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默,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首相小矶国昭对这种状况几乎束手无策,只能不断召开大本营内阁联席会议,于是争吵又搬到会上,外交部、通产省、大藏省、总参谋部、陆军省、海军省,互不相让,石原莞尔要求从江南撤退,把兵力转移到华北,外交部坚决反对,要求不能放弃汪精卫政权,陆军和海军争抢钢铁,陆军要求组建更多的战车师团,海军提出了新建两艘航空母舰,要求通产省扩大钢铁产量,可通产省却抱怨大量熟练工人应征入伍,产能已经到了极限,要扩大就必须建立新工厂,可现在军费开支极大,没有经费。
在陆军内部,抱怨最大的不是中国派遣军而是关东军,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对频繁抽调关东军部队非常不满,他向大本营报告,关东军现在已经虚弱到极点,大兴安岭的大部分防线要用满洲国防军来守御。
现在的关东军早已经不是那支威名赫赫的关东军,精华已经调到南洋,调到中国内地,现在的部队只有第十师团是常备师团,其余全是乙种师团,其中八个师团是新编师团,人员来自满洲的在乡军人。
中国军队发动全面反攻后,西尾寿造一封接一封电报飞向东京,要求向中国派遣军增兵,要求对华北增兵,否则局势将不堪收拾,可大本营现在却无兵可调。
中国战场已经成为日本的泥潭,现在日本已经完全无力走出这个泥潭。
到现在,军队高级将领已经深知,战争已经转变了,日本很难再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开罗宣言已经向他们提出了结束战争的条件——无条件投降,这却是日本无法接受。
轿车在皇宫内院停下,石原莞尔下车便看到小矶国昭和内阁一干成员已经候在院子里,石原莞尔不想过去,倒不是因为高傲,而是他实在不想见那个杉山元。杉山元还像以前那样顽固,坚决拒绝放弃任何占领区,不遗余力挑动青年军官的情绪,阻挠石原莞尔实施他制定的战略。
“陛下请诸位进去。”石原莞尔是今天参加会议最后到的成员,当他到后,木户随即请大家到殿内,小矶国昭整整衣裳,领头走进殿内。
皇宫之内依旧是富丽堂皇,国内电力缺乏,但皇宫内的供应还是保证了的,不过裕仁下令,皇宫之内,厉行节约,日落之前不准点灯。此外在春季开始的爱国捐献运动中,皇后良子将宫中不用的铁器全部捐了,又带领女官们在宫中制作千人针。
但皇宫中的气氛却越来越阴沉凝重,这座庞大宫殿的主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笑容,良子皇后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却没有丝毫办法。
战争的进程让裕仁非常意外,特别是中国。中国人以令人惊讶的顽强和坚忍,挺过了战争最困难阶段,现在轮到他们日本人了,可他们大和民族有把握挺过去吗?
裕仁不知道,或许说没有信心。
“今天,内阁和大本营都在,对支那和太平洋最近发生的变化,诸卿有什么对策吗?”
裕仁的语气平静,小矶国昭心里一颤,天皇生气了,天皇在批评内阁,这种情况自明治维新后就很少出现。想起最近陆军中的争吵,小矶国昭就冷汗直流。
“陛下,内阁和大本营正在设法解决,西尾寿造司令官已经击退支那军对安庆和杭州的进攻,冈村宁次将军也击退了对支那军对泰安的进攻。”小矶国昭连忙把最近的战场上出现的一些好的迹象向裕仁报告,不过他自己都知道,这是骗人的。
“是吗?”裕仁的表情还是那样呆滞,不过语气的变化却透露出,小矶首相的话并没有瞒过他:“战争打了六年,战线从武汉后退到黄河以北和山东,情况已经越来越坏了,陆军省和大本营有何策略,来扭转局势?杉山,你说!”
