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泽东一般是不过问战术的,可冀中非同小可,不但是华北腹心,也是太行山的粮仓,承担着整个冀察战区的粮食供给,尤其是,现在太行山上不但有八路军还有新四军,中共武装全部聚集在快区域中。

冈村宁次在冀中得手下一步就会转向太行山、对中共掌控的冀察战区发起全面进攻。若新四军在冀中损失过大,势必影响下一步反扫荡作战。

“是不是向国民党提出空军支援?”林彪忽然提出个建议。

朱德看着毛泽东,毛泽东思索片刻点头说:“好,立刻给恩来电报,让他出面交涉。”

说完之后,毛泽东语气一转变得十分严厉:“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电告他们,加强进攻,相机撤出战斗。”

参谋正要转身发电,朱德却又补充说:“把道理讲清楚,日军目的是以野口旅团为诱饵,无论是否全歼野口,都必须尽快撤出战斗,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就按老总的意思发。”毛泽东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作战室内很快有烟雾缭绕。朱德看出毛泽东心情有些烦躁,便有意抛开战事转换话题。

“主席与庄文革谈得怎样?”

毛泽东思索片刻后说:“恩来说他文武兼备,没有说错,比蒋介石更难对付。”

而在城内,庄继华同样以赞叹的口吻对宫绣画说:“早就听说毛泽东雄才大略,今日一见才明白,为何周主任那样的人都甘愿作他的副手。”

“可他还是回避了你的问题。”宫绣画听出庄继华反复询问的问题,她认为毛泽东不可能没听出,是故意回避。

“不是,”庄继华摇头说:“他是不相信,他是不相信会出现那种情况。”

宫绣画淡淡的打个哈欠:“现在毛泽东也见了,你也该心满意足了,什么时候回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一)

对这个时期中共高层领导人,庄继华所有记忆中只有毛周朱刘,本来还想与林彪聊聊,可林彪在抗大出现一次后就再也没出现过,庄继华只好作罢。

宫绣画对徐向前的表现有些不解,徐向前虽然数次出现,但表现非常沉默,他在黄埔时就不是个活跃人物,现在就更沉默了。

“他当然得小心翼翼了,别忘了,他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曾经是张国焘最大的武力支持,至少在客观上是这样,他这是明哲保身,向前也学聪明了。”

庄继华说这番话时很是感慨,前世总听这些元帅大将,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可现实社会却让他彻底明白,所谓成王败寇,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徐向前能在四方面军当上总指挥,指挥部队纵横大别山,从湖北杀到陕西,再进四川,四方面军的骄兵悍将均服从其指挥,说明其作战上的过人之处,可惜政治上的原因,他的才华早早被雪藏起来,带兵作战的机会恐怕少之又少。

与毛泽东一谈后,庄继华就再没见到任何一位中共高级领导人,不过庄继华已经心满意足了,两天后在宣侠父陪同下离开延安返回西安。

西安,十三朝古都,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巍峨的城楼,高大的城墙,街面上飘荡着带黄土味的秦腔,穿着西装的青年坐在三百年的汤锅前,惬意的喝着羊杂汤,西安人从骨子里透着股历史自豪。

回到西安不久,李之龙也从二战区回来了,见面就骂阎锡山是个老滑头,他在山西被阎锡山摆了一道,阎锡山得知他是来检查二战区的军事运输,便热情邀请他到各地看看,李之龙不虑有诈,便欣然同意,阎锡山亲自派人陪他前往。

李之龙下去后不久便发现,山西的情况与之前的各战区均大不相同。山西本就是山地,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沦陷,部队分散在敌后,各部队交通联系没有什么公路,运输全靠马车或驴车。阎锡山以前在山西建有兵工厂,晋军装备几乎全部是山西造。太原沦陷后,兵工厂大部分被毁,只有少数撤退到陕西。蒋介石借口晋军有自己的后勤补充,几乎没给晋军任何补充,阎锡山也不客气用克扣在山西的中央军和杂牌军物资来补充晋军,为此,二战区各系部队矛盾重重。

如果仅仅如此还可以调解,但山西的情况复杂还在八路军,山西省内,山脉纵横,西是吕梁山,东部是太行山,南面是中条山,北面是恒山,中间是太原盆地。抗战初始,八路军一进山西便占据了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吕梁山,在东、西、北,建起三大块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建立地方政权。开始阎锡山与八路军的关系很好,阎锡山主动邀请中共帮助建立新军,可这种良好的关系在武汉失守后破裂。

