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是,庄将军不是说过吗,现在是战争时期,新闻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陕甘宁地方狭小,军事禁区很多,所以对记者有所限制。”周恩来借力打力挽回被动,把庄继华的理由也搬来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七节 曙光(一)
谈判至此陷入僵局,接下来的几轮谈判中,双方都没让步的意思,张澜他们作为发言人,面对汹涌的记者们,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宣布谈判还在进行。
四月二日,天空刚刚披上晨曦,乳白色的轻雾在乡间田野飘荡,早起的农人三三两两的出门,江面上挂着太阳旗巡逻艇在来回穿梭,几个日本兵背着上好刺刀的三八枪在甲板上无聊的抽烟闲聊,这个时候的他们是危险的,你不会想到什么时候他们会抓起枪以岸边的某个目标来练枪法,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物。
天空中隐隐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声,日本兵纷纷抬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大声欢呼,可从云层中穿出来的飞机翅膀上却印着青天白日徽章,飞机没有理会江面上的小目标,继续向北飞去。
“看报,看报,空军大捷!看报,看报,空军大捷!我空军大举出击,炸毁日军机场,炸毁日机上百架,日机对重庆的轰炸受挫!……”
报童的声音在大街上飘荡,饱受轰炸之苦的市民纷纷围住报童,喜悦在街面上飘荡,锣鼓喧天,一些组织开始组织庆祝。
较场口附近的锦秀阁茶楼的雅间里,新井与石伊面对面坐着,他们平静的听着街上穿来的欢笑声,终于石伊忍不住站起来关上了窗。
“石伊君,为什么要关上,打开听听吧。”新井平静的拨弄茶盖,这座茶楼是他到重庆后新建的据点,茶楼的所有伙计都是他们的人,所以他丝毫不担心安全问题。
石伊楞了下,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把窗户打开。房间内有沉默下来,过了一会,新井才慢慢开口:“作为情报人员,应该冷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实质。哼,反击,石伊君,你在重庆潜伏九年,你的情报网难道连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吗?”
石伊脸上微微发烫,他的情报网只能停留在低层,南京政府迁到重庆后,才在高层发展了几个情报员,新井到重庆后,他就意识到军部对他的不满和不信任,新井肯定是到重庆建立第二个情报网。
“得到一些消息,据说支那军正在策划一起行动,还没得到更具体的情报,卑职惭愧,没能及时发出警报。”石伊有些羞愧。
“呵呵,”新井露出丝笑意:“可我得到消息,黄绍紘将被调到云南接替李烈钧担任云南省主席,你知道谁将取代他吗?”
石伊茫然的摇摇头,新井淡淡一笑:“是滕杰,知道谁接替苏鲁战区司令吗?是关麟征,重庆政府还将抽调五十二军去江苏,空运已经开始了。”
“啊。”石伊有些不明白的盯着新井,不知道为何他看上去还有些高兴。新井站起来给他倒上茶:“这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蒋介石这次是下了大决心呀。”
“长官,你,……,我们可以趁机拦截空运,这可以消灭支那一个精锐军呀。”石伊有些不理解的问道,要知道关麟征虽然比不上支那将军那样受到重视,可也是支那政府军中的一员悍将,五十二军同样是支那军中的精锐。
“这次行动,支那方面非常保密,在行动结束前,所有知情人均被禁绝在基地内,我们的情报员好不容易才传递出情报,不过那时已经晚了,空运已经快结束了。”新井的语气中不免有些遗憾,可很快他就把这丝遗憾抛开了。
“不过这依然是个好消息,支那事变之所以迟迟未能结束,主要原因就是支那的所谓抗日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对付皇军,要是这个统一战线分裂,支那内战必定重新爆发,皇军即可从中渔利,各个击破。”新井长吁口气:“四年了,终于看到了曙光,石伊君难道不能为此喝一杯。”
“哟西,”石伊听着听着也露出了笑容,他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恐怕不知道,蒋介石这次的真实目的吧,相信过段时间,就会有好消息穿来。”
从技术上说,这次空运是个巨大的成功,空军为此调动了五十架B17,事先又不惜代价轰炸湖北周边日军机场,炸毁日机七十多架,自己损失四十多架,使日空军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为空运扫清通道。
五十架B17和三十架运输机持续三天,将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一万二千多人空运到江苏,把空军飞行员累得疲惫不堪,他们每天都要四趟,甚至连夜晚也在冒险飞行。
五十二军原本编在汤恩伯集团军中,可关麟征与汤恩伯有矛盾,武汉会战结束后,便从汤部中划出来,调到九战区,可关麟征与陈诚的关系也不好,陈诚将他明升暗降,将他升为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十五集团军下属都是土木系,关麟征根本指挥不动。
