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日余晖下,周边的农夫看到一个令他们震撼的场面,一架架巨大的堡垒从跑道上腾空而起,巨大的轰鸣声传出数里,飞机在天空中组成几个巨大的方阵,呼啸着向西面飞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九节 轰炸东京(十二)

飞行不久,天即渐渐黑下来,指示灯在黑暗中闪烁,机舱内只有枯燥的发动机声音,驾驶窗内没有人开口说话,薛慕华探头向下看了一眼,下面除了浓厚的黑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左右两边是庞大的飞机。

机舱内没有开灯,这个机舱就让薛慕华感到很舒服,比B17宽敞多了,在B17的驾驶舱坐下副驾驶员、领航员、无线电联络员以及前座射手后,变得拥挤不堪,而B29在增加了机械师、投弹手、雷达操作员后,还一点感觉不到挤。

“确定方位。”薛慕华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嘴有些干,他用力抿下嘴,然后抓起身边的水瓶喝了口水。

“方位XXX,航向XXX,一切正常。”领航员是个云南人,语音中还带有些许云南腔,空军曾经发生因为口音导致飞行错误的事情,事后空军下了严令,要求每个士兵都要学普通话,避免在通讯时发生意外。

为了保密,飞行途中,所有飞机保持无线电静默,机舱内只有仪表盘发出幽暗的灯光,薛慕华稳稳的开着飞机,高空中空气变得寒冷,耳机里面不断传来地面雷达发出的信号,为了轰炸日本,空军在烟台和威海各建了两座长距离监控雷达,这两部雷达是美国最新型雷达,可以控制大部分东海。

机舱外的天幕上,挂着点点星光,薛慕华又向外看了看,机群依旧保持着队形,指示灯一闪一闪的。由于距离目标还远,机组成员都没有就位,都待在驾驶舱后面的休息舱内。

领航员坐在旁边的板凳上,机械师拿着电筒,帮他照着摊开的图纸,领航员拿着笔在上作着记号。从驾驶舱后面传来隐约的笑声,机枪手都在这休息聊天。

B29的防御主要分前部和后部,在机背上,前后两边各两挺机枪;在机腹,也同样是前后两边,各四挺机枪;B29不是全封闭增压,增压舱分为两部,前面和中部有人员的区域,前后两个增压舱之间靠上部管道联系,机组人员可以通过管道进入另一个增压舱。

薛慕华心中稍稍松口气,这个时候能笑出来,说明他们情绪松弛不紧张,这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非常有利。

不知不觉中,飞行已经两个小时了,还有二十分钟就到目标了,薛慕华摁下了黄色准备灯,低沉的警报声在机舱内想起,后面的声音消失了,机头的机枪手钻进来,将帽子带好后,爬进了机头炮塔。

机舱内再度陷入沉默,飞机轰隆隆的向穿过寒冷的夜空,领航员不断查看天象图、星象图,用圆规三角尺在图上勾画,时不时又抬头观察天空中的星象。

薛慕华再次感到嘴巴有点干,他又喝了点水,每次大战前他都有这种症候,领航员抬头报告:“还有二十里,预计五分钟后到达目标上空。”

“战斗警报。”薛慕华平静的突出四个字,随即摁下红色按钮,机舱内立刻闪起红色,然后他又说:“打开投弹舱。”

投弹手操作仪表,机腹的投弹舱门缓缓展开,雷达操作员紧张的盯着眼前的雷达,仪表盘上的蓝光反射到他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森可怕。

机舱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而压抑,所有人都专注的看着眼前的仪表,竖起双耳听着命令,薛慕华看了眼下面,原本的一遍黑暗突然被一遍灯光点燃,这个发现把他惊呆了,“他们怎么没有施行灯火管制?!”

“到达目标上空!”

似乎地面有人听到领航员的叫声,灯光开始一点一点的减少,雷达观察员举起手叫道:“左边两度。”

薛慕华将飞机向左稍稍偏移,雷达员叫道:“好!稳住!稳住!就这样!就这样!投弹!”

