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人去领导,他们的力量也很大。”

邓演达还是不能理解,也无法同意:“任公,从民国34年,我们开始合作,十年了,您在这会退缩了,同志们会怎么看?怎么解释?”

不容李济深解释,邓演达又接着说:“任公,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成立新党,并不是要毁灭国民党,而是以另一种方式促使国民党新生!”

“择生,不要再劝我了,我意已决,过两天,我就搬出特园。”李济深的神情有些惋惜。

邓演达摇头叹息,俩人都是意志坚定之人,只要决定了,便不会轻易改变决定。;李济深说完后便起身下楼,返回自己的房间,在房间打了几个电话,通知他的人,明天来接他。

邓演达无力挽留李济深的离开,他在心里迅速评估李济深离开后的情况,他们现在这个组织主要构成便是三巨头的追随者,李济深的,邓演达的,陈铭枢的,不过其中人数最多的还是他邓演达的追随者,其次才是李济深的,最弱的是陈铭枢的,不过陈铭枢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军队中,现在他们的主要军事干部都是陈铭枢的旧属。

一部轿车驶进特园,章伯钧从车上跳下来,快步跑上楼,推开门便大声宣布:“好消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华北前线……”

说到这里,章伯钧见邓演达神色落寂,丝毫没有高兴之色,他禁不住楞了下,有些小心的问:“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

“任公要走了。”邓演达长叹一声,章伯钧一愣,他扭头看看,李济深不在房间内,不知道邓演达是什么意思。

“他要去那?”

“唉。”邓演达很是失落的将刚才与李济深的谈话原原本本告诉他,章伯钧也禁不住有些傻了,好半天才一拍大腿:“这个任公哟,这是怎么啦?!”

说着转身便要去找李济深,邓演达将他叫住,章伯钧回身看着邓演达,邓演达叹息着摇头:“劝不回来的。”

“不行,不能就这样算了。”章伯钧态度坚决:“我要去说说他。”

章伯钧说完转身离去,邓演达却没有动,他不相信章伯钧能将李济深劝回来,很显然,李济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邓演达还是不明白,大家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民主同盟,这是李济深提出来的,可现在这个同盟已经四分五裂了,张澜罗隆基他们建立了民盟,黄炎培联络了一些人成立了民主建国联盟,简称民建联,而自己正在准备成立社会民主党。

邓演达清楚,他与李济深之间是有矛盾的,除了在成立新党上,另外还有党纲党章上,以及一些行动方式;俩人都同意组建军队,但在军队上,俩人的分歧不大,都认为应该组建军队,但在社会改革和国家将来的建设上,俩人都有很大分歧,未来的新党的党纲党章都是邓演达起草的,李济深对此有不同意见,俩人探讨过多次,都无法说服对方,另外邓演达还深深怀疑,有人在劝说李济深,分裂新党力量。

在这短短一天内,邓演达受到了两个打击,拒绝了周恩来,此举埋下了将来与中共关系的隐患;李济深离开,新党还没成立便分裂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禁不住想起离骚,这首千年不朽的诗篇,屈原在悲壮中控诉楚国当权者的黑暗,对光明的向往,以及自己的救国抱负,可最终他只能坐视楚国走向灭亡,心为之绝望下,跳进汨罗江。

“我不是屈原,我绝不会跳汨罗江!就算粉身碎骨,我也要坚持下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四节 华北派遣军的覆灭(十六)

群山中,枪声不绝于耳,炮弹在四下里爆炸,青天白日旗正意气风发的随风飘扬,太阳旗在慌张的奔逃、躲避,河边正三悲伤的站在山洞口,部队已经完全崩溃了,官找不着兵,兵找不着官,指挥体系已经被彻底打垮。

士兵拿着打空了枪膛的步枪,在山谷间奔跑,前面有中国人阻击,他们便转身向后逃跑,一辆中国坦克出现在山谷中,坦克不慌不忙的向前行驶,机枪口喷射出弹雨,前面奔逃的日本士兵如同割草般倒下。

