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王者-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交付于你,以此来号令这万余大军,若有不服者,文和可先斩后奏。”

镇南将军大印是淮南权威的象征,若持有此物,可号令淮南上下所有将官。

贾诩神色一禀,竟略微有些失神,但眨眼就恢复了平静,双手恭敬的接过大印,低头道:“定不辱使命。”

孙灿看了眼一旁的李通、廖化,说道:“文达将军、元俭将军,你们二人好生协助文和先生,帮助他守住军寨,不得违背他的意思。”

“是!”两人齐声领命。

他们两人一个肝胆,一个稳重正是守营的最佳人选,更何况,廖化的“洪水营”是弓弩兵,有五千孙灿军的特有兵种――强弩兵,即便关羽亲自带队也不能在强弩兵的手上讨得到好处。

以他们两人在加上一个贾诩,孙灿可以很放心的施行计划,不用担心军寨有恙。

“出发!”

就在孙灿的一声令下,大军在战鼓的迎送下,向属于他们的战场走去。

*************************

樊城官邸,议事厅。

刘备、关羽、张燕、徐庶分大人而坐,刘备、关羽、张燕三人正在向徐庶请教战阵之法,徐庶文滔武略无一不能,众人所提的难题,无不从徐庶口中得到答案。

众人对徐庶的才智大为佩服。

这时,一个俊秀又有一股刚强之气的年青走进了议事厅,对四人行了一礼,道:“义父,根据探子来报孙灿亲自率四万大军出营,绕过樊城西门,直逼罾川口而去。”

义父?没错。来人是刘备在樊城,收的义子,本为罗侯寇氏之子,姓寇,名封。刘备见他器宇轩昂,自己又膝下无子,就收为义子,改名刘封,今年正好二十,虽年少,但武力过人。

刘备听刘封之言,大喜过望,说道:“好啊!孙灿终于沉不住气了,呵呵……”

在他眼里孙灿一路节节胜利,已经助长了他的娇纵之气。此番为迫自己决战,竟不惜深入他后方的腹地,正是孙灿的傲慢之处,自己应该把握这次机会将孙灿军全歼。想到这里不由笑了起来。

可还没笑几声,就听徐庶劝道:“主公,事有蹊跷,孙灿怎会如此不智。”又询思片刻,说道:“这是孙灿的诱敌之计,主公不可出击。”

“为何?”关羽有些糊涂,问道:“诱敌之计不是视敌以弱吗?而孙灿这摆明是示威嘛?军师你看……”关羽指着地图道:“樊城在这,罾川口在这,而孙灿的军寨在这儿。樊城与罾川口相隔六十里,而罾川口与孙灿军寨,更是相隔百里。

这也就意味着孙灿要深入我军腹地远达五十余里,狂妄之极,根本就没有把我军这四万人马看在眼里。这不是示威吗?怎么是诱敌呢?”

徐庶正色道:“将军有所不知,诱敌并非只有示弱一法,示强也是其中之一。孙灿之军,以神勇称雄于世,而孙灿又以常胜名扬大汉。

孙灿军所到之处,几乎都是胜利而归。前不久,更是在博望坡一役大胜我军。早已显示出孙灿的雄才伟略及孙灿军的精锐强悍。若未败于我军,便向我军示弱。试问谁会中此无聊的计策,不用深想,就知当中一定有诈,不肯出城决战。

而示强,正好起了逆反心里,利用错觉,诱敌出战。先前主公的表现明显已经准备出城引敌,可见以被孙灿诱惑。若是出战必败无疑。”

关羽明白的点了点头,道:“军师说的有道理,刚才羽也有准备出战的意思。孙灿此人果然诡计多端,不可小觑!”

刘备有些尴尬的笑了笑,道:“那么依军师之见,如今应该如何是好?”

