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王者-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型说兄ǎ乔蠛椭馈2淌峡谥械耐怂锊樱炔堂埃锊痈铣鼍V莸目赡苄蕴杖肆耍薹ň芫

虽常言道:妇人之言,不可听。但此刻刘表自己分不清麾下众臣谁忠谁奸,唯一可信的也只有这位枕边人了,听她说有好办法,便立刻问道:“夫人有何高见?”

蔡氏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她将一切都赌在了刘表的身上,只求生得一子,凭借刘氏血脉,荆州沃土,能够飞黄腾达,一生富贵。

“无论是谁也别想阻止自己的目标。”蔡氏愤恨的想着。

“夫人???”刘表感觉到蔡氏灼然的目光,莫名其妙地转头看了蔡氏一眼,不知道她为什么神情这么奇怪。

蔡氏发觉了自己的失态,立刻恢复了千娇百媚的神态,说道:“孙灿至孝,其父母孙哲、李氏,皆隐居在襄阳不远的葫芦口,只要我们擒得此二人。即可左右孙灿想法,命他退出荆州,不得入荆。”

刘表开始以为蔡氏有什么奇谋妙计,却不想竟是如此毒计。要知刘表身为“八俊”之首虽无大才,但德行却是高尚,下令攻打宛城,完全是因为听信蔡冒的谗言,认为孙灿有谋取荆州之心,才先下手为强的,此纯属自保之法。

如今,却听妻子出如此毒计,登时大怒,一拍案桌,喝道:“毒妇,此歹毒毒之计怎能使得。孙博渊世之大儒,现虽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却受世人景仰。对其敬重不及,安能加害。汝为妇人,我不与你计较。若再胡言,别怪我不念夫妻情分。”当即拂袖而去,不理蔡氏。

蔡氏气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双眼怨毒的看着刘表的背影,哼哼,你不干,我自己干,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破坏我的大计。

说着,就走出了房间,让心腹找来韩嵩、蔡忠二人。

刺史府偏房。

蔡氏望着韩嵩、蔡忠冷冷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蔡忠第一个叫道:“此法甚好!弟立刻就去葫芦口擒拿孙灿父母。”

“且慢”韩嵩擦拭着额上的汗珠,孙灿父母可不是一般的人,士林之首,世之大儒,此事若真做了,那他韩嵩这辈子,必成过街老鼠,不容于天下。

蔡氏将韩嵩的神态看在眼里,冷声道:“韩嵩,你想临阵退缩?要不要我将你买主求荣,背信弃义的事情抖出来?”

韩嵩大为惊恐,他当年在前任荆州太守王睿麾下效力,因为收了武陵太守曹寅的好处,暗中帮助曹寅做伪证,陷害王睿。使得孙坚看了王睿的伪证后,逼死了王睿。不想,事情被蔡冒发现了。

蔡冒领兵不行,但对阴谋却很在行,立刻就利用这一点,将韩嵩控制在自己的手上,成为他的心腹谋士。

韩嵩也无可奈何,有把柄在对方手上,他只能全心全意的对蔡冒效命。

他见蔡氏重提此事,急忙表示自己的忠诚,说道:“夫人哪里的话,嵩非临阵退缩,而是觉得应当三思而后行。孙哲,在怎么说也是世之大儒,士林之首。若此消息传出,主公将会背负天下之骂名,为世人所不耻,荆州也不会再有贤良前来投效。如此,荆州必亡。”

蔡氏是一妇人,虽有野心,但无远见,听韩嵩如此一说,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便问韩嵩道:“那你有什么看法?”

韩嵩额上的汗珠已经消失,既然横是死,竖也是不死,不如拼上一拼,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只要能保密,就可以瞒过一切。

他沉着的说道:“在我说出看法之前,夫人必须回答我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蔡氏点了点头。

韩嵩问道:“孙哲夫妇确定在隐居在葫芦口?”

