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5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校,王处长已经将您的要求告诉了,对美国盟友的要求,我都尽量满足。”庄继华含笑说道。

梅乐斯灰色的眼睛望着庄继华,他到中国已经两年了对这位将军的大名如雷贯耳,美军顾问团的将军们对他的看法从大相径庭到现在的完全一致,连史迪威都改变了看法,这是中国最伟大的将军,是战争中的璀璨明星,是盟国三大统帅之一。

硝烟弥漫的世界大战中,闪烁着无数将星,可最耀眼的只有三个,统帅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统领数百万大军从莫斯科城下一路打到德国的苏军将领朱可夫;第三个便是眼前这位中国将军。

“将军,我和王处长商议了,在哈尔滨建立一个情报总站,但这个情报总站需要大量大功率电台,另外还要有成熟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将军,我建议建立一所情报学校,我计算了下,各种物资和经费,还有学校,总共需要经费大约一百万美元。”

庄继华一直含笑听着,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梅乐斯正和他绕圈呢。

“上校,我们的经费很困难,一百万美元肯定拿不出来,”庄继华也不点破而是微微皱眉,显得很是为难:“一百万美元相当于上两千多万法币,我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上校,美国军方难道没有批经费吗?”

“我们的经费也很紧张,”梅乐斯说:“不过,将军,据我所知,我国政府拨给了贵国几千万美元,拿百万美元,应该可以办到。”

庄继华心里冷笑下,所谓拨给了几千万美元,其实这笔钱是美国支付的机场建设费用,这笔早就应该支付的钱,让孔祥熙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近才要到。

“表面上的恭顺,骨子里依旧傲慢。”庄继华在心里说,他摇摇头说“这笔钱没有划到东北战区,就算到了也不可能给情报站,我们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别说一百万美元,就算一美元,我也恨不得掰成八瓣花。”

“上校,我们必须承认,战后我国的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内部,一个就是苏俄,所以我们愿意在这上面与贵国合作,但是,事有轻重缓急,苏俄的威胁暂时还不是最主要的。”

“从鄂北到东北,征战万里,血流漂杵,废墟处处,难民无数;可相对与我们的战争规模,苏德战争的规模要强五六倍,苏俄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全部化为废墟,上校,从莫斯科城外到柏林,可以说是一条废墟大道,这场战争苏俄就算打赢了,十年之内他也无力扩张。”

庄继华看着梅乐斯继续说道:“我们现在最大的威胁来自贫困饥饿,东北乃肥沃之地,是我国产粮区,可现在有上百万人在挨饿,战争摧毁了我们的经济,我们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谈其他。”

梅乐斯赞同的点点头,他看了王小山一眼又继续说:“但是,将军,华盛顿要求我尽快展开工作,王处长也同意尽快开始工作,只是……”

王小山忽然站起来对庄继华说:“司令,我先出去下,宫秘书那我还有点事。”

庄继华点点头,王小山毫不迟疑转身出去了,梅乐斯接着说:“将军,我已经向华盛顿报告,要求批给我五十万美元,以便开始前期工作。”

“有钱就好办。”庄继华微微一笑端起咖啡,梅乐斯顺势也端起咖啡,他注意的看了庄继华一眼,心里筹划着措辞。

“庄将军,您看日本还能坚持几年?”梅乐斯摆出分闲谈样,似乎在打听小道消息。

庄继华沉凝片刻说:“现在就看美国海军的了,如果他们能消灭日本舰队,那么我们就可以准备登陆日本了。至于日本还能打几年,说句实话,如果我是裕仁,我在去年便接受德黑兰宣言,无条件投降。”

梅乐斯再度点头:“是呀,现在就看太平洋舰队了。”

庄继华站起来从抽屉里拿出包烟有拿出支雪茄递给梅乐斯:“我抽不惯这玩意,身边也没几个人习惯,每次来盟国朋友我都拿这个招待。”

梅乐斯接过来看却是哈瓦那雪茄,放在鼻孔下闻闻,香气扑鼻,庄继华笑道:“其他人来都给,只有史迪威将军例外。”

“哦,为什么?”

