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人开口,参谋们小心翼翼的放缓动作,汇报的声音尽可能平静。

支那将军太狡猾了,黄河南岸的几十万大军居然只是诱饵,佯兵,将华北派遣军主力吸引在黄河北岸,他的主力却在徐州亮剑。

徐州,这个古战场,这个黄淮平原的交通枢纽,华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就是支那将军的目标!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五节 突击(八)

“好在十八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团已经北上,司令官,命令鹰森必须在两天内赶到蚌埠,他拖延的时间实在太久了。”板垣征四郎既安慰又着急。

两天以前,十八师团师团长鹰森孝率领十八师团和11混成旅团北上增援蚌埠,可就在他们渡江不久,就有大批支那飞机赶到,对津浦线展开狂轰滥炸,津浦线七处被炸断,铁路守备队报告,即便连夜赶工,至少也需要一周时间才能通车。

除了支那空军外,支那特工部队已经穿插到津浦路上,铁道巡逻队在张公岭以北遇到袭击,一列铁甲列车被摧毁,五十多皇军士兵阵亡,长达七百米的铁轨和枕木被烧毁,鹰森孝不得不率部徒步赶往蚌埠。

“电告冈村宁次,他对支那将军行动的判断是正确的,19师团和46师团就按照他的提议部署,另外,立刻从黄河北岸抽调至少三个师团,增援徐州。此外,从第一军中,抽调至少一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从驻蒙军中抽调两个师团,立刻车运济南!”

南京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八月的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板垣征四郎却感到背心凉飕飕的,山西驻军第一军下辖4个师团(26师团,32师团,62师团,69师团),四个独立混成旅团(第三,第四,第八,第七混成旅团)。

可山西同样是支那军兵力众多的地区,晋绥军,八路军,中央军,总兵力接近四十万。与前世不同的是,此刻第一军的范围不但包括山西,还包括绥远,前世绥远属于驻蒙军守御,现在由于驻蒙军挺进到蒙古,绥远划归山西第一军守御。

第一军兵力看上去不少,可防御范围时分宽大,远远超过十一军,面对的中国军队有第二战区、第八战区和共产军。

从山西抽调一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看上去不多,实际对第一军的影响是致命的,第一军的机动兵力被抽调一空,再也无法主动出击。

“司令官,”板垣征四郎,西尾寿造摇头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他看了板垣征四郎一眼,板垣闭上嘴,西尾寿造又接着命令:“命令松井石根,在最短时间内,将胶东皇军集中到济南,华北派遣军立刻征召在乡军人入伍,通报关东军司令官,电报大本营,华东局势巨变,支那军以六十万军队进攻徐州,徐州很可能失守,为了制服支那军对山东的进攻,必须再向中国派遣军增兵十个师团,以制服支那军的反抗。”

板垣倒吸口凉气,他立刻明白西尾寿造那系列命令背后的原因,西尾寿造已经看到徐州有失守的可能。支那将军动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徐州上。这一番调动不是为保卫徐州,而是为徐州失守后保卫济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松井石根必须调集山东的全部兵力,华北派遣军也必须尽最大可能增援山东。

胶东抽空了,山西削弱了,苏蒙战场也削弱了,西尾寿造已经不顾一切了。板垣征四郎这才发现当初他们是多么愚蠢,老朋友石原莞尔是多有先见之明。

放弃江南,全军撤回华北,放弃山西,后撤到绥远西北和察哈尔,利用这里的群山阻击尾随而来的支那军。这一系列主动后撤,将增加皇军兵力厚度,在最大程度上削弱支那军的数量优势,增加皇军的质量优势,以质量击破支那军的数量。

现在支那军的所有目的都展现了,支那将军开始向徐州发动进攻后,江南战区的支那军攻势明显减弱。为了攻克徐州,支那军动员了江南江北的百万大军,进行掩护、阻击。

战争已经转变了,日本再也无法掌握主动权了,西尾寿造板垣征四郎现在再也无法否认。

“电告蚌埠多贺哲四郎少将,他必须死守蚌埠,必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西尾寿造的语气十分严厉。守在蚌埠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旅团长多贺哲四郎少将,一般这种独立混成旅团兵力只有五千多,不过第七旅团不一样,他的辖区太大,总兵力达到七千人。

