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大独裁者-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前来祝贺依克唐阿的,不乏武人,都是眼光火热的看着依克唐阿手中的那把刀,恨不得能够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惜只有想想而已,又看到魏季尘一脸淡然的样子,都在心中佩服他,竟然连这样的东西也舍得拿出来。
这下,众官员对魏季尘的第二份礼物又更为好奇了,在众人的心目中这第一份就如此难得,那第二份不是愈发价值连城。
这下,连依克唐阿也来了兴趣,他亲自走下主位,拿起第二份礼物,轻轻打开来,却见里面既不是珍宝,亦不是名贵药材,而是一份文书——《统筹奉天全局疏》,署名:魏季尘,王士珍,…
依克唐阿估计后面都是魏季尘的幕僚。
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一连串的人名,以及这书名马上便引起了依克唐阿的兴趣,他迫不及待的急忙打开一览。
只见文章开篇便指出了东三省存在的危机,接着笔锋一转,强调值此非常之地,非常之时,非行非常之政不可。
政治方面,魏季尘提得不多,就寥寥一行,惩治腐败,更新吏治。
魏季尘主要提出以兴办实业为中心,与列强进行商战,富省、强兵、御侮的思路。
并且根据奉天省财政困窘,入不敷出,提出推行新财政政策,概括为:设立银行,多开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但不设租界,确保主权。
甚至在农业方面都提出了建议来,鼓励利用‘地势广衍、土脉膏腴、雨量充足’之优越自然条件,发展粮食畜牧业,此时的东北,农民尚不知种植小麦,魏季尘积极倡导种麦。
除此之外,魏季尘还提出积极发展工商业,开矿修铁路,清剿土匪、移民屯垦,筹边安氏。
洋洋十万余言,依克唐阿一时之间自然是看不完,但是此陈书条理清晰,大纲简明扼要,他只是粗略一扫,便觉得妙不可言,言之有物,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既无空话,亦无大话,乃是一篇切实可行的上佳之作,不愧书名中统筹二字。
依克唐阿虽然是看个大概,却是看了十来分钟,众官员见他一直站在那里,脸上表情跌宕起伏,越来越喜,无不心中称奇,对他手中那份文书的内容猜想起来。
“咳…”魏季尘见依克唐阿看个没完没了,未免会怠慢了其他的贵客,不由轻轻咳嗽两声,以示提醒。
依克唐阿被惊醒过来,不慌不忙郑重其事的把文书一把塞进怀中。
走向魏季尘,再次牵起他的手道:“子杰之大才,老夫今天总算见识到了,老夫甫任盛京将军,深感责任重大,心中彷徨不安,如今,有了子杰这份上书,老夫犹如干渴之人见到甘美的泉水,必将走出困境。”
魏季尘连忙回道:“将军太过谦了,即便小子不提,想必以将军的大才,不出时日,亦能想到这些,小子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何况这份文书并非小子一人所作,小子可不敢独自居功。”
“子杰不用多说,你初来奉天,想必还没有找住所,这几日就搬入老夫府中吧,老夫要与你秉烛夜谈,共商大计。”依克唐阿以不容置喙的语气说道。
也难怪他会如此高兴了,奉天省的局势糜烂不堪,他这些日子来是精力憔悴,奈何手下根本没有什么大才,询问起来,都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而且他心目中也有了个大概的思路,和魏季尘所想大致相同,但是具体如何实施,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此时见魏季尘这份《统筹奉天全局疏》,心中既生出了知己的感觉,又生出了自愧不如的赞叹。
魏季尘自是点头应允,依克唐阿这才心满意足的坐回主位。
“好了,众位今天来恭贺老夫高升,老夫心中甚是高兴,已经让人在偏厅设宴款待,还请众位与老夫一道入席。”依克唐阿捋着胡子,满脸喜悦的说道。
众官员见他这表情,都是心中痒痒,想要探得只字片语,奈何依克唐阿半句不提。
宴会之上,众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众官员对魏季尘都是有心结交,魏季尘也是来者不拒,都是笑言相对,加上不凡的谈吐,博闻强识,马上便赢得了众官员的好感。
