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新明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官人这银子付地不亏吧。”田尼姑打趣说:“看来小官人是极中意了,不过你要快活也就今日,明日就没了。日后见到有情趣的风流娘子我再与你牵线。”

“为何?”

田尼姑语焉不详的解释道:“明日就有人带走了。”

李佑皱皱眉头,想了一想,说:“方才已经尽兴了,现在没甚体力。待我出去吃的酒足饭饱,午后再回来耍弄。小师太需要我带什么酒食么?”

那田尼姑却也不客气,点了几样吃食。

父亲教导过,要心硬手狠。所以就提上裤子不认人罢!

李佑离开了观音庵,匆匆赶到县衙,这知县大老爷此时不在堂上,听书办说在后衙书房里。

李佑便向后衙走去,过了中庭到了后衙院门。却见那贼眉鼠眼、嘴歪齿凸的门子叉腰拦在正中,不许他进去。原来这门子姓赵,曾经与李父有过嫌隙的,但李父身为老捕头,赵门子也奈何不得。今日见李佑闯将进来,少不得刁难刁难。

李佑忍着厌恶,拱拱手道:“烦请禀报大老爷,我有要事求见。”

赵门子打个哈哈,“你能有什么大事,老爷歇息着呢,见不得你。”说罢活动活动手掌,“若有几钱门规银子,我也替你去瞧瞧大老爷。”

李佑勃然大怒,一是门规钱一般只收外客,衙役吏员见大老爷向来不交门规钱的,这赵门子分明蓄意刁难。二是好不容易老父亲接济了一两银子,今天就被那尼姑哄去了一半,还剩个五六钱。这赵门子一开口就要这么多,能不生气么。

真是火冒三丈,李佑抡圆了胳膊狠狠给了赵门子一个大巴掌,打得赵门子鼻血喷发,眼前金星乱晃。

赵门子回过神来,扯着李佑嚷嚷起来。这时候出来位黄师爷,乃是知县上任时候自己带来的,在衙门里管着承发房,经手公文往来,是知县大老爷的心腹,背地里常被众人称作四老爷。何为四老爷?大老爷知县,二老爷县丞,三老爷主簿,这师爷就是四老爷了。

黄师爷问明白了事由,便领着去李佑书房了。

这间书房颇为雅致,摆放着些书画盆景。陈知县卷着本书斜倚在榻上,漫不经心的翻弄着。

李佑走上前跪下叩头。他穿越以来这个时候倒是和知县距离最近,李佑偷偷打量了几眼这个打了自己两顿大板子的父母官,真的是相当年轻啊……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古代竟然有这么年轻的县官,回想自己前世,县长县委书记三十多岁都称得上非常年轻了,还真没见过二十几岁当一把手的,简直可以称一声小陈知县。

不过此时知县大老爷似乎有什么烦恼,面上带着几分忧色。李佑胡思乱想道,这小陈县官心情不太好,说话可得要小心,免得又是一顿大板子。

“是何情况?”陈知县问下话来。

李佑没有竹筒倒豆子,只是简单的说在观音庵发现了严娘子,请知县大老爷下令处断,其他的就等着陈知县问吧。

知县却没有多问,站起身拿起一个白牌,写了几句话扔给李佑。“你持牌带些衙役将那观音庵里的人都锁拿回来。”

“慢……”黄师爷拦住了李佑,仔细问道:“那严娘子什么状况?”

“关在了后院一间密室里。”

“别的呢?”

“被捆着,动弹不得。”

“还有呢?”

这师爷真八卦啊,李佑腹诽道,嘴上回答说:“精神头不太好,眼睛有点哭肿。”

黄师爷笑骂道:“你个蠢才!我问你那严娘子失身了么?你扯东扯西的作甚!”

