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着人在各个基地之间来回奔波检查。

在这条路附近的村民们早就熟悉了奔驰不断的兵车,甚至连坦克装甲车出现在村庄附近都引不起他们的惊讶,所以这次从基地出来一串吉普车,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冬天的田野白茫茫一遍,平坦的田地一望无际,路上只有少数几个挎着竹兜的老人,他们顺着公路边走边将收集路上的马粪驴粪,然后堆积到自家地里。

公路上的雪已经被过往的汽车和马匹践踏得泥泞不堪,公路的质量并不是很好,因为赶工期,只是用泥土夯实,被雪水一浇,变得松软,泥浆从地上翻起,载重卡车将公路压出一些坑,淤积出一汪汪水塘。

吉普车颠簸的在路上行驶,庄继华裹着大衣坐在后座,吉普车的敞篷已经竖起,不过风依旧不断从外面涌进来。伍子牛依旧像往常一样坐在副驾座上,贺衷寒则坐在庄继华身边。宫绣画这次没有跟来,她留在济南,保持与周恩来的联系。

与中共的谈判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在取得初步结果后,双方便不再让步,在部队编制,装备,地盘上僵持下来,中国坚持要增加两个军的编制,地盘要增加绥远和热河西部,庄继华提出增加一个军,以河北地盘换绥远,热河则被坚决拒绝。

在私底下,周恩来提出,由三方组成联军共同进军东北,庄继华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这引起他的警惕,他猜想自己的图谋被他们察觉了。东北是他预定下来的,绝不容中共插手。

谈判陷入僵局,庄继华借口要到枣庄检查工作,干脆一走了之,他希望用这个方式告诉周恩来,他不怕谈判破裂,也不怕中共不配合。不但他离开了济南,贺衷寒也随着他一同到枣庄。

这一趟让贺衷寒开眼了,庄继华在枣庄基地随便点了个团,七分钟时间,全团拉到训练场,然后又抽调两个连进行战术对抗训练,所有一切完成后,又随便抽了个连进行野战土木作业演练,最后又到基地司令部,抽查了几份训练报告,从连到团的报告。

庄继华的眼光极其敏锐,几份报告中的漏洞很快被他抓出来,而后受到严厉批评,没给王国斌留丝毫情面,不过最后庄继华对整体还是表示满意,特别是对抗演练中表现出来的技战术能力。

五十一集团军这次的训练大纲是经过数次总结修改,已经非常接近实战,从防御战术到攻击战术,特别是攻击战术,增加了空地结合,步炮结合战术演练,不过,庄继华检查最严格的还是四组一队、土工作业等基础战术。

这里整编的伪军部队是孙良诚、吴化文、庞炳勋等人的部队,这些人都是出身西北军,部队有一定的西北军传统,大刀片子耍得溜圆,作战讲究勇猛,不过当伪军这段历史,让他们的士气下去很多,经过这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士气恢复过来了。

“文革,我看这支部队严重缺少基层军官。”

贺衷寒心中还是有几个疑惑,一直忍着没问,现在终于问出来了。庄继华轻轻嗯了下,五十九军裂变为两个军,军官自然不足,不过他心中早有定计。

“军官学校培训的基层军官再有两个月便毕业了,春节之前可以分到部队。”庄继华低声解释了下,这些军官中一部分会被淘汰到地方,表现最好的将回到部队担任基层军官。

日本人的集结速度低于预期,这是个好消息,庄继华的设想便是在春天展开进攻,他不希望这段时间被日本人干扰。

贺衷寒也猜到庄继华的办法,不过他依然有疑问:“文革,你以前主张部队指挥官要亲自训练部队,如此才能熟悉部队,熟悉士兵。”

“这是没办法,权宜之计。”庄继华望着窗外,冬天的吉普车很冷,远不如轿车,可庄继华却坚持坐这辆吉普车。这时,庄继华示意司机将车停下,让伍子牛把敞篷收起来。

“文革,这天……”面对庄继华的要求,贺衷寒一愣,忍不住要反对,庄继华淡淡一笑:“有这个没这个不都一样,还是一样冷。”

“干嘛不选一部轿车呢?”贺衷寒稍稍迟疑下又问道。

“吉普车最大的好处便是能让士兵看到你,这点对部队很重要,士兵们看到他们的长官,便会有信心。”庄继华说:“我要选了轿车,他们以后也会选轿车。”

