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贼-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说小武啊,这次可多亏了你啊。”程咬金当了皇上,却还是同从前一样不讲规矩,大咧咧把武安福肩膀一搂。两人勾肩搭背的就往里走,幸亏文武百官都是自己兄弟,大家倒也不以为忤,嘻嘻哈哈,似乎又回到了在贾柳楼的时候。
程咬金领着武安福在瓦岗山的城楼上一站,点起无数的灯笼火把,把整个山上都照的通明。武安福仔细一看,这瓦岗山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外山险峻,易守难攻,内里是一片一马平川的平地。足有四十里方园,有山有水,还隔出了大片的耕地,且不说能住上十来万人,光是自己种粮种菜,也能维持山寨一年半载的开销。再看内外两城修整的坚固结实,沟壑林立,机关密布,亭台楼阁无不能转化为坚守的碉堡,设计十分精妙。武安福啧啧称赞,程咬金得意的道:“这都是咱们先锋官翟大哥在此打拼数年的功劳。”说着将翟让介绍给武安福,武安福见他身高臂长,四十来岁的年纪,精明强干的模样,的确有江湖上流传的“小霸王”的威风,连忙行礼拜见。翟让见武安福谦恭,也对他十分的恭敬。
武安福看了一圈,程咬金将他领进金銮殿,虽然比起大兴的皇宫寒酸的多。却也不失威严庄重,不过想象起程咬金一本正经的坐在宝座上胡诌八扯的样子,武安福就忍不住想笑。看过了金銮殿,众人来到后殿,这里早就摆好了一排的酒席,程咬金道:“兄弟啊,我们山寨可有几个好厨子,专门做全羊宴,这回你可饱了口福了。”群雄依次坐下,满满的六张大桌,吃的是羊身上从羊头到羊尾巴做成的一百零八道的全羊宴席。武安福三番两次为英雄会和瓦岗寨立下大功,众人都记在心里,嘴上不说,心里头对他可都是分外的喜爱和尊敬。所以他虽然是最小的一个兄弟,却都来跟他敬酒,亏得武安福酒量豪迈,不然只怕早被喝趴下了。大家吃着喝着,说起分别之后的见闻,又说起齐国远如何祸害新文理和唐璧大军如何拉肚子,真是喜笑颜开,尽皆开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武安福喝了一肚子的好酒。微微有些醉意了,心知该说正经事了,便对同桌的程咬金,秦琼,魏征,徐世绩,翟让等人道:“各位哥哥今后有什么打算?”程咬金一抹嘴巴道:“正经事你们商量啊,我去找三哥他们喝酒。”说着端起酒碗,跑去雄阔海那桌跟他们吆五喝六去了。
秦琼摇头道:“老四这个性子看来是改不过来了。”翟让笑道:“皇上这个性子,倒是让大家伙感到亲热。”“我看翟大哥说的对,也就是四哥天性乐观,换了别人,早愁死了。”武安福道。
徐世绩微微一笑把话题转回来道:“若说起来,不知道你有什么打算?”武安福正色道:“如今朝廷叫我带兵继续围困瓦岗,虽然没定下日期,但若拖延时间太久,只怕换人。依我看,咱们不如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互有胜负,也好叫我有些交待。如此拖延到明年,到时候杨广必然再伐高句丽,山寨的兄弟就可以寻找机会,攻城略地,成就一番事业了。”徐世绩眉头一皱:“如今天下徭役甚重,盗贼蜂起,难道杨广还会一意孤行吗?”武安福斩钉截铁的道:“一定会,而且小弟预计明年天下必定有大乱局。”他记忆中似乎第二次讨伐高丽的时候发生了杨玄感的叛乱,从最近六道传回来的消息看,半年前杨约在外地郁郁而死后,杨玄感一直闭门谢客,但是暗中和很多江湖上的豪杰多有联络。上个月余双仁传回来的消息更是称李密已经秘密的潜入了东都洛阳,正藏在杨玄感的府中。他窝藏李密,勾结豪强,若说不是为了造反准备,谁会相信。不过武安福自然不会说出这一起,只是玄之又玄的提了一句而已。
“这话可做得准吗?”秦琼狐疑的道。