蔡氏回答道:“确定,世人只知道孙哲已经隐居,却不知道其隐居何处。不巧,葫芦口正是我蔡氏一族的起源地,也是我蔡氏一族的中心。哪里的人几乎都是我蔡家的人。因此,孙哲隐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当然也决不会错。”

韩嵩在问:“主公对大公子如何?”

蔡氏看了一眼韩嵩,如实答道:“很差。原本他十分宠爱刘琦。但我常向他进毁琦赞琮之言。刘表宠爱于我,每每信之。对刘琦不闻不问,现对刘琮宠爱有佳。”

“那二公子对夫人如何?”韩嵩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蔡氏不屑的说道:“那小子小小年纪就迷恋吾之侄女,不过是一顽劣小儿。对吾言听计从。”

韩嵩道:“那就好办了,夫人,可以先擒住孙哲夫妇,以他们为质。告诉孙灿,让他退出荆州,并且不得声张。孙灿至孝,必然会乖乖退去,不会将此事传扬出去。孙灿一退,主公必会心疑,查其根源。我们在以恰当时机在只有蔡冒大人、夫人、在下、二公子这四人的情况下,将实情说出。”

蔡氏听了,想起不久前刘表的那个神情,心中一寒,问道:“还要告知他,可不可以不告诉。”

韩嵩摇头,断然道:“不可,孙灿突然撤出荆州。一定会引起决大数人的怀疑,有心人便会暗中查访。若被查出,我等必死无疑。惟有让主公知晓,将孙哲夫妇软禁于刺史府内,并由主公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将此事瞒下。”

蔡氏虽然认同韩嵩的看法,但是她知道刘表的脾气,忧心道:“相公的脾气,我知道,如果我说出来,他一定会写休书,将我和哥哥送到孙灿那里赔罪。”

“不然!”韩嵩相当自信的说道:“夫人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主公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且性多疑忌,不见事变,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他不会相信孙灿对荆州无心,内心对其非常忌惮。因此,夫人如此作来,其内心恐怕还会为此而高兴。但其为名士,高风亮节,得知后,定会发雷霆之火。此刻只要蔡冒大人、二公子、在下一同劝主公,分析因果。以主公之性格,一定会拿不定主意。此事不可外传,主公也只能暗自着急。夫人这时可假意晕倒,以主公对夫人之情,定然会请大夫来治疗。只要买通大夫,让他说夫人晕倒是因为有喜,而且依照经验来看,很可能是位公子。

事情至此,也暂告一段落,主公绝对不会再提夫人胁持孙哲夫妇一事。但是要记住一点,孙哲夫妇关在刺史府内,绝对要关怀备至,不可有一丝怠慢。要知道此事后,主公对孙哲夫妇一定会深怀愧疚,若在让他们受到怠慢,被主公得知,那下场就不堪设想。”

蔡氏略一蹙眉,说道:“别的都没有问题,可是胎儿能瞒一时,却瞒不了一世啊!”

韩嵩非常镇定,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说道:“这个放心,夫人不是对大公子还有忌惮之心吗?只要寻得时机,嫁祸给大公子,就说大公子怕失世子之位,不愿夫人将肚中胎儿生出,就暗中加害夫人,令夫人胎死腹中即可。”

蔡氏双眼一亮,这正是一举两得之法。

*******************************

樊城外。

孙灿一万五千大军汇集于此。

“子龙在邓县外以三千破六千,实在值得赞叹,此功劳暂且记下。等破了襄阳后,在一并论共行赏。”孙灿大军一到,就对赵云的功绩嘉奖了起来。

赵云谦虚答道:“全耐主公指挥有方,云岂敢邀功。若非主公器重,予以重任,恐怕赵云此刻还是一皆小小的马弓手而已。”

孙灿大笑的拉着赵云的手入帐,高声笑道:“子龙过谦了,走,我们一起商议,取樊城之法。”

赵云受宠若惊连声称是。

帅帐中文臣武将依次站定,众人各个发表看法,各出破敌之策。

突然,帐外传来刘表使者求见。

孙灿制止住了众人的讨论,让刘表使者入内。

来人是一个满脸正直的谋士,来人作揖道:“刘荆州麾下谋士韩嵩拜见孙太守。”

孙灿见来人面相和善,知道荆州贤才多,也没有怠慢,说道:“韩先生,前来所谓何事?”

