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数量也严重不足,整个华北的炮弹储备平均到每门炮只有两个基数,这个数量,在这样一场规模的决战中无用如何也不够。
对这些情况,华北派遣军一再向东京请求,西尾寿造甚至不顾江南的危险局面,将储备在江南的物资送到华北,可即便如此,物资依旧严重不足。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三节 战鼓(一)
冈村宁次也清点了自己手上的兵力,从各个战场和国内调来了十二师团,加上原华北派遣军部队,他手中可使用的兵力总共有二十二个师团和六个独立混成旅团,在坦克飞机方面,军部答应的坦克部队到如数到齐,有五个独立战车旅团,四个战车师团,总共有坦克两千四百辆;飞机与军部答应的数目差距就太大了,单独军部答应调来一千架零式战斗机,三百架轰炸机,到今天只有三百架零式战斗机,四百架轰炸机。经过半个冬季的消耗,这七百架飞机已经消耗过半,冈村宁次严令不得再主动出击,这才保留下来。
要保住飞机就必须让出天空,中国空军质量数量双双占优,天空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派遣军总司令部转发的重庆情报,中国正在山东修建大型机场,这些机场一旦建成,整个日本都在支那空军的覆盖范围之内。
对这个情况,无论南京西尾寿造还是东京军部都佯作不知,冈村宁次也乐得不管,也没法管,他现在正自顾不暇,中国空军的强力出击,让华北派遣军运输非常困难,白天已经不敢上路,只能在夜晚,即便如此,损失依旧很大。
鉴于兵力对比悬殊,冈村宁次不敢将部队全部部署在沧石公路以北,在石家庄只两个师团,保定有一个师团,德县以北两个师团,冀中地区一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如此单薄的兵力,面对中国军队的百万大军,让整个派遣军不寒而栗。
参谋长大城和副参谋长立高之助都数次进谏,要求将停留在平津地区的主力开往前线,可冈村宁次却不为所动,不但没有向前线增兵,反将三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到热河,在张家口集结了两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其余兵力依旧聚集在平津。
冬季的天空,灰蒙蒙的,塞北的风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远处传来爆竹的响声,今年的爆竹卖得特好,北平城内的中国人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买了几挂在门前燃放,让这个本不是中国人传统节日的节日,变得比传统节日还热闹,市井坊间流传着中国军队将在新年开始后发动进攻,已经当了六年亡国奴的北平民众相信,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转世武穆王率领下的中国军队一定能击败日军,光复北平。
冈村宁次站在北平城头,青色的砖墙,将整个北平包围起来,坚固的守卫着北平的安全,数百年来,这座城市一直是中国的中心,六年前在它附近附近发生的一场冲突,直接导致了今日的局面。
身后传来脚步声,冈村宁次没有回头,依旧望着城外白茫茫的世界,从这里往下看,进出的人被压缩了一倍,冈村努力想穿过迷茫的世界,想看清楚这神秘的世界。
当年决定开战,他虽然不是很赞成,可实际也不反对,因为不管从那方面计算,日本取胜的可能非常大,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导致日本最终败北,西方干预,可事实上最后这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居然出现了。
“司令官。”
身后传来立高之助的声音,冈村没有回头,依旧默默的望着南方,大城慢慢走过来,站在冈村的旁边,他很理解冈村此刻的心情,华北战事危机重重,中国军队毫不掩饰的在沧石公路以南集结,也根本不急于发动进攻,只是慢慢的作着自己的准备,这种有条不紊,完全说明了中国将领的信心,支那将军就用这个告诉冈村,我不需要关心你做什么,只要我自己准备好了,我就赢定了。
相对于中国军队的准备,华北派遣军的情况却是糟糕之极,除了援兵物资外,新兵也是个大问题。山东会战,除了第二军全军覆灭,有末精三部队受到重创,增援德县的部队伤亡也极大,战后三个师团共补充了两万人,有末精三部队补充了四万人。
这些部队几乎就是一支新部队,这些新兵可不是前几年的新兵,不是老便是小,有些甚至还有残疾,让各部队部队长叫苦不迭,他们只能用最严酷的方法让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不过让部队长们苦恼的是,有些训练方法已经不敢再实行了,比如抓村民来练刺杀,以消除士兵第一次杀人的恐惧感。
“司令官,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大城虽然在催促冈村将部队调到沧石公路以北,可他心里也没把握,无论兵力对比还是武器装备,都是绝对劣势,华北决战状态已经形成,一旦失败,日本就再无机会。
