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庄继华是有这么个约定,可现在谁会把它当回事,可庄继华偏偏又提出来了,他这什么意思,难道还真要践约?

杨永泰呵呵一笑:“特殊时期呀,我们想到一块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日子悠闲潇洒,谁不愿意呢?可没办法,既然以身许国,国家未安定便要继续努力,特殊时期,国家需要你的地方还多。”

陈诚心里暗暗鄙视,这种拙劣的试探手法没什么稀奇,冯玉祥阎锡山都用过,可从未见谁真的退了,除非在战场上将他们击败。

白崇禧嘴角露出丝笑容,看来庄继华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所以见面便开始试探,这样也好,省得待会还要自己提醒他。昨天晚上他与李宗仁商议苏军入侵的事,李宗仁断定情报是真的,可庄继华危险了,让他想法提醒庄继华,现在看来,已经不用他操这个心了。

车队从机场出来,统治中国十多年了,蒋介石这还是第一次踏上东北的土地,第一次进入这个东北的核心城市,他很贪婪的注视着外面,甚至将车窗帘拉开一半向外观看。透过车窗,蒋介石注意到沈阳保全比较完好,街道上人很多,商店大都开着门,市面上很平静,市民脸上时时都能看到笑容。

街道两旁种满高大的白杨树,树干笔直,枝叶茂密,充满北地的粗旷直爽。建筑与上海南京不同,带有明显的俄式风格,楼房高大,楼顶都有雕塑,或是奔马,或是高扬的剑。

公路两旁站满士兵和警察,警惕的观察着街边的行人,市民见状知道有大人物要来,便纷纷站在街边观望,很快沿街道便聚集了数万人。

萧赞育看到蒋介石将车窗帘拉开,心里有些紧张,便回头提醒,让蒋介石将窗帘关上,蒋介石却不以为意。庄继华却没那么多顾忌,他依旧坐着他的那辆吉普车,不过没有将帆布放下,依旧立着,但可以从侧面清楚的看到他。

几个眼尖的市民很快发现车队的不凡之处,没等他们叫出来,蒋介石和庄继华的车便相继驶过,“是庄司令!”“委员长!”消息如风一般吹过街道,吹到沈阳的大街小巷。

街边的市民开始有了动静,向公路上涌来,两边的士兵和警察奋力将市民们拦住,保证车队顺利通过。

“委员长!”“庄司令!”

声音越来越大,渐渐的庄司令的声音压倒了委员长,市民开始追着车队跑,一直追到大帅府。

不一会,大帅府外便聚集了数万民众,叫声,山呼海啸般传来,士兵荷枪实弹将大帅府大门封锁。

听着窗外传来的欢呼声,蒋介石将窗户打开,探出半个身子向外面的市民挥手示意,庄继华吓了一头冷汗,连忙劝阻,陈诚白崇禧也旁相劝,蒋介石这才将窗户关上。

“东北民众很热情呀。”蒋介石乐呵呵的笑道,他迅速离开窗户,坐到沙发上。

“当了十三年亡国奴,如今光复了,自然感到兴奋。”庄继华也含笑答道,他故意淡化了市民欢呼的内容。

蒋介石示意让他坐下,庄继华还是那样不客气,很随意的坐到蒋介石对面,众人也随意找位置坐下。

“部队的情况怎样?”蒋介石问道。

“小鬼子撤得很快,部队伤亡不大。”庄继华说:“只是连续赶路,有些疲劳,如果有两到三个月的休整,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两到三个月。”蒋介石重复两句而后叹口气:“是呀,真是不巧,特殊时期,苏军入侵的情报是从那来的?军统和中统都没有这方面的情报,你证实过吗?”

“没有,这个情报是八路军通报的,斯大林向他们提出苏军要进入东北,让新11军不要阻拦。接到情报后,我便立刻作出调整,并向校长报告。”庄继华神情平静,就像诉说件很普通的事一样,始终迎着蒋介石的目光。

蒋介石的神色渐渐冷下来:“你和他们有合作?”

“是,主要是情报交换。”庄继华很诚实地答道:“在策划进攻徐州时,我缺少情报,所以找到中共,希望他们能提供情报,就这样就形成了合作。”

蒋介石的神情更加阴霾,他冷冷的哼了声,庄继华身体一缩,讨巧的笑笑:“校长,共产党情报能力很强,与他们有好处。”

“为什么不报告?”蒋介石神情冷峻,目光冷冷的扎在他身上:“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我这个老师,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是不是没在你眼里!?”

