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但是……这孩子能成大吗?

郑朗再次看了一眼赵祯怀中的孩子,很安静,很瘦。

为什么赵祯的儿子一个个夭折呢?

他眼睛再次扫向苗贵妃,忽然明白过来。

不是后宫的阴谋,而是另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原因。赵祯的身体很弱,不然不可能累倒,不是雍正,雍正活活累死了,那是他上了岁数。还有许多铁人的,例如朱元璋朱棣父子,杨坚,全是事必躬亲的皇帝,也没有看到他们累死。

后来赵祯也因为这副身体,出了一次次意外。

这副身体小蝌蚪的力量同样很弱。

但不代表着不能生孩子。

可是另一边更差。

看看苗贵妃就知道了,才十八岁,也就是怀胎自己怀中这个小魔女时才十五岁,怀胎赵祯怀中孩子才十六岁。这个年龄段少女怀的孩子能有多强的生命力!

两者结合,结果生下来的孩子身体皆很差。

不但苗贵妃,再想想赵祯以前喜欢的女子,后来喜欢的女子,大多数只有十来岁。

赵祯实际是一个萝莉控!

虽然宫中有年龄大的后妃,可赵祯不与她们同房了,所以能怀孕的女子大多数只在十几岁的时候。

悲催啊。

但自己怎好说出口。

苗贵妃还以为他在为太子宾客的事担心,在旁边又说道:“陛下为此职与几位相公也协商过,几位相公并没有反对。”

郑朗犹豫好一会儿,说道:“臣谢过陛下。”

反正这个兼职也担任不了多长时间,管它呢。但承旨了,要谢礼,站起来,将小魔女再次交给宫女,谁知道小魔呀呀的又抗议起来。

赵祯看得稀奇,再次惊异地说:“这孩子与你似乎真的有缘。”

不能说啊,郑朗一头黑汗。但心中也高兴,毕竟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谁都会喜欢,于是将腰间的一块玉佩解下,说道:“这是臣要杭州昌化取的一种奇石雕琢而成,将它送给公主殿下当作一个小礼物吧。”

赵祯接过来观看,这是一块田黄冻鸡血石雕琢的,下面是一片晕黄,上面是一片红色,还有郑朗手刻的四个字,兼霞苍苍。似乎是在一片青色天空中亮起了红色的霞光,下面有满地金黄的芦苇在摇曳,配上这四个字,这块玉佩十分生动,副有诗情画意。不过赵祯也没有看到过这样质地的“宝石”,好奇地问了一句:“是昌化玉?”

“算是玉。”郑朗含糊答道。严格来说昌化鸡血石与田黄比普通的玉石可金贵多了,但在宋代,从来没有人注意。这是郑朗第一次将它展示在世人眼前。

吃了一顿饭,郑朗回去。

崔娴奇怪的问:“官人,怎么没穿朝服?”

第三百二十七章 等待

郑朗将自己在宫中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江杏儿眉开眼笑。

虽是小公主,那是什么大臣能抱就抱的?

况且后面还有一个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唉,那可是堂堂的正三品官职,其实是虚衔,不可能让郑朗没有事整天往东宫跑,况且小皇子才几个月,东宫未立。但是一种荣誉,仅是这个职位,一年最少为郑朗增加六七千贯薪水。然后江杏儿歪着脑袋在心算,按照官人数个官职计算下来,一年倒底有多少年薪与津贴。

崔娴却敏锐地说:“官人,不当受之。”

功劳有了,学问有了,但一个二十来岁的官员担任什么太子宾客,不是找抽吗?