武汉失守后,国共关系紧张,阎锡山与共产党的关系同样紧张,阎锡山发现,共产党大力渗透新军,新军四个总队被全部控制了两个,剩下两个也被渗透得很厉害。阎锡山顿时大怒,暗中准备后,在四个总队中同时动手,成功夺取其中一个总队的控制权,从另外三个总队中拉出部分部队,但大部分部队被编入八路军中,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八路军的根据地,阎锡山再也无法插手。

山西境内,国共日,三方控制地互相交错,完整的交通路线只有日军有,但这条路线也是不安全的,经常遭到袭击。无论国共,所有运输路线都是迂回曲折的,在群山中摸索,必须提防敌军、土匪,以及友军,因为所有部队都紧缺。

李之龙作为军事运输总监参议,要关注的当然是后勤运输,阎锡山让人陪着他在晋南几个县走了一圈,李之龙只能无奈的承认,西南的运输方式完全不适合山西,在山西不但不能修公路,还必须破坏公路,以免被日军利用。

李之龙了解了山西的情况后,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在二战区成立驮马队,实行与其他战区完全不同的后勤体制,主要是采取分区补给,针对敌后各根据地,成立数个分区后勤站,由后勤站向该区域提供补给。此外最重要的是飞行补给,建议在西安成立一支飞行队,专门负责补给晋北和晋东的敌后部队的补给。在这份报告中,李之龙还客观评述了下山西运输的困难,就这点被阎锡山利用了。

回到克难坡,李之龙才明白阎锡山如此殷勤的原因,原来他刚刚克扣了中央调给十四集团军的一批物资,被卫立煌告到蒋介石那里,阎锡山谎称这批物资在运输途中被日军抢劫,蒋介石让戴笠派人调查。

阎锡山以李之龙的第二战区运输问题解决报告为证据和依据,坚决不承认挪用了十四集团军的物资,更提出增加二战区物资供给,否则二战区局势将变得更加危险。

李之龙这才恍然大悟,愤怒的同时,也连呼上当,但报告已经交上去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得郁闷中夹着窃喜,能给蒋介石带来点麻烦,还是让他多少有点快意。

“在田,你不能再在陕西待着了,”庄继华听完李之龙的抱怨后,忍住笑说:“去五战区,邓主任在那办学,陈铭枢也在,你要与他们保持接触,但不能让人察觉你们关系密切。”

李之龙稍微楞了下,随即明白庄继华的意思,他略想下问:“延安之行让你不满意?”

庄继华沉默下来,没有直接回答:“无论桌子还是凳子,两条腿都无法放稳的,只有四条腿才能放稳。”

“那最后一条腿是什么呢?”李之龙问。

庄继华走到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轻轻吐出两个字:“我们。”

我们,两个字很短,语气也很轻,但却象在李之龙耳边炸响一个霹雳。庄继华拥有强大的实力,李之龙是意识到的,但他却从未想过,他们能成为战后和平的另外一条腿。

“委员长想削我的权,我可以让他削,但他散不了我的势,为什么呢?正如你所说,真正愿意和我们走在一起的散不了,况且,我这几年也作了些部署,一些好苗子被我放到各地,以后五战区就是我们的大本营,你要想法把我们的人调到五战区,但你不能出面,我也不能出面,让宋希濂和杜聿明出面,李宗仁比较好说话,而且委员长有换掉他的意思,他不会为难我们的,何应钦出于对陈诚的不满,也乐于见到我们制约陈诚。”

说完之后,庄继华交给李之龙一张名单,李之龙看后有些咂舌,在重庆他几乎天天与庄继华在一起,参与了西南开发队的所有事情,却对这分名单一无所知。

名单非常详细,上面不但有这些人现在担任的职务,还有希望他们担任的职务,其中有些在部队中担任团旅长职务,此次调到五战区,均上升一级。李之龙可以断定,这份名单知道的绝不会超过三个人,自己正是那第三个人。不,是第四个人,第三个人很可能是王小山。而且很可能还有一份名单,掌握在宫绣画手中,庄继华会在需要的时候,把那些人从各个角落调出来。