庄继华屁股上象装了弹簧似的,从沙发上弹起来,笔直的站在蒋介石面前。蒋介石依旧端坐,面无表情的数落着:“我知道你赞成国共合作,我没有强行让你改变观点,但我也曾告诉过你,不准私下与他们联络,可你却始终不听,共产党是什么东西?当年北伐形势有多好,是怎么坏掉的?你在武汉不是不清楚……”

蒋介石从广州开始讲起,将历年来,共产党破坏革命,颠覆政府的种种作为一一回顾,庄继华嘴唇紧闭,破天荒的一句反驳或分辩都没有。

白崇禧有些紧张,几次想插话打断,可总感到机会不好,他偷眼看杨永泰,发现杨永泰气定神闲,神情比较轻松,相反陈诚却有些失望,尽管他表面上还保持着平静。白崇禧心里有些纳闷,略微想想后便暗骂自己糊涂。

别看蒋介石正在怒骂,可实际上,他给了庄继华分辩的机会,也同意他为自己分辩,他愿意听听他的分辩;如果蒋介石根本不提情报来源,只是来商议部队北上事宜,那才是真的危险了。

“日本人是我们的肘腋之患,共产党却是我们的心腹之患,现在肘腋之患已去,心腹之患依旧,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解决这个心腹之患。”

“校长,”庄继华诺诺的低声说,蒋介石停住了,看着他:“有什么话便说,不要吞吞吐吐。”

“是,校长。”庄继华挺胸答道:“学生以为对共产党,有多种方法,并非一定要用武力,怀柔也可以达到削弱他们的目的。”

“怀柔?”蒋介石呵呵干笑两声,神情随即一板:“要是怀柔能解决共产党,我还操这么多心做什么!”

“校长,学生心里有话不吐不快。”庄继华神情严肃双目平视前方。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蒋介石也站起来了怒斥道:“不就是继续国共合作嘛,我倒想继续与他们合作,可他们干吗?这些年,我们做了多少让步,抗战刚开始,他们只有四五万人,现在多少,上百万,还让出了察哈尔绥远两个省,他们还强占了半个山西山东和太行山,威胁华北平原和平津。”

“他们在他们控制的地区,擅自委任官员,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收税,他们甚至还自己发行货币。”蒋介石将他的种种不满都倒出来:“他们挑起两党冲突,两军冲突,别人都以为是我党在欺负他们,可实际上呢?却是他们在不断挑战政府底线,你说说看,古往今来,东西方各国政府,谁能容忍这些举动?!可我们为了抗战大局,都忍下来了。”

共产党在边区设立地方政权,发行边区票,有些边区票已经流入国统区,蒋介石数次要求共产党停止发行边区票,可共产党却要求中央政府首先提供资金,以缓解边区财政压力;于是这事像很多事一样,双方在谈判桌上无休止扯皮,谁也不让步,就这样拖下来了。

税收问题也是个大问题,边区政府的税收全部留用,国民政府拿不到一分钱,相反,由于边区贫困,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这理所当然被国民政府拒绝。

此外,国民政府想向边区派驻人员设立党部,可这些党部无一例外的,要么被消灭,要么彻底倒向共产党,国民党在边区的党务工作陷入停顿中。

凡此种种,都是蒋介石不能容忍的,也是他下决心必须消灭共产党的原因。

庄继华沉默下依旧倔强的反对道:“怀柔,有些时候看上去比较慢,可实际上很快。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要消灭共产党,必须发展民生主义,推行民权主义;当这两者充分发展后,共产主义自然没有了市场;否则就算我们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却依旧无法消灭共产党,只会带来长期动乱。”

庄继华深吸口气:“在重庆,我们进行了社会改革,大幅度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让民众过上了好日子,民众的回报是什么?相信校长已经看见了,共产党说不让他们参加选举,其实让他们参加选举,他们也赢不了。在重庆,共产党的力量为什么始终发展缓慢,原因就在于我们给了民众更好的生活,民众看到了希望,所以他们支持我们。

在党内,军内,我庄继华有亲共的名声,可是在我控制的地区,共产党的力量却很薄弱,在坚持革命的地区,他们的力量却要强很多,这是因为和平手段有时比战争更有效。”

“列宁有句明言,贫穷是革命的天然盟友,如果我们不能改善民众的生活,他们就会选择另外的党来帮助他们。

校长,我一直主张与共产党接触,甚至主张将他们团结到政府中来,这是因为,和平其实对我们有利。”