这下不但小矶国昭,参加会议所有人都知道,裕仁突破了他的祖父明治大帝定下的规则,天皇不直接干预朝政。石原莞尔惊讶的抬头看着裕仁,裕仁的目光却死盯着杉山元,杉山元的光头直冒冷汗,他掏出手绢一个劲的抹汗。
“陛下,臣……,臣……,臣……”杉山元的目光四下乱转,希望有人出来为他扭转局势,可所有人都对他躲之不及,根本不敢抬头。
“陛下。”石原莞尔对裕仁的举动有些不满,日本奉行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总览一切权力,可实际上,从明治天皇开始,天皇便不会干预内阁决定,他通过宫内省将他的意志传达给内阁,让内阁形成决定,如此便规避了国家政策一旦出现错误,国民便会将怨气集中到内阁,而天皇便不再承担责任。
“石原卿有什么建议。”裕仁的语气稍稍放缓,战争的进程证明,石原莞尔一直是正确的,裕仁深为当初没有听从石原莞尔的意见而后悔,对他的态度自然比杉山元稍好。
“陛下,从前线传来的最新消息,支那军停止了进攻,这给了我们一些时间,不过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制定确实可行的策略才行,否则一旦支那军恢复进攻,华北局势将进一步恶化。”石原莞尔说完后,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裕仁。小矶国昭无法控制杉山元,他现在只有指望裕仁了。
“你有什么策略吗?”内阁和大本营的争执,裕仁早就知道了,石原莞尔一直在采取强硬措施,先后解除了几个课长的职务,可这还是不够。
“陛下,臣还是以前的建议,放弃江南,与支那和苏俄和谈,全力对付英美。”石原莞尔说:“随着皇军的后撤,蒋介石的条件肯定会提高,为了刺激他们一下,臣建议从苏俄开始,斯大林受到德国的很大压力,如果我们要求和谈,退出苏俄和蒙古领土,臣以为,斯大林是有可能同意。”
“放弃江南等于放弃汪精卫政府,这在外交上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我们在菲律宾、泰国等政府便不会再与我们合作。”石原莞尔的话刚落,重光葵便开口反对。
日本打着东亚新秩序的旗帜,在南洋欧洲殖民地建立了不少新国家,这些政府上台后,无一不是表示要与日本合作,共同反抗白种人,可要是日本显露出战败迹象,这些政府很可能立马调转枪口,对付日本人。
“和苏俄谈判,上次内阁会议不是就同意这样做了吗?重光葵,现在进行得怎样了?”裕仁开口问道。
“我们在瑞士与苏俄人参赞有过接触,不过苏俄方面还没有回应。”重光葵答道。
“石原,你继续说。”裕仁没有丝毫表示,不过他打断重光葵,便已经表明他的态度。
石原莞尔深受鼓舞,他清清嗓子又说:“放弃江南和山西,原因是我们兵力不足,将江南部队海运到华北,放弃河南、山东和河北南部,作大幅度深远距离撤退,在华北北部,北平以北,建立防御阵地,利用这一带地形与支那军交战,击败支那军,而后与蒋介石政府和谈。”
这就是石原莞尔策划的全盘战略,将兵力集中起来,以士兵的素质优势,对抗中国军队的数量优势,只要击败支那人一次,蒋介石就有可能与日本讲和。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七节 风波(二)
“石原君未免太幼稚了吧,”杉山元开始反击了,天皇裕仁刚才的诘难让他难堪,不过重光葵打岔让赢得了时间,调整好思路:“在昭和14年,蒋介石没有求和,我不相信现在会求和?”
这个问题很致命,昭和14年,也就是1940年,日军攻克武汉,这是日本在中国的攻势达到高潮,可蒋介石咬牙承受下来了,按照石原的计划,放弃江南,放弃山东,放弃山西,在这样连续大捷下,蒋介石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求和,或者会同意日本的求和?
让战争停下来,这已经成为日本政界上下的共识,日本并不缺乏才智卓绝之人,他们已经看出,日本在战场上败象已露,只有抓住现在战场还是海外,与盟国和谈。可让人苦恼的是,开罗宣言关死了和谈的大门,盟国宣布只接受无条件投降,这让强硬的军方有了口实。
可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又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内阁和大本营没人站出来支持杉山元,杉山元瞪了山田乙三一眼,御前会议不是大本营会议,他的那些支持者没有资格参加,能参加的只有教育总监山田乙三。
“陛下,盟国要求无条件投降,这是帝国决不能接受的,投降,是军人的耻辱,我作为一个老军人,宁肯战死,也决不投降!”杉山元掷地有声,泪流满面。
御前会议上涌起一股悲壮,裕仁眼镜片后的目光闪烁,游移不定,显然这瞬间被杉山元打动了,小矶国昭这时开口了:“杉山大将,我们不会投降,陛下将国事委托我等处理,可国事糜烂,我等深负陛下期望。”说道这里他冲裕仁深深一躬。
“首相不必自责,”裕仁安慰道:“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内阁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挽救目前的战局?”