不过,现在蚌埠只有四千人,而包围蚌埠的有十四万支那军,增援蚌埠的援军才过滁州,而在明光还有一个军的支那军在进攻,板垣几乎可以肯定,蚌埠将在两三天内失守。

西尾寿造作出了他最大努力,剩下的就只能靠冈村宁次了,靠皇军士兵的英勇了。南京的天空热气腾腾,空气中却有股紧张。那些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的汪伪政府的官员们都在公共场所消失,街上的警察伪军态度又变得和蔼了许多,敏感的南京市民很快发现其中奥秘,从短波收音机中传来的消息在街面上悄悄传递。

让西尾寿造失望的消息传回来了,首先东京大本营严厉训斥,刚刚给派遣军提供了十二个师团的援兵,恢复了玉碎的四个师团,重建了被打残的三个师团,大本营等于从紧张的兵员中向支那派遣军提供了二十六万人,现在战役刚刚开始即就求援,“……,该司令官是不是有畏敌怯战之意,帝国武士当在任何状况下,不畏任何困难之意志……”语气之严厉,前所未见。

西尾寿造没有被这严厉的言辞吓倒,相反他对电报的潜台词感到忧心忡忡,这封电报的潜台词很简单,没有援兵,你们必须取胜。西尾寿造从来没有如此憎恶东京那帮官僚,那帮自以为是的家伙。

这一棒的打击还没过去,第二个打击又到了,淮南秋山敏夫来电请求战术指导,没等西尾寿造作出反应,蚌埠的多贺的电报也到了,电报很短,“职部已战至一兵一卒,军旗已毁,大日本帝国武运长久!天皇陛下万岁!”

“命令秋山敏夫放弃淮南,南下合肥,命令藤田进,接应秋山敏夫,而后全军回撤芜湖!”

西尾寿造将多贺的电报在手心里揉成一团。

“报告,总参谋长石原大将有封私人电报给司令官和参谋长。”

西尾寿造有些意外,板垣连忙接过来念道:“江南战区为佯攻,可大胆调兵北上,勿须担心江南安危!”

板垣越念声音越低,俩人的目光对视,都明白石原莞尔的意思,石原莞尔这是在建议他们放弃江南,把兵力一步一步撤到华北,虽然东京大本营不同意放弃江南,但被打出去,总没什么吧。

可石原莞尔在发这封电报时还不知道蚌埠已经失守,北上的道路已经被切断了,部队已经无法北上,除非通过海路。

可海路行吗?海军会出动那么多军舰,在没有大本营同意的情况下将江南二十多万部队运到华北?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想到以后江南三十多万部队将被隔绝在主战场之外,西尾寿造心中就阵阵刺痛,战争进行了六年,六年完成了一个轮回。六年以前,三十多万皇军武士,从上海一路追杀支那军,一直攻克首都南京;五年前,三十多万皇军武士,可以南北对进,横扫华东,打得支那军丢盔卸甲。可六年过去了,三十万皇军却只能勉强守住江南。

板垣征四郎已经感觉到西尾寿造的悲观,不过,说实话,他也乐观不起来。作为中国派遣军参谋长,他很清楚徐州地区皇军的实力,两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不过五万人,对着支那军绝对优势兵力,还有空军、火力优势,更重要的是,无论十七师团还是六十师团,更不消说独立混成第十旅团,他们的战斗力都无法与在鄂北损失的精锐师团相提并论。

事实也很快证明了,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的判断,很快,宿县失守的消息传来,固镇和平救国军反正,西进的四十七军攻克泗县,随后兵不血刃夺占灵璧,与第一集团军会合,中国军队迅速扫清淮河以北敌军。

随后蓝运东以新编第三军和四十七军为右翼,直扑睢宁,五十九军和五十五军则取道宿县和灵璧之间北上,从西南迂回徐州。

五十集团军进攻的淮北遇上点小麻烦,淮北日军收缩迅速,得到中国军队出动的消息,淮北守备队的冈部中佐立即放弃濉溪和城外的所有据点,将兵力集中在淮北。

冈部是个很有战斗经验的中年军官,要不是在第二次津浦路会战中腿部负伤,他也不会转到地方守备队,这个一瘸一拐的中佐在战略上很有一套,中国军队占领河南后,他立刻在淮北大兴土木,将整个淮北防御划分成两块,城北的相山和城内。

城内的防御分成两部分,城墙和核心区域;兵力配置为,相山上有六百人,负责防御城墙的是一个大队的日军和两千救国反共军,冈部知道这些伪军不能信任,但他也没其他办法了,只能将伪军司令扣在指挥部,所有伪军配属给日军,由日军指挥官负责指挥,凡是作战不力,临阵退缩的,一律就地处决。