韩嵩犹豫的望着众人一眼,笑道:“这人多,不是说话的地方。”

孙灿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爽快的说道:“有话就说,这些皆为灿之心腹,不用多虑。若先生不愿说就请回吧!”

韩嵩从怀中取出一枚金钗,轻笑道:“孙太守先看看这个再说不迟。”

他的笑脸在此刻是多么的卑劣。

孙灿浑身巨震,脸上露出惊骇之色,这金钗正是他第一次出征回来,用先帝刘宏赏赐的金钱买给他母亲的,此刻他还记得他母亲收到这份礼物时,脸上洋溢的甜美笑容。

“你们出去!”孙灿双眼赤红,身体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荀彧担忧的说:“主公……”

“都给我出去……”孙灿还是第一次对属下发如此大的火。

刘华看着金钗明白了什么,立刻让众人出帐。

第五部 荆襄争霸 第四章 心之历练

“你们把我爹娘如何了?”孙灿赤红的双眼瞪着韩嵩,那神情几乎就要将韩嵩一口吞下。

韩嵩被孙灿瞪的心底发慌,不敢看孙灿的眼睛,低着头说道:“只要子羽将军退出荆州地界,再释放蔡冒、蒯越二位大人,就可保孙哲夫妇无恙?”

“好!我答应你。”孙灿想也没想,这个时候说太多已是无用,在他的眼中父母双亲高于一切。土地没了可以再打,可以再占。但是父母没了,那就永远都没有了,再也要不回来了。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接着,说道:“那我父母你们打算何时放?”

孙灿的回答的爽快,已经在韩嵩的意料之中,他说道:“孙灿军神勇无比,若放了汝父母双亲,那荆州岂不要重新落入你们之手?”

孙灿气的浑身发颤,怒道:“你为何不说让我解散大军,遣离所有文臣武将?”

韩嵩看了眼孙灿,自己倒是有这个想法,可是就是没有胆子说。万一逼急了孙灿,无论是谁也讨不了好处。也就苦笑道:“孙太守放心,我家主公绝对不会亏待于孙灿夫妇的。只要太守不再踏入荆州即可。”

孙灿铁青着脸,一掌拍在面前的案桌之上,顿时将案桌拍成两半,这时的他的双目射出一阵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尤其是韩嵩更加觉得心寒。

孙灿一步步上前,抓着韩嵩的胸口,直视他的双眼,语气冰冷之极的道:“你认为一个父母会无动于衷的让别人利用他们来威胁自己的孩儿吗?”

韩嵩本就被孙灿看看的心寒,此刻听了孙灿的话,更加害怕了起来。

孙灿推开了韩嵩,在身上撕下了一块布,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丢给韩嵩,冷冷的说道:“那这封信交给我父母,他们应该会打消寻死的念头。还有,你给我记住,如果我爹娘,有任何不测……我让你荆州血流成河……给我滚。”

“好……好……我滚……我滚……”孙灿此刻的表情有如一只即将食人的猛兽,韩嵩根本就不愿意在这里多呆上一刻,见孙灿发话,立刻就向帐外逃去,不愿多呆上片刻。

韩嵩走后,孙灿整个人都瘫坐在地上,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别人不知道他父母的隐居之所,他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因为孙哲为大汉操劳了一辈子,不愿意再去打扰他们的清休,可是谁知道这样反而害了他们,让他们陷入了危地。孙灿不明白,连刘华都不知道他父母的隐居之所,刘表怎么会清楚?