小矶国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现在唯一提出了详细明确计划的是石原莞尔,可陆军省和外交部坚决反对,而陆军省自己有提不出计划,外交部到试探着向苏俄伸出橄榄枝,不过却没有任何进展。
“陛下,”石原莞尔再度开口:“臣认为还是要收缩战线。帝国目前国内经济和生产都竭尽全力,可依然无法满足前线需要,梅津美治郎将军报告,关东军后勤储备已经到了危险地步,新成立的师团甚至连人手一支枪都做不到。”
裕仁终于开始动容了,这个情况却是他不了解的,关东军号称天下精锐,可却到了如此危险境地。
“工业产量还能提高吗?”裕仁的目光转向小矶国昭,目光中充满期望。
可小矶国昭却丝毫没有领情:“陛下,国内工业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步,钢产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过,由于美军潜艇袭击越来越频繁,船只损失越来越大,损失已经超过我们的造船能力,从南洋运来的橡胶、石油、铜矿呈下降趋势,所以产量即便有可能上升,幅度也不会太大。”
裕仁不开口了,神情中笼罩着重重的忧虑,石原莞尔恰到好处的插话道:“陛下,正是这些原因,臣以为,收缩战线是必须的。”
“陛下,臣认为,即便收缩防线,也不能放弃江南,”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抢先说道:“大本营制定的绝对国防圈必须保证,放弃江南山东,美国空军便可以直接本土,这是绝对可以的。”
“是的,陛下,臣建议,石原总参谋长的建议虽好,但退让幅度太大,要是蒋介石不求和,我们的让步就太大,臣建议,放弃山西,收缩苏俄战场,从关东军中抽调十个师团到华北。”军令总长永野修身站出来支持岛田。
“那么苏俄战场呢?”裕仁问道:“如果苏俄夺取远东地区,不是照样可以轰炸本土吗?”
“暂时不会,”岛田答道:“现在已经是八月底,按照时间计算,再有一个月的样子,远东就会下雪,在冬季在远东作战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苏俄的重心在欧洲,在苏德战争结束以前,苏俄不会在远东发动进攻,所以我们还有时间。”
“石原参谋长,这个计划怎样?”裕仁又问。
“臣以为,这是剜肉补疮,置满洲于危险之地。”石原莞尔没有丝毫客气,岛田在大本营联席会议提到过这个计划,可被石原莞尔拒绝了,石原认为这样的计划根本就是一厢情愿,要是苏俄进攻呢,远东的防御全在大兴安岭,现在大兴安岭防线三分之一的兵力是满洲国防军,这些部队本身就不可信,战斗力低下。
裕仁眉头深皱,这确实不是很容易选择,在内心里,他相信石原莞尔,他至今还记得,在卢沟桥事变之初,石原莞尔在内阁大本营联席会议上,坚决反对扩大在支那的军事行动的情景,这些年战争的进程正如他所预言。可是从感情上说,他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中国最富饶的地区,更何况这块地区距离本土这么近。
杉山元看出了裕仁的犹豫,便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永野将军的计划是可行的,我们不用放弃江南,而且我们还能继续保持与汪精卫政府的合作,这对以后与蒋介石政府的谈判尤其重要。”
“首相的意见是什么?”
“陛下,综合各方面,臣认为,留在江南也可以,但是,抽空关东军同样危险,所以臣认为应该从江南抽调至少五个师团,从关东军中抽调四个师团,这样江南和关东军都不至于过于虚弱。”
裕仁想了想又问:“还能不能再组建部分新师团?”