“司令官,我们还有机会,”立高之助在后面说道:“支那将军犯了个错误,他以为他胜定了,可实际不是这样,只要南洋援军和关东军到达,只要战术正确,我们就还有机会胜利。”
“哦,立高君有什么想法吗?”冈村不紧不慢的问道。
“是的,”立高之助也走到冈村旁边:“卑职认为,支那将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在东线,而西线的石家庄,城防坚固,谷寿夫将军又一再加修城防,整个石家庄已经成了军事堡垒。卑职建议以石家庄吸引西线支那军,我军主力,集中十-十二师团,和全部坦克,与支那军在东线决战,一举击溃支那军主力。”
立高之助说完后便以期望的神情望着冈村,冈村依旧没有开口,大城则微微点头,他在送走朝香宫后,就去了石家庄,检查了石家庄城防,谷寿夫对城防非常有信心,夸下海口,支那军没有十倍兵力是不可能攻克石家庄的。
谷寿夫在城外设计了四道防线,将所有村庄变成了一个个小堡垒,居民全部驱逐出村,村内房屋全部打通,壕沟,暗堡,密布全村。谷寿夫就是通过这样的村子,将整个石家庄变成了战场。
相对西线,东线就困难多了,中国军队的前锋已经越过德县,逼近沧州,距离天津只有一百多公里,从沧州到天津几乎无险可守,而且距离更短,可以迅速杀到日军核心区域。
立高之助因此判断,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在东线,这也是派遣军中大多数参谋军官的意见,也得到下面各部队长的赞同。
“立高君,你太性急了。”冈村回头看了立高之助一眼,然后才淡淡的回应道。
立高之助一下愣住了,冈村宁次显然不赞同他的意见,他心里顿时涌起一种好奇,冈村这老狐狸在想什么呢?最近立高之助有些烦,断线之后,他一直留意报纸,可报上却始终没有出现他希望召唤消息,他不知道那边出了什么事,现在正是华北决战之际,自己的情报可以导致一场决定性的胜利,那边怎么就不着急呢?
细想之下,立高之助判断,先生可能认为这次断线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安全,所以才没这么快与自己联系,这让他有些感动。开罗宣言、德黑兰宣言,四大国保证朝鲜在战后获得独立,这个结果让他浑身充满力量,朝鲜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日子不远了。
“司令是不是已经有想法了。”大城在旁问道。
冈村宁次叹口气,他冲后面的军官挥挥手,军官们自动向他敬礼,然后分散走开,离三人远远的。
“从目前来看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输了八成,现在我们唯一能争取的是一个比较体面的和平。”冈村宁次一开口便让大城和立高之助感到震惊,这是第一次高级将领如此悲观的看待战争前景,虽然东京南京都认为已经不可能获胜,但日本人固有的那种面子,决不肯下属面前说如此懦弱的话。
“就算南洋苏俄部队到了,皇军在兵力对比上差距很大,”冈村用眼神制止了准备开口的大城:“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皇军的损失都会很大,可补充在那呢?支那人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我们的呢?兵员,消耗的物资。”
冈村宁次的语气有些悲凉,大城和立高之助也无言以对,三十万将士,就算只损失十万,华北派遣军也消耗不起;物资就更不用说了,西尾寿造几乎搬空了江南的仓库,可依旧不够。
“但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尽力取得胜利,”冈村宁次语气一转,变得严厉起来:“我们可以输掉战争,可我们不能输掉大和民族的士气。我们有什么失败的?我们击败过苏俄人,击败过美国人,击败过英国人,这场战争即便失败,但大和民族的民族之魂依然屹立。”
这几句话让大城本有些耷拉的脑袋顿时扬起来,是的,日本是个小国家,上千年来,他们在不停的学习,学习中国,学习西方,仰视他们学习的民族,战胜他们学习的民族,一步一步爬上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殿堂。
“立高君,我们的兵力不足,物资储备不足,没有这些,我们打不赢这场战役,”冈村说道:“军部看来指望不上了,我希望你去满洲,与梅津美治郎将军谈谈,华北若是失败,满洲必然不守,希望他能全力支持我们。”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三节 战鼓(二)
立高之助稍稍楞了下,冈村宁次话里的意思隐隐透露出要梅津美治郎不但要将关东军部队,还要将储存物资全数运入华北,这个难度可不小,梅津美治郎会同意?关东军入关必须得到东京的同意,否则,一旦苏俄战场出现什么变故,梅津美治郎必须承担责任。
看看大城,大城的神色也透着疑惑,立高之助微微皱眉:“司令官说得不错,可梅津司令官恐怕很难同意,苏军在蒙古反攻后,苏俄战场压力很大。”
冈村却摇头:“现在是冬季,苏军不会在这个季节进攻,最关键的是,如果我军在华北失败,这场战争就再也没有机会。”
立高之助抿下嘴心中涌起一丝不安,说服梅津美治郎固然是个重要任务,但完全可以让其他人去,为什么要派他去呢?