离开九战区固然是关麟征的愿望,可去苏鲁战区却让关麟征有些为难,到苏鲁战区固然有李仙洲这样的黄埔同学,可总体来说战区主力却是刚调去的四十七军,李先洲要在沂蒙山区,苏北的情况复杂,韩德勤、二李等部战斗力赢弱,黄桥战役就是明证,因此要求调五十二军去苏北,可陈诚却不放,最后妥协下,只同意调二十五师,这个师是关麟征的起家部队,师长张汉初是黄埔二期毕业。
国民党部队的大规模调动,没有瞒过中共的眼睛,周恩来顿时感到事态紧急,在办事处召开紧急会议,认为这是蒋介石在准备大规模内战,苏北内战一触即发。为此他们向中央和新四军发出紧急通报,命令陈粟做好战争准备,同时催促皖南新四军总部尽快离开皖南,东进苏北。
给中央的电报则是提请中央注意,做好全面破裂的准备。可中央的回电则要求他们在政治上发动攻势,团结各民主党派,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另外中央电告他们,陕甘宁已经做好应变准备,又从晋西北调回五个团,陕甘宁已经开始坚壁备战。
“中央的指示已经很明确了,董老,您在下次参政会上提出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提案,博古,现在第三厅的工作陷入停顿中,把演出队和话剧团洒出去。”周恩来忧心忡忡,如果蒋介石下决心,那这些动作很难阻止他。
在接下来的谈判间歇中,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齐出,周恩来连续拜访宋庆龄、李济深、冯玉祥等人,希望他们能出面劝说蒋介石悬崖勒马;董必武则连续与梁漱溟、史良等民主人士座谈。
国民党也不示弱,重庆宣传部和中央党部掌控的新闻报纸继续向共产党发起进攻,同时借口延安违背当初两党协议,中央日报等国民党报刊无法进入延安为理由,查封了贵阳新华日报,随后又以延安拒绝国民政府的联络小组为理由,关闭了八路军贵阳和昆明办事处,只留下重庆和西安两个办事处。
蒋介石亲自出面召集参政会的参政员座谈,向他们声明中共破坏抗战的罪行,蒋介石谈了十分钟,然后留下庄继华继续与他们座谈,自己则扬长而去。
看着蒋介石的背影,庄继华有些无奈,可他还不得不打起精神与参政员们座谈,在这个座谈会上,庄继华反复耐心的说明政府的态度。
“我们首先要求整合政治,众所周知,延安政府只是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延安至今没有允许政府人员进入,而他们在行动中也很少服从政府的命令,八路军从二战区到一战区,又到五战区,这些事前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同意,甚至连战区司令部都不知道。新四军的行动同样如此,所以目前国共争端,挑起者是共产党。华北、山东、苏北,接二连三发生武装冲突,这样的武装冲突,从抗战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究其根源就在,中央政府无法指挥延安,无法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而这种隔阂却是中共方面刻意制造的。”
可暗地里,庄继华焦急而又无奈的看着局势正朝着无法避免的方向滑去,而周恩来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不解,明面上,庄继华与他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不遗余力的向民主人士污蔑他们,可暗地里,宫绣画依旧没有停止向他们提供华北日军情报。
四月八日,张澜、黄炎培等二十多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声明,希望国共两党以抗战大局为念,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消泯分歧,共同驱逐倭寇,还我河山。
这个声明看上去不偏不倚,可无论国共都感到失望,共产党别无他法,只能继续努力争取中间力量,而国民党则稍微有些满足,继续加强军事实力。
庄继华有些走投无路了,他感到自己这中间路线要走不下去了,宫绣画叹口气,提醒他说:“你呀,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眼光为何只看到内,没看到外呢?共产国际刻意影响中共,美国可以影响老蒋。”
庄继华闻言一下子跳起来,抱住宫绣画狠狠吻了一口。
“你真是太聪明了!绣画,你真是太聪明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七节 曙光(二)
庄继华没有立刻去找苏俄大使和美国人,而是去了红岩村,拜访周恩来。当他来到红岩村时,迎接他的都是仇恨目光。红岩村内看上去依旧是那么平静,可实际上这里已经是如临大敌,贵阳和昆明办事处的人员已经撤回,因此村内显得比较拥挤。
周恩来没有出来迎接,而是让人把他引到自己的办公室,庄继华进去后四处打量,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
“周主任还是这样简朴。”
这个周主任表明了他这次来访是私人性质,周恩来淡淡一笑,从秘书手中接过茶杯,放在庄继华面前。
“我们奢侈不起来呀,我倒听说,当初西南开发时,你在葵棚里住了两年,是这样吗?”
