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切还是未经激烈战斗的结果,蒋介石轻轻叹口气,从北平可以想象天津,心情变得更加沉重。宋美龄似乎感觉到他的情绪,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霍普金斯和魏德迈也同样在飞机上,他们的心情非常轻松,即便在飞机上也能清楚看到,南苑机场周围彩旗满天,黑压压的人头布满从南苑到城内的道路。

蒋介石的身躯刚刚露出在舱门,还没挥手,早已等候在机场的人群便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这声音如此巨大,差点让蒋介石吓了一跳。抬头看,庄继华汤恩伯孙连仲熊斌史迪威等华北战区高级将领和北平市政府官员都已经站在下面,而远处则是大群民众河流北平名流,更远处则是一排整齐的方阵。

下了飞机,庄继华和汤恩伯史迪威领头迎上来向蒋介石敬礼,蒋介石一扫刚才的担心,满面笑容与众将聊天,宋美龄在旁边温婉的陪着,随同蒋介石而来的官员们也纷纷下了飞机,庄继华与霍普金斯握手时,俩人的目光交付了下。

对霍普金斯到中国来的目的,蒋介石早已电告庄继华,也正是因为他,庄继华今天设计了个盛大的欢迎仪式。

“霍普金斯先生,欢迎来北平。”庄继华面带微笑。

庄继华的微笑很温和,霍普金斯丝毫没感到压力,他也同样报以一笑:“很早便想认识将军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庄继华轻轻点头:“是我的原因,军务繁忙,无暇分身,不过现在好了,日本人对我们的威胁越来越小,我们有大把时间来商议一些对我们未来至关重要的事情。”

庄继华的随意让霍普金斯一愣,没等他问要讨论什么重要事,庄继华便走向魏德迈,从军衔上说,魏德迈是三星将军,对照中国军衔算中将,庄继华的军衔高于他,但他是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却高于庄继华。霍普金斯饶有兴趣的看着庄继华怎么处理,他早就听说中国将领非常重面子。

庄继华却毫不犹豫的向魏德迈敬礼,同时露出了笑容,霍普金斯就感到那笑容与刚才相比少了礼节性。

“将军,祝贺您,获得了一场空前胜利。”魏德迈却首先开口,庄继华一笑:“将军,这是我们共同胜利,哦,您不知道,李梅将军正对我一肚子火,他已经急不可待的准备将裕仁炸到地底下去了。”

魏德迈哈哈一笑,山东机场除了胶东的三个机场外,其他的大部完工,庞大的B29轰炸机进驻济南青岛附近的机场,李梅提出了一个轰炸计划,首先轰炸东京,以川崎重工为目标;其次是轰炸福冈,目标是这里的八幡制铁所;第三个目标是横须贺联合舰队基地。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李梅在已有二十四架B29基础上又向美国要求增加八十架B29和一百二十架B25,魏德迈支持了他的计划,但美国海军上将金却认为,从山东起飞轰炸日本,固然距离很短,但后勤却很长,所有物质都要从仰光运到山东,需要跨越整个中国,综合考虑还不如从塞班岛起飞更合算。

马歇尔本就不想增强中国的力量,顺水推舟同意金上将的意见,将李梅要求的飞机压缩了一半,李梅干脆也不要求了,用中国产的B17补充。到攻克天津后,李梅已经在山东河南集结了超过六百架重型轰炸机,一千四百架野马战斗机,嚼着口香糖的美国士兵遍布胶济线。

华北会战一结束,李梅便迫不及待的要求展开行动,但庄继华坚决不同意,庄继华要求他再等一个月,以便在后勤上更加充裕。

庄继华的顾虑是,华北会战结束后,战区面临空前的压力,各种物资挤满津浦平汉两条铁路;而一旦展开对日轰炸,势必要挤压本就绷得极紧的运力。

让李梅苦恼的是,他的指挥部被划归华北战区指挥,由庄继华指挥。不过李梅也不是束手待擒的人,他绕过庄继华直接向魏德迈抗议,可在这事上,魏德迈支持了庄继华。魏德迈并不是因为支持庄继华的计划,而是认为李梅不该绕过庄继华,美国军官必须服从中国将领的指挥。

庄继华又回到蒋介石身边,与众人一块簇拥着蒋介石宋美龄向等待着的北平名流走去,蒋介石忽然想起一事,扭头问道:“怎么没看到良桢?是不是在唐山?”

