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抬起头,看着低眉垂眼的时恒,问道:“你找我有何贵干?”
“小的想问几个问题。”
“那只是小孩子读的学问,你自称精通天文地理、算学统筹、医星相卜、土木机关、风水堪舆、格物变化、炼丹制药、石匠木工、烧砖烤瓷、打铁炼钢、认石辨矿,怎么连这个也看不懂?”郑朗淡淡说道。
时家夫妻进入郑家,郑朗花了好几个时辰,写了一些初中的力学物理知识,抛给他阅读。
是小孩子看的书,但在这时代……
时恒看傻了眼,不懂啊,只好请教。
忽然听到隔壁争吵声,不用分辨,郑朗也知道是时恒妻子与小姨子在吵,很怀疑时恒与他小姨子有一腿,不悦地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是大豆腐,去管一管。”
“是。”时恒愁眉苦脸离开,这人对杂学是有些领悟能力的,但是一个典型的妻管严。
看着他去劝架,杏儿一个劲的乐。
不是劝架去的,而是去跳火坑。
“三个活宝。”郑朗也是好笑。但他也在观察,看这个时恒能给他带来多少惊喜,理论知识固然重要,要将理论知识发挥到实用上来,也要有很强天赋的。这一点自己同样欠缺,否则带着自己的物理化学知识,又有今天的地位,想要做什么事,会有多少财力人力支持啊,那么会变出许多物事。可自己不长,只能作罢,或者偶尔弄出一两件简单的东西。
放下琴,准备出去。
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城外那些屯田庄稼眼看就要成熟,要去看一看。
办了十所学堂,教导当地羌人蕃人与汉人子弟入学,不仅是教育,还关健到同化,同样重要,也要看一看。
朝廷邸报就到了。
说了富弼的事,与缘边四路没有关系,仅是一次例行通报。
当真如此?
郑朗看了邸报,知道此次议和肯定有了。知道这一结果的还有吕夷简,所以他才敢那样做,什么三条啊,钱帛才是契丹人想要的。有了钱帛,议和就会继续谈下去。
郑朗将邸报放下,喊来侍卫,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将它送给折继闵,通知陆陵与王勇,开始发动。不是很难,先让陆陵深入到夹山收货,辽兴宗作为皇帝,还算不错的,在他死后,给儿子留下大量的财富。但因为辽兴宗着重享乐,上行下效,契丹官场渐渐变得黑暗。包括契丹西南这两个都监。
这是执行这一计划的前提,然后直接找到屈烈等人,进行交易,刻意言语傲慢,屈烈等部长时间受到契丹与白达旦的欺凌,那是无奈,势力弱小。但不会受宋朝汉人的侮辱,便会发生冲突,将事态稍稍扩大。
陆陵等人必然会吃亏,再去找罗汉奴投诉,请罗汉奴替他们找公道。罗汉奴不会将宋人放在眼中,但也不会将夹山党项人放在眼中,可是他已收下陆陵许多礼物。至少表面上会替陆陵说一些公道话,找一个平衡。
下面便是王勇的任务,蛊惑同行的党项人煽动屈烈。你怎么的也是契丹人,宋朝人狂妄自大,作为契丹的官员,居然替宋朝人说话。难道你们是契丹的猪啰吗?屈烈大人,投降我们党项吧,至少不会遭受这样人侮辱。
在做这件事时,要王勇尽量煽动其他人蛊惑,自己隐身幕后,毕竟他的身份见不得光。再到陆陵,可以为了表示感谢,送重金于罗汉奴,拉拢感情。一旦两国重新议和成功,罗汉奴必受无疑。趁机挑唆,最终将屈烈逼得走投无路,只能逃离夹山,率部向元昊归诚。矛盾便有了。
是第一步的计划,第二步计划便是挑动剩下来的党项部族叛乱。