说完之后,做个手势让秘书出去,房间内只剩下他与周恩来俩人。
“唉,这事我亏大了。”庄继华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嘴里却毫无顾忌:“当初不是房子不够吗,不少人议论纷纷,我有些生气,一激动,就定下个规矩,官大的最后搬进新居,结果就是自作自受。”
“要是贵党都能这样自作自受,那贵党就大有希望。”周恩来坐到他对面,俩人这样面对面谈话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包括黄埔的时候都不多,那时候的庄继华更多的是随意,现在的他添了几分威严,几分庄重,可外表上依然保留着几分诙谐。
可就这个人却只手改变了国民党,至少是部分改变了,依周恩来的眼光,重庆的社会组织丝毫不弱于延安,工业生产更是没法比,上百家工业企业,上百个大中小型矿山,连接西南三省的上万公里的公路,都是在这个人领导下,只花了短短九年完成的。
更为重要的是,重庆的官员队伍决不像其他各地的官员那样贪腐成风,相反还比较廉洁,因此政府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这给他们的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周主任,这次我想和您私下交流,是因为局势已经很危险了,”庄继华很坦率的说出自己的来意:“我希望你们能让步,然后我负责劝说校长停止军事行动。”
“为何我党要让步呢?”周恩来眉头微微皱起来。
“我一向主张国共合作,当年我就是不愿意参加内战才出走欧洲,回国后,与校长有约,我只对外,不对内,无论是剿共还是削藩,我都不参加。”庄继华首先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以往我都能劝说住校长,可这次,黄桥事件对他的刺激太大,他不会接受贵党在苏北发展,这里我党传统统治地区,所以我希望贵党让出苏北,否则内战不可避免,我相信贵党不会看到这个结果。”
周恩来心一抖,如果真的爆发内战,皖南叶项,苏北陈粟,都极其危险,至于陕甘宁,他认为那只是蒋介石的威胁。
“我党并不怕威胁,更不害怕战争,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在血火中走出来的。”周恩来显得十分平静。
庄继华沉默的思索着,周恩来的态度还是很强硬,要让他们让步,必须对他们作出补偿,可什么样的补偿才能让他们动心呢?他始终没找到。
“周主任,我不希望两党破裂,所以让出苏北,你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眉毛一挑,沉默会,然后抬头看着他,坚决的摇摇头:“我们不害怕破裂,不管有没有你们,我们都会坚持抗战下去,直到获得胜利。”
“我们也会。”庄继华心里有些生气了,中共的力量与国民党相比还差得远,如果两党关系破裂,华北或许会占优势,可黄河以南是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这样情况下,他们却依旧表现得如此强硬,丝毫不肯让步,宁可走向破裂,这让他难以理解。
“周主任,话我说尽了,如果你们一定要这样,那么内战不可避免。”这短短的一句话,庄继华无不沉重。
“文革,我希望你能发挥你的影响力,制止这场内战。”周恩来站起来走到庄继华面前,诚挚的看着他:“外敌当前,委员长却调了大批部队来对付我党,这是什么行为,恐怕高兴的只有日本人和汪精卫这样的汉奸了。”
“您以为我没劝吗,我早就劝过了,可我现在根本劝不住,”庄继华十分无奈又有些着急的站起来,冲到周恩来面前:“所以我希望贵党先作出让步,你们消灭了韩德勤部队两万人,攻克海安东台,下面的将领早就吵翻天,请战的电报就有数十份。你们向苏北发展,与我党冲突是迟早的事。苏北陈粟只不过万把人,绝对挡不住四十七军和二十五师的进攻,四十七军装备精良,训练都是我亲自监督,参加过南京徐州枣阳大别山作战,他们的战绩你们是有所闻的。而且关麟征也不是韩德勤那种笨蛋,内战一旦开打,陈粟绝对守不住苏北。”