“小弟何曾欺骗过各位哥哥,只盼各位哥哥尽力招兵买马,积蓄实力。等到天下动乱,登高一呼,必定从者云集,此地离东都洛阳不远,正有地利之变,到时奇兵突袭洛阳,可成就一时霸业。好男儿建功立业,岂不快哉。”武安福激昂的道。
这话听在四人的耳中,各有思索,徐世绩看着武安福的豪气。下意识的一瞥那边正大呼小叫,没心没肺的程咬金,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来。秦琼也是若有所思的望着程咬金,又望着武安福,想起武安福对他说过的那番话。回想起来,若不是选择了程咬金这样一个不贪恋权柄,一心一意对抗朝廷,遇到大事虽然插科打诨,却是大智若愚的人来领导瓦岗寨的话,只怕这一次的围困就会让山寨崩溃。如今山寨暂时安全下来,再想武安福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秦琼心里对他先信了七八分。魏征和翟让琢磨着武安福的话,对他却有点不信,翟让心道这个娃娃年岁不大。倒会夸夸其谈,只一笑没说话,只听魏征道:“积蓄力量是自然的,不过隋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说可以一举打下洛阳,只怕有些天真吧。”武安福和魏征这个大哥平素接触的少,听他话里充满了不信任,倒也不生气,道:“小弟不够谨慎,让大哥见笑了。”魏征道:“如今天下虽动荡不安,可是隋朝根基深厚,各地都有终于隋朝的官吏。我们以小小的瓦岗寨为据点,应该先以自保为要。若是天下真的如武兄弟所说大乱起来,看清形势,再作打算也不迟。”武安福沉默不语,魏征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却是建立在他看不透历史的基础上而说出来最明智的建议。武安福倒不能认为他懦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他一样欲知历史的能力,在武安福的猜想里,历史虽然大有不同,可是主线没变。若是真的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瓦岗寨只会从天下闻名的强兵变成李密手中的败寇。而怎么计划让即将到来的杨玄感起义既打击隋朝的军事力量,又避免李密和瓦岗寨的接触,则是自己将来能否掌握这只力量的重要因素。武安福梳理着纷乱如麻的头绪,望向殿外,雪花正飘落下来。半空之中,在风的怀抱里,漫天飞舞。那些曾经繁华的树木,早就褪去了绿装,飘零了黄叶,枯萎了枝桠,在寒风里默默等候来年春天吐露芳华。武安福觉得一丝凉意,轻轻紧了紧身上的袍子,下定了决心。
大业三年的冬天,终于开始让人感觉冷了。
第202章 天下大势
大业四年元月,在东都洛阳的群臣聚会上,杨广终于现身了,三个月不上朝的他一出现,群臣就心里一震。如今的杨广,再也不见刚登基时踌躇满志的豪情,取而代之的是深陷的双眼和瘦削的脸颊散发出的阵阵阴气。在他做皇帝的第四个年头,杨广开宗明义只有一句话:再征高句丽。
这年冬天,武安福和瓦岗军在河南一带展开连月的厮杀,胜多负少。瓦岗寨如今更多的是自给自足,又有武安福慷慨的金银供应,不需要再攻打附近州府。兵部便觉得收效甚大,因此把这事压了下来,一丝消息都没传到杨广的耳朵里去。至于武安福到底打了几个胜仗,抓了多少敌军,兵部压根就没去查问,全部心思都在制定攻打高句丽的作战计划。而武安福乐得每隔几天和瓦岗军如同军事演习一样的假打几回,虚张声势之后自然就是上表请功,暗地里更是趁着河南一带遭受水灾。很多人逃避徭役的机会大肆的招兵买马,一个冬天过去,当树木刚刚抽芽的时节,武安福连招兵带拉拢杨林的所部,亲信的部队已经膨胀了一倍,达到两万之多。而狼牙山传来的消息也很喜人,一万精兵在山上屯田,随时听候武安福的调遣。六道依旧在有条不紊的收集大兴洛阳太原北平等地的消息,分析过后利用四通八达的情报网送到武安福的手中,使得天下尽在掌握之中。