啊?四老爷的兴趣真特别,原来就要问这个,你爱听我就给你详细道来。李佑赶紧回复道:“那严娘子披头散发,衣衫不齐,上面仅穿小衣下面只套着纱裙,裸着两足两臂和胸前一片,浑身上下那可真是……”

咳,咳,黄师爷真是被李佑气乐了——我问你是为了听桃色八卦么!遂吩咐说:“既然如此情况,那不要去太多人,且记得要叫几个牢婆子去看顾着严娘子。此事已经关系到妇人名声,绝不要广为宣扬。”

陈知县一样点头称是。

第3章 桃色话题人物

李佑得了知县和黄师爷的吩咐便出去叫了些捕快皂隶,因为老爷说了不要广为宣扬,所以不敢让那些嘴巴极大的帮役们去。

这帮役又叫白役,就是聚集在捕快周围的无业游民,一边帮着衙役跑腿办差,但不从衙门领钱;一边仗着和公门关系近,办些事情,收些好处混几碗饭吃。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就是临时工,整个虚江县一共才十来个捕快,帮役倒是一百多号。

李佑领着四个衙役和两个牢婆子直奔城东观音庵而去,到了那里叫开门便一拥而入。不多时押出了田尼姑,看见李佑,她面如土色,身体抖得筛糠一般,几乎走不动路了。

两个衙役只好架着田尼姑,也知道这尼姑不是好东西,于是手上捏捏摸摸的不停,沾点不占白不占的小便宜。

又等了一刻,牢婆子把严娘子扶了出来,真是风吹弱柳雨后残花。牢婆子经验丰富,带了斗笠面纱等物来,给严娘子用上。

这队人马收工回衙,陈知县便升了堂,只有黄师爷再旁候着充当了临时书办,再无他人。先将严娘子送到侧房休息,就开始提审田尼姑。这尼姑见了官,神色越发慌乱。先打了几板子,就一五一十全都招了。

原来有个湖州客商王某,与田尼姑是勾搭成奸的老相识了。王客商做些丝绵生意,往来于湖州和虚江,每次到虚江,必与田尼姑盘桓一番。那日二人正在庵内,忽然打起了春雷下起了春雨,然后有个娘子来避雨。王客商见色起意,伙同田尼姑囚了那严娘子凌辱一番,自道事情做得隐秘,无人晓得。

而后这王客商寻了个木箱,想着将这个小娘子装到箱里,运到船上拐往他乡。只是舍不得他那货物,经营买卖耽搁了这些日子,最后与田尼姑交代明日也就是十九日便要来运人。

陈知县气的面皮发红,朗朗乾坤下,他的地盘里竟然有如此不法之徒!且将田尼姑打入牢里,另派人去捉拿客商王某。

此时严秀才赶了过来,夫妻二人抱作一团哭了一场,公堂内五六人无不感慨。只听那严娘子哭泪雨滂沱,颤声道:“奴家蒙羞,苟活于世。得幸见得天日,重与夫君相逢,此生已无挂念。即此别过,来世再服侍官人罢。”

她想要撞柱子自杀了……李佑根据大量戏曲、小说判断,暗暗挪动脚步,不动声色的靠向离严娘子最近的这根柱子。

“不要短见!这并非娘子自肯失身,乃他人所过,娘子何错之有?且与我回家去安心侍奉公婆。”严秀才急切拉住自家娘子说。不知怎的没有拉住,被严娘子挣脱开了。

正如判断,严娘子一头撞向旁边木柱,李佑不动声色横移一步拦在了当中。严娘子只管低头撞柱,哪里看得眼前,结果撞进了李佑的怀里。但这李佑横移过来时也没站稳,被严娘子用力撞击后,下意识的抱住了她倒在了地上。

只见那李佑与严娘子在地上滚作一团,四目相对,比近在咫尺还近,一时都呆住了。

公堂上诸人哑然无声,这是什么戏码……都没见过这样的。

按说出了这种丑事案子,受害小娘子必然要剖明心迹的,说是表演也罢、真心也罢,少不得上演一出以死明志的戏码。例如撞柱,的确真有敢玩命自杀的,那都要被表彰为节妇,死后说不定上牌坊的。但真死掉的毕竟罕见,更多的是撞破个头皮假装昏迷被救,以后就不了了之,算是以死明志过了。