夹山地域广大,党项人与吐谷浑人不是集中在一起,散落成零碎的一个个小块,如呆儿族与屈烈部就不在一起。得做好,不仅关系到宋朝,还关系到郑朗本人。
契丹不被西夏打得丢盔卸甲,自己出使契丹,也不要回来了。
……
此时富弼在乐寿怒火冲天。忽然他冷静下来,无论吕夷简做了什么手脚,此时他没有资格进入京城。于是想到一个人,他的一位好友,蔡挺。
郑朗下江南时,蔡挺正好在太平州,借着郑朗的东风,获得一些政绩,官也比史上的大。因为守孝,返回乐寿。富弼将他找到,是好友出了大事,蔡挺二话没有说,不顾丧期,直奔京城,面见赵祯。
赵祯对此事不知,茫然的让蔡挺可破例着衫服对便殿(蔡挺父丧,不能着正式朝服),将富弼奏折看了一遍,下了诏书,着富弼将那三个条约以口授的方式讲给契丹人听。
蔡挺带着诏书又匆匆返回乐寿,富弼一听就急了,口授?谁信啊!自己在契丹说皇帝讲了什么什么的,赵祯没有说,他也说了。那是为了谈判的需要。不立于书面,不要说契丹那个皇帝,恐怕连刘六符也不相信。
不管了,怒发冲冠,将礼物交给副使张茂实看管,骑马直奔京城。合门使将他拦住,按照例制,富弼不是宰相,想见皇帝得提前预约,最少得通知皇帝。
通知皇帝?
富弼想到那个口授,心寒,皇帝是好人,但这个好皇帝照样能让吕夷简迷惑。口喷火焰,合门使一会儿被烧得焦头烂额,乖乖的放行。
见到赵祯,将事情来龙去脉、利害关系一一说出,然后道:“执政想害死臣,臣死没有关系,但国家大事怎么办?”
赵祯将吕夷简、晏殊等大佬召进皇宫,问吕夷简是怎么一回事,吕夷简从容答道:“此误尔,当改正。”
这一刻,几乎颠覆了富弼整个世界观,这个世界太陌生,这个人能无耻不要脸到这种地步,简直让人无法相信。于是火焰再次喷射起来,这几个月来受的契丹窝囊气,以及这几天心中的怒火全部向吕夷简发泄。
晏殊站出来。
无奈之,任谁在皇帝面前争吵,皆是失了廷仪,宰相也不行,王曾就是用这招火拼吕夷简的,咱一道玩蛋吧。这样吵下去,富弼会被贬官,自己这几个宰相同样也会因失廷仪而罢相,说道:“吕夷简不可能刻意如此,真乃失误尔。”
矛盾激化。
当初富弼落第,范仲淹赏识,引荐于晏殊,晏殊嫁女给富弼。双方的差距,必然造成女方强势。中间夫妻之间发生了多少事,富弼自认为是谦谦君子,不会张扬,外人无法得知。但可以通过他在契丹接到那封家书,便能窥测一斑。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说道:“晏殊是奸邪,与吕夷简结党营私,欺骗陛下。”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议论国事,特别是面君之时,不可以称字号,但对长辈也要适当的加一个官职,比如晏殊相公,执政等等,况且晏殊是富弼的丈人。
富弼直接呼其名,可见他心中的怒火。
不能说西府不知,因为他的进谏,东西二府大佬权利重合,东府能知道西府的事,西府能知道东府的事,以便从大局着手,处理国政。吕夷简此时带着西府的官职,晏殊也带着东府官职。
作为丈人,有没有提醒过?
这是出使契丹,万一惹怒契丹人,将自己咔嚓了,宋朝敢找契丹人的麻烦?
一下子替晏殊扣了一顶大帽子。
晏殊脸气成猪肝色,还不能发作。结党营私,谁不怕啊!
赵祯和了稀泥,两边都不责罚,而是立传王拱辰,重新写了国书与誓书。当夜富弼留宿在学士院,天明便迅速离开京城。
不是赵祯软弱,此时西北战事并没有结束,难道将吕夷简与晏殊两相罢去?
