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党上下,各地将领纷纷要求采取军事行动,强力镇压。

可陈诚认为,现在不是内战的时候,日本人已经被严重削弱,现在只需要再加一把劲,便能挺进东北,一举将日军赶出中国,至于共产党,可以在消灭日本人之后,再作对付。

“辞修,你怎么看?”

正想着,蒋介石突然问道,陈诚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他有些迷惑,庄继华一向亲共,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对共产党采取强硬措施。刚才看谈判记录,庄继华的态度十分强硬,一定要抓捕郝鹏举,将其送上军事法庭审判,而共产党的态度也非常强硬。

“如果没有意外,文革会向陈粟发起进攻,”陈诚的语气平静,他现在还拿不准蒋介石的态度,所以话没说死:“由此一来,冀南地区的八路军便成了隐患,我军在修整未完的情况下,陷入共党和日军的夹击中。”

陈诚虽然没说反对,可话里的意思却反映出他的态度。陈立夫这时也看完了谈判记录,他合上文件,抬头说道:“文革的机会抓得很好,可现在时机不对,部队刚刚大战,新兵补充,物资都没到位,更何况,日本大举增援华北,现在动手剿共,得不偿失。”

陈立夫看上去比陈诚大胆,可实际上在前段时间爱你的谈判中,他就已经察觉,蒋介石不赞成现在武力剿共,至少在德黑兰会议以前,他不会同意。

陈诚从侧面观察着蒋介石的脸色,正要开口,门开了,林蔚和陈布雷一前一后的进来,戴笠却没有再进来,他像以往一样站在门口,静静等待蒋介石的召唤。

蒋介石见人到齐了,便招呼大家坐下,然后开口道:“大家说说吧,共产党挑起郝鹏举事件,文革要动用武力抓捕,如此势必引起两党在山东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这场冲突将是抗战以来最严重最大规模的冲突。”

陈诚见蒋介石有些着急,便连忙将最近的会议记录简要介绍了下,林蔚和陈布雷才大致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委员长,郝鹏举事件中,我党占了政治优势,可以说我党有理有节,文革抓住了一个最好机会。可现在抗战为民心所向,德黑兰会议在即,此时爆发内战,我认为不妥。”陈布雷说话依旧有些慢条斯理,不过意见却很中肯。

“我赞成布雷先生的意见,”林蔚思索着开口道:“不过,我们不能就此罢休,郝鹏举叛乱很显然是共产党策动的,如果此事不被追究,今后共产党将肆无忌惮策反我军,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进行军事反击,但要在政治上宣传上进行反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十节 风云(十三)

林蔚这些天也一直在思考两党冲突问题,他从庄继华处理商丘冲突,以及调解黄桥战后的冲突中得到启发,认为现在对共产党采取军事行动,在政治上非常不利,可这不代表,不能对共产党发动进攻,这种攻势应该是政治上,宣传上。

“蔚文,你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办?”蒋介石对林蔚的建议非常感兴趣,连声催问。

“首先我们应该淡化山西事件,着重抓郝鹏举事件,郝鹏举事件很明显是共产党违反协定,策反国军;还有,抓住郝鹏举的历史作文章,揭露共产党庇护郝鹏举的真正目的。

其次,山东光复,完全是我国军艰苦牺牲得来,共产党抢占地盘,其目的是在战后与政府对抗,形成割据势力,成为新一代军阀。我建议,仿效当年长城抗战后,文革组建英雄报告团的模式,从参战各军中抽调一批立功将士,到大后方作报告。

我听说邓演达他们在联系,打算提出两个议案,第一个是共产党合法化,承认各党派平等,我以为可以接受这个议案,由政府颁布法令,承认共产党合法。但我们也要提出一点,要求共产党放弃秘密党员制,在全国公开登记民众的政治身份。

第二个议案是要求政府提出政治改革时间表,我认为可以接受,此举向各民主党派和盟友表明,我们愿意推进政府改革。

委员长,在战后,我们的主要对手是共产党,其他党派不足为虑,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军队,其他党派都没有,我们接受这两个议案后,势必获得民主党派的支持,可以起到孤立共产党的效果。”

