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贼-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如何,总要再拼一次。”李密握紧拳头,眼中充满了很久不见的斗志。

日暮时分,李密和王伯当的两匹快马来到了城门口,守门的偏将认识李密,忙上前行礼。

“蒲山公,请问这是去哪啊?”偏将问道。

“我们出去打猎。”李密道。

“打猎?”偏将看两人身背弓箭,腰上挎刀,的确有个打猎的模样,不过日头已经偏西,恐怕不是打猎的时间。

“怎么?难道没听见蒲山公的话吗?”王伯当一瞪眼。

“不敢不敢。”偏将连忙让开,让两人飞马出城去了。看着二人消失在远方,连忙派小兵去禀告九门将军薛万彻。

半个时辰以后,李密和王伯当轻装出城的事情就被告知了李渊,李渊听了,脸上露出早就知晓的表情来。

“建成啊,看来魏征所说不虚,李密果然有反意。”李渊道。

“父皇,我已经在路上派人劫杀,他逃不远的。”李建成道。

“恩,那就好。此人天生反骨,一日都留不得。若不是怕武安福此举使得天下人以为我朝内部发生分裂,我倒真想看看武安福如何安置李密这个不甘屈居人下的枭雄。”李渊道。

“他没有这个机会了。”李建成道。

此刻,距离长安三十里的山谷之间,六道的接应人马已经接到李密和王伯当。叶竹君亲自带领十五名精锐的六道成员,穿越小路,引领李密二人,向着东边逃亡而去。

“大人不好了。”负责在前方探路的六道成员退了回来,表情严肃。

“怎么了?”叶竹君一怔,逃跑的路线是精心选定的,只要李密二人的行踪隐瞒上一个时辰。等到跑出眼前的山谷,就有精骑等候,到时候就算唐军的玄甲精骑也追不上了。

“前面山谷有唐军出没。”叶竹君脸色大变,回身对李密道:“蒲山公,你莫不是泄露了消息?”李密惊道:“这怎么可能?”王伯当道:“蒲山公,难道是魏征?”叶竹君一跺脚:“少帅早说魏征这人不可信赖,果然坏在他的手里。”话音刚落,山腰之上一声梆子响,一排乱箭没有任何招呼的射下来。在外围的六道好手猝不及防,有数人当即中箭倒下,另有几人负伤。四面八方响起呐喊声来,众人被团团围住。

“这可如何是好?”李密大惊。

“不用怕。”危急时刻,叶竹君反而冷静下来,“大家结成阵势,向山谷冲,能走一个是一个。”此刻到处是敌人,若等到第二轮箭射下来,一个也活不了。众人都听叶竹君的调遣,一起向着前方冲过去。

身后无数的喊声追赶,林间火把照耀,一排又一排的箭射过来,不断有人中箭倒下,等到冲到前方唐军的拦截处。只剩下李密,王伯当,叶竹君和三个六道好手。六人情知若有耽搁只有一死,拼力向前。拦截的唐军没有料到几人困兽犹斗,一面抵挡,一面有人喊道:“放箭,放箭。”面对长矛,靠近不得的众人被一排近距离施放的乱箭射中,李密脖子上中了一箭,跌倒在地,眼看活不了了。王伯当一声大喝,挡在他的身前,连中数箭,兀自不倒。叶竹君和三个好手被射的如同刺猬一般,叶竹君用刀撑在地上,大叫道:“魏征误我!”死不瞑目。

第304章 北伐

叶竹君阵亡,六道在关中苦心经营的势力毁掉了一半多。虽然李密没有透露迎春院的事情,为了安全起见,红拂还是悄然的离开了长安,回返江南。六道只留下余双仁隐藏在长安的店铺中,伺机而动。

本意是通过李密的叛逃打击唐的士气,却损失了一员大将。武安福心疼不已,为叶竹君戴孝三日后,少帅军的先锋自南京出发,溯流北上。

唐和少帅军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王世充如约的让出了通往山西的要道,李靖作为统帅,带领五万人马过境河南,不日来到太原附近。李世民的大军正在这里驻扎。听闻少帅军的前部来到,早已经枕戈待旦,等候多时了。

