强攻下来,再抵兰州京玉关南侧,三渡黄河,也就是京玉关守兵逃跑的那条路线,逃向凉州。
这一行梁永能牺牲会十分惨重,但是无奈的事,隔着千山万壑,两军已经不能会合了。
实际这一战明为无功而返,若不能成功反击,已算是失败。
带着这种心情,梁乙埋下令道:“撤!”
数万大军疲惫地撤向北方。
看着西夏人徐徐撤退,古渭城头上响起一片欢呼声。
窦舜卿说道:“郑公,终于熬过来了。”
“是啊,然牺牲太过惨重。”郑朗叹息一声。
原来计划不是这样的,郑朗临来西北时,曾说过蕃候计划,七月西夏大军未至之时,召开蕃候大会,那么就会收买许多蕃人羌人部族,也会有更多的军队加入。
不过章楶提出了一个纯种。
当时郑朗愣了一下,以为章楶是指汉人,犯了大汉族主义。
接着章楶说了八个字,郑朗才会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个纯种与种族无关,而是指军队的纯种性。
过去中国一统,汉唐不能算,那是秦隋土崩,各地割据势力还没有深入人心。北魏与刘宋之战也不能算,那是僵持。能算的只有五次收复战役,成功的例子是晋伐吴、隋伐南陈、宋征南唐,失败的例子就是赤壁与淝水战役。
晋朝伐吴成功,也借用了巴蜀的力量,但是晋朝统治了许多年后,并且主力军队是来自晋朝北方,因此军队构成比较干净。隋朝也是如此,宋朝更不用说了,甚至都没有动用钱越的力量。
反面的例子就是曹操与符坚。曹操赤壁一战,军队混杂,特别是水军多是来自刚刚征服的荆州兵力,一把火一烧,败得一塌涂地。符坚的军队更乱,因此朱序在后方一喊,秦军失败了,整个军队还没有交战,大败就出现。
章楶不是评价前面五战的得失,而是指蕃候计划,蕃候计划一旦执行,第一个能迅速甄别各族对宋朝的忠诚程度,特别是大敌当前,能便于以后识别扶持对象。第二个作用就是能得到一批军队。
但章楶认为是不妥的做法,就是得到一些军队,可不能上下齐心,军队混杂,有可能还会影响到整个宋军的战斗力。
对此,郑朗不置与否,章楶说法未必是对的,与纯种无关,关健乃是整合能力,例如后来的太祖,连山东土匪都迅速的整编,由是军队迅速扩张到一百多万,由是得到天下。抛开对错不谈,这个整合能力绝对是超过了蒋祖。同样的例子还有完颜阿骨打,他起兵之初,仅有三千人,但就是这个三千人,短短时间内,歼灭辽国,扩张到中原。其实这不仅是完颜阿骨打的军事能力,同样是可怕的整合能力。这两个例子,都与章楶的纯种无关。
然而郑朗确实也感到大敌当前,举行蕃候大会,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为改革,他被许多人怦击成激进冒险,这是不对的,实际郑朗骨子里十分地保守。
若激进,这些年郑朗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事。
由是蕃候大会推迟了。
但这一推迟,导致许多战士伤亡。也不能说章楶不对,虽有大量战士伤亡,却能保障胜利,风险性下降,也向河湟展示了宋军的战斗力,有了震慑力。在这个大方针带动下,郑朗甚至将王韶计划改动,直接出兵溪歌城,而不是借溪巴温之手,联手击败鬼章。
不过郑朗言传身教,保守派说仁,有的人是妇人之仁,有人是别有用心,郑朗不会妇人之仁,想要平定西北,必须付出大量牺牲,但大量的伤亡,特别是古渭城兵士伤亡了一半以上,还是让他很心痛。