“好,我什么时候走?”李之龙看完后,划根火柴将名单烧掉。

“最好明天就走,”庄继华正色说:“委员长在洛阳召开一五战区长官会议,会议结束后要去五战区视察,你赶到五战区后,向委员长解释报告的事,另外就是参议五战区的军事运输,道路交通状况,你要记住,将来我们的反攻从五战区开始,所以你要特别注意五战区的交通,后勤供应是否能充足,前年我让邓锡侯在川东北大巴山地区建了几家工厂,这几家工厂没有上报,本来这是给川军建的。”

“文革,你兜里还有那些东西?”李之龙开玩笑的问道。

“没有了,除了一些还没确定的东西,其他的你都知道。”庄继华也笑着回应:“这些东西是我最近整理出来的,那些人是我平常就留意的,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宣誓,不过我相信他们会跟着我走。”

李之龙心里没有什么芥蒂,第二天便离开西安,到五战区去了。庄继华则继续留在西安,每天优哉游哉的在附近的历史名胜地游玩,似乎天下已经太平,战火已经远去。

但战火没有远去,炮声依旧响彻全球。

在西方,德国军队前期势如破竹的攻势在斯大林格勒遇到顽强抵抗,保卢斯第六集团军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一队一队的消失在斯大林格勒的断瓦残壁间,来自莱茵河畔的条顿民族和在冰雪严寒的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民族,进行着一场意志和智慧的较量。

在酷热的中东,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再度击溃英军,突入埃及,攻抵阿拉曼地区,蒙哥马利临危受命,担任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指挥部队在阿拉曼地区建立防线。

在东方,日军迫降美菲联军后,主力一部南下,准备向新几内亚发动进攻。另一部则西进缅甸,向缅北的中英联军发动进攻,俞济时指挥远征军步步为营,一点点的消耗日军实力。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二)

“在十月之前,世界似乎处在一遍黑暗中,轴心国军队从寒冷的苏俄到酷热的埃及,从浩瀚的太平洋到雨季来临的缅甸,卍字旗和太阳旗似乎无可阻挡;可十月之后,上帝的慈悲终于降临到饱受苦难的芸芸众生中。

在阿拉曼,精明狡诈的沙漠之狐被蒙哥马利将军击败,隆美尔丢下数万士兵逃出埃及;在伏尔加河畔,骄狂的德军精疲力竭,伏尔加河就在眼前,德国人却始终无法冲到河边。

而在缅北森林中,俞济时将军统帅的中国远征军,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密支那保卫战的胜利。

这是一场艰苦的胜利……”

韦伯放下笔,推开窗户,晨曦在天边展露出一丝鱼肚白。缅北战役已经结束,远征军正在进行追击溃逃的日军。枪声炮声已经远离密支那,可他却感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远征军正确判断了日军企图,巧妙设计,先是以余程万新八军坚守八莫半个月,达到消耗日军的目的,随后将饭田祥二郎引到密支那,诱使他进攻密支那,主力则部署在密支那东北和西南,王耀武率领七十四军坚守密支那。

密支那保卫战持续了一周,日军先后攻克密支那周边的所有制高点,占领了城外的飞机场,数次攻击密支那城内,王耀武指挥全军死守,最危险的时候,日军占领了半个密支那城,王耀武亲率卫队展开反击,才遏制了日军的攻势,日军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

十一月中旬,白崇禧、俞济时指挥一零三军、112军、五十四军、新八军一部和英军十七师在外围发起排山倒海的进攻,苦战两天后,一零三军和112军从南北两翼撕开日军防线,冲进密支那,五十四军、新八军则插向日军侧后,英军十七师则进行深远距离穿插,直扑八莫。

饭田祥二郎猛然觉醒,发现上了俞济时的当,连忙从腊戌抽调十八师团和五十五师团增援,但此举早被白崇禧料定。在密支那反击的同时,中线卢汉也率部进行反击,死死缠住田中新一,田中新一只能放弃腊戌,退守帕帕尼山。

卢汉随即以六十五军牵制正面日军,自己率领五十八军向西追击,从背后攻击十八师团和五十五师团。

卢汉的行动有力的支持了密支那作战,但英军十七师却没有完成任务,未能抢占八莫,日军十八师团的知本联队抢先占领八莫,与随后赶到的英军在八莫展开激战,尽管作战已经一个月,弹药极度匮乏,但日军依旧顽强守住了八莫。