庄继华尽力开脱自己,不得不给自己私下里与延安接触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可他没料到,这件外衣过于漂亮,杨永泰白崇禧频频点头,陈诚脸色阴沉,蒋介石默不作声。

“现在由于推行社会改革,我党获得极高的声望,只要我们继续坚持社会改革,我党便会立于不败之地。”

白崇禧以为庄继华已经说完了,可庄继华只是换了口气便接着说:“所以我们需要时间,和平的时间,校长,我曾经告诉过校长,我们是执政党,是国民政府,我们要对所有国民负责,七年战争的破坏,让我们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民众也承受了极大的痛苦,民众看在抵御外辱上,没有反对,可在战争胜利后,他们还能承受吗?

与他们接触并不可怕,至少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想做什么……”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五节 曙光(十五)

庄继华边说边观察蒋介石的神情,他不敢寄希望于就此说服他,毕竟战争就要结束了,没有这个巨大压力,很多问题便要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很多人的命运也会因此发生转变,古今中外,不少战时骁勇善战的将领,在和平来临后,好点的功成身退;差点的,默默无声;最差的,身首异处。

所有这些的目的就是冯诡所言,给蒋介石留下悬念,让他迟疑,来达到拖时间的目的。冯诡分析,蒋介石现在有解决庄继华的设想,但却还没最后下决心,还有机会,至少可以拖一段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东北打下基础。

“委员长没有说过不与共产党接触,政府也始终在与他们谈判,文革,你是不是上了他们统战的当。”陈诚有点沉不住气了,半是质疑,半是提醒。

庄继华毫不怠慢立刻答道:“他们对我们统战,我们也可以对他们统战嘛,我党上下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他们看上去很强大,可实际上他们也有很多弱点,只要抓住这些弱点,我们一样可以统战他们。”

“哦,”陈诚立刻追问:“他们有什么弱点?”

庄继华露出一丝笑容:“陈总长,他们对内控制极严,严酷到缺少人情味的地步,在他们控制的所谓边区内,民众的负担也极其沉重,生活并不好;他们对新闻的控制比我们严多了,简单的说,他们在指责我们专制的同时,他们推行的是同样的专制。

我党践行三民主义,民主自由是我党追求的目标,只要我党坚持实践三民主义,让民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就可以瓦解他们的控制。

历年来,有不少共产党人投入我党,可以让他们将共产党内部发生的事情揭露出来,让他们多参加公众活动,让他们将共产党内部的事情揭露出来,把那层漂亮的外衣脱下来,让民众知道真相。”

“他们本来就有叛徒之名,他们的话,民众会相信一个叛徒的话?”白崇禧表示怀疑。

“希特勒有句名言,就算谎话说上三遍,也就变成了真的。”庄继华答道。

“曾母算贤母了,人家说三次,她也相信儿子杀人,何况普通民众。”杨永泰笑了笑。

这是个著名典故曾参杀人,曾参是春秋时期著名贤人,别人告诉他母亲,他在外杀人了,前两个曾母都不相信,可第三个人也这样说后,曾母相信了,便逃跑了。

“可,这……”陈诚迟疑下,看看蒋介石,没有继续说下去。

庄继华立刻接过来:“这与私下里与他们联系无关,是这样吗?陈总长?”

陈诚犹豫下点点头,庄继华淡淡一笑,那丝笑容带上了几分嘲讽:“两党厮杀十年,暗斗七年,裂痕不会因为一纸协议弥合,他们不相信我们,我们也不相信他们,可我们需要缓和,要想缓和,便需要尽力弥合裂痕,重建基本信任,至少最低限度的信任。如何建立信任呢?只有通过频繁的接触,在普通的交往中建立信任。”

杨永泰又补充道:“其实还有个作用,可以发现他们的弱点。在剿匪时期,我们对匪区一无所知,可自从我们在延安派驻了人员后,我们对延安的情况便了解多了。从匪区传出来的情况让民众了解了延安的真相,对削弱他们的影响产生了很大作用。”

陈诚心里苦笑,杨永泰今天摆明是要帮庄继华解脱,白崇禧高座璧上,任凭事态发展,而他自己却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正大光明站出来。庄继华在东北战区威信极高,如果让战区将领知道是他赶走了庄继华,对将来执掌东北战区极其不利,就像当初史迪威将庄继华从远征军赶走一样,引起远征军将领集体愤怒,直接导致史迪威再也指挥不动远征军。