“应该可以,不过征兵条件恐怕要放松。”小矶国昭心中稍稍轻松了点,他看出了,自己的建议应该得到天皇的赏识,这不是事先想出来的,而是灵机一动。可现在越想越感到这个主意真不错,从江南和关东军调兵。
“首相,江南抽调五个师团太多,”杉山元提醒道:“从南方军抽调部队,支那人和英国人在缅甸问题上闹僵了,他们不会再在印度支那半岛发动进攻。江南抽调五个师团太多,他们面临八十万装备精良的支那军的威胁,抽调三个师团可以从南方军中抽调两个师团。”
小矶国昭没有与杉山元争论,点头表示赞成,御前会议到此算是有了个不错的结果,裕仁轻轻叹口气,站起来对他的大臣们说:“朕知道国事日艰,我希望诸卿能同心协力,协助首相,共渡危难。”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绝不辜负陛下期望。”大臣们站起身来齐声答道。
离开会议室后,裕仁和木下依旧是那样缓缓走在宫内的长廊上,太平洋吹来的风,带着热辣的空气飞进皇宫,优雅的长廊也变得热气滚滚。
“陆军省最近的情况怎样?”裕仁突兀的抛出一个问题。
听到裕仁开口,木下心里总算松口气,从离开大厅,他就知道裕仁有话没有说完。
“陆军省现在比较混乱,各课之间争吵不断,陛下,陆军省需要一个强力人物来领导。”木户早就知道裕仁对杉山元不满,当初让杉山元出任陆军大臣本就是权宜之计,现在看来是时候调整了。
裕仁没有开口,木下知道他在等待什么,今天,天皇已经数次突破日本立宪制以来的统治习惯了。
“畑俊六和西尾寿造都是忠勇之士,而且熟悉支那……”木下小心的提出了两个人选。
过了一会,裕仁才点点头:“你和他们商议下吧。”
木下恭敬的答应下来,虽然裕仁没有说这个他们是那些人,不过他清楚,应该去征求那些人的意见,如何让杉山元自己辞职。
从离开大厅那会起,石原莞尔的脸色就是舒展过,小矶国昭将他拉到自己的轿车上,石原莞尔对小矶国昭的首鼠两端非常不满,阴沉着脸,什么话也不肯说。
“石原君,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不是从江南抽调了三个师团吗,再说,海军的意见也必须考虑,他们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支那只要占领山东,支那空军就会飞到我们头上,看看这美丽的街道吧,恐怕明年就再也看不到了。”小矶国昭叹口气。
石原莞尔扭头看着两边的商店,耸立的楼房,整洁干净的地面,绿化得很好的草坪,这一切都可能在未来的轰炸中消失。
在南太平洋,美军已经开始反攻,而联合舰队在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阵亡后,联合舰队也日渐衰落,虽然还占有些许优势,可这种优势已经没有开战之初那么大了,相信再过一年,随着美国新建战舰的下海,联合舰队将彻底转如劣势。
“首相,我的计划最根本的是节约兵力,我们的时间不多,绝对国防圈并不绝对安全,马里亚纳群岛一旦失守,本土同样处于美国飞机轰炸之下。”
“我们必须不计代价与蒋介石讲和,然后再与英美苏讲和,如果等他们真的攻克马里亚纳群岛,首相,恐怕我们就真的只能无条件投降了。”
石原莞尔的心情非常沉重,日本的战线太长,他的对手充分利用了他的固有弱点,这场战争在别人眼中还没有结束,在他眼中却已经结束了。
“你认为,我们守不住山东?”小矶国昭听出了石原莞尔没有说出口的理由,有些惊讶的扭头望着他。
“首相,虽然制定了计划,可要将部队和技术装备从江南、南洋、苏俄运到华北战场需要多少时间吗?战争之初,我们从华北运兵到上海,花了一周,可那是动员了联合舰队的所有舰队,甚至包括几艘航空母舰,可现在呢?联合舰队能投入这么大的力量吗?”
“支那将军在攻取徐州后就停止了进攻,在松井石根看来这是很愚蠢的,以为给了他时间,可实际上呢?支那将军采取了最正确的方法,让疲惫的军队先修整,让几乎空了弹药库重新装满,然后重新恢复进攻,我估计他的修整时间最多两周,现在已经过去八天,我们还有六天时间,首相,六天时间里,我们能送多少部队到华北?最多一个师团。”
“还有,蒋介石在四川又在整编机械化部队,情报说,这次整编的部队机械化部队有两个师,全部采用的是支那人自己生产的T34坦克,在战场上证明,这种坦克比美国的谢尔曼坦克更好。”
“还有,滇缅公路重新打通后,美国输送到中国的物资每月达到八万吨,陈诚在江南战区再次整编部队,江北战区在这次战后,也会加入到整编部队的行列。首相,如果我们还是这样,我敢说,明年,支那军就会打到满洲。”
小矶国昭的心情更加糟糕,数十年来,日本一直走在胜利的道路上,击败了清国,击败了俄国,击败了德国,可现在,……
难道,我们真的要失败吗?