直至最后,他也不知自己喝了多少杯酒。
看到魏季尘醉倒在桌,依克唐阿无奈的摇了摇头,让人把他送到厢房之中。
宴会从下午一直到了夜间,众官员方才心满意足的散去。
依克唐阿收拾了一翻之后,还真的要与魏季尘秉烛夜谈,急急走向魏季尘的住所。
魏季尘在床上躺了一会便清醒过来,听到脚步声,打开门一看,见是他,便将这位盛京将军迎了进来。
一阵寒暄后,依克唐阿快速地取出怀中的文书,要与魏季尘当场讨论起来。
“将军也太过心急了点吧,都不让小子休息一晚,要知道,小子因为将军的原因,今天可喝了不少酒。”魏季尘笑着打趣道,一幅郁闷的样子。
正是因为依克唐阿的看重,那些官员才会吹捧魏季尘,魏季尘这样说也没错。
依克唐阿先是笑着回道:“自古能者多劳!谁叫子杰你那份文书看得老夫心旷神怡呢。”
接着他语气一转,有些黯然的说道:“老夫上任之前,便接到很多有关俄国人在东北四处活动的消息,俄国乃贪婪之辈,对我国领土步步蚕食,现在更是乘虚而入,如今东北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中大部分人又看不到这一点,把俄国人当成了救星,想借俄国之力,这无异饮鸩止渴,亲近虎狼,你我都为东北守将,只有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心力了。”
依克唐阿与俄国人打交道甚多,自然很清楚俄国人的德行了。
魏季尘叹了一口气,附和道:“还是将军是个明白人,俄国人正在京师活动,想要从东北修筑一条铁路,他们在东北四处勘察矿产,铁路所过之处,必定是资源丰富之所,更何况修好之后,俄国还能在铁路周围驻兵,盖时便能攥取最大之利益,将军,我们实不能坐以待毙,看着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逐渐坐大,最终我们连立足之所也没有。”
“老夫观子杰上书中,也提出了筑路、开矿之事,不知子杰有何打算。”依克唐阿若有所思的问道。
“小子已经派人查到了辽东好几处都储存着铁矿石,还请将军上书朝廷,在奉天设立开采煤铁总局,设炼铁厂,解禁抚顺煤矿,自行生产铁轨,自行修铁路,这样,俄国人也没有了借口,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筑铁路,他们自然是一边去,况且有了炼铁厂,我们东北也能像湖北、天津等地一样,建立军械制造局,巩固边防。”魏季尘是准备多时,此时当然侃侃而谈。
依克唐阿听了大是心动,他没有想道,魏季尘已经先走了一步,连铁矿石都找出来了。
“子杰设想是好,但是朝廷如今财政困顿,恐怕出不了几个钱啊。”依克唐阿眉头紧锁,奉天的财政更是入不敷出。
“将军,我们亦可以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从民间吸收资本,这样就不愁资金不足,小子觉得,我们奉天省当务之急便是移民,开矿,修路。只要这几件事办好了,不出一两年,我东北便面貌焕然一新,实力大为增加,西洋、东洋何敢再作窥视。”魏季尘郑重其事的说道。
清廷虽然赔款不少,但是比起原历史上来说,要好上许多,魏季尘就不相信,会挤不出这点钱来,只要依克唐阿夸大其词一翻,作为陪都的奉天,不容有失,清廷的财政自然会倾向这边了。
依克唐阿显然是被魏季尘说服了,笑着回道:“好,老夫即日便向朝廷提出以上几点,而且这事还要弄大一点,老夫要联合其他吉林、黑龙江两地一道上奏,还请子杰助我。”
“这是自然,小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切惟将军马首是瞻。”魏季尘松了一口气。
第二百三十一章 长兴岛
魏季尘在奉天待了四、五天,期间,足不出户,整日和依克唐阿讨论奉天以后的发展形势,魏季尘把自己所知结合后世徐世昌、张作霖等人治理东北的方针政策一股脑的和托出来。
短短几日的相处时间,依克唐阿对这个年轻人越来越佩服,恨不得把魏季尘留在身边,要不是他知道魏季尘军务繁忙,不宜多呆,还真舍不得放魏季尘离去。
随着魏季尘的离去,是依克唐阿联合东北三省重要官员的上书,正式快马加鞭传送往京城。
依克唐阿为盛京将军,能够直接上书皇帝。
东三省即将落入俄人之手,当这份首行如此彪悍的奏折放到光绪的案头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奏折详细收录了俄国人近几年来在东北三省的所做行为,指出俄人比起倭人来,所图更大,倭人好歹还隔着一片海,俄人却与东三省接壤。