“这本来就是他送的,”庄继华哈哈一笑:“要是他知道不喜欢抽雪茄,下次就不会再送我雪茄了,这可是个秘密。”

“哈哈,”梅乐斯也禁不住大笑起来:“将军,您真幽默,在中国将领中很少这样幽默的,我以为都像王一样。”

王小山是庄继华老兄弟中最稳重的,甚至超过了杜聿明,平常连笑容都少。梅乐斯也接触了不少中国军官,少有几个像庄继华这样收放自如。

“这是东西方文化不同,东方讲究严谨,西方讲究个性,”庄继华耸耸肩:“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西方方式。”

“将军,您对战后中国有那些想法?顾问团很多美国军官认为战后中国还会有一场与延安的内战,您的看法是什么?”

庄继华似乎有点意外,他看着梅乐斯的眼睛,似乎要从中看出点什么,梅乐斯镇定自若,庄继华轻轻摇头:“我也听过这种流言,不过,我以为战后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经历了这样惨烈的七年战争,谁还要打仗,绝对是发疯。”

“我们在延安的观察组报告说,延安对委员长非常不信任,在他们看来,如果换一个人,国内和平是可能实现的。”梅乐斯说着目光紧盯着庄继华,想看清他的反应。

庄继华心里暗道来了,这个梅乐斯还挺狡猾,借延安的口来试探,延安即使有这种想法也不会告诉美军观察组。

“在我看来,战后委员长领导中国是理所当然的事,目前中国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取代他,上校,委员长领导全国军民,在及其艰难的情况赢得战争胜利,同时开始对国家进行改革,这是个艰难的工作,可委员长依旧以大无畏的精神领导了这场改革。”

庄继华的反应在梅乐斯的意料之中,他微微点头似乎赞同他的观点,可接着又出了招:“听说将军战后要出任贵国总参谋长,这个传言在重庆很多。”

庄继华淡淡的摇头:“传言不可信,我不会担任总参谋长,我已经经历了太多战争,将来我会把时间给我的家人,我亏欠他们太多。”

梅乐斯这下愣住了,这是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回答,听庄继华的意思,战后他要离开军队,这让他完全没有想到,他心里不由一阵慌乱。

“这些年,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丈夫,将来我想和我的孩子们待在一起,他们更需要我。”庄继华郑重的说:“不过,上校,这话就不要传出去了,到时候具体怎样,我会和委员长商议。”

停顿下,庄继华又重重的补充了一句:“我希望将来在也不要有战争。”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八节 日薄(十三)

梅乐斯有些迷惑不解,听庄继华的意思,战后他便会退役,不再参与国内政治,这可能吗?如果在美国,就算当上美国总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将军难道不想继续为国家效力?”梅乐斯继续试探,他还是不相信:“我本以为以将军的声望和威信,在战后中国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庄继华淡淡摇头,正色道:“战后的中国有委员长领导,国家一定会强盛,上校,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我们相信权威,你们挑战权威,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有一个权威人物,离开这个权威人物,整个党就像变得松散,而贵国就不会有这种状况,你明白吗?”

梅乐斯心里微惊,庄继华话里暗藏机锋,好像察觉他们想干什么,而他反对他们这样做。梅乐斯心里警惕起来,庄继华刚才的话并非做作,很可能将来就会这样,这个情况必须向华盛顿报告。

庄继华站在窗户前看着梅乐斯和王小山离开的背影沉默不语,现在他已经可以确定王小山的感觉是对的,美国人十有八九在策划着什么,虽然他已经暗示了,可美国人会不会停止他们的行动,谁也不知道。

门开了,宫绣画走到他身边,俩人并排站着,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庄继华才说:“看来事情很麻烦。”

“我昨晚想过,要想搞掉委员长,无外乎几种方式,暗杀,投毒;投毒不可能,委员长的饮食一向有专人负责,”宫绣画思索着说:“那就只有暗杀了,可一旦暴露,势必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就算美国民众也不会答应。”

“他们不会采取这种明显的方式,这样就算得手也得不偿失,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比如制造一起车祸,或者,制造一起空难,如此这样可进可退。”庄继华神情有些焦虑,有些漫不经心的说道。

“空难?”宫绣画惊觉起来:“委员长不是要去参加首脑会议吗,美国人如此有把握,会不会就……”

庄继华也同样一惊,他越想越觉得有此可能,如果是这样,那就更没法了。蒋介石是肯定要参加这个会议的,就算明知有危险也必须参加,从重庆到雅尔塔,万里迢迢,根本就防不胜防。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庄继华叫进来,王小山从门外进来。王小山一见庄继华就知道他正在苦恼。

“司令,我想到个办法。”王小山似乎知道庄继华正在苦恼什么,开口便道。

“哦,什么办法?你快说,司令正着急呢。”宫绣画连忙说。

“我们秘密通报戴笠,栽赃到斯大林身上。”王小山说。

庄继华默默重复几遍:“栽赃到斯大林身上,这倒是个好主意,我看行,再把美国人拉进来,让美国人与我们共同负责校长安全,对了,再把魏德迈拉上,让魏德迈作委员长的护身符。”

庄继华有些兴奋的看着王小山和宫绣画:“就这样办,这样好,”可随即他又有些苦恼:“可怎样通知戴笠呢?制造一次情报泄密?还是……”

宫绣画提醒道:“你看能不能动用林月影这枚棋子?”

