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继华连忙上前拦住白须耆宿,汤恩伯则带着卫士簇拥着蒋介石宋美龄登上轿车,车队越过城门洞,正式进入北平。
北平街头的人潮汹涌,全城市民几乎倾巢而出,大街小巷挤满了人头,所有人都在欢呼,不管他们是穿着长袍还是西装,不管是拉着洋车的还是摆小摊的,所有人都仰着脸在高呼。一些半大不大的小孩爬上了墙头,两边高楼上,窗户前也同样挤满人头。
飞飞扬扬的纸花从空中飘落,有些地段还撒上了黄土,人群拼命的向前拥挤,现在不但庄继华汤恩伯,连轿车内的陈布雷陈诚都脸色发白。
蒋介石的兴致却越发高了,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让车停下,而是让司机稍稍提速,这让司机和旁边的伍子牛稍稍松口气。
伍子牛没有管街道两边的人群,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高楼,那些人头汹涌的窗户很快被略过,他只注意屋顶和一些没有开的窗户,很快他便放弃了屋顶,屋顶上已经有士兵的身影在晃动。
魏德迈和史迪威坐在车上,看着两边的激动的人群,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新生的激情,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崇敬。
“唉,”魏德迈重重叹口气,史迪威有些意外,他忍不住问道:“怎么啦?”
“霍普金斯这次可能失算了。”魏德迈说着将霍普金斯来华目的告诉了史迪威,最后问道:“乔,你对这个计划怎么看?”
史迪威想了想苦笑下摇头说:“我无法判断他们的决定,不过以我对庄的了解,他是绝对不会同意。”
对于这类事情,史迪威有切身体验,当初在缅甸,中国比现在更需要美国,但庄继华依旧毫不客气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不惜撕破脸面,现在霍普金斯要求更多,损害中国利益更大,中国要作出的反应可能会更激烈。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八节 天火(十二)
车队驶入新华门后,庄继华和汤恩伯总算松了口气,俩人站在蒋介石面前时,依旧是满头大汗,蒋介石则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校长,以后别再这样吓我们好吗,我心沿途都是提着的。”
蒋介石哈哈大笑,目光向四周打量,他伸手解下披风,萧赞育赶紧过来接过去,蒋介石转身看着过来的陈布雷陈诚:“这不是没事吗。文革,你敢在两军阵前与冈村宁次谈判,我走一趟北平城有什么。”
庄继华连连摇头:“校长,这可不能比,和冈村宁次见面,我作了充分准备,冈村就是我的人质,再说,我能跟您比吗。”
陈诚好像也心有余悸,他勉强微笑着劝道:“委员长,这次我赞成文革,这次打了鬼子个出其不意,不能再有下次了。”
蒋介石有些骄傲的笑笑,也没有坚持,霍普金斯这时也走过来,他看着四周金碧辉煌的宫城,禁不住连声惊叹:“这就是紫禁城!my god,我听说他有三百年历史。”
宋美龄微笑着摇头:“是五百年,这宫殿树木,是明代初年大约1400年前后修建的,距今有五百年历史了。”
霍普金斯更加兴奋,司徒雷登和史迪威相视一笑,霍普金斯这个样子对他们来说一点不意外,首次进入紫禁城的美国人大都会被这个古老皇城浓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惊。
“司徒雷登先生,史迪威先生,我们陪霍普金斯先生和魏德迈将军,去看看吧,说来我到北平的次数也不多。”宋美龄含笑提议,霍普金斯和魏德迈立刻赞同,魏德迈毕竟是军人,尽管非常兴奋,依旧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像霍普金斯那样外露。
宋美龄的提议没有人反对,霍普金斯他们兴致勃勃的沿着宫道向紫禁城那边去了,蒋介石向随从的华北战区军官们作了简短讲话后,便让大家散去,只留下庄继华汤恩伯陈布雷陈诚几人,他们沿着湖边慢慢散步,边走边闲聊。
走了段距离后,庄继华请蒋介石到湖边小亭休息,小亭内早已经摆好几张椅子,众人不分主次随意坐下,此时正是阳光普照,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群白头鹮鹳在湖面上悠闲捕食,两岸的柳枝随风轻摆。
又闲聊了几句后,蒋介石很快将话题转到他关心的问题上了。
“文革,霍普金斯的来意你已经知道了,我们是接受他们的要求还是拒绝?”蒋介石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刚才在城门口喝了一点点酒,虽然只有一点点,但他长期不喝酒,身体的反应还是比较强烈,喝了几口水才感到稍稍好些。