都怪自己,没有拟订全盘计划,出现了这么一处纰漏。

一夜,整整一夜过去了。

孙灿将自己关在军帐之内,滴水不尽,任何人都不见。只是一个人在专心的想着,想着……

次日鸡鸣时分,孙灿走出了军帐,文武就聚在帐外,没有一个离开的,他们各个都面带愁容,失去了以往的笑容。

见孙灿出来,众人各个都松了一口气。但是一见孙灿的模样,各个又吓出了一身冷汗。

只见孙灿现在是两眼通红,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令人胆寒,面色严肃而神峻,身上竟然出现了丝丝威严。

孙灿看着众人,眼中出现了一丝感动,说道:“你们进来吧?我有事情找你们商议。”他的声音沙哑而有力,语气里充满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显然是已经想明白了什么。

众人依次进入大帐。

孙灿首先做的就是对着大帐内所有的人作揖行礼,歉声道:“灿卤莽,未顾及诸位感受,实属不该。孙灿在这里向诸位赔罪。”

帐中众人各个受宠若惊,表示这些都是自己身为臣下应该做的。

孙灿扫视了一眼,麾下的群臣,说道:“灿不瞒诸位,刘表小儿擒住了灿之双亲,威胁灿撤军。

灿想了整整一天,突然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无知。原以为天下的贼子只有董卓一个,认为自己只要灭了董卓,大汉就能够再度复兴。可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错的非常离谱。

刘表擒住的我的父母,并且逼我离开。表明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领地放弃了仁、义、道德。而灿又想起了讨董联盟,还有迁居益州自立益州牧的刘焉。顿时幡然醒悟,讨董联盟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原先,我以为全是袁绍指挥不当的错。现在才明白,错并不在袁本初,而是在众路诸侯。众路诸侯没有决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参加讨董的,他们自然不会为了大汉而打一场对自己有害无益的战役?一个玉玺,引得刘表、袁绍、孙坚的相争,他们要来干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突然间变的清晰了,大汉已非原来那群臣归心,共发展,同御外敌的大汉了。长久的动乱已经滋养了一批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可以无所不为,无所不用的野心家。刘表、袁绍、孙坚都是其中之一。只有将他们全部除去,才能真正的恢复昔日,那繁荣富强的大汉。”

荀彧听了孙灿之言眼中闪过阵阵欣喜,孙灿什么都好,就是缺少了开疆扩土的雄心壮志。不然以孙灿军强大的实力,岂会只有小小的一座宛县?现在已经有了一统纷争天下,扫平乱世的雄心,他岂能不感到高兴。

天下只有重新一统,才能交还汉室,还政皇室,此道理荀彧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明白了。因此,在历史上,荀彧才会选择具有雄心壮志的曹操为主。

不过,此刻孙灿的德行更适合荀彧的效力。

此刻的孙灿才真正的走上了争霸的道路。

荀彧朗声道:“主公之言,正是彧心中所想。大汉现已千疮百孔,非一人之力可以挽回。我等要做的并非是补漏,而是重新建造一个新的大汉。”

刘华也发觉孙灿变了,他的心变了,这中改变对他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也是一件值得难过的事情。

以前的孙灿他看的透,可是现在的孙灿,他也能看透一半,还有一半已经被他自我埋藏了起来。

刘华问道:“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孙灿道:“城池失了可以再打,父母没了,就永远没了。所以我决定退出荆州。”接着,他打开地图,对众人道:“以汝南为临时据点,攻袁术,占扬州。以次来做霸业的起点,诸位以为如何?”

刘华沉声道:“汝南如今被一伙山贼占领,确实适合我军的发展。寿春地处淮水南岸,南引汝、颍两水,东连三吴富庶地区,北为中原腹地,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淮、肥水利,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北交通要冲。为南北必争之地,比之南阳一郡确实更有优势。江东地处江南富庶繁华,所谓江南之粮,可养天下之兵。若能占得江东,便可利用地形,于天下英豪,一较高下。不过……主公父母正被刘表软禁,长久以往,也不是个办法。”