登高望远,李靖不禁感慨道:“当年和少帅在这里攻打杨凉,转眼十年了,逝者如斯夫啊。”身旁的叶效辨和薛仁贵跟随武安福的时间比起李靖来差的太远,不过也多有耳闻,薛仁贵道:“听闻少帅当年也曾在这里力抗突厥十万大军,一战而名闻天下。”李靖道:“那一场大战我没有参与,后来听闻,也是后怕啊。不过除了少帅以外,那一战之后,李世民也崭露头角。如今他们一个是唐的秦王,一个是少帅,昔日兄弟,今朝反目,实在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啊。”叶效辨道:“我听闻李世民也是人中龙凤,不知道李靖将军是否见过他,此人到底有何本事?”李靖沉吟片刻道:“李世民,就好像一支锥子。他总是能找到你最脆弱的地方,一锥子扎下去。”叶效辨和薛仁贵咀嚼着李靖的话,面露佩服之色。英雄相惜,往往比互相仇视更能激发士气。面对李世民这不败的秦王,少帅军的将领们,爆发出了高昂的战意。而和李世民的第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晋州。

晋州,绛州,石州,乃是拱卫太原的三处门户。李靖大军由东南方来攻山西,第一战就遇到了把守晋州门户的唐军大将慕容三藏。

慕容三藏本是隋将,隋亡以后归降了唐,被任命为晋州刺史。防御河南方向的王世充,结果没有等到王世充,却等来了李靖。慕容三藏并不蠢,否则也不会在乱世中苟活下来,远远望见少帅军的军旗。立刻紧闭城门,一面派人去跟太原求救,一面下令严加防御,闭门不出。少帅军倒也不急于攻打,将晋州团团围住,每日骚扰骂阵而已。

慕容三藏的使者来到太原,自然是添油加醋把少帅军的威势说的天花乱坠,生怕李世民不去救援。李世民听完使者的话,又看了慕容三藏的信,笑道:“好个李靖,想要引我出动吗?”李元吉一旁道:“二哥,怎么?难道我们不去救晋州吗?晋州乃是太原的门户,若是失守,少帅军长驱直入,可就麻烦了。”李世民道:“元吉,你这就有所不知了。你说说看,江南到山西,有多远?”李元吉道:“一千多里。”“这么远的路途,十几万大军,要消耗多少的钱粮你可知道?”李世民道。

李元吉猛地开窍了,道:“二哥,你是想把他们耗死掉?”“李靖此人用兵如神,鄱阳湖击败林士宏就可见一斑,若是和他正面交锋,胜负如何,犹未可知。不过他补给线如此之长,又是借道河南,随时都有可能补给中断或是后院起火。咱们只要静观其变,自然兵不血刃就能获胜,何必冒险呢。”李世民侃侃道。

李元吉不住的点头:“二哥果然厉害,一眼就看出了李靖的弱点。既然如此,咱们就不去救慕容三藏了?”“救还是要救的,要等机会。”李世民露出胸有成竹的微笑道。

一边是围而不打,一边是隔岸观火,两边都不着急。本来风雨欲来的晋州,反而成了两军比拼耐心的地方。慕容三藏等不来救援,却也没等来狂风暴雨的攻打,心里忐忑不安。每天都睡不好觉,想臭骂李家兄弟见死不救,实在城外的情况又匪夷所思,倒叫他左右为难。

李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李世民的想法,一面继续围住晋州,一面派辅公佑。苗海潮,陈正通,徐绍宗,陈当一路人马去攻打绛州,薛仁贵。王君廓,盛彦师,丁天庆,梁世泰,来整一路人马去攻打石州。摆明了要把战火在山西境内烧开,看李世民如何应对。

三路进攻,对太原形成了合围的势头。而武安福亲自率领的八万人马,也押解着粮草,缓缓的向山西进发而来。等到两军会合,就算李世民避而不战,恐怕也不能了。

绛州,唐军大将薛大鼎乃是个猛将,和慕容三藏不同。一见辅公佑率兵来攻,薛大鼎带上五千人马杀出城来,趁着辅公佑立足不稳,一阵冲杀,占了不少便宜。等到辅公佑好不容易整顿好人马,想要报复时,薛大鼎早跑回去了。