“好,就这样,小山,绣画,这事交给你们办,原则两条,不能将美国人来试探我们的情况传出去,第二,要让戴笠相信真有一个这样的阴谋。”

“司令放心,我一定能办好。”王小山充满信心,他很了解戴笠,碰上这样的事,都是宁可信其有,蒋介石参加首脑会议时的安全等级势必提高。

王小山和宫绣画一块商议行动细节去了,庄继华将整军文件翻出来,继续研究就要开始进行的整军。这次整军规模很大,涉及的部队和将领众多,稍有不慎便会出大乱子。

这次整编和上次整编不同,上次整编主要是消化部队,这次整编带有更强的战略目的,一些部队从此脱离作战部队,有些部队甚至要放下武器拿起锄头。

此外还涉及将领调动,一些将领要离开原部队,庄继华计划将军校扩大,原战区军官速成学校扩编为黄埔军校东北分校,设初中高三个部分,培养不同阶层的军官。

现在这所军校已经是人阵的军校,这种状况庄继华必须进行改变,他决定将陈明仁从军队中调出来,出任军校教育长,逐步改变军校的现状。

包括杜聿明等前线将领在内,各地将领陆续赶到沈阳,庄继华首先与孙震杨森潘文华等川军将领商议,决定从二十三集团军和二十四集团军中各抽调一个师,开到黑龙江和兴安省地区农垦,为此庄继华批准给他们筹集六百万法币的经费,所有军官士兵两年内待遇不变,两年之后,军饷减少三成,五年之后,军饷减少五成,直到最后全部取消。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决定,孙震杨森也知道,战后裁军将是必然,全国几百万军队,国家财政根本不足以支持,不如现在就开始调整,而且条件给得很宽,军饷减少不多,地里的收成却全部归他们自己。

“司令,我看过,乖乖,这地肥得冒油,”傅常搓着手说:“产量至少比四川高出三成。”

庄继华微微一笑:“真吾兄,你的职务也要变一下,我打算成立个农垦司令部,你来担任司令怎样?”

从八年前开始组建四十九集团军开始,傅常便担任集团军参谋长,七年战争下来,整个集团军都变了,唯独他没动,论资历战功,他当个战区参谋长绰绰有余,可因为种种原因,他就留在这里没动过,辅佐了庄继华,又辅佐蓝运东,然后是郭勋祺。

傅常闻言略微想想便说:“行,我去开荒种地。”

杨森哈哈一笑:“真吾,开始可能很难,不过,从长远看,这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事,三万人,每个人五十亩地,就是一百五十万亩,每年能产多少粮食,还有林场矿山。”

傅常一笑:“那我让贤,子惠兄,你来。”

杨森笑着摇头:“司令选人眼光精准,我不行,我老婆太多,她们跟着我享福行,受苦嘛就算了。”

众人一笑,这还是杨森不愿意,他在家一向以军法治家,大小老婆每天早晨还要出操,如果他愿意,那个老婆也不敢反对。

“子惠兄,听说你又打算纳妾?”庄继华想起一事,有传言说杨森又准备纳妾,这让他有些不高兴。

杨森尴尬的嘿嘿笑了两声没有回答,孙震摇摇头抢在庄继华前面责备道:“子惠,这个时候弄这事影响不好,你现在可是闻名全国的抗战英雄,别为这事把名声坏了。”

“行,行,这事我缓办,唉,老子什么都管得住,就是管不住裤裆里的那玩意,把人家的黄花闺女睡了,总得给人家一个名义不是。”杨森说着求饶似的看着庄继华。

庄继华要管他纳妾,其实杨森并不反感,以前他在四川纳妾睡妓女,庄继华从来不管,现在他要管了,这说明已经将他当作自己人了。

“我知道法律允许纳妾,”庄继华叹口气:“可是,正如德操兄所言,现在时机不对,全军全国都在过苦日子,你却在……,”庄继华说着又叹口气:“以后,花天酒地的事少做,若被记者捅出去,不正好送把柄给别人吗。”