同样是这年冬天,山东酷寒,因为洪水而无家可归的百姓冻死无数。杨林和唐璧的大军在山东的大地上纵横掠杀,无数小股的盗匪都被剿灭,首级斩下悬挂在城墙之上。迫于杨林和唐璧部下张须陀的豪勇,各地的盗匪们都聚集在一起,以壮声势。山东的数百股盗匪,经过这一个冬天严寒,饥饿和官兵剿灭的打击,只剩下十几伙有实力的,最闻名的就是长白山的王薄和孟让;高鸡泊的孙安祖战死后,窦建德和苏定方刘黑闼等人聚众起兵,接收了孙安祖的人马,占据在高鸡泊;章丘的杜伏威和辅公佑被张须陀打败,狼狈的逃亡江淮;高士达高士魁兄弟聚众在河北山东交界劫掠,专门对付运河总管麻叔谋;除了这些闻名的豪杰,又有平原的李德逸,济北的韩进。渤海的孙宣雅,齐郡的裴长才,北海的郭方预,河间的格谦在山东河北等地占山为王,反抗隋朝统治。
天下大部分的地方,就在这纷纷扰扰里度过了一个冬天,不过神州大地也有许多地方没有被打扰。幽云一带由于几十万隋军的囤积而少有盗匪,即便有,也越界逃到河北和山东亡命。北平王罗艺每日操练十万北平军,身为北平王世子的罗成自从大婚之后就开始分担罗艺的公务,一年的光景,成熟了许多。北平王的亲家庄家借着征伐高句丽的机会,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栈钱庄车船店脚的行当打打的发了一笔国难财。有庄家的财力作为后盾,北平王府囤积粮草,招兵买马,势力一时无两。不过罗家父子打的是征高句丽的名头,合着杨广的心意,倒也无人敢说什么。就连本来在北平城里也颇有势力的武家,在越发得意的北平王府的压制下,也销声匿迹。武魁武亮除了每日操练人马,忙些收编各地赶来北平应征的士兵的活计,便再也不出头露面,时间一久,北平的百姓几乎都忘记了还有个大元帅府。罗成也更加得意,鲜衣怒马,金冠银枪的小王爷更是成了北平街头的一景,不知道有多少家的姑娘为他肝肠寸断,夜半春梦。
相比起有大军弹压而平静的幽云,太原一带百姓的生活却是得益于李家的两位公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因为杨广建汾阳宫的旨意,太原百姓的徭役多是修建宫殿,修补应付北方突厥的长城。这本来辛苦的差事比起远赴幽云苦寒之地甚至直去高句丽的死亡之旅来,顿时变成了逃避远行的好去处。李世民协助李渊主管内政武功,一边竭力把汾阳宫修建的富丽堂皇好博得杨广的欢心,一边和刘文静一起帮助李渊处理太原的政务。还带领刘弘基等将带领五百骑兵将山东来犯太原的“历山飞”王须拔两万大军击败,从此再无盗匪敢来太原附近寻衅劫掠,保得一方的安宁。柴绍在这一年的元月和李颜樱成了亲,新婚一月,朝廷一纸调令。将柴绍迁往大兴,辅佐皇孙杨侑,名为升迁,实是人质。杨广虽然早就忘记了当初如同痛恨李渊乃至蒙面劫杀的仇恨,却对这个表弟一直不放心。有了三个人质,又需要他防备突厥,这才勉为其难的把太原重地交给了他。
江南的门阀对于杨广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虽然萧禹在萧家并无地位,可是他因为小罪被贬之事还是在江南萧家中引发了不满。不过萧禹一力促成的修建佛寺的工程在十月初八吉日开工,只江南一地就有二百七十座佛寺同时奠基,倒叫不明白萧禹深意的江南士人心里舒服了一些。而贯穿南北交通的大运河虽然征了无数的徭役,江南百姓也被摊派了不少的钱粮。各大世家却敏锐的发现运河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更多,杨广想借运河控制江南,江南的士人也正想借着运河把江南的文化和发达的经济传到北方。南人北人各怀着心思,远离高句丽战场的南人,便默默的容忍着杨广的胡闹。只是萧家新任的家主萧铣联系了江南江都附近其他三大世家的李家李子通,林家林士宏,沈家沈法兴大方的捐献了十万两给江都地方上担负徭役。换来的是四家有权各招募五千壮丁,作为私人武装,协助官府平定盗匪。四家借此机会,大肆的扩张,至少都养了上万的私兵。地方上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因着几大世家的私兵十分卖力的围剿盗匪的缘故使得江南大部分地方盗匪少见踪迹,杨广却不知道平静的背后,是更恐怖的力量在威胁着隋朝的统治。
