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年,庄继华刘殷淑又恢复到以前那种状况,夫妻聚少离多,庄继华即便是在担任西南行营主任时也是长住贵阳,刘殷淑则带着孩子留在重庆,从缅甸回来后也没在重庆待几天,先是湖南后到西北,夫妻两人又有几个月没见了。
刘殷淑压抑自己的心情,站在宋美龄旁边,两人都穿着长袖旗袍,宋美龄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刘殷淑则宛如空谷幽兰,既清且艳,温婉可人。
“夫人,”庄继华搓着手,不知道该说什么,神情有些不安的责备刘殷淑:“怎么把孩子们也带来了,这不是太打搅夫人了吗。”
“这是什么话,”没等刘殷淑开口,宋美龄便大气的摆摆手:“是我让阿淑把孩子们带来的,丫丫和沫沫很可爱,我很喜欢。”
说到最后,宋美龄脸上露出一丝柔情,和蒋介石结婚这么多年,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蒋介石的亲生儿子其实只有一个蒋经国,二儿子蒋纬国并非他的亲生儿子,而是收养戴季陶的私生子。
没有孩子的人其实最喜欢的就是孩子,宋美龄也同样如此,她不但把这种喜欢放在身边下属的孩子身上,而且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孤儿学校,帮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孩子读书上学,所有费用都来自她成立的慈善基金会。
“多谢夫人。”庄继华只能恰当的表示自己的感谢,他伸手抱起沫沫,宋美龄却伸手拉着丫丫的手,刘殷淑迟疑下走在庄继华身边。
丫丫对庄继华抱起弟弟而没拉她有些不满,不过小丫头很快便把这事抛在脑后,松开宋美龄的手,在小花园里面东跑西奔,沫沫见猎心喜,迈动小腿跟在姐姐后面,一起在花园里玩。
“丫丫怎么比男孩还淘。”庄继华有点意外,丫丫在花园里玩得挺疯,这个严肃的官邸到处充满她的笑声。
“小孩子就是要淘点,”宋美龄满脸笑意,慈爱的看着丫丫和沫沫:“淘气的孩子聪明,不淘的孩子没什么出息。”
“哦,”庄继华眼珠一转,笑道:“看来夫人小时候很淘的,肯定让老先生头痛不已。”
刘殷淑没想到庄继华这样说,有些紧张的看着宋美龄,没想到,宋美龄愣了下,随即大笑起来,笑得花枝乱颤,刘殷淑推推庄继华:“瞎说什么。”
宋美龄摆摆手:“没什么,没什么,阿淑,这就是文革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别人谁敢这样开我的玩笑。”
“什么事这么高兴?”蒋介石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三人连忙站起来,蒋介石正站在门口,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
“大令。”宋美龄稍稍收敛三分笑容,拉开把椅子,笑着把刚才的话题说给蒋介石听。
蒋介石也忍不住乐了:“文革,孩子随父,我看你小时候肯定很淘,夫人没有说错。”
庄继华一脸愁容故意压低声音嘀咕道:“要论出息,这里面谁比得上校长呀。”
“呵呵,”宋美龄和蒋介石几乎同时笑起来,蒋介石抚摸一下光亮的脑袋,叹口气:“要说小时候,男孩子有几个不淘的,我小时候就很淘气,经常受到母亲责骂,那时家境艰难,全赖母亲日夜操劳,供我念书,可成年之后却很少有时间侍奉在母亲身边,我亏欠母亲良多。”
气氛一下就变得比较沉重,庄继华也微微叹口气:“校长是牺牲小孝成就大孝,国家磨难重重,校长选择为国效力,老妇人当能理解。”
蒋介石侍母极孝,每次回家都要在母亲墓前住上两天,算是为母亲守墓,这一点甚至影响到他用人,在他看来,孝子出忠臣,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很难对他忠臣。
“文革,这几年你也是东奔西跑,难得在家待上几天,今天我设宴,慰劳慰劳你。”宋美龄笑道:“也慰劳慰劳阿淑。”
刘殷淑连忙站起来:“夫人,您言重了,军国大事我也不懂,大的道理我懂,国家危急,理该服从委员长领导,积极抗日,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阿淑这话说得好,”宋美龄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把日本人赶走,文革,罗斯福打算与丘吉尔会面,商讨对日战略,甚至还有全球战略,可能会邀请委员长参加,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这倒是个新情况,庄继华对二次大战中几次世界会议没有什么记忆,不过事情都有迹可寻。他沉凝片刻后说:“如果要校长参加,那肯定会谈日本问题,如何进行对日作战以及战后远东局势。”