随着这两个字,投弹手将手中的开关猛地一推,众人就感到机身轻轻一阵,薛慕华扭头向下看,从机腹下落下一串串炸弹,在夜色中摇摇晃晃的扑向地面。

很快,地面冒出一团火光,这团火光从高空看只有火柴头大小,可薛慕华脑中浮现出凝固汽油弹的数据参数,汽油弹爆炸时,温度高达一千摄氏度,汽油弹里面不光有凝固汽油,还有添加的化学助燃剂,这种汽油弹一旦燃烧起来,不彻底烧干净,绝不会停。

接二连三的火头在地面冒起,很快火光连成一片,借助从海洋深处吹来的风,火势迅速蔓延,并且越烧越旺,由西向东扩张。突然,地面爆发出一团亮眼的光芒,光芒迅速暗淡又迅速变强。

“可能炸到油库了。”薛慕华在心里猜想,可机舱内却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夜幕仿佛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薄纱,显得分外妖冶,周围的空气明显变得温暖,机舱内的成员开始将帽子脱下来,薛慕华这才感到北上湿漉漉的,他自嘲的一笑。

一串曳光弹在侧面飞上天空,薛慕华一惊随即又一愣,这串子弹的轨迹不对,是斜向上的,也就是说敌机是抬着机头,以爬升状态向上射击,这种射击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薛慕华扭头向下看,火光倒映下,几个灵巧的身影穿过,薛慕华哈哈一笑打开通话器:“呲牙,大毛,逗他们玩玩。”

这串子弹显然也吸引了机舱内其他人的目光,机械师吹了声口哨,有些得意洋洋的唱起来:“妹娃子背背篓哟,哥哥来帮忙……”

机械师的歌声将机舱气氛变得更加热闹,耳机里传来机背前炮塔魏雄的声音:“头,听说日本女人又白又嫩,一捏一把水,你见过没有?”

薛慕华从海外归来,在大队成员中是最见多识广的,这些知识青年在入伍后,迅速丢掉了学生那些稚气,染上了一层痞性,军营内的生活枯燥,谈得最多的还是女人。

“是不是一捏一把水,明年到日本去试试就知道了。”薛慕华不否认也不承认。

“明年!?”机腹后炮塔的袁方怪叫声:“熊子的那玩艺不就废了,头,你得赶紧给他找个女人,让他开开荤,他还是童子鸡呢!狗日的!”

正说着,又是一串曳光弹在侧面斜向上方飞过,薛慕华又向下看了看,没有看到什么,只有红蒙蒙的夜空。

丢掉了九千公斤炸弹,飞机变得灵巧多,薛慕华驾驶飞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向西南方向飞去,根本没管还在下面乱飞的零式飞机。

回程中耳机里传来飞行员们兴奋的话声,这次轰炸非常成功,薛慕华清点了下成员,所有飞机都在,只有一架飞机受了轻伤。从雷吉米那里得到消息,联合航空大队也几乎相同,只有两架受了轻伤,其余全部完好无损。

“吉米,下次我们白天来怎样。”薛慕华的语气有些懒洋洋的,脑袋却在向下看,下面的天空依旧隐隐发红,他心中有些遗憾,现在还无法确定,是否炸对了目标,甚至无法确定炸的是否是佐世保。

燃烧的城市渐渐远离,天空也渐渐变冷,为了确保安全,薛慕华依旧命令保持在万米高空飞行,太平洋上的风将云层吹走,可以清楚看见下面泛着白光的水面。

今晚轰炸的最大收获是,事实证明,零式飞机根本无法上到万米高空,也就无法威胁到B29,既然如此,白昼轰炸更准确,效果更好,也更容易监测战果。

佐世保受到轰炸的消息迅速传到东京,梅津美治郎和西尾寿造闻讯大惊,立刻派中岛康健和武藤章飞到佐世保,海军省受到的震动更大,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海军军令部长岛田也迅速派冈敬纯和铃木飞赴佐世保。