庄继华沉默下说:“不是,良桢前两天咳血,差点昏迷,送战区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急性肺结核,目前正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

蒋介石停下脚步,扭头看着庄继华,过了会才关切的问:“要紧吗?要不要我去看看。”

庄继华摇头说:“这个病是传染的,校长,可以派个人去探望,您亲自去会很危险。”

宋美龄秀眉微蹙,她看了看蒋介石又看了看庄继华,嫣然一笑:“这样吧,文革,我反正要去探望伤员,顺道去看看。”

庄继华犹豫下点头,可他依旧有些担心的补充道:“夫人要去探望,我当然不能拦着,不过,夫人,这病的传染性的确很强,战区司令部也就我和史迪威将军去探望过。”

肺结核在盘尼西林问世之前几乎是不治之症,特别是急性肺结核,几乎是必死无疑。所以庄继华不赞成蒋介石去探望,可蒋介石的反应,随后宋美龄的开口,他又明白了,蒋介石这是在担心俞济时是不是被他软禁或扣押,所谓生病不过是借口;所以他只能同意。

蒋介石眉头凝起淡淡的阴云,宋美龄又笑笑依旧很温和:“没什么,那些医生护士不一样在吗,再说我会小心的。”

话说到这里,庄继华便不再劝阻了,史迪威却站出来劝道:“夫人,还是小心些,最好再等几天,我问过他的主治医生格雷根医生,过几天等他的病情缓和了再去探望比较合适。”

蒋介石有点意外的看着史迪威,庄继华立刻解释道:“良桢的病情严重,徐参谋长将他送来后,我从山东美军医院将格雷根医生请来担任他的主治医生。”

听到这话,蒋介石才轻轻舒口气,心中十分惋惜。俞济时突然生病,不但庄继华非常为难,连一向沉稳的冯诡都有些慌了。俞济时现在的位置十分微妙,一旦他出现什么意外,有可能导致蒋介石作出错误判断,导致提前对庄继华下手,那时庄继华就被动了。所以宋美龄提出去探望,庄继华便不能再阻止了。史迪威插了这句话无形中帮了庄继华的帮,让他心生感激。

宋美龄冲蒋介石淡淡一笑:“没关系,我经常去探望这样的病人,早具备抵抗力了。”

一场危险就这样暗暗化解了,蒋介石没再说什么,扭头问汤恩伯:“恩伯,今天要检阅的部队是那支?”

“报告委员长,”汤恩伯的表情很严肃:“是三十一集团军十三军荣誉第六师官兵,由军长张雪中指挥。”

汤恩伯显然不清楚蒋介石现在与庄继华的复杂纠葛,不过他的回答却让蒋介石放心不少。光复平津后,原包围北平的部队除了三十一集团军外,其余部队全部开往冀东,庄继华甚至没让他们进城。

不过,东北军、五十一集团军、新八军和112军也依旧停留在通州,距离北平也就一尺之遥。

庄继华整军,汤恩伯也同样整军,三十一集团军并非全是中央军嫡系,其中的八十五军和二十九军的一部便不是中央军,汤恩伯将他们全部打散,进行了重新整编;而荣誉第六师是三十一集团军的伤愈老兵组成,由十三军副军长石觉担任师长。

随后蒋介石接见了在机场的北平名流们,其中便包括司徒雷登和梁思成,以及先期返回北平的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诸位朋友,今天你们在这里欢迎我和我的夫人,可实际上,你们在这里欢迎的是,中国民国的法统!欢迎我们的胜利!北平光复了,这是我们抗战建国的伟大胜利!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但我还是要说,抗战胜利仅仅是我们抗战建国道路上的一小步!我们抗战的目的不仅仅是赶走侵略者!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用三民主义建设中国!