但密支那战役的结局已经无可挽回,饭田祥二郎无法阻止远征军的反攻,日本士兵挥动已经打完最后一粒子弹的三八枪,冲向蜂拥而来的中国士兵,拉爆最后一颗手榴弹。

天空中,是远征军的战机,地面上,是杀红了眼,兴奋的中国人。惨败,四个师团的日军向八莫撤退,远征军的四个军如同丛林里的四条猎豹,不断从丛林中杀出,从日本人身上撕下一块块肉。日本人仓皇逃向八莫,沿途丢下所有伤员,所有重武器。

这一次,中国军队不是稍反即止,而是坚决追击。饭田祥二郎前脚刚进八莫,后脚一零三军的前锋鲁瑞山独立师就追到,然后立刻展开进攻,似乎根本不知道,他只有一万多人,而城内的日军足有三万多,半天以后,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也赶到;黄伯韬率领的112军随即出现在八莫西南。

饭田祥二郎不敢再在八莫停留,留下部分步兵阻击,主力在当晚退出八莫,向曼德勒逃去。饭田一走,田中新一随即放弃帕帕尼山,也向曼德勒逃去。

远征军吃掉八莫日军,随即收复眉苗、昔卜、密松等城市,全军压向曼德勒。

密支那战役以日军惨败告终,此役,日军损失兵力高达六万多人,半年储备的物资消耗一空,51师团师团长中野战死,71师团师团长远山重伤,其余部队长,联队长以下军官伤亡无数。饭田祥二郎逃回曼德勒后,随即破腹自尽。

对于是否进攻曼德勒,俞济时再度与史迪威发生争执,当部队收复眉苗,攻抵曼德勒城外后,俞济时坚决停止进攻,史迪威再度愤怒,但这一次他很聪明的没有与俞济时面对面争执,而是电告蒋介石,蒋介石也没介入,而是让白崇禧从昆明飞到前线,调解史迪威和俞济时的矛盾。

让史迪威失望的是,白崇禧综合考虑全盘战局后,做出的决定与俞济时相同,停止进攻,转入休整。

“一个半月的战斗,已经让部队疲惫不堪,部队伤亡极大,物资也十分紧缺,缅北作战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曼德勒已经是我们手中的肉,什么时候吃,就看我们什么时候高兴,现在转入休整,保住缅北战役的胜果。

经过腊戌和缅北两场战役,我们已经扭转了整个缅甸战局,日军在缅甸已经丧失进攻能力,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构想进行战争。”

“史迪威将军,委员长让我转告您,收复缅甸不急于一时,”会议结束后,白崇禧将史迪威和俞济时留下:“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看到缅甸的日军,必须看到整个东南亚的日军,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或许可以攻克曼德勒,但势必将整个东南亚的日军吸引到缅甸来,这将超越我们的力量,将军,您现在有大把时间来整训部队,委员长同意将远征军按美军编制,整编出十个军,四十到五十万人,有了这股力量,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一直打到新加坡。”

“我同意整编部队,但我不得不提醒你,委员长曾经承诺,我对整编部队有全部权力,包括对人事的建议权。”史迪威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个决定,他在心里暗下决定,对远征军的整编一定要控制他手中,包括对将领的选择。

白崇禧满口答应,随后他又说:“我们有支工程部队已经在印度接受了装备,另外我们又抽调了大约三万民工,另外还要动员十万民工,计划用半年时间赶筑一条从印度雷多穿越密支那到滇西保山的公路。”

缅北战役后,中国判断日本人在半年之内无法再发起进攻,蒋介石在接到密支那大捷的消息后,立刻电告罗斯福,拟议中的中印公路可以开始构建,而在此之前,俞培棣率领的工程兵已经进入印度,美方也派出两个团的工程兵进入印度。

美方工程兵之所以来得这样快,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歇尔认为,一旦缅北战役失败,川藏公路就变得至关重要,必须拓展川藏公路,同时印度段也必须加快构筑,所以在取得丘吉尔的同意后,俞培棣率领中国工程兵进入印度作业,美方也派出两个团的工兵,印度总督府动员了五万印度民工加入筑路中。

在此之前,川藏公路一直到中印边界的乃堆拉山口,乃堆拉山口以南是锡金王国(1975年被印度吞并,成为锡金邦),英国人占领锡金后,为加强对锡金的控制,从印度构筑了到甘托克的公路,同时为了加强向西藏的渗透,英国人又构筑了从甘托克到边境地区的公路。俞培棣在印度所作的事情就是把这两条公路连起来。