辅公佑莫名其妙输了一阵,恼羞成怒,自然日夜攻打。绛州是个小城,城墙破旧老朽,两三日下来,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薛大鼎瞪着血红的眼睛在城头督战,两日没有解甲,眼看辅公佑的人马死命攻城。而李世民的援兵迟迟不到,焦急之中,猛地见东边城头一阵混乱,被辅公佑的人马杀了上来。

大将陈当手持盾牌,奋勇爬上城来,挥刀砍翻两个唐兵,掩护身后爬上来的少帅军人马。唐兵劳累两日,一见被敌军登城,乱城一团。正在这时,薛大鼎赶到,手里大刀抡起,虎虎生风,照陈当就砍下来。陈当挥刀一挡,薛大鼎大叫:“长矛伺候。”唐兵恢复了镇定,有人组成长矛阵,排成一排,乱捅过来。陈当被一矛刺在腿上,一跤跌倒,叫薛大鼎一刀剁下,血溅当场。

陈当一死,跟随他冲上来的士兵也都被砍杀。少帅军损失了大将,受了重创,只得退了回去,叫薛大鼎喘了口气。

是夜,辅公佑和众将在帐中商议,苗海潮道:“将军,咱们明日继续攻打,任那薛大鼎是铁人也熬不住。再说这绛州城墙破烂,只要再打上几天,便是用人推也把它推倒了。”辅公佑道:“薛大鼎杀了陈当,实在可恶。叫我攻进城去,一定将他碎尸万段,才解心头之恨。”苗海潮又待说话,梦听营外喊声大作,几人面面相窥。

“难道是薛大鼎那厮来袭营吗?”辅公佑大惊,和众将出来观望。

黑夜里只听见无数马蹄声,苗海潮脸色一变道:“城里没有这么多的骑兵,只怕另有其人。”旋风一般的黑甲骑兵突破了营地的防卫,杀进了军营之中,横冲直撞。这些骑兵身穿重甲,却凭借胯下的骏马保持了来去如风的速度,而且一进一退雷厉风行,纪律严明。辅公佑部下多是江淮军的旧部,很少遭遇骑兵,被这么一冲。乱了方寸,混乱之下,自相践踏,还不知道对方到底有多少人马,阵脚就先自乱了。

辅公佑和苗海潮等人披挂上马,高声疾呼,收拾乱兵。徐绍宗带领几百人来到营前迎战,只见数十骑冲杀而来,领头一个将领横刀大喝:“挡我者死。”徐绍宗怒道:“哪里来的贼子,受死吧。”挥枪上去迎战。

两人甫一交手,徐绍宗心道不好。来将臂力颇大,刀法精妙,徐绍宗招架两招后,便力有不逮,慌乱起来。

此刻黑甲骑兵横扫过来,数量越来越多,追着少帅军屠杀。徐绍宗更是惊慌,手上一慢,叫那将抓住破绽,一刀削去了半截手臂,疼的落下马来,随即就被乱马踩死。

那将大笑道:“唐将翟长孙在此,有挡我者,死!”与此同时,绛州城里一声炮响,薛大鼎带兵出来接应。辅公佑见势头不好,和苗海潮带上几千人马,落荒而逃。陈正通殿后,才刚出营来,一伙骑兵拦在前边,一将大喝:“尉迟恭在此。”飞马上来,一枪就将陈正通挑落于马下。

一场恶斗,天色微明之时,辅公佑的人马已经全部溃散,他和苗海潮带了几千人逃回了李靖本阵,唐军大获全胜。而担任夜袭任务立下大功的玄甲精骑,也第一次叫少帅军见识到了这支纵横天下的骑兵的厉害。

在绛州吃了大亏,李靖并不气馁,很快发现了李世民的应对之策。他并不派大兵团出来决战,只是利用玄甲精骑强悍的机动能力在平原上游走,找到机会就发动突然的袭击。等到大队人马赶来的时候,又早早的遁走,并不正面冲突。如此一来,李靖本来设定的围城打援,逼李家决战的计划就这么被轻易破解。