太阳鲜红地升上天空,梁乙埋恶梦才刚刚开始。
从古渭城到西使城道路只有一百多里,周围是苍莽的群山崇岭,但不止是一条道路,还有许多崎岖的山道与外界沟通。
这些山道不适合大军行进,但能让小股部队开拨。自撤退起,一支支宋军从这些山道冒了出来,不停地对西夏军队进行骚扰。一旦西夏军队反扑,又迅速撤向后面的山林里,崎岖的山道不适合大部队行进,反而成了这些袭击的小股宋军最好的天然保障。
这种情形与当初的葫芦川战役很相似,虽没有那时危害性严重,却使得西夏军队步伐慢了下来,一百多里的道路,整整花了五天时间,梁乙埋才将大军带到西使城。
伤亡虽不大,却进一步地削弱了西夏兵士的士气。并且这一拖,周张二人与杨遂的军队击败梁永能后,成功会合,赶到古渭城。都知道西夏人失败了,各族首领也从郑朗口中得到一些蕃候的消息,打落水狗,不仅熙州一带的部族愿意,古渭城与秦州的各族也愿意。在他们支援下,宋军壮大到了近七万人。
郑朗亲自率领大军,徐徐来到西使城下。北面种谊又死死将汝遮谷道堵上。
这张大网终于收紧,将西夏军队包在一片很小的范围内。
从兵法上这种做法是很无理的,围三留一,宋军的做法容易让西夏人拼命,一旦军队成了哀军,逃命心切,就会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但郑朗就这么做了。
因为西夏这支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章楶说要保持纯种,西夏军队什么也不纯,这个弱点自始至终在放大。
两军于西使城下对峙,郑朗派人喊话,投降不杀。西夏人是回家心切,可是也得要命回家,以前宋朝不杀降俘政策这时就出现效果了,在四面包围中,因为宋兵的喊话,士气又进一步削减。
郑朗又让兵士指名道姓,让臧花麻投降,现在不投降,拿下西使城后,臧花麻下场必将与鬼章一家一样。
当然,这一喊未必会起作用,但能让梁乙埋对臧花麻产生疑心。
梁乙埋看到情形不妙,留下一部分兵力守护西使城,带着大部队杀向汝遮谷。但这时候许多宋军陆续从泾原路各州抵达到龛谷,章楶能抽出许多兵力防御汝遮谷一线。又提前在汝遮谷口构建了一道厚实的工事,连续攻击三天,梁乙埋都没有成功。直到这时,西夏才征集了五万大军赶赴天都山,到达龛谷最少还得好几天时间。
西使城下,郑朗给臧花麻下了最后通牒,臧花麻看到梁乙埋连汝遮谷防线都不能做到突破,心灰意冷。而且高永能将城中粮草烧掉,为了补充供给,梁乙埋从百姓手中搜刮粮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两边逼迫,臧花麻举城投降。
但他也知道,此时降与彼降,待遇已是两样。
郑朗带着大军入城,与臧花麻会面,也没有斥责,相反好言安慰。但是此一时非是彼一时,因为西夏人的搜刮,大量部族战士伤亡,城外许多部族向宋朝率先投降。郑朗有意地进行了扶持,以后西使城再也不是臧花麻的天下。臧花麻也知道,然而败军之将,还能提出什么条件?他唯唯诺诺的同时,嘴角露出苦瑟的笑容。
接下来郑朗又很客气的提出一个请求,让臧花麻主动将他的属下军队编入宋军中,向北挺进,与梁乙埋进行大会战。
最后郑朗问了一句:“臧花麻,你若感到为难,我不会强求。”
臧花麻又苦瑟地说道:“郑公,我同意。”
敢不同意?但献出西使城,又出兵攻击梁乙埋,以后不但手中势力削弱,而且只能与宋朝一抹黑走到底了。
