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歌一曲-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桓雒挥惺导室庖迦匆材芷鸬讲环谱饔玫墓僦埃辽伲梢院团啻笕说萆匣埃斜匾幕埃部梢匀ゼ鼻夭U庖彩钦焦贝鹂娴囊恢质铝恕D蔷褪牵桓鋈嗽诒竟换岬弥荆ゾ退词强梢缘玫街赜谩�

外来的和尚就是比本地的和尚吃香呀!于是,这个在秦国过去的鄙商,现在以北秦国外交官的名义,大摇大摆的来到了秦国。同时,他带来了北秦各种的骨器、书籍、纸张、笔具、白牛、西域的瓜果、胡香,还有求婚的聘书。城外步出的是白发苍苍却神采奕奕老甘龙。

甘龙和北秦的关系一向好,他也收了北秦的不少钱,对于北秦的生意也是很关照,在他的心里,有着很大的不满,那就是随着秦公的当位,和秦公把位子坐稳了之后,他就再也触不到秦国的政权中心了!从秦国借粮开始,到现在,他甘龙名义上总领国政,实际上他干了什么?当然,甘龙自己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自己也是能做实事的,只是秦公不给他机会。

甘龙觉得,这是秦公把他排出了秦国的政治中心。只是用一个温和的手法罢了。这也是他可以容忍的,但当秦公变法,那就是甘龙所不能容忍的。这要从秦国的国情说起。

在秦国之中,并非是嬴氏一家的部族国。当年的秦国之民,其实是由嬴氏一族和其它大大小小的部族在一起融合成的。这就和现在的句注山下的狐氏一族一样。只是嬴氏赶上了好机会,成功的得到了宗周的册封,结果从戎部族一下子成了天下认可的一个国家。不过还是太封闭了。在秦国立国前和立国后,秦国进行着长时间的征战,打仗是秦国人生命中的主题。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所谓的贵族并非是如东方的贵族一样坠落,而是真正的起到了中坚的力量,那么多的部族头领,那么多的贵族,在秦国打拼,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革命者做的事他们也都做过,从那些可以看出的历史文献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在秦国穆公称霸以后,秦国才开始走样,当时的秦国有了一点所谓大国的感觉,腐败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可就算是如此,打仗的时候,各家还是出人出力的。所以甘龙有理由认为,目前的秦国,还没有到把世族抛离开国家政治中心的地步,这样对那些曾经流过血,出过汗,累死累活的世族不公平。相比起来,秦献公干的就很好,秦献公当位的时候,世族已经势大了,可是秦献公并没有因为抓权,而对那些世族进行打压,他是让一步,进行一国两治,这样避免了两个阶层的矛盾,又可以恢复国力。那个时代,甘龙是唱主角的,可惜,时间不长,在献公的新政刚刚有了一点成效的时候,魏武侯死掉了。魏武侯和秦献公有约,武侯活着,秦献公不打魏国,但随着武侯的死,这一约也就作罢了,老献公可以打魏国了。吴起死了,魏武侯也死了,这个时候,不去打魏国,什么时候打?所以秦献公就转头来开始对魏国进行战争!可惜,天下第一强的魏国不是说笑的,强大的魏国那怎么也打不尽的国力,在实质上,让秦国自己走向了毁灭。

虽然秦献公死了,可是甘龙有理由相信,不需要别的方法,只要重新开始过去的献公之法,进行一国两制,就可以让秦国焕然一新,回复国力,至于法家的那一套,没有看到好处呢,先把世族该有的一切给剥夺了。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同时,取得了成就,也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用献公的新法,人心思定,世族安稳,平民也会得到好处,有什么不好呢?