陆海军代表一前一后飞到佐世保,中岛康健没有让飞机立刻降落,而是在天空盘旋,从空中向下看,城市的情况让俩人都倒吸口凉气,佐世保是日本海军基地,也是日本出击中国和朝鲜的后勤基地,七年来,有数十万士兵从这里这里上船,奔赴中国战场和南洋战场,俩人对这座城市都非常熟悉,海边的船坞码头,街边的小酒馆,挥舞着旗帜的女人,穿着漂亮和服抛洒鲜花的姑娘,造船厂巨大的烟囱。

可现在,半个城市变成了灰烬,凌晨的一场春雨将几乎烧毁全城的大火浇灭,一些地方还冒着袅袅烟雾,码头受到的损失最大,几乎被烧成白地,附近的基地司令部已经不见了,海军俱乐部也消失了,兵营也同样消失了,原本悬挂的海军旗和日本国旗的地方,连旗杆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块焦糊的黑土地。

到处都是弹坑,即便靠近海边,即便有海风吹拂,空气中依然有股焦臭味。中岛康健很熟悉这种味道,那是人肉烧焦后发出的味道,街面上一些小黑点在活动,还有一些在瓦砾中忙碌。

“如果支那人用这种方式攻击东京,会发生什么情况?”想到这里,武藤章打了寒战。他扭头看了看中岛康健,中岛康健的脸色同样苍白,以往沉稳的目光中夹杂着慌乱。

飞机场的损失倒不大,这或许是支那人将空袭目标集中到码头的集中到码头的缘故,中岛康健和武藤章在天上盘旋了几圈后,让飞机在机场降落,他们刚下飞机,几个军官便跑过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九节 轰炸东京(十三)

薛慕华和雷吉米代表出击的所有飞行员接受了现场民众的祝贺,附近几个村子的村委会还组织民众送来几口猪,这些礼物虽小,但让知道当地生活的高志航和李梅深为感激。

空军对思想控制非常严,高志航本人对共产党也没有多少好感,直到李桂丹在华北会战中受到共产党游击队的帮助,他的观感才开始转变;李梅到中国一年多,与共产党组织接触不多,这次胶东修建机场才与共产党有了接触,他对共产党组织的效率和廉洁非常欣赏。

这个机场的建在共产党根据地内,周围全是共产党控制的城市村庄,为了保证机场的安全,共产党胶东军区还在机场周围派驻了一个主力团。

高志航不大喜欢演讲,出席记者会这样的事便推给了李梅。对李梅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就像所有美国人那样,上报纸头条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事,就算高志航不让,他也准备抢。

当面对记者时,刚才目睹飞机损毁的那点沮丧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剩下的上升到极点的兴奋:“诸位,我现在正式宣布,从今天开始,海洋再不能保护日本,我们将持续不断的从空中打击日本,直到他们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李梅的第一句话便让薛慕华差点打个踉跄,李梅的样子好像他主宰着一切,身边的雷吉米低声嘀咕道:“上帝,他想取代您。”

薛慕华强忍着笑,努力将脸绷紧,这让他看上去有些怪异,幸好记者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李梅身上。

“将军,这次轰炸损失大吗?”一个记者迫不及待的问道。

“诸位看到的损失是我们唯一的损失。”李梅心情非常愉快,他指着远处还在清理的飞机残骸:“英国轰炸德国时,损失大约是两成,我们今天的损失是一架,另外有两架负轻伤,只需进行简单修理,便能重新投入战斗;在人员方面,我们的小伙子只有十六人受伤,其中三人伤势稍重,我相信他们很快便能返回蓝天。”

李梅举起一支手说:“这说明,日本对B29超级空中堡垒没有丝毫办法,他们的飞机根本没法飞上万米高空,在这里我要正告日本人,昨天是佐世保,明天是东京,大阪,名古屋,我们的飞机将光临日本的每一座城市……!”