徐庶道:“只要樊城不落。我军就算胜利,孙灿既然想要罾川口,我们就将罾川口送他,不必理会。只须派探马继续跟近,让探马将对方的一切动向通通火速回报即可。”

刘备点头立刻按照徐庶的想法颁布了命令。

一日后,又有消息传来。

刘封说道:“义父,孙灿大军在今日辰时,突然改变方向转道向西方丹水下游走去,去意不明。”

“哦……”刘备满脸疑惑,西方在过去就是张鲁的汉中,孙灿不会傻到去打汉中吧?百思不得其解,问徐庶道:“军师,他们想干什么?意欲何为?”

徐庶也拿不定主意,道:“将军图拿来!”

下人奉上军图,徐庶看着军图,突然道:“丹水下游这里有处浅滩,可以快速的渡过丹水。”

他吸了口凉气,道:“孙灿很有可能利用丹水浅滩,出其不意,攻打刘表腹地襄阳。”

刘备看着军图,冷笑道:“孙灿太胆大妄为了,只要事先通知兄长,然后在出兵罾川口,与兄长两面夹击孙灿,如此,孙灿必亡。”

徐庶皱眉道:“是不是应该查一下,孙灿此举实在太过反常,恐防有诈。”

张燕道:“有什么好查的,孙灿进入荆州腹地,就是进入了死亡地。即使有诈,但我军两路夹击,也免不了灭亡的下场。”

刘备问道:“孙灿军此刻犹如瓮中之鳖,军师还有什么顾虑?”

徐庶眉头紧缩,反复揣摩孙灿的想法,不过最后都没有想出了所以然来。他叹道:“不清楚,但是我总觉得对方有后招,可是却什么也想不出来,孙灿的举动太过怪异了。微臣无能,实在想不出他们的意图,究竟如何?但是庶知道只要死守樊城和襄阳这两座城池,纵然孙灿有多巧妙的奇谋妙法,也无济于事。”

刘备想了片刻,下定决心道:“就依照军师之言,备愿修书一封,劝兄长死守。”

此时此刻,刘备竟对无法说出理由的徐庶给予了全部的信任。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二十七章 不得不战

荆州城市集。

虽然不远的樊城战火连天,但是这大汉第一州的首府依旧是人潮蜂拥,没有一点将要兵临城下的气息。

来往间的生意人数不胜数,赶集的百姓也无法计算。

集市中央,有个很大的菜摊,菜摊前站了近百人。

有的高喊:“朱桔(荆州特产因皮呈红色,故名朱桔。《吕氏春秋》中亦有“果之美者――江浦之桔”的记载。)给我来四斤……”

“山核桃、青皮豆各来五斤……还有……枇杷也来五斤。”这个喊声未落,那边的喊声又起,此起彼伏叫买声,连连不决。

原因无他,便宜耳。

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大喜日子,原本昂贵的一些物品,在集市中央的菜摊这里卖的特别的便宜,往往以前买一斤的钱,现在可以买到二斤,甚至于三、四斤的物品。

有便宜不占是大傻蛋,不一会儿,这个摊位上就聚集了一群好占便宜的买主。

这时,人群中有一个青年人大声问道:“店家,这些东西您老卖这么便宜,不怕亏吗?”

四周的人都对那个人甩了个白眼,纷纷在心里想:“有便宜你就占,这么废话干什么?”虽然怕店家提高价格,但是众人也对店家卖的如此便宜而感到不解,纷纷竖起了耳朵,在一旁偷听。

那个店家大笑道:“不亏,不亏。小老儿要搬去武陵郡了,这些东西留下来只会碍事,不如便宜处理全部卖了。然后,再去武陵郡过安乐的日子。”

“武陵郡?安乐的日子?哈哈……”那个青年疑惑的说了两句,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善意的说道:“老人家,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荆州最富庶的地方就是襄樊一带,长江以南之长沙、武陵一地皆是未开荒的荒芜之所,毫无居住的价值。时人巴不得入襄阳居住,怎会去武陵过安乐的日子。要知道,那里经常有蛮夷侵略,怎能过的安稳?”