可惜,现在的秦公却并没有想过用献公的法,他固执的执行着卫鞅的法学,这让甘龙心生怨怼。因为他别无它法。秦国是一个军功为重的国家,如果甘龙是一个大将军,手上有着一定的兵权,那他还可以说点话,但可惜的是他不是,他是一个文臣,纵然是文臣之首,在这个军功为上的国家,他也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话事权。国君重用他,就会有他说话的地方,国君不重用他,他就会如同浮草一样给分拨开来。幸运的是,甘龙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显得很恭顺,没有一点违背秦公诏令的意思。所以现在这些表面上的活儿,是他的。

这样既显出了甘龙的作用,也就是这点作用了,还可以让这个老东西不至于没事干。

看到那个曾经低头垂脸的朱夷吾,甘龙心生感慨,也许真的是时代变了,曾经在他眼里,蝼蚁一样的人,现在却是一国之使,他代表的是一个强国的使者。就朱夷吾现在的地位,真是比甘龙的这种工作要真正重要的多了。“呵呵呵呵……”甘龙发出爽郎的笑声,上前相迎。

朱夷吾也是感慨万千,他可不敢端架子,当然,过于的恭顺也没有必要,适当就可以了。在甘龙上前发笑说话之后,他才从自己的车上下来,和现在战国的车不同,当时战国的车是从后门上下的,而北秦的车却是从侧边开门,并且可以选择是密封还是敞篷。

但是……甘龙也知道,这玩意貌似不便宜。在目前,除了公孙贾这王八蛋从后门的天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搞到了一辆这样的车子,整个秦国,还没有其它人有。而且最妙的是公孙贾还有话说,因为他不是和北秦伯的关系好么,搞辆车,不过份吧!朱夷吾看到了这一点,可是他装没事人样子的,也是,这样一辆车,在北秦的价格,没有一两万元根本拿下来。这是在北秦用北秦的国籍才可以买到的价格,而外地要买北秦的马车,那就要死费钱了。正常要一千金左右,那玩意叫一个暴利。整个翻了十倍!普通的百金之车,在外国,就卖出十倍利,这种事也就是北秦国可以做的出来。魏国已经有人买了,也有人想要山寨版,但是可惜……

北秦出产的车子都有印迹,而且北秦的工艺技术是领先于列国之前的,特别是北秦利用工匠费时两年打造出的螺杆制成了车*,现在北秦已经可以生产钢管技术。这种钢管才可以支撑起密集厚织的毡布。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北秦的毡布随着北秦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织得十分密集,这一点是其它国家远远比不了的。太多的墨家技术在其中,所以仿制的话,不是不可以,不能小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但问题在于,如果真正的仿制,也许可以成功,但那个成本……就不要提了。所以目前,市面上,只有北秦国才可以生产这种马车。

带着这份心中的得意与骄傲,朱夷吾下了车之后行礼,道:“老太师一别经年,一向可好?”甘龙呵呵笑着道:“好好好,看到你现在出息了,老夫很高兴哇……哈哈呵呵……”

朱夷吾道:“朱夷吾过去在秦国,多受太师的关照,这份恩情,朱夷吾是一定会牢记的!”甘龙笑眯眯的说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老夫可是听到了实情,你们北秦好哇,竟然把赵国都给打败了……唉……这赵国也太丢人了,竟然败得这样惨,不过这也可以说明是你们北秦的强大呀!”朱夷吾微微一笑,然后按照外交手册上面说的道:“哪里的话,我们打仗也是死伤良多,死伤累累,君伯难过的都无心理政了,不然我们会停止这场战争?”

说这话,朱夷吾眉头轻微的跳了两下,他觉得有点丢人。外交说谎话是自然,可是说的这样,那也有点过了,他从头到尾,没一句真话。北秦军的损失在外人看来,绝对是微乎其微的,就是北秦军方自己,也没有指责,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而那个朱夷吾话中难过的都无心理政的北秦伯,现在正在白于山马场那里快快乐乐的玩多人PK,群体野战!