草谷狼狈的躲在两块岩石间,和他躲在一起的是同小队内两个同伴,两个同伴是去年随补充新兵到部队的,现在俩人慌张且胆怯,浅野还抱着他的三八枪,森下的枪已经不知道去那了,手里紧紧握着把刺刀。

“你们有多少弹药?”两个二等兵面前,作为上等兵的草谷自然承担起指挥的责任。

俩人同时摇头,森下胆怯而紧张的问:“草谷君,我们怎么办?”

草谷没有回答,他不知道,两天以前,部队被切割分断,面对中国军队潮水般的攻击,上级最后的命令是向北撤退,中队长带着仅剩下七十多人的中队向北撤退,可是在半路遭到一支中国军队的攻击,部队只抵抗了十分钟便完全崩溃,他亲眼看到中队长被中国人的子弹打成筛子。

从撤离廊坊开始,部队便没有补充一次弹药,沿途苦战,子弹早已经消打光了,草谷自己也只剩下两发子弹了,手榴弹早就没有了,战斗打到后面时,一些士兵冒险去拣中国阵亡士兵的武器来用。

一群中国士兵从岩石外走过,他们神色轻松,愉快的交谈着,远处枪声时起时落,草谷不知道主力部队是不是还存在,他只能等到天黑才溜出去。

这条岩石缝隙比较隐秘,从外面看比较窄,里面却比较宽敞,三个人躲在里面并是很挤。那群中国士兵在岩石外面停下休息,他们轻松坐在那休息,医务兵正在给几个负伤的士兵换药,其他的人则或躺或坐,愉快的聊天。

岩石缝里有些紧张,一旦被中国士兵发现,这个小小的岩石缝隙只能是个坟墓,他们根本没有抵抗力。三人将呼吸放在最低,一动不敢动,生怕发出任何声音。

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外面的中国士兵好像接到什么命令,起身整队走了。岩石缝内才算松了口气,草谷慢慢的爬出去,观察了会,远处依旧有枪声传来,山谷的另一边,有几个中国士兵正看着一群俘虏,俘虏不少,有七八十人,草谷很惊讶的发现,其中居然还有军官,而且不止一个。

看上去中国军队对他们还不错,这些俘虏似乎没有受到什么虐待,不过这也可能是暂时的,草谷知道日本军队是怎样对待那些被俘的中国士兵的,中国军队会不会报复,甚至只要报复五分之一,这些俘虏恐怕就死得很惨。

草谷从未感到时间过得如此之慢,不断有俘虏被押到这里,他惊讶的发现,居然有个少将被押来了,这样的高级军官都被俘虏了。草谷心里有些犹豫了,他不知道是不是该出去向中国军队投降。草谷在中国已经一年多了,看来部队已经全军覆灭。就算天色黑下来,他们能离开这个岩缝,可他们又能到那里去呢?

没有粮食,没有弹药,在这群山中,不知道部队在那,他们能往那去,周围到处都是仇恨的目光,仇恨的刀枪,草谷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带着他们两个走出群山。

犹豫半晌,长期的教育让他没有走出这个岩缝。天渐渐黑了,中国士兵将下面的俘虏押走了。草谷爬出岩缝,随后浅野和森下也爬出来,三个人依旧不敢站直身体,躲在岩石旁边,浅野发现一块刚才中国士兵丢下的半个馒头,他立刻冲过去捡起来,然后才发现草谷和森下都望着他,他有些惭惭的,想将馒头扔掉,可又舍不得。