郑朗动作很快,迅速将臧花麻手中的军队编入军队里,立即向北开拨。
梁乙埋得知西使城献降后,脸色巨变,并且这时候他也得到梁永能全军覆没的消息,不过他还没有想到会全军覆没。因为同时他也得到另一条消息,西夏五万大军不日赶赴到龛谷。
能逃出生天,只是注定要大败。
然而他又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军队的构成。现在梁乙埋手中的军队仍然很可观,特别是李清的部下,因为李清十分机灵,提前撤向通渭堡,又抢在梁乙埋之前撤向西使城,损失不大。
可是这支军队里有许从龛谷子弟兵,凉州子弟兵。若是他能攻破汝遮谷口,那么这些兵士会派上用场。现在没有攻破,困在汝遮谷口,后面又有更多的宋军从西使城追过来,许多凉州与龛谷子弟兵悲观之下,心中一起动摇,想献投名状让宋人释放他们回去。
九月中旬,郑朗带着军队抵达汝遮谷口,梁乙埋向宋军发起进攻,可他又做错了一件事,其实这时他手中的精锐部队仍在,特别是那些铁鹞子,伤亡不大。宋军长途跋涉而来,多少有些劳累,军队数量虽扩张了,构成同样很混乱。西夏军队本身十分混乱,大多数兵士不想作战,甚至想反水,但这些核心军队却是真正的哀兵。若用铁鹞子加上核心军队发起冲击,多少会给宋军带来伤亡。结果还会败,可会有一线生机。但梁乙埋没有,仍象以前那样,用汉人与龛谷凉州兵士作为炮灰,作为前锋向宋军攻击,想用这些炮灰消耗宋军。
就在两军即将碰撞到一起时,一起西夏兵士突然反水,举起兵器反攻向夏营。宋军借势,举军跟上。随后种谊与燕达带着宋军自汝遮谷杀出,两面夹击之下,西夏人大败。
李清早就意识到不妙,在前锋倒戈时,就带着手中亲信逃向茫茫的群山。这让李清再次侥幸逃出生天,然而只逃出来数百人。并且因为他这一逃,加速了西夏军队的崩溃。
梁乙埋手中的王牌军队还没有派出,就窝囊的大败了,他本人也在一个山窝里被搜捕的宋军抓获。
随着郑朗来到兰州城,西夏援军刚刚抵达,然而听闻梁乙埋全军覆没,一起呆在会州不敢动弹。郑朗命人将梁乙埋、梁永能与梁格嵬带上来,还有一些西夏贵族。
郑朗没有理其他人,仅是盯着梁乙埋,说道:“梁大相,你又败了。”
梁乙埋脸色乌黑,不言语。
郑朗又说道:“某还给你一次做孟明视的机会,来人,将这些人释放回去。”
孟明视就是秦国百里奚的儿子,晋文公重耳死后,秦穆公想做霸主,派孟明视讨伐晋国,于崤山被晋国军队大败,本人也被晋国抓获。幸好晋襄公的母亲乃是秦穆公的女儿,向晋襄公求情,将孟明视释放回去。秦穆公不以孟明视为耻,再次重用,二战晋国,再次大败而归。秦穆公继续重用,第三次伐晋,这次终于将晋国人打得溃不成军,闻风丧胆。周襄公听闻这一战,派人赏给秦穆公十二只铜鼓,承认秦穆公为西方霸主。
对郑朗无条件释放梁家三人回去,宋军许多将领十分不解,也不大情愿,再听到孟明视这三个字,更是狐疑地看着郑朗。然而章楶在边上却会心地微笑。
第九百零三章 融合
说放就放,几乎所有若干的小贵族全部甄别出来,一起集中到兰州城,全部释放回去,只有一个人,叛变到西夏,替西夏人敛财,出谋划策的陈铎,因为想捞军功,随梁永能一道来到熙州城下,被活捉后乱刃分尸。对汉奸,郑朗处决起来从来不手软的。
出了兰州城,梁乙埋扭过头,大声对城头上喝道:“郑家子,此仇我必报。”
“这小子。”燕达想冲出城,将他捉回来。
郑朗阻止了,燕达自郑朗释放梁乙埋时就十分不解,忍不住问:“郑公,为什么要释放他?”