甘龙哪里会信,他老早就从嬴山的嘴里知道了,北秦人满嘴的跑马车,正常情况下,一句真话也没有,有的时候,北秦人的话一定要反过来听。真听他们的话,那是纯傻B。事实上很明显,北秦伯领军出战义渠的时候,轻轻松松的就搞定了义渠兵,他对外的说法是损失惨重,死伤累累。在打西征的时候,也是对外人说,他们打赢了西征,却也一样是损失惨重,死伤累累。每一次,他们都会说损失惨重,死伤累累。只是实情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这个实情甘龙是不知道的,可是话说回来,他需要知道么?他丫只是个接客的。和现代不同,现代社会,那是美女公关,要有美女才好谈话,但在当时,要的是资历。

甘龙道:“国君知道贵使前来,已经等候多时了……”朱夷吾微笑道:“那就请太师头前引路了!”甘龙发出一声笑,迈步向前,朱夷吾下了车,空着手,随后。甘龙回头,道:“贵使的节杖呢?”朱夷吾发出苦笑,道:“我们君伯与众不同,他说出使,贵情,贵心,不必执着于杖!省根木头还能烧把柴呢……失礼之处,太师不要见怪呀!”甘龙呵呵笑道:“哪里、哪里,新国新气象么。北秦伯这样做,**其意,却也不必盲从于其它……”

这就是讽刺的地方了,对于其它国家的变化,外人是乐得于见,但他们却不大容见于本国发生变化。不过话说回来,反正北秦伯这个人就是个怪,他的新玩意儿多了去啦,就说他不敬于儒,就是出乎天下之预料。要知道现在这个国家,重的是学问人,而求学者,多都是儒家士子,这是最多的,可北秦伯却指名不要这些的存在。甚至他看重医家都是那样的不遗余力。风起,风停,栎阳城中行人渐渐多了,很多人开始注视到北秦的车队。

朱夷吾道:“看来,卫鞅……哦……左庶长大人变法,颇有成效呀……这栎阳的确是热闹一点了……”甘龙心里不喜,只是话却是不能这样说,他只道:“变不变都一样,只是不打仗了,就会如此,贵使也不必见疑,秦国的事,贵使还不清楚么?”朱夷吾微微一笑,却是不再赘言了。很快,到了秦国的国府门前。卫兵排开,也颇见庄严,朱夷吾知道,这是秦国变法后的一种威严,他恭敬行礼,这是敬国,然后才随甘龙向内走去。到了政宫门外,甘龙先行进去,不多一会儿,就听见内侍的喝唱:“宣……北秦使者晋见……”

第六百四十九章:北秦的国书

在过去的时候,朱夷吾是一个用现在说法叫鄙人的商人。但现在,他是北秦的国使,代表一国。于当时的东方六国来说,使者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外相,代表本国的形象。可惜,在这一点上,很少有人真正的对这个职位尊重。由于使者在出使的过程里往往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个职业就更加的不堪了。说白了,这是一个外交使者的职业,对于一些有志于政的人来说,上进的条件不足。假如这个时代有保险,那肯定没有人做使者的保单。

甘罗十二岁为相,可也差点给烹了,郦食其名嘴无双,也在齐国给烹了,三国时最常见的就是斩使立威!这玩意真是太不保障了。但也有不对的,北秦伯。北秦伯对外使一职赋予了极大的权利,一定要说明这一点,为了外交的工作,北秦伯曾经找朱夷吾说话。在这里要再次的申明,不是谁谁谁都可以得到这样的谈话机会的。也就是一些北秦伯关心的人事,他才会费这个口舌。所以朱夷吾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十分的热爱。充分的做到了北秦伯的要求,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这个……鸡首么,只要干得好,就总有发光发亮的机会。