“不妨。”郑朗道。他也不想接受这个兼职,为了让赵祯小小高兴一回,这才答应。但这个孩子一死,此职不会招人眼红了。况且与西夏的战役会打上好几年,在这几年中,国家财政一直很紧张,自己在杭州,兼着平安监,即便眼红,也不会有人打歪主意。

重新换上衣服,再次前往中书报到。

元宵节乃是宋朝第一大节,主要官员都放了假,但中书还有值班的小吏。

报完到后派人到郑州请几个娘娘到京城来,又开始写信给李颜,此次来京,郑朗要办很多事的,即便赵祯不让他参与议论西北军务,也要呆很长时间。但要参与西北军务商议,呆的时间会更长,有可能要停两三个月才能回去,自己春天还有一些计划,因此提前写信通知李颜,让他代自己在杭州将事务落实下去。

战是在西北战,杭州同样重要。

楚汉之争,刘邦将首功给了萧何,许多人不明白。甚至将核下之战的首功记在韩信身上。这想法是错误的,正是刘邦与项羽打了数年之久,给项羽的兵力与经济带来严重的消耗,核下一役才能凑功。但反观刘邦,后方有萧何经营,风调雨顺,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兵源与物资。一正一反之功,无疑胜过韩信参战。

郑朗打算做的就是这件事。

太平州是其一,不但为国家带来收入,还增加了粮食。

杭州是其二,寺院、私盐减少贫富分化,也替国家带来收入。矿藏更是财富,增加了货币。

这几件事做好了,比一场大的战役胜利更重要,只是郑朗不表功罢了。大多数人没有眼光看出来,但有的人会明白。

四儿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区别,更高兴,挽着崔娴的手说:“大娘子,我们一道出去看花灯。”

崔娴向郑朗投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走。”郑朗说。

反正元宵节官员也在放假,什么事也办不成,西北的战役大概已经打响,但与赵祯做了交谈,知道自己的进谏已经送向西北,有没有改变范雍的想法郑朗不知道,可是朝廷接到奏折,说范雍确实接收了一批投降的党项人,却没有接到他将这批人安排到后方的奏折。

有一个时间差,因此现在只有等待。

……

西北战事的确开始打响。

元昊选择在过年前后发动进攻,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他继位不久,定制度,改衣冠,反宋朝,制文字,许多部族不服,即便郭劝做了一回反间,帮助元昊杀了山遇全家,还有一些部族不服。冬天的出兵不利,威胁了他的统治。所以迫切需要一场胜利,凝聚国内各部族的心。

第二正月初是宋朝假日最多的时候,交年节、除夕,元旦,立春,元宵。这段时间宋军最为松懈。

第三前年去年大寒,虽到了正月,延州一带正月初依然很寒冷,制约了宋军的行动。

不过这一回他终于意识到宋军不是那么好啃的,于是使用了反间计。

宋军是狮子,但率领他们的则是一头头笨猪,最笨的一头猪正在指挥着鄜延路所有的宋军。

于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计划是针对李士彬的。李士彬镇守金明寨,有兵近十万人,替延州扼守着中路,号称铁壁相公。何谓相公,请参考晏殊、吕夷简等人,只有做过宰相的人才能称为相公,连郑朗这么大的名气,也不敢接受相公的称号。

但李士彬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对部下很酷严,治军严明本来无可非议,关健李士彬的部下鱼龙混杂,有党项人,有吐蕃人,有胡人,有羌人,就是党项人还有各部各族,有的人心中不服。再想一想杭州有多少户,从金明寨到土门一带又能有多大面积多少户,况且还是人口稀少的地方。所谓的十万军队,那是几乎每一户都抽调了一丁上去,这才凑成了十万铁军。这么多军队抽调,也耽搁了生产,于是各部族心中更加不服。

其次李士彬骄傲自大,因此故意派人攻击金明寨以及附近的寨砦,西夏人打过来了,李士彬挥刀纵马迎战,西夏人立即逃跑。是骑兵速度快,一心想逃跑李士彬无可奈何。但这些人一边逃跑一边问,为什么要逃跑?闻铁壁相公名,莫不胆坠于地,不逃跑等着送死啊。