“既然这样,我们就更应该动员我们的全部能力,挽救帝国,回报陛下的厚望。”
“要不是还有这么点心思,我就不会出任这什么总参谋长。”石原莞尔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山东一旦失守,继续坚守江南就变得毫无意义,最终我们还是要从江南撤退,与其到时仓促行事,不如现在就从容撤退。”
“我们要是守住山东了呢?”小矶国昭突然涌起一股烦躁,钻进了牛角尖。
“守不住山东还好,要是守住了才糟糕。”石原莞尔的声音有些缥缈:“要我是支那将军,就派出一支部队牵制泰山防线,另外,一路过黄河,在黄河北岸展开进攻;另外一路则沿临沂、莒县、诸城,迂回胶东半岛;泰山防线的守军就全部落入包围圈中。”
小矶国昭听得冷汗淋淋,可石原莞尔还没完,他接着说:“谷寿夫摆了个刺猬阵,以为这样就让支那军毫无办法,真是笑话,如果不尽快改正部署,可他又能怎样呢?手上的部队就这么多,防御的地区却有这么多,他只能这样。我估计要不了两个月,这支部队就不复存在。”
小矶国昭明白,石原莞尔虽然是在批评谷寿夫和松井石根,实际却是再度在劝他,从江南撤军,可撤军能行吗?刚才的御前会议上,就已经否决了这个计划。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七节 风波(三)
御前会议的决定在最短时间内传遍了陆军省和参谋总部,陆军省的参谋们对这个决定还是比较满意,没有放弃江南,汪精卫政府也能继续保存,唯一的遗憾是山西。
在御前会议上,裕仁和诸位大臣对放弃山西没有多少争议,山西从开战以来便是治安最混乱的地区,这里有丰富的矿产,可这些矿产是隐藏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中,西边的吕梁山,东边的太行山,北边的中岳恒山,南边有中条山,中间还有太岳山。
中国军队充分利用了这连绵不绝的群山,山西境内广建根据地,共产党、晋绥军、中央军、西北军,各种军队交错混杂,第一军司令官吉木贞一报告称山西境内几乎无日不战,没有一条交通线是安全的。
吉木贞一毫不掩饰的告诉北平,告诉南京,告诉东京,在山西,力量最强大的是盘踞山西东部太行山、西部吕梁山、北部恒山地区的共产党军,他们占据了山西近一半的土地,其次是皇军,他们占据了山西几乎所有重要交通要点和重要城市,最后则是占据中条山的和吕梁山南半部的支那政府军和晋绥军。
在这个混乱的地区,这里没有明显的战线,只有混乱的防区,为了保证交通线畅通,皇军在这里便投下了四个师团两个混成旅团,这还不包括,绥远的一个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
按照日本的传统,日本不会直接宣布放弃山西,不过从山西第一军抽调部,而且一调便是两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剩下的部队不足三万人,以三万人要守住如此广阔的区域,无疑是痴人说梦话,这个举动便是告诉冈村宁次和吉木贞一,可以放弃山西。
让石原莞尔和小矶国昭都没料到的是,杉山元没有作出动作,可陆军作战部的参谋却对目前的局势有不同见解。
“这是石原计划的翻版,”军官俱乐部里,陆军省军备局下的第一课课长服部卓四郎冷笑着对参谋总部作战课第一部第二课作战班班长助理濑岛龙三说:“濑岛君,华北派遣军最大的问题不是兵力问题,是决心,是必胜的信念。”
酒桌上现在摆的是一壶茶,旁边摆着一个空空的酒瓶,濑岛龙三的酒量不大,两眼微红,他一拳击在桌上,大声吼道:“你说得不错,要想获胜,就要有必胜的信念。石原老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战神石原,再不采取措施,陆军省参谋总部快要被这些腐朽气息淹没了!”
此刻来俱乐部的军官并不多,不过附近的几个参谋一下就站起来了,大声吼道:“对,要想获胜就要有必胜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我们必须振作!”
濑岛身体前倾几乎快凑到服部的脸上:“服部君,你有什么办法吗?”