用北秦伯的话说,外交大臣,外交部,那是国家的体面,整个国家的外事,都由外部掌控,甚至会影响国家战略的走向,他们一方面可以刺探它国的国情,一方面可以对本国在外的国民提供保护,这是一个再严肃不过的事了。外交一事上,要有侧重,有团结,有利用,有打击,有拉拢,这就如同一局下不完的棋,你只能占一时的便宜,但不能保证可以一直的占便宜下去,除非天下就只是你一个国家了。天下会只有一个国家吗?这是不可能的。

也许在从前,朱夷吾会怀疑这句话,不定什么时候,北秦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但北秦伯少有的给他看了一张地图,北秦的国家机密,用北秦伯的话说,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那是一份世界地图,当然,上面只标了中原的国家,还有其它目前以知的。可就是如此,北秦伯也指出了,比如希腊,罗马,迦太基,还有其它种种,远远的非洲,美洲,这些地方,都是北秦国未来的目标。最后北秦伯拍着朱夷吾的肩头说道:“老朱,任重道远,你这一生是干不完的。”朱夷吾知道自己干不完,但他却很感动,这样的秘密,的确是不能随便给人知道的,如此看来,北秦伯心志高远的简直非人类,在别人还在考虑中原争霸的时候,北秦伯想的却是雄霸天下!有了此心,朱夷吾至少不会看轻自己。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

“宣……北秦使者晋见……”听到这声音,朱夷吾压下一切杂驳的念头,拾阶而上。

还是那样,秦国的政事堂,这秦国的政事堂分为两大部分,东侧为国君聚集大臣商议大事的正厅,西侧为国君处理日常政务的书房。朱夷吾踏步进入,只见黑红两色的宽阔房间里,秦公长坐于几案高台前,脸上带出微风般的笑意,从表情上是一点也看不出其余之色。**石阶下的大厅中分两边坐着诸位大臣,分别是左庶长卫鞅、文武太子傅嬴虔和公孙贾,太庙令杜挚、书案景监、将军子岸、车英等一班秦国的重臣。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国的郑重了。

本来,在目前的秦国,国事一般都是由卫鞅处理,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秦国现在的政治中心已经不是秦公的政堂了,而是卫鞅的左庶长府,秦国的国事也在卫鞅的国事厅里举行商议并下决定。这可是秦国第一个开府大臣,那叫一个牛B。但如果说因此秦公就不管事了,那是瞎说,卫鞅的每份决定,每个议案,最后都会第一个送到秦公的面前,而秦公永远只做一件事,盖印!他承认并认可卫鞅的每一个决定,全力的支持卫鞅在秦国的变法。没有秦公的支持,卫鞅是玩不转的,别人只看到了卫鞅打拼在秦国的前线,但他们并不知道,真正在后面推手而自己默默冷眼旁观,能量巨大的那位,其实是秦公。卫鞅说到底只是一个外人,他在秦国能玩得转,是因为有秦公的支持,为了支持卫鞅,秦公把军功在身的车英和一批千人的马队交给卫鞅执行护法的任务,这可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非同小可。同样,秦公还让景监帮助卫鞅,这样一来,卫鞅才可以把秦国的国事政治玩转,由此可见秦国真正说话的,还是秦公。虽然秦公一直躲在暗处,但现在他却不得不出来了,因为情况变了。

过去的戎夷小部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国家,这也就算了,一个国家的兴起,这本身并不奇怪,想当年,秦国不也是由一个戎胡的放牧养马的部族而成就一国的吗?只是这个国家新兴的太快了,如果说秦国是一百年一百年成长起来的,那北秦国就是一年年成长起来的。

和其它国家那种农牧发展不同,北秦国走的是赫赫的商业化道路。在当时,商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桎梏,那就是家族式企业管理。商人一般都是一家一姓的产业,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信誉问题,还有计算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向心力集中的一批人支持,那是不可能发财的。