孙灿脸色不变,看不出心中所想,沉声道:“我自有相救之法,亚父大可安心。”说着,他看着地图上的襄阳,默念道:“刘表,你等着。等我再来襄阳之日,就是你满门抄斩之时。”

其实,救他父母的办法,孙灿可以想出七八个,可是没有一个不冒危险。他已经冲动过一次了,这一次冲动让他的父母沦为人质,岂能再做冲动之事。再次将自己的父母推向火坑,死亡边缘。

因此,他还是决定一计不用,老实的退出荆州。南阳一郡,此刻在孙灿的眼里实在不算什么?他知道此刻最希望自己父母长寿的不是自己,而是刘表。自己的父母此刻就是刘表的护身符,只有自己的父母不死,刘表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危。

父母双亲在刘表手上的绝对安全的,但如果自己贸然救援,很可能就会逼的刘表狗急跳墙,作出玉石俱焚的事情。

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此刻的孙灿绝对不会在贸然行动。一但行动,不说成功率高达十成,至少也要达到九成半。

只有如此,方才能施行救援。救援之后,也就是孙灿兵发荆州之刻。

大军退回了宛城。太守府,孙灿秘密招来徐晃,对其道:“公明,你立刻在军中挑选两百名精锐,忠义之士,分别潜伏于宛城和邓县,让他们乔装百姓,在这两地生活下来。”

徐晃不解,既然要走,为何还要留下两百精锐?好奇问道:“主公?这是为何?”

孙灿淡淡的说道:“因为我们还会回来的。”

徐晃明白了过来,领命而去。

随后,又招来刘华,对他说道:“亚父,您老立刻遣人去长安,将王越、史阿等人给我请来。”

刘华看着孙灿质疑道:“灿儿是想让王越、史阿他们救博渊夫妇?可王越好官,心术不纯,值得信吗?”

孙灿自信的说道:“就是因为心术不纯,才值得信。只要我们抓住其弱点,威逼利诱,不容他不就范。”

刘华心中一叹,没有心机的孙灿本来就已经非常厉害,此刻学会用心机的他,也许只有曹操能和他一拼了吧?灿儿积极开拓领地,一方面是为了壮大自己,平定天下,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麻痹刘表。

刘表你这块磨刀石,总有一天会为你自己磨出灿儿的锋芒而感到后悔的。

此刻,谁也不知刘表才是真正是无辜者,当刘表后悔的时候,他已经被孙灿送上了断头台。

第五部 荆襄争霸 第五章 募民屯田

初平元年(庚午,公元一九零年)八月。

孙灿撤回了征讨荆州之兵,次日,便发招降书,以周仓、许靖为使,前往汝南劝说刘辟、龚都归降。

前车之鉴,周仓本是伏牛山山贼,孙灿不计其出身,予以重用,现官拜骑都尉,此事天下人人所皆知。

刘辟、龚都本也不愿一辈子冠上黄巾贼之名,立刻接受了孙灿的招降之令。

汝南郡,位于豫州东南部,淮北平原西侧。南与正阳县相邻,北接上蔡,东连平舆,西靠确山、遂平和驻马店。因位于古豫州之中,豫州又为九州之中,因此古有“天中”之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千顷沃土铺展城廓四野,地肥粮丰,是名冠中原的小磨油之乡。小南海、西湖横卧古城之旁,再配以碧波千顷的宿鸭湖,使汝南城尤如绿色的小岛。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曾经说过:“汝南唯古豫州之名郡,控长准之右壤,土风深厚,物产丰饶,实为名胜佳郡也。”

土壤肥沃,并不亚于南阳郡,唯一不同的就是,汝南郡人口短缺,生产力较为低下。但是它也相较优于南阳郡的地方,那就是这里的矿业丰富。

西平县谭山的铁矿,储铁量丰富,若开发得当,孙灿军所有的装备应求,就有了着落,不需要为它顾虑,毕竟装备的精良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当然,孙灿不会如此轻易的就离开南阳郡,走的时候,他将南阳郡所以资产,粮草统统调的一点不剩,耕牛、农具、种子也一并带走,并且还让人大力的劝说说百姓,随他去汝南发展。