俄国的阿穆尔州、外贝加尔州、滨海州和萨哈林岛大部领土割自中国,而如今东三省已经被俄国以上几州所包围,岌岌可危。
而俄人通过修筑铁路,使得国内兵力能够随时到达以上地区,一旦其对中国不利,后果则是十分严重的,俄国趁着中日甲午之战,势力已经慢慢渗透入了东三省,通过收买、利诱、胁迫,黑龙江省内众多小部落已经投靠俄人,假以时日,俄人控制黑龙江不远矣。
奏折还指出俄国人在东北境内的大肆勘察活动,就像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之前一样,是侵略的先期行动,如果不加以控制,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便会成为俄国人军用地图上面的一笔。
光绪看了这份奏折之后,觉得触目惊心,遍体生寒,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随之,奏折上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便是魏季尘所说的以兴办实业为中心,与列强各国在东三省进行商战,富省、强兵、御侮的思路,从而能够有效的遏制俄国人势力的扩张。
奏折的最后指出,非以全国之力发展东北不得而救,恳请太后以及陛下觉察,祖宗龙兴之地不容有失,否则必悔之晚矣。
而依克唐阿、魏季尘、长顺等官兵联名声言,与其引狼入室,不如自行发展,臣等誓死抵御外辱,无须结俄人为援助。
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如此多的东三省官员站出来说事实,比起朝中夸夸其谈与俄国结盟之后获得如何如何好处,更加有说服力。
光绪当即召集中枢大臣商议对策,事后,除了对‘多开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有异议外,其他各条俱表示赞同,对俄国人想在东北境内修筑铁路一事,更是持坚决反对态度。
这个时候,各国的铁路轨道宽度不是统一的,俄国人修铁路,肯定会以他们国家的规格修筑,而如果东三省自行修筑的话,只要按照其他国家的办,俄国人侵略东三省的时候,想通过铁路运兵,不费一翻大力气是不可能的。
军机处当即回电依克唐阿,同意在奉天设立开采煤铁总局,开始着手开矿建厂之事。
而往东三省移民之事,清廷一直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此次光绪决定大力支持,着山东,直隶,河南等省筹划迁民事宜。
由此,整个东北大地,即将开始沸腾起来。
朝廷内部,亲俄势力大幅收敛,对于俄国的态度,虽抱着不敢得罪的态度,但是也开始虚与委蛇起来,除非万不得已,都是暧昧不明,因为这份奏折是秘密上奏的,俄人暂时不得而知,俄人还因为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拖拉所致。
而引起这场风暴,却躲在依克唐阿背后的魏季尘此时已经在海城定辽军的军营中了。
今天,将是定辽军大部前往旅顺、大连而出师的日子。
马金叙领着定辽军左翼部队已经接收了这些地方,此时大部才出发。
操场上,魏季尘站在最前面的高台之上,眼睛注视着下方排得整整齐齐,鸦雀无声的一万多名士卒。
经过这段日子的训练,定辽军已经初具规模,军士素质技能都是大大提高。
定辽军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不同,定辽军中老兵占了大部,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则是新兵占大部。
“去年,倭人侵我辽东,占我旅顺、大连,我国军队节节败退,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我定辽军的出现。”魏季尘缓缓开口,声音十分沉痛。
“如今,我们定辽军将要重新进入这些地方,但是,这些领土不是我们收回来的,而是用钱赎回来的,这是站在这里的诸位和我的耻辱。”魏季尘看着一张张愤懑的脸,开始逐渐提高声音。
“在此,我魏季尘立誓,不让旅顺再次落入倭人之手,倭人要想占领旅顺,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而你们,则是我安身立命的依靠,众将士,我们定辽军要——定辽东,御外辱!”魏季尘慷慨激昂的大声喝道。