店家笑道:“青年人,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玄德公,你听说过吗?”

青年傲然道:“当然,玄德公仁义为怀,乃当世少有的名主,贤主也。不久前我还亲眼见了他呢!”他说的得意洋洋,仿佛见过刘备自己就是一个英雄好汉似的。

店家继续说道:“我儿子乃玄德公麾下的亲卫。不久前,我儿来信说刘表此人无信无义,罪大恶极。镇南将军孙灿已经和玄德公商议,决定平分荆州。孙灿占据黄河以北,玄德公占据黄河以南。

届时,武陵郡就是玄德公的领地,有玄德公坐镇何愁不能安享晚年。”

青年点了点头,说道:“即便如此,那又如何?镇南将军孙灿也统领襄樊一地,镇南将军的名望尤在刘备之上,他来治理襄樊也不差啊。”

店家道:“镇南将军确实不凡,文滔武略,样样皆能,但他又岂能与玄德公相比。世上除玄德公外,还有谁能够治理好武陵呢?”

青年认同的点了点头,道:“老人家说的有理,要是玄德公是我荆州的主人,那该多好。”

两人的对话,早已被附近的百姓听去。

所谓“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流言越演越烈,有的说刘备另有奇兵可以一举击溃孙灿和刘表的大军一统荆州。

也有的说刘表昏庸无能,拖累荆州陷入战火之中,并还说孙灿是一位无头无脑的蛮夫,惟有刘备才是千古贤明之主。

反正,无数流言,数不胜数。

不过,这些流言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大势赞扬刘备,而贬低刘表、孙灿。

府衙议事厅。

议事厅的气氛一片沉重刘表有些无力的靠在大椅上,殿下蔡冒的死党张允,正在将市井流传的信息,一条一条的告诉刘表。

刘表的心也越来越不能平静,消息实在太多、太诡异,判断力低下的他早已失去了分寸。

蔡冒道:“主公,刘备此人果然没安好心,意图和孙灿连手谋取我荆州土地。此刻,应当立刻收缴他军权。”

刘磐极力辩驳,道:“流言蜚语,全是孙灿的计策,叔父不可轻信。”

张允冷笑道:“孙灿是傻瓜?竟说自己坏话?流言处处对他不利,说他是无头无脑的莽夫,见利忘义的小人?

所谓流言,既是恶意中伤。最后得到好处的人就是真凶。流言中,主公是一无才无德的废物,孙灿也是莽夫小人,只有刘备大仁大义,乃世之贤主。所有的好话全是赞美刘备,坏话都在主公、孙灿的身上,这还不足以表明刘备就是那个得利着吗?主公,为了荆州的安危、为了主公的霸业。应该,立刻撤其兵力,严惩此小人。”

刘磐也找不到说词来辩驳,没办法,流言太过密集,而且处处针对刘备的好,有时候他自己都怀疑刘备到底是仁义的君子,还是无耻的小人。

这时,突然传来刘备的秘信。

刘表神色不安的命人呈了上来,见信上写道:“兄长,愚敌此处战事平稳,孙灿虽誓得樊城,但弟新得一军师徐庶……”

看到这里,刘表的脸色顿时有些不自然,徐庶是他千求万求,费劲心思,才求得的一位贤才。可是,在自己的军中没有呆上十日,就告书离去,没有想到,如今居然投在依附自己的刘备身上,这摆明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刘备出色吗?