不过李靖很快对李世民作出了回应。既然李世民不肯决战,李靖也不客气,一鼓作气,在慕容三藏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一天之内攻下了晋州。

打开了通往太原的门户,李靖并不迟疑,放弃了绛州和石州,全军重新集结在一起,向太原开拔过去。

兵贵神速,当李世民匆匆调回在外游戈的玄甲精骑时,李靖的五万人马,距离太原,只有一百里了。

第305章 斗智斗力

迎战还是退守,这是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问题,从太原城楼上望出去,隐隐的能看到李靖大军前进扬起的烟尘。少帅军步步为营,李靖知道面对的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李世民,甚为小心翼翼。

“丘长恭,秦武通何在?”李世民沉思良久,终于开口道。

“末将在。”丘长恭和秦武通出列道。

“你们带两千玄甲精骑出城,在城西埋伏,看见城中旗号,冲击敌军左侧翼。”“得令。”“尉迟恭,翟长孙何在?”“末将在。”“你们带两千玄甲精骑出城,在城东埋伏,看见城中旗号,冲击敌军右侧翼。”“得令。”“李元吉,柴绍何在?”“在。”“你们二人带领一万人马坚守住城池,等到我军和对方接战,挥动旗号,号令玄甲精骑两边夹击。”“得令。”“其他人,随我出战。”李世民昂首阔步,走下城楼。唐军将领个个摩拳擦掌,等待和李靖的一场大战。

当李靖的大军缓慢的行进,来到太原城三十里左右时,探马飞速来报。

“李世民带领三万人马,在太原城下列阵,似乎是要和我军决战。”李靖听到消息,不喜反忧,一旁薛仁贵道:“将军,你不是一直渴望和李世民决战吗,怎么如此表情?”李靖道:“李世民此人狡猾多计,太原兵力不足,我军粮草供应紧张,因此他才不救晋州,想等待我军缺粮崩溃。如今竟然出战,一定有阴谋。”“那该如何是好?”薛仁贵问。

“辅公佑,薛仁贵。”“在。”二人策马而出。

“辅将军,你带领一万人马守护左侧侧翼;薛将军,你带领一万人马保卫右侧侧翼,千万要小心行事。”“末将领命。”二人立刻调拨人马,向侧翼而去。

李靖琢磨一下,又道:“王君廓将军,请你带领五千人在后方策应,小心敌军背后偷袭。”王君廓也领命而去。李靖觉得没有漏洞了,这才仰起头看着远方小黑点一般的太原城:“李世民,来吧。”“敌军远来,疲惫不堪,我们只要三军效命,必定能一战功成。”无数的将校趁着李靖的大军没有到来之时,在阵中对士兵们进行着宣传。

“我军虽然人少,个个都是不怕死的好汉,这次决战,若能击败敌人,都有重赏。”一边晓之以利,一边动之以情,让唐军士兵们慢慢的消去了大战前的紧张,反而都有一种期盼战争快些开始的兴奋感。

隆隆战鼓,马蹄凌乱,地平线上。烟尘滚滚,李靖的大军,号令严明,行止森严,慢慢的现出庞大的阵势来。

李世民仔细看过去,只见少帅军中旗帜林立,进退有度。无数的传令兵往来穿梭,中军和两翼都十分的厚实,不禁叹道:“好个李靖。”身边长孙无忌表情肃穆道:“李靖此人竟然有如此才华,当年咱们都看走了眼啊。”李世民道:“武安福看人之准实在是让我望尘莫及。”长孙无忌点点头,握紧了手边的宝剑。李世民恍惚里似乎回到当年潼关旁的古寺里,他和柴绍武安福结拜为兄弟的那天,昔年结拜的誓言犹在耳边,此刻却要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实在是造化弄人。

少帅军的庞大军团终于全都从地平线尽头冒了出来,整齐的脚步声巨大如雷,挑衅着唐军的神经,本来在战前的动员下信心高涨的唐军看到少帅军的威势,顿时又消散去了一半。不是每个人都有无比的勇气面对一场生死考验的,大多数的士兵都只是普通人,手臂颤抖。精神紧张,冷汗直流,心里默默祈祷。不但是他们,连久经沙场考验的将领们,也都略微的有些慌乱。有人不小心把手中的兵器掉落,惹得众人看过去,不过没有人嘲笑他,所有的人都在恐慌,只是表现出来的多少而已。