也怨不得谁,古人就是这个习气,君不见,当皇帝都是要三辞三让,大家一起扭捏个过瘾才能名正言顺的登基么,和这撞柱的把戏本质一样。

这种社会潜规则,众人都是明白的,所以都没去拦着,连那严秀才没准也是故意松了手的。唯有这李佑,带着些前世意识,一年轻冲动便闹出这场乌龙,弄得公堂上下面面相觑,下面该怎么办?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严秀才,上前拉起了娘子,对知县点点头,带着娘子快步离开了衙门,走的甚是匆忙。他也明白,留下来无论如何都是丢脸,三十六计走为上。

好一笔糊涂账,陈知县摇摇头,退了堂。

意识到了什么的李佑从地上爬起来,尴尬的讪笑几声,也赶紧走人了。后面堂上诸人议论纷纷,公推的结论是——李佑蓄意调戏,作救人样子占严娘子的便宜。一齐笑骂了一句:“真是个好色鬼!公堂之上也敢如此放肆,也不怕知县大老爷的大板子。”估计那严秀才回过味来也会这样想吧,不然众人实在无法解释李佑的行为。

当夜,湖州客商王某被捉拿归案。次日知县叫了四五个知情人审案,王客商颇想抵赖一番,即被上了大刑。

被叫来充当皂役的李佑亲自操持,却是业务不熟练,不小心夹断了王某的手指头掉了下来,没有达到藕断丝连骨肉相连的水准,被老皂役鄙视了一下。几遍大刑下来,王客商受痛不过,也全招了。

陈知县拿到口供,刷刷写了判词,但被师爷拦住说了几句话。于是判定:此案涉及妇人名声,不上解府部(苏州府、南京刑部)公开行刑。湖州客商王某、虚江城东观音庵尼姑田某等人犯合伙凌辱人妻并意图拐卖,罪大恶极,天理难容,判当堂杖毙,裹了席子扔到义冢掩埋。王某身边银钱二百两,都赔给严秀才,城东观音庵抄没入官,以后处理。

古代刑罚可比二十一世纪狠多了,李佑心下感叹,放在前世最多关十几年就出来了。还有,这严秀才竟然得了二百两银子精神损失费!相当于他十几年的工资了。

那边田尼姑听到判词,慌得魂飞魄散,一把抱住了李佑的腿,“小官人救我!”

陈知县、黄师爷、两个衙役同事齐刷刷的用颇为玩味的目光望着李佑。李佑尴尬的要甩开田尼姑,却被纠缠的死死挣脱不开,他心里想道,你这尼姑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我救你干什么,也没这个能耐。心硬手狠……心硬手狠……

田尼姑看李佑不管她,绝望的大骂:“你这杀千刀的小贼驴!一点露水情份也没有么!我瞎了这双狗眼,招引得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咒你下面那根狗鞭早早烂掉!”

有奸情……堂内众人看李佑的目光愈发有趣,若不是害怕被知县以咆哮公堂的名义打板子,都会有人仰首大笑了。好个李小官人,连续两日公堂上都惹出了桃色纠纷,风头一时无两,真乃本衙风云儿。

李佑耳中听这淫尼骂的恶毒,大为恼火,又觉得丢了面子,下了死力一脚蹬开。扯什么情份!小爷我也是给了你几钱银子的,彼此互不相欠!

陈知县见越闹越不堪,看在破了案份上,也懒得管李佑这裤裆里的腌臜事情,摔了牌子下令行刑,早点把两人犯打死埋了完事。

而旁边黄师爷对着李佑若有所思,开口道:“李差役与我到公房一叙,老夫有事相商。”

李佑有点惴惴不安,难道我这是犯了什么大错?这年头有作风问题这种说法么,不是听说都以此为风雅事啊。又想了想,若是真有大错,以那陈知县的手段,早就又是一顿大板子赏下来了,看来问题不会太严重。挨到黄师爷的公房,李佑揖首道:“老先生唤小的前来,有何见教?”