这种商业化正是我们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由于诸国林立,通商是国家必须的需要,还受到诸国的支持和重视。虽然兴商会使士民逐利之心重。道德礼法制度对社会的约束力就弱了,礼乐崩坏的速度会加速。可问题是,北秦国出于东骑国,本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礼法,北秦的礼是北秦伯淡化的,北秦伯讨厌周室那种繁辱的礼节,那玩意在北秦伯看来比女人的裹脚步好不到哪儿去。北秦伯永远无法明白中国文明怎么会进化出裹脚这一玩意,这种恶心让人倒胃的东西居然自明而到清,发扬光大了。

一定要说明,裹脚最初是明朝惩罚犯妇的一种手段,而犯妇一般是要充乐籍的,也就是当**,真正让裹脚成为文明文化的,还是伪清政府。裹出来的脚畸形丑陋,还散发出一股经年陈月的腐臭。有的女子甚至一辈子不敢露脚,怕丑的惊人。当婊子的愿意和男人乱来,却不容许男人碰自己的脚……可见于此了。这得丑恶到什么地步。也就是儒学文明发扬光大到盛世之极的伪清政府才可以诞生出这种畸形的变态产物。如果说北秦伯是一个变态,对比伪清产生的这种文明,那他可以算是正常人了。排斥腐儒文明,建立自己的新文明,重用法墨之术,政权分立,更有使财货流通加快商业化的北秦纸币,北秦国就是这样横空出世。

公元前三百六十一年,也就是周显王七年,小小不起眼的东骑部借着疲弱而不能顾的秦国立族成功。周显王八年,东骑开始起兵攻义渠,到了周显王九年,东骑部族正式灭了义渠国,并开始称王。正是在这一年里,东骑开始疯狂的进行跳跃式的发展道路。刚刚成为东骑王的刘羲赴魏,魏王封男君,故称北信男君,并以狐女当公主嫁北信君。北信君携美赴齐,得法学士子近百人回东骑!东骑开始法墨齐头的变法。到了周显王十年,秦国得到了卫鞅,开始进行秦国的变法,但说来好笑,在这个时候,就变法一说,秦国落后于北秦国了。也是这一年,新生的东骑国开始更进一步的跳跃发展,他们开始倾尽国力,进行西征。

本来在这个时候,是秦国灭东骑最好的时机,但在当时,秦国自己肚子里就乱成一团,一个变法,让秦国根本拿不出力量来进行征讨,他们只能一边顾着自己,一边希望东骑国的西征打得越长越好,按常理来说,打这样一场战争,花个三年五载那都是正常的。甚至还有可能失败。但带兵的是兵法大家刘羲。仅仅一年,也就是显王十一年,这个禽兽就完成了西征,东骑军征讨禺支国成功,庞大的禺支国给东骑接连攻破了敦煌城,又在七日后攻破了祈连山天宫城。占领禺支国后,东骑人开始大索白种奴,到了十二月中旬,东骑人带着超过三十万的男女奴隶和四千五百辆牛马大车踏上了回程,刘羲不仅完成了西征,还大杀四方,在草原上,立下了东骑的威名,各个的草原戎胡竞相而投之,东骑国一下子变成了北秦强大起来。由于之前的跳跃式发展所需要的庞大资金链也由于西征的缘故而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北秦国,顿时成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虽然兵少了,但却俱都是强兵的强国大国。

本来对于北秦强大的这个事实,秦国还是不想要承认的,但当北秦伯用少量的军队接二连三把赵国打成了小扁扁,这就成了一个过不去的问题了。在这个时候,还有谁敢小瞧北秦的国力与军力?强大的北秦,富足的北秦,商业化的北秦。如果说齐国展现的是一个富足的齐国,那北秦展现的就是一个富强的北秦国。管仲的才能是法家,他重商而执法,富足了齐国,但他不是一个兵家,虽然国家富了,却是不能训练兵马,最后面对楚国,居然不敢战。