少帅军来到距离唐军五里的地方,停下了脚步。两军遥遥相对,许久,少帅军中一骑飞奔而出,来到唐军阵前喊道:“我家李靖将军有话带给秦王李世民。”李世民眉头一皱道:“说吧。”“我家将军说了,两军交战,生灵涂炭。于心不忍,若是秦王殿下为了黎民百姓着想,还请放下兵器,献出城池,乃是大功一件。日后保住王爵,不失为封疆大吏,荣华富贵,子孙万代。”传令兵道。

唐军中顿时鼓噪起来,长孙无忌怒道:“好个无礼的李靖。”李世民冷静的道:“不要动怒,这是李靖的诡计。”他朗声道:“请你回去告诉李靖将军,我大唐爱惜百姓,也同样爱惜人才。李靖将军名震天下,若是来投,一定给他个大元帅做,至于富贵荣华,更不用说了。”传令兵本来也没打算真能说服李世民,不过是李靖为了激怒对方而使出的小招数而已,既然说不拢,传令兵一摇旗道:“我家将军算准秦王不会答应,既然如此,只好刀兵相见了,希望秦王不要后悔。”说罢回马而去。

传令兵一回到阵中,少帅军的战鼓就敲起来,百面战鼓隆隆作响,好像天上的雷鸣一般震耳欲聋。众人的心跳随着激昂的鼓点跳动,战斗的血液沸腾起来。

令旗一挥,少帅军的前队立刻亮出了闪亮着无尽寒光的长矛来,长矛阵作为前锋部队,向着唐军压迫而去。在长矛阵的后面,是刀斧手,长枪兵。弓箭手,骑兵,一层一层,层层推进,带着强烈的杀气,对唐军开始了冲锋。

两支不败的大军,终于要决一死战了。唐军阵中一声号角,被少帅军气势压制住的唐军终于高昂起头来。

有不败的秦王,我们一定能获胜,这是大多是唐军心里的想法。无论未来如何,此刻,是战斗的时刻。

两支军队虽然是天下最为训练有素的强兵,经历这种生死决战,还是陷入了不可避免的混战里。尤其是两军的前锋,一经接触,立刻厮杀成一团。在这种情况下,所要依靠的完全是士兵的个人能力和平日里的训练强度。武安福早就料到这一点,常常进行小分队的分组训练。因此当少帅军三个一组,五个一伙小分队作战时,唐军立刻落到了下风。

庞玉身为唐军的先锋,勇猛无比,他将五百陌刀手排出一个圆阵,最大限度的扩展了攻击圈的范围,雷霆霹雳一般的向着少帅军的前锋冲杀过去。他的对手是巴蜀名将,新近才投降武安福的樊登奎。樊登奎见庞玉来的凶猛,不敢小瞧他,立刻调拨过来数百长矛兵,先把阵脚压住。两军甫一接触,手持陌刀的唐军就吃了小亏。

樊登奎的副将雷元和雷利都是雷达的堂侄,两人武艺都不错。一看到己方占据了上风,而对方的陌刀阵中庞玉在拼命大喊指挥,哥两立功心切。不等樊登奎下令,就一起拍马杀了过去,想要在万军之中夺取庞玉的首级,立下第一份功劳。

雷家两兄弟一冲过来,陌刀阵立刻闪出一条路来,白花花的刀光好像潮水一样翻滚开来,好不耀眼。雷家兄弟以为唐军怕了,兴奋无比。雷利大叫道:“唐将受死吧!”阵后的樊登奎这才瞧见不好,大惊道:“这下糟了。”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只见雷家兄弟身后,那陌刀阵迅即合拢,把他们二人困在其中。长矛兵奋力前冲,却哪能冲的进去,偏巧在这个时候,一队唐军杀来,攻击长矛兵的侧翼。樊登奎这边焦头烂额,那边陌刀阵中,庞玉一枪把雷利挑下马来。雷元也被唐兵砍断了马蹄,跌了下来,立时被剁成肉泥。可怜两人寸功未立,就成了孤魂野鬼。