黄师爷笑眯眯的拈须点点头说:“李差役年少风流,老夫眼热的紧哪。”

李佑作出愧色,“老先生说笑了。”

黄师爷问道:“李差役世代为胥役,想来在本县也是人情熟惯的,今老夫有一事相托。”

其实我不熟……李佑从小在老家西水镇里长大,直到去年顶替父亲进了衙门当公差,这才住到县城里,至今超不过半年工夫,哪里称得上熟悉。但能趁此机会给黄师爷办好事情,显然有利无害,所以就嘴硬的先应承下来。

“我家东主陈县尊出自山东大户人家,自小攻读诗书,少年骤贵,去年春闱中了二甲进士。”黄师爷缓缓道来:“中了进士后没有考入翰林(进士入翰林是升官快车道),便不愿留京,选了这虚江知县的位子。但毕竟年轻,未免有些气盛……”

李佑一脑门糊涂,这老先生给我讲这些作甚?但糊涂归糊涂,心里却免不了艳羡,出身豪门,仪容俊雅,又是二十多岁的进士,虽然没能入翰林,但也是他在所有方面只能仰望的存在了。恨不得把酒问苍天,为何不让我李佑穿越到陈知县身上?只能当个小市民终日混迹于市井之间,一辈子都无望跻身士林。

黄师爷话题一转,又摸出一小块银子塞给李佑道:“前番两顿板子李差役受累了,这是点汤药钱,老夫做主给你了。”

李佑也不推脱,收起银子拍着胸脯说:“小的是个直爽人,老先生到底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小的赴汤蹈火也要办成了。”

原来以本朝制度,户部在天下设有数百税课司,专收商税,虚江县作为江南重镇也是设了税课司的。有个户部郎中名唤王岳,号终南的,奉命巡查江南各税课司,前日来到虚江县。依照官场风气,作为地方父母官陈知县要给王郎中接风洗尘,并赠送程仪钱——这都是官场陋规,谁也免不了的。

那日,陈知县一如惯例安排了官宴,请了些乡绅士子名妓陪吃陪喝。但最后结果陈知县却与王郎中闹得很不开心,问题便出在了银子上。宴会散后,陈知县赠给王郎中一份程仪,王郎中觉得受了侮辱,没有收下,两人不欢而散。

这王郎中真是清官……李佑想。

黄师爷嗤笑一声道:“你道他清廉如水么?县尊只赠他五两程仪,收了才叫人笑话!”

原来是因为太少……不符合王郎中这天下第二大部(户部官员一直觉得自己比礼部高,仅次于吏部)五品郎中的身份。

李佑听得很无语,那王郎中好歹也是京堂要害部门的五品大老爷,五两银子就想打发?难怪王郎中不高兴。这陈知县能有二甲进士出身,应该是个聪明人,怎会做出这般可笑的蠢事情。他这进士出身难道是运气逆天蒙混来的不成?

其中原因,李佑很是好奇,可惜黄师爷始终不解释,使人心痒痒。

“出了这事情,老夫要设法为东家补救一二。”黄师爷继续说:“打听得王郎中有项雅好,喜欢寒衣微服入妓家,扮作粗俗状调笑夜宿,最不耐烦与雅妓棋琴书画应酬。老夫打算请他在本县交际一番,怎奈我到此地不久,实在不识途,看李差役风流年少,想必熟悉本地青楼楚馆,烦请帮衬帮衬。”

你懂得……黄师爷用眼神示意。

用这年头的分类,这王郎中就是偏重口味啊……李佑哪里懂得这些青楼门道,他穿越前去过的两家土娼根本上不的台面。但话说到这份上,再看他这两日在公堂上的形象,要说不懂黄师爷也不信啊。不懂也的装懂了,不就是拉个皮条么。他心里拿定了一个主意说:“老先生言重了,一时间不知道哪个合适,待我下去仔细斟酌斟酌,今日必有回报。”

黄师爷又掏出一个小小的元宝,递给李佑,“如果有合适的妓家,就定下来,事后必有重谢。”

话说回来,这陈知县乃南直隶地方正印父母官,一来只受苏州府和南京吏部考核;二来那王郎中虽为京官要职,但此次只是来巡查户部直属的税课司,又查不到陈知县头上。就算得罪了王郎中,黄师爷至于如此紧张么?这就与黄师爷为陈知县进行的另一桩谋划有关系了。