众将心中凛然,大家都知道现在正是微妙时刻,若真闹出什么事,蒋介石便可以借助舆论压力,趁机削藩。

杨森连忙答应,婚事暂缓,两年内不考虑;几个人也同时保证约束部队,不再出入舞厅夜总会赌场之类的场所。庄继华这才放心,然后交代傅常回去后一边办交接,一边草拟个农垦条例和需要的政策支持。

川军盟友的事情办妥,自己嫡系就更好办了,庄继华在私下里很容易便说服了王国斌,从他的集团军抽调一个师参加农垦,从鲁瑞山集团军中抽调一个师转为工程兵部队。

事先作了周密准备,整军会议及其顺利,将领们看到连以往不动的川军和从来都是扩编的王国斌鲁瑞山这样的嫡系部队,一次就拿出四个师六万人,就再无抵触,纷纷同意。

“部队并不是整体转,诸位回去后,汰弱留强,将优秀的军官和军士转入其他部队,从其他部队调出些年纪大的士兵,补充进去,不过,移交给农垦司令部的部队,必须满员,这个事情由战区龚副参谋长亲自监督,并向我汇报。”

听到这话,心里原本还在打小九九的人,立刻打消主意,老老实实的准备移交部队。范汉杰邱清泉孙立人这些将领则很轻松,他们的部队不参与整编,不过庄继华也要从他们的部队抽调部分军官到军校担任教员。

东北的深秋,寒意深深,所有将领都明白,随着战争即将胜利,军队必将有一番大变动,这次会议不过是序幕,等到胜利那天,真正的变动才会展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八节 日薄(十四)

高大的梧桐树下铺满枯黄的树叶,北风吹过,枯叶从地上挣扎而起,在空中飘荡,很快又静静的落下。碧蓝的天被铅色的云遮掩,阳光透过云缝,温暖着苍生;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菊花在山野怒放。

秋风带来阵阵寒意,黄山别墅的侍卫已经换上厚实的美国昵制的中山装,四周的山野显得很安静,往日烦躁的蝉鸣,随着秋的到来而消匿。

花架下,宋美龄抱着本英文版的《荒漠甘泉》正津津有味的读着,忽然一阵愤怒的咆哮传来:“娘希皮!娘希皮!娘希皮!”

宋美龄微微皱眉,最近两年,蒋介石已经很少这样爆粗口了,随着战争胜利,蒋介石在国内国际的威望日渐增高,虽然要求国民党进行政治改革的呼声也增高,但各党派依旧承认蒋介石是国家的领袖,公认他应该出任宪政后的第一位大总统。

蒋介石的咆哮声依旧传来,宋美龄轻轻叹口气,将书本合上,这时黄仁霖过来,宋美龄低声问发生什么事,黄仁霖低声说好像东北那边又出事了。

宋美龄再度叹口气站起来,庄继华又出什么妖蛾子了,前几天报来的整军方案让蒋介石很是高兴了一阵子,还对她说看来庄继华野心不大,这次整编足有五个师调出作战部队,连川军都动了。

看到蒋介石疑心稍减,宋美龄也着实高兴,她始终认为庄继华没有那么大野心,虽然他的势力很强,可这都是在工作中产生,他自己本身没有刻意去发展,要是他真的刻意发展,势力会更强,蒋介石就这样疑心他,会真的逼反了他。

既然是东北的事,庄继华的事,宋美龄就不得不留心。到了办公室的门外,蒋介石的声音越发清楚。

“娘希匹!庄文革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解除他的职务!就知道姑息养奸!”

办公室内沉默无声,宋美龄示意萧赞育过来低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萧赞育悄声说一零八军军长高树勋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党加入人民联盟阵线。

“这与文革有什么关系?”宋美龄纳闷了。

萧赞育苦笑下:“高树勋不是在东北战区吗,这次整编他的部队涉及很少。”

宋美龄话一出口便有些明白了,高树勋退党入阵肯定不是一时所为,早有传言人阵在军中发展力量,蒋介石曾经让戴笠密查,可军统提出了一些线索,却没有过硬的证据。

宋美龄想了想没有推门进去,转身离去,萧赞育看着她端庄的背影也不由轻轻叹口气,左右看看,附近没人,才悄悄松口气,在黄山别墅,时时都要小心,哪怕是情绪也要控制。

室内弥漫着蒋介石的怒气,他瘦削的脸庞涨得通红,戴笠笔直的站在面前,他的脸上也同样泛着红色,粒粒细小的汗珠爬满额头,却不敢伸手抹去。

陈诚陈果夫陈布雷心情各自不同,陈诚陈果夫相对要平静得多,陈果夫甚至还有些得意,高树勋“变节”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庄继华的异心。