林蔚说完之后,蒋介石没有立刻答应,陈诚陈立夫陈布雷也没有开口,几个人都在思索。邓演达他们打算在参政会提出这两个议案的消息,陈诚是首次听说,其他俩人早两天便知道了。邓演达他们这次有些奇怪,几乎是公开进行串联活动,戴笠的军统,徐恩增的中统都有报告,只是没有引起蒋介石的重视,蒋介石现在的全副心思都在两党冲突和德黑兰会议上。

“共产党会接受公开秘密党员吗?”陈立夫首先感到不妥,他对共产党特工的利害可是深有感触,当年连中统总部都被渗透了,徐恩增的机要秘书都是共产党员。

“如果他们不答应,我们可以再退一步,给他们个时间表,比如两年,三年,之后他们便必须放弃秘密党员制,否则政府有权力对他们实行监督,包括窃听、跟踪等手段。”林蔚见蒋介石对他的建议流露出感兴趣的样子,便将他最近思索的结果慢慢说出来,这要换以前,他是绝对不敢的。

蒋介石原本有些皱的眉头松开了,如果能就此机会解决共产党的秘密党员,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那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就算现在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周恩来不是照样公开活动,这场抗战还是国共联合抗战。他想起当年庄继华的建议,在恰当的时候,承认共产党,同时迫使他们放弃秘密党员制。

“改革政治?”陈立夫又问:“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组建联合政府?”

“其实,我们现在的政府也是联合政府,”林蔚说:“立夫,你不得不承认,目前各党派都在政府内有代表,最差也在参政会中有代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宣布接受他们的提议,对政治进行改革。况且,我们也不能就这样改,怎样改,还需要大家坐下来商量,所以我们的让步并不大。”

可是陈立夫还是摇头:“既然制定了时间表,共产党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给我们太长时间,可一旦我们答应下来,到时候不办,那还不如不答应。”

“时间到底多长,我以为首先应该画条线,抗战期间要保持政治稳定,政治改革暂不进行,所有时间都要从抗战结束后开始。而且政治改革牵涉层面众多,必须留给我们足够的缓冲时间,我的意见是五年。”林蔚的神态依旧保持沉稳。

陈立夫的反对在他意料之内,政治体制改革,说白了,就是将党部剥离开来,此后党部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将大降,这会对基层国民党部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出,共产党政权同样需要改革,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共产党根据地的政权形式是党委领导,党组织才是他们政权的核心,他们也要进行同样改革。”说到这里,林蔚淡淡一笑,其实共产党政权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大同小异,两者都是仿效苏俄。

陈布雷笑道:“这样甚好,共产党是否愿意,还谓为可知。”

可陈立夫的态度依旧坚决:“共产党占领的地区有多大?我们控制的地区有多大?用这样小的代价,换取这样大的成果,他们会不干?委员长,这条无论如何不能答应。”

蒋介石依旧没有开口,庄继华曾经两次向他建议组建联合政府,实际上他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但要全面实施,就必须在全国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这在国民党内会引起巨大震动,反对者甚至包括一些元老,蒋介石不想冒这种险。

可现在林蔚也提出可以适时进行政治改革,这让他有些心动了,况且,林蔚话里的含义很清楚,抗战期间不进行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放在抗战之后,那么缓冲余地便变得很大。

陈诚这时想清楚了,他点头说:“委员长,政治改革放在战后进行,我看可以,抗战胜利之后,我党势必得到极高声望,委员长个人和我党的威信将大幅度上升,再说,我们进行社会改革,民众对我们的支持也加强了,所以在战后进行政治改革,对我们有利。其次,进行了政治改革后,矛盾会有所缓和,对巩固我党统治有利。”

陈诚话里的含义很清楚,政治改革进行后,民主党派势必进一步要求进行普选,这个时候,政治改革便成了挡箭牌,为全民普选赢得缓冲期,如此蒋介石的地位便能得到保证。

陈立夫失望的看到蒋介石点了下头:“蔚文的提议很好,如果邓演达他们提出这两个方案,我们便与他们谈判,以辞修为主,立夫,你的工作要调整,我想让你去浙江担任省主席,中央党部人选你有什么建议?”