要想实现三民主义,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按照国父指引的道路,不能有丝毫动摇!国父曾经告诉我们……”

蒋介石发表了长篇大论,从北平光复到抗战建国,再到如何实现三民主义,再到孙中山指示的建国道路,侃侃而谈,他的讲话不时被欢呼的人群打断,这让蒋介石尤其兴奋。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八节 天火(十)

“没什么新意。”冯诡在心里嗤之以鼻,蒋介石身边没有他的位置,他站在北平名流队里,按他的禀性是不会到这里来迎接蒋介石的,可俞济时突然生病,让他有些担忧,这才到进城到北平。

自从出版《中国之命运》,提出抗战建国后,蒋介石每当发表演讲都要讲抗战建国,讲统一军令政令,以及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共产党政权和军队问题。

在今天的演讲中,蒋介石同样提及共产党问题,蒋介石严厉驳斥了共产党对政府的反共指责,将政治改革排除共产党的问题归罪于共产党自己不肯放弃秘密党员制上。

“共产党完全可以自由活动,在大后方,民盟、青年党不是同样在公开活动吗,他们的党员同样参加了各级政府,并有受到歧视,更没有被逮捕,周恩来在重庆不是安全的吗!政府有为难他们吗!……”

蒋介石的情绪有些激动,这反而让他的神情少了些呆板,多了几分生动。在批驳了共产党后,他又重新回到统一军令政令上,回到军队整编上,这次蒋介石的调门很高。

“……,我们有些将领将军队看作私人财产,以之与政府讨价还价,其他别有用心之党也在其中兴风作浪,阻碍政府整编,我们整编军队的目的有三,一是消除军队将领的军阀思想,二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三是为组建国家军队做准备;……”

听到蒋介石这番话,冯诡在心里暗笑,这三条理由是庄继华公开宣称,蒋介石一点不改,直接照搬。以往国民党整编部队都受到吞并杂牌的指责,庄继华提出这三条理由后,地方将领私下虽还在嘀咕,却也不敢公开指责,甚至连共产党在这上面的批评都少了。

不过蒋介石开始那番话却引起了冯诡的警惕,这个有些将领,既可说是地方将领,也可以说是中央系将领。蒋介石和庄继华现在在明面上还很和睦,双方的斗法都在暗地里,随着持续胜利,俩人的声望都被推上了顶峰,双方都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蒋介石的演讲结束后,没有接受记者采访,直接登上敞篷车检阅部队,让记者们意外的是,陪在蒋介石车上的不是华北战区司令庄继华而是汤恩伯。

“报告委员长!”张雪中用尽全身力量大声叫道:“国民革命军三十一集团军第十三军荣誉第六师,全师一万三千六百人,所有士兵、军官,全部参加过五次以上战斗,全部负过两次以上伤,全部参加过豫西防御战,鄂北会战,河南进攻,豫北进攻,华北会战,全师官兵全部获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奖章,现列队完毕,请委员长检阅!”

敞篷车在飞行道上缓缓而行,蒋介石注视着一排排士兵,荣誉第六师是全美式装备,也是第一批全师更换美式军装的部队。钢盔下的脸显得年青而威武,双手紧紧握着胸前的钢枪,整个方阵在阳光下纹丝不动,散发着整整威武。

“立……正!敬礼!”排头军官大声下令,随着这声命令,所有目光都集中到蒋介石身上,方阵依旧沉默。

蒋介石向队列还礼,大声说道:“同志们辛苦了!”