“对日反攻有三条路线,第一条是经过太平洋到东京;第二条是在中国大陆反击;第三条是苏俄,经过中国东北朝鲜;对于东南亚,无论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不会认为应该从这个方向反击。太平洋应该由美军充当主力,这点毫无疑问,罗斯福和丘吉尔也不会有异议。现在关键是陆地。”
“从苏俄或是从中国国内,可究竟那条线呢?”庄继华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语速也越来越快:“这要看战后,如果是苏俄充当主力,斯大林一旦打进东北,他就绝不会轻易退出去,我们很可能会面临上次大战后,巴黎和会上被出卖。”
“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表现出有击败日军的能力,所以我们在缅甸必须守住缅西北,加快工业建设,尽快摆脱对美援的依赖;其次在国内进行反攻,反攻的路线我认为应该从五战区开始,一直向西,收复徐州,而后不是南下收复南京,把京沪杭三角洲留给日本人,主力北进,进攻河北,夺取平津,占领山海关。”
“校长若能参加这个会议,一定要与罗斯福谈清楚战后问题,台湾、澎湖列岛一定要收回来,还有朝鲜问题,如果可以,争取把琉球群岛收归囊中,另外在日本驻军问题上,我们要争取驻军,在驻军问题上,如果能让苏俄占据北海道,那是最理想的。”
庄继华在讲述他的战略构想时,蒋介石一直没有打断他,他一直在默默思考,大本营也提出过反攻构想,这个构想是陈诚主持研究的,庄继华提出的与他完全不一样。
按照陈诚的意思,反攻首先是针对武汉,集中九战区和五战区主力,围歼武汉地区的日军十一军,收复武汉,而后顺江直下,收复京沪杭地区,消灭长江以南的日军,然后仿照二次北伐路线,北上收复失地。
但蒋介石却从庄继华的论述中察觉到这条路线代表了他对战后国内局势的某种担忧,这让他有些欣慰。
“文革,不首先收复南京?为什么要这样?”宋美龄有些不解,刘殷淑也问道:“收复南京不是影响更大吗?”
“这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京沪杭地区是我们最富裕的地区,如果让这块地区毁于战火,战后的恢复重建会很困难,特别是上海,一旦毁于战火,国家要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庄继华解释说。
蒋介石思索下问:“如果我们反攻没能达到目的呢?”
庄继华沉默了下,他正要回答不可能,可忽然间明白蒋介石的意思,他郑重的说:“如果我们反攻失败,罗师傅就会和斯大林作交易,用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交换斯大林从欧洲调兵,当然这是在对德作战已经胜利在握的情况下。斯大林很清楚,就算苏俄不出力,只要美军在太平洋取胜,日本就会投降,他也能顺利收复远东地区,所以罗斯福必须拿出有吸引力的筹码,这些筹码只能是东北和朝鲜,甚至是日本。”
刘殷淑还是不太明白,宋美龄和蒋介石却已经听明白,蒋介石接着问:“把琉球群岛收归我国,战后我们与日本的关系会受到很大影响,况且,琉球群岛,我们以什么理由呢?”
“我们和日本在今后势必成为竞争对手,而且,从长远来看,一旦我们强大起来,琉球就是封锁我们海军进出太平洋的要道。”庄继华说:“至于理由,让那些文人去找,历史文化,什么理由都行。”
蒋介石听后,没有说什么,宋美龄看看感到时机差不多了,便提议道:“大令,该吃饭了,我们先吃饭,然后再聊,孩子们可都饿了。”
这顿饭是庄继华在黄山官邸吃得最丰盛也是最难受的一顿,两个孩子,丫丫还规规矩矩的吃饭,沫沫则就像在家一样,边吃边玩,蒋介石似乎也很高兴,不时停下来逗逗沫沫,给丫丫添添菜。蒋介石也是当爷爷的人了,蒋经国有几个孩子了,在此前他们一家却很少上黄山官邸来,宋美龄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但去年,日机轰炸溪口,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被炸身亡,蒋经国回家奔丧,在母亲墓前血书四个大字,“以血洗血!”