这个配置将伪军逼上了战斗一线,暂时弥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不过这一切都还不足以给张力辉带来困难,真正给张力辉造成麻烦的是,相山的六百人。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五节 突击(九)

守住相山便能守住淮北,冈部将他仅有的几门七五山炮和九二步兵炮拖上了相山的简陋坑道,在这里建立起炮兵阵地,派自己的副手武藤亲自镇守。

张力辉冲到城外后,没有重视相山,他只派了一营部队攻击相山,主力则从三面冲击。张力辉清楚日军没有援军,也就毫无顾忌的将自己的全部军队投入进攻,三个师从三个方向,一鼓作气冲进城内,一路打到冈部的核心阵地前。

就在这时,相山上的武藤开炮了,冈部一直在忍,张力辉出现在城外,他没有开火;张力辉突破城墙,他也没有开火;当张力辉开始向核心阵地突击时,他下令开火了。

核心阵地是由一连串坚固的暗堡和堑壕构成,淮北盛产煤和水泥,冈部充分利用了这大特产,水泥负责浇铸暗堡火力点,矿工挖坑道和堑壕将这些暗堡和火力点连通起来,整个核心阵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堡垒。

当炮弹在攻击的人群中爆炸时,张力辉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立刻将进攻相山的部队增加到一个团,调动军105重炮压制山上的炮火。

尽管六十军将士奋勇突击,可首次进攻还是在冈部的坚固防线面前败下阵来,张力辉气急,重新调整部署,调一零一师全力攻击相山,一零二和一零三师则专心攻击核心阵地。

这次中国军队集中炮火,一零二一零三师各派出一个团,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里打。炮火足足准备了二十分钟,整个日军阵地被烟雾和火光笼罩,就像失去光明的黑夜;炮火过后,整个日军阵地一遍狼藉,被炸断的堑壕和暗堡,残肢断臂四下横飞。

炮击过后,中国军队开始进攻,这时,相山上的日军炮兵又开始,炮弹准确的落在进攻的中国士兵人群中,六十军炮兵团随即开炮压制,可日军炮弹依旧准确的落在进攻的士兵中。

两个团的中国士兵冒着相山日军的炮火展开攻击,日军火力点全面复活,冲击的中国士兵损失惨重。进攻再次失败,一零二师和一零三师各损失了六百人。

张力辉清醒过来,他开始仔细审视这座城市。整个城市的大部分已经落在他手中,就剩下这块核心阵地。他把俘虏的伪军军官叫来询问,伪军军官为难的告诉他,冈部在构筑核心阵地核心阵地时没有让他们参与,从设计到施工,全部是日军亲自掌控。

听到这些,张力辉心里明白了,他遇上新课题了。以往作战,全部是野外,日军构筑的也是野战工事,从来没有过进攻日军既设阵地的经验。

杜聿明接到进攻受挫的报告,只是淡淡的哼了声:“窝囊!”

张力辉羞愧不已,六十军五万劲旅,一个小小的淮北城,区区一千多日军,不足十门炮,便挡住了他的进攻,这只能用窝囊二字来形容。

“六十军负责进攻淮北,其余各部绕过淮北,七十七军沿津浦线向徐州方向进攻,新编第七军取道皇藏峪,向徐州发起进攻。我们一定要抢在第二集团军之前,攻抵徐州城下。”

杜聿明没管淮北,留下张力辉强攻攻淮北,主力依旧向徐州挺进。对庄继华的部署,杜聿明心中略有不满,他认为应该由五十集团军作为进攻徐州的主力,宋希濂的第二集团军和三十六集团军在战斗力上根本无法与他指挥的五十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相提并论。可庄继华规定的却是由宋希濂来进攻徐州。五十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在夺取宿县和淮北后,绕过徐州,向邳县进攻,清除徐州北面日军,切断山东来援道路。

进攻,各路中国军队从来没有如此畅快,不考虑预备队,不考虑侧翼掩护,只管进攻,只管向前就行。各级将领只管督促部队高速挺进,沿途日军据点在这股铁流下纷纷崩溃,砀山的三千日军在罗奇的坦克加大炮的轰击下,仅仅坚守了一天,便被轰开城墙,在中国军队的呐喊声中全军覆灭。