可是北秦伯不同,他兴商,富国,同时他还有大军,北秦伯本人更是一个兵家,他爱杀人,爱打仗,并且会训练军队,这真是一件没有法子的事,想当年,北秦伯当教官的时候,那些娇娇女一个个都能训好,何况现在这个时代的纯朴士兵。这些本就是好勇的血性华夏之民,只要略加训练,立时可以散发出不可想的战斗力来。而这份强大与实力成了秦国头上的大石。秦国虽然使得北秦立族,可是在后来,秦国不止一次的流露出了对北秦的敌意。

所以,现在北秦国对秦国的态度,就很值得怀疑了。北秦伯想要的是什么?他是想要和秦国继续保持两国的良好关系,还是想要来耀武扬威?秦国不怕北秦耀武扬威,了不起打呗!

但这也意味着秦国会在今后给北秦拖住,那时,发展国力成了一句空话,在秦国正处于变法的时候,国内的情况十分的诡异,一旦出现了反复,那就麻烦大了。变法的危险可不是说笑的,一旦失败,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傻B光绪小儿想要变法,死老婆死大臣,临了还要给太后老佛爷陪葬。一句话,真的出现了意外,秦国就要万劫不复。至少三年,秦国才可以小稳,五年,始可中稳,十年,才算是大稳,二十年,那时就可以形成正常的法制社会了。而现在才几年?两年而已!勉勉强强算是三年,还仅止是一个开头。

不是这种种原因,秦国至于这么看重他区区一个朱夷吾?曾几何时,堂堂的秦国要看北方的小戎国的态度了?这真是一种悲哀。但秦公是一个坚定的人,他不会在这种压力下打倒,他会堂堂正正的坐在这里,看着北秦的国使进入他的政事堂。只是……他忽然想起了这个人的资料……朱夷吾……是一个秦人……听说在北秦的军方,也有不少的老秦人。秦公忍不住生出了感慨,这说到底还是本国做的不好,要不然这些个人才怎么都往国外跑呢?

正当秦公薏想的时候,耳边传来朱夷吾的声音:“外臣朱夷吾,参见秦国国君!邦交国书在此送上!”朱夷吾深深一躬,在态度上,并没有表现出嚣张跋扈的一面。虽然北秦成了强国,但朱夷吾的态度还是可以的,这种态度让秦国上下提着的心放下了。他们真的怕北秦一朝得意就小人得志,虽然那没有什么,可是让人心里难受不是?就如同吃一只苍蝇屁事也没有,大病不生小病不犯的,可是那玩意谁想吃?现在朱夷吾的这种恭敬,就让秦国上下开心了,看到了吧,这就是北秦,和之前一样,这是友好的邻邦呀,一直和我们秦国交好,这玩意说是假的,看眼前,这才是真的。我们秦公不是一次想灭了北秦,可是现在北秦伯仍是不翻脸,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感恩,因为北秦之所以能立起来,还不是我们秦国的支持?

正是秦国的态度,放任,这才给了北秦国建立强大的机会,北秦伯对此是知恩的。

内侍把北秦的国书接过,他犹豫了一下,没见过新鲜玩意,最后转给秦公。秦公一看,好家伙,这是两块硬纸成面,中间是一张折起的白纸,上面书写着文字,硬纸面上有凹凸的四个字样,秦公不知道,但隐隐猜到,这八成是国书之类的文字。不会全是北秦文吧,我可看不懂!秦公在一阵的犹豫下,心想北秦国总不至于不会来事吧,果然,上面虽然写了北秦文字,可还有秦国的篆文。两边都有印章,这些印章秦公是知道的,一个是北秦伯的章,一个是北秦女相的章。只一想他也就明白了,这是女相起草,给北秦伯看过,然后两人一起用印,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女相一个人用两个人的印,看来北秦伯对女相的信任真是到了离谱的地步,就算秦公本人信任卫鞅,可是秦公的印符却是捏在自己手里的,往往也就是卫鞅把文书交到秦公的面前,由秦公进行盖章或是签名勾注。断然不会如北秦伯这样放权的道理。