心中突然有种淡淡的不快,他继续看下去:

“徐庶才华过人,一点也不弱于孙灿麾下的众谋士。备借用其智,将樊城上下守卫的固若金汤,孙灿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前日孙灿率大军出兵丹河,意向不明。以徐庶猜测,孙灿很有可能奇袭襄阳……”

看到这里,刘表忍不住惊呼了一声,神色很是慌张,再次看下去,信中写道:

“兄长无须惊慌,孙灿此人决非等闲之辈,不可以常人眼光视之。徐庶已经有了万全之法,只要兄长禁闭襄阳城们死守不出,孙灿定然无法对我军造成任何伤害。”

刘表看完书信,轻轻叹了口气,再次后悔起当日的举动,他无力的将书信传递了下去让众人出出对策。

韩嵩看完信后,愤然道:“刘备小儿,果然没安好心。既然已经知道孙灿要奇袭襄阳,为何不趁机两面夹击,将孙灿一网打尽何必说的如此冠冕堂皇。摆明了就是让孙灿攻打襄阳,然后在敌我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坐收鱼翁之利?好卑鄙……”

蔡氏一党,齐声附和。

刘磐却道:“玄德公此举非常合理,孙灿身经百战,大小战役,除个别失利以外,其余都是胜利。可见此人用兵极为得当,不可能如此莽撞。三思而后行,乃最稳健之法也。”

刘氏一党,也同样附和着刘磐的说法。

双方你一句,我一句,僵持不下。

最后,刘表还是看向了蒯良,询问他的意思。

蒯良想了很久,如今荆州局势紧张万分,强敌孙灿步步紧逼,大有一举消灭荆州的意图。内部,夺嫡之争,尚未平息,刘备的忠奸也变的模糊了起来。

襄阳城内流言四起,蜚语连绵。走错一步,就会满旁皆输。

他也不敢妄自定论。

静心思考道:“孙灿率军深入我军腹地,无论他意欲何为,都犯了兵家之大忌。而刘备打算死守不攻,很有可能是韩嵩说的坐山观虎,也有可能另有想法。徐庶此人才智在我之上,也许他已经洞察了孙灿的计谋,只是未说。但无论如何,刘备此刻的名望,已经给荆州带来了危机。

如果再由他打退孙灿军的话,那民心所向的将会是刘备而非主公。因此,刘备的计策绝不可用。

唯一能克敌的方法,就是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前后夹击孙灿大军,以强硬之法,将孙灿击溃于荆州腹地,让他无翻身之力。如此才能解决强敌之余,让荆州不被内患所害。”

于是,便道:“孙灿此举乃自寻死路也,他们长途跋涉,进入我军腹地作战,我军就已经占了上风。只要联合樊城刘备,双头并出,合力歼之,必可获全胜。”

刘表知道蒯良忠于自己,没有什么私心,见他也同意出战,便道:“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准备战斗。我立刻修书一封邀玄德弟出战。”

************

樊城议事厅。

刘备看着眼前的出战书,面色一片尴尬,说道:“军师,看来备要食言了。吾兄既然执意出战,备也无可奈何。”

徐庶并未在意,这情况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了,荆州的流言蜚语,才是他最担心的。他和刘备都没有这么干,唯一可能做的也只有孙灿,孙灿的目的是什么?这实在让他忧心不已。眼下刘备还是寄人篱下。一切物质全是刘表供给,一离开刘表他们连稀身之地而没有。

因此,他们不得不服从刘表。

刘表说打。那也只能够打。

徐庶坚决道:“主公,既然要打,就必须速战速决,利用我们的优势压对方劣势,猛攻猛打,一口做气,不胜则败。”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二十八章 出战、断后

同一时间,孙哲、孙灿也回到了孙哲的太傅府里。(

孙哲将在宫中所发生的事情的经过详细的对刘华说了一遍。

刘华听了半响,惊讶道:“什么?你是说黄巾军首领张云攻克了宜阳县,杀奔洛阳而来?”