宋希濂采取了与杜聿明相同的方式,他命令部队不管沿途坚守苦撑的日军守军,主力部队绕过敌军向徐州冲去。

第八军进攻砀山时,跟在后面的七十八军绕过砀山,沿陇海路南下,攻击徐州。而第二集团则向北横扫丰县、沛县一带的日军。

可是让庄继华意外的是,邱清泉在鲁西北卷起的钢铁风暴如同一场强台风,将日军所有抵抗碾得粉碎,在这场钢铁风暴面前,日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有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去抵抗蜂拥而来的坦克。

日军严重缺少反坦克武器的状况让庄继华深感惊讶,要知道,中国军队在五年以前的虞城反击就曾经动用大量坦克,可日军居然没有警惕,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没有研制反坦克武器,况且就算中国严守火箭筒技术秘密,日军通过缴获的战利品也可以仿制,可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作呢?

这个问题让庄继华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战场进展让他非常满意,从进攻发起到现在,可以说进展非常顺利,王近山冲进菏泽,与驻守菏泽的日军第17师团南次联队展开激战,邱清泉的坦克则绕过菏泽,向巨野冲去。

庄继华衡量整个战局后,对八路军的战斗力还不放心,命令第二集团军改向北上,徐州地区由三十六集团军和五十集团军共同攻去,由杜聿明负责指挥,宋希濂则率领第二集团军北上。第一集团军和西进的关麟征部配合越过徐州,进攻邳县。

宋希濂对这个命令大为不满,可他却不敢抱怨,只得遵命北上;杜聿明则心满意足,严令张力辉尽快攻克淮北,自己则专心指挥徐州攻略。

为了更稳妥,庄继华命令已经攻克蚌埠的二十二集团军,全军北上,蚌埠交给九十二军守御,电令占领淮南的李文田率部北上增援蚌埠,电告正在进攻明光的四十六军停止进攻,立刻北上蚌埠。

“这个庄继华是不是太小心了。”蔡廷锴轻轻看到庄继华的一连串部署,此刻他对庄继华的担心抛得无影无踪,在他看来,目前战局形势大好,完全可以命令二十二集团军青年军南下,威逼南京。

“现在你不担心骄兵必败了吧。”北上的路况不好,吉普车颠簸得很厉害,徐祖贻的身体禁不住重重的撞在椅背上:“文革作战一向小心,就算有八成把握,他也要防备剩下的两成意外。”

徐州作战开始后,总司令部便要北迁到商丘的预备司令部中,不过庄继华依旧等了一天,待罗奇夺取砀山后才启程前往商丘。

“换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都会忍不住向南进攻吧。”蔡廷锴心里盘算,挨个衡量国内的将领,结论是即便最保守稳健的顾祝同,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调兵北上。

“文革恐怕在担心华北日军的增援,李文田和四十六军到后,蚌埠有守军大约十五万人,加上淮河天险和我们空中优势,华中日军就不能再影响徐州之战,能增援徐州的日军就剩下冈村宁次了。”徐祖贻对庄继华了解比较多,明白他的担心,不过他依旧不解,就算华北日军前来增援,最多也就三五个师团,他总不能抽空黄河北岸吧。

“谁知道呢,他是不是太小心了。”蔡廷锴微微摇头。

中国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徐州,消息传到,华北派遣军司令部震惊了,冈村宁次心中大悔,他完全没有料到支那将军真从这个方向进攻,中岛康健的提醒来得太晚了,第五师团现在才刚刚动员,要运到聊城或阳谷至少要三天,而胶东部队要集结至少要一周,那时候,恐怕徐州已经被包围了。

“司令官,支那军进攻部队已经全部查清,”立高之助平静向冈村宁次报告:“目前查明的番号就有五个集团军,另外还有两个军和八路军游击总队,总兵力大约六十万人。”

这个数字让有些嘈杂的作战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六十万部队,还有不知道数量的坦克和空军,这个力量空前强大,前所未有的强大。

兵力对比是12:1,这还不算上技术兵器,整个力量一边倒。以鄂北会战的经验看,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在一周之内攻克徐州。

“司令官,卑职建议,北线放弃菏泽,全军退过运河,坚守济宁,”立高之助想想后,还是大胆建议道:“南线六十师团放弃徐州,沿津浦线北撤到泰安,与济南部队会合,构筑泰山防线,阻击支那军。”