自从杨广离开,皇孙杨侑在樊子盖,屈突通,吐万绪,魏文昇等文武大臣的辅佐下治理西都大兴。杨侑虽然年纪幼小,却聪明敏锐,待人宽厚,颇得众大臣的爱戴。别处生民烦扰,大兴城里却依然是花花世界。西域大会之后,各国的商贾来往大兴更加频繁,鸿胪寺牛弘每日忙的不可开交,盛世大隋最后的华彩让各国商人如醉如痴。在大兴城里潜伏的叶竹君和红拂掌管着六道最精英的人才,连同北平的吴奈,东都的余双仁,构成武安福六道情报网的铁三角。在李靖为武安福画出的山河地图上,大兴乃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自汉魏以来。得关中者得天下,更何况在武安福的记忆里,李家能够在天下大乱中渔利,最成功的一步就是夺取了大兴。因此他在大兴投注了最多的精力。红拂的迎春院和叶竹君在三教九流中安插的无数间谍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各种足以影响天下的消息。其中一个最让武安福关注的消息就是销声匿迹很久的“李氏必当天下”的传闻。当年就是这个传闻害死了李漩全家,也逼得李渊离开大兴,在这动乱初见端倪的当口,这空穴来风的传言对于怀有大志的李姓人来说,各有心思。
太原,李世民念叨着这传言,和刘文静轻轻碰杯,一饮而尽,年轻的眸子里全是充满斗志的光彩。太原在两人的治理下,虽然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却比其他地方强的许多。河南河北的许多多有逃避兵役徭役的流民来此,其中不乏勇士。早预计到天下会有乱局的李世民,没想到一切应验的如此之快,他细心安置流民。深得民心,不但因此从中招募了一批新兵,还发掘了薛万彻,薛万均,赵文恪。窦琮,薛大鼎,雷永吉等豪杰之士为部下。实力增强的李世民,并不满足他敦煌候的身份了。
洛阳,李密挥毫写下自己的名字,端详半天。推开窗户,仰望天空,无声的念叨着听来的传闻。杨玄挺,杨玄纵,杨万硕。杨积善,王仲伯,赵怀义……在李密的建议下,本来散布在各地的还忠于杨家的子弟门徒悄然潜回洛阳。兵部这一次出征高句丽的名单里,身为礼部尚书的杨玄感负担漕运军粮供应远征军的要职。想到这可以顷刻间截断隋朝命脉的大权已经被杨玄感控制,而杨玄感又对自己言听计从。三十而立的李密早忘记了逃亡的身份,开始憧憬起更遥远辽阔的未来了。
江南,李子通翻看着厚厚的私兵名册,脑海里盘旋着传言。江南李家和沈家因为运河的漕运之争,已经私斗了数场,两家都知道谁掌握了漕运的大权,谁便有可能掌握江南的命脉。萧家水上实力孱弱,这正是李家和沈家取代萧家江南第一门阀的大好机会,打败沈法兴。夺取漕运之权,控制江南,然后……李子通美美的笑起来。
武威,这出了北魏和隋两个天子的龙脉之地,校尉李轨和狐朋狗友嘻嘻哈哈的说起传言,大笑着干了一杯。李轨豪言道:“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苟富贵,毋相忘,将来我若得了天下,你们都是异姓王。”众人哄堂大笑,把他说的当作醉话,谁也不曾想到,这番醉话,竟然差点成为现实。
北平,多年后又听到这个传言的李漩,无声的落下泪来。只把传言当作笑话讲的罗成手足无措的去擦拭李漩眼角的泪痕。