这事之后,蒋经国也经常让蒋方良带着孩子们到黄山,父子之间的关系反倒大为亲近。
沫沫将饭粒洒了一桌,刘殷淑手忙脚乱的给他整理,庄继华无可奈何,沫沫在家是大家的宠儿,从庄来顺庄李氏,到亲家刘老庄主,人人疼爱,纯粹是家里的小皇帝,每次吃饭都是庄李氏拿着碗跟着跑,刘殷淑就是想插手都插不上。
“这孩子被爷爷奶奶贯坏了。”庄继华也知道家里的情况,无可奈何的向蒋介石解释。
蒋介石却毫不在意,他干脆放下筷子,把沫沫抱起来,沫沫却不甘心,挣扎着要下地,小手就在空中挥舞,嘴里还吱吱嘎嘎的抱怨。
蒋介石无可奈何的将他放下,这一放下,沫沫就像离缰的野马,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宋美龄看着刘殷淑的样子,微微摇头:“吴妈,来帮帮忙。”
吴妈还是很有经验的,很快就让沫沫安静的坐下来吃饭,吴妈边喂边向刘殷淑嘀咕,宋家三个闺女,只有老大宋霭龄有孩子,老二庆龄和老三美龄都没有孩子,这也成了吴妈心中的一块心病,今天看着沫沫,便忍不住唠叨起来。
刘殷淑不想听可又不得不听,那份难受,急中生智,她把沫沫带到饭厅外,让宋美龄听不到就行。
没有沫沫捣蛋,这顿饭很快便吃完。庄继华让丫丫去找妈妈,他和蒋介石一起去办公室,宋美龄这次没有跟着,而是和丫丫一起去刘殷淑那里了。
“文革,你不愿接受机械化军的任务,”蒋介石斟酌着问:“副参谋长你也不愿干,接下来你想做什么?”
“我想回前线,”庄继华直接说:“我不是不愿整编机械化军,但不愿在这种情况下接手。校长,如果这次让史迪威得手,下次,他会提出更过分的要求,那时您怎么办?”
蒋介石默不作声,庄继华坚决的说:“所以这次必须把他挡回去,让他明白,他不是中国的太上皇,他只是您的参谋长,您才是总司令。有些事情他可以插手,有些事情不能。”
“敬之担心会影响美援物资。”
“有些东西必须做出取舍。”庄继华的语气还是很坚决:“徐总监已经编练了第五集团军,在编练机械化部队上有经验,况且,美国人也不懂机械化军怎么编练,在战前,他们也同样没有机械化部队,在这点上我们不能盲从。”
“军事委员会有个设想调整全国的指挥系统,打算设立江北指挥部和江南指挥部,统一指挥长江以北和以南的部队。”蒋介石推开办公室的门,庄继华跟在他身后。
庄继华迅速思考蒋介石的话,设立这样两个指挥部,什么意思?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难道是要让他出任这个指挥部,不对呀,按照蒋介石的意思江北指挥部要负责指挥第八战区,第二战区,第一战区,第五战区,另外还有苏鲁战区,冀察战区,阎锡山、朱绍良、卫立煌,李宗仁都归他指挥,以他的资历……,能行吗?
不对,不对,从进门到坐下,短短几步之中,庄继华就想清楚了,这个位置不是给他的,那么是给谁的呢?不是阎锡山就是李宗仁。庄继华迅速做出这个判断。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九)
“长江南北战场宽广,非德高望重之人不能出任,”庄继华试探着说,蒋介石面无表情,似乎心事重重:“还有,这两个指挥部的职权与大本营如何划分呢?”
“主要是协调几大战区作战,特别是一二五三个战区,”蒋介石说:“这三个战区联系紧密,”说到这里他语气一转:“文革,孔祥熙从美国发来消息,罗斯福决定举行一个中美英苏首脑会谈,就像刚才夫人说的,肯定会商议对日作战和战后规划,这个会议什么时候举行还没定,我一直在想你刚才说的,罗斯福会牺牲我国利益吗?苏俄有能力同时在两线发起进攻吗?”