孙哲难过的点了点头,面庞一片凄苦。

刘华同情的看了孙哲一眼。要说这个世上唯一可以理解孙哲,知道孙哲功劳的人就只有刘华一个人而已。

他知道就是因为孙哲的出现,汉灵帝的许多毛病都改掉了。如:贪财卖官,不理朝政等等大不为的行径都没有发生,在无意中也算是拯救了许许多多的劳苦百姓。可是这并不能阻挡汉朝落败的脚步。因为汉朝在汉恒帝时期,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一个无可就要的国家,仅仅靠着几个贤臣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与其让汉朝苟延残喘,继续**下去,还不如破后而立,建造一个新的理想国度。()()因此,他并没有将“黄巾之乱”的发生,以及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不过,现在事情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原本“黄巾之乱”在一年之内就应该结束了,可是,现在却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另一支“黄巾军”,而且还非常有谋略的奇袭了宜阳,并且直奔洛阳而来,并引起了洛阳的震动。(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发生此事,但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既然大汉可以多出一个孙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出一个张云呢?

张云据说是张角的义子,也许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让张角多出了一个继承人吧?

因此,刘华也只是微微的惊讶了下,就再次的恢复了平静,嘴角亦露出一丝笑意。

此刻,这次意外,不但不会对大汉造成什么威胁,反而可以成为孙灿名镇天下的第一步。他先前不让孙灿出战是有原因的。他知道“黄巾之乱”只不过是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抢夺功勋的人却又多如牛毛。有董卓、朱隽、皇甫嵩、卢植、曹操、刘备、孙坚等等等等。

与其跟他们去抢那一点点的功勋,还不如在家里继续研究兵法来的实在。

然而,此刻却不同了,洛阳城中的大汉名将已经走光,留下来的几乎都是无能之辈,想要破敌只有孙灿一人有这个本事。)何况,这战还是关系了皇城的安危,若是胜利了,那孙灿就是解救皇城危难的英雄。

打胜十战,不如一次救驾。只要孙灿能胜,皇甫嵩等人的风头也将会被孙灿的风头盖过。使得孙灿成为大汉的新秀,只要有了名气,日后招募人才就会容易许多。

因此,刘华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可以让孙灿身价百倍的契机。

他问道:“灿儿,你是怎么想的?敌方有何弱点,假若你是统帅,你会怎么打?”

孙灿将自己的观点重新的复述了一遍。

刘华听后抚掌大笑:“好、好、好!”他连说了三声好后,就对孙哲道:“博渊,灿儿出的计策相当的好,只要依照他的计策行事,定然能够大败黄巾贼寇。不过前提是要灿儿领军,为三军统帅。想要破敌,非孙灿不可。”

对于刘华的话,孙哲是认可一半,不认可一半。

认可的是孙灿出的那个计谋,不认可的是刘华的最后一句,‘想要破敌,非孙灿不能?’他觉得大汉良将辈出,袁绍、袁术、淳于琼、鲍鸿等皆是良将,何必派一个才刚满十六岁的孩童上战场呢。

于是,就上报朝廷,但也仅仅只是极力劝说皇帝刘宏采用孙灿所出的计谋,而并没有说明让自己的孩子孙灿去上战场。然而,那何进却还是不知道悔改,在一旁全力的阻止。

正当刘宏犹豫不决时,突然他看到了他身旁的蹇硕。

蹇硕不同于其他太监,他深通兵法韬略,是先帝也就是恒皇帝身边的重要助手,凡是有需要用兵的时候,恒帝都会先去询问下他的意见。于是,就向蹇硕询问他的看法。

蹇硕经过了上一次贬罚,脾气改了许多,他知道这是一个契机,一个绝对不能够错过的契机,所以在经过仔细分析后,他亦认同了孙灿的计谋。就对刘宏道:“此计处处制敌于死地,是当前能采用的最好的办法。”

刘宏这时才下定了注意,决定采用孙灿的计谋。

当刘宏正准备点将的时候,蹇硕又特意出了一个人选,这个人就是孙哲之子孙灿。

其实他不是不恨孙灿,但是他如果想要再次得到刘宏的宠爱,就不能再出任何的差错。而他知道孙灿武艺高强,此刻又见他在弱冠之年,出了一个如此出色的计谋,心里知道这个孙灿必然是个有真本事的少年天才,远非袁绍、袁术等资质平庸却又自傲自大的庸才可以相比的。因此,他就得需要依靠孙灿的能力重新取得刘宏的宠爱。