李梅如同上帝的照片与薛慕华雷吉米手捧鲜花接受欢呼的照片同时登上了各大报刊的头条,而国内民众中则迅速燃起一股空军热。

“李梅将军宣布,日本海再不能保护日本,中国空军痛击日本……”

“中美空军联合空袭佐世保,日本海军基地被彻底摧毁!……”

“从今天开始,日本本土已经直接处于我们的打击范围内,这一次与上次完全不同,这次轰炸代表了最近两年来日本在各条战线的失败,在中国战场,国军转入全面反攻,消灭了上百万日军,在太平洋,美军光复加罗林群岛,逼近菲律宾;光复马绍尔群岛,进逼马里亚纳群岛,日本绝对国防圈已经摇摇欲坠!……

同胞们,从九一八算起,我们已经与日本战斗了十三年,最多还有一年,这场战争便要结束了,这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第一次获得完全、彻底胜利的战争!

同胞们,我们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在七年的大规模战争中,我们竭尽全力,全国军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国家财政非常困难,大后方民众拿出了最后一块钱,最后一粒粮,支援前线,前线将士节衣缩食,援助难民,但这依然只是杯水车薪,光复地区遭受巨大破坏,城市里上百万工人失业,饥荒正威胁着华北上千万民众。

要战胜这些困难,取得最后的彻底胜利,我们只有一条道路,团结在中央周围,努力实践抗战建国之理念!……”

《中央日报》在头版头条罕见的以蒋介石的名义发表长篇文章,对战争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抗战胜利就在眼前,国家正处在最困难时期,国家财政几乎已到枯竭,呼吁全国民众以信心和意志来战胜面临的困难。

这篇文章在国统区引起巨大反响,重庆大学和重庆市总工会、农会联合向全国民众呼吁,“一切为了胜利!”“节约每一粒粮,每一寸布,支援华北,赈济难民!”

这个呼吁随即得到全国各地响应,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广州桂林,包括新光复的武汉济南青岛,纷纷响应,武汉发起献金运动,还没有走出困境的武汉市民从墙角,从壁橱,从床下,拿出秘藏起的积蓄,送到捐献处;乡村里,村民们留下了粗粮,将大米送到村公所。

献金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甚至还处在日军占领下的沦陷区民众也秘密募集捐款,派人穿越战线送到政府。

借助这个运动,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战争五亿法币的债券,用于赈济灾民和华北重建,债券面值十元,以战后国家盐税作保障,所有民众皆可购买。随后,蒋介石宣布,他认购一月工资,国民政府主席杨永泰也宣布认购一月工资,庄继华随即在唐山响应,同样认购一月工资。这些消息经过报道后,民众群情激昂,踊跃购买,五亿债券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即销售一空。

这个情况让蒋介石非常兴奋,首先在国内发行战争债券是在华北视察时庄继华提出来的,华北的情况,特别是天津的情况,让他触目惊心,整个城市几乎完全被摧毁,即便民众在欢迎他的热烈场景中,他依旧能感觉到他们的忧虑。

在天津,唐式遵和张廷谔向他详细汇报了天津的状况,天津及其周围,原有上千家工厂,现在能开工的不足三成,全市有三十多万工人失业,全城有大约十一万栋房屋被毁,有上百万人露宿街头,当地驻军警察已经全部动员起来,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可这需要个过程,唐式遵和张廷谔当着庄继华的面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汉奸名单,要求查抄他们的家产,另外拍卖日本的财产,以收获重建资金。

但让蒋介石意外的是,庄继华显然不知道这份名单,他看过名单,坚决反对,认为打击面太大,有竭泽而渔的嫌疑,他建议对前面几个影响很大,行为恶劣的汉奸施行抓捕,查抄财产,对其他人则需要仔细调查,否则一旦将这些工商界人士全部抓捕,整个天津还要增加至少三成工人失业。