雷家兄弟一战死,少帅军的前部立刻发生了动摇,长矛兵有些抵挡不住,而唐军的一排弓箭手的支援,也使得战斗的形势发生了改变。第一线的兵马眼看已经处在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任由樊登奎如何的大声喝骂,还是有人开始向后退却。

处在后阵的李世民敏锐的发现了前面的变化。唐军本来兵力要少于少帅军,所依靠的是埋伏在外的玄甲精骑,前锋本来只是牵制对手的兵力。居然轻松得手,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倒是给了李世民一个意外的惊喜。

“张亮。”李世民叫道。

张亮策马上前:“秦王有何命令。”“你立刻带领三千人前去增援庞玉,加大对敌人的前线压力。若能一举击溃对方的前锋,就趁势直插对方的本阵。”李世民遥指李靖军旗所在之处。

“得令。”张亮领了军令,大声呼喊,率领所部三千人,向着前线增援而去。李世民举目望天,此时已经是正午了,阳光普照。看来还不是出动玄甲精骑的时候。

“将军,前锋似乎抵挡不住了。”左天成站在李靖身后,担忧的道。从中军看过去,前锋的樊登奎明显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

“将军,是不是请两翼的辅公佑,薛仁贵二位将军回来?”叶效辨问李靖道。

“不行。”李靖斩钉截铁的道,他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盛彦师和丁天庆的一支人马顶了上去,增援樊登奎,总算略微的将前锋的溃败之势缓和下来。少帅军在两翼囤积了重兵,中路的兵力反而略微的出现了劣势。这给了唐军猛攻的机会。两军在中路的激战,很快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第306章 两翼

帅旗摇动,中路的压力没有让李靖选择调回两翼的重兵,反而发动了总攻的命令。辅公佑和薛仁贵看到帅旗的指引,立刻率领两翼的人马,向着唐军的两翼冲锋而去。

如同两把出鞘的利剑,侧翼的进攻起到了围魏救赵的作用,唐军抵挡不住,立刻收缩起来。在弓箭手的箭网防御下,少帅军的两翼虽然兵力强大,却也找不到什么好办法。虽然压制住了唐军的气势,也将他们活动空间挤压住,但并不能击溃,局面倒成了连续试探性的小规模战斗。

对比起中路的残酷厮杀,两翼显得简直太过平和了。正面的庞玉军得到了张亮的增援之后,简直是大开杀戒,欺负樊登奎的军心已乱,带领陌刀兵来回冲杀,血染如河。丁天庆和盛彦师的人马及时赶来,却一触既败,根本挡不住已经杀红了眼,士气高涨的唐军。张亮紧紧记得李世民的叮嘱,趁着少帅军阵脚不稳,率兵猛冲。若不是梁世泰的一支人马赶来堵截,还真叫他突破前锋线,杀到中军阵去了。

中路的紧张鏖战使得李靖的帅旗摇摆起来,左路的辅公佑看到旗帜的进攻号令,大声喝道:“冯惠亮,朱子奢,突击!”冯惠亮和朱子奢两人得到命令,立刻带领三千人的预备队冲上前线。这一支生力军的加入,让唐军苦不堪言,面对侧翼的强大压力,唐军的阵势终于松动。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支羽箭射来,朱子奢啊的叫了一声,从马上栽了下去,他的脖颈处插着一支利箭。

赶来的是长孙无忌,一箭射死了朱子奢,他的大声鼓励和指挥让唐军重新振作起来,虽然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却依然拼命的抵挡住了冯惠亮的一波又一波进攻。

辅公佑没有击溃唐军的侧翼,却有效的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大踏步前进挤压着少帅军阵地的唐军不敢再过去突前,速度慢了下来。虽然损失惨重,李靖的围魏救赵毕竟还是成功了一小半。当正面的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之后,另一翼的薛仁贵给了李靖一个惊喜。

“突击!”就在辅公佑一翼的攻击被阻挡的时候,薛仁贵开始了他的突袭。八百名勇悍的骑兵抛去厚重的铠甲,跟随在薛仁贵的身后,发挥出了骑兵的最大优势———机动力。当纵横的骑兵杀进唐军的阵地,不要命的向前时,唐军的阵脚顿时乱了起来。