看着蒋介石怀疑的神色,庄继华在心里微微叹口气,在利益面前,意识形态不是最重要的,他略微思索下说:“就目前来看,德国力量还很强,但在斯大林格勒,德军失败已成定局,我认为,此战将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此战之后,苏俄的局势会越来越好。随着苏军的胜利,美英肯定会在法国登陆,德军就会陷入两线作战,实力会越来越弱,这时斯大林便能抽出手来,考虑对日作战。”
“从罗斯福上台后的施政来看,他对苏俄是比较温和的,特别是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很快做出反应,对苏俄的援助,无论数量还是速度都在我们前面。美国无法在亚洲投入大量地面部队,他需要盟国提供地面部队,以消灭数量庞大的日本陆军,有这个能力的只有我们和苏俄,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表现出有打败日军的力量,罗斯福会毫不犹豫的以我们的利益来换取斯大林对日作战,经过欧战洗礼的苏军,绝不是日军所能抵挡的,我认为苏军出动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便能彻底消灭关东军,占领我国东北和朝鲜。”
苏军坚守斯大林格勒四个月,在十一月下旬开始反攻,包围了德国第六集团军近三十万人,一举扭转整个战局。
蒋介石还是将信将疑,他不相信美国会牺牲中国利益来讨好苏俄,毕竟中国目前庄继华却很坚决:“要避免这一切,我以为,我们必须抢在斯大林之前,夺回东北,否则,将来即便用外交手段收回东北,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比如中共。”
“嗯,这种情况必须避免,”蒋介石最终还是接受了庄继华的判断:“五战区这次受到袭击,整个战区士气低落,必须进行整顿,李宗仁是个老好人,他无法承担这个重任,你去五战区担任司令,不过在此之前,你先去绵竹,看看机械化军的编练,是不是就如史迪威所说,毫无章法。”
庄继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得到自己想要的职务,很显然,这与宋美龄有关,更重要的是,蒋介石所说的整顿,如此他可以在五战区进行人事上的调整。
“是。”庄继华极力控制心情,蒋介石看着他,心中略微点头,看来杨永泰没说错,庄继华是渴望得到这个职务:“你先别急,先回家,陪陪父母,到时候命令自然会给你。”
“多谢校长关怀。”
师生两人相视一笑,似乎任何事情都没发生。蒋介石又把话题扯到西北,庄继华于是又把对林蔚说过的话略作修改又提出来,力主现在就解决新疆问题,同时建议对第八战区的人事进行调整。
庄继华保持了一贯的谨慎,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换谁,他不提人选,让蒋介石自己去选。
“你认为谁出任第八战区司令比较合适?”蒋介石自然而然的顺口问道。
庄继华犹豫下,他不知道这是不是蒋介石故意设置的陷阱,不过最后他还是说:“学生认为寿山和傅作义都是不错的人选,不过,他们的威望好像不是很足。”
蒋介石点点头:“我知道朱绍良在甘肃的政声不好,不过他在甘肃接近十年,为中央掌控西北立下汗马功劳,也了解西北,用谁去代替他,这个人选必须好好斟酌。”
庄继华这才确定,蒋介石是真心征求自己的意见,不过他没提林蔚,擅自结交近侍,是蒋介石的大忌。
宋美龄精心安排的一次午宴,总算有所结果,她和刘殷淑一直在小花园中闲聊,看着丫丫和沫沫在花园里玩,刘殷淑一直比较紧张,直到饭后才好点。宋美龄问了些家里的情况,刘殷淑也如实回答。
刘殷淑回到重庆后,又设法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庄来顺依旧每天下地,似乎他的最大兴趣就是摆弄农活,庄李氏最大的兴趣就是带沫沫,沫沫要是离开她的目光范围五分钟,她就开始担心,闲暇时,后方夫人们经常串门,杜聿明的夫人、宋希濂的夫人、蓝运东的夫人,李之龙的太太,她们一起组织了一个妇女缝纫会,从救国会拿回些原料,大家在一起制作军装和军鞋。
庄继华来到小花园时,两人正谈得高兴,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又是丫丫首先看到他,一声爸爸把两人都惊动了。
“麻烦师母了。”庄继华带着感激的神色,也不知道他是说宋美龄为他说话,还是指的是邀请他们一家来作客。
“文革,我很喜欢丫丫和沫沫,有时间多让他们来玩。”宋美龄爱怜的摸摸丫丫的头。
“只要师母不嫌烦,我倒没什么问题。”庄继华笑着说,宋美龄微微一乐:“我看你呀,在家就是甩手大掌柜,啥事都甩给阿淑。”
庄继华也不反驳,他弯腰把沫沫抱起来逗道:“奶奶让你常来玩,喜欢吗?”
没想到沫沫咬着手指问:“我可以带虎子和莎莎他们来吗?”