李士彬未能追上逃兵,闻听后也哈哈大笑,十分满足的率兵回去。

其实元昊已经找到宋军最致命的地方。

宋军不是他想的那么软弱,相反,战斗力比党项人更强大。但他们缺少战马,缺少战马就等于缺少骑兵。虽然战斗力强悍,武器装备精良,因为缺少速度的优势,只能被动的防守,兵力分散。比如李士彬,只要自己想逃跑,李士彬就拿党项人没有办法。

第二步计划便是诈降。

年末金明寨突然涌来大量党项百姓声称投降,还要住进来。李士彬对此破解方法很简单,不管你涌来什么人,安的什么心,前来投降我欢迎,但别想住进我的家。一起将他们安排到南方,以整化零,迁入内地。那怕这些人全部是奸间,夹在内地庞大的人口基数里,也起不了作用。但他是武将,权限不足。于是禀报范雍,请迁置南方。

谁知道范雍没有同意,反而派人对他说,就安插在你寨子里,你的寨子不是号称三十六寨吗?一个寨子安插一部分,与安插在后方性质差不多,还省去一部分费用。但这些费用俺也不打算省下来,全部给你,于是多赐李士彬金帛。又说了一句,讨而擒之,孰若招而致之?

这是两个国家层面的战争,他轻敌之下,当成了剿匪。

郭劝的失误,宋朝边境诸多官员平时也在招降西夏诸族,况且这是自己送上门的。

李士彬居然同意了。

不是他不知道会混入奸细,而是他太过自信。

这是去年年末发生的事,朝廷才刚刚接到郑朗奏折,还未来得及将它转达西北。

至此,元昊准备完毕。然后又做了一件事,刚迎来新岁,元昊派卫校贺真来见范雍。此时范雍赏破后桥寨与讨吴家等族帐之功,高继隆、张崇俊、候武英、刘政、郝仁禹、贾庆、王庆等诸将士先后有赏。

听到贺真前来,做了接待。范雍以战胜者的姿态做了接见,从容问道:“元昊派你来有何事?”

“禀范相公,我受我家主君之命,前来面见范相公,我家主君说他知错了,想重新归顺朝廷,托范相公在朝廷替我家主君说说好话。”

范雍大喜。

他毕竟是一个文臣,去年数战皆胜,但与他并无半点关系,打到现在,他根本不分东南西北,心中一些底气都没有。最好不要打。于是厚礼,又将以前战俘枭首示众者,全部敛而葬之。正准备派人将贺真送出边境。这时候朝廷转达的郑朗书奏到达。

范雍看后脸色阴沉下来。

郑朗在他心中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可是郑朗是乌鸦嘴好,或者智慧好,所说的如今一一得到灵验,让他心中忐忑不安。

但他面临着一个难题,涌来许多叛逃的党项人,如今全部安插完毕。如果再次将他们调动,往后方转移,这些人心中会十分不安,所需的经费更高昂。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想了一夜,第二天将贺真喊来宴聚。

宴会时笙歌燕舞,范雍忽然问了一句:“你家主人这次是真心归顺朝廷?”

贺真用主君,范雍用主人。

但贺真没有称呼李元昊为皇帝,范雍也没有计较。

“范相公,是真心归顺,朝廷大军威武,不容侵犯,我家主君知错了。”文人小说下载

似乎是……

几万大军居然对付不了一千多宋军,被杀得落荒而逃,这样的西夏军队有何惧哉?范雍仔细地观察着贺真的脸色,见到他一副诚惶诚恐,不象是在作伪,心中相信了五分。

而且他也想不明白,金明寨到土门一共是三十六大寨,能策反他相信,但策反一寨二寨也不会起作用。除非策反金明寨本身,然而金明寨是李士彬的大本营,这些人难道敢在李士彬眼皮底子对诸将说,投降我家主人元昊吧,李士彬号称铁壁相公,难道无能如此?