贺衷寒听后微微点头,伍子牛和司机两人一起动手将敞篷收起来,庄继华的车停下来,整个车队也停下来,收敞篷用不了多少时间,不过庄继华好像没有立刻上车的打算,而是顺着路边小道走到一处田坎上,蹲下来将雪刨开,露出下面的泥土。他抓起泥土在鼻尖闻了下,然后才扔下。

“瑞雪兆丰年,明年的日子估计好过了。”贺衷寒走过来靠近庄继华,这时王国斌也过来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二节 策划(二)

贺衷寒明显带有安慰,他知道庄继华承受的压力极大,近的有山东战区的难民安置,现在是冬季,整个冬天都需要政府救济,这个压力非常大;与共产党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这严重拖延了战区备战,庄继华到现在还没有到前线去过;远的问题更多,两党如何协调作战,华北战后规划,等等,都压在庄继华肩上。

“春耕秋收,这一年难过,要等到明年五六月份才能轻松点。”庄继华站起来拍拍手,望着白茫茫的大地,眉头依旧紧锁,虽然社会改革推行顺利,可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依旧非常严重,未来几个月,仅仅是粮食便需要上千万公斤。市场上粮价已经开始上升,为了控制物价,何思源已经着手准备对物价进行管制。

王国斌明显瘦了很多,这几个月他全力以赴投入到整编中,部队整编进行得非常顺利,集团军已经成型,可上面依旧没有将他扶正,他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尽管庄继华极力推荐,可依旧没有回应。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王国斌开口道:“这一遍地区是良田,山区的情况更困难,司令,最好利用这个冬天整修下水利设施。”

整训部队也参加了赈济,帮助难民重建家园,有段时间,粮食接济不上,从王国斌以下,全部一天两顿,节约的军粮分给了难民,他对周遍的情况很了解。

庄继华望着远处村子附近燃起的黑烟,这道黑烟冷寂的田野上非常醒目,王国斌见状便解释说:“那是焦炭厂,这周围煤矿很多,从煤矿买来煤炭,再烧制成焦炭。”

“哦。”庄继华有些兴趣了:“走,过去看看。”

王国斌没有阻止,不过脸上的神色有些苦涩,庄继华稍稍迟疑:“怎么啦?”

“这些炭厂现在也不过是维持,”王国斌显然了解过:“原来炭厂烧制的焦炭大部分是卖给日本商社,少部分卖给上海等地的炼钢厂,现在上海的商路断绝,烧成的焦炭没处卖,整个枣庄地区已经数十家炭厂关门。”

庄继华闻言一笑:“上海断了,武汉还在呀,可以卖给武汉,济南也需要啊。资源委员会已经派人来调查山东的资源,莱芜等地有大量铁矿,准备在济南建设一家炼钢厂,邓锡侯他们已经准备来投资了。”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贺衷寒摇头说:“炭厂关门,工人的生活便成了问题,整个枣庄有多少炭厂工人?”

“这个不太清楚,”王国斌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毕竟他是只是个军人:“上万人应该有吧,最近枣庄的招兵点来了不少炭厂和煤矿工人,大部分是因为公司停业或倒闭,才投军的。”

“这不行,绝对不行。”庄继华喃喃道,不能任由这些企业破产,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开工,可要开工首先便要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贺衷寒望着庄继华,不知道他能想出什么办法,庄继华皱着眉头坐上车,示意吉普车向村子开去。村子与公路连接的是条炭渣铺成的小路,仅容一车通过。

炭厂就设在村口,厂子不大,前面是小院子,院子里有两三个手推车,有两三个窑工,正无聊的坐在手推车上抽烟。当庄继华走进工厂时,窑工们有些傻了,不知道这些军人来这里做什么。

“挺闲的,怎么生意不好?”庄继华进门便冲窑工打招呼,窑工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有些不知所措的望着他,不过国军最近表现出的军纪比起日本人来之前好多了,村里好些房子便是他们帮着修的,他们也不害怕。

院子里的情况很快引起屋内的注意,两个人很快从屋内出来,远远的便抱拳称呼长官,庄继华打量他们一下,俩人都穿着长衫,不过后面的一个带着眼睛,显得文质彬彬;前面一个则是络腮胡子,嘴巴有些大。