草谷走过去,将馒头接过来,清理了下,将半个馒头分成三份,一人一份。在最后时刻,部队已经断粮,部队已经开始挖野菜了。

吃掉这点食物后,三人坐在一起商议,简单的商量两句,三人决定还是按照中队长之前的命令向北去。浅野是山里人,很快找准方向,三人悄悄向北走去。

由于不是完全包围,日军逃得满山都是,中国军队在四下追逐,大股日军很快被消灭,剩下的小股日军则像草谷三人一样,躲进山里各种能藏人的地方,岩石下,草丛中,岩洞中,只要能躲人便躲进去。

北方的山,光秃秃的,能藏人的地方不多,缺少粮食弹药的日军主力很快被中国军队追上消灭,当天色黑下来后,这些向鼹鼠一样躲起来的士兵,三三两两的从各个角落溜出来。

山间依旧有中国士兵在寻觅,不过他们很容易躲开,他们都打着火把,隔得老远就能看到,黑夜让他们更容易隐蔽身影。

走了没有多久,草谷便感到饥饿难当,浅野和森下也走不动了,三人坐下来休息,三人心情都很沉重和哀伤,从小到大,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大和民族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支那是劣等民族,伟大的大和民族可以轻易征服他们,可现在,他们被击败了,他们像兔子一样被中国人追杀。

忽然,黑暗中传来声音,三人紧张起来,草谷抓紧手中的步枪,悄悄将扳机拉开,浅野也端起了枪,森下则紧握着刺刀。

月光下,两道人影走走停停,沿着山谷过来,草谷轻轻吁口气,看样子也是落单的日本士兵。他轻轻拍拍森下和浅野,让他们安静,等俩人过来,草谷才开口,低低问是谁。

俩人显然被草谷的声音吓住了,犹如惊弓之鸟,一下跳到一边,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刚才的声音是日语。

“这里是寺本少佐,你们是什么人?”

黑暗中传来的声音让草谷三人松了口气,草谷三人站起来,跑过去,对面俩人也,黑暗中的俩人也站起来了,草本跑过去报告。

寺本少佐是78师团287联队的大队参谋官,师团被打散了后,带着运输中队的几个士兵边打边逃,边逃边死,现在身边还剩下一个士兵。

“长官,我们现在去那里?”简单交换下意见后草本开口问道,现在这支小部队的自然由寺本来领导。

寺本负了点轻伤,左手上臂裹着绷带,他坐下来望着草本:“你们有多少弹药?”

“报告长官,两发子弹,两支步枪,一把刺刀。”草本回答时面无表情,心情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寺本要他们做什么,该不会让他们去袭击中国军队吧。

“这样算下来,我们共有三支步枪,两发子弹,一把刺刀,一把武士刀。”寺本叹口气,另外三人也叫过来:“以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最好向东前进,支那军集中在南边,有一部支那军正在向北追击,我们向东,遵化有关东军,到了遵化便行了。”

草本沉默下低声问:“长官,我们没有粮食。”

寺本看上去似乎很有信心,草本心里直嘀咕,支那军正向北追击是不假,可东边要穿越战线,支那军同样数量众多。

望着满天星光,草本有种强烈的感觉,回家,想回家的感觉。他强烈的感觉到,战争要结束了,皇军输掉了华北会战,就输掉了整个战争。他偷偷的看了眼浅野和森下,俩人似乎也不想穿越东边的战线。

“没有关系,这一带有很多农田,支那老百姓那里有粮食。”寺本似乎很有把握,他站起来拍拍草本的肩膀:“草本君,我们要为帝国战斗到最后一息,走吧,到了遵化便好了。”

草本没有办法,长期军队生活,已经让他养成了服从的习惯,五个人拖着脚步向转而向东。寂静的山谷中,没有丝毫声音。

夜色下,中国军队停止了追击,无数股被打散的日军士兵,从各个角落中走出来,三五成群的向北,向东行动,他们很快便会发现,或许当俘虏是件比较好的事情。

部队陆续返回,实际上,没有人为部队指定集结地,带队的军官自动将部队带回八仙山和龙泉山附近,欢呼声响彻山谷,士兵们兴奋的叫喊着,硝烟未洗,尘土满身,伤口依旧在流血,此刻却兴奋的唱着跳着。