不过范雍想到这几年郑朗所作所为,心中有些不大放心,又试探了一句:“我看你们是假投降吧,故意用奸间安插于金明寨中,对金明寨李士彬手下诸将进行策反,里应外合,拿下金明寨,再攻我们延州城。你以为某看不穿你们的阴谋诡计!”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光荣

正月初九,郑朗在路上,大运河上风和日丽。东京城却下了一场小雨,初春寒峭,小雨带着寒气,下到后来便有了一些融雪,落地即融。延州却飘起一层雪花。

雪花从天空降下,又从窗户飘进来,虽有帐幔包裹,寒气依然逼人。

贺真身体差一点哆嗦了,心中想到,原来宋朝有能人啊。

他是元昊刻意挑选出来的,也是小能人,看着老眼昏花的范雍,万万不相信这个老头子有这份眼力。也没有想到是郑朗,那要何等的智慧。是什么人看出来的?

心中立即做出一个判断,有可能是某一个将士心中产生怀疑,可这个将士地位不重要,所以这个老头子才接见了自己,厚葬被杀死的西夏战俘。但说了,老头子多少有些怀疑,于是对自己试探,便故作委屈地说:“范相公,何来此言?”

范雍再次盯着他看。

贺真从席间站起来,来到范雍面前跪下,说道:“范相公,如果你不相信,请将那些投入金明寨的各族百姓让我带回去吧。”

范雍闷哼一声,让你带回去好杀啊,山遇一家的遭遇才过多久!

但又消除了范雍一部分疑虑。

依然有怀疑,不过外面正下着雪,等雪融化后,过几天将李士彬喊来商议一下吧。

这一过几天就出了大问题。

贺真离开延州后,马不停蹄赶回横山,立即向李元昊做了禀报。

大战前夕,延州到金明寨恰如黎明时分,静悄悄无事,但李士彬不得不抛弃春节的快乐,四处查看巡逻。这万万不是呆在延州城中避寒不出的范雍能想到的。

大量降民到来,产生了许多纷争,正常程序,李士彬也要巡逻查哨。就在这时,李士彬接到手下斥候的消息,西夏军队绕过土门,大军正向金明寨进军。

从横山到金明寨有三百多公里,在前线还有一个土门关。李元昊进攻金明寨,无论怎么隐瞒,也不可能不让李士彬得到情报的。但李士彬没有想到李元昊这次来得有这么快。

听到消息,李士彬与手下诸将商议,他的儿子李怀宝最有眼光,提醒道:“敌军主力深入,我军应当集合兵力与其对抗,若分兵三十六寨,势必会被各个击破。”

李士彬没有听,而是执行范雍的命令,三十六寨全保!

范雍不但下了这个糊涂的命令,接着又下了一道更糊涂的命令,命令在延州的石元孙率领延州主力军队,前去土门力保土门不失。

元昊的军队已经穿过土门,不知道石元孙前去土门做什么?难道主动分兵让元昊切割?

这道命令还可以用保卫土门与鄜州解释,毕竟土门一丢,延州正北一百五十里外的鄜州同样有危险。但还没有下面一道命令更让人不解,他又命刘平率兵从庆州出发,前去土门。庆州离保安军有二百五十里路,距离延州有四百里路,土门有六百多里路。

并且是一把大雪的天气,这支军队赶到土门,可想而知,黄花菜也凉了。

又糊涂又贪生怕死的范雍,正在一步步将宋军推向死亡的深渊。

而这一切李士彬不知,不但他不知道,连刘平也不知道,主动配合着范雍自己往悬崖下面跳。

李士彬在黄堆寨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寨外面没有任何动静,李元昊率兵在安营扎寨,李士彬心中也不惧,在承平寨许怀德率领一千几百人都能将西夏人打跑,况且黄堆寨中人马更多,寨子更坚固。自己武力比许怀德武力高强,士兵是最强的蕃兵,有什么好怕的。

静静准备迎战,但就在黎明时分,传来人喊马叫声,说敌人已经攻入寨子。内应开了寨门!李士彬急呼左右牵马,左右却牵来一匹老迈的弩马,他原来的座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跑是跑不动,打是指挥不灵,很快李怀宝战死,李士彬被生擒活捉。李元昊当场下令让士兵割去他的双耳泄愤。但在李士彬战败之前,派了他一个心腹手下,赶回金明寨带着他的母亲与妻子逃向延州,一是保护家人,二是向范雍报告军情。居然奇迹般的平安逃到延州城中。