锥子扎破了皮囊,唐军好像流淌出来的水一般,四散溅开。

取得李世民的首级,天下大势,一战可定。这是薛仁贵心中的想法,他的方天画戟舞动出杀人的招式,将一个又一个拦在身前的唐兵杀死在地。然而在这个时候,背后遭到的攻击使得一切化为的泡影。

后阵压阵的王君廓本来在观望着前线的战事,希望能够投入战场杀个痛快。正在怨恨李靖不将自己派上战场,背后的喊杀喧天便把他变成了舞台的主角。

是绛州和石州的守军。

决战在太原展开,绛州和石州所谓的拱卫太原变成一句空话。一不做二不休,薛大鼎和石州的守将赵文恪合兵一处,聚集了一万多人,从李靖的背后杀过来,希望能够以奇兵改变局势。

两面受敌,是兵家的大忌,如果不是李靖有先见之明,安排了王君廓驻扎在后阵防备,也许历史真的就改变了模样。

王君廓的熊熊战意被薛大鼎和赵文恪的来到点燃起来,双方立刻在后方展开了殊死的搏杀。李靖的本阵并没有被触动,这也保证了整个大军团的稳定。不过,他的对手李世民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

唐军的军旗舞动,早就埋伏好的玄甲精骑得到了号令,立刻开始了两侧的突击。

尉迟恭和翟长孙所进攻的是辅公佑的侧翼,两人都是猛将,各率领一千人,趁着辅公佑和唐军侧翼激战正酣的时候一举杀出来。顿时切断了辅公佑部和大部队之间的联系。辅公佑并不是无能之辈,一看到中了埋伏,立刻派出了最后的两千人预备队。苗海潮回军去阻挡玄甲精骑的狂飙突进,不料迎面碰上了尉迟恭。

尉迟恭的勇猛天下闻名,苗海潮知道不敌,转身就走。尉迟恭挥舞长枪,追在苗海潮的身后冲入了少帅军的阵地。辅公佑的部队此刻队列不整,顿时被冲乱。玄甲精骑来回冲杀,重创了辅公佑部。顷刻之间,形势急转直下,少帅军面临巨大的危机。

“果然不愧是李世民。”李靖并不慌乱,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姜将军,左将军,你们可以去了。”李靖道。

姜松和左天成得了命令,跨上军马,高举刀枪,大声喝道:“儿郎们,冲啊!”一直养精蓄锐的少帅军八千精兵,终于在李世民祭出了所有实力之后投入了战场。

玄甲精骑一出现,薛仁贵就带兵退出了唐军的阵地。唐军这一路的大将窦琮被打的晕头转向,哪里敢去追击。薛仁贵全身而退,立刻就和丘长恭秦武通的玄甲精骑对上了。

白袍浴血,薛仁贵杀敌无数,从杀意腾腾的兴奋中清醒过来,组织人马构筑成一层又一层的阵势,用来阻止玄甲精骑的突击。面对长矛兵的阵脚,玄甲精骑也不敢硬闯,只是呼应着唐军的翼部。期待两面夹击,能够使得少帅军阵脚自乱,再从中取利。

薛仁贵并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猛将,自从归附武安福之后,他和李靖学习兵法战阵,进境神速。见到玄甲精骑的人马并不多,只有两千左右,立刻有了反击之策。

“展开阵型。”薛仁贵下令道。

少帅军的人数占据着优势,之所以一直被动,一方面是正面战场庞玉的勇猛,再就是李靖的藏而不露。薛仁贵知道若想击败对手必须发挥出人数的优势。少帅军在他的指挥下把阵型慢慢的展开,近一万人漫布开来,立刻显示出数量上的差距来。玄甲精骑虽然厉害,被大军漫卷开来,一时也不知道该从哪里突破。薛仁贵仗着方天画戟,带领轻骑兵杀出阵来,大声喝道:“跟我冲锋。”舒展开来的少帅军终于发挥出战力来,不但压制住唐军的翼部,还将玄甲精骑给包围住,这一下反戈一击,顿时令唐军整个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