蒋介石的心思也在急剧变化,庄继华解释了他为何与延安进行情报交换,在他看来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与共产党重建信任,应该是双方高层交往,底下的交往并不能改变这种状况,相反更可能会成为延安的统战目标。

不过,考虑到庄继华面对的现实,他指挥大军从鄂北出发,一路打到东北,行程数万里,歼敌上百万,他首要保证目的是保证取得胜利,为此与中共进行情报交换倒也说得过去;而且,庄继华也没有投共,以他现在的威信,若投共产生的爆炸性影响将超过张学良,对他本人和国民党将产生致命打击。

想想昨天宋美龄和他谈的话,宋美龄认为庄继华是胆大妄为,他和蒋介石在政治上有分歧,所以他在用他的方法推行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共的交往不过是手段,也有可能是自保。

蒋介石清楚,宋美龄实际是不赞成拿掉庄继华的,庄继华的功劳是很大,但以他的为人是不会与蒋介石争夺最高权力的,相反倒可以成为蒋介石的有力助手。

“大令,你和文革有二十年的交往时间,他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从头到尾,他就是个理想主义者,对他不能同普通的方法。”

从昨天到现在,蒋介石都在考虑该如何处置庄继华,现在就解除他的职务,显然是不合适的,苏军入侵在即,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而且目前的形势很不利,物资军队都没到位,如果不是庄继华,而是其他人,战事稍有挫折便会引起舆论大哗,对他本人非常不利。

“文革留下,你们都出去吧。”蒋介石平静的说。

杨永泰稍稍松口气,白崇禧嘴角瞬间滑过一丝笑意,随即消失不见,陈诚则在心里叹口气,三人相继离开办公室。

“你的确胆大妄为,”蒋介石冷冷的盯着庄继华:“我从未说过不能和共产党交往,你以前也和共产党交往过,宣侠父、陈赓,你要给他们武器装备,我反对过吗?你给陈赓粮食,我反对过吗?”

“建立信任,是双方的,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蒋介石的声音渐渐严厉:“这些不过是借口!有想法,可以告诉我,我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吗?在你眼里,我这个老师!这个领袖!是什么样的!还是你的老师!领袖吗!?”

蒋介石的咆哮传到屋外,等候在外面的将领们顿时紧张起来,目光纷纷投向刚出来的杨永泰三人身上,可三人出来后便分散了,陈诚和总参谋部的刘斐和郭汝槐站在一块,杨永泰白崇禧与徐祖贻等人在一起。

很快宋美龄在宫绣画陪同下出现在院子里,宋美龄一进来听到房间内传来的咆哮声,她稍稍楞了下便无奈的笑笑,宫绣画则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看来他们又闹起来了,绣画,我们还是去转转吧,汉卿的这所房子还真不错。”

看着宋美龄转身走了,杨森心里有些着急,他悄悄靠近冯诡低声问要不要做点什么,冯诡平静的摇摇头,告诉他没事。

宋美龄和宫绣画在帅府内四下闲逛,俩人都好像漫不经心,宫绣画小心翼翼的落后宋美龄半个肩膀。宋美龄沿途称赞帅府的建筑,大帅府是比利时公司负责建造,前后历经数年,直到九一八也没完工。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拒绝付款,比利时公司将张学良告上欧洲法庭,张学良称他的一切都被日本军队夺去,现在帅府在日本人控制下,所以他不再为帅府付钱,应该日本人付钱,法庭最后宣判工程应该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完成合同,日本人应该为工程付款,日本人没有办法,只得乖乖付款。

帅府是按照中国传统方式建造,三进四院,每个建筑都带有明显欧洲风格,外墙和廊柱上都有精美的雕塑,沿途花坛经过精心修剪,绿树丛中树立着各种雕像。

“是的,的确非常漂亮,”宫绣画赞同道:“昨天晚上我们才到,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说实话,这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房舍,要说比它强的,可能也就是克里姆林宫了。”

“你去过克里姆林宫?”宋美龄略感吃惊的侧头看了宫绣画一眼。

“没能进去,只在外面看了看。”宫绣画平静的说:“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不提也罢。”