就在这杂乱无章的千头万绪里,第二次讨伐高句丽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第203章 乱
“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大业四年三月十六,杨广驳回了众大臣一力的劝谏,坚持要亲自挂帅,再征高句丽。宇文化及,来护儿等前一年大败而回,被剥夺官职俸禄的将领都被重新启用。宇文化及为主帅,杨义臣为副帅,率领文武百官皇后妃嫔兼程北上。四月二十七,渡过了辽水,又一次来到折戟沉沙的高句丽土地上。
宇文化及和杨义臣带领陆军穿过了鸭绿江,直取平壤;来护儿率领水军,从东莱海路出发,于海上与宇文化及大军合围平壤。这一次杨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叫各路主将见机行事,而不是用固有的战略来限制他们的指挥。此外他又将骁果营精锐士兵一万人投入到前线去,亲自指挥这些精兵强将围困住了辽东城。宇文化及则千里跃进,深入高句丽的内地,隋军军威大盛,高句丽除了坚壁清野,无力抵挡。
“皇上,骁果营已经攻打南门十日,兵不解甲。将不离鞍,依然士气高涨,这都是因为皇上御驾亲征,使得骁果人人争先,奋不畏死。”大将郭荣看到亲临前线慰问将士的杨广,兴奋的道,他已经半个月没有脱下过厚重的战甲,脸膛被战火的硝烟熏的漆黑。杨广欣赏的道:“做的好,传我的命令下去,若是谁第一个占关落锁,赏金百两,封万户侯。”郭荣把杨广的赏格颁布下去,之听骁果营里一片欢腾,一个大汉高声道:“兄弟们,帮我一把。”他身旁众兵一起高声喊着号子,拖过来一根长长的竹竿,足有十几丈。那人站在杆前,有人上前用绳索把他紧紧绑在竹竿的顶端,只有两手两脚能动。他一手持长刀,一手持藤牌长盾,“这是做什么?”杨广看那汉子在竹竿之上,被高高举起,惊问道。
“此人名叫沈光,本事江湖上赫赫有名,外号肉飞仙的能人,现在骁果中任职。他武艺高强,在军中威信很高,这是他想出来冲城的办法。”郭荣道。
杨广兴致高昂,站起身来,紧紧盯住,生怕错过精彩的厮杀场面。沈光冒着箭雨来到城下,冲着众人打个手势,众人发一声喊,一起发力,将那竹竿晃晃悠悠的顶了起来。沈光用盾牌遮挡着箭雨,慢慢的登上城墙。高句丽哪里见过这种疯狂的攻城人,一时都忘了用滚木雷石去打。底下众人齐心合力,不多一会,沈光就登临上了城墙,城上高句丽军哗然,纷纷涌上来想要杀他。沈光人虽然在竿上,却犹如天神,勇悍无比,每一刀砍下,都有高句丽士兵惨叫倒落。杨广大喜,连声道:“壮哉,壮哉。”高句丽人不敌沈光的锋芒,被他杀死十数人,其他人见势不好。一拥而上,不去和沈光厮杀,却去推那竹竿。沈光砍翻两人,被高句丽士兵发力一推,保持不住平衡。绳索也被一刀斩落,竹竿一歪,离开了城头,沈光也立足不稳,从城下跌落下来。十几丈的高度,若是摔下来,登时就城肉饼。
杨广看到沈光掉落下来,心猛地一揪,就要惊呼出来。就住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就见沈光在半空之中伸手一抓,扯住竹竿上垂下来的断绳,借了一把力,脚尖在竹竿上一点,身子在空中凌空一滚,竟然重新翻上竿头。这一串动作精采绝伦,惊险刺激,两军全都被他的神技震惊。高句丽忘记了放箭射他,隋军则高声喝彩,将竹竿缓缓撤回,放沈光下来。
杨广被沈光露的这一手折服,忙叫人把他引来,赐给银千两。宝刀一把,宝马一匹,并选为贴身侍卫。隋军见沈光得到封赏,士气大振,狂攻一天,将辽东城内的高句丽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虽然隋军士气旺盛,可是辽东城经过多年的经营,也是固若金汤。杨广学三国时曹操故事,命令士兵造布囊百万,内装沙土,一袋一袋堆成阔三十步,和辽东城一般高的鱼梁大道。隋军顺着大道可以步行登城。又叫工匠建造八轮楼车,高出城墙数丈,弓箭手在其中俯射城内的守军。高句丽疲于应付,辽东城危在旦夕。