络腮胡自我介绍是炭厂的老板,姓何,何老板是老江湖,一见架势便知道来人不凡,心里纳闷不知道他们来做什么,惴惴不安中连忙掏出烟。

“何老板,您也别忙,我叫庄继华,只是来这里看看,咱们聊聊,没别的事,让伙计扳根凳子,咱们就在这聊。”庄继华见何老本有些慌,三言两语把自己的来意解释清楚。

何老板却有些傻了,庄继华,庄司令,战神,到他这个小炭厂来了。还是后面的账房先生反应快,迭声请庄继华到屋里坐,可庄继华却摇摇头,坚持就在院子里,何老板连忙让炭工扳来几根长凳。炭工拿来凳子便要走,庄继华把他们也留下了,何老板不知道庄继华要做什么。

“来,抽烟。”庄继华从兜里拿出一包烟,扔给几个炭工:“别客气,山东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呵呵。”

“文革,你说的是水泊梁山吧。”贺衷寒笑道:“何老板可是守法商人。”

“这你就不懂,”庄继华开玩笑的说:“水浒一出,山东好汉便名扬天下,山东人的形象便是李逵、鲁智深、武松。”

“照你这么说,山东大汉都很鲁莽?”

“不是,是爽直,直率,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庄继华正色道:“蔑视权贵,不平则鸣,你们说是吧。”

何老板和账房嘿嘿一笑,不知道该怎么说,庄继华看了看:“何老板,生意怎么样?”

何老板闻言苦笑一下摇摇头:“您看吧,要换往年,这里堆满来要货的客人,现在却一个都没有,你要说关门吧,伙计们怎么办呢?大家都要吃饭。”

“以前的产品都卖到那呢?”庄继华依旧保持着微笑。

何老板苦笑下,看看账房,俩人都没开口,庄继华一笑:“没什么,说嘛,是不是卖给日本人了?”

何老板苦涩的点点头:“不卖给他们又卖给谁呢,我们厂小,只能卖给枣庄的日本商社,那么大厂还偶尔有上海客商上门,可以零星卖点。”

“零星卖点,为什么是零星呢?”贺衷寒有些纳闷。

“日本人规定,每个炭厂每年要卖给商社多少吨,日本人很精,他们测算过每个厂的产量,所以你的大部分炭只能卖给他。”账房先生解释道:“我们也不愿意卖给日本人,日本人给的价格比上海客商给的低得多,我们几乎没有利润。”

“嗯,那你们现在卖给谁呢?”庄继华又问。

“主要是周围的大户人家,他们过冬烤火需要,不过小鬼子刚刚赶走,就算大户人家也比较难,能卖多少算多少,勉强维持。”何老板叹口气。

“这附近有多少炭厂?有多少工人呢?”庄继华又问。

“枣庄到兖州大约有一百多家炭厂,大的有七八座窑,多数是我这样的小炭厂,工人数量大约有一万多人吧。”何老板作这行已经很长时间了,对这行的行情很清楚,张嘴便报出数字。

“现在还有多少炭厂开工呢?”

“不多,城里的几个大炭厂都停产了,象兖州的唐家炭厂,大华炭厂,都被炸平了,这两家炭厂都有几百号工人。”

兖州是战斗比较激烈的地方,城市破坏得比较利害,几乎被完全摧毁,战后重建也仅仅是重新修建了住宅。相对而言,枣庄的破坏要轻得多,城市的保存要完整得多。可是,城里对取暖用炭要小得多,那些大厂也不可能为居民烧炭,他们主要是提供工业用炭。

庄继华点点头,表示自己了解了,他扭头问炭工们:“家里的情况怎样?有过冬粮食吗?”

几个炭工互相看看,迟疑半晌,到底年青人还是胆大,一个年青的炭工说:“粮食有,只是不够,吃不饱,倒也饿不死。憋死人了。”

“王哥家人多,政府给的那点粮食不够……”另一个炭工望着一个年长的炭工,诺诺的说道。

“怎么会不够呢?”庄继华目光顿时严厉起来:“你们分了多少粮食?是不是有人贪污了?”

“不,不,每家分的粮食都是一样的,”账房先生连忙解释:“老王家里孩子多,按照规定,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减半,老王家有六个孩子,上面还有两个老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粮食倒也勉强够了,可刚刚将粮食分到手,老母亲就病了,家里没钱,只能卖部分粮食。”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没有提供帮助吗?”庄继华皱起眉头。

“村委会又有什么办法呢,党支部也不会治病,”何老板苦笑下:“党支部从军队请来医生,可医生建议送到枣庄的医院治疗,在枣庄医院治了一个月才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庄继华叹口气站起来,这就不是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能解决的了,只有发展生产:“何老板,你希望政府能怎么帮你们?当然,你不要说,让军队买你的炭?只能是在政策上。”