“你带辻政副课长一起去。”冈村察觉的立高之助的犹豫,不过却认为立高之助是感到为难,便给他打气:“梅津司令官是明白事理的,如果此次会战失败,百万支那军齐聚山海关外,北面苏俄军队便绝不会坐视,支那人与俄国正为满洲闹得不可开交,斯大林要想占据主动便必须在满洲有军事力量存在。立高君,你此行关系重大,可以说华北会战的成败就在你身上。”
面对冈村的期望的目光,立高之助知道自己无法再推,便立刻表示接受这个任务,他没有问为什么要带辻政信去,他知道冈村不喜欢这个人,可这个人又太能惹事,所以能有机会让他不在华北派遣军一段时间也好。
“司令官,谷寿夫君和有末君都来电,支那将军到德县后,支那军的活动愈加频繁,按照支那将军的习惯,上一次会战结束三到五个月后,便会展开下一次行动,现在前线的兵力太单薄了。”
大城一直搞不清楚冈村究竟想做什么,前线兵力单薄,支那军一旦发动进攻,可以轻易突破防线,攻抵平津。他与立高之助的想法大致相同,都是西守东战,唯一不同的是,他更注重中线。可刚才冈村已经明显表现出对立高之助建议的冷漠,他自然不能再那样直接,只能迂回试探。
冈村宁次瘦削的脸皮微微动了下,手掌在砖墙上轻轻拍了两下,石头上那层薄薄的雪被拍开,露出下面的青色。
“大城君,这座北平城已经有五百年历史了,当年忽必烈修建这座城市时,还是个小城市,明成祖朱棣后来又扩建,将其作为帝国的首都,是支那最坚固的城市。”
立高之助恍然间明白,冈村宁次很可能要将北平作为诱饵,吸引中国军队进攻这座坚城,以达到消耗其兵力的目的。
“在华北平原上与支那军决战,这是支那将军希望的,”果然,冈村宁次开始谈他的计划了:“我们不能上他的当,所以我的计划是,诱敌北上,将其吸引在北平天津城下。皇军主力则放在北面,在张家口,在长城一线。”
说到这里,冈村停下了,望着大城和立高之助,大城先是轻轻点头,然后又摇头。
“怎么,大城君,有什么想法吗?”
大城点点头:“司令官,会战一旦展开,根据情报,张家口将面临支那军晋绥军和共产军的进攻,如果,支那将军发现我军主力在北线,他完全可以以一部分兵力包围北平天津,主力继续北上。还有,皇军在北平天津要留多少兵力呢?”