他建议成立国营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进行廉租房和商品房开发,其中廉租房主要针对贫困家庭的公租房,房间最大为六十平米,商品房的面积不限,购买方式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全款购买,一种是只需付首付,不足部分由银行提供按揭贷款,以购买的房屋作抵押,按月归还。

这种方式在后世非常普遍,但在这个时候却是首创,也是冒险,现在的人们还没有花明天的钱的意识,但庄继华提出让民营银行施行,蒋介石对此心领神会,他在唐式遵张廷谔提出的名单上画了一条线,上部的批准施行逮捕,查封家产,下部的则不准动,成员大约是名单的三分之一。

庄继华立刻提出补充,建议成立管理委员会,由张廷谔担任组长,何习武担任副组长,工厂不许停工,商店不许停业。蒋介石没有丝毫犹豫便批准了这个建议,天津的失业工人已经太多了,如果这些工厂再停工,失业工人便会更多。

蒋介石又参加了庄继华主持的天津市政府和工商界人士参加的战后重建联席会议,在这个会上,庄继华要求天津的工厂主们,尽快恢复开工,有一台机器开工一台机器,有一台设备动一台设备,不准擅自解雇工人。

蒋介石参加联席会议,这个举动让庄继华有点意外,工商业从来不是蒋介石的强项,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懂,但他还是参加了这个会议,在结束时,蒋介石告诉与会者政府正在设法发行债券,以缓解国家财政紧张,另外政府决定再提供五百万法币给各个工厂提供贷款,降低工商业税收,以帮助各工厂恢复重建;另外他还明确告诉参加会议的工商界人士,政府将依照法律审查汉奸,不会随意抓捕汉奸,只有那些真心与日本人合作的才是汉奸。

蒋介石的讲话立刻鼓起了在场的工场主的信心,特别是最后一点,让参加会议的工厂主们感激涕零,在参加会议之前,这些工场主无不人心惶惶。在蒋介石批准了名单后,当天晚上,警备司令部和警察局立刻采取行动,将名单上所有人抓捕归案。此举一举震动了天津的这些工商界人士,让他们人人自危,今天蒋介石亲口允诺,他们才总算安心了。

在蒋介石离开华北之前,再次召见庄继华,商议华北重建的资金来源,自从拒绝霍普金斯对苏俄让步后,蒋介石对美国政府批准在美国发行债券便没有把握,在这个会议上,庄继华提出首先在国内发行债券,先行募集部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另外也向美国政府表明我们的决心。

回到重庆后,蒋介石立刻召见宋子文马寅初等人,决定首先在国内发行债券,募集一批资金,蒋介石杨永泰宋子文陈诚等人率先认购,前线个战区司令,全国各省主席都要认购。

可是让蒋介石意外的是,发行的债券居然在一周内便认购一空,民众并发出的空前热情,给了他极大信心。所以当霍普金斯从莫斯科返回黄山别墅时,见到的是一个充满信心的国家领袖。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九节 轰炸东京(十四)

“我感到重庆与上次又不一样,真不敢相信,我只离开了十多天,”霍普金斯带着明显恭维的语气对蒋介石和宋美龄说:“刚下飞机我便重庆的天空上弥漫着令人激动的气息。”

宋美龄嫣然一笑:“是这样,最近我们的空军不断袭击日本,我们的人民期盼这天已经很久了,霍普金斯先生,今天他们又袭击了福冈,对了,他们是白天去的。”

“我听说了,这是我们取得的巨大胜利。”霍普金斯一下飞机便听说了,收音机不断播报来自空军的消息,大批记者云集山东,几乎每个机场都有记者驻扎,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军云集,准备进攻东北的冀东。