陈立夫闻言大惊,此前蒋介石从未说过让他到省去,尽管是担任省主席,可与中央党部比起来,还是算被贬了。

蒋介石见他惊讶的,眼珠一转,便笑道:“立夫,你不要想多了,我对你是信任的,只是,从广州开始你便在我身边,此后长期负责党部,缺少下面的实践经验,去浙江积累些经验。再说,如果实行政治改革,我党需要大批熟悉基层,熟悉行政的干部,你到下面去干几年,培养发掘些干部。”

蒋介石这番说辞,听上去挺好,可房间内的其他三人的表情却不同,林蔚陈布雷似乎早知如此,陈诚却有些发呆,似乎不知道为何作出如此大的调整。

林蔚心中却明白,蒋介石对陈立夫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陈立夫阻挠蒋经国对党部的改革,另外与蒋经国争抢河南山东,陈立夫不知道,蒋经国的举动都是得到蒋介石同意的,他与蒋经国抢,实际就是与蒋介石作对。

“我党今后要形成习惯,干部必须要有基层勾过来做经历,戴季陶对我说,西南的干部生机勃勃,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认为,这些干部都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缘故,不虚浮,办实事。今后我党应该形成这样的制度,没有基层经验的,不能提拔到高层。”蒋介石继续解释。

陈立夫脸色沮丧,去浙江担任省主席,他心里万分不愿,心里直骂庄继华,他认为这是庄继华下的绊子,他没回来之前,蒋介石没有丝毫这样的表示,他回来一圈,刚走没多久,蒋介石便要赶他出中央。

“委员长派我去那,我便去那。”陈立夫稳定下情绪,平静的表示接受。

“你去了浙江以后,要在浙江推行社会改革,仿照重庆。”蒋介石目光盯着他:“你在西南挑选些干部过去,社会改革对我党至关重要,浙江又是我党传统区域,国家富庶之地,你千万莫掉以轻心。”

蒋介石再三叮嘱,生怕陈立夫轻率误事:“文革,在重庆、四川、河南、贵州,推行社会改革均获得成功,你千万不要让我失望。”

陈立夫陡然一惊,庄继华在数省推行社会改革成功,这给他带来巨大声望,培养了无数追随者,在民间军队党部中,有无数人视你其为国民党的希望,将来蒋介石的班最好由他来接,如果他要想与庄继华争锋,没有基层基础,没有主持地方工作的经历,根本没有胜算。

陈诚心中同样巨震,他长期担任军事职务,虽然也插手地方,可不像庄继华那样,横跨党政军。他很自信,他的土木系干部清正廉洁,富有才干,可是,庄继华培养的干部却脚踏实地,遍布数省,在庄继华开始推行社会改革之初,他并不认为会成功,而且认为成功了效果也有限,可现实却告诉他,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他将来想要与庄继华争锋,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十节 风云(十四)

黄山别墅在紧张商量对策之际,红岩村的灯光同样闪亮,这次危机与以往的危机大不相同,以往每次危机开始后,红岩村外总是出现大批明显是特务的人员,他们包围监视着红岩村,而村内也是如临大敌,清理了所有文件,工作人员全部佩枪,门口加双岗。

但这次不一样,村外没有任何异常,国民党设置的固定监视点甚至少了好几个,可村内的紧张气氛却丝毫不亚于以前,甚至更紧张。

南方局的主要领导全在周恩来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周恩来刚刚宣读完中央和宣侠父的电报,宣侠父的电报是通报与庄继华谈判的结果,中央的电报则是通报中央的决定,中央在电报中再次要求他们联合民主人士,发起政治攻势,瓦解国民党的军事攻势。

同时也告诉他们,中央在军事上也作了准备,新四军第一师和115留守部队,已经统一整编为山东部队,由陈毅担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胶东部队整编为山东部队胶东纵队,司令员许世友。胶东纵队在许世友率领下已经前出到莱阳附近,准备策应新四军第一师。可即便如此,敌我力量对比,国民党依旧占压倒优势。

“中央的电报大家都清楚了,山东形势严峻,”周恩来扫视会场:“国民党调集十几万大军,准备围攻我沂蒙山根据地。中央的指示很明确,郝鹏举事件名义上看是国民党军队的内乱,实际上是蒋介石吞并杂牌引发的。现在庄继华的态度很顽固,一定要我们交出郝鹏举,可这是我们决不能接受的。”

“庄继华的态度为什么变得如此强硬,”董必武有些纳闷:“他想得到什么?”