“定辽东,御外辱!”三军将士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和道,声音刺破天际,宣誓着这片土地已经完全被定辽军所护佑,谁敢从定辽军手中争夺,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现在,出发!”魏季尘大手一扬,早已等待多时的军队开始徐徐开进。
海城的定辽军营垒不会拆除,魏季尘调遣虎子的马队驻防于此,并且还有特战队的基地设在海城管辖范围的深林之中,更加不能让人知道了。
大军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魏季尘就当是进行一次长途拉练,行军的同时亦可以检验军队这些日子来的训练成果。
如此神速,没有几日,大军便经过复州,金州,进入了旅顺的区域。
甲午战争之前,旅顺口被称之为‘东洋第一堡垒’,旅顺口背靠群山,峰峦蜿蜒起伏,主要山峰都设有炮台,有加农炮、榴弹炮、野炮、山炮等各种大炮一百来门,是名符其实的军事堡垒。
然而,此时的旅顺口已经俨然成了一座死城,城内的平民被倭人屠杀殆尽,定辽军刚接手这座城池,也尚未来得及从各地调民入城。
通往旅顺口的大路上,左翼翼长马金叙领着几名军官迎接魏季尘的到来,左翼人马先期接收了金州、旅顺口、大连湾,并且安置好了营垒,等着大军的到来。
“魏帅,你来了!”马金叙策马过来,一脸沉重的上前行了一个军礼。
不用说,他一定是看到旅顺城内的惨状,心情沉重了,这也是魏季尘不愿意亲自接收的原因了。
“魏帅,那边是松树山、二龙山,这边是椅子山、案子山。”马金叙坐在马上,指着东西两面的山峰向魏季尘介绍道。
“走,我们先去那里看看。”魏季尘让徐道邦领着大军先行入城,自己则带着马金叙等人往松树山而去。
此山扼守来路,是旅顺天然的防守屏障,山上原本筑有炮台。
但是当魏季尘上山之后,却只看见空空如也,一切都被夷为平地,莫说大炮了,日本人连营垒都拆得一干二净,不能带走的,也炸毁了事,总之,不留下任何能够使用的东西。
如此险要的地方,却因为不战而逃,轻易落入倭人之手,魏季尘无言的叹息了一声,举起望远镜来,见四周的高峰都好不了多少,除了原有地基能够使用外,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好在如今的直隶总督王文韶对海防之事,甚是重视,否则魏季尘还不知向谁要大炮去。
魏季尘心情郁闷,一言不发,率领众人纵马快奔,超过大军,从旅顺城内穿过,直往旅顺海口而去。
城内,除了有军士进出之外,再无其他人,房屋亦是多有烧毁,鲜血尚未干透,魏季尘仿佛能够看到当日的惨状在自己的眼前浮现,无数冤魂在四周缠绕,压抑得他胸口发闷。
魏季尘一刻都不想停留,策马狂奔,直至到了海口,方才觉得自己才能够正常的呼吸。
原本海岸诸炮台林立的地方同样不能幸免于难,这些都是在魏季尘的意料之中,他并无多大的意外。
而旅顺口有号称东亚第一的船坞,魏季尘对此还是心中有点希望的。
甲午之战后,日本海军也在这里停泊,而且舰船都在船坞中修缮,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会退出旅顺。
后中日双方进行谈判的时候,船坞也在谈判之列,中方据理以争,言船坞也在赎金之内,日方不得损毁,最终,日方为了多讹诈一些银两,也答应了下来。
况且,短时间内,日本人想要把整座船坞拆散搬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不好明目张胆的炸掉,因此肯定还会留下一个大架子。
没有多久,一座巍巍的船坞便出现在魏季尘的面前,虽然随处可见拆得缺东少西的地方,但是钢铁骨架依在,没有被炸毁掉。
海军衙门已经派人前来处理了。
魏季尘看到有水师官兵在船坞内外正忙碌的修缮,增补,看来,失去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北洋舰队,以后会把旅顺口当成栖身之所啊。
就是不知刘步蟾来了没有,魏季尘也开始考虑起自己航运公司的港口来。
因为是挂羊头卖狗肉,内有玄机,准备建成一个军用港口,魏季尘便要求这个港口的隐蔽性。
所以不能离旅顺港口太近,而又不能自己管辖的辽东太远,选择的地方寥寥无几。
如果能够在一个小岛上,那是最好的了,想到这里,魏季尘忽然心中一动,后世大连旁边的长兴岛不正是船舶建造基地吗?