蒋介石一直没开口,只是默默的听着宋美龄与霍普金斯的谈话,他不知道霍普金斯这次带来的方案是什么,在蒙古,中苏之间已经出现小规模武装冲突,卫立煌报告,在与苏军将领接触中,苏军将领要求他们退出蒙古,苏军正在乌兰巴托南部的巴彦地区集结,情报显示,苏军大约集结了十二万兵力,另外还有二十万蒙古军队,有部分坦克部队。

为了解除苏军威胁,四十九集团军下属一零一军和一零二军进入蒙古,第五集团军也向蒙古边境靠近,此举又导致整个东北军区兵力重心北移,山海关前线的兵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局势开始变得有些模糊了。

今天的会谈没有其他人,霍普金斯要求与蒋介石进行单独会谈,按照惯例,宋美龄将充当蒋介石的翻译。

“霍普金斯先生,莫斯科的情况还好吧?”蒋介石感到他们聊得有些远,便开口将话题拉到他关心的话题上:“我想知道,斯大林对我们的建议有什么表示。”

霍普金斯心中暗暗一笑,蒋介石还是沉不住气,这方面比斯大林差多了,不过他更喜欢这样,斯大林实在太狡诈太难缠,他废了很多唇舌才说服他作出让步,相信蒋介石应该可以接受。

“斯大林元帅对委员长的建议作出了积极反应,”霍普金斯边说边留心蒋介石的神情,果然蒋介石的神情顿时有了些许轻松,目光变得更加期待:“斯大林元帅同意,蒙古问题可以留待战后,按照德黑兰会议精神解决,贵国军队可以留在东戈壁省中部和南部,以及苏赫巴托尔省的中部和南部,东方省的西部,赫尔图河以南,速比西河以西,此外苏俄将协助贵国平定在贵国新疆地区发生的叛乱,苏俄承认并尊重贵国在东北的主权。”

蒋介石闻言有点不相信的看了看宋美龄,宋美龄的眼中也充满惊讶,斯大林这等于说是全盘接受了中国上次提出的条件,中国现在只需要从刚占领的部分地区后撤,斯大林怎么会一下作出这么大的让步,蒋介石差点冲口而出就答应下来。

宋美龄小心的对霍普金斯说:“霍普金斯先生,说实话,这让我们感到意外,非常意外,这几乎就是我们上次提出的条件,……,我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霍普金斯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夫人,我们对日本人反攻分三路,分别是中国,南洋,苏俄;目前中国战场和南洋战场紧张顺利,苏军也对日本发起反攻,苏军分两路反攻,蒙古方面军取得很大进展,将日军驱逐出蒙古,另外一路远东方面军的进展却不大,所以斯大林希望能得到贵国的配合,斯大林承诺尊重中苏边境,合众国政府认为这很合理。”

蒋介石这才恍然大悟,前段时间日本电台宣布在日军和满洲国防军在外兴安岭击退苏军进攻,并乘胜转入反攻,消灭了两万多苏军。姑且不论日军宣布的战绩真假,但苏军进攻受挫确然无遗。当时听到这个报道后,蒋介石心中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却没有将此事与中苏谈判有关,没想到居然导致斯大林态度大变。

霍普金斯心中非常笃定,外兴安岭之败让斯大林明白过来,苏俄现在还不能支持两个战场,远东日军不过是些老弱病残加上满洲国的伪军,苏俄却依然无法获胜,这让斯大林难堪之余,再度重新审视余中国的关系。

在另一方面,中国方面不断向蒙古增兵,态度极其强硬,大有不惜兵戎相见之势,斯大林也不得不顾忌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带来的后果。

最后是美国,罗斯福亲自给斯大林去电报,希望他认真考虑中苏关系,希望不要影响盟国的夏季作战。罗斯福的话说得很婉转,可斯大林却清楚其中的威胁,这是在警告他,如果中苏关系破裂,罗斯福可能转而支持丘吉尔的巴尔干登陆计划,放弃原定的法国登陆。