两天前接到电报后,庄继华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两天来他辗转反侧,却一直没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后他与冯诡商量出一个冒险的方法。
“罗斯福要我们向苏俄让步,对这个要求我们不能接受,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向罗斯福明确提出,”庄继华斟酌着说道:“这可能会影响我们在美国发行债券,但这种困难我们是不是可以克服呢?我看是可以的,不在美国发行债券,但我们可以在国内发行债券,在国外销售,我们在美国和澳大→文·冇·人·冇·书·冇·屋←利亚有大批华侨,财政部可以估算下,我们可以募集多少资金。”
庄继华的提议让蒋介石有些失望,他神色严峻不断摩挲手中的水杯,陈布雷和陈诚则眉头深皱,庄继华的建议显然也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样的收益可能很难满足我们的要求,”庄继华接着说道:“所以在国内也同样要发行债券,就叫胜利债券,告诉我国民,国家陷入困难中,需要全体国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可是,文革,”陈布雷开口道:“国家已经数次发行债券,民间也很难聚集更多的资金。”
从抗战开始以来,财政部已经数次发行债券,募集了近十亿法币的资金,很难再从民间募集更多的资金。
庄继华却摇摇头:“从前年到现在,我们光复了两湖,安徽、江苏大部,整个华北,还有山西,特别是华北,本是富庶之地,即便经过日本人七年压榨,我相信还是能募集到几千万,有了这几千万,可以支持政府暂渡难关。”
“如果我们这样强硬拒绝,会不会影响美国军援,文革,这必须仔细权衡。”陈诚也不赞成,他考虑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军事形势。
庄继华冲他一笑,这反倒是他最不在意的:“从后勤上看,我们最困难的是粮食,战争打到现在,规模已经小了很多,我们自己生产的弹药已经能满足需要。”
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下,加重语气说:“而且,我不认为,罗斯福会为斯大林火中取栗。”
蒋介石闻听此言,精神稍稍一振,连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庄继华看着湖面上的白头鹮鹳,思索着慢慢地说道:“我认为罗斯福派霍普金斯出访中苏,目的是调解中苏矛盾,维护同盟国之间的团结,从这点来看,霍普金斯可能错误估计了罗斯福的意图,想单纯靠逼迫我们让步,来实现这个意图。”
“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退出蒙古不是罗斯福的意思?”蒋介石精神不由一振,将手中的杯子放在桌上,身体稍稍前倾,目光紧紧的盯着庄继华。
庄继华迟疑下,点点头又摇摇头,显得非常犹豫:“现在还不好说,可以试探下,不过,从现在和战后的局势分析,罗斯福不应该全面倒向斯大林。”
说着庄继华将目光从湖面上收回来,注视着蒋介石:“罗斯福的规划中,战后,欧洲是美英苏共同掌控,亚洲的情况则要复杂很多,东亚,可能是中美苏;东南亚,则是中美英。
如果因为这次风波,导致中美之间产生不信任,甚至关系彻底破裂,更主要的是,这是因为中苏之间的原因,这种做法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以罗斯福的精明,不应该选择这样的做法,相反,我认为他最好的做法是左右逢源,从中渔利。”
庄继华有些苦恼的是,这次他看不清罗斯福出牌套路,摸不清到底是罗斯福的意思还是霍普金斯的意思,不过有个基本的判断在,美国人不会无缘无故跑来拯救世界,那是奥特曼和超人的事。
罗斯福想的是什么呢?现在只有欧洲战场,盟军在法国登陆已经迫在眉睫,罗斯福需要苏俄在东方战场进行配合,但仅仅就这点,还不足以让罗斯福下这么大的本钱。若是为了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中国不同意,这个团结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美国毕竟提出了要求,”这是让陈诚感到为难的地方,他犹豫着建议道:“我们是不是暂时让步,将征蒙军后撤一段,撤到赛音达山和西尔乌特地区,这样也可以缩短我们的后勤线。”