“燕将军,他是孟明视,还是伯嚭?”
就凭此条,足以释放梁家数人了。释放梁家数人与这些贵族,还有其他用意,李秉常渐长,后党与皇党矛盾突出,史上宋朝伐夏时机是对的,只是指挥主帅没有选好,粮草又没有准备好,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当地的地形,由是让梁氏掘开黄河大堤,宋军大败。这种势郑朗也需要,因此刻意说孟明视,是给梁氏一个台阶下的。
不然的话,梁氏就会凶多吉少。梁氏一倒台,保皇派上位,为了推翻梁氏,必会与宋朝暂时苟和。是暂时,郑朗从来未想过西夏那一个人上台后,能与宋朝保持真正的和平。可一个暂时的苟和,就给了国内保守派反对的理由,上下不齐心,如何能保障伐夏的胜利!
于是梁乙埋大败后,反而嚣张地回去。
继续放。
这一回放的是百姓,西夏占领兰州有很长时间了,兰州城内外有许多党项人部族,以及党项贵族。包括龛谷,都有一些党项部族。郑朗将他们集中起来商议,愿意留下来的,平等对待,契丹能包容幽云的汉人,宋朝也能包容兰州地区的党项人,但务必对宋朝忠诚。不愿意留下来的,无论党项人,或者吐蕃人、羌人,都让他们回去,包括其族人财产原封不动,全部让他们带走。走的郑朗欢迎,留下的却必须有严格的条件,若是以后反叛,郑朗不介意诛族。
是诛族,就象对鬼章一家一样,而不是诛杀个人。
这是对兰州地区进行净化。
得到兰州有很多好处,可是以后兰州就顶在最前线了。郑朗不想以后西夏人将他这一套学来,使兰州里外夹攻,又再度丢失。
有人留下,有人离开。离开的人包括部分蕃人,以前西夏得到兰州与龛谷时,他们为虎作倡,现在宋朝收复,仇恨他们的部族很多,再呆在这里,已经失去生存的空间。
郑朗很客气地将他们送走了。
然后再放,古渭城反攻战开始后,许多凉兰部族反水,也有未反水的部族战士,郑朗未打压这些部族,但对反水的部族进行了额外奖励,实际是一种变相的暗中扶持。
梁乙埋带来十五万大军,还有妹勒保喜的军队,兰州的驻军,总兵力达到近十九万人。真正惨战的地区是在古渭城,后来数场战役多是一面倒的战役,特别是汝遮谷口一战,几乎是一场催枯拉朽般的战役,九成以上的兵力全部伏首就擒,导致战俘多达十几万人之众。但其中六成五是来到龛谷兰州凉州与西使城地区的兵士。
西使城与兰州地区的战俘肯定是全部释放了,甄别的就是凉州地区的一万多名战俘。
对配合反攻各部战士,全部释放,不但释放,还从战利品中瓜分出一部分,战马武器物资,让这些人带回去,至于以后西夏人怎么看待这些部族,郑朗不管的。不过相信梁氏也很为难,若进行镇压,凉州不稳,可能就让宋朝再度轻易得到凉州。若不镇压,更多的部族会暗中与宋朝眉来眼去。这是为凉州埋下了一个炸药包。
还有一些部族,平时与宋朝不恶,也释放回去,包括西夏其他地区的友好部族,战俘全部无条件地释放。对于伤残者,郑朗还主动替他们医治,生命有了保障后,才逐一给了干粮送回去。但对于凉州一抹黑与西夏人走到底的部族,这些战俘一律关押起来。
这一放,又是两万多人。
最后一放,就是西夏伤残的兵士,但他们没有享受那么好的待遇,随着梁乙埋逃到会州城,章楶带着大军押着这些伤兵,来到会州城下,耀武扬威一番,这才将这些伤兵丢在会州城外,返回龛谷。但在返回去时,带了一些投奔宋朝的部族,送到兰龛安置。