知道有错误,但不能处理,这就是变通。
或追究富弼从乐寿私自返回京城,于皇宫中大吵大闹,失去廷仪罪名?此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指望富弼办事呢。只能不问。
这件事本来就此平息,但隔了几天,又引发新的争议。
郑朗写了一封信给吕夷简,是以奏折形式书写的,直接到了东府。
信上说吕相公,你此举用意无非以为已立国书誓书,复加契丹岁币,虽未加富弼三条,契丹会羞恼,但不会翻目。那么就可以借机趁富弼在北境没有进展之时,将富弼调回,重换一臣子议盟,将富弼功绩抹杀。
换原来郑朗也许不会说的,考虑的事情太多。
长时间压抑,让他不喜,与妻子交谈,终于醒悟。无所谓,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自己努力了,能不能成功,靠老天爷做决定。
之所以将这件事翻出来,是它引起很多后果,不是赵祯想和稀泥就能和得住的。
直接将吕夷简心思揪出来,继续说道,吕相公,国家是多事之秋,你身兼两府重职,应当以身作则,为群臣树立一个榜样。可你树立了什么榜样?虽有吏治之功,却无德化之功。
今朝你身兼两府,大权独揽,明朝他人得势,也象吕相公你学习,难道你又想开景祐党争之举?
并且你如今管理东府,又身兼西府之要职,做为官员,你也到了巅峰,可不顾国家安危,继续打压你看不顺眼的人,先是宋庠、郑戬、叶清臣、任布,富弼不顾辛苦危险,深入北境,契丹人贪得无厌,步步惊心,为什么你做为国家首相,继续玩弄权术,不顾国家?
是信函,也是奏折。
而且郑朗地位超然,他从不树党,范仲淹做错了批评,吕夷简做错了批评,一个地道的中立派,说话有权威。
德操不及范仲淹,也没有什么污点,一心为国家做了许多贡献,甚至不惜自身危险,深入战场的第一线,几年后又要远赴契丹,他不自称为君子,可天下有几人敢说郑朗不是君子?
最要命的几年后郑朗出使契丹,能不能回来?这时候谁愿意碰郑朗啊,那纯粹是自找没趣。
直接将吕夷简的用心毫不客气的揭露,说了后果,今天你得势,玩弄权术,但不要忘记,君子党已经茁壮成长起来,韩琦与范仲淹成了西北两颗亮眼的星星。一旦他们回到朝堂,再来弄你与你的小弟,然后你与你的小弟再弄君子党。这个国家成了什么?
对吕夷简的能力与功绩,郑朗从来没有否认过,做为宰相,吏治之能赵祯朝时,无一人能及之。可这个德操实在成问题。本来还想大宋替他办报纸的,可没几月,大宋没有将报纸筹备好,就被吕夷简弄下台去,让郑朗很蒙。
信至,朝堂又吵得哇哇一团。
于是郑朗连续接待两拨人。第一拨人是赵祯给了旨书,事情已经过去,让郑朗不要再提。
揭开又怎么的?
西北战事没有结束,国家揭不开锅盖,百姓负担沉重,这时候离不开吕夷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将眼前难关熬过吧。
第二拨人是吕夷简派来的谦客。
没敢用书信方式,直接让家中的门客来西北,对郑朗传话:“郑行知,王师三年,国家困窘,弊端积病一一暴露,一旦和平,便需大治,庙堂政见不和,能治否?”
问得郑朗忽信忽疑。
不能不相信吕夷简的本领,赵祯主政之初,吕夷简上书八条,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可以说庆历新政,范仲淹的所谓改革正是在吕夷简这个八条基础上改进的。
可是没有多久便被郭氏弄得下放,随后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朝堂,想要执政,必须弄倒郭皇后。范仲淹与孔道辅弹劾,大戏一幕幕到来,令吕夷简目不暇接,无法进行变革。
若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宋朝与西夏议和后,吕夷简会做什么,谁也无法料到。以他的能力,真要将身心投入到变革当中,会比范仲淹做得好。但这是假设。
想要对国家弊端进行整治,朝堂上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声音。
富弼虽不错,但前期与石介一样,喜欢胡说八道,看看他说了赵祯什么?连皇帝都敢乱说,况且吕夷简。事实庆历新政时,富弼依然没有醒悟,新政失败,也拜托他们这些个君子的种种作为。
但真是如此?