虽然此次事件是以庄继华为主,可董必武对他的感觉依旧很不错,中央也一直认为庄继华是可以团结的对象,但这次庄继华的反应出乎他们的意料,态度异常强硬。以前国民党整编杂牌军也发生过同样的事,山西、河北、绥远都发生过,这些杂牌军将领跑到八路军这边后,国民党便不再追究了,可没想到,这次庄继华却大反常态,甚至不惜冒引发两党军事冲突的风险。

“他想得到什么,打击我党威望,警告其他杂牌将军,这就是他想得到的。”博古冷冷的说道,他对庄继华一向没有好感,认为他就是一个打着维护国共合作旗号的反动派,比陈诚陈立夫更坏。

周恩来微微点头,似乎是赞成博古的判断,叶剑英叹口气,他心里有些怪罪山东分局,干嘛非要这个时候收容郝鹏举,这明明是授人以柄,庄继华挟大胜之威,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他可从来没吃过这种亏。

“蒋介石下令从缅甸抽调两个军到华北战区,四川新生产的两百辆坦克,美国刚运到的一百五十辆谢尔曼坦克,另外还有两百六十架飞机,全部调到华北战区,华北战区现在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叶剑英对山东的局势非常担心,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而且以他对庄继华的了解,这个人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他不像何应钦陈诚,他作战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寻找你的破绽,南京保卫战和第一次津浦路会战,以及缅北会战,都是这样。

“敌强我弱是肯定的,”董必武问叶剑英:“三路大军虎视,陈粟的压力极大。”

叶剑英淡淡的摇头:“三路大军,我敢打赌,其中两路只是威胁,首先动的肯定是青州的两个师;对这两个师,陈粟若不动,这两个师便继续向前挤压;陈粟若调集主力迎战,莱芜和临沂的两支部队便会立刻冲出来,另外,别忘了胶济线附近还有个二十四集团军,此外枣庄兖州附近还有个正在整编的五十九军,这个军要整编为集团军,随时可以抽调一两个师出击沂蒙山。”

“可不可以让罗荣桓同志率领115师南下,返回河南,这里国民党军极为空虚。”博古试探的建议道。

周恩来毫不客气的摇头说:“绝对不行,罗荣桓他们的形势甚至比陈粟更恶劣,他们周边有几十万国民党军,而且还是中央军,他们想要南下河南,增援山东,还必须渡过黄河行军路程太长,风险太大。”

叶剑英对博古的意见甚至懒得反驳,他当国民党是瞎子,庄继华是傻子,你想南下,他便让你南下,第一机械化集团军,第五集团军,两支机械化部队,不追着你打,河南极其临近省份还有上千架战斗机轰炸机,枣庄、兖州整编的部队,随时可以通过陇海线和津浦线调动,罗荣桓他们要南下,能有两成走到沂蒙山便是万幸。

“克坚同志,国民党有什么新动向没有?”周恩来问吴克坚,这位掌控南方局情报部门的领导。

吴克坚摇摇头:“没有,美英苏三国大使拜访蒋介石后,蒋介石受到美英的压力,可现在,他的态度又开始摇摆,不过,德黑兰会议在即,我估计在这个会议之前,他不会采取军事心动。”

周恩来浓眉紧皱,这个任务实在太艰难,最关键的是庄继华,如果他不追究了,蒋介石那里便能缓和过来,双方颜面都能保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双方都下不来台,只能兵戎相见。

董必武深知此事的难度,庄继华介入此事后,就算邓演达李济深这些一直支持共产党的民主党派,也建议他们暂且退让,将郝鹏举交还,和平解决此事,甚至连郝鹏举的老上级冯玉祥也劝他们,不管此事,任郝鹏举自生自灭。四川实力派邓锡侯田颂尧等人则更直截了当些,认为他们此事做得不妥,应该尽快叫人。

这样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以往这些民主党派,四川实力派,至少大半支持他们,可现在却……,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人,庄继华。

“恩来,我看明天还是去拜访下梅老爷子吧,或许他能说动庄文革。”董必武建议道。

郝鹏举事件一开始,张静江代表的庄系便在参政会对共产党展开猛烈炮轰,其文笔周恩来一看便明白是庄继华的,有鲜明的庄氏风格。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梅老爷子却一声不吭,先是告病,后来干脆闭门不出,其中含义,令人玩味。

周恩来点点头,郝鹏举事件发展到现在,出乎所有人意料,党现在非常被动,国民党占据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地位。