此时,宇文化及的陆军也长驱直入,连克高句丽数个城池。逼近平壤,来护儿也在东莱虎视眈眈,只等潮信来临,就扬帆出海,水路合围平壤,眼看高句丽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一个惊天的消息传到了杨广的手中。
黎阳,河南重镇,扼守南北交通的要道,乃是高句丽远征军粮草输送的中转站。礼部尚书杨玄感身为漕运总管总督粮草,黎阳正是他的军队所在之处。
“怀义啊,今日到了多少船的粮草?”杨玄感凝望着熙熙攘攘的运河,河里全都是从各地运送而来的粮草。粮草运抵这里,然后输送到北平,接济前线的百万隋军。
“将军,今日又有一百七十艘粮船来到,黎阳现在已经囤积了粮米百万石。”杨玄感的心腹大将赵怀义道。
“北平有人来催粮吗?”杨玄感问道。
“昨日和今日都有使者来到,说是北平粮草吃紧,请将军速速调拨。”“恩,还是照老办法,就说水路盗匪很行。船只不可单独运送,需得武装护送,请北平那边再等候些日子。”杨玄感道。
“将军,咱们要拖到什么时候?如今国内空虚,我看不如赶快下手的好。”赵怀义露出凶狠的样子来。
“别着急,再等等,等到北平粮草困乏。百万大军失去军粮,必定大乱,道时候自动瓦解,不用费你我吹灰之力。”杨玄感笑道,“对了,李密,玄挺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吗?”“仲伯前日传回消息,李密先生和玄挺,玄纵,万硕,积善各位将军都在路上了。”赵怀义道。
“好,你也回去准备吧。再有十天的功夫,北平的粮草就该运完了。北平粮绝之日,就是我们起兵之时。”杨玄感踌躇满志的道。自从杨素离奇的死去,杨玄感就活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杨广的猜忌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剑。杨坚杨勇杨秀杨谅的前车之鉴不能不让一手将杨广推上皇帝宝座的杨玄感心惊胆寒。街坊巷尾传播的流言说的言之凿凿,杨素死后,杨广彻夜狂饮,对身旁人道:“即使杨素这个老匹夫不死,我总有一天也要灭他的族!”自从听说了这件事情,造反对于杨玄感来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了。如今他身为总督辽东粮草的统帅,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六月初三,远在北平的粮草督运官张公瑾奏报燕山侯罗成,北平存粮不足,无法供应辽东的隋军。罗成皱起眉头来,心道杨玄感素来办事利落,怎么这大半个月来一直没有送粮到此?就在罗成纳闷的时候,河南黎阳的城门轰隆打开,杨玄感带领一万子弟兵冲进城里。周围十郡的官吏都被他用运粮的名义招来,猝不及防之下做了瓮中之鳖,黎阳顿时成为无主之城,为杨玄感控制。杨玄感占据了黎阳府衙,设立百官,恢复开皇年间的旧制,自立为大将军,称奉旨讨伐反贼来护儿。黎阳男丁都被索拿,参军入伍,缺少衣甲就割船上的帆布。另有漕运船夫八千人被编进军中,杨玄感备好猪牛羊三牲,揭竿而起,祭拜天地,站在城楼之上高声宣布道:“如今皇上无道,不以天下百姓为念,战死辽东者数以万计。杨玄感不才,今日会同众君起兵拯救黎民百姓,还一个朗朗乾坤,如何?”杨玄感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黎阳百姓和漕运船夫本来就多受苦难,一听之下。无不愤慨,雀跃汹涌,山呼万岁。杨玄感大喜,立刻下令整编军队,有众两万余。
“大哥,如今你有何良策?”杨玄感见军容整齐,士气高涨,喜不自胜,叫杨玄挺杨玄纵等大将整顿人马,自问身旁的李密道。