第四百零四章 大炮
这一刻郑朗被迷惑了。
吕夷简门客继续说道:“某问你,为何你在泾原不用葛怀敏?”
将自心比人心,你不用葛怀敏,让我如何用富弼?
某是门客借着吕夷简语气说的。但反过来将郑朗提醒,郑朗说道:“我不用葛怀敏是葛怀敏的才力,非是与他有仇有恨。吕相公打压富弼,难道富弼没有才情,出使契丹做得不好?再问吕相公,他为了以后治理国政,没有多少争执,将富弼弄垮,能不能将范仲淹弄垮,韩琦弄垮。吕相公真打算这么做,我会立即加入君子党行列,以黜废吕相公为己任。”
朝堂上就你一个声音,看似很美好,可你想做什么?
这不是唐朝,不是汉朝,是宋朝。连皇帝都不能做到庙堂只有一个声音,况且一个大臣,那么吕夷简真的想图谋不诡。
随后又上一书,弹劾赵祯。
吕夷简与晏殊皆做错了,奖罚分明,乃是立国之道。虽说国事艰难,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暂时不贬吕夷简,至少也要给吕夷简一些批评。帝者,为人父母也,大臣便是人君最亲近的臣子。父亲分罚公平,下面的子女就不会怨恨。若处罚不公,下面子女必然心生怨怼,长久以往,必然各逞其能,以将对方踩于地底为目标。在不断争斗过,大臣卷入的越来越多,没有党号,也会成党势。陛下,你想要做什么?
至少口头上说一下,吕夷简,你不能这样做。
其他所谓的君子党闻听后心中还好受一些,可是不言不语,让他们怎么样想,陛下,你处执不公,有意袒护吕夷简。但你不是昏君啊,为什么会这样,吕夷简迷惑了陛下。
产生这样的想法,好了,争斗开始。
不能和稀泥,越和越糟糕。
弹劾赵祯,其实有意再次将矛头针对吕夷简与晏殊。
总之,吕夷简这次做得很丑。
第一炮开过后,又开第二炮。
经过斥候再三证实,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确实被元昊杀死,七月还死了一个野利,叫野利仁荣,是仁荣,不是旺荣。是野利皇后的远房族人,与野利遇乞关系不大。
此人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西夏建国前后创制的典章制度,多由此人谋划。包括创立西夏文字,他的进谏,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成为李元昊立国的基本方略。
他在李元昊身边的地位相当于刘邦之张良,刘备之诸葛亮。其人死,让李元昊如丧考妣,三临其丧,号淘大哭,何夺我股肱之速也。
这人死,比野利兄弟之死,更让郑朗看重。
对于刘备来说,是张飞关羽重要,还是诸葛亮重要?
对刘邦来说,是张良萧何重要,还是韩信重要。韩信打仗是了不起,可无论他多么能打,也只能让萧何与张良玩弄于股掌之上。况且野利兄弟离韩信,也不知差了十万八千里还是一亿八千万里那么远。
野利仁荣之死,将会使元昊出现一系列政策失误。
可惜宋朝前几年灾害不断,几乎是动用一个空荡荡的国库开战,否则稍有积余,郑朗绝对不会给任何人退缩的机会。契丹一与西夏交战,后面宋朝就出兵。
趁你病,要你命。何必要等到以后。
利好啊,可惜自己手中无子可用,郑朗怎能不仰天长叹?