“杀敌报国!”方阵发出一声怒吼,随即再度陷入沉默,场面却变得有些灼热。

“好,威武之师。恩伯,你带的好兵。”蒋介石笑容满面的对汤恩伯说道。

“谢委员长夸奖。”汤恩伯轻轻松口气,荣誉第六师算没给他丢脸。荣誉第六师参加华北会战,减员三千多人,到现在都还没补充,十三军是他汤恩伯的基本部队,荣誉第六师又是他的主力,他一直将其视为心头肉,即便现在不当集团军司令了,可这个师的每个军官的提拔,哪怕仅仅是个连长,都要得到他的同意。

“不用谦虚,好部队就是好部队。”蒋介石今天非常高兴,敞篷车继续向前行进,越过步兵方阵后便是坦克团,三十二辆谢尔曼坦克整齐的停靠在跑道上,成员全部站在车旁。

“这是新编入的坦克团,现在只有编制的一半。”汤恩伯向蒋介石介绍道,国军正在进行编制改革,按照美军编制进行改革。荣誉第六师是第一批被选来进行改制的部队,他是个实验师。

按照编制全师人数为两万四千人,下辖坦克团,工兵团,高炮营,后勤团,医院等,现在的荣誉第六师还没有整编完成,坦克团也只编成一半。

蒋介石没有答话,汤恩伯说这话也没别的意思,华北战区将领都清楚,现在后勤紧张,大部分运力去运粮食去了,无暇顾及武器弹药,装备只能暂时等待。

“向委员长敬礼!”队列前的军官大声下令,坦克兵们齐刷刷举臂行礼,蒋介石也还以军礼,这批坦克是新到的,还没有上过战场,铁甲清洗得异常干净,就如同士兵身上崭新的军装,炮口黑洞洞的指向前方,炮塔上的军旗在风中飘扬。

“同志们好!”蒋介石兴致很高,声音洪亮。

“报效祖国!”坦克团人数虽少,回答也同样整齐洪亮。

蒋介石满意的点点头,由于没有分列式,敞篷车很快走到队尾,蒋介石很是兴奋,因此即便在回来的路上也没坐下来,而是一直站在那里,敞篷车开到中间时,他让司机停下面对着士兵,蒋介石沉默的望着这些士兵,好一会没有开口。

部队在沉默中等待,等待蒋介石开口说话,可他却始终没有开口,只有一遍又一遍的从左到右,看着这长长的方阵。

空气开始有些尴尬,部队中的政治军官随即领头高呼:

“向蒋委员长,敬……礼!蒋委员长!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蒋委员长!万岁!万岁!”

机场上空响起震耳欲聋的万岁声,声音远远传开,等候在机场外面的市民随即响应,刹那间,万岁声此起彼伏,响彻云端。

在这此起彼伏的万岁声中,蒋介石感到自己的身躯无比伟岸,形象无比高大,他望着齐声高呼的官兵们,兴奋的连连挥手,好一会,他才作出个手势,士兵们的声音慢慢消失。

“下面听我命令!”蒋介石忽然大声说道,官兵们一愣不知道他要发布什么命令,蒋介石大声命令道:“参加了七年前南口会战的官兵出列!”

汤恩伯一愣,没等他明白过来,蒋介石又大声重复了一遍,汤恩伯跳下车,大步走到蒋介石车前,庄严行礼:“报告委员长,南口会战总指挥,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向您报道!”

张雪中也从另一辆车上跳下来,快步走到汤恩伯身边:“报告委员长,南口会战,十三军参谋长张雪中前来报道。”

随后从各个方阵大步走出几十名军官,分别报告了自己在当时的职务和军衔,然后站在了汤恩伯和张雪中身后,组成一个小小的方阵。

看看再没有人出来,蒋介石庄严的举起右手向他们敬礼,然后再次下令:“参加了第一次津浦路会战的官兵出列!”