雷多是印度境内的铁路交汇处,从雷多到密支那有五百多公里,从密支那到滇西边境有一百多公里,总长度为六百多公里,而中国境内的公路则早已经全部修通,工程量比历史真实要少一多半。

“委员长决定,从湖南,广西,贵州调集十万人,其中五万补充这次战役的消耗,另外五万扩编部队,这是第一批,第二批五万人在半年后到达。”

白崇禧说到这里,有意无意的看了俞济时一眼,缅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契机,在黄埔一期中,俞济时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同乡之一,他和蒋介石是地地道道的同乡,都是奉化人。

让蒋介石略微有些遗憾的是,俞济时的战绩始终不高,蒋介石将他破格提拔为八十八师师长,黄埔同学明面上不说什么,实际上心中都不太服气,俞济时也清楚这点,所以在淞沪抗战时,拼死力战,黄埔同学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俞济时取得缅北战役的胜利,这样的战绩,相信谁也不会再说什么,蒋介石完全放手提拔使用,在扩军上不以不遗余力,白崇禧相信,要不了多久,俞济时统帅的远征军将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如此,蒋介石在扶持了陈诚、胡宗南、汤恩伯后,又多了一个选择。白崇禧没有把庄继华算在内,他和李宗仁都清楚,庄继华与蒋介石扶持的这些人,有很大差距。

俞济时没有察觉白崇禧眼光中的含义,他有些兴奋,想想看,四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即将到手。从此金戈铁马,挥斥方遒,扫梨庭,直捣黄龙,成就一个军人的最大梦想。

白崇禧微微叹口气,俞济时在政治上的敏锐还是差很多,不过转念一想,蒋介石看中他,或许正是因为这点。

从会议室中出来,俞济时就看见史迪威正与韦伯在院外聊天,对韦伯他很有好感,不但是因为韦伯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为远征军说话,更主要的是,他与庄继华的感觉相同,韦伯是愿意理解中国立场的西方人。

当上远征军司令后,俞济时才理解庄继华的难处,司令和副司令从字面上仅仅只差一个字,但权责却大不相同。作为副司令只要管好自己这块就行了,可作为司令,所有的事情都要管,战前战后,兵员物资,道路交通,样样都要考虑。

俞济时想绕过史迪威和韦伯,但却没躲过韦伯的眼睛,他很快结束了对史迪威的采访,快步走到俞济时身边。

俞济时只好停下脚步:“韦伯先生,什么时候到的腊戌?”

“刚到,你们那该死的检查制度,让我不得不到司令部来一趟。”韦伯假装抱怨道。

俞济时哈哈一笑迈步向前走,韦伯在他身边问道:“将军,取得一场巨大胜利之后,你的心情看上去很好。”

“当然很好,”俞济时笑着反守为攻:“韦伯先生,刚才和史迪威将军谈些什么?”

“史迪威将军对收复曼德勒充满信心,将军您呢?”

“韦伯,”俞济时停下脚步扭头看着韦伯,正色的说:“我也想,我还想收复仰光,可是我们做不到,现在我军实力还不够,事实上,我军在缅甸的胜利有力的支援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缅北战役,日军受到重创,日本人要弥补,只能从其他战略方向抽调部队,盟军就获得喘息之机,韦伯,缅甸不是主战场。”

韦伯稍微楞了下,随即明白,这是史迪威和两任远征军司令在认识上的最大不同,史迪威的想法自不待言,中国人认为既然这里不是主战场,那么兵力就不该集中在这里,这个道理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韦伯无法判断。

“将军,我听说史迪威将军将负责整编所有远征军,您作为远征军司令官有什么想法?”

“这是委员长的富有远见的决定。”俞济时很清楚这个决定出台的内幕,没有上韦伯的当,反而似笑非笑的看着韦伯:“不过,韦伯先生,这是军事机密,你可不能在报上捅给日本人。”

韦伯笑笑:“这您放心,干了这么多年随军记者,这点我还是知道的。”

俞济时不想与韦伯搅合到一块,他一眼看见白崇禧从里面出来,可随即他就笑了,白崇禧的身边同样有个高鼻子记者,泰晤士报记者查尔斯。

韦伯顺着俞济时的目光,他不由笑道:“俞将军,我们待会再见,看来我的同行找到个大目标。”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三)

韦伯似乎没想过这话是不是冒犯了俞济时,俞济时倒没说什么,他现在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停止反击,全军转入休整,但他却还不能转入休整。俞济时从庄继华身上学到的最大的带兵方式是政治鼓动。