蒋介石听后不置可否,扭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庄继华,庄继华想了想说:“陈总长的建议可行,不过这不是我们的暂时让步,”说到这里,他脑中灵光一闪,身体忽然向前凑了下:“校长,我有个冒险的方案。”
“哦,那你说说看。”蒋介石心中对陈诚的建议有些不满意,征蒙军仅仅占领了蒙古的两个省份,虽然这两个省份的人数比较多,但依旧不占蒙古人的半数,按照德黑兰会议决定,战后要进行关于蒙古前途的投票,中国不占优势,再行退让的话,劣势就更明显了。
“我们继续进攻,让李守信向我们公开投降,让我军战线直接与苏军接触。”庄继华丢出来的建议让陈诚有些心惊,现在两国关系本就岌岌可危,胡宗南在北疆蒙古边境擦枪走火的事便时有发生,两国高层很有默契的将事情压下来,没有向公众透露。
现在庄继华实际是提议将放弃前段时间的策略,直接接管李守信的防区,让征蒙军与苏军直接接触,如此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规模武装冲突。
所有人都知道这招的风险,小亭内陷入了沉默,陈布雷小心的打破寂静:“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庄继华叹口气:“所以这是个冒险的方案。当我们与苏军接触后,主动权便掌握在苏军手中,就看斯大林作何选择。征蒙军必须做好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的准备,热河地区和绥远地区要加强空军机场建设,一旦发生冲突,空军必须立刻对征蒙军提供空中支持。”
“为此,我们必须对目前军队部署进行调整,我建议将第五集团军立刻调到热河北部,与四十九集团军组成北线部队,学生建议由范汉杰担任总指挥,冀东山海关正面,由新八军和112军接替第五集团军防线。三十一集团军下属二十九军则前出到绥远地区,随时准备增援征蒙军。”
说到这里,庄继华冲蒋介石微微一笑:“二十九军到绥远后,可以解决我军在绥远兵力不足的困难,如果有什么意外,可以就近支援。”
蒋介石若有所思的望着庄继华,心中依旧有些犹豫不决,庄继华接着又开口道:“还有便是霍普金斯这边,我们可以拖,拖到七月初,那时新疆平叛应该差不多了,让寿山在北疆集结兵力,作出向蒙古进攻的姿态,然后就看斯大林作何选择。”
正说着,宋美龄和霍普金斯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湖边,他们也沿着湖岸向这边走来,远远看去,霍普金斯显得非常高兴,一双长臂不时挥舞。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八节 特使(一)
宋美龄一行显然也看见蒋介石他们,一行人说说笑笑便过来了,亭内众人礼节性的站起来,不过这样一来小亭内准备的椅子便不够了,于是众人也不在小亭内停留,庄继华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请大家去用餐。
“霍普金斯先生,你们都看了那些地点?”庄继华好像无意的问道,这时队伍稍稍拉长了点,蒋介石宋美龄走在最前面,汤恩伯和熊斌走在他们身后,陈布雷和司徒雷登俩人边走边聊,陈诚和史迪威魏德迈则走在最后。
湖边显得非常安静,沿湖布置的卫士并不多,但霍普金斯相信,这附近的所有院落都有卫士在暗中保护,听到庄继华的话后,霍普金斯将目光从绿荫宫墙间收回,他看了庄继华一眼笑了笑说:“哦,时间太短了,就到旁边的那个……殿。”
庄继华哦了声,霍普金斯接着说道:“据说要看完这座皇城需要好几天时间,是这样吗?”
“哦!”庄继华又哦了声,他也遗憾的说:“这我不清楚,说实话,我也没机会,前前后后到北平几次了,都没机会好好看看,这次的时间还是最长的。”
霍普金斯有些惊讶,以他掌握的资料看,庄继华曾经数次到北平,十多年前,热河作战时便到北平来过,当时指挥作战的北平军分会的指挥部便设在中南海内,而庄继华是军分会高参,前后在北平时间接近三个月。
“那正好,现在有时间了,可以尽情领略这些古老宫殿下隐藏的历史。”
没想到霍普金斯还如此浪漫,庄继华禁不住乐了,然后摇摇头:“我可能还是没机会,陪委员长视察后,我便要去冀东,战区司令部已经迁到冀东,准备对东北的进攻。”
“哦,”霍普金斯仿佛不在意的点点头,漫不经心地问道:“庄将军,您认为日本人在东北的力量如何?以贵军的力量能顺利攻取东北吗?”
庄继华的神情同样漫不经心:“当然,现在的关东军徒有虚名,精华已经在华北会战中被我军歼灭,我的判断是,如果日本将领聪明的话,我军能顺利光复东北,但可能会在中朝边境碰上困难。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他们够蠢,如果这样的话,我军将在锦州地区歼灭日军,如此,我军便能顺利攻抵釜山。”
“哦。”霍普金斯有些惊讶,他停下脚步扭头看着庄继华:“这是什么意思?”