山谷各地到处是火堆,几辆吉普车穿越火堆,在最大的一处火堆旁边停下,宋希濂从车上跳下来,早就等候在旁边的潘文华邱清泉等高级将领迎上去。

和众将见过之后,宋希濂站在高出,看着眼前的数万将士,从副官手中接过扩音器大声吼道:“弟兄们!战区司令部发来贺电!庄司令在电报中向全军将士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取得了一场伟大的,可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这场胜利,我们消灭了十万日军!日军整个华北派遣军不复存在!弟兄们,看看他们!”宋希濂用手指着不远处,正饥寒交迫中的日军俘虏:“七年以前,他们耀武扬威的闯进我们的国家!可现在呢!是不是很可怜!活该!我们没请他们来!他们得意的时候!我们没有当孬种!”

宋希濂意气风发,在这场会战中,他指挥的中集团,从一开始便承担主要任务,从固安打到蓟县遵化,一路追杀河边正三,终于在这里将他生擒活捉,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抓获的军衔最高的战俘!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四节 华北派遣军的覆灭(十七)

欢呼声震耳欲聋,将整个山谷覆盖,将初春的寒冷驱散,在山间滚滚激荡,直冲云霄,在天空中会聚,向高空升腾,随即向四方奔涌倾泻而下。

早已经翘首以盼的华夏大地,随即陷入狂欢之中,正在进行战争恢复的郑州、济南、武汉,市民在欢呼,重庆广州汽笛长鸣,直冲云霄。

欢呼声持续不断,不知道是谁向天空开出了第一枪,随后无数条火龙向天空飞驰。一群宿鸟从林间飞起,扑腾着翅膀,惊慌的飞向黑暗的高空。

忽然之间,有人开始跺脚,随即整个山谷都是跺脚声,各种地区的小曲开始在黑夜中传唱,四川小曲,陕北唢呐,河南梆子,士兵围着火堆,兴奋的作起表演。

“可惜没有酒!”火光中,宋希濂有些遗憾的大声说。

范汉杰像变戏法似的拿出瓶红酒,给每个人倒上半杯,潘文华开玩笑地笑道:“这就是坦克兵的优势。”

范汉杰笑嘻嘻的摇头晃脑的给每个人倒酒:“那是,不管怎样,咱们还有辆坦克,装瓶酒是没有问题。”

实际范汉杰的每辆坦克都有坦克手都带着自己的东西,当然这些东西以不影响作战为前提,各级军官都知道,谁也不管,这主要是范汉杰认为,这可以激励士气。

众人向四方举杯将酒喝完后,将杯子摔在地上,砸得粉碎。四下里,欢呼雷动。

“司令给了我们三天时间,整顿部队,补充粮食弹药,而后向冀东发动进攻。”宋希濂转身笑着对众人说。

“三天?!”潘文华有些惊讶,范汉杰戴安澜等人也惊讶之极,庄继华一向强调兵贵神速,三天时间,梅津美治郎早就跑得没影了。

“对,三天,”宋希濂说:“司令的意思你们还不明白,三天时间,梅津美治郎还敢留在唐山,我跟他姓!”

说吧哈哈大笑,众人也一同放声大笑,他们都明白庄继华的意思,一场大战下来,部队歼敌很多,损失也同样很大,弹药消耗很大,部队急需补充,放走梅津美治郎没什么,一场巨大的胜利,可以圆满结束。

果然,没等到三天,第二天,唐山的梅津美治郎率部向山海关急退,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便退到山海关,与已经抵达山海关的关东军127师团会合,在山海关构筑防线。

宋希濂率部与蓝运东会合,庄继华命令由宋希濂担任总指挥,指挥第一集团军、五十二集团军、第五集团军、七十四军、七十二军、新八军、112军等部队,分三路追击梅津美治郎。