放权是一回事,但北秦伯放权显然太彻底了,这厮连印章都丢给女相。丫不怕造反。

虽然秦公对北秦伯不耻,但秦公却是对此更佩服了,讨厌一个人是一回事,但那个人的才学却是值得敬重的,看来,北秦伯取得了现在的成就,正是他这种放权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伙的力量集中到一处,才可以办成任何事。这也就法西斯力量强大的证明。回转心意,秦公开始看国书,由于有秦篆字,那一点也不难,不过在看的同时,秦公决定,看来是要找一些会北秦文字的文案书吏了。不然这可怎么能行。北秦强大了,就要和这样的国家打交道,对它的文字不了解,这可不是头大么……但这时,秦公的瞳孔却是忽然收缩了,他看到了里面的内容!这封国书与其说是修好的合约书,或是别的外交辞令,倒不如说是一张聘书。北秦伯在这里面正式提出要娶秦国的公主荧玉!北秦伯在这国书里说,要仿秦晋之好,效秦楚之合,娶秦国的公主,北秦伯说他十分的仰慕秦国过去的孟嬴公主,可惜无缘,没生在一个时代,可无论如何,北秦伯是一定要娶一个秦国的公主,北秦伯表示,只要把公主嫁给他,他就会立其为正式的君伯夫人。而且北秦伯表示,希望在滕妾中多加几个,并且一定要有定阳公主,其言辞无耻,纵是不知还有没有来者,至少是没见过古人的。

第六百五十章:秦国与北秦的军力对比

特别是北秦伯还在这里面进行威胁,他表示只要秦国答应了自己的要求,那两国就是友好邻邦,北秦国会加大在秦国的投资,同时,对秦国向魏国的军事行动,一概不见,袖手旁观,要是秦国有足够的钱粮,北秦国还可以向秦国出售军器!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如果你秦国不答应,那秦国想要收复河西的失地,就要顾虑到北秦的态度,北秦甚至不要作别的,只要派出一支军队到两国的边境上,那秦国能无视这支打败了赵国二十万大军的战力,而心无旁顾的和魏国开战?就算魏军的实力下降了,可是如果秦国不是拿出全部的实力和魏军战斗,那就不可能打败魏国的边军,要知道魏军的战斗力就算再低,也有一个限度。

还有一点的就是,北秦军现在显然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武装自己的军队,他们的生产随着流水作业的扩大和墨家改制出的粗浅车*,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准,北秦的军工厂生产力已经不可思议的上了一个台阶。至于北秦军方的技术储备更是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过去,北秦军方的实力和各国的差别只会越来越大。很快,各国也会发现北秦军的秘密。

至少有一点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北秦军的武器,北秦军的武器里没有大量的鉞、戚、矛、戈、戟等,北秦步军的制式兵器最多的是刺*,它的使用单一,并且易于训练,很快就会给明眼人瞅出来。北秦军队既然取得了成功,列国向北秦学习,这是一个必然。至少赵国就意识到了骑射的重要性。所以,北秦既然如此之强大,对秦国的威胁,自然也是越来越大。

秦公是什么人,他少小从军,心志坚毅无比,要不然,也不会发奋图强,进行变法。

“嘭!”这声响发自秦公的手掌,他的手按下国书,拍在几案上,脸上的表情不定,说不出是喜还是怒,更似是在有意无意的扭曲抽动。朱夷吾在心里暗叹。他来的时候已经接到了暗示,秦公对北秦伯的印象不是很好,看来,这个不好的印象还不是一般的不好。

“秦公,这里有我主北秦伯的礼单……”所谓礼单,其实就是暗指聘礼。这话是用来提醒秦公的。要是秦公在此收下了礼单,再转而退回,那就是不想嫁妹,可这里面,至少给了秦公一个迂回的机会,让他有时间想想得失。而直接提出聘礼,那就会引起秦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