至于西夏人会不会替这些伤兵医治,郑朗不管的。这又给梁氏出了一个小小的难题,若不管,各族必有怨言。若管,不仅医治费用,重伤与残疾者,还要有一批安置费用,会使西夏可怜巴巴的经济雪上加霜。
同时种谊挨了一百杖后,再度出兵凉州。
种谊夺下兰州城,章楶替种谊挡了下来,但郑朗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得到兰州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种谊与郭成这种勇武精神值得学习,但他们是郭成是种谊,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其他将领并没有几人能有他们的军事修养高度。如果一个个各自为战,必会引起种种不好的现象。并且郑朗对军纪最为看重,比王韶与章楶看得更重。
军纪有多重要,看看太祖的解放军,戚家军,岳家军,或者用李广与程不识对比,司马迁拼命地为李广父子喊冤,导致王昌龄写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实际李广有多少战功?再比如李绩为了正军纪,专门杀女婿。
郑朗还没有硬起心肠学习戚继光斩子,李绩杀婿,然而也不想以后宋军各将领出现错误的判断,因此将种谊抓起来,狠狠打了一百军杖。连郑苹出来求情,郑朗都没有听。
看着种谊打得皮开肉裂,诸将一个直咧嘴,冷汗涔涔。
然后种谊兵出凉州,戴罪立功。
这是一次佯攻,是章楶的主意,宋朝得到兰州,必会引起西夏人的反扑。但作为一名士大夫,章楶也知道今年财政情况很不好。可越在这时候,越不能保守,以浅攻代防守,影响西夏人的判断,逼迫梁氏接受西夏苟和派的意见。
郑朗听了章楶话后,笑了一笑。
因为保守派对章楶的抹杀,很长时间许多人皆没有注意到这一名将。直到郑朗临穿越前,许多人才从浩翰的史册里将章楶的战绩一点一滴的翻出来,少数人终于将岳飞、孟珙、李继隆、吴阶、曹玮、杜子昕、潘美、曹彬、章楶、狄青列为宋朝十大名将,当然这个排名也有错误,曹彬不行的,那时的南唐,稍有一些军事能力的,皆可以将南唐拿下,曹彬的功绩不在于拿下南唐,而在于不杀百姓。作为军事家,曹彬远不及韩世忠、王韶等人。又有人将章楶列为韦睿后第二儒将,这又有些高估了,作为儒将,章楶还达不到裴行俭的高度。
但在神哲二宗时代,章王二人的军事能力确实风骚无双,不论在北宋国内,或者在西夏与契丹,那怕延伸到交趾、回鹘,也找不出一个与之媲美的军事家。
章楶成名战是平夏城之战、奇袭天都山。在这之前,乃是赫赫有名有浅攻战术,司马光上台后,推倒新党的一切,数寨交还给西夏,甚至一度将熙河也还给西夏人,还是有人提醒,司马大人,你弄错了,熙河是吐蕃人的,不是西夏的,司马光这才中止。不然西夏都能轻松的得到熙河洮岷。
在这种局面下,章楶风尘朴朴地来到西北,迫于国内政局,他不敢反击,于是发明了浅攻战术,各路将领倚据前线各个堡砦,各自向西夏发起骚扰性的进攻,但不能深入,以防止中伏回不来。其实这种战术就是范仲淹庆历战争后奏折上所写的战略延伸版本。然而西夏人也不是吃素的,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因此章楶又对浅攻战术进行了加强,于前线派驻各个哨所监视,又广布斥候打探敌人情报,保障每一次浅攻不会中敌人的埋伏,而敌人的每一次反击又能及时准备。