既然是船舶建造基地,肯定适合修建港口了,说不定自己还能够把长兴岛打造成一座海军军事基地。
长兴岛是中国第五大岛,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三面环海,一面海峡,是个完全独立的岛屿,可以形成封闭的区域。
现在长兴岛属于复州管辖,岛上面人口稀少,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条件。
魏季尘越想越激动,势力小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等到自己势力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更不用怕被别人知道了。
按捺住心中的兴奋,魏季尘策马向前行走,不久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刘步蟾,魏季尘当即翻身下马走了过去。
刘步蟾也听到马蹄声,转身看到魏季尘,也是放下手头工作迎了过来。
“子香兄!”魏季尘激动的叫了一声。
刘步蟾神气比起上次见面来说,要好上很多,可能是见北洋舰队终于有着落了。
“子杰贤弟!”刘步蟾上前拍了拍魏季尘的肩膀,两人此时再见都是感慨良多。
“旅顺口终于回到了我们中国人的手中。”刘步蟾面带微笑,庆幸不已的看着船坞方向,指点魏季尘道:“这里,曾经寄托我们海军的梦想,平远号,定远号,镇远号等我们北洋船舰都曾在这里大修过。”
魏季尘知道,在旅顺船坞建成之前,这些船舰要大修,还得到其他国家去。
“船坞除了修船之外,难道不造船吗?”魏季尘心里十分好奇,不由出声问道。
“船坞是1890年竣工的,一开始就是为了修理我们海军的舰船,尚未有造船的功能,不过,我相信,没有多久我们旅顺船坞肯定能够像福州船政局一样,造出我们自己的船舰来,可惜此番又被倭人损坏了不少,想要造船,也不知何年何月了。”刘步蟾摇头叹息。
两人边说边走往船坞旁边的一座房子里。
魏季尘见房内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刘步蟾让人送来茶水,两人便分别落座。
“威海卫也不知何时能够回到我们手中,贤弟,以后我可要与你一起共事了。”刘步蟾意有所指地说道。
魏季尘豪气冲天的说道:“你我兄弟齐心,力可断金,要是倭人敢再来,必定叫他有来无回。”
“就凭贤弟你这一句话,大哥以后无论如何也会与你并肩作战。”刘步蟾信誓旦旦的回道。
刘步蟾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对了,雨臣已经回到了大沽口,不日将随着我北洋舰队前来旅顺,到时,我可要将他托付给你了。”
刘步蟾现在是北洋海军提督,他先来旅顺验收,舰队随后就到。
魏季尘松了口气,轻声说道:“这就好,我不久前又从轮船招商局买了两条驳船,正愁着没人可用呢,雨臣兄如今状态如何?”
刘步蟾无奈的说道:“失去了镇远号,他能够好到哪里去,好在经过为兄三番五次的劝说,原本心如死灰的他才多了一些生机。”
刘步蟾接着又古怪的看了魏季尘一眼,不无劝告的说道:“贤弟,不是我说你,你从招商局买的那些驳船都是别人即将淘汰之物,用不了几年便要报废,何必将钱往水里扔呢。”
“正因为即将报废,所以价格方面很是便宜,大哥你不知道,朝廷即将开发东三省,小弟这也是抓紧时间,如果没新船还要等一段时间。”魏季尘开始胡诌乱侃了。
魏季尘看着茶杯里漂浮的茶叶,接着说道:“而且,小弟如今资金周转有些困难,因为小弟准备在长兴岛上修建港口,作为我航运公司的总基地。”
魏季尘此话,让刘步蟾刚喝下去的茶水差点喷出来,他心中想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着自己这位贤弟打仗有一手,经商实在是不行啊,得好好劝劝他。
这是刘步蟾今日见过魏季尘之后第二次叹息了,他郑重的说道:“子杰,你家小业小,旅顺的民用港口就足够你使用了,何必另外花费巨资,专门修建一个港口呢?”
日,看来关系太好了也不行啊,还得费尽心思去解释。
“我魏季尘做事向来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旅顺的民用港口再好,也是共用的,而建造自己的港口,等到将来航运公司发展起来了,好处将数之不尽,还请大哥莫再劝小弟,只需帮小弟找一些人设计港口即可。”魏季尘一副要做就做天下第一的样子。
刘步蟾暗叹了一声,看来做人太过追求完美也不好,不过,他也不再多劝,反而开始为魏季尘牵线搭桥起来。
刘步蟾身为水师提督,自然认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远的不说,就是旅顺船坞局在倭人进攻之前,便转移了一大批的技师、设计人才等非战斗人员。
两人又交谈了片刻,刘步蟾让魏季尘放心,这些人不日将陆续赶回旅顺,到时,只需借调一些人,去长兴岛勘察一两日,便能够选出地址来,这样,先期破土动工的就可以做了。
有旅顺口这等珠玉在前,魏季尘倒是不怕港口的设计有误,看来,是时候取出金州周围的财宝了,因为有很多古玩字画,珍宝之类的,所以先得出手,换成银子,销赃这是当然交给张作霖去干了。
至于自己仍在水中的金银,则可用作为前期投入。