“是的,这种可能性极大。”冈村承认大城的判断不错,他冷冷一笑:“就兵力而言,北平只需要留两个混成旅团便行了,天津一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其余部队全部北上。”
大城大为惊讶,两个混成旅团,总兵力也就万余人,守卫北平这样的大型城市,无论如何都不够。立高之助同样惊奇万分,冈村宁次这是要做什么,两个混成旅团,中国军队要是攻克北平,这什么吸引支那军于坚城之下,不就成了空谈。
“你们不用担心,”冈村宁次淡淡一笑:“支那空军每天都光临石家庄,天津也落下不少炸弹,可北平却一枚炸弹都没落下,甚至连皇军明显的目标都没有受到轰炸,这是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支那人舍不得将他们的这座古城炸掉,对他们而言,保住这座古城比消灭皇军更重要。”
冈村宁次说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股说不清的神情,有轻蔑,有赞赏,混杂交织在一起。
“司令官,您这是在赌博。”立高之助和大城都明白了,冈村宁次这是赌中国军队不会强攻北平。
“这场战争本来就是在赌博。”冈村宁次神情中有种冷酷,有种无情:“我们必须进行这样的赌博,如果我们置重兵于北平,反击的兵力就不足。”
“可这样同样失去了内外夹击之效,”大城也表示反对:“支那军只需留下五六万部队监视城内皇军,主力继续北上,以十万左右兵力强攻天津,北平便成了一座孤城,同样无法实现吸引支那军主力于坚城之下的目的。”
冈村稍稍一愣,没有答话,大城的意见显然击中了他的软肋。三人均不再开口,并排站在城头,默默望着城外的原野。那里烟雾弥漫,如蒙上一层薄纱。
是的,是一层面纱。他们曾经认为这是分裂的民族,军阀土匪黑帮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国民软弱胆怯,贫穷愚昧,所以他们认为这是千年难遇的良机,于是他们拿着枪,拿着炮,垮着战马冲进了这遍国土。
可进来后,他们才发现,这遍国土一夜之间变得让他们完全陌生。愚昧的国民却不愿作顺民,胆怯软弱的他们拿起了刀枪;分裂的军阀,可以团结起来;作恶的土匪,黑帮,也不愿作汉奸。
千年机遇变成了千年危机,战败已经沉重的压在高级军政人员肩上,盟国将至高无上的天皇陛下列为第一号战犯,皇国的传承受到严重威胁,一旦战败成为现实,无论谁都不知道会有什么难以想象的结果。
“你没有机会,我却有机会走遍日本。”
冈村宁次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说这话的主人现在正在南边磨刀赫赫,盯着站在北平城头的他。
“再点东京,南洋援军必须在二月中旬以前到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冈村心有不甘,他不愿成为日本战败的罪人,他希望他能力挽狂澜。
小矶国昭透过车窗,望着两侧街道,轿车缓慢的行使在街道上,两边的行人纷纷向轿车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个时候,能坐车的都是军政高级人员,其他无论是警察还是公司老板,都只能骑自行车。
新年的东京没有什么节日气氛,国内物资匮乏已经非常严重,街上没有几个男人,女人们穿着陈旧和服,匆匆走过街道。街边的空地上,一群妇女正在训练,她们拿着竹棍作成的枪,在口令下一下一下的练着刺杀。
现在日本已经几乎全民皆兵,六十五岁以下,十岁以上,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学校里传来的不是读书声,而是稚气的杀声。
这是山东会战后,鉴于前线兵力紧张,军部依据总力战策略,提出一亿国民总动员,训练八百万预备役士兵,一千八百万民兵,五千万民众挺身队,甚至连皇后都带着宫中的命妇进行军事训练。
石原莞尔有些烦躁的将窗帘拉上,他根本就认为这种疯狂就是愚蠢,愚不可及。数字是很好看,可其他呢?八百万预备役士兵,日本还有八百万适龄青年吗?一千八百万民兵,装备的甚至是古老的前装火药枪,就这还不够,大部分民兵将装备用竹子制成的武器,至于后面的五千万民众挺身队,只有石头和菜刀,连手榴弹都没有,可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坦克机枪。
“石原君,有些事情不能着急。”小矶国昭知道身边朋友的心情,石原莞尔的策略再次被御前会议否决。
鉴于华北敌情严重,石原莞尔提议将华北派遣军全军后撤到满洲国边境,蒙古战场收缩,干脆放弃整个蒙古,全军后撤;此外他再次提出放弃江南,江南部队全军北上。
但这个战略再次被外交部和军部否决,新任陆军大臣畑俊六以辞职相威胁,拒不从华北撤军,外交部也坚决反对从江南撤军,御前会议上,石原莞尔孤军奋战,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石原莞尔心中有种无力感,重新出山已经一年了,可他的战略都未被采纳,要不是小矶国昭坚持挽留,他今天就要辞职。
“石原君,不要灰心,今天的会议总算了结果,海军已经同意,在一个月将南洋的四个师团运到华北。”小矶国昭安慰石原。