从队列里走出了一百多人,在旁边又组成了一个方阵,这时庄继华和王仲廉史迪威等人也赶过来,王仲廉听清后,随即站到汤恩伯旁边,当时他是十三军八十九师师长,庄继华也走出来,站在了旁边方阵的最前列。

所有的人都默默无言的站在那里,那些站在蒋介石车前的官兵们,参加了第二次津浦路会战的官兵,参加武汉保卫战的,参加了豫西会战,冬季反攻,鄂北会战,河南会战,津浦路会战,豫北进攻,……

一批又一批士兵走出来,组成一个个新方阵,包括庄继华在内,所有人,连冯诡这样阴沉的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汤恩伯的十三军是第一批投入战斗的中央军,他们的战斗历程几乎就是中国抗战的全过程,他们是除了宋哲元二十九军外最长的,参加了长江以北的几乎所有会战。

看着眼前的官兵们,蒋介石也几乎说不出话来,眼眶微微发红。他身后的所有高级将领也同样沉默无声。

霍普金斯、魏德迈、史迪威等人也同样沉默无语。

只有新闻记者不断闪出的灯光,梅悠兰一边流泪一边拼命的摁下快门;旁边的韦伯则不时擦擦眼睛。他们几乎同时想起,那些在上海的瓦砾间奋战的士兵,那些一群群冒着炮火冲向敌人阵地的士兵们,那些以自己身躯掩护部队转移的士兵们,那些在火光中,在爆炸声中跃动的身躯。

七年里,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子以他们的身躯构起中华民族的最后防线,这条防线血迹斑斑,这条防线千疮百孔,这条防线曾几次摇摇欲坠,却最终变得无比坚挺!

所有人都沉默着,在沉默孕藏着不屈,魏德迈史迪威同样被感染激动,霍普金斯则若有所思,有这样的军心士气,难怪斯大林连连碰壁,让中国单方面让步还能行得通吗?这个疑问首次浮现在他脑海。

一阵风刮过来,旗手大步走到汤恩伯面前,将猎猎飘扬的军旗交到他的手中。

汤恩伯无声的接过军旗,高高举起,他的手无比坚定,也无比稳定。

军旗在春日的阳光下高高飘扬!

“民国二十六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在南口阻击日军,”蒋介石慢慢开口道,此刻机场上鸦雀无声,只有机场外依旧不时传来万岁的欢呼声,春风将他的话传向机场各处:“全军上下共有兵力三万七千人,今天还能站在这里的,只有三十七人!

七年来,十三军前后补充兵力高达十万有余,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已经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自由,战死疆场!

十三军是无数国军的缩影,七年来,数百万将士牺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上!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胜利的曙光!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所有英烈!我们,我们已经站在胜利的门口!”

说到这里,蒋介石的声音有些哽咽,最后干脆抛开矜持和庄重,大声叫道:“弟兄们!抗战就要胜利了,我们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总理!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不可欺!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民族的尊严!我们可以牺牲!这种牺牲!是我们的光荣!”

最后一句话蒋介石几乎喊出来的,汤恩伯向前跨出一步,转身面对所有官兵,用力挥动旗帜,大声吼道:“弟兄们!是蒋委员长率领我们取得抗战的胜利!是蒋委员长领导我们进行抗战建国!是蒋委员长……,蒋委员长万岁!万岁!”

“蒋委员长万岁!”

“万岁!”

“万岁!”

……

如雷的欢呼再度响起!所有人的右手都高高举起,所有人都在狂热的欢呼!

这欢呼声直冲云端,冲上万里高空,向四面扩散,在旷野里回荡!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八节 天火(十一)

或许是被这场他亲自制造的场景所感动,蒋介石拒绝换车,依旧留在敞篷车上,让宋美龄也上了这部车,他要坐着这部车穿过数十万市民组成的欢迎道路。

这个变动让庄继华和汤恩伯熊斌等人大吃一惊,北平可不是南京,也不是武汉;南京是有备而为之,武汉是突然变动,地段段,市民相对要少。可南苑到中南海有十多公里,沿途可供枪手伏击的地点不下千处,临时准备根本来不及。

