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继华微微皱眉,不冷不热的说:“航琛兄,有什么事情,让他们派人来通报吧,况且少卿,鸣阶,马先生也都有事。”
刘航琛心知,若再拒绝,庄继华恐怕在将来就要另眼相看了,于是也答应下来。这时梁漱溟却有提出个问题。
“文革,我在定县时,发现农民对收成很在乎,要是他们发现种粮收成不高,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种粮的积极性,谷贱伤农,这种事在历朝历代都有。”梁漱溟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郑重其事的问。
庄继华神色一滞,想了想说:“那就强迫种粮,无粮不稳,只有这个办法了。”说完之后沉凝片刻,冲马寅初他们狡诈一笑:“至于怎么强迫,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了。”
“半个月以后,把计划的草稿交给我。”庄继华说完就准备走,刚转身仿佛又想起什么事,转过身来对马寅初说:“马先生,我想请你出任四川省政府的经济顾问,每月法币四百元,你看怎么样?”
“法币就算了,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薪水已经不低了。”马寅初淡淡的说,于其中不乏讽刺,这个参政员其实就是个摆设,蒋介石用高薪厚禄养的橱窗陈列物。
“文革,你先别忙走,我还有个想法。”马寅初把庄继华叫住,庄继华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
“你看是否可以在成都建一个证券交易所,为企业融资建个平台。”马寅初期望的目光看着庄继华。
这是庄继华完全没想到的,他犹豫了,证券交易所的功能很强大,可危险也同样强大,想不说,那些上市公司,就说上市条件就是个大问题,前世中国那么空壳公司是怎么上市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才是把真正的双刃剑,在现阶段,它一旦出问题,那就是万劫不复。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四节 经济改革(四)
庄继华慢慢坐回座位上,马寅初提出的问题让他十分为难,他迅速思索里面的成败利弊,那个镠先生迟疑下不满的说:“上海那个证券交易所就是应该砸烂,怎么又想起搬到成都来了,你以前不是也认为应该关闭上海证券交易所吗,怎么又要建一所了呢?”
“关闭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因为这个交易所已经完全蜕化变质,成为一所由权贵操纵的赌场,而股票证券却是企业募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经济非常重要。”马寅初见庄继华的态度,以为他不清楚证券的作用,便想向他普及下证券和证券交易所的知识。
但他的话刚落,庄继华就皱眉问:“那么怎么保证成都的证券交易所不沦为权贵的赌场呢?另外还有,有足够的上市公司吗?以目前中国工业规模来看,能有多少家上市公司?特别是如何进行监管?”
这短短几个问题,马寅初就知道不用再做什么普及了,他立刻说:“这个我有个设想,证券管理机构应该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管,这个委员会应该是独立的,成员不能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任职。”
“这些成员如何产生呢?”庄继华又问。
庄继华的问题让马寅初有个感觉,他不反对证券交易所,但却更关心证券交易的监管,这让他受到鼓舞。
“由国家财政委员会任命。”马寅初有些兴奋:“机构设置可以仿照纽约证券交易所,设主席和委员,负责监管证券交易,制定交易规则。”
庄继华想了想,轻轻摇头:“马先生,这样做是不行的,从本质上说,纽约证券交易所更像是家俱乐部,国家制定有证券交易法,国家对交易所的管理依靠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在美国,对证券交易是监管与管理分离,政府负责监管,交易所负责管理。马先生,对证券交易所我没有反对的意思,我担心的是如何监管?如何才能防止公司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让股市成为他们的提款机?所以要想建立这样一个交易所,必须首先做好这点,做到公正公开,避免受到国家机器和权贵干预,否则宁可不办。”
庄继华的态度非常坚决,证券交易就是个魔鬼,从29年到2008年,制造了无数灾难,从政界到经济界人士,对他的态度是爱恨交织,谁都无法否认他的巨大价值,可谁都不敢小窥它无与伦比的破坏力。
“文革,你懂的东西不少嘛,对证券也懂。”邓汉祥笑着问,他对证券似懂非懂,在南京时曾去上海证券交易所看过,对里面的热闹有些不解,不过他很清楚这能带来巨大财富。
庄继华心说恐怕这世界我不了解的东西还不多,他淡淡的说:“我在欧美经商时曾经涉及过证券业务,看过些这方面的资料。二九年世界性经济灾难就有它的功劳,此后美国加强了证券监管,相继制定了好几个法律。”
“证券交易的最大危害就在缺少监管,我以为建立证券交易所是可行的,便于企业募集资金,迅速恢复生产,但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上市公司必须做到财务公开,打击非法交易,内幕交易。马先生,我以为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这上面,另外还有不要事事指望政府,在有些时候,政府也是不可靠的,交易所董事会应该是个独立机构。”
马寅初沉默了,在他的设想中不是没有监管,但他寄希望于政府,依靠政府进行监管,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是个没有政府监管的交易所,因此产生大量弊端,正是吸取这个教训,他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上,但他没想到,庄继华竟然不相信政府,要回到由交易所自律的道路老路上,这让他有些失望。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所得,庄继华提出监督与经营分开的思路倒是个不错的思路。
成都各界都在等信任主席的施政纲领,但他们失望了,简朴的上任仪式后,庄继华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见他发表过任何演讲,连公共场所都很少去,不过他美貌的太太倒是惹出了一则新闻,刘殷淑带着孩子去武侯祠游览后,在武侯祠外居然受到两个不开眼的袍哥的纠缠,而且警察就在旁边。