孙灿在南阳郡很得民心,有六万余百姓愿意跟他离去。

而汝南郡隶属豫州治下,豫州曾是是东汉十三州中最为繁荣、人口最为稠密的一州,汝南更是豫州属下六郡中人口最多的一郡。在最为鼎盛的时期,汝南的人口曾经超到两百二十万之众。

可是现在经过“黄巾之乱”后,汝南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此刻的人口仅有二十五万余,只及原来繁华时期的一成多些,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十室九空。

带着百姓,经过十三日的蜗牛般的行军,孙灿等先头队伍人已经来到了汝南郡十里外的地界。

远处十余个身影快步迎来,孙灿遥遥望去,见来人有一个正是周仓,知道对方一定就是龚都、刘辟一伙人物。

在古代十里送别,十里迎侯都是最隆重的仪式。这也足以证明了刘辟、龚都等人的诚心。

孙灿领着许褚下马,两人步行迎了上去。

对面见孙灿前行,显然是刻意加快了步伐,为首三人一个是周仓,另外两个却是三十来岁的粗汉,头上还绑着条黄巾。

“他们应该就是龚都、刘辟了吧?”孙灿早就听说刘辟、龚都原是黄巾首领波才的旧部,波才在汝南郡被皇甫嵩击溃后,他们就领着逃到了附近的山上,后来得知皇甫嵩走后,就重新占据了汝南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他们竟当起了假太守来,虽然没有什么治理才能,但对百姓还不错,自给自足到也不成问题。

只是可惜了汝南这片沃土。

果然,那两个人来到孙灿的身旁,立刻双膝跪地,磕头拜道:“龚都(刘辟)拜见孙大人,得孙大人亲自相迎,虽死无憾。”此二人身份低微,算起来还是黄巾逆贼,比寻常百姓还要低几个等级。孙灿能亲自出队相迎,着实令让他们感动。

孙灿一一上前扶起二人,严肃道:“孙灿一落魄之人,能得二位义士真心相待,已经深感五内,怎敢劳两位将军行此大礼,折煞孙灿了。”

龚都恭敬的说道:“大人仁德名望天下皆知。在宛城所坐之事,龚都也时常听说,我二人敬仰大人已久,早欲投大人麾下久矣。奈何身份低微,不敢轻易相投。大人荣招,正是我等之荣幸。”

话以至此,孙灿也就不再做虚伪的举动了,当即除下龚都、刘辟两人头上的头巾,说道:“黄巾教义虽好,但不太符合实际。只会对天下百姓带来不幸,今后,你二人皆是我麾下将士。此二物留之无用,不如让他随风而去吧。”

龚都、刘辟听了大为感动,“黄巾起义”失败后,黄巾贼众几乎已经成了过街之老鼠一般,天天喊打。孙灿的此番举动正是饶恕了他们以前的一切罪恶,给了他们新的生活,新的身份。

以前,他们是灰溜溜的做人,但此刻他们可以昂着胸口说道:我们是名震天下,战无不胜的孙灿军的将士。

两人热情的将孙灿请进了汝南郡。

汝南郡较之宛城还要大一些,城墙都非常的陈旧,显出了它悠久的历史。

“龚校尉,汝南郡中可有六万百姓所居住的空房?”孙灿此刻最担心的就是身后那六万多年百姓。是自己将他们带出来的,自己就有权利,将他们照顾好。

校尉是一个较小的官职,手下也只有几百来号人,但从龚都那憨厚的笑脸来看,他显然已经很知足了,见孙灿发问,立刻恭敬的回答道:“主公放心,汝南郡内十室九空,所有房屋都是现成,只要稍稍打扫,就可以住人。”