李密道:“兵贵神速,虽然咱们已经控制各郡官吏,却南面有漏网之鱼,为今之计,需得当机立断进兵路线才是。”“大哥有何高见?”杨玄感问。
“我有二计,你来定夺。”李密道,“杨广如今远在辽东,只离幽云也有千里。南有大海阻隔,北有突厥虎视眈眈,高句丽狼伏于后。将军如今拥兵自立,当可出其不意,长驱而入幽云,据险要之地,扼其咽喉。归路断绝,高句丽若是听闻,必定从后追击。等到军粮耗尽,军心溃散,当可不战而擒,此乃上计也。”杨玄感听了,沉吟片刻道:“还有一计呢?”李密道:“关中乃是天府之国,虽有代王杨侑,不过孺子。将军大军一路而西,绕过城池,直取长安。收服豪杰,安抚百姓,据险把守。就算杨广归还,却已经失去根本,我等自然可以徐图霸业。”杨玄感皱紧眉头道:“只此两计?”李密眼中闪过一丝失望的光芒,道:“还有下计,将军可以率领精锐,昼夜兼程,袭取东都洛阳,号令四方。不过若是消息泄露,洛阳固守,久攻不克。勤王大军四面而至,只怕被围其中,难以脱逃。”杨玄感喜道:“如今文武百官家眷都在东都,若是先取东都,必定人心慌乱,动摇军心。这下计是在是上策啊。”“既然如此,还请将军尽早发兵,否则走漏了风声,前功尽弃。”李密道。
杨玄感重重的一点头,丝毫没有察觉李密的失望。
“将军。”杨玄感正要去传令,杨玄挺大步走了过来,一脸的焦急。
“怎么了?”杨玄感和李密一起惊问。
“怀州的唐袆杀了看守,逃走了。”杨玄挺沮丧的道。
杨玄感眉毛一挑,怒道:“还不快追。”李密伸手一拦杨玄挺,对杨玄感道:“玄感,事不宜迟,追赶唐袆,不如马上发兵攻打洛阳。”杨玄感闻言,尴尬的笑了一声,对杨玄挺道:“玄挺,予你骁勇一千为前锋,打下河内郡,打开前往洛阳的通路。”杨玄挺应声而去,李密看着杨家军旗在烈风中猎猎飘扬,却看不见前途何在。
第204章 兵围洛阳
“杨玄感终于反了。”武安福看着候君集送来的急报,笑了起来。
“少帅早有预料?”李靖等人虽然常和武安福商量天下大事,却未听他提起过此事来,如今一听,众皆愕然。
武安福道:“我这二哥自他爹杨素死后,被杨广排挤,不受重用,杨家往日的党羽都被安置罪名。连杨约那种人物也客死他乡,他心高气傲,如何不恨?何况杨广对他一直十分猜忌,寻找他的把柄。他这也算是被逼的。”武安福当然没说他曾经“开导”过杨玄感一番的事情,免得被众人当作教唆犯看待。在他心中,这次的叛乱,正是他武安福盼望已久的好机会。如果一定要牺牲掉杨玄感这个结拜兄弟的话,武安福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那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呢?”李靖问武安福道。他也敏锐的发现杨玄感的叛乱是朝廷中洗牌的一次良机。杨玄感身为皇家子弟,又是关陇勋贵的代表人物,他的叛乱,对于杨广有多大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身为朝廷命官,当然是评定叛乱了。”武安福哈哈一笑。
孙成犹豫道:“少帅,这么好的机会,咱们若和瓦岗寨的兄弟们联合。说不定可以一举成功,至不济也能裂土封疆,独霸一方。难道你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吗?”武安福虽然不知道杨玄感叛乱以后是如何败亡的,也不知道他的叛乱持续了多久的时间,他只知道如今时机不到。所谓枪打出头鸟,杨玄感和山东蜂起的盗匪就是出头之鸟,只要自己的力量还没强大的到可以一鼓作气的地步。武安福宁可选择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等他们打的累了疲了,再渔翁得利。
“既然少帅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