第五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由范汉杰指挥,沿北宁线追击。

五十二集团军和七十二军组成北线兵团,沿长城两侧,攻击前进。

七十四军新八军112军,组成中路军,停留在唐山地区。

在长城以外,庄继华却没有给冈部直三郎任何喘息,坚决命令邱清泉和傅作义卫立煌继续进攻,郭勋祺抢在冈部直三路之前占领承德,在承德以北,一零一军与冈部直三郎的前锋142师团展开激战,一零一军击溃142师团,在追击中攻克高寺台。

在郭勋祺率领一零一军占领承德之际,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和新六军占领滦平,随后兵分两路,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向隆化展开进攻,廖耀湘指挥新六军沿滦河北上迂回隆化以西。郭勋祺得到报告后,立刻命令陈明仁率一零一军从东南向隆化发动进攻。

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冈部直三郎没有做过多纠缠,很快放弃隆化,向围场撤退。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傅作义卫立煌分两路追击吉木贞一,最终傅作义在崇礼以北的狮子沟追上吉木贞一,一场血战下来,吉木贞一全军覆灭,吉木贞一破腹自杀。

歼灭吉木贞一后,卫立煌和傅作义打算停止进攻,转入休整,可庄继华的电报赶到,命令他们继续进攻,卫立煌和傅作义商议后以部队缺少弹药为名,拒绝继续进攻。徐祖贻乘飞机赶到狮子沟,将进攻蒙古的战略目的详细告诉他们,同时,庄继华紧急空投了一批弹药和粮食,部队稍稍恢复了些元气。

庄继华命令成立蒙古纵队,卫立煌为纵队司令,傅作义为副司令,将八十六军和九十四军第六集团军全数编入这个纵队,由卫立煌率领向蒙古追击日军。

与此同时,彭德怀率领新11军和叶挺的新四军经张北向内蒙古展开进攻,陈赓率领游击总队和115师特遣队攻克丰宁,随后翻越冰郎山,向多伦疾进。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军队,冈部直三郎非常敏锐,前锋初战不利后,立刻后撤,随后又放弃围场,向赤峰撤退。而郭勋祺占领围场后,便停止了追击,向西靠拢,压缩与陈赓部队的空隙。

宋希濂在龙泉山下宣布华北派遣军不复存在,在他看来,华北派遣军仅剩下北平天津两座孤城,守军总兵力不过六七万人,被几十万大军团团包围,消灭他们,光复北平天津不费吹灰之力。

可有两个人不会同意他的判断,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不会同意,作为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他还守在北平城内,华北派遣军就没有灭亡。

庄继华也不同意,没有攻克北平天津,这场会战便没有结束,还谈不上胜利。

在东京,小矶国昭沉重的走出皇宫,抬头望望天边的明媚,重重的叹口气,他刚刚向天皇递交了辞呈,而在昨天,石原莞尔则已经向天皇递交了辞呈。

在华北,皇军遭受了明治维新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整整三十六万兵力被全歼,只有中岛康健带着七千多人闯过长城,逃出塞外,在承德以北与南下的关东军会合;此外就是被重兵包围在北平和天津的冈村宁次和横山勇,这两支部队,无论是梅津美治郎还是西尾寿造还是东京,都已经准备将他们从作战序列中排出。

在前几天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整个会议气氛悲凉,裕仁当众流泪,众大臣形容凄凉,可谁都束手无策,杉山元和石原莞尔就在御前会议上当众大吵,石原莞尔愤怒之下,历数从支那事变之初,杉山元与军部在支那战事上的决策失误,对军事指挥的干扰,情绪激动的石原莞尔当着裕仁的面,要求杉山元东条英机武藤章等当初所有支持扩大支那事变的将领,切腹谢罪。

石原莞尔的态度激怒了几乎所有将领和大臣,纷纷指责石原莞尔在最近一年多的指挥中,失误连连,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杉山元也趁机要求他切腹,可石原莞尔毫不让步,历数军部强硬派,特别是杉山元对自己指挥的干扰,否认应该由自己承担失败的责任。

裕仁失望之极,态度坚决的打断俩人,要求他们拿出办法,解决目前帝国的危机,没等杉山元开口,石原莞尔的情绪已经完全失控,他冲着天皇裕仁脱口而出:“接受盟国的条约!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吧!”