“校长,不行,不行,城内还有日本间谍,这太危险!实在太危险!”庄继华语气急速,脸色发红,焦急之色不加掩饰。

“委员长,委员长,我们没有准备,不行,不行,这要出点意外,就算把我和庄司令剐了也偿还不了。”汤恩伯也着急了,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

蒋介石淡淡一笑,傲然说道:“没什么,文革,七年奋战,我们终于光复北平,如果区区几个间谍便吓得我们不敢接受民众的欢呼,我们就对不起牺牲的英烈。”

眼见劝不动蒋介石,庄继华只好向宋美龄求助:“夫人,您劝劝校长,这太危险了,就算小鬼子没准备,可只要一个电话,鬼子在城内便能做好准备,夫人这太冒险了。”

宋美龄也一笑:“放心吧,我就坐在委员长旁边,有什么事我会保护他的,”说到这里,她压低声音:“委员长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霍普金斯。”

庄继华这下有点明白蒋介石为何搞这一出,霍普金斯的压力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恨,他这是要告诉霍普金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他会不惜一切代价。

“夫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要出了一点意外,我如何向全国民众交代,如何向全军将士交代,夫人,您就劝劝校长,至于霍普金斯,我已经有办法对付他了。”庄继华说道最后,忍不住咬牙瞪了霍普金斯一眼,这让正注意这边,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霍普金斯有些莫名其妙。

“文革,恩伯,你们就别劝了,”坐在车上的蒋介石平静的开口道:“我意已决,就这样办。”

庄继华和汤恩伯苦苦相劝,可这次蒋介石依旧坚不让步,他们这一耽误,陈布雷陈诚他们也发现不妙,过来得知后,也加入劝解中,但蒋介石还是坚决不让步,最后庄继华只好让步,不过他也提出个要求,让伍子牛坐在副驾座上,对这个要求蒋介石同意了。

庄继华将伍子牛叫过来,告诉他坐蒋介石的车,要注意观察,特别是两边高楼,汤恩伯将司机叫下来,换上他的司机。看着两大重将手忙脚乱的调整安排,蒋介石稳稳的坐在车上,没有丝毫表示。

将人员安排好后,庄继华和汤恩伯熊斌紧急商议,急调战区警卫团,加强北平城内警戒,警卫本就在城内,熊斌在战前长期在北平任职,对北平城内很熟悉,立刻在地图上找出几个有可能埋伏狙击手的地点,随后电告城内立刻将这些地点控制起来。

随后俩人又对车队作出调整,将庄继华的卫队放在头三辆车,这三辆车全部是吉普车,上架高射机枪,庄继华和汤恩伯坐在第二辆敞篷车上,这两部敞篷车之后是汤恩伯的卫士,也同样是吉普车,后面才是轿车队,每三辆轿车之间是两部吉普车,上面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二十分钟后,车队在庄继华和汤恩伯战战兢兢中出发了,车队刚刚驶出机场,早已等候机场外的市民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万岁声不绝于耳,一些学生将手中的鲜花投向车队,这个举动让伍子牛的每根神经都绷紧了。

突然两个女学生抱着鲜花冲过士兵的阻拦线,奔到蒋介石的车前,伍子牛的手枪瞬间便拿在手上,蒋介石低声阻止,两个女学生将手中的鲜花送到蒋介石和宋美龄手上,然后转身激动的高呼蒋委员长万岁。

“这不行,这样下去绝对不行。”庄继华脸色发白,汤恩伯的脸色同样苍白,嘴里不住喃喃道:“怎么办?怎么办?”