“好,我明天过江,”周恩来点头答应,随后又郑重的说:“我们现在面临极大困难,这次的困难不但有军事上的,还有政治上的,我估计国民党还有花招,我们要时刻警惕,外出的同志必须俩人结伴,非必要文件立刻销毁,警卫排战士要随时保持警惕,不过,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准开第一枪。”

会议很快便结束了,其他人离开后,周恩来将吴克坚留下,周恩来关上房门,双手环抱,慢慢地问道:“刀锋那里有没有进一步情报。”

吴克坚摇头说:“没有,不过据刀锋反应,庄文革这次非常生气,决心很大,不过,他的决心仅限于抓捕郝鹏举,似乎没有与我党完全决裂的打算。”

周恩来沉默不语,想了想又说:“告诉刀锋,要尽量发挥他的影响力,影响庄继华不要动用武力。”

“明白。”吴克坚点头答应,然后望着周恩来,周恩来没有让他走的意思,在屋子里徘徊两圈后,仿佛下决心似的抬头对他说:“命令宣侠父,让刘侠川同志即刻到德县,查清德县附近国民党军的部署,刀锋同志接受这个任务后,立刻转入沉默期。庄文革是个非常谨慎的人,更是个情报老手,这次事件肯定在他心里引起怀疑,对刀锋的使用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要着眼于长期。”

吴克坚沉默下才答道:“是的,从长期来看,庄继华还有上升空间,这个人很谨慎,比国民党其他将领的保密意识更强,所部的保密一向做得比较好,刀锋在将来能发挥更大作用。”

等吴克坚走后,周恩来回到办公桌前,起草了一份给中央的电报,建议中央在山东采取适度让步,除了郝鹏举外,可以交还其他人员和武器,另外,还可以用庄继华最想要的,胶济线两侧的基层政权作为交还,换取对方不再追究郝鹏举。写好后,周恩来读了两遍,感到还是不够分量,提笔又添上两句。

“……,可否同意交还郝鹏举,不过国民党必须答应,在对郝鹏举进行审判后立刻进行赦免。此举虽然对我党有所损伤,但却能团结庄继华。否则任由此事发展下去,对我党十分不利。”

放下笔后,周恩来没有立刻送到电报室,而是拿着电报走进董必武的办公室,将电报交给董必武。董必武刚看到电报时,略微有些意外,在刚才的会议上,周恩来一字未提,现在却突然拿出份电报,可看完电报后,他立刻明白了周恩来的良苦用心。

这样的电报是不能用南方局的名义发,只能是个人名义,如果在会上讨论了,那就是南方局的集体意见,这其中的区别极大。

“还是以我的名义吧。”董必武提笔在电报上落下自己的名字,周恩来却摇头说:“我是南方局书记,这样的建议应该由我来提,董老,你的意见是?”

“好吧。”董必武想了想,感到周恩来说得没错,他作为南方局书记,自己要发这样的电报,不可能不向书记报告,只能是在周恩来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发,如果只落自己的名字,那就会给中央留下南方局内部不团结的印象,反倒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十节 风云(十五)

让周恩来担忧的事情在第二天发生了,数千名大中学生突然涌上街头游行,抗议共产党庇护郝鹏举,他们打着旗帜从沙坪坝一路走到上清寺,走到红岩村前,向中共代表团递交抗议书,周恩来闻讯中断与梅老爷子的交谈,立刻渡江返回。

“不准包庇汉奸!叛徒!”

“郝鹏举必须接受军法审判!”

“坚决反对分裂国家!抗战建国必胜!”

“破坏抗战者,死不足惜!”

……

当周恩来回到红岩村前时,红岩村的大门口已经被学生堵上,高呼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周恩来的轿车被堵在红岩村外。学生们将周恩来的轿车围住,敲打着玻璃怒骂。

看到窗外愤怒的学生们,周恩来神色严峻,这就是重庆,这就是西南,在其他地区,包括新光复的地区,党的力量都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可重庆四川便不行,三青团占了六成以上,剩下的共产党和青年党各占一半。

蒋经国出手了,周恩来在心里说。但他不清楚,这是庄继华授意,还是蒋经国想要挣表现,可学生们这一上街,对形势又产生难以估量的变化。周恩来在心里迅速估量,这会给两党谈判带来多大的影响。

没容他细想,警卫排长带着十几名战士,奋力分开情绪激动的学生们,将周恩来的轿车护送到村口,周恩来在村口下车,他发现村子前居然有三排警察和一排士兵,他们排成四行,将学生们堵在村外。