刘殷淑噗嗤一笑,宋美龄也呵呵笑道:“这小家伙,还挺会交朋友的。当然可以,你就带他们来玩。”
沫沫呵呵的乐着,刘殷淑则非常为难的看着庄继华,庄继华却毫不在意柠下的他的鼻子:“你有点过分哟。”
刘殷淑轻轻拉拉庄继华的手:“夫人这么忙,我们今天已经很打搅了。”
庄继华想笑却怜爱的摇摇头,宋美龄也同样用怜惜的目光看她一眼,嘴里却很热情:“我其实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这里就是太清净。”
庄继华含笑点头:“只要夫人答应,阿淑可以随时带孩子过来。”
回家的路上,庄继华的心情极其愉快,沿途哼着歌,丫丫和沫沫不时一同和唱,车厢里洋溢着欢快。
张自忠的葬礼隆重而庄严,当载着他遗体的船到达朝天门时,重庆二十万民众齐集码头,蒋介石亲自登船,伏棺大哭,蒋介石、何应钦、陈诚、冯玉祥、龙云、徐永昌抬棺,在新建的精神堡垒(即今天的解放碑)广场公祭,会场庄严肃穆,花圈如海,灵幡在寒风中飘荡。
蒋介石亲自主祭,宣读张自忠将军一生功绩,通电全军表彰,林森宣读国民政府主席令,将张自忠将军牌位列入国民政府忠烈祠,位列一等。
“……,张荩忱将军,以及所有在这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将士,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丰功伟绩!千百年后乃将为后人拜祭!”
白须飘飘的林森,激动热泪长流,他甚至根本不管流下的眼泪,领头振臂高呼抗战到底,二十万人齐声合应,连庄继华都被感染,振臂高呼。
忠烈祠是在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通过决议,要求各县修建忠烈祠,将在东征北伐剿匪中阵亡将士的牌位放置其中,但主要是安放抗战阵亡将士,而将级军官将进入国民政府忠烈祠,此前的王铭章、李家钰等人均进入国民政府忠烈祠。
张自忠的灵台在精神堡垒设立三天,数十万民众从各地赶来,向将军告别,高潮在第三天,原定公祭结束之前,蒋经国亲自率领三青团总部和西南联合大学救国会同学在灵前宣誓。
“我们向前辈英灵宣誓,坚持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重建中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们宣誓!为国家!为民族复兴流尽最后一滴血!”
几千个拳头高举,几千张年青的脸,洋溢着热血激动。
蒋经国宣誓完毕后,正要宣布誓毕,从队伍中冲出两个年青人,他们迅速跳上祭台,拉开一张横幅,蒋经国定眼一看,上面几个血红的大字: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同学们,张将军走了,但张将军的事业还没成功!我们,我们身为中华青年,应该接过他的枪!不能再躲在学校,躲在课堂,我们应该拿起枪,上前线去,去消灭那些强占我们家乡,杀害我们父母,欺负我们姐妹的倭寇!同学们,到前线!”
“君不见,汉中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
歌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渐渐的从参加宣誓的学生们扩展到附近观祭的市民,数万人齐声高歌,歌声在市区上空凝聚回荡,久久不散。
蒋经国站在祭台上,宣誓会突然发生变故,他有些发呆,不知道该怎么作,高昂的歌声将他惊醒,两个同学几步走到他身前,将手中的血书交给。
“蒋主任,我们要求参军!”
蒋经国定定心神,伸手接过来,正要开口,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个声音:“好,蒋主任会向中央汇报,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十)
杨永泰从下面上来,看到他,蒋经国立刻明白,他马上就说:“你们放心,我会把你们的要求转告军事委员会。”
两个学生闻言兴奋的挥动手臂,台上台下口号响成一遍,杨永泰在蒋经国身边低声说:“民心可用。”
蒋经国的轻轻点头,散会后,他立刻赶到黄山官邸,向蒋介石汇报了今天的情况,同时提出建议:“父亲,古人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应该顺应民心,全国各地有适龄学生数十万,一旦招兵可立得数十万兵员,如此既可满足军队需要,也可满足同学们的愿望,两相适应。此外,我建议在学籍上做出规定,凡参战同学,保留学籍,待战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蒋介石非常满意,他看着蒋经国的目光充满赞赏,蒋经国这个建议非常完善,特别是最后这点,解除了大多数学生的后顾之忧。
“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动员三青团代表,在参政会上提出个动议,”蒋介石说完后,又把陈布雷叫来:“布雷先生,通知张自忠将军治丧委员会,公祭延长三天。”