人阵的重要领袖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在庄继华的战区,陈果夫便提醒蒋介石,这其中必定有原因,建议尽快将庄继华调离战区,可蒋介石却没有采纳。

这主要是庄继华连战连捷,声望暴涨,让蒋介石投鼠忌器;但其中还是有些私人原因,在过去二十年中,庄继华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在西安事变中,庄继华立场鲜明,瓦解蓝衣社攻势,说服何应钦,这份情,宋美龄蒋介石一直都记着。

高树勋公然宣布脱离国民党加入人阵,这引起蒋介石极大震惊和恼怒,这是个重要信号,人阵在军队中还隐藏着多少实力?更为严重的是,庄继华的政治态度变得模糊不清。

军统曾经向庄继华报告过高树勋的态度,庄继华置之不理,是他不相信还是有意纵容?东北战区还有多少人阵隐藏的力量?

“国家财政这么困难,每年给你这么多钱,都干什么去了?这样重要的情况为什么没有掌握?”蒋介石怒气难止依旧怒斥。

戴笠的脸上火辣辣的,就在刚才蒋介石愤怒下给了他七八个耳光,面对蒋介石的问题,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军统其实不是没有报告,无论是在华北战区还是在东北战区,都有报告,一零八军中潜伏的特工甚至还列出了名单,可报到战区司令部却石沉大海。

这时陈诚插话了,他皱眉问道:“军队中还有那些人有嫌疑?”

戴笠感激的看了陈诚一眼,立刻答道:“有,主要是原地方将领,西北的赵寿山、邓宝珊,冀东的新110师谢自行,刘昌义……”

陈果夫微微皱眉,戴笠报出来的名单大都是地方将领,分布范围很广,西北江南华北东北,甚至在缅甸的远征军主将卢汉都在其中,可这些全部是嫌疑,没有一个有确实的证据。

戴笠又补充道:“另外没有直接带兵的,已经转到地方上的将领,何国柱,于学忠,刘振三,余汉谋,孙连仲,这些人都有嫌疑。”

蒋介石倒吸口凉气,人阵就在他眼皮子下面发展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从军队到地方,到处都有他们的人,一旦邓演达揭竿而起,这些人群起响应,天下立时大乱。

陈布雷见蒋介石的国骂又要出口便抢先说道:“有脓就要挤,问题既然出来了,就要想办法解决。”

“畏垒先生说得对,不怕他们暴露,就怕他们藏在暗处,”陈果夫赞同的点点头:“委员长,我看对东北战区必须作出调整,庄文革姑息养奸,应该调离东北战区,我建议让俞济时接管东北战区。”

陈诚皱起眉头,要是这样容易免除庄继华的战区司令,那也就不用蒋介石这样费心了,陈布雷摇摇头:“这事很难追究庄文革的责任,人阵是合法党派,高树勋加入人阵没违反任何法律,果夫先生,此事不妥。”

陈诚左右为难,一方面感到这是个机会,可另一方面又感到不好处理;陈布雷的话正好击中要害。

“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我看我们就是顾忌太多,”陈果夫态度坚决:“如果不惩处庄继华,就更难震慑群小。”

陈布雷叹口气耐心的劝道:“现在国家形势很好,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局面前所未有的好,政治上固然新成立了党派,但我们国民党依旧占绝对优势,”说着他看着蒋介石,诚恳的说:“委员长,我觉着庄文革有些意见是有道理的,有些办法也是可行的。”

“布雷先生说的是那些意见?那些办法?”陈果夫冷冷的问。

陈布雷还没开口,萧赞育轻轻敲门进来报告:“张静江先生求见。”

蒋介石稍稍楞了下才反应过来,自从到重庆后,张静江还从未主动到黄山别墅,蒋介石不请绝不来,蒋介石拿他没办法。

蒋介石本想让他在外面等着,这时宋美龄推着张静江的轮椅进来了,宋美龄好像给办公室带来一道暖风,淡淡的微笑将室内沉重的气氛化为无形,屋角的万年青显得更加青翠。

“整个院子都听到你的骂声,好啦,雨浓,你先回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个高树勋嘛,一个三流的一零八军,多他不多,少他不少。”宋美龄几句让所有人都轻松下来。