远征军各军相继召开祝捷大会,白崇禧俞济时等高级将领马不停蹄的到各军参加会议,给各级军官和士兵授勋,全军总共有一万多人被授予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到忠勤勋章等各种勋章。

政治军官忙着替士兵写家书,把立功喜报送回家里。对这点,来自西南的士兵非常看重,他们立功的消息会被送到街道或村里,然后会敲锣打鼓送到他们家,而他们家从此会在村里或街道昂首挺胸。

其他地区的士兵对这个倒没什么看重,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严密的组织和对出征将士的支持。

在忙碌中,变化也悄悄产生。俞济时将六十六军从东线调回,将五十八军调到东线接替六十六军,不久,蒋介石下令调张轸回国,出任晋南警备司令,第二战区副参谋长。

六十六军在缅北作战中负责守御东线,无论是饭田祥二郎还是俞济时对缅东北都不是很看重,双方都没在这个区域投入重兵,远征军只放了一个战斗力最弱的六十六军,日军也只是放了一个重建的五十六师团。

可开战之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来自九州的矿工们在恢复荣誉的雄心驱使下向六十六军发起猛攻,首先击溃新二十八师,迫使张轸放弃边境一线,退守景栋。五十六师团跟踪追击,双方在景栋爆发激战。六十六军损失惨重,张轸举止失措,龚楚紧急接过指挥权,但局势已经无法挽回,龚楚指挥部队退出景栋,退守中缅边境。

在整个缅北作战中,唯一遭到失败的是六十六军,战后自然被追究责任。挟缅北大捷的热烈气氛,俞济时以最快的动作对六十六军进行换血。他从新八军调出戴安澜担任六十六军军长,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被撤职查办。俞济时从七十四军中调出五十八师副师长蔡仁杰担任新二十八师师长;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他调,原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副师长陈啸云接任师长。

远征军在腊戌一线庆祝胜利,对比新加坡这是一遍愁云惨淡。缅北惨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吃晚饭的寺内寿一顿时愣住,好半天才喷出一口鲜血。寺内寿一心里明白,缅北战败对整个战局的影响。

从大兴安岭到东印度群岛,日本倾全国之力投入到这场军事豪赌,其中滋味,寺内寿一这样的高级将领非常清楚,现在的情况好比两个坐在赌桌前的赌徒,日本的唯一希望是不断押上筹码,恐吓对方不敢继续下注。但缅北战役让这一切落空。

缅北战役的失败,必然让盟国发现日本的窘境。为了进行缅北战役,日本停止了对新几内亚的进攻准备,从苏俄战场,从东印度群岛抽调兵力和物资,希望能一举击溃中英联军,稳定缅甸局势,形成侧翼保障,现在一切都落空了,而补充的兵力和物资却不知从何而来。

加上此前的中途岛之战,在一年内,日本陆海军遭到两场关键失败。中途岛战败,遏制了日本海军攻势;缅北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的各种弱点。

首先填补缅北损失的兵力不知从何而来,其次再次发动进攻的物资不知从何而来。

饭田祥二郎畏罪自尽,寺内寿一却不能走这一步,喷出一口血后,他还必须收拾残局。南方军司令部内灯火通明,高级军官群集会议室,可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夜,最终只拿出两个结果,任命牟田口接替饭田祥二郎担任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的首要任务就是守住曼德勒,为缅南建立一道防御屏障。其次是无限期推迟新几内亚作战。

战败的消息同样震动了东京,日本内阁震动,在御前会议上,东条英机愤怒要求参谋总长杉山元辞职,杉山元坚决拒绝,两人当作裕仁的面吵起来。

“缅北战败,六万皇军玉碎,作为指挥作战的参谋总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东条挥动拳头毫不顾忌礼仪大声叫道:“他没有对局势做出正确的估计,他已经老了,面对复杂局面无法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杉山元头顶冒汗,他掏出手帕在擦去额头的汗珠,求援似的看着裕仁,可裕仁却目不斜视,似乎没有看见。忽然间,他明白了,他已经失去了裕仁的信任,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他的判断屡屡失误,最著名的莫过三个月解决支那,现在五年过去了,战争不但没停止,反而越打越大,日本的情况越来越危险。

没有了天皇的支持,杉山元只好站起来向裕仁微微一礼,沉痛的说:“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未能为帝国尽力,臣请求辞去陆军参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