石原莞尔轻轻哼了声,丝毫没有领情,从南洋调兵到华北是早已经决定,可海军却因为美军反攻,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兵锋直指马里亚纳绝对国防圈。海军决定组织马里亚纳会战,联合舰队本土集结,南洋舰队在新加坡集结。为此停止了运送南洋部队的行动,而由于美军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单独的船队已经不敢上路,每次都要派出强大的护航舰队。
“首相,我对华北决战不抱希望。”石原的语气非常僵硬,这个观点他已经说过多次,今天在御前会议上也充分论述过。
“你对冈村君的作战计划怎样看?”小矶国昭似乎毫不在意的问道。
“冈村,”石原莞尔稍稍一愣,随即不屑的说:“这是个口是心非的家伙。”
石原莞尔还清楚记得当年冈村的表演,当初没有认出他的面目,这几年他算看清了。小矶国昭闻言轻轻摇头。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三节 战鼓(三)
“冈村君不是那么冥顽不灵的人,”小矶国昭说:“石原君,你想想,西尾君为什么不顾江南虚弱,依旧大力援助华北,你难道就没想过吗?再看看冈村君的部署,他怎么想的不就很清楚了。”
石原莞尔轻轻哼了声,其实他想过的,只是明明可以正大光明作的事,非要躲躲藏藏,这让他很不舒服。
“我怎么没想过,可,首相,这要损失宝贵的兵力。”石原莞尔的语气中含有愤怒:“一群误国的小人,我真想把他们都杀了,杀干净了,日本就得救了。”
小矶国昭微微摇头,当年开战,他是朝鲜总督,也同样积极支持扩大战争,像他这样的人目前依旧是陆军主流,更何况,六年战争,国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不能取得说得过去的成果,国民是不能接受的。
“华北决战,”石原莞尔依旧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决战什么,部队近半是新兵,无论坦克重炮飞机,还是兵力,拿什么跟支那比。鄂北、河南、山东,几场会战,还抱着老眼光看支那军,还用十比一来计算兵力,真是荒唐。”
“石原君,我有个想法,”小矶国昭没有理会石原的抱怨,扭头望着他说:“你去华北看看,与冈村君谈谈。”
石原莞尔沉默下,他知道小矶国昭要他与冈村谈什么,沉默一会,他点头答应。
小矶国昭与石原莞尔在车上商议时,皇宫中的裕仁也在商议,盟国宣布,战后将追究他的战争责任,也就是将其列为战犯,这让他极其震惊,虽然外表上保持冷静,但内心里面,他感到极度不安,皇位传承已经上千年,若是在他手上断绝,他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一年多来,从节节胜利,突然转为节节败退,裕仁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精神上都很不适应,也难以理解,他凭直觉判断这其中有问题,可问题在那,却始终没有找到。
“你们对华北决战的前景怎么看?是支那军的战斗力提高了,还是皇军的战斗力下降?”裕仁问道。
多田骏多次蒙天皇召见,也数次在这个大殿应答,可最近不知怎了,总感到皇宫中弥漫着一丝苍凉。脚下的地板依旧是那样干净,殿内的各种物件也依旧那么整洁,可多田骏的心中却依旧却有种陌生感。以往的丝竹没有了,后宫中传来女子整齐的喊杀声,那是皇后良子带着宫女和命妇在进行军事训练。
木户轻轻咳了一声,多田骏连忙抬头望着裕仁:“陛下,这两方面原因都有。以前新兵入伍都要经过至少半年训练,但现在多数新兵只受过三个月甚至更短,支那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战斗力有显著上升,可尽管如此,敌我伤亡比例,我们依然远低于敌,总体来说,我们阵亡一个士兵,敌人要伤亡2…3人。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只是与战争之初下降了很多。”
多田骏的答复没让裕仁有丝毫宽慰,中国人口众多,就算一比二,日本也消耗不起。裕仁呆呆的望着殿外的天空,木户和多田骏交换个眼神,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良久,裕仁才低低的叹口气:“石原认为华北决战不可行,你怎么看?”
多田骏心中微微一震,御前会议他没有参加,但也听说了,石原莞尔坚决反对华北决战,要求后撤到热河和满洲国境,同时放弃江南,这个战略被御前会议否决了。
“陛下,目前战况不利是事实,不过,如果我们退到满洲国边境的话,将受到支那和苏俄的两线夹击,而且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外交上再无突破的可能,即便最终蒋介石答应和平,帝国可能失去的不只是满洲,很可能连朝鲜台湾都要失去。”
多田骏也不赞成石原莞尔的战略,如果中国军队打到满洲边境,蒋介石还会与日本和谈吗?即便同意和谈,开出的都是天价。
裕仁点点头表示赞成,过了会又问:“多田,冈村得到增援后,能击败支那军吗?”