庄继华没有解释,而是皱起眉头:“不过,这一切取决于现在的国际环境是否得到改善。”说到这里,他也停下脚步认真的看着霍普金斯:“我们必须承认中苏之间出了问题,及其危险的问题,苏俄既然敢在新疆挑起叛乱,我们就必须考虑到,他们会在蒙古向我们发动进攻,所以光复东北的进攻将取决于蒙古,一旦蒙古出现问题,那么增援蒙古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霍普金斯一愣,从庄继华的回答中,他已经明白,蒋介石已经决定拒绝他的建议,而且中国决定在蒙古与苏俄摊牌,华北战区百万大军可以随时弃日军而转向蒙古战场。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方向变化,那他这次中俄之行便告全面失败,霍普金斯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周围的湖光山色以及厚重历史的宫殿再无法吸引他。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前面将他们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宋美龄心里暗笑,这个庄继华真是太刁了,这个时候选得恰到好处,霍普金斯刚刚看到他们在小亭中谈话,他绝不会相信他们的话题中没有蒙古问题,可庄继华说话的时机又是非正式,这中间便给双方留下很大的余地。
蒋介石却微微皱眉,心中禁不住有些恼怒,对霍普金斯的要求,他们并没有形成决定,庄继华虽然是以非正式新式,可也有越权之嫌。
宋美龄很快感受到蒋介石的不满,蒋介石与庄继华的复杂关系,她了如指掌,可她不认为庄继华对蒋介石有异心,庄继华回国的十年,特别是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即便在最近几年中,庄继华交出军权,交出西南开发队,半交四川开发公司,几乎满足了蒋介石的所有要求,所以她不认为庄继华有异心,蒋介石担心过多。
宋美龄伸手挽住蒋介石的手臂,蒋介石身体稍稍僵了下,微微扭头看了宋美龄一眼,宋美龄冲他微微一笑,蒋介石明白她的担心,只好无奈的微微摇头。庄继华“胆大妄为”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次和以前也没什么不同。
各人都有了心思,队伍显得有些沉默,只有后面的司徒雷登和陈布雷依旧在谈笑风生,仿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似的。
心情变换下,这顿午饭吃得有些沉闷,其实午饭还是比较丰富的,汤恩伯特地准备了城内著名的全聚德烤鸭,还有涮羊肉,熊斌边吃还边向霍普金斯和魏德迈介绍,试图将气氛调动起来,但他的企图显然失败了,只有司徒雷登配合的说了几句。
“司徒雷登先生,燕京大学准备什么时候复课?”蒋介石喝了口白开水说。
司徒雷登叹口气,将手中的筷子放下:“燕京大学的校舍受到的损毁较重,学校的教学仪器损失很大,要复课需要对校舍进行整理,需要一笔资金,还有教授流失严重,要等他们回来召开教务会后,才能决定学校的复课时间。”
燕京大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校舍被征为伤兵医院,教学仪器大部分被损坏,剩下的部分被送给了伪北京大学,伪北京大学是汪精卫政府成立后以原北平大学部分未逃走的教授成立的大学,是当时日战区中少有的开课大学。
“需要政府做些什么吗?”蒋介石关切的问。
司徒雷登有些意外,他知道国民政府财政及其困难,而且燕京大学是教会学校,经费主要来自美国教会的捐款,历届国民政府都没给过经费。
看着司徒雷登犹疑的神色,蒋介石解释道:“政府作出个决定,打算从军费中划出部分资金,专用于各大学校的回迁,不过,您也知道,财政非常困难,这笔钱不是很多,平摊到各个学校也只有几十万,但聊胜于无吧。”
随着光复的国土越来越多,追随国民政府的国民开始纷纷返乡,内迁的包括学校在内的各个机构也开始返乡,普通民众可以自己解决,包括学校在内的机构就需要政府出面了,战争最激烈的城市,学校教舍大都被毁,教育情况面临严重问题。
教育部长朱家骅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各大学校校长和参政会教育委员会都列席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作出决定,各大中学校立刻派人回去检查校舍,准备回迁,政府拨出部分费用用于校舍重建,不足部分由各大学校向社会募集,蒋介石批准了这个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三百万法币,作为教育特别费。
司徒雷登轻轻松口气,随即又心生感激:“我已经给美以美会,长老会,公理会去信,相信很快便有答复,政府能给以帮助,那就实在太感激了。”
宋美龄却摇摇头,非常坚定的摇头说:“不,不,司徒雷登先生,您错了,我们将终身感激您和您的同伴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的一切。”
“司徒雷登先生,”庄继华也插话道:“夫人说得对,像您这样的,不管他是哪国人,都是我们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帮助过我们的朋友。”
“哦,my god!”霍普金斯叫着放下筷子,拿起了旁边的刀叉,他已经与它斗争了半天,他的旁边还放有刀叉,不过他还是坚持使用筷子,随即发现要操纵这两根木棍是如此的困难。
“哈哈!”这下不禁蒋介石宋美龄,连魏德迈和史迪威都忍不住笑起来,庄继华摇摇头用两根手指轻快的玩弄筷子:“霍普金斯先生,其实这并不复杂。”
“NO,NO,庄,这实在太难了。”霍普金斯很是好奇的看着庄继华的手指,以及在他手指上滚动的筷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从小受的训练吗?”