两个女学生的举动登时点燃周围市民的热情,市民们蜂拥而上,将敞篷车团团围住,无数双手伸向蒋介石,蒋介石和宋美龄站起来挥手向市民们示意。

庄继华和汤恩伯跳下车,将后面的警卫调来一个连,强行将市民挡开,清理出一条路,再在敞篷车两侧安排四个卫士,车队才在欢呼声中,缓慢前行。

蒋介石在车上站了一会,然后又坐下,过了一会又站起来,每当他站起来,两旁的人群都报以阵阵欢呼。

车队又重新启动,慢慢的高大的北平城墙便到了眼前,宽大的城门前,十多个白发白须老者在城门前摆起香案,庄继华远远看到,心中禁不住叫苦。

“汤司令,这……,这……,这可怎么好!”

汤恩伯也傻眼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北平市民居然摆出这个架势,蒋介石根本不喝酒,那香案上的酒碗虽然不大,可也能将蒋介石醉倒。除了酒以外,这一带地形复杂,附近那里埋伏个狙击手,就能造成巨大伤害。

蒋介石的车停下了,庄继华低声骂了句,急忙从车上跳下来,汤恩伯也匆忙从车上下来,俩人匆匆忙忙跑过去。

汤恩伯要上前劝阻,庄继华一把拉住他,汤恩伯有些不解,庄继华用目光向城门两边示意,城门两边集结的数千民众,他们看到蒋介石的车停下来,立刻爆发出全场欢呼,万岁声不断,各种鲜花彩带从人群中扔出来,飘飘荡荡的从空中落下。

“委员长,率仁义之师,驱逐食人之兽,天下幸甚!我中华幸甚!”白须老者捧起酒碗双手高举过头,然后慢慢落下,再送到蒋介石面前:“这是凯旋之酒,胜利之酒,老朽代表北平数十万百姓,恭贺委员长!”

霍普金斯这时也过来,他看到这一幕感到好奇,他低声问:“这是作什么?是中国的凯旋仪式吗?”

“是的,”司徒雷登在上车被霍普金斯拉到他的车上,此刻正在他的身边:“按照中国古老的习俗,胜利回来的将军要接受当地元老的敬酒,敬酒的一定是本地德高望重的元老耆宿,以表示对将军的敬重和感激。”

司徒雷登说到这里又停顿了下,霍普金斯没有说什么只是饶有兴趣的继续观看,可司徒雷登又接着介绍:“不过这种仪式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中国儒家文化讲究一个仁字,对军人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胜利,而且还要求军纪严明,少杀人,少制造破坏,只有当得起这个仁的将军才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欢迎仪式。”

司徒雷登在中国数十年,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多,北洋政府时代,战乱不断,无论是吴佩孚还是冯玉祥张作霖,进入北平时都没受到这样的欢迎,即便蒋介石在二次北伐后,进入北平,也没有受到这样的欢迎,但今天,他受到了,北平市民用最隆重的仪式来欢迎他。

前面蒋介石端起酒碗,庄继华连忙靠过去,蒋介石已经端起酒碗,这个场合不适宜推辞拒绝,他眉头微皱,庄继华和汤恩伯心里着急,俩人恨不得去替他喝。

宋美龄在蒋介石身边忽然低声用广东话说道:“可以先敬敬先烈,再敬民众。”

蒋介石脸上露出笑容,端起酒碗高高举起,大声说道:“这第一杯酒应该先敬为国浴血奋战的壮烈殉国的先烈们!”

说着将酒倒了一半在地上,然后再度举起:“这第二杯应该敬我中华之百姓,没有他们的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胜利!”

说完之后,将酒又倒了一大半洒在地上,最后再度举起酒碗:“这最后,敬我国民革命军将士,他们前赴后继,获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一碗,我敬他们!”

说完后将酒碗中的一饮而尽,谁也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没有酒,蒋介石喝完之后,将酒碗向地上一摔,吧哒一声,酒碗四分五裂。随着酒碗落地,四周响起轰然叫好声,欢快的唢呐立时响起,蒋介石向四周挥手示意。

庄继华连忙上前拦住白须耆宿,汤恩伯则带着卫士簇拥着蒋介石宋美龄登上轿车,车队越过城门洞,正式进入北平。

北平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