第二天金明三十六寨大多数被元昊攻破。

很快元昊兵临城下,看着城下黑压压的西夏军队,范雍做了一件事,站在城头上号淘大哭。哭完了,履行职责,让刘平与石元孙立即再从土门赶回援助延州。

不但刘平,四周能调动的军队一起来延州拱卫延州城的安全。

但范雍有没有想过,石元孙军队还好些,刘平的军队从庆州花了四天时间赶到土门,这是六百多里的雪路,就是猛虎也成了病虎,再赶回延州,还有什么战斗力?

有人提出质疑,刘平答道:“义士赴人之急尚且视赴汤蹈火如履平地,况且如今是国事。”

义无反顾的率兵再次向南返回延州。

不管刘平这次战役出现了多少次的失误,其勇气还是可嘉的。

天继续在下着雪。

宋军赶到延州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刘平第二次见到范雍的传令官,传令官对他说:“范太尉已在延州东门迎候,为防奸细混入,范太尉命令让兵马逐队点放入城。”

这一点让郑朗死活都不明白,刘平怎么就相信了?至少这样的军机大事,火速关头,必须要有手书,手书上会有范雍的印章,能安插奸细进入金明寨,但这个印章无法伪造的。

刘平与石元孙亲自点放人马,每队五十人,放行五里后再放,放了五十队后,刘平一回头,突然发出传令官不见。二人大惊失色,派人察看,回报说五十队人马已不见踪影,延州方向一片黑暗,并没有看到迎接的灯火。二人知道上当,引兵后撤。

黎明时分,奉范雍之命,从周边各地赶来了黄德和与郭遵军队,数路人马会合。刘平重新将队伍整顿好,继续回头向延州出发,郭遵进谏:“敌军深浅尚未了解,不可贸然出发,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范雍害死了李士彬与刘平,刘平害死了这八千多人马。他大喝一声:“竖子号称勇将,今天怎能如此懦弱!”

郭遵让他一句塞得哑口无言,只好出发。

延川、宜川、经川,原来是三条不知名的小河,两条源自横山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小河,一条源自延州南边劳山的小河,会集于三川口,然后向下游与清水河会合。

就在三川口的五龙川滩头,两支大军撞在一起。

此时元昊不是正月初带来的七八万人马,征服金明寨后,将李士彬手下叛变的军队再次整编,军队数量达到十几万人,没有全部带来,一部分留在延州城外,但在此地,最少也有十万以上的军队。而刘平手下仅只有八九千人。雪一直在下,两支军队隔着河僵持着,元昊终于命人发起进攻,但元昊为赢得渡河时间,以及鼓舞士气,指派手下一名最勇敢的蕃将向宋军叫阵。郭遵挺身而出,仅一合,手中铁杵就将蕃将的脑袋敲碎。

宋军把握了这一战机,郭遵与手下大将王信率军向渡河的敌人发起主动进攻。西夏军队倚仗人多,结盾稳住阵脚,但宋军全军一压而上,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军,宋军的勇敢震憾了强敌。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连刘平自己也身负多处重伤。

但西夏的军队被迫退回河东岸。

这时候发生了一起致命的事,诸位将士手提着人头,纷纷向刘平请功。

请功是假的,潜台词是刘将军,我们也是人,近十天内几乎就在跑路,也需要休息,这时候借着天黑时分,应当撤退,那怕选择一处安全的地方扎下粗陋的营寨,也可以进攻退守。

刘平急忙喊道:“激战正酣,你等先各自记住功劳,战后再赏。”