“不,不,”庄继华左手竖起一根手指轻轻摇动:“实际上,这不需要训练,您看司徒雷登先生和史迪威先生,他们不是用得很好吗。”
“哦,不,不,”史迪威笑着摇头:“当年我也吃过很多苦头。”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庄继华边笑边说:“霍普金斯先生,您得按照中国的方式生活,这样可以帮助您尽快了解中国。”
霍普金斯心思灵动,听出了话里的骨头,其实刚才宋美龄和庄继华对司徒雷登说的话,他便已经听出里面的骨头。
霍普金斯沉默了下,将手中的刀叉放下,抬头望着蒋介石郑重地说道:“委员长先生,经过这几天,我有些明白贵国的想法,但我还是希望贵国从整个全局考虑,做出些让步,以维护盟国间的团结。”
“让步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庄继华立刻尖锐反击:“我们退出蒙古,这是我们单方面让步,斯大林呢?为了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他打算在那方面作出让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八节 特使(二)
随着庄继华的反击,刚才还笑语盈盈,一团和谐的饭桌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庄继华紧盯着霍普金斯,魏德迈和史迪威眉头紧皱,俩人交还个眼色,却不知道该怎么作,蒋介石若无其事的端着水杯,陈诚神色阴沉,不知道在想什么,陈布雷靠在椅子上,温和的看着霍普金斯,宋美龄依旧带着淡淡的微笑,她是饭桌上唯一还保持着微笑的人。
霍普金斯迟疑了下,庄继华的反击击中了要害,斯大林作出的让步并不大,新疆叛乱,中国人有能力平定,这不算是他的让步,而中国要退出蒙古,那意味着退出一大片土地,而且有可能永远不能返回。
“委员长,中苏之间出现的复杂状况,为我们共同的事业产生了极大威胁,这种威胁不但影响现在的战争,也会影响战后的远东和平,”霍普金斯决定还是从蒋介石入手,语气显得非常诚恳:“总统派我来正是出于对这两点的担心,苏俄已经承认新疆是中国的领土,放弃了对东北的要求,我认为这是贵国的胜利,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理智解决两国之间分歧。”
蒋介石喝了口水,整理下思路,然后才慢吞吞的说:“霍普金斯先生,一百年来,侵略我国最激的列强,苏俄和日本排在最前面,前者还甚于后者,从沙皇俄国时期开始,苏俄便不断侵略我国,趁着满清的虚弱,通过一系列条约从我国割去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苏俄建国后,也从未停止对我国的侵略,他们在内部刚刚安定,便派兵占领我国蒙古地区,策动所谓的蒙古独立,民国18年,又发动中东路事件,……”
蒋介石语气平缓的诉说着从俄国沙皇时代开始,苏俄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一次次蒙受的耻辱。司徒雷登频频点头,魏德迈在心里叹气,中国人在近代蒙受的屈辱太多,他们对西方存有警惕,霍普金斯在这事上有些操之过急,史迪威轻轻叹口气,他在中国十多年,深知中国对苏俄的防范丝毫不弱于日本,只是日本过于明显也急迫,中日矛盾迅速上升,掩盖了中苏之间的问题,以至于让西方某些人有所误解。
“这真是个脆弱的同盟。”霍普金斯在心里哀叹,在欧洲,丘吉尔也对苏俄充满警惕,如果不是他的阻挠,第二战场可能在去年便开辟了。
房间里在紧张中又蒙上层不屈,霍普金斯沉默了,他知道碰上难题了,蒋介石给庄继华使个眼色,示意让他给霍普金斯一个台阶下,宋美龄却抢在了前面。
“霍普金斯先生,您可能对我们的历史不了解,中苏之间纠缠不断,实质上是苏俄秉承前沙皇,依旧对我国北方抱有野心。”
“夫人说得好,其实不仅仅是苏俄,”陈布雷这时也开口插话:“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的威胁始终来自北方,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便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争战之地,从国家安全上说,我们也必须将北方控制在手中。”