然而,他没有如愿。

孙灿只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孩子,朝中并没有一个人会支持孙灿率军出征的。

所以最后定下来的人就是任职长水校尉的袁绍袁本初。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孙灿心中很是不满,明明是自己所想出来的策略,为什么不可以让自己去领兵。

刘华却在一旁安慰道:“灿儿放心,袁绍是赢不了对方的。”他的理由很简单,袁绍之所以会发迹,靠的就是他的身份和地位,而并非是靠的真才实学。而对方可以想出奇袭宜阳,攻取洛阳的战术,就可以证明对方的将领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此刻,袁绍身旁战无良将,谋无贤臣,只凭着他自己如何能够打败不是泛泛之辈的对方呢?

果然不出刘华的所料,袁绍的大军因为一时的贪功冒进,被杀的大败而回。朝廷又派了袁术、淳于琼、鲍鸿三将齐出,本以为这次应该可以杀败黄巾贼寇了,却不想由于在指挥上的不能统一,逐一被对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二十九章 无赖密探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孙哲的耳里,孙哲顿时仿佛苍老的十来岁,囔囔道:“难道大汉真的就要灭亡了吗?”

刘华却自信的笑着道:“只要灿儿能够领兵,自然可以大败敌军。(

孙哲此刻就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道:“此话当真?”

刘华不假思索的回答:“自然不假,是你们自己不信任灿儿而已。其实年岁并不代表一切,关键是在于其所拥有的天赋和能力。你看那曹操如何?说武艺他不如灿儿,可是他照样可以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你们想什么我都清楚,你们只是不愿看到灿儿在沙场上受伤,不愿让他受到任何的危险。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灿儿的兴趣?他不爱学习四书五经,你逼他学了十年,他又有什么成就,说句难听的就是两个字‘废才’。可是,自从我教他兵法后,他才学了一年而已,现在他的计策就被我们运用上了战场,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过分的对孩子关爱只会害了他,让他成为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无用的‘废才’。既然爱他,我们就应该放开他,放掉一切约束让他走自己喜欢走的路,别让他一辈子都只能活在你们的阴影下。(文学小说阅读网?)只有这样,你们的孩子以后才不会后悔来到了这个世上。()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所选择的。是成龙,还是成虫,都需要靠他自己。”

孙哲久久无语,刘华的话带给了他太多的感触。从孙灿出生时开始,他就对孙灿报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比自己还要出色的大儒,几岁学识字,几岁习四书。几岁看五经,几岁写文章。他都提前计划了出来,但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只是一个劲的逼迫他。一不听话就动用家法惩治,使得孩子见他有如见了猛兽一样,动也不敢动。

其实,他也想孩子对他可以向对他妻子一样,动不动就抱着他撒撒娇,耍耍脾气。可是,他又怕会因此而惯坏了孩子。从小到大自己还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爱干什么。

“唉,也许我真的错了。”孙哲长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不,你并没有作错什么,你是灿儿的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只是用错了方法而已。()再说你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谁对谁错,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吗?”刘华轻抚着长须,露出了畅快的笑容,他知道他成功了,成功的利用父子之情,劝动了一个可以与顽石相比美的老顽固。

孙哲突然笑了起来,道:“是啊,既然我们是父子,谁对谁错,还不都是一家人啊!”

“爹”一阵轻呼声从墙角边传来。()原来,孙灿听到袁术、淳于琼、鲍鸿几人都吃了败仗以后,就想来求孙哲让他出战,却不想正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孙哲浑身一震,转过身子,微笑的张开了双臂。

“爹~”孙灿哭着扑到了孙哲的怀里。十年了,从六岁起孙哲就在也没有抱过他了。他时常想着究竟是爹的怀里暖和,还是娘的怀里暖和?