是报喜奏折,顺便给老种请请功,这中间还有一些人,例如苏吃曩、光信。赵祯接到奏折,想了想,光信是谁啊?最后想到这个和尚,咧着嘴,乐了大半天。
但下面大炮轰起来。
说了反间计的一部分事,北方的那边不敢禀报,然后说到高衙内。
娄烟找到他,俺要出家,让郑朗莫明其妙,并且说了一些让郑朗更莫明其妙的话。
世上没有不露风的墙,斥候终于打听到高衙内投奔西夏的事。
郑朗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娄烟说那番话,大约是好心,自己只是一个文臣,若是高衙内拼命蛊惑元昊,将矛头对准自己,自己将会凶多吉少,所以才劝自己不要来西北。
娄烟也跟他去了西夏,不知为了什么,翻目成仇,居然让娄烟逃出西夏,跑到延州做了尼姑。
过程郑朗不想去思考,娄烟与他真的没有关系,高衙内也是一个跳梁小丑,郑朗早就不把他放在心上。想做张元吴昊,那也得有才干的。凭借高衙内的本领,能跳出什么?
他借机说的是另一件事。
朝廷对张元吴昊家属的安排。看到张元与吴昊被西夏重用,诸臣商议后赐两人在宋境内家属大量钱米,授张元弟弟与侄子官职,希望他们家属能把他们再招回来。后来看到这一招不起作用,反而使朝廷蒙受更大的羞侮,又将他们家属关了起来。李元昊免除张元与吴昊后顾之忧,派人冒充宋朝官员将其家属释放,秘密带到西夏境内。这才派人敲锣打鼓,热情迎接。这时宋朝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
笨拙如此。
郑朗将此事翻出,再次讥讽朝廷。
善待张元家人,用的是什么理由?想张元回头?难道朝廷缺少张元这样的人才,军事人才,张亢、张岊、王凯、狄青、王信、折继闵,边境良臣,范仲淹与庞籍、韩琦做得差吗?
不是没有人才,是体制造成人才无法发挥出才能。
不想改变自己体制上的漏洞,却想着这种低下的手段。
或者惩汉武帝杀李陵一家的过错,李陵是怎么被俘的,面对几十倍的敌人,转战几千里,力屈这才被执,依然没有投降匈奴,后来闻听家人被害,还是终身没有替匈奴向汉朝用兵。所以才是千古之冤。张元是怎么到西夏的,又替西夏做了什么事?
或者学习三国分用诸葛一家,诸葛兄弟,力保三个国家,各为其主。也是量才施用,有功重赏,有过重罚,甚至斩首。请问张元家人又有什么功劳值得朝廷赏赐。难首振托他家替国家养了一个汉奸?
后来看到没有作用,立即关押,反复无常,这是国家,泱泱大国,还要不要脸面?还要不要威严与信用?
见到朝廷如此儿戏,又有许多人陆续的心甘情愿去做汉奸。再看西夏,山遇一家投奔宋朝,立即射杀,乞砂来降,仅来了一个光人,其家全部被元昊斩杀。由此西夏困窘,但没有多少人前来投奔朝廷。
各位大佬,看你们争来斗去,手腕端的厉害,连国书都敢动手脚,为什么一遇到外国就怂了?
从开始便错误了,你家养了一个汉奸,流放岭南吧,即便仁爱,也要派官府查问一下,警告其他人。对汉奸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矛头还是直指吕夷简。
第二波轰击没有停下,第三波轰击又到来。七月,西夏两万人入侵青塞堡,代张亢为麟府新军马事的王凯出战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又将西夏军队海扁一顿,打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将所抄的马牛全部得回。
这又是府麟路一场新的大捷。
邸报却不见其战况。
于是郑朗发难,为什么对府麟路轻视如此,虽说因为特殊需要,府州羁縻而己。但它始终是宋朝的地盘,折家对朝廷忠心耿耿,罕有人能及。这些年守卫宋朝西北最重要的一扇门户,同契丹人作战,同西夏人交战,折家子弟与府州百姓死亡无数,无比惨烈。然而朝廷是怎么对待府州与折家的?
到这个地步,以为折家想呆在府州,错也,他们十分渴望象杨家那样,那怕在宋朝中原地区担任一个小官,一家人太平无事,何乐而不为?朝廷不同意,非得让折家守在府州,利用折家军的勇敢,替宋朝看守大门口。
既然知道府州的重要,折家的重要,为什么用两种眼光看人?