李佑得了黄师爷委托出衙门,正思量着此事。冷不防听到耳边有人骂道:“小贼驴!不得好死!”今天第二次有人骂他了,转眼看去,却是前番被他抓过来的于大郎。

今日秀才娘子案真相了结,这于大郎自然被陈青天洗冤出狱,再世为人了。被关了这阵子,泥人也逼出了火性,一出来就看见仇人,忍不住痛骂几句。

等到李佑拔出腰刀准备教训教训,那于大郎便像兔子一样飞快的溜了。

看这速度,李佑自认追不上,但你跑得了和尚还能跑的了庙?等小爷我有空去找你,李佑骂骂咧咧的收回了刀,又想起明明是他自己有错在先,就决定放过这家伙。

狗腿子衙役都是这欺软怕硬的做派,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里的固定形象了,可叹李佑就是这光荣的狗腿子中一员。

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

本朝的繁华地方,必有帮闲这一行业。什么是帮闲?说透了就是给各家青楼妓馆招徕客人的。你要有所需求,熟悉门道的帮闲自然会领你去找对眼的妓女,不管是雅的荤的还是有特殊爱好的,总是尽力让你满意的。并帮着说说笑笑、烘托气氛,从中赚点酒饭钱。

李佑正好就认识这么一个帮闲,名唤孙及,是李佑小时候的邻居,年纪比李佑大个七八岁,读书不成便在县城里讨生活,前些日子还和李佑打过叶子牌。

已经是午饭时候,李佑也顾不得吃,直接来到城南孙及家,叫门却没给开,只听得里头有个娘子娇滴滴的问道:“外头是哪位官人?”

这大约是孙及家的娘子了,李佑高声回答说:“我乃孙兄的好友李佑,你家官人与你提过我么?今日有些事情找他商议商议。”

里头说道:“原来是李捕快,素来听我家相公提过的。我家相公出门前有过吩咐,道是去姚兴儿那里去了。”

姚兴儿是本城名妓,传说涉猎棋琴,能诵诗书,和许多文人士子能唱和往来的,各种官宴上也常被召来助兴,真是场面人物。李佑只是听说过这么个人,可并不知道在哪里,又问道:“你可知道姚兴儿家在哪里么!”

这问题登时惹恼了里面的孙娘子,“李官人好不晓事!却把这等问题来调戏奴家么,快快走开,休要再言语了。”

讨了好大一个没趣,李佑悻悻离开,问一个良家女子某妓馆在哪里这种问题似乎是有点不妥当……别人知道了又该说李佑这色鬼调戏良家妇女。

本县里的妓家,多是集中在县城西北两条街巷里,李佑到这附近打听了一番,便找到了姚兴儿家。门面装饰颇显阔绰,在门口听见里面不知道什么人在叮叮咚咚弹琴,有个半大丫头坐在院里。

李佑问了两句,这丫头就进屋去通报,不一会儿做文士打扮的孙及孙帮闲出来笑道:“李小弟不是被县官打了两顿板子严令查案么,怎么有空来找哥哥。”

“却是有正事求到哥哥这里了!”

孙及哈哈大笑:“哥哥是做什么行当的,你难道不知道?我这里哪有什么正事。”

李佑看看左右无人,将黄师爷的交待讲了一遍,就是省去了王郎中的身份,只道是黄师爷要招待贵客。

孙及沉吟一番,道:“我这里倒是知道几家,李媚姐、元宝儿、关小桃都是此中好手。”

李佑琢磨着师爷的意思说:“只管找那最淫浪最会调弄的,不要那些拿腔捏调不爽利的。”

“那就李媚姐了,说是说不明白,眼见为实,我现在带你去见见,合意了都好说。”

李媚姐家离此倒也不远,顺着河走过去有个元生桥,桥头附近就是她家。见门口挂着一对红灯笼,孙及回头对李佑说:“好造化,看来是没有客人的。”说罢他很熟门熟路的直接推门走进了院子,高喊道:“媚姐儿!出来见客人了。”

珠帘两边一分,闪出个妖妖娆娆的小妇人,二十余岁年纪,身量高挑,肌肤丰满,柳眉凤眼勾人魂魄。身上罩着一件宽袖大红对襟缎子袄,但这襟口却没系住,半遮半掩的露出了里面抹胸,更兼胸前两团鼓囊囊的突起颤颤巍巍直戳人心,下面一件绿绸裙,莲步轻移间露出了尖尖缎面鞋头。

小妇人带着脂粉香气扑面而来,玉葱样的手指捏着小团扇戳孙及,口里银铃般笑道:“孙大相公,好久没来奴家这里了,可把奴家想得夜里睡不着觉呢!”