何老板和账房互相看看,迟疑片刻后,何老板慢慢的说:“我知道国家也难,给乡亲们分了这么多粮食,已经很难得了,要说帮助,能不能帮我们找到销路,我们枣庄有的是煤,烧出来的炭都是优质炭,不管是取暖还是炼钢,都非常好。”

庄继华没有开口,贺衷寒想了想说:“武汉的汉阳钢铁厂开开工了,你们可以派人去,看看他们要不要。”

“君山,这不是办法,”庄继华摇头说:“他们是小厂,差旅费就是个很大的负担,现在他们缺的是中间商,以前日本人充当这个角色,现在缺了这样一个环节,我看,政府可以暂时充当这个环节,让何省长考虑下,由商业厅出面组建个国营公司,负责收购各地炭厂的炭,另外要加紧扶持中间商,与静江先生联系下,让工商银行在济南和枣庄设立分行,给这些炭厂提供无息贷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何老板和账房顿时大喜,可庄继华语气一转:“不过,何老板,你的厂最好扩大,设备要更新,否则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

何老板苦笑下,正要回答,林月影从外面跑步过来交给庄继华一张电报,庄继华看后对贺衷寒说:“委员长要到济南来,徐参谋长让我们尽快回济南。”

说完将电报交给贺衷寒,转身对王国斌说:“王司令,兖州就不去了,我告诉你,你最多还有两个月,两个月后,我要看到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

“请司令放心!”王国斌大声答道。

“好!”庄继华走到王国斌身前,在他肩头重重拍了两下:“你跟我十六年了,这次你肩负重任,不要让我失望。”

王国斌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的代司令官这个代字始终没有拿下来,庄继华几次去电,可就是批不下来,总是说他资历太浅,所以,庄继华希望他将部队整训好,以此功劳将代字拿掉。

不过,新成立的五十一集团军还是有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装备,日本人对伪军很刻薄,每个连只有一挺轻机枪,没有迫击炮,轻武器则是汉阳造或中正式,三八枪几乎没有。

五十一集团军收编了七八万伪军,无论是步枪机枪都要重新配备,装备单已经上报,可装备却迟迟未到,这严重影响了训练,有些战术训练便不能展开,比如火箭筒和六零迫击炮在连进攻和防御战术中的使用。

这事也让庄继华头痛,他已经数次给洪君器去电,让他尽快将武器装备送来,可洪君器也数次回电,委员长还没批下来。

王国斌没有办法,五十九军是原三十三集团军的部队,有一个师是重庆造,他只好从这个师抽调了一部分武器抽调出来,让每个基地轮流使用。

庄继华他们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也不知道刚才说的那些会不会兑现,何老板和炭工们一头雾水的望着远去的车队,这时村里的村委会才知道炭厂来了大人物,等他们赶来时,庄继华他们已经走远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二节 策划(三)

一个月之后,枣庄和兖州一带便出现了国营的焦炭收购点,半个月后,工商银行山东分行在枣庄兖州徐州等地开门,兖州枣庄的煤矿重新开业,徐州以及附近有四个工厂开工建设,济南的动作更大,开工建设的只有两家工厂,不过却是炼钢厂和机械厂,同时分工不包料方式也在山东各地推行,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难民的生活困难。

庄继华在当天晚上返回济南,蒋介石要来打乱了他的计划,本来他打算检查了五十一集团军后,再北上到德县检查战备,这样半个月后再返回济南,与周恩来谈判。

可现在蒋介石要来,他返回济南后,第二天再度与周恩来进行谈判,这次谈判中,庄继华提出一个新方案,这个方案他已经酝酿了很久,也与贺衷寒讨论过,贺衷寒认为中共有可能答应,不过蒋介石那里很难通过。

庄继华的新方案是,中共放弃河北省主席,不过可以保留冀南根据地,冀中地区(平汉路以西、沧石公路以北,长城以南)必须交给国民政府,作为交换,绥远东部交给中共,绥远省主席也由中共人员担任。军队方面,在现有两个军的情况下,再增加一个甲种师,同时将两个军的重武器补充完整;在指挥上,八路军新11军和新四军编入北线作战序列,北线总指挥由朱德或彭德怀担任,副总指挥和前敌总指挥由国军将领担任;八十九军则编入西路作战序列,在平汉线以西作战,接受西路总指挥汤恩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主力东进胶东,与胶东八路军许世友合兵,负责防御胶东海岸线;胶东地区构筑五个大型飞机场,明年四月份以前完工。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八路军在绥远获得自由行动的权力,其次八路军也不用在正面战场作战。虽然河北省主席换绥远省主席,看上去亏了,可综合来看,八路军的后勤得到保障,随着日军援军到达,冀中地区已经不能坚守,黄克诚向西突围,越过平汉线,与徐向前部会合;彭雪枫则率部向北突围,付出巨大牺牲后,进入晋察冀,冀中根据地全部沦陷。