汝南郡府衙位于汝南郡城中心,在接交郡守印绶后,就下令对汝南郡做了一切措施。

首先,当然就是将百姓安顿,此人物需要出色的应对能力,名士许靖当仁不让。

其次,重新设置汝南郡所有的规章制度,以及郡内所有的改革事宜,内政奇才荀彧、顾雍、梁习三人进行整编。

虞翻协助孙灿处理事物。

陈到接收汝南郡防卫,并在取得龚都、刘辟同意后,解散了城中的那些所谓的士兵,老弱病残通通分派良田土地,共他们生活,其余青年壮汉一律交由高顺这位练兵大家来训练。

至于兵权,孙灿交由刘华、徐晃、樊武、张辽四人共掌管。

让他们训练士卒,整编汝南郡中的六千士兵。

毫无疑问,荀彧、顾雍、梁习三人的处理政务的才华不是一般的强。

尤其是荀彧每每列出的政策都会在利民的情况下,给孙灿军带来莫大的好处,这一点让顾雍佩服不已,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位置让于荀彧。

当然,这也是正常,历史上,曹操南征北战三十余年,不但一有大事就修书于荀彧商议,至关重要的粮草一事,从不需要曹操的担忧。

在荀彧在位期间,除官渡之战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粮草不足的事情发生。

这不为了让孙灿军不为粮食而苦,荀彧想出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学古人屯田,但是他此屯田和彼屯田不同。

荀彧私下找孙灿,提议道:“史上屯田皆为自由耕种。因此,农物参差不齐,产量也不丰。若我等选择一块沃土,招募壮力务农,并给予赏罚,收取其中粮响,产量必然会上升多许。”

孙灿明白荀彧的意思,人都是懒的,一亩地可以上缴粮响,并养活一家人,很少就会有人种两亩地。然而,募民屯田,就是采取半强迫性质的让一家人种三亩或四亩地,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此法非常的好,虽然说采取半强迫性质,但只要粮响合理,那么百姓得到的也将会比自己随意种的粮食,要多的多。

食物一多,生活自然也会富裕起来。另外,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体力及力气,为招募良兵也会有着不小的帮助。

此法,不但可以增加领地中的粮食,还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更为日后的战斗做准备,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孙灿立刻点头同意,并颁布了指令,不过响应者却寥寥可数。

无奈之下,只得暂且作罢。

在规章制度及改革事宜都编写好之后,荀彧给孙灿推荐了一个叫陈群的人才,陈群字长文,颍川郡人,自幼于荀彧相识,后随父避难徐州。荀彧得讯,立刻修书请其来汝南。

陈群早闻孙灿贤明,隐名相投,绝口不提荀彧相荐一事。

孙灿接见,询问了几个问题,陈群夸夸其谈,分析的条条在理。孙灿知是大才,立刻予以重任。

陈群见孙灿,唯才是用,立刻表明身份,真心相投。

交谈中陈群对荀彧的募民屯田,非常感兴趣,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孙灿当即任命陈群为典农官,处理荀彧提议的募民屯田之新法。

陈群在汝南干得有声有色,他找到了百姓为什么不响应的根源。

百姓习惯于自耕自食的生产模式,担心被强迫放置在国有土地上耕作,既疑虑谷物成熟后自己能否得到实惠,又恐官家反悔。

因此,几乎是无人响应。

但在陈群耐心的规劝下,提议自由应募的方法,使当地人民自觉自愿地参加屯田。为孙灿日后的粮草支援,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第五部 荆襄争霸 第六章 神匠郑浑

军政上,孙灿也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听从荀彧的意见,以高薪聘请铁匠、矿工等人才,让谭山铁矿恢复了运转。

谭山山脚,打造兵器的工坊就建立在此地,今天正是开工的日子。

糊好几十个炉子,做好几十个风箱,一百三十名铁匠,红红火火的铁工坊在一炮响后,就正式开工了。锻打声叮叮当当,从早到晚。红红的炉火,将那一片地方映照亮了。明明暗暗,闪闪烁烁,十分壮观好看。

就在这打造兵器的几排工坊中,经常看见一个高大而壮实的中年男子,他穿着普通的工作服装,时而在这个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