李佑看的眼睛有些发直,这女人可真敢穿啊。这年头不是敢露半个胸脯给人看的唐代,他穿越以来,见到的女子衣服样式虽然种类不少,但不管盘领还是对襟,领口都很严实的,有的甚至是立领,哪里见过敢露出抹胸的穿法。就这一露,万种风情便出来了。

孙及调笑两句,把李佑介绍给李媚姐说:“这位是你本家,在衙门做捕快的李官人。”

“哎呀,原来是公差小哥哥,不会是来捉拿奴家的吧。”李媚姐抛个媚眼儿调戏道:“奴家身子弱,经不得蹂躏,官人要好好怜惜哟。”

李佑嘿嘿一笑,伸手去捉李媚姐,“那姐姐便与我走一遭吧。”

李媚姐轻轻转身说:“奴家太怠慢客人了,进屋叙话吧。”顺便很自然的避开了李佑的爪子。

孙及朝李佑递个眼神,询问意思,李佑点了点头。

三人在前厅坐定,有个颇为秀美的十五六岁少女上来端茶递水,摆些果食。孙及看着那少女道:“小环儿出落得越发水灵了。”又对李佑说:“此乃李环,与媚姐是嫡亲姐妹。”

李媚姐难得正色对孙及说:“奴家姐妹沦落贱籍,眼看着小环儿也到了出阁年纪,还望孙相公多多看顾,介绍些好恩客。”时下妓女初次接客也叫出阁,有时会弄得和嫁女一般,当然这嫖资也是很贵了。

“那是那是。”孙及点头道。

李佑把黄师爷给他的那小元宝掏出来,放到桌面上,对李媚姐说:“姐姐这几日不要接其他客人了,有位贵客要来你这里,这是定金。”

李媚姐抓住银子故态复萌道:“难道客人不是小哥哥么?奴家可失望死了。”

孙及也帮闲本色,在一旁凑趣说:“李小弟不先验一验媚姐儿的货色么?好回去如实汇报啊。”

鬼知道那王郎中什么心态,李佑想,小心为上,先不要沾惹这人了。与两人计议一番说定了诸般事项便起身告辞了。

回去汇报后,黄师爷对李佑的高效提出表扬,并立刻赶往公馆拜见王郎中,约定了明日晚上,也就是二十日晚上在李媚姐家里宴请王郎中。

次日一天无事,到了黄昏时刻,黄师爷从衙门里调了大轿,带着李佑去公馆接王郎中。王郎中约莫四旬年纪,面黄须少,客套一番上了轿。抬到李媚姐家里,黄师爷打发轿夫回去了,只留了李佑候命。

那王郎中见了李媚姐,身子先就酥了一半,老脸皱纹笑的如大麻花一样。黄师爷与李佑对视一眼,看来王郎中是很中意了。

从外面馆子定了上好的席面,在李媚姐家内室摆了一桌,荤素果蔬一应俱全,做得都甚为精细。点了两根大红蜡烛,王郎中与李媚姐便在那里吃酒调笑,李媚姐拿出十分功力,时而娇痴撒蛮,时而淫行放荡,将王郎中挑拨的欲仙欲死,黄师爷充当了帮闲角色,坐在旁边说些个有趣捧场的荤话,这放浪形骸的氛围极是欢乐。

李佑被打发在外厅等候,李媚姐怕他无聊生怨,也摆了几样酒食,唤出妹妹李环陪着李佑。李环也不知作什么怪,也没个陪客的样儿,只管自己在那里装聋作哑。

李佑一开始也没在意,只关注着内室诸人,但年少没耐性,过了一刻便无聊起来。看着里头影影绰绰十分热闹,而自己这边冷冷清清,按捺不住,故意没话找话的去挑拨李环,问问芳龄籍贯爱好之类。