日军重新占领冀中根据地后,进行了疯狂报复,冀中基层党组织几乎被全部破坏,县大队区小队几乎被消灭,只有少数利用地道坚持下来。

庄继华和贺衷寒很有信心的方案再度遭到周恩来的拒绝,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同意河北省主席换绥远省主席,同意冀中交给国民党,但平津以北地区不在内,也就是说北平天津以南可以给国民党;军队上,同意北线由中共指挥,指挥官由中共委派;在军队上,新四军升级为甲种军,新11军也升级为甲种军,八十九军115师升级为甲种师,扩编一个乙种师;在三个军以外,增加一个甲种师。

这个建议让庄继华和贺衷寒难住了,甲种军和甲种师,除了人数变化外,还有武器装备,105榴弹炮,火箭筒,一样不能少,蒋介石会答应吗?

谈判又陷入僵局,第二天,蒋介石飞临济南,在济南的军政大员云集机场迎接,可当蒋介石出现在机舱时,庄继华就敏锐的发现,蒋介石并不高兴,这让他有些纳闷。

德黑兰宣言发布后,蒋介石在国内的威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国成为世界承认的四大强国之一,与美英苏平起平坐,这是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最高荣誉。

《中央日报》、《重庆日报》等政府控制的报纸更是高调宣传,烘托蒋介石的民族领袖地位,领导地位,进而宣传蒋介石的大作《中国之命运》一书,指出中国只有按照蒋介石所言的中国道路发展才是民族复兴之道。

按照常理,蒋介石应该是非常高兴的,可出现在机场的蒋介石却并不高兴。很显然,贺衷寒和周恩来也察觉了,几个人交换下眼色,都没点破,而是迎上去。蒋介石没有与他们多寒暄,在机场上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说便登车携庄继华而去。

在车上,庄继华先向蒋介石简单介绍了目前山东的情况,主要是难民安置,当听说难民大部分安置好了,蒋介石这才微微颌首表示赞赏。

“校长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庄继华试探的问道。

蒋介石皮笑肉不笑的咧了下嘴,目光依旧望着前面,这让庄继华更加认定,蒋介石心中有事。他脑中迅速转动,蒋介石是对那里不满?

“校长,中共的态度非常强硬,我和君山已经与周恩来进行了数十次谈判,取得的进展不大,学生有负校长的希望。”庄继华继续试探。

蒋介石依旧没开口,庄继华目光一转便开始恭维:“这次德黑兰会议,校长尽显领袖风采,全国上下倍感鼓舞,全军将士士气高昂,我在五十一集团军检查工作时,政工人员正在全军宣传,对反正士兵的鼓舞很大。”

“哼,”蒋介石轻蔑的哼了声:“文革,别猜了,到司令部后,我再详细给你说,德黑兰,哼,外国人都是靠不住的,文革,我们的战略恐怕要做重大改变。”

庄继华心中顿时一惊,联想到蒋介石从德黑兰返回后的重重命令,知道德黑兰会议并不像宣传的那样简单,其中必有隐情。

蒋介石的住处依旧安排在司令部,为了安置蒋介石的随行人员,司令部的大部分参谋都迁到司令部外,只留下电讯处和秘书处两个部门。

在蒋介石的随员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即将出任总参谋长的陈诚和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不过有个熟悉的人没有来,林蔚,这个长期担任蒋介石主要军事幕僚的人,没有出现在随从中。

到了司令部后,庄继华借口蒋介石要休息,遣散了在外的军政人员,等他重新回来后,蒋介石已经在作战室等他了。

“辞修,你把德黑兰的事介绍下吧。”

在作战室内的不但有陈诚白崇禧还有徐祖贻,这些人中只有陈诚参加了德黑兰会议,白崇禧当然已经知道了德黑兰会议上发生的事。陈诚的介绍很详细,将斯大林的图谋,罗斯福的退缩,蒋介石的计划,详细的告诉与会者。

“狗日的老毛子!”