喊出这句话后,石原莞尔的事情便再也无法挽回,石原莞尔随即拿出早准备好的辞呈,就在御前会议上当众向天皇辞职,裕仁没有挽留,也不会挽留。

轿车在皇宫停下,不死鬼贯——铃木贯太郎费力的从车上下来,抬头便看到站在殿门前的小矶国昭,他缓慢的走到小矶国昭面前,俩人相对无言,只是长长叹息。

“国事就拜托您了!”小矶国昭深深的冲铃木施礼。

铃木贯太郎再度叹口气,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终还是只能叹口气。他实际是不想当这个首相的,可木户征求了所有重臣的意见,除了东条英机外的所有重臣都认为,只有出身海军的铃木贯太郎能压住陆军,挽救局面。

可无论木户还是重臣们怎么劝说,铃木贯太郎都不干,谁都知道,这个时候的首相是棘手的位置,说是火山口毫不为过。战事发展到现在,日本除了接受盟国条件外,好像找不到其他任何办法。做一个末代首相,投降首相,谁也不愿干。

当然铃木贯太郎不会提出来,而是以自己是军人,军人不干政,其次,自己年龄太大,已经七十多了,实在无力担任此重任。可这些条件都不行,天皇裕仁亲自出面都无法说服他,到最后,皇后节子都出面了,他实在推不下去了。

木户从殿内出来,看着两个相对无言的首相,在心里微微叹口气,然后对铃木贯太郎说:“陛下正等着。”

铃木贯太郎冲小矶国昭微微一礼,抬步慢慢向殿内走去,小矶国昭望着铃木贯太郎的背影,再度施礼。

铃木贯太郎走进殿内,裕仁已经在御座上等了一会了,待铃木贯太郎施礼过后,裕仁便首先开口。

“爱卿,国事艰难,自祖父……以来,这是最危急的时刻,重臣们都推荐你,朕也看好你,期待你能力挽狂澜。”裕仁声音中带着哭泣,战争的失败,末代皇帝的命运,让他深深恐惧。

“臣,……”铃木贯太郎刚开口说了一个字,便说不下去了,君臣相对哽咽,木户在旁边也暗暗垂泪,过了一会,铃木贯太郎收敛泪水,慢慢的说:“陛下,当今情况,臣,臣,只能说,只要盟国的条件可以接受,臣建议,在必要时,陛下可以决断。”

木户一惊,连忙开口问道:“首相,如果能停止流血,停止战争,那是最好,不过帝国也应该有底线。”

“当然,”铃木贯太郎立刻答道:“帝国的底线是,保留天皇制,不赔款,战犯由帝国自行审判。”

铃木贯太郎和木户都没有提开罗宣言中提到的,将澎湖和台湾交还中国,朝鲜独立,库页岛,千岛群岛归还苏俄,裕仁却想到了,心中悲愤之极,这些领土是明治天皇以来,三代日本人艰苦奋战的结果,现在就要全部失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一)

华盛顿,白宫,罗斯福拿着魏德迈发来的电报,得意的对马歇尔说:“看来他们干得不错,马歇尔,这场胜利将挽救很多美国青年的生命,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受到的阻力将小得多。”

马歇尔也极其兴奋,当初实际上他对从中国内地战场进行反攻的,受到史迪威的影响,他对国民党军队的观感并不好,可罗斯福坚持认为可以相信国民党军队,同意了中国方面提出的战略,从中国内地展开反攻,现在这个战略获得了极大成功。

“是的,总统,魏德迈报告,中国军队已经收复整个热河,日本人正在从南洋和苏俄战场抽调部队,以加强关东军,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

罗斯福哈哈一笑,喷出口烟雾:“马歇尔,他们还有军队吗?”