现在终于得到了答案――都一样。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对孩子的关爱都是无私的。

孙哲将孙灿拉到跟前,双手扶着他的肩头,严肃的问道:“孩子,怎么样?有信心去打败正向洛阳逼近的敌人吗?”

“有!”孙灿红着眼圈,坚定的大声喊到。

孙哲欣慰的笑了,称赞道:“好,不愧是我孙家的好儿男。孙家连续几代都是非常出色的,都是光耀了我孙家门楣的好男儿。为父相信你也是一样,而且还会做的更加出色。你等着,为父这就上殿去为你求战。”

“不,爹爹……”孙灿突然叫住了孙哲,说道:“您带我上朝,我自己向皇上请求,我一定会说服皇上的。只有自己去做,才最有意义。”

孙哲点了点头同意了,暗叹:“灿儿,真的长大了!”

父子俩走出府邸一同向皇城方向走去。

*********************************

凭借着孙哲太傅的身份,孙灿很容易的就进入了皇宫,到达了皇帝议事的温德殿。

温德殿内。

孙灿将自己出征的想法告诉了刘宏。

“什么,你说你要去领军杀敌。孙灿,你这不是在给朕开玩笑的吧?”果然,对于孙灿所说的请求,刘宏感到很是意外,但更多的还是觉得好笑。暗想一个孩子能干什么?

“是!”

对于刘宏的疑问,孙灿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个“是”字。

刘宏不以为然的笑道:“朕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现在才刚刚十六岁,想要为国效力,还是再等等吧?”

孙灿傲然道:“有志者不在年高,霍去病将军可以,我为什么就不能?”

“哼”何进冷哼了声道:“你岂能与霍去病大将军相比,真是不自量力。”

孙灿斜着眼睛望了望何进道:“至少不会弱于他。”

何进被孙灿看的心里有点发毛,强辩道:“你凭什么这么说?”

孙灿直眼望着正端坐在龙椅上好笑的看着下面的刘宏,一字一句道:“就凭我手中利剑,我愿以它,卫我大汉。”

此刻,孙灿的身上燃烧起了熊熊斗志,那如火一般的眼神,让刘宏这位真命天子也不敢与其直视,一股弘浩的气势充满了整个温德殿。

“我愿以它,卫我大汉”这八个字久久的在大殿中回荡,在众人的耳中回荡。

刘宏突然有些嫉妒,为何如此出色的人物不是自己,不是自己的孩儿。

孙灿的话有如一股神奇的魔力,让殿里的所有人都相信,他一定可以领兵击溃来敌。只有眼前这位智勇少年可以拯救大汉。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三十章 三个任务

就在刘宏犹豫不决的时候。

刘宏身后的身后突然走出了一人来,来人跪地乞求道:“陛下,孙公子才智过人,精明干练正是大将之才,恳请陛下同意孙公子的请求。臣下愿以向上人头担保孙公子一定可以大胜而归。”说话之人正是蹇硕,要说原先他只是在赌,那这回就是坚定了,从孙灿先前的表现,他相信孙灿一定会打败来袭的敌军,因此他下了很重的赌注。他知道赌注越重。他的功劳就越大,重新翻身的机会就跟着变大。

为了权,赌上这一条老命又有何妨。

刘宏看了蹇硕一眼,拿定了主意,道:“孙灿上前听封!”

孙灿大喜上前跪道:“末将在!”

“朕赐你黄金战甲一套,并特命你为虎贲中郎将,领军一万,南下歼敌。若有任何差池,严惩不歹。”

“末将领命。”孙灿突然想起了来前刘华给他说的话,继续道:“陛下,末将有一个请求。

刘宏道:“说!”

孙灿望了旁边的张让一眼,诡异的笑道:“大战非一人可以取胜,狩猎场上,在下曾经见过张常侍的侄儿张生的英勇,知道他弓马娴熟、智勇双全是难得的人才。并且常思为国效力。此番出征,末将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