庄继华扭头看却是徐祖贻,这句粗话居然出自儒将徐祖贻,他有些不认识他了。徐祖贻胸膛起伏不定,脸色紫涨,以往的儒将风范荡然无存,双目尽赤,怒发冲冠。

白崇禧轻轻叹口气,示意徐祖贻坐下:“弱国无外交,百年了,我中华以今日最强,可在列强眼里,我们依旧是他们的菜,他们餐桌上的菜。”

“委员长,斯大林的要求绝不能答应,上次欧战后,举国抗议,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有可能在今日再度上演。”徐祖贻很快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立刻想起五四运动,当年他还在保定军校学习,当时全校师生向北洋政府请命,要赴山东抵抗了日军。

“校长当然没有答应。”庄继华倒很平静,他的思路已经转到蒋介石的计划,只是一时半会还没想清楚,这事的利弊。

“这一年多,我们反攻,消灭了几十万日军,”陈诚说:“要不然,这次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的态度可能更差。”

“文革,你是怎么想的?”蒋介石不想废话,当年为山东之事,孙中山也曾经通电全国,要求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他看着庄继华,希望他能支持自己的计划。德黑兰的经历又证明了庄继华令人惊奇的预见力,现在事实摆在面前,那么他又有那些对策呢?

“学生暂时没想好。”庄继华迟疑下答道。

蒋介石点点头:“嗯,你就想想,不管采取什么行动,华北战区都将承担重任。”

“校长我明白。”庄继华站起来答道。

“我先和何主席谈谈,然后去青岛看看,你就不用陪我了,让徐参谋长陪我就行。”蒋介石扭头对白崇禧说:“辞修,健生,你也不用陪我去青岛,辞修,陈绍宽已经到青岛了吧?”

“已经到了。”陈诚答道。

庄继华明白了,蒋介石去青岛肯定是去看海军基地,陈绍宽是海军部长,不过中国海军在几年抗战中损失殆尽,海军军官都上岸成了陆军,海军军官学校迁到福建,后来又迁到湖南。但这些军官却没有军舰可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签署协议,美国将帮助中国培养海军人员,第一批已经毕业,在美军军舰上实习。

看着庄继华在磋磨,白崇禧便冲他一笑,解释说:“文革,魏德迈建议,迅速修复青岛、威海军港,美军舰队一旦击败日本舰队,便可以直接将物资海运到青岛。另外,将来要在日本登陆,山东将是我们兵力集结地。”

庄继华淡淡一笑:“魏德迈将军想得太远了,他怎么没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二节 策划(四)

白崇禧嘴角露出一丝嘲讽:“史迪威又在缅甸闹事了,魏德迈赶过去了。”

庄继华心念电转,明白过来了,史迪威肯定是想进攻泰国或马来西亚,可盟国的战略是南守北攻,没有在东南亚进攻的计划,而由于中国和美军在中国内陆和太平洋的进攻,日本大量抽调东南亚驻军,日军也没有进攻力量,东南亚战场现在非常平静,被新闻界戏称为和平战线,双方军官都约束士兵,不准主动向对方挑衅。

这种状况肯定与史迪威的雄心壮志不合,在夺占缅甸后,史迪威的最大心愿变成收复新加坡,将自己的名字留在这场大战的史册上。

“陈总长没有烦着你吧。”白崇禧又问,庄继华呵呵一笑,陈绍宽是所有军政大员中对西南开发攻击最猛烈的一个。西南开发建了大批工厂矿山,可与海军有关的却没有一个,这让陈绍宽极其不满。

中国海军在抗战开始后全军覆灭,陈绍宽痛感海军的实力薄弱,早在128淞沪抗战后便提出将中国海疆从南到北划分为四大战区,组建四支舰队,成立一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远洋舰队。这个计划当然被蒋介石否决了,抗战开始后,陈绍宽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建军计划,这个计划中有二十条航空母舰。蒋介石拿到这个计划只能摇头,中国根本没有这个财力,去买这么多军舰。

庄继华没见过这份计划,不过重庆官场将这个计划当成笑柄,可陈绍宽却不为所动,依旧反复向蒋介石进言,要求重建海军,甚至提出,组建一个包括一条航空母舰一条战列舰或巡洋舰,三条驱逐舰在内的分舰队,编入美军序列,参加太平洋战争。这个要求自然又被蒋介石否决了。

“陈总长的计划虽然不切实际,可他的心是好的,国家不可无海防。”蒋介石站起来:“战乱过后,将来我们是要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航空母舰、战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