华北派遣军所有人都清楚,以今日中国军队表现出的战斗力,徐州是肯定守不住的,立高之助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保住徐州地区的兵力,将这些部队撤到泰安地区,依托泰山地形,消耗阻击中国军队。

大城想了想也建议道:“司令官,我看立高君的建议可行。”

冈村宁次沉思片刻摇摇头,如果不加抵抗,放任支那军冲向济南,泰山防线很难阻击支那军,更何况,支那军一旦越过徐州,没有了该地河流的限制,兵力优势就更充分,况且,聚集泰山防线的兵力也需要时间。

“命令六十军务必坚守徐州一周,命令十七师团退守运河以东,主力放在济宁。”

冈村宁次的这道命令将六十师团和十七师团彻底抛进血雨腥风中。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六节 攻略山东(一)

“看报!看报!八路军收复菏泽,看陈赓将军将军大战巨野,……”

“看报!看报!孙震将军光复蚌埠!看常胜将军庄上将再造大捷!……”

“看报!看报!国军光复淮南!……”

“看报!看报!傅作义将军反攻包头!”

“看报!看报!罗斯福总统决定向我国提供五千万美援援助!……”

……

八月的重庆,天气依旧燥热,城市的天空灰蒙蒙的,到处林立的烟囱,拼命的排放着废气,工业污染已经初步显露,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去关心这些。

比空气更热的是来自前线的消息,随着中国军队的大规模进攻,大后方街头再度响起报童欢快的叫卖声,市民们在迈着轻松的步伐,聊着最近战事的进展,计算着国军什么时候能打到自己的家乡,不过,让很多人奇怪的是,准备启程返乡的并不多。

在这些胜利消息背后,各个街道村庄的党支部和后备役干部又接到命令,开始挨家挨户通知新一期预备役士兵入伍。欢送新兵入伍的喧嚣锣鼓又在街头乡间响起,一个个胸前披着红花的年青人,昂首阔步走向军营,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比前些年入伍的士兵看上去更年青。

进入八月以来,不但是中国战场好消息频传,国际战场也是胜利频传;苏俄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转入反攻,攻克奥廖尔;英美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意大利政府逮捕墨索里尼,宣布退出战争;在中太平洋,美国海军向马绍尔群岛发起反攻;在南太平洋,美军彻底将日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驱逐,麦克阿瑟正积极准备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

战争的形势从来没这么好过,如果说开罗宣言中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民众还将信将疑,那么现在,民众毫不怀疑,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而且时间很快。

《王师北伐》,中央日报以陆游诗词为标题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最近的国内战场进展,新华日报也毫不示弱的在头版刊登了周恩来亲自撰写的社论,而属于第三党的新民报也不甘沉默,在头版刊登了由该党领袖邓演达撰写的《希望之光》,全面论述战争形势和未来中国发展方向。这也是第三党对蒋介石的《中国之道路》的首次公开回应。

随着战争形势好转,滇缅公路重新打通,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到来的同时,大后方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蒋经国主持的西南开发工作队宣布了新一轮工业发展计划,梅云天为这个计划准备了五亿法币。

随着,湖南夏粮丰收,国内粮食进展状况得到很大缓解,在这些有利条件下,蒋介石决定加强湖南的社会改革,为此从重庆抽调了一批干部到湖南,将湖南省党部主任换成了原四川省党部主任方劲,这个决定让陈立夫郁闷不已。

“老蒋这是要做什么?”对蒋介石的这个举动,邓演达感到非常不解,当初他在湖南搞社会改革时,蒋介石暗地里设置了不少障碍,薛岳、陈诚都不敢公开帮忙,可现在却又重新拾起他当初的工作。

“这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庄文革在重庆进行的社会改革成功,以及现在重庆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国民党上下都认识到社会改革的必要,可社会改革究竟该由谁来主导,陈立夫想干,陈诚也想干,可蒋介石都不放心,陈立夫主持的中央党部多年没干出什么实事,陈诚擅长军事,对民政不是很熟悉,更主要的是,俩人手上都没有合适的干部。”李济深一脸不以为然,仿佛邓演达少见多怪似的。

特园的二层阳台上,邓演达和李济深正悠闲的在夕阳下翻看报纸,小圆桌上两杯原本热气腾腾的茶早已经凉了。

邓演达放下报纸,迟疑下端起茶杯微微抿了口凉茶,然后看了看表,微微皱眉:“任公,这恩来约的是什么时间?”