“周副部长,我奉卫戍司令部命令和警察局命令,来此保护贵党办事处。”

周恩来刚刚下车,宪兵中即跑来一个少尉,向他敬礼。周恩来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丝毫没有任何表示,这只不过是种伪善,用不着表示感激。

很显然,这些学生是有组织的,在轿车驶进红岩村后,他们再度围过来,高呼口号,在示威的学生之外,周恩来看到几十个记者举着照相机。

办事处里,吴克坚和博古带着两个工作人员出来,站在周恩来的身边,博古本来是准备去宋庆龄那里,结果被学生们堵在村内。

“这是阴谋,国民党的阴谋!”博古神色很差,很显然他在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周恩来没有答话,他还在观察在等待,过了一会,两个学生走到周恩来面前,向周恩来宣读重大抗日救国会的抗议信。博古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抬腿便要上前反驳,经过周恩来身边时,周恩来一把抓住了他,博古挣了,却没有挣脱,周恩来的手紧紧抓住他。

博古扭头望着周恩来,见他嘴唇闭得紧紧的,目光炯炯有神的望着学生们,看上去十分平静,可博古知道周恩来的内心非常愤怒,因为他手上的劲道非常大,抓得他胳膊生疼生疼的。

学生会长宣读完抗议书后,上前将抗议书交到周恩来,博古便要去接,周恩来将他拦在身后,双手接过了学生们的抗议书。看了一遍后,内容没什么新鲜的,就是破坏抗战,破坏建军,破坏国家团结等等,最后要求中共立刻送还郝鹏举,使其受到国法惩处。

周恩来看完后刚抬头,学生会长立刻大声说道:“周先生,我们希望贵党能响应民意,维护抗战建国大业,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立刻将郝鹏举交给国民政府,审判其叛乱罪行!”

他的话刚落,后面立刻响起一阵高呼:“交出郝鹏举!审判郝鹏举!”

待学生们停下来后,周恩来这才扬手大声说:“同学们!你们的抗议书我已经看了!郝鹏举将军之事,其中别有隐情!我们正在与国民党谈判交涉!”

“周先生,”另一个学生代表从后面站出来:“贵党一向自诩为最坚定抗日的,可现在国军光复山东,光复河南,你们呢?除了跟在国军后面抢地盘外,现在又开始策反国军,请问,这是不是破坏两党关系?破坏抗战?”

“这位同学,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周恩来正色道:“我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抗战,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伪军,就说山东会长,我八路军陈赓部,在德县阻击日军,新四军第一师,配合国军,打破了日军的泰山防线,我八路军115师,侧击安阳日军,迫使敌人放弃安阳,这些在江北战区司令部的报告中都有,这是实事!”

“那么,为什么郝鹏举会逃到贵党控制区呢?贵党为什么要阻挠国军追击呢?”会长显然要成熟些,他立刻把攻击集中到郝鹏举事件上。

“根据我得到的报告,郝鹏举将军反正后,受到不公正待遇,这才是郝鹏举将军愿意与我党合作的根本原因。”周恩来很耐心,慢慢的解释道:“要说破坏抗战,破坏国共合作,正是国民党,现在他们在我山东抗日根据地四周,集结了数十万大军,甚至从前线抽调部队,不去对付盘踞华北的日军,反而对付我抗战部队,这究竟是谁在破坏抗战,破坏国共合作?”

远处,在周恩来看不到的地方,康泽正举着望远镜观察这里,不断有消息从前面传来,听到救国会的那几个人开始与周恩来展开辩论,康泽那张丑脸上忍不住感到有些滑稽,这些学生真是心比天高,周恩来是什么人,这些娃娃还是婴儿时,他便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天津的学生领袖,对他们这些娃娃,完全小菜一碟。

“通知他们,十分钟后,撤!”康泽感到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应该见好就收,不能给周恩来扳回局面的机会。

康泽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但实际上一直在中央,他先是协助蒋经国负责三青团的干部培训,而后加入贵州省政府,在贵州观摩社会改革,去年重新回到三青团中央同时兼任新成立的国民党总工会秘书长,这次抗议行动便是他组织的。

当然,无论康泽还是蒋经国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学生的抗议上,康泽吩咐后,一个穿着学生装的青年立刻向那边奔去,过了一会,学生们开始向回走,康泽这才放心的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