“布雷先生说得对,”庄继华也开口了:“击败日本后,我们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也就是苏俄,霍普金斯先生,从战后的国际局势来看,能对美国产生威胁的也只有苏俄,我们希望美国能在战后承担起维护国际和平的重任,我们也同样认为,能对国际和平产生威胁的,只有苏俄。”
霍普金斯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中国人已经下决心要在蒙古问题上与苏俄摊牌,自己希望他们单方面让步的想法从一开始便错了。
“委员长先生,我想知道您能接受的底线在那?”霍普金斯决定开始纠正自己的错误,考虑下中国方面的想法。
霍普金斯那顽固的心理出现一丝裂痕,蒋介石在心里松口气,他正要回答,却看到庄继华给他使了眼色,他端起水杯喝了口水,庄继华轻轻咳了,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来。
“霍普金斯先生,有个情况,您可能还不了解,伪蒙军李守信已经向我军提出投降,我军已经派部队接受李守信投降,所以我军前锋可以挺进到温都尔汉和中央省南部地区。”
霍普金斯没有表态,而是有些疑惑的看看魏德迈和史迪威,似乎想证实庄继华的话,可征蒙军完全在中国人指挥下,美国将领根本没有涉及,无论魏德迈还是史迪威都不清楚征蒙军的实际情况。
庄继华随后开价了:“为了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我征蒙军可以推回到蒙古东戈壁省和肯特省南部,让出中央省和温都尔汉,但苏俄必须停止干预新疆,承认东北是我固有领土,保证蒙古在战后能得到自由投票选择。”
霍普金斯边听边想,此刻他非常庆幸,在莫斯科时没有给斯大林许诺这挽救了他的使命。庄继华看出了霍普金斯的犹豫,他笑了笑接着开导道:“霍普金斯先生,其实我很理解罗斯福总统的担忧,但总统先生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苏俄比我们更需要美国。”
面对庄继华的论断,霍普金斯有些惊讶也显然不相信,庄继华浮起淡淡的微笑:“从军事上看,德国还占据着苏俄的大遍国土,德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还压在苏俄身上,斯大林比盟国更需要第二战场;
从经济上看,经过惨烈战争,苏俄在西部的城市、工业几乎全部被摧毁,即便他们在乌拉尔地区重建了工业,但也无法满足苏德战场的巨大消耗,所以,斯大林更需要美援物质;霍普金斯先生,我认为斯大林不可能在盟国开辟第二战场时不进行配合,他做梦都想早日击败希特勒。”
魏德迈和史迪威几乎同时点头,其实这也是中国敢与苏俄针锋相对的最大原因,中国和苏俄实力差距巨大,中国现在可以将五成力量投入到蒙古的话,苏俄恐怕连一成都没有。
随着气氛越来越好,陈诚心中泛起一丝酸味,这个场景再度证实,庄继华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他,从军事到政治经济,现在连外交也有涉足,他环顾四周,所有人都带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饭局就在这温情脉脉中结束,饭后蒋介石和宋美龄去休息,下午他们的行程便有变化,宋美龄要去医院和孤儿院,蒋介石则要召开华北战区军事会议,这个会议,魏德迈和史蒂文将参加,陈布雷和司徒雷登则被委以陪同霍普金斯的重任。
霍普金斯没有午休的习惯,饭后陈布雷便拉上他和司徒雷登到紫禁城去游览去了,庄继华则抓紧时间给卫立煌发了几封电报,要求他迅速挺进,接管李守信的防区,做好与苏军交战的准备。
等他发完电报回来后,蒋介石已经出来了,怀仁堂已经被布置成会议室,在会议桌侧面挂上了大幅军事地图。
陈诚宣布会议开始后,蒋介石便开口讲话:“华北会战之后,我军面临两个作战方向,一个是蒙古方面,一个是东北方面;对于蒙古方向,我军现在是预作准备,如果霍普金斯先生能调解下来,这个方向自然不会发生战斗,如果不能,我们就必须考虑在蒙古与苏军交战,诸位,你们有什么考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