“七点三十,”李济深看看手表:“还有十分钟。”

邓演达微微点头,又拿起报纸,最近他们的心情都很好,虽然面上他们的力量没有多少变化,可实际上,在江北战区,第三党直接控制的军队已经达到三十多万,接近四十万的规模,另外在冀东,他们还有两支游击队,在冀中北部还有一支游击队在活动。当初他们与庄继华达成合作协议,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

在军事上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第三党已经正式成立组织,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李济深成为党的主席,邓演达担任书记长兼组织部长,负责全党的实际工作,章伯钧出任宣传部长,陈铭枢担任秘密军事部长,这个职务没有对外宣布,只在党内存在。

委员会成立后,立刻在各地成立组织,谭平山去了两广,黄琪翔在江南战区,陈铭枢严重在江北战区,不过,委员会的最大秘密,与庄继华的关系,还只是保留在中央几个人中知道,连章伯钧都不知道。

“择生,这庄文革到底是怎样想的?”李济深也放下报纸,报上的标题赫然是,《胜利的保证——庄文革上将》。

李济深对庄继华的了解不多,不过邓演达和陈铭枢力主与他合作,他也同意了,可心中依旧将信将疑,刚开始的动作还不大,可这两年效果出来了,他们的力量在江北战区迅速增强,这让他非常受鼓舞;可又让他有些着急,随着不断的胜利,蒋介石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抑制蒋介石的独裁野心呢?李济深没有想到办法。

“我也不知道,”邓演达也合上报纸,微微叹口气:“不过,从他几次谈话来看,他的目的是放在战后。”

“战后?”李济深稍稍迟疑下,他心中顿时涌起一片疑云,为什么要放在战后呢?战后,日本投降,蒋介石的声望岂不是如日中天,根本无法撼动。

邓演达显然也有同样顾虑,他叹口气:“他的意思是,现在是战争时期,政治方面最好保持稳定,至于其他问题,战后再商量。”

“这是他说的?”李济深惊讶的扭头盯着邓演达。

邓演达点点头,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梅老爷子特意来与他商议过,老爷子转达了庄继华的意见,不过,老爷子也说不清楚,庄继华为何会这样想。

李济深沉默了,这些年庄继华在军事和民政上表现出了杰出才干,可在政治上呢?他这些年之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更主要支持实际来自蒋介石,对付川中群豪,对付陈立夫,对付蓝衣社,都是依靠蒋介石的支持才渡过难关,也就是说,他政治上的才干还没显露。

特园外驶进一部轿车,李济深和邓演达都认出了,那是八路军办事处的轿车,俩人起身下楼,等他们到门口时,周恩来已经走上台阶。

三人是老朋友了,见面随口开两句玩笑,便一起进门,看得出来周恩来的心情很好,最近共产党在宣传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梅悠兰的《太行行》在大后方引起不小的反响,这个反响还没过去,陈赓率部攻克鲁西北重镇菏泽定陶,随后率部向巨野嘉县追击。虽然国民党坚持,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也参与了对菏泽和定陶的进攻,可这场胜利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八路军的声望迅速上升。

三人来到二楼,在小客厅里坐下,周恩来开口便说:“任公,择生兄,我党打算在参政会提出一个提案,要求召开国民会议,拟定一部真正的宪法,我们希望贵党能支持这个提案。”

邓演达稍稍楞了下,制定宪法?国民政府现在执行的宪法是1931年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这部宪法是蒋介石在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召开了国民大会,在这个会上制定并通过了这部宪法。

从宪法的名称便知道,这部宪法是蒋介石的工具,特别是其中的第三章,在这章中规定了,国民党为训政时期的最高训政者,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

这部宪法在法理上确立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虽然在这部宪法中没有否认其他党派的执政权力,可在其中种种条款规定了,国民党的最高统治权,其他党派是在国民党的训导下活动。不过这部宪法,也是一部漏洞很多的宪法,其中不少模糊字眼,比如第三条第三款关于地方自治,只是模糊的说依据建国大纲……推行之。

对这部宪法,邓演达早就批判过,李济深也反对过,所以周恩来一提,两人心中都大为赞同,不过邓演达想起刚才庄继华的建议,不由犹豫了下,可李济深却立刻响应了。

“这部宪法早就应该废除了,应该制定一部真正的民主宪法。”李济深有些激动的站起来,白色的长须微微前飘:“这是部独裁宪法,新宪法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