多田骏明白裕仁还是在担心,毕竟兵力差距太大,而且从鄂北会战后,支那军攻势如潮,皇军连连败退,国民士气沮丧,现在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士气民气。陆军省提出华北决战便是出于这个考虑,但华北决战的困难太多,兵力对比太悬殊,裕仁也没有信心。
“从整体来看,皇军战斗力依旧强于支那军,”多田骏开始给裕仁打气:“陛下,冈村将军一定会率领将士奋勇作战,击败支那军。”
多田骏还没说完便暗骂自己,这话太软弱,根本不足以鼓起任何人的信心,于是又连忙补充道:“皇军与支那军最大的差别便是,皇军不但有武器,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武士道精神,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只要需要,将士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刻,实现陛下的希望。”
裕仁这才露出一丝宽慰,然后很快收敛起来,庄重的示意多田骏可以退下去了。木户没有离开,裕仁只是示意多田骏离开,那意思便是让他留下。
待多田骏离开大殿后,裕仁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殿门前,木户的身体随着裕仁的身影转动,裕仁背着手望着内宫方向,过了会才慢慢地问道:“你看小矶国昭能收拾局面吗?”
木户闻言一惊,他听出了裕仁的意思,小矶国昭是鄂北会战后出任首相的,到现在不过一年左右,这么快就换人?裕仁没有催促木户,只是静静的等待。木户心中迅速盘算,小矶国昭究竟在那些地方引起裕仁不满?
“陛下,小矶首相刚刚出任首相不到一年,到目前为止,他压住了陆军,维护了陆军海军的团结,在这方面是很有成绩的。”
木户看不到裕仁的神情,他慢慢琢磨着这位神的想法,忽然间,他发现裕仁露在外面的手,抓得紧紧的,他随即换了语气:“不过,在外交上却迟迟没能打开局面,这有负陛下的期望。”
裕仁转过身面对着木户,沉声说道:“帝国现在危机四伏,最大的问题是战线过长,石原莞尔有些意见也是正确的,必须收缩战线,要达成此目的,必须在外交上获得突破,而不是一味在军事达成目的。几年前,皇军不断获得胜利,可结果呢,和平始终没有实现,战乱始终不停,唯有外交上实现突破,才能获得和平。”
木户明白了,裕仁是希望换人,名义上小矶国昭是没能实现和谈,俗话说,主辱臣死;盟国要把裕仁送上法庭,小矶国昭却没有丝毫表示,却接受了石原莞尔的战略,后退,后退,总是后退,而裕仁需要的是胜利。
木户想了想换人还是可以的,小矶国昭本就是过渡,没有合适的人选才让他来掌船,不过,现在就换合适吗?
“陛下,臣下去商议下,看看大家的意见。”木户决定采取拖延策略,就算小矶国昭要下台,现在也不是时候。
石原在一月中旬飞离东京,在塘沽换乘火车,火车刚刚离开天津,天空中就传来轰鸣声,石原莞尔探出头向天上望去,一队飞机从列车上空飞过。石原莞尔望着飞机,禁不住皱起眉头,没有多久就听到远处传来巨大的爆炸声。
让石原有些奇怪的是,随行的华北派遣军军官却听而不闻,好像没听到。车内的中国人也没有丝毫惊慌,只有他的随从露出了些许慌乱。
“将军,支那空军不会轰炸普通列车,”军官看出了石原的疑惑:“这种普通列车主要是支那人,他们不会轰炸。”
“一次都没误炸过?”石原有些惊讶了。
“没有,一次都没有,”军官答道:“不过一旦改为军列,就一定会受到轰炸,支那人的情报很准。”
军官的神情有些尴尬,驻天津特务机关曾经追查过,车站内外人员全部查过,没有发现丝毫线索。
“他们现在在炸那里?”石原又问:“为什么没看到我们的空军?”
军官注意听了下,然后苦笑着回答:“可能是军需库,皇军的几乎所有情报都被支那人察知,现在我们不敢相信任何一个支那人,特别是那些原来很靠近我们的支那人。”
石原莞尔不再问了,中国军队就看着要攻到平津了,那些支那汉奸巴不得偷些情报,好换取支那政府的宽恕。石原再度将头伸出窗外,望着远处弥漫的火光和烟雾。
忽然,一架支那战机压低机头,从火车上空掠过,几个大胆的中国人也将头伸出,伸手向天空摇摆示意,车厢内的日本押车员却丝毫没有干预的意思,有这些中国人,这趟车会安全些。
那位中国飞行员四伏看到车窗内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