况且领军出战的是王凯将军,王全斌的曾孙!
朝廷对折家如此苛削,请问,又如何用其他的蕃人与羌人为朝廷效力。
各位大佬们,你们在想什么!!!
国家要多少钱帛多少将士的生命,来替你们错误的决定买单。
有人说折家盘居于府州,倚仗宋朝力量力保,实际想要逍遥独立。这是错误的说法,那一片地盘孤悬于宋境之外,上有契丹,下有西夏,谈何逍遥?比如丰州王家,那么庞大的党项部族,毁灭仅要数天时间。所以折家数次要内附,可惜朝廷一直不听从。于是折家很苦逼。关健名义上半独立,实际受宋朝官员节制。遇到一个好的官员,比如张亢王凯,还算幸运,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官员,比如康德舆,更加苦逼。
然而怎么办呢?
朝廷对折家不算太好,甚至牵连着对驻扎在府麟路的将士,都不怎么公正。
之所以连轰三炮,确实这几条朝廷政策出现失误。还有其他的用意,吕夷简做法不能与杨偕相比,但打了触边球,无论是谁,用国家的命运做赌注,郑朗都不喜。并且刻意贬低这些大佬的政绩,别以为你们做得很好了,实际做错的地方不要太多。
翻看去年郑朗石门川大捷时,夸耀两府政绩的那篇奏折,两相对比,可以看到郑朗对吕夷简用国书做文章,陷害富弼的愤怒。
三炮轰去,将吕夷简轰得头晕脑胀。
崔娴也没有进劝,她能感到丈夫心态的转变,人比以前更开朗,渐渐象他少年时候,而不是象去年才来泾原路,每天辗转反侧,愁眉不展。重要的是心态,再说丈夫权位太高了,对此崔娴十分满足。
怎么办呢,年龄拘束,再升怎么升?做二十五岁的大宋首相?
不切实际的,并且丈夫功绩越大,越招人忌妒,不如放上几炮,一是为了国家,二是使自己变得不那么太圆满。一个圆满的大臣,又握有军权,才会真正招人眼红。
三炮轰完,郑朗将葛怀敏夫妇,还有他的儿子葛宗晟喊来赴宴。
严格来说,葛怀敏还是郑朗的长辈,若从崔家与王德用家的关系来叙,郑朗还是葛怀敏的孙辈。
绕了几个大弯子,也没有人将这层关系当作一回事,可崔娴不得不施一晚辈礼,将其一家四口迎进府中。
摆上酒菜,郑朗说道:“葛将军,泾原路忽然兴起一些不好的谣传。”
“是什么?”葛怀敏不露声色地说。
“说我欺上压下,刻意打压葛将军,不顾亲戚关系,也不使葛将军建功立业。”
“是谁说的,一定严加处理。”
郑朗冷笑一声,谣传之初多半是西夏人搞的鬼,但后来葛怀敏出力不小。谣传再厉害也传不到京城去。吕夷简用葛怀敏说事,这说明葛怀敏在京城也趁机说了一些不好的话。
不露声色,忍了很久,就为了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
“葛将军不用了,不过既然出来谣传,也不能算是空穴来风,以前我是有些慢怠葛将军。可中间有一些情况,今天借宴顺便解释,孙子说兵者,军国大事也。不象是吏治,做错了可以重新修正。一旦战败,将士就会出现严重伤亡。伤残者难有完人,牺牲者再难复活。我不得不慎重考虑。”
“郑相公做得好。”
“你我皆出自名门。”郑朗这句话倒不是假指,不要将宋朝的门阀看得太重,宋朝的门阀几乎全部消失。宋朝的制度也能看出一些,鼓励贫困百姓上位,第一条便是科举。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等等。无他故,减少基层百姓怨言。不要说国家搞特殊,是你们自己不努力做人上人。大家一起努力读书吧,或者到边疆杀敌人吧。那么你们就会成为金字塔顶层的一员。
但崔郑两家还能算是望姓,加上郑朗父亲也是士族,出身不算寒酸。出人头地了,摆起家谱就算是望门,不出人头地,什么也不是。
葛怀敏的老子葛霸乃是宋朝名将,葛家出身也不算低。
王氏微笑。
还有王家呢,但她心中也在狐疑,这个郑家小子喊自己一家来赴宴,究竟想做什么?