“我不知道为什么,让步就这样难吗?八路军新四军都在华北,兵力集中了,获得的战果不是更大,对日军的打击不是更大吗?我早对剑魂说过,你们到苏北去的目的是落在战后,校长心里有数,这些不能摆上台面的话我都说了,周主任,你们再好好考虑下吧。”
周恩来默默的站在那里,心神电转,庄继华的态度看来是真的,他现在需要一点成绩,来说服蒋介石,可问题是中央坚持采取强硬措施,他只有按照中央的策略走。
“如果单凭装备和训练,我们早就被贵党剿灭上百次了。”周恩来还是保持着冷静:“内战一旦爆发,谁胜谁败,还很难说。”
庄继华仰天长叹:“我已言尽如此,如何选择,你们自己拿主意吧,告辞了。”
说完之后,他转身离去,周恩来默默的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良久,门被推开了,董必武和李克农一前一后走进来,他们看见脸色沉重的周恩来,心中顿时也变得十分沉重。
“恩来,他都说了些什么?”最终还是董必武开口问道。
“让我们让出苏北,阻止内战。”周恩来的语气中有些苦涩:“中央的指示很明确,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可刚才庄继华明确告诉我,如果我们不作出让步,内战就不可避免。”
“蒋介石是狗急跳墙,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一贯沉着的董必武都禁不住有些愤怒了,同时也有些担心,毕竟两党实力对比差距太大。
“对他,你不要抱任何幻想,”周恩来摇头说:“克农,你们那有什么新情况吗?”
“关麟征到苏北就任苏鲁战区司令官,连续召见苏北各主要将领,随后又巡视了苏北各地驻军情况,此外,空军又给苏北空运了三十架飞机的武器装备,全部重庆造;在西北,胡宗南成立了一个坦克旅,正在加紧训练,胡宗南已经将攻击延安的作战计划上报蒋介石,就等蒋介石同意了。”李克农几句话介绍了今天收到的情报,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内战看来不可避免。
“给中央去电,”周恩来说:“建议我党作出部分让步,让出新占领的海安和东台,以换取统一战线,另外请中央再次命令皖南新四军以主力东进,苏北陈粟兵力单薄,恐难对抗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守住苏北根据地。”
李克农点点头,董必武忽然问:“这个庄文革是什么态度?”
“他劝过蒋介石,可现在也没办法。”周恩来明白董必武的意思,便把刚才庄继华的所说的话详细告诉了他们,董必武和李克农听后也只好叹息。
轿车里的庄继华疲倦的闭上眼睛,周恩来拒绝让步,他相信这是延安给他的指令,不过,经过他这一去,他们已经了解情况的严重性,蒋介石这次绝不是嘘声恫吓,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军事打击很快便会爆发,希望延安能认识到这点,作出适当的调整。
“下面该去那里?”宫绣画问道。
“去苏俄大使馆。”庄继华揉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这是他最后的一张牌,希望共产国际能作出与他设想的动作。
苏俄驻华大使潘友新对庄继华的来访感到意外,按照外交惯例,象这样的拜访,应该由外交部事先通知,同时告诉他们要商谈的问题,而庄继华此举是违背外交惯例的。
本想拒绝庄继华,可又想到目前中国国内的局势正处在微妙和危险之中,潘友新决定还是见见庄继华。
“庄将军此来让我有些意外,不知是有何事?”简单的寒暄后,潘友新便开口问起庄继华的来意。
“大使先生对目前我国国内的事情了解吗?”庄继华淡淡地问道:“不知大使先生有何看法?”