元昊在河对岸看到这情况,知道一部分宋军人心已经摇动,下令全军渡河。宋军措手不及,被逼退了几十步,最令人痛恨的事情发生。

后军黄德和见前军后退,以为兵败,率领自己的队伍逃跑。前军见此情形不明究竟,也随着黄德和败退。阵势随即溃散。

刘平急令儿子策马追上黄德和,将他拦下来,但没有成功。

元昊立即命令手下军队发起进攻,眼看大败出现,郭遵单枪匹马向西夏军队冲来。铁杵打弯了,从西夏士兵手中抢来铁枪,铁枪断了,又抢来一把大槊,战马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几乎以一人之力,给了宋军喘息时间。

元昊看到不妙,派手下在郭遵前方扯起绊马索,又被郭遵拨剑斩断。元昊又让士兵放箭,射倒了郭遵的战马,郭遵随马摔倒在地,就在他立身之时,无数支长枪扎进他的后心与胸膛。

勇将郭遵的牺牲,使刘平与身边的几个军校拢住了一千余人。就是这一千余人,再次向西夏军队发起进攻,将夏军又一次逼退到河对岸。接下来更让元昊感到震撼,刘平率领着这缈小的一千多士兵,与他十几万大军战斗了三天三夜。

其实若不是黄德和突然逃跑,或者在三川口能上演一场更大的奇迹。

元昊被打怕了,派人隔着河喊,我们不跟你们这群疯子玩,攻打延州去。

当然,这时就知道延州有失,刘平也救不起来。夜晚来临,刘平选择了一个土山,扎下七座大营。

忽然营外来了一个人,说是延州的使者。

刘平气乐了,延州城在三川口的东边,东边正是元昊的军队,一个使者如何穿过十几万大军来到这里?这一招还想玩上两次?将来者推出去斩首。

元昊看没戏,只好再次率领军队围住这座小土山,派人高声喊道:“宋将何人?”

山上没有人答应。

又喊道:“几许残卒,不降何时?”

刘平说道:“狗贼,你们不降,我为什么降,明天我大宋援军到达,就是你的死期。”

天亮了,元昊知道再无侥幸心理,下令军队发起了总攻。

……

适应了南方的温暖气候,猛然回到北方,总让人有些不适应。

但正月一天天深了,京城的温度也在开始回暖。

猛然一回头间,便觉得雪少了,蔡水边一行柳树冒冒团团嫩芽,芽叶未绽放,象一朵朵碎碎的小花,附在褐色的柳枝上,十分可爱喜人。

四娘娘说道:“朗儿,以后不能再做杭州那种事。”

“放心吧,四娘。”郑朗唯唯诺诺。

杏儿看着他乖巧的样子,躲在马车里偷乐。

不管怎么怨言,几个娘娘还是依依不舍,四娘替他扣好衣领,又说道:“我们在家中很好,你在外面做官,要做一个好官,家里面不用牵挂。”

“是。”

几个娘娘登上马车,眼睛里都有些湿意。

但郑朗长松了一口气,终于让几个娘娘回去,不然这几天为了杭州辨佛的事,将自己的耳朵念得起了老茧。最后还是借用崔娴她们要回一趟娘家的名义,将几个娘娘打发回去的。

马车越行越远,消失在天际处。

郑朗拍了拍手,要办正事了。

此次来京,有很多事要办,如今还要参与到西北军务中来。

呆在严记客栈里好几天,就在想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发现了一个秘密。实际西夏想对付它真的不难。以西夏军队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财富,人口的基数,皆远远不如宋朝。或者将领,平时看宋朝没有多少大将,一旦大战来临,有许多人懦弱,但也涌出更多的名将,就象春雨的竹笋,不知从哪里早出来的。

然而再一想,却是很难。

无他,想要打败西夏,甚至收复西夏,只要做好了,也不是梦想。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打败宋朝的制度。

只要宋朝制度不变,想战胜西夏,根本不可能。

看了看瓦蓝瓦蓝的天空,郑朗有些苦笑,战胜宋朝制度?自己能做得到么?