但那李环厌恶的瞄了一眼李佑,远远地坐到边上去,仍是不言不语不搭理。原来这李环虽然出身娼籍,但自小在姐姐庇护下,没受过什么苦头,还存着点少女心性。念得些书识得些字,平日里最倾慕的是文人士子,最爱看的是才子佳人。常常自诩出淤泥而不染,梦想着与衣冠子弟你来我往,委实不愿意和李佑这样的无才无势的粗俗人物打交道,觉得这是玷污自己。

见对方这个把自己当狗屎的态度,李佑心里大怒。他穿越以来心里始终积压着股抑郁气,因为他这每每被鄙视的身份,让他这个带着些现代人优越感的穿越人士很是情何以堪。打个比方,本来是个名牌大学高材生,忽然穿越成了现实里人人喊打,网上人人喊杀的城管,精神上能不郁闷么?

平时李佑也只能无奈忍着,但此时这股气却都被李环激发了出来。被知县打板子、被师爷当狗腿子也就罢了,谁让人家是上官,但你这个小婊子也敢平白无故给脸色?更别说小爷我还什么过分事都没有做,并没得罪你。

李佑想要发作起来,又恐惊扰了内室里面的好氛围,惹出些是非来。那黄师爷是知县老爷的亲信,惹得他不痛快,以后自己少不了麻烦。只得记恨在心,忍气吞声,自斟自饮,一杯接一杯的灌起闷酒来。

李环也不在乎,翻了本书照着油灯自顾自的看起来,如果不是怕姐姐出来责怪,早就回到自己闺阁写几个字睡觉了。

李佑这酒吃的急,十来杯酒意就上了头,醉眼朦胧里看见李环手里书卷的封面上有“漱玉词”的字样,原来是宋代李清照的词集,忍不住出言讽刺道:“李易安也是出身诗礼世家,虽然嫁了好几次,但总是没当过婊子的,贵府小姐你真是能附庸风雅。”

李环顿时被这句话气的满面通红,一双杏核眼愤愤的能喷出火来,恨不得撕碎了李佑,咬牙切齿开口道:“你这无赖白丁晓得什么诗词,实在不配谈论这些。”说罢,立起身来就要走人。

李佑醉醺醺的扯着李环的袄子道:“李清照这水平,我随便写两首就能差不多的!”

李环越发厌恶李佑,简直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无耻之徒。

当我不会抄袭诗词么,只是穿越以来整日里混迹市井,没有合适场合抄袭罢了。帕瓦罗蒂到了农村去唱歌,恐怕只会被人当成鬼哭狼嚎吧。想到这里,李佑忍不住拿出准备已久的撒手锏卖弄,也不管场合对不对了,穿越到古代不抄袭几首简直就是白来一趟。

于是李佑借着酒劲摇头晃脑念道:“采桑子,咳,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个比李清照如何?”

好词句!宛如闪电劈进了李环的心里,愣在当场,浑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这无赖是抄别人的罢,不知道这词是谁写的,写的好迷人。

李佑剽窃完这首采桑子,震住了对手,有些洋洋得意。眼角发现门口有人,望过去却见黄师爷、王郎中一脸古怪的瞅着他,像是瞧见了什么怪物,或者是瞧见牛粪上长出了一朵鲜嫩嫩的花儿。

原来刚才时候,黄师爷见王郎中和李媚姐之间你侬我爱的恋奸情热,就很识趣的告别。王郎中将他送到门口,两人便听到了李佑嘴里这首采桑子,词的好坏先不提,但从李佑嘴里出来,使人甚感怪异。

他们可不像李环那般就是个业余选手,两人一个是进士一个是举人,诗词文章上面那是有真材实料的,可都没听说过这首词。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真想不出李佑能从哪抄的?难道的确是他自己写的?

还有就是站在后面的李媚姐,大字不认几个,更不懂诗词,但“醒也无聊,醉也无聊”这句却是听明白了,觉得就是自己的人生写照,一时也有点酸酸的。

李佑头上刷的冷汗直流,不知怎的有些慌张,酒意醒了七分,小跑着凑到黄师爷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