潘友新略感诧异,他迟疑下微微点头,但他没有明言,只是看着庄继华,对这个人他以前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听顾问团团长崔可夫介绍过,这是个非常精明的人,对上他,要异常小心谨慎。
“两党关系即将破裂,内战危险空前危险,”庄继华紧盯着潘友新,想从对方脸上找到点异常,可他失望了,潘友新的脸上没有丝毫动静,他在心里叹口气:“为了贵国和我国的双重利益,我们希望贵国能影响延安,促使他们对政府作出让步。”
庄继华没有从潘友新那发现什么,潘友新却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焦虑,这种焦虑是如此严重,以致这个精明而谨慎的人都难以控制。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七节 曙光(三)
“庄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潘友新平静的问,尽管苏俄向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中苏之间也达成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但两国关系绝不像外表表现的那样融洽,依旧充满猜忌。
除了十几年前,斯大林上了蒋介石的当外,最近的大事则是在抗战之初,斯大林亲口向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承诺一旦中日开战,苏俄将以军事力量支持中国抗战,必要时可以直接出兵,可当蒋介石真的请求苏俄直接出兵时,斯大林又推三阻四,拒绝出兵援助。
其次,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可各国共产党实行推翻各国政府的活动,让各国都在敌视苏俄,因此莫斯科故意弱化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公开场合都不承认能指挥各国共产党。
庄继华微微摇头,语气有些焦急:“贵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以及贵国与中共的关系,在我们眼中不是秘密。贵国在中国有重大利益,如果中国内战再起,抗战的力量势必会被削弱,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抗战的失败,没有了中国抵抗,诺门坎和张鼓峰事件会再度发生和扩大,一旦贵国西线发生事端,日本会放过贵国吗?所以维护中国抗日民族同意战线,符合贵国和我国的共同利益。”
潘友新一直默默的盯着庄继华,心里在判断他话的真伪,支持中国抗战,拖住日本,是莫斯科制定的国策。苏俄与德国签订和平条约,并没有排除西线的危险,在德国击败法国,占领西欧后,这种危险朝更大的方向发展,而苏联的备战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既然要中共让步,贵党提出那些交换条件呢?”潘友新决定试探一下。
“这要看中共需要什么,比如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冀察战区司令,扩编八路军和新四军都行,但新四军必须退出苏北和皖中。”庄继华冷静的开出这个条件,这是他现在能开的最好价格。
“我会向我国政府报告,我对将军的焦急非常理解,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说服延安。”潘友新没有得到莫斯科的指示,也不敢随便答应,便打起了外交口吻。
庄继华见对方有送客的意思,自己要说的话也说完了,便站起来向潘友新告辞,现在就看莫斯科能不能影响延安了。
轿车缓缓启动,待离开苏俄大使馆后,伍子牛似乎耐不住车内的沉闷扭头问:“主任,现在去哪?回去还是美国大使馆?”
“美国大使馆。”庄继华闭上眼说,宫绣画在旁边轻轻叹口气。轿车开出一段距离后,庄继华猛然睁开眼:“回去,妈的,先回去。都想打,就让他们打去。”
听到庄继华有些赌气的口气,宫绣画在心里微微叹息,她知道他的压力太大,连日奔波,各方面却都不卖帐,让他心里气苦、疲惫。
“我早说过,你管不了那么多,尽人事安天命吧。”宫绣画温柔的把他揽在怀里,庄继华靠在她柔软的娇躯上,感受着那份温柔,把风景扣松开,嘴里喃喃的说:“你说得对,说得对,咱就一俗人,出来打打酱油罢了。”
宫绣画闻言有些无奈的笑笑,这个笑话庄继华早就给她们讲过,当时大家都愣住了,琢磨后才感到其中的妙味,现在被庄继华拿来消遣自己,正是恰当无比。
接下来的几轮谈判中,周恩来明显发现庄继华的精神有些萎靡,虽然态度还是那样强硬,辩论却没有前面那么敏锐了,谈判中甚至出现两次小失误,还是贺衷寒在旁边补救。
“文革,你最近怎么啦?”贺衷寒下来对庄继华在谈判中的表现显得很是不解,张冲还没察觉什么,可他却已经发现庄继华的不妥。