第二百三十二章 鞍山铁厂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魏季尘从海口回到城内的时候,便听到一阵雄浑低沉的佛家咒语在城内随风飘传。
抬头一看,只见归西和尚盘坐在城墙上,双目合闭,手持弥陀定印,一脸肃穆念着佛家密语,长及肩膀的洁白眉毛无风自动,不知是错觉还是什么,魏季尘似乎看到了有淡淡的红光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犹如佛陀降世。
魏季尘不知不觉的停了下来,闭上眼睛,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城内的冤魂俱朝西天而去,再无之前的压抑阴森感觉。
缓缓睁开眼睛,魏季尘发现自己心宁气和,一身轻松。
“这是往生咒!”魏季尘无师自通的喃喃自语道。
“魏帅。”王怀庆看到魏季尘睁眼、开口,神色古怪的走了过来。
“怎么了?”王怀庆的样子让魏季尘有些不明所以。
王怀庆犹豫的说道:“你一动不动的站在这里已经站了一个时辰。”
难道这就是佛家的顿悟,魏季尘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城墙上方的归西和尚。
“你有没有听到和尚在念经?”魏季尘转过头来,问王怀庆道。
王怀庆摇了摇头。
“那你有没有看到城墙上坐着的和尚?”魏季尘指着墙头又问道。
王怀庆好笑的回道:“那么一个大活人,属下当然看到了。”
还好,至少和尚是真实存在的。
随后三日,魏季尘看到归西和尚枯坐在城墙上三天三夜不吃不睡,不停的诵读着往生咒,整个旅顺城内的气氛渐渐变得缓和,当然,这也可能是魏季尘的心理作用。
开采奉天煤铁总局在依克唐阿、魏季尘等人的关心下,终于迅速的设立在海城,原本是选择设立于奉天省城,但是由于铁矿接近海城,魏季尘便提议就近设立。
总局总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以身体病弱自请开缺的原前敌营务处总理周馥,周馥此人算得上是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干将了,会办是言敦源。
周馥为李鸿章幕僚时,积极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也是他创办的,跟随李鸿章办洋务达三十余年,开中国商办铁路之始,后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对外交涉中,能够保持民族气节,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甲午战败后,周馥作诗‘自古师和方克敌,何堪病急始求医’,抒发心中的怨恨与悲愤,皆因在甲午之前,他就看到了北洋水师实力不足,应再添购军舰,奈何朝中大臣醉生梦死之间,懒得理他,其子周学熙也是清末民初的大实业家。
周馥原历史上是1898年才重新出山的。
此次奉天煤铁事业,非有得力老到之人才而不可为,言敦源尚稚嫩,魏季尘便一力电请李鸿章邀请周馥出山,几翻劝说,费尽口舌,终于说动周馥。
周馥一到任,设鞍山铁厂,四方奔走,开始筹集经费,由于采取官督商办的模式,创办经费初定为三百万两,户部直接拨款70万两,奉天府出资50万两,其他资金都从民间筹措,魏季尘通过张作霖、言敦源分别注资合50万两,而明面上又出资30万两,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盛宣怀等集款50万两,王文韶、依克唐阿等人亦投资合50万两。
先期资金到位,就等着购买了设备了。
此时,张之洞所办之汉阳铁厂,由于大冶铁矿中含磷较高,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魏季尘便把主意打到这上面了。
鞍山地区铁矿成分复杂,大冶铁矿不适合,不见得鞍山铁矿不适合。
魏季尘知道,盛宣怀接手汉阳铁厂之后,会差人去国外考察,另购其他设备,而将有一批老设备要束之高阁。
于是,魏季尘建议周馥先开采一些铁矿石,运至汉阳铁厂炼制,如果能够炼出符合铁路钢轨要求的钢料来,便以低价购买这批机器,若不能,再从国外购买新机器。
周馥当然没有任何异议了。
铁厂好不容易步入正轨,魏季尘却愁眉苦脸起来,为什么,因为他快没钱了,魏季尘估计,自己的钱只够修长兴岛上的港口所用了,之后,他便会囊中空空,一贫如洗,一夜回到解放前。
魏季尘的产业现在有三处,一是青楼,这个倒是很赚钱,但是赚的都是小钱;二是快马航运公司,收支平衡,这还是魏季尘不时通过关系接一些公活;三是镖局了,镖局业务开展得不错,由于人强马壮,已经有一千余镖师了,深得东三省境内的商家信任,已经蓬勃发展了,可是魏季尘不会从这里抽出资金来,因为镖局还得大力发展。
钱啊,钱啊,魏季尘站在去往长兴岛的小轮船甲板上,心烦意乱的开始乱想起来,办实业钱来得慢,什么来钱快?抢银行,魏季尘想到这里,自己也笑了。
不过,一个抢字却让他又想到了一条出路,不是抢银行,而是去抢土匪,抢马贼,嗯,A部队也该进入实战训练当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