戴笠看看蒋介石,蒋介石微微颌首,戴笠只负责提供情报,还没有资格参与决策。戴笠知道自己算是过这关,他转身出门,关上门才轻轻抹了把汗珠。

“委员长,”待门关上后,张静江才慢慢的说:“我也听说了高树勋的事,本来不想管,不过文革托人给我带来封信,让我转交给你。”

说着张静江从怀里拿出封信交给身边的陈布雷,陈布雷又交给蒋介石,蒋介石见信封没有封口,抬眼看看张静江,张静江点点头表示自己看过。

“校长钧鉴:

自民国十三年,学生追随校长于黄埔,二十年来学生始终牢记校长教导,以驱逐外辱,复兴中华为己任,二十年来学生战战兢兢,竭尽全力,无日不敢稍懈。

二十年里,军阀横行,丧权辱国,黎民哀号,学生追随校长,东征北伐;倭寇犯境,学生追随校长,奋起抗战。

二十年里,从广东到西南,从缅甸到东北,学生作了点事情,然学生不敢言功。学生明白,能做成这样点事,上赖校长之信任,下靠全军将士之奋战,学生不过因缘际会。

二十年里,学生与校长意见相合时多,意见分歧时亦不少,吾爱吾师,吾亦爱真理。学生不愿盲从师长,为此学生远走海外七年。

民国十三年学生自海外归,曾与校长言,学生对外不对内,学生谨守此言,今倭寇败亡已定,学生离去之日亦近,然学生有几句肺腑之言不忍相瞒,亦想告知校长。

自民国二十六年,国共两党分裂,两党之间征战不休,民力财力消耗无数,国力贫瘠,倭寇入侵,两党放弃争端,携手抗战,然矛盾始终存在,内战隐患未消。

七年抗战,血流漂杵,千里白骨,万里荒冢;戎马之余,学生常常思索,以此惨胜之后,国家将要何去何从,牺牲的烈士,他们希望将来的家园是何样!

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其根本目的是为民众谋求幸福,失去此目的,则不过为谋私利尔,不足道也。

说到此处,校长又要说,学生痴迷国共合作,可学生要说,国共合作有何错?

民国二十三年,国共合作,开办黄埔军校,此后东征北伐,建立民国;民国二十六年,国共合作,御倭抗辱,历时七年,胜利在望。

回顾过去二十年,两党合作,则诸事皆顺,国家复兴在望;反之,则战乱不休,国家疲弱。

今日,共产党,拥兵百万,占地数省,人口上亿,组织严密,内部团结,再不是当年江西之模样,若以武力平之,则战争必迁延数年乃至数十年,人民依旧无望。

再观我国民党,今日乃我国民党前所未有之好形势,政府威望高涨,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人口,西南工业基地,江南财富之地指日光复,返都就在眼前。

然,这只是问题一方面,我党很多人忽略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首要问题财政,抗战七年,国家财政消耗殆尽,国库早已空空无也,若内战军兴,敢问校长军饷从何来?

七年战争,难民数千万,这些难民急需安置,中央政府责无旁贷,敢问校长,这笔钱从何而来?

校长常告诫学生,多读史书,史书上说,天下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七年战争,将士伤亡无数,军心疲惫;七年战争,民众伤亡无数,民心厌战;七年战争,财富消耗无数,国库无力再战。

校长,抗战胜利,可人民希望的不仅仅是胜利,人民希望国家从此走上安定发展之道路,人民希望不再有战争,人民希望改变过去那种混乱。

……

今日中国,危机与希望共存,然何去何从,却系于校长一念之间。”

信不算很长,然而蒋介石却看了很久,反复的看,反复琢磨,办公室内,所有人都不开口,静静的等待着。

张静江始终保持淡淡的笑意,宋美龄优雅的靠在沙发上,神情却捉摸不定,这封信的内容她刚才已经看过,陈布雷陈诚陈果夫则心情复杂,时而望着蒋介石,时而看看张静江宋美龄,猜想着信的内容。

蒋介石默默的将信放在桌上,想了想又收进抽屉里,然后看了看陈诚陈立夫陈果夫:“你们先回去吧,我和静江先生谈谈。”

陈果夫很想问问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可陈布雷却已经站起来向蒋介石宋美龄告辞,他只能跟着站起来告辞。

来到院子里,陈诚轻轻叹口气:“看来庄继华这关又过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八节 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