宋美龄当然直到宫绣画的经历,她轻轻叹口气,宫绣画见前面的绿荫中冒出个黄色亭顶,便请宋美龄到小亭休息下。

小亭并不靠湖,躲在绿荫中,四周花香浸人,夏日的暑气穿过层层绿荫,再经过花香渲染,那层暑气蜕去了狂暴,变得温柔可人。

“没想到还有这么个好地方,汉卿还能享受。”宋美龄四下打量,手中的绸扇轻轻摇晃。

“可能张将军还住过吧。”宫绣画笑道。

宋美龄有些惋惜地叹道:“汉卿嘛,要想住进来,十年之内不可能。”

宫绣画也很惋惜:“文革曾说,其实,东北行辕,最好还是张将军来主持,这对中央顺利统治东北有很大帮助。”

“为什么?文革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熊主任不行吗?”宋美龄问道。

“熊主任乃党国元老,当然不会差,”宫绣画认真的说:“可文革说,东北民众普遍保守,张家父子两代统治东北,还有余恩在,这对政府管理东北有利。”

宋美龄默默点头,这时有人送来茶,俩人边聊天边喝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喝着茶,品味着美景,经过短暂的交锋,俩人都感到可以进入正题了。

“文革,对东北有那些打算?”宋美龄将茶杯放下,含笑望着宫绣画,那神情似乎只是俩人在闲聊。

“还是老办法,社会改革,整编军队,这次俘虏了大批满洲国防军,这些人不能这样放到社会上去,先把他们整编进军队,然后再逐步淘汰。”宫绣画答道。

宋美龄靠在椅背上,向四周看了看:“辞修他们认为汉贼不两立,这些人为日本人效劳,罪大恶极,况且战争就要结束了,国家本来就裁军,这些人到军队,将来也是麻烦,不如现在就不要。”

宫绣画不敢这样靠在椅背上,依旧保持端坐:“陈总长只考虑到一方面,这些人受过日本人的严格训练,在苏俄战场参加过作战,是熟练士兵,如果我们不要,他们便会去共产党那里。根据情报,新11军进入黑河之后,接受了从苏俄战场逃回来的大批满洲国兵,总数大约十万人,部队一下便扩张到二十万。

夫人,还必须考虑到,苏俄俘虏了大约二十到三十万满洲国兵,如果苏军将这些俘虏转交给他们,他们的兵力便凭空增加三十万。现在东北各地还有满洲国兵五六十万,如果我们不要他们,他们便会跑到共产党那边,就算只过去一半,也有二三十万,如此算下来,新11军进入东北,便会增加五六十万的兵力。夫人,这对东北将来的局势产生巨大影响。”

听着宫绣画算数,宋美龄神情渐渐严肃起来,新11军进入东北不到一个月便扩军十万,而且还有可能扩军二十万,更关键的是,这些人与关内迅速扩充的农民不同,都是拿着武器,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想到这些,她不由倒吸口凉气。

良久,宋美龄才喃喃道:“如此看来辞修失算了,这些人不能就这样放到社会上去。”

“东北的地域宽广,很多地方都没开发,文革以为,即便将来裁军,也不能就这样简单裁掉,可以组成农垦兵团,在东北开荒,放下武器是农民,拿起武器是士兵。”

显然宫绣画与庄继华讨论过这个事情,所以回答比较详细。宋美龄想了想笑道:“这样好,这样好,还是文革想得周详。除了军队外,他打算怎么在东北推行社会改革呢?我听说,东北地方富裕,多数民众都有土地。”

“这是熊主任的事,文革只是想打下基础,将来他是要走的。”宫绣画端起茶杯轻轻吹了下,将上面的飘着碎末吹开,然后才轻轻抿了口。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五节 曙光(十六)

宋美龄正端起茶杯,手微微颤抖,茶水少许外溢,顺着茶杯流下浸到手指上,她连忙端到嘴边轻轻吹了吹,偷眼看了宫绣画一眼,宫绣画似乎没注意,放下茶杯接着说:

“文革就是为抗战回国的,抗战胜利,目的也就达到,他也就放心了,其他的事,也不想管,管也管不了。”

宋美龄将茶杯放下平静地问道:“这是文革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当然是他的,我怎么可能当他的家。”宫绣画很自然,语气中却带有丝迷惑,似乎是对宋美龄有这种想法感到奇怪。

“他不在东北推行社会改革了?”宋美龄当然不会解释,丹凤眼眨了下,有些好奇的问道。

“不能什么事都由他来做,再说,不是有些人希望他离开吗。”宫绣画淡淡一笑。

“哦,是这样吗?”宋美龄问。

“夫人,有些事情是明摆着的,他这样聪明的人,还能瞒得过?”宫绣画露出丝淡淡的笑意。

宋美龄没有继续追问,她在心里暗暗叹息,看来庄继华早就有准备了,幸亏昨天自己劝住了蒋介石,让庄继华和陈诚位置互换的设想行不通,庄继华不会接受这个安排,他会当即辞职,整个事情便被动了。

短暂的沉默,宋美龄又问:“绣画,你说说看,为什么这次他们要这么干?文革和他们交往有多长时间了?”