蒋经国随即明白,蒋介石的思虑比他更全面。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从各地赶来的三青团员,农会会员,工会代表,各级党部,在救国总会领导下,一批接一批来到灵前宣誓。整个大后方掀起了一股参军上前线的热潮。
参政会以最快速度公布知识青年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参军的青年学生保留学籍,抗战结束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开始学习。
这个规定得到所有青年学生的欢迎,随即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一股参军热潮,从温暖的南国广东,到黄土漫天,驼铃优雅的西北,一批批学生走出校园,穿上军装。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委员会,蒋介石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专司知识青年从军。一队队学生开进军营,两个月下来,居然有三十万知识青年加入军队,整编部队需要的兵员立刻得到解决;史迪威从缅甸飞到重庆,要求将这批在中国士兵中算高素质分到远征军。蒋介石拨出十万人到远征军,剩下的二十多万,另外拨给机械化军五万,剩下的蒋介石决定成立青年军。
青年军总兵力十五万,全军整编为十个师,任命罗卓英为青年军训练总监,蒋经国为青年军政治部主任,第五战区划给四个师,九战区四个师,第八战区两个师。五、九战区设立训练分监,由青年军总部指派。
庄继华在参加了张自忠下葬仪式后,便到绵竹检阅机械化军。正在整编的机械化军集中了中国目前最好的武器装备,主战坦克为T34和T28,其中T34坦克三百辆,T28坦克四百辆,支援火力,除了自行火炮外,蒋介石甚至将军委会直属的五个火箭炮营也划拨给机械化军,全军总兵力六万人(划拨的知识青年不算)。
训练场上发动机轰鸣,尘土飞扬,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一辆坦克灵活的爬上山坡,驶过独木桥,“轰”,炮口爆出一团火光,炮弹准确的击中远处的目标。
“不错。”庄继华放下望远镜转身对徐庭瑶说,徐庭瑶也满意的笑了笑,旁边的美国顾问丹尼面无表情,几个人走出掩蔽部。
一会儿,坦克轰轰的开到掩蔽部外,顶盖打开,从里面爬出来一个年青军官,他从坦克上跳下来,快步跑到庄继华面前。
“报告,中山坦克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蒋纬国少校前来听候命令。”
听到这个名字,庄继华稍微楞了下,随即上下打量蒋纬国,蓝色的坦克兵服有些皱,皮帽子紧紧的带在头上,但这张脸却与蒋经国相差很大,神情也不同,更加桀骜不驯。
“少校,你对你的驾驶技术怎么评价?”
“优秀。”蒋纬国毫不犹豫的吐出两个字:“卑职在德国受训时,驾驶技术就是优秀。”
“嗯,”庄继华点点头,以德国人的刻板认真,他能在德军中获得优秀的考评,没有几分真本事是不行的:“我们的坦克和德国坦克相比怎样?”
“T34是一款优秀的坦克,比我见过的所有德国坦克都好,T28比较差,比不上Ausf D型坦克,更不肖说PzkpfwⅣ,装甲薄不说,火力还很弱。”蒋纬国答道。
庄继华漫不经心的走过他身边,看着远处停着的一排坦克,蒋纬国转身看着庄继华的背影,他的心情有些紧张,在德国他就听说过这个人,回国后又在哥哥那里听说了这个人的很多事,他们现在的训练大纲就是这个人制定的,现在面对这个人,他的心情禁不住有些忐忑。
“少校,你如何评价你的部下。”庄继华转过身突兀的问出一个出乎蒋纬国意料的问题。
蒋纬国心中一紧,他忽然意识到,庄继华并不看重他的身份,以往不是没有高级将领来绵竹观看,其中包括陈诚在内,他们见到他之后,大多是随意的问上几句,夸奖居多。今天的庄继华显然与他们不同。
蒋纬国略微沉凝下,然后大声说:“卑职认为他们还不是合格的坦克兵,卑职此前在德国受过训,德国坦克兵一般都要经过三年训练才能上战场,我的部下还不到一年。”
“你太理想化了,我们没有三年的时间,你们最快可能在一年内上战场,只有用更严格和更刻苦的训练来弥补,你对你们的战术训练怎么评价。”庄继华问。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进行了连集团进攻战术训练,”蒋纬国答道:“坦克兵是技术兵种,可我们的士兵大多数在入伍前目不识丁,掌握坦克这种复杂的武器装备,我们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开始,这浪费了我们很多时间。”
蒋纬国说的是实情,这也是中国士兵最大的问题。坦克与步枪不同,操作的复杂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士兵的素质成了机械化部队发展的最大障碍。
庄继华凝眉思索,他到绵竹后,先花了两天时间在军部听取汇报,然后下到各个团走访,脚步几乎走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