又回到客栈,可没有多久,让小黄门喊到皇宫。

这次皇宫里没有苗贵妃与小公主,多了几个客人,张士逊、章得象、李若谷、张观、宋庠、王鬷、夏守斌几位宰相,赵祯坐在正中,郑朗一一行过礼后,赵祯说:“郑卿,坐下吧。”

“谢过陛下。”郑朗坦然坐下。

赵祯又说道:“诸卿,继续。”

还是在说元昊的事。

有的说打,有的说和,张士逊则是一言不发,郑朗也一言不发。

赵祯听得烦躁,扭头看着郑朗问道:“郑卿,你有何意见?”

“延州有没有消息传来?”郑朗反问道。

张士逊摇了摇头。

对三川口战役,郑朗同样不敢说,看范雍能不能听进去自己的意见,听进去了,做了防备,就不会有三川口的悲剧发生。听不进去,悲剧依然会重新上演。

但这么久没有奏折传上来,大约凶多吉少。

其实罪盔祸首是朝廷的制度,还有一个人,杨偕!

本来没有这场悲剧的,张平上书说有二十万军队,那是包括有战斗力的禁军、乡军与蕃兵,甚至包括李士彬的十万蕃兵,朝廷真正驻扎在西北的军队,此时并不多,又被分摊在多处地方。所以延州被围,几路军队合力营救,只调动了一万多点军力。若再多一点,多那么一点点,刘平手中有两万人马,会是什么结果?

或者夏竦的提议若通过,提前半年训练一些强大的当地乡兵出来,又会有什么结果?而朝廷仅仅付出的是一部分钱帛与武器。

想到这里,郑朗说道:“臣有一个办法,能彻底消灭元昊。”

“说来听听。”赵祯眼中闪过一线光亮。

“杨偕说霍去病仅率八百士兵,在匈奴纵横无敌,李靖三千军队大败突劂十几万人马,因为不需要西北训练土兵,似乎朝廷也同意了杨偕的说法。以陛下的英明,各位相公的远见,这样做一定有道理的,不如让杨偕亲率五千人马,真不行,让他挑选一万人马,这远比霍去病与李靖动用的兵力多上数倍。让他率领这些人马亲征元昊,一定会将元昊手到擒来。”

第三百二十九章 阳光普照

旁边侍候的太监吓得直哆嗦,谁说郑行知人畜无害,进起谏来,不亚于韩琦。

大殿里鸦雀无声,这一棍子打得狠,赵祯与几位宰相在内,全部挨批了。

张士逊紫黑着脸说了一句:“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郑朗心里想到,果然如此。

杨偕是君子党的一员,但不能影响张士逊。之所以如此,关系到一个秘密,就连赵祯这时候都没有弄明白。

这个秘密往小里说,是防安史之乱的前车,往大里说正是宋朝的制度!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近两百年内导致中国民不聊生。所以让宋朝君臣产生杯弓蛇影的感觉。

是不是如此?郑平朗抬起头看着书房中那两个大字说道:“陛下,臣以前在这里写下两个字,承蒙陛下厚爱,一直将它挂在这里,没有拿下。安史之乱之在,臣知之。太祖太宗做了一些防范措施,臣更能理解他们的苦衷。可这是度,保家卫国,需要军队,这才是法。度上可以做一些变通,法却不能变。安史之乱,是唐朝在边境安扎太多的胡人胡兵胡将,各个节度使不但掌握兵权,还有政事之权,财政之权,甚至可以铸钱。没有安禄山,这些节度使也成了名义上唐朝的臣子,实际上唐朝境内的独立王国。又有唐玄宗的晚年昏庸,先是李林甫乱国,后是杨氏兄妹娇宠。故才有安史之乱,如果唐玄宗稍加防范,能不能有安史之乱的故事?”

“郑行知,藩镇割据诸将领多是汉人!”张士逊喝道。

不但割据的诸路军阀是汉将,一度逼得唐朝引吐蕃、回鹘军队入拱,以求平衡。

所以三川之战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