种种原因加起来,斯大林感到必须作出让步,罗斯福又恰到好处给出了梯子,提出让中国军队从蒙古部分后撤,美国向苏俄援助一千辆卡车,以提高苏军的机械化能力。

蒋介石还听出了另一层意思,斯大林尊重中苏边境,看来斯大林不但担心中国军队进入蒙古,也担心中国军队趁机进入苏俄远东地区。虽然中国的实力赶不上苏俄,可一旦美英在背后支持,中国完全可能在战后赖在那里不走,就如同在蒙古一样。

“我们也尊重中苏边境,”蒋介石在心里松了口气,他神情明显松弛下来,暗示霍普金斯自己已经听懂他话里的意思,中国军队不会进入苏俄远东地区:“不过,霍普金斯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想知道,斯大林如何保证他不会悔诺,再生出新疆那样的事?”

“对于这个问题,总统已经考虑到了,所以他希望中苏之间能签订一个谅解性备忘录。”霍普金斯说道。

蒋介石微微皱眉,他想了想说:“霍普金斯先生,我必须承认,我国目前还没有力量与苏俄正面对抗,所以我希望美国能参加这个备忘录。”

霍普金斯心中暗骂,既然知道无法与苏俄对抗,还采取这样强硬的立场,差点导致整盟国内乱。在心中叹口气,对罗斯福总统更加钦佩,蒋介石的要求已经在他预料之中。

他微微一笑:“当然,总统的意思是,美国和中国苏俄的同盟关系不仅仅停留在战争中,还希望在战后也继续保持,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蒋介石这才真正松口气,他的脸上浮现出舒心的笑容:“如果能这样,那就太好了,霍普金斯先生,我派外交部长王宠惠代表国民政府与苏俄会谈,不知道会谈地点在那?是莫斯科还是重庆?”

“斯大林元帅的意思是在重庆,由苏俄住贵国大使担任苏方谈判代表。”霍普金斯答道,此刻他想起斯大林的表情,在商议谈判地点时,他原来提出的是莫斯科,因为这样可以给斯大林一点安慰,好像中国是去求和的,可斯大林却露出了厌恶的表情,非常直接的表示,地点就在重庆,让苏俄驻华大使担任谈判代表。

霍普金斯认为这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问题上触了霉头,丢了面子,斯大林一向瞧不起蒋介石,也瞧不起中国,可他偏偏在这里丢了面子,这让他心里非常窝火,不但不想见中国人,甚至连中国都不愿听到。

蒋介石没有多想,立刻点头答应下来。历时近半年的中苏问题终于解决了,这让蒋介石感到放下一块巨大岩石一样轻松,他罕见的亲手提起水瓶给霍普金斯添上水。

“中苏问题得到解决,对我们尽快击败日本扫清了障碍,”霍普金斯开始恭维蒋介石了:“委员长先生,这需要您和斯大林元帅的高瞻远瞩,坚定信心。总统让我转告您一句话。”

“请说。”蒋介石微笑着做个手势。

“总统让我告诉您,他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但现在我们的首要工作是击败日本人,在这个前提下,要忍受一些暂时的困难。”

蒋介石神情严肃的点点头:“请替我转告罗斯福总统,非常感谢他的支持。中苏问题解决后,我们便可集中全部力量东进,光复东北,平定新疆叛乱,推动国家建设。霍普金斯先生,最近我们在重庆周边十六县进行了民主选举,这次选举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积累经验后,国民政府将在全国推行。”

关于重庆十六县进行选举的事,美国曾经派出观察员进行全程观察,观察员曾经向国务院作过报告,认为这次民主选举尝试总体看是比较成功的,由于国民党在全部十六县中获胜,可以坚定蒋介石在全国推行民主的决心。

霍普金斯还记得在大使馆看到的报告:“……,这是个缺少民主的土地,这个国家两千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过民主基因,由于推行强制教育,重庆周边十六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