“有,让辻政君去华北,他现在在南方军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南方军从缅甸转进后,士气低落,正是辻政君的卓越努力,士气才恢复。”服部说。
濑岛拍手称好,辻政信是陆军中最有名的疯子,他鼓起南方军士气的方法就很能说明问题,他把两个英国飞行员拉到部队杀掉,然后命令厨师将他们的肉割下来,让士兵分食,这个举动在南方军引起巨大震动,不过他受到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的支持,所以他有恃无恐。
可随即濑岛又皱起眉头:“辻政君非常崇拜石原,他去华北……”
“那是以前的辻政君,现在的辻政君可没那么幼稚了。”服部很有把握,实际上,服部和辻政信一直有联系,辻政信虽然在南方,却一直关注整个战争全局,最近收到的信中,辻政信便表示了他对华北局势的担忧。
“我们这就去找富永少将,让他将辻政信调到华北派遣军。”濑岛龙三站起来说。
“辻政参谋去华北?”富永恭次很是迷惑不解,他对服部卓四郎和濑岛龙三的举措很不理解,这两人的军衔并不高,都是中佐,这样的军衔在总参谋部、陆军省一抓一大把,满地都是。
“是的,让辻政君去华北,只有这样才能重振华北派遣军的士气,增强胜利信心!”服部将士气两字咬得很紧。
可是富永恭次却依旧不想答应他们,虽然同属强硬派,可富永恭次并不喜欢辻政信,倒不是因为辻政信曾是石原莞尔的追随者,更主要的是,这个辻政信是个麻烦制造者。
这个辻政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个相当疯狂的家伙,他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的威信很高,可他的任何一个长官都很难驾驭他。他的官职不高,可胆量非常大。在战争之初,他在华北派遣军任职,就曾经以少佐身份带领士兵将在慰安所喝酒嫖妓的高级军官的车给砸了。这对强调阶层纪律的日本军队来说是个天大的事,可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干,上司还不好处理他。
不过他干得实在太火,华北派遣军只好将他送到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当时的司令畑俊六干脆将他送到准备进攻武汉的十一军司令当一个小小的参谋,当时的司令正是现在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对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所以对他采取了冷冻策略,不让他干预战事,就让他留在司令部干个闲职,在攻取武汉后,又把他送回中国派遣军。
这个辻政信可以说从中国战场到苏俄战场,再到南洋战场,那里都有他的身影,可那里的长官都不喜欢这个人。
“冈村大将没有向大本营要人呀。”富永恭次没有干脆拒绝,而是采用了委婉的方式。在日本军队,下克上是传统,可日本军队还有另一个传统,参谋当国。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扩展。
这些军衔极低的参谋们,能量却很大,他们奔走串联,形成一股弥漫全军的势力,以各种名义挟持上司,执行他们的策略。最著名的就是石原莞尔,当时他以中佐军衔,关东军作战课课长的身份,策动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成功,让所有日本军队内的佐级军官兴奋,从此之后,这些佐级军官策动了卢沟桥事变,策动了对苏战争,策动了进驻印度支那,甚至可以这样说,日本军队被佐级军官绑架了。
“华北派遣军现在被失败主义情绪笼罩,只有辻政君才能重新鼓起他们的勇气。”濑岛龙三毫无礼貌的双手撑在办公桌上,咄咄逼人的冲富永恭次嚷道。
可富永恭次却偏偏还没办法,只能视而不见,他不想得罪这些参谋们:“好吧,我向木村次长汇报,如果他同意,我就办。”
富永恭次虽然是人事局长,可他也没有权力随便调人,必须得到参谋次长木村兵太郎的同意。
“请立刻去办吧,拜托了!”服部和濑岛冲富永恭次深深一躬,态度虽然礼貌,可语气却丝毫没见客气。
富永恭次不知道服部和濑岛是不是已经打通了木村兵太郎,他的报告一交上去木村便批准了,于是辻政信调往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担任作战课高级参谋的命令便发到新加坡南方军司令部。
御前会议作出大规模增兵中国的消息迅速传到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也随即传到商丘,不过庄继华此时不在商丘,而是在虞城江北战区前线总医院视察。
总医院的院长依旧是原五战区医院院长玉良庸少将,庄继华一到玉院长便陪着他四处巡查,玉院长现在挺满意,现在的医院不像前几年,药品充足,医生经过几年的锻炼,迅速成长起来,只是数量还少,战事激烈时,他还要亲自上手术台。
“这里的伤员都是重伤员,总数是三千六百二十三人,另外七个分院还有轻伤员两万多,重伤员两千多。”玉院长边走边向庄继华汇报,庄继华到医院后从来不进办公室,而是边视察边听汇报,有什么要求当场提出来,他当场解决。
虞城并不大,城内只有一个西医所,十几张床位,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当初部队要征用虞城中学,可学校校长不干,官司打到庄继华那里。
“我们打仗的目的便是让老百姓过上安生日子,让农民能安心种地,让工人能安心上工,让学生能安心读书。”
于是,总医院便设在城外的柳公河边,在河边的拉起一长串帐篷,附近的百姓又帮忙建了一排临时棚屋,被褥不够,老百姓便从家里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