章楶的一些做法,郑朗早在几十年前就一一采用。这也是多次大捷的保障。
正是这种浅攻战术,使得宋朝在那十几年保守气氛中,前线未失。随后哲宗亲政,各个将士又得到了实战训练,素质一个个跟上来了,最终取得了辉煌的平夏城大捷。
史上浅攻战术乃是政局所逼。这时浅攻战术,乃是财政所逼。
这次兵出凉州是浅攻也是佯攻,不是真进攻,大军耀武扬威地渡过黄河,连克数堡关,来到凉州城下,逼迫西夏调动数万大军守卫凉州城,种谊这才带着一些投奔宋朝的六谷部,返回兰州。
种谊兵出凉州,兰州却在解散军队,各族的联军一一解散,但宋朝的官兵没有解散,种谊兵出凉州,燕达等将兵分数路,进入湟州,一路兵进胜铎谷,与郭成军队会合,向西攻打猫牛城。一路与王韶军队会合,向北攻打青唐城南方的溪兰宗堡。一路沿着河州向南,与溪巴温的军队会合,攻打董族。
在如此困窘的局面下,宋朝仍凶残的几乎将西夏十五万军队全歼,并且大肆动兵,直接影响到西夏人的秋收,短时间内西夏是无法反击了,甚至都不能做到自保,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在会州与凉州肆无忌惮的横行。
董毡不得不派出使者求降,提出了几个条件,向宋朝投降,听从宋朝指挥,但要保留在青唐城地区的地位与统治权。
郑朗没有答应。
直到宋军拿下猫牛城与溪兰宗堡,将吐蕃人压缩在湟水一线,董毡这才派出第二波使者,答应了郑朗的要求,宋朝可以接受董毡的投降,也将历精城、青唐城与宗哥城,以及南到溪兰宗堡,北到猫牛城这片地区划为董毡的势力范围。但这个势力范围是与宋朝共同管理的,董毡必须接受宋朝的驻军,并且划出部分地区作为宋军的屯田。宋朝仍让董毡做为湟州吐蕃的大首领,但只是名义上的大首领,除了青唐城地区,其他地区经济政治军事董毡不能插足。对于赤岭以西的吐蕃人,以及草头鞑靼、黄头回鹘,宋朝仍让他们承认董毡为宗主,只是宗主,宗主国必须是宋朝,若有重大决定,董毡务必配合朝廷进行说服规劝。董毡平时拥有一定的军事权利,但在关健时候,必须配合朝廷征兵,或者民事上等重大决定时,也必须对朝廷进行支持,朝廷允可董毡后代拥有世袭权。
四个条件,比较严格。
实际郑朗并不是很满意,原先准备将董毡一部全部击败后,才同意董毡议和,那样董毡连谈条件的资格也没有了。
但郑朗有郑朗的困难。
第一个冬天即将来临,此时十月中旬,天气渐渐寒冷下来,继续打下去,董毡还会是必败,但必会付出重大伤亡。
第二个是财政的压力。这一战自六月打响,持继了四个月,花费巨大。甚至赵顼不得不从内藏库拿出七百万钱帛,慈善会又动援了各个大户,捐助了五百万缗钱支持前钱作战,这才勉强熬过财政这一关。但因为用费大,对储粮带来沉重的影响,采购储粮减少,让粮价渐渐上涨。自秋后起,旱情渐渐缓解,又因为兴修了许多水堰,利用耕种,不过郑朗心中清楚,这一波旱情要持续到明年,只是明年的旱情不象前段时间那么严重罢了。朝廷没有粮也必须有钱,有了钱就可以从南方征调大批粮食过来,这个道理与明朝灭亡性质是一样的。若是明朝国库有钱帛,就可以征调大批粮食支持陕西百姓,有了粮食,那怕是半死不活,也不会有很多百姓随李自成与张献忠造反起义。没有李张二人起义,清朝入关就不会得逞。现在一样,一旦储粮空了,国库也空了,明年就会出现大乱子。
三是国内的压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