马歇尔也微微一笑:“没有,根本不可能有,太平洋战争之初,日军在南洋投入了大约一百一十万兵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大约一百三十万兵力,在苏俄战场大约有六十万兵力,国内兵力不详,估计应该不少于五十万,加上海军兵力,不少于七十万,空军不少于三十万,如此算下来,日本人的总兵力在四百五十万左右。从鄂北会战到华北会战,中国人已经消灭了大约一百二十万日本人,加上在南洋被歼灭的日军,日本人在过去两年中,已经被消灭一百八十到两百万,这已经超过日本人的补充能力。史迪威在华北报告,中国人抓获的日本俘虏中,有不少只有十六七岁或四十多的士兵,总统,日本的人力资源已经差不多了。”

“对,日本人除非不要国内了,否则他不可能将华北会战中损失的兵力补充齐全。”罗斯福异常满意,他扭头对霍普金斯说:“哈里,有了这场胜利,中国人有没有能力平定新疆叛乱?”

霍普金斯心里清楚罗斯福话里的含义,副总统华莱士原本只打算在重庆停留六天,可十几天过去了,他依旧留在重庆。

国内已经有政治力量认为罗斯福在开罗和德黑兰会议中对苏俄让步太大,可华莱士走得比罗斯福还远,华莱士认为应该与苏俄进行更全面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但在战时,也应该在战后。在中苏冲突中,他明确支持苏俄,认为可以满足苏俄对东北的要求,在重庆期间,一直在力图劝说蒋介石对苏俄让步,在新疆问题上,建议蒋介石采取和平手段解决;蒋介石对他是又气又恼,又不好得罪,干脆避开不见。

在此之前,罗斯福对中苏冲突保持沉默,对新疆叛乱也没有发表过公开观点,霍普金斯明白,罗斯福是在观望,美国需要苏俄,也同样需要中国;中国在战争中越打越强,宋美龄在美国购买的近百家工厂设备,正陆续运到中国,部分工厂已经投入生产,这些工厂一旦全部建设成功,魏德迈估计,中国的实力还要增长五成,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频频获胜,美国国内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倍增,新闻界加强对中国的援助的呼吁在增强。

霍普金斯估计罗斯福对中苏争端还是没下决心,艾森豪威尔正紧密锣鼓的准备霸王行动,英美联军在意大利的进军困难重重,盟军正需要苏俄在东线的配合;在亚洲战场,中国正成为抵抗日军的主力,所以霍普金斯断定罗斯福还在犹豫。

“总统,魏德迈报告说,中国有力量平定新疆事件,”霍普金斯斟酌着说:“目前中国人信心十足,他们不可能对斯大林让步,而且,即便加上我们的影响,蒋介石也不会让步,高斯大使报告说,中国军方将领态度强硬,而且在政界,除了中共外,大部分中间派也支持政府立场。所以,我建议华莱士副总统最好离开重庆,让苹果自己落下。”

马歇尔微微点头,他不关心新疆事件,正在准备的霸王行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各种事物前所未有的复杂,他必须投入全部精力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那么就把这个意思告诉华莱士吧。”罗斯福笑了下,然后又对马歇尔说:“马歇尔,目前每月运进中国的物质达到多少吨了?”

马歇尔微微皱眉:“八万吨了。”

“八万吨,”罗斯福思索下说:“八万吨便能消灭百万日本人,十万吨应该能更多。”

“总统,日本已经没有百万兵力供中国人消灭了。”马歇尔有些不满的嘀咕道,他知道罗斯福想增加对中国的物质援助,可霸王行动和苏俄都提出了庞大的物质要求,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反攻也需要更多的物资,每月增加两万吨实在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