“没什么,只是觉得累。”庄继华有些无精打采:“我们在这里做什么,要达成协议,必须双方妥协,可现在,谁都不肯让步,哪怕是一小步也不肯让,这样的谈判有结果才有结果才有鬼了,真没意思。”
贺衷寒摇摇头,用可怜的目光看着庄继华:“文革,你呀,总是抱着那个国共合作不放,这个谈判本来就达不成协议,就是做给全国舆论看的,在政治上获得主动。只有等苏北这一仗打过之后,协议也就达成了。谈判桌上没有结果,那就只有到战场上去找。”
庄继华看看车窗外的人流,前段时间中国空军的反击,让日本人损失太大,一时缓不过来,对重庆轰炸的停止了,街上的人流变得拥挤起来,女孩子们身上逐渐变得单薄,看着这些平凡的,为生活忙碌的人,庄继华忍不住有些羡慕。
“或许你是对的,”良久,他才悲哀的说:“可这要死多少人?他们没有倒在抗日战场上,却倒在内战战场上,想起这些,我就忍不住想阻止这一切发生。”
“怎么不是呢,”贺衷寒叹口气:“可这世界上,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用不着太较真。”
“你比我更看得开。”看到消沉的贺衷寒,庄继华忍不住叹口气,他想起邓文仪,这个邓文仪到西南行营后,做事也圆滑了许多,再没有以前的冲劲了。西安事变不但改变这几个党国干将的仕途,也改变了他们的心境,他们的才干或许就这样消失了。
庄继华返回基地,却收到滕杰和李宗昉发来的电报,滕杰在电报里向他请教江苏的施政方略,李宗昉则详细告诉了关麟征到江苏后的作为。
“这个关铁拳看样子是要在苏北大展拳脚呀。”庄继华的语气中有浓厚的嘲讽味,关麟征抵达后,立刻马不停蹄的巡查苏北各部,特别是韩德勤的八十九军残部,他干脆将八十九残部收编到二十五师中,把陈泰运的税警团和宿迁、淮阴保安团合并为师,与二十五师共同组成新的八十九军。
陈泰运也是黄埔一期毕业,原来是十三军少将高参,后来又担任过八十八师副师长,参加过黄河北岸战役,后来奉派到江苏担任两淮税警团主任,下辖税警团总兵力高达七千人。
随后他又命令二李整顿部队,命令庞炳勋和李宗昉分别进驻盐城、大丰、兴化一线,同时下令北线的李仙洲、于学忠和周嵒严密监视山东八路军,在北线摆出一个防御态势。
“该怎么给他说?”宫绣画把李宗昉的电报放在桌上,抬头问庄继华。
“还能怎样,”庄继华靠在椅子上,一手撑着脑袋,悲哀的说:“他要不服从,以关麟征的性格,能给他好果子吃?仅仅一个后勤,就能卡死他。”
“那我就这样给他回电了。”宫绣画低声问,庄继华沉默一会:“一字曰拖,让他尽量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出兵,如果实在要出兵的话,千万不要分兵。”
“滕杰这份电报该怎么回?”宫绣画又拿起另一份电报问。
“告诉他,在重庆怎么作的,在江苏就怎么作。”
“可江苏孤悬敌后,完全不能与重庆比。”
“怎么能这样教条呢?江苏孤悬敌后不假,社会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将民众组织起来,减轻民众负担,让百姓生活更好。抓住这个中心,其他一切都可以随环境而变。”庄继华的语气很冷淡,宫绣画苦笑下,这段时间他的情绪始终不高,不管什么问题的回答都很简单。
虽然在谈判中占了些便宜,可周恩来却没有丝毫喜悦,庄继华的态度就说明战争已经不远了,董必武显然也有这样的感觉,俩人在回去的路上都沉默不语,该做的事都作了,接下来就看前方打成什么样了。
回到办事处,办事处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两党关系破裂在即,办事处再留下这么多人已经不合适,部分人员已经先期撤回延安。
“中央来电了。”
刚进办公室,邓颖超就推门进来,将收到的电报交给周恩来,周恩来急忙接过来,看完后,忍不住皱起眉头,然后交给董必武。董必武看后,叹口气说召开南方局会议吧。
“中央接到国际的指示,国际要求我党作出最大努力,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所以中央决定作出让步,基本决定接受冀察战区,不过要求河北察哈尔省主席由我党人士担任,另外,八路军在山西和山东建立的根据地必须得到保证,此外陕西省主席人选应该征得我党同意,其次,八路军扩编为三个军九师,新四军扩编为两军六师,国民党要提供部分武器装备。”
会议很快召开,在会上周恩来介绍了中央指示的内容,会场气氛有些沉闷,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要放弃苏北和江南根据地。
“中央决定让步,是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目前的抗战大局,也是向各民主党派表明我党的诚意。”董必武随后说道:“这个指示我们要尽快通知国民党。”
周恩来紧急约见庄继华,让庄继华有些意外,他赶紧到基地门口迎接周恩来,周恩来还是第一次踏进西南开发队的基地。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七节 曙光(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