郑朗继续说道:“虽两家有亲戚关系,葛将军出身不薄。但军国大事,我不得不慎重。葛将军罕有军旅作战生涯,相对而言,我对狄青他们熟悉,杨文广更是我一手带到西北来的。张岊他们在府州浴血奋战,更是证明自己的价值。种世衡妙计无遗,此次元昊斩杀野利兄弟,正是出自他的反间计策。葛将军,你说我用谁?你地位尊贵,让你指挥胜固然皆大欢喜,败谁来负责?难道只能让你做一名将领,那也与你地位不附。”
突然将话音一转,说道:“不过,也算是我疏忽。既然民间有怨言,也说明我以前犯了一些错误。现在我给葛将军一个机会。秋收即将到来,西夏刻意不讨好的出兵府麟,是想转移我们的眼光,其实还是泾原路。我想九月到来,西夏必然会对我们泾原路用兵。如今我给你两万五千名将士,让你亲自率领。你认为驻扎在何处,才能侧应前线?”
想要立功,想要领军是吧,你自认为名将,先通过我这次考核才能算数。
第四百零五章 在风中(一)
九月到来,秋风渐紧。
庆历二年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才是九月,满山遍野渐渐苍黄。
水色清凉,大雁南飞。
站在潇潇河边,崔娴紧了紧衣领。小巧娇媚精致的脸蛋,在傍晚的余辉下,闪烁着美丽的风情。
当年有些刁蛮,还有些小心眼的少女,正式成长为一个美丽的少妇。随着郑朗位高权重,她的智慧也多次派上用场,人便有了一丝气质气场神马东东。在杭州时,富弼来郑家赴宴,曾说过一句:“弟媳不愧出自名门之后,能看到唐朝崔家名门闺秀的影子。”
指的是河北崔家。
河北崔家在宋朝不算什么,但在唐朝很了不得,五姓七家,崔家独占两家,清河崔、博陵崔,那是可以鄙视唐朝皇室的大户人家。甚至唐朝想为太子迎娶崔家的女子为妃,都能遭到崔家拒绝。
富弼说这话自有苦衷,郑朗没有揭破。相比于崔娴,他那个小娘子实在是糟糕。
此时迎着夕阳,崔娴身着一身黑色绒氅,衣领上还镶着几朵金色的牡丹花纹,又秀媚又高贵。
可是她眼神里有些不舍,看着郑朗,轻声说道:“你去了北方,可要小心,多穿一些衣服。”
去年郑朗从石门川返回,手上长了许多冻疮,让一家几口心痛死了。
郑朗再去镇戎军,崔娴与杏儿、四儿、环儿一人各织了一副手套,怕他再冻着了手。
郑朗拢了拢崔娴的衣领,含笑说道:“娴儿,我还没离开呢。即便离开,此战也不会花很长时间,有可能天未落雪,我便能回来。”
“你还要建寨。”
“那也要回来,天气一冷,泥土冻结,就是建寨,也要停下。”然后看着远方,喃喃道:“娴儿,有可能这是庆历年间我朝与西夏最后一场战役了。”
“嗯。”崔娴嘤咛一声,与郑朗同时看着远方。
远方百姓在收割庄稼,多是高梁,也有少量豆子。高梁在内陆不值钱,值钱的是稻米。但不管什么粮食,运到西北来,运费与损耗都是差不多的,往往一石粮食运到前线,运输成本数贯,若是再按茶引盐引计算,更不可估量。咸平年间梁鼎进奏说,陕西沿边所折中粮食,率皆高抬价例,倍给公钱,如镇戎军一斗计虚实钱七百一十四,而茶一斤止易一斗五升五合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