宋美龄没有说这个他们是谁,可俩人都知道指的是谁,现在这可是敏感问题。

宫绣画沉默了,宋美龄依旧保持微笑,目光却始终留在她身上。过了会,宫绣画才说:“其实这事也不长,鄂北会战后,光复河南的战斗中,狼眼发来情报,日本人要炸毁黄河大堤,文革得知后,紧急联络他们,希望他们出动在晋冀鲁豫的部队,威胁平汉线,迫使日军放弃郑州,就这样建立起联系,后来山东会战,我们需要山东日军部署的具体情报,军统中统都无法提供,也是向他们要的。

从那以后,文革便与他们建立起接触,这事是我在负责,所以我很清楚其中过程。后来,交给了王小山,这次苏军情报便是他们提供的。”

宫绣画的解释很长,也很清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宋美龄默默的听着,在心里对比已知的情报,感到宫绣画没有说谎,但有隐瞒。

“如此说来也不算什么坏事,为什么不向委员长报告呢?”宋美龄问道。

宫绣画苦笑下叹口气:“这就是文革小心的地方了,委员长曾经告诉他,不准他私下里与他们接触,而且他们给情报也不是无偿的,必须是交换,另外,甚至还有物资装备。”

“如此说来,当初收编陈赓部队也是为了要给他装备,是这样吗?”宋美龄很敏锐,突兀的提出个要害问题。

宫绣画心里暗呼厉害,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答好,你不能简单答是或不是,这样都会给宋美龄受骗的感觉。

“有一部分原因,当时我们的物资也很紧张,不会随便给人。当时司令部内有很多人反对,不过文革有个想法,他想试试能不能指挥八路军,我曾经劝过他,可他不听,他想通过与八路军共同作战,建立起一种基本信任,两党之间杀了十年,他们对我们充满警惕,我们也不是很信任他们,在共同作战中,互相配合下,可以建立起信任,对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有帮助。”

宋美龄听后没有任何表示,两只手优雅的交叉在一起,宫绣画小心的望着她,等待着她的反应。宋美龄很清楚,宫绣画是庄继华的嫡系,他的很多秘密都由她在掌握。

想了一会,宋美龄渐渐露出笑容,她隐隐感到自己抓住了庄继华。谨慎的宫绣画还是露出了口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这有可能是他的目的。

“说实话,文革和他们有联系,我一点不奇怪,”宋美龄挺了下腰杆,调整了下坐姿:“介石以前便说,他这人胆大,能力强,能成事,也能闯祸。”

宫绣画赞同的点点头:“呵呵,委员长对文革知之甚深。”

“他们这对师生呀,”宋美龄叹口气摇摇头,笑了笑说:“彼此了解都深,好起来,互相支持,配合默契,恨不得把心掏给对方;可要固执起来,谁也不肯让谁;可以说是一对冤家。”

宫绣画却不敢接这个话题,可在心里认为宋美龄的话大部分是真的,庄继华与蒋介石之间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在她追随庄继华入川进行西南开发和参加抗战过程中,应该说,从最初开始,蒋介石对庄继华还是很信任的,在庄继华推行发展工业,推行社会改革过程中,蒋介石均大力支持,给庄继华充当起坚强后盾。

庄继华也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破家为国,只手建立起西南工业基地,降服西南军阀,为蒋介石拿下西南。

但庄继华也始终提防着蒋介石,在西南开发过程中便设下陷阱,让蒋介石不知不觉中掉进去,直到现在也没能爬出来。

“走吧,我们去看看,估计他们也吵完了。”宋美龄站起来整整衣服说。

“是,夫人。”宫绣画随着她站起来,随即又叹口气:“没想到事情会这样严重,通报个情报,便发生这样大的事,早知道,就不管了。”

宋美龄刚迈出两步,闻言稍稍一顿,忍不住停下脚步转身问道:“绣画,你这是话里有话呀,有什么事直说,别绕圈子。”

宫绣画很诚实的点点头:“是,夫人,原来没有这么想,可见委员长发这么大火,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