这件事让庄继华勃然大怒,成都警察局长被撤职,由二十一军原军法处长梁宏亮出任成都警察局长,梁局长上任后立刻开展打击黑社会运动,大批称霸的各区袍哥被捕,剩下的被迫逃出成都。
除此之外新主席没有任何举动,省政府的主要官员也没有变动,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张澜出任教育厅长,张澜到任后在教育厅引进了一批教育界人士,使教育厅成为变化最大的部门。但在新闻界看不到的地方,变化却在悄悄发生。
陈公博上任之后才发现,为什么陈立夫没与他抢四川省党部主任的职位,他在这个位置上几乎如坐针毡,从省党部秘书长罗林韬到下面的各个科室全是庄继华的人,而且他们自有一套做事方法和规章制度,他布置的任务要是符合他们的做法就照办,要是不符合,就根本执行不下去,而他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除了下面的人外,庄继华对党部抓得也很紧,上任的第三天就到党部来了,陈公博还清楚记得,当庄继华来时受到的欢迎程度与他上任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中非常不舒服。
在随后的会议上,庄继华当作他的面向下面布置任务,要求各级党部加强对减租减息的复查,派出大量干部到各地调查物价和农业生产情况。
“值此国难之际,党部要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核心作用,每个党员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加强新生活运动,自觉拒绝腐化生活,……”
想起庄继华在会上振振有词,陈公博就气不打一处出来,在这个会上,庄继华毫不掩饰他要干涉党部工作的野心,丝毫没把他陈公博放在眼里。
幸亏这是陈公博,要是换了周佛海,恐怕当场就与他吵起来,陈公博则要深沉得多,他没有与庄继华当面争吵,反而在会上强调党部要支持地方政府的工作,高度评价减租减息,同时回顾了当年在广州搞减租减息的经过,暗示庄继华,我的资格要比你老得多,你不能太让我下不来台。
“陈主任,明天的头版审阅了吗?您要是同意,我们就发了。”电话里传来四川日报主编那川味很浓的普通话。
四川日报是四川党部的官方报纸,陈公博上任后规定每天的头版必须送他审阅,只有他同意后才能发,这个做法曾经遭到秘书长罗林韬和宣传处处长杜华龙的反对,经庄继华协调后,这条规定才落实下去,这更让陈公博感到庄继华的无处不在。
“我还没看完,过两个小时你再打来吧。”陈公博说完就把电话挂了,然后从文件中找出那篇文章。
文章不长,标题是《欧战时英法德的战时经济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对比了欧战中,英法德三国对经济采取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对支持战争产生的巨大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德国就是因为经济上的失败,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很快陈公博就看完了,他在心里轻轻摇头,这又是个书生常谈的话题,自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就有人提议对经济实施管制,可两年下来,经济管制依旧没影,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可是清清楚楚,孔祥熙所属财团就是利用这段时间的混乱大发国难财,要是管制起来,他们怎么发财,他才不会制定这种政策。
这让他想起在来四川之前,在武汉召开大本营会议,由于各地物价飞涨,各方对主持经济的孔祥熙多有报怨,孔祥熙为摆脱责任,把财政困难归结到军费猛增上,要减轻财政压力,就必须裁军,可以想象,这样的建议不但蒋介石不会同意,恐怕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也都不会同意,战争期间裁兵,这是在开国际玩笑。
“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用,看来四川还是缺少人才呀。”虽然心里这样想,可陈公博拿起笔准备签字同意,可转念一想感到不对,这是第几篇了?他站起来走到报架上,拿起夹住四川日报的报夹,翻看最近几天的报纸,昨天的第二版是从欧战看战时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前天是头版头条,物价飞涨对抗战的影响。
翻看数天的报纸,都有关于战时经济政策的报道。陈公博放下四川日报,又拿起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晨报等报纸,他发现这些报纸对战时经济政策的报道也同样很多,有不少是成都商界名流和大学教授的文章,商报和成都日报上面更是公开提出应对生活必需品进行管制。
看着这一篇篇报道,陈公博嗅到一丝异常。如果以前对四川的新闻管制不了解,现在他对这套管制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报道没有宣传部的同意是不可能发表的,特别是其中指责政府对物价上涨管理不力,这样的用词在往常肯定会被删掉。
“这背后肯定有文章。”陈公博查完最近的各家报纸后,仿佛看到庄继华的影子在背后摇晃,他要干什么呢?陈公博心里开始琢磨了,是不是打算把手伸到孔祥熙的领域,真要是这样,那就有好戏看了。陈公博现在很想知道庄继华要怎么作,孔祥熙会作出何种反应。
他拿起电话给重庆的汪精卫打了个电话,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汪精卫,汪精卫听后好半天才说:“公博,这与我们无关,你就坐山观虎斗吧,这事你不要冲在前面。”
电话的声音比较嘈杂,电流干扰声比较大,不过汪精卫的话他还是听清了,放下电话,陈公博就在稿件上签上同意。给汪精卫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而是探听虚实,陈公博知道汪精卫周佛海最近的举动,可在关键进度上却向他隐瞒了,这让他感到寒心。
坦率的说,他不赞成这样莽撞的与日本人和谈,汪精卫的这步棋非常危险,可一旦汪精卫真的这样走了,他改怎么办?这么多年了他一直紧跟汪精卫反蒋,他要走了,自己该何以自立。汪精卫的事让他烦躁不安,所以他根本没心思与庄继华争什么,否则拉下脸来调整党部人事,他完全可以弄些自己人进来,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陈主任,”秘书长罗林韬敲门进来,递上来两份文件:“这是各县党部交上来的各地物价调查报告,以及各地居民登记情况汇总。”
陈公博接过两份报告,这两件工作是在上次会议后,庄继华布置下去的,陈公博当时就很纳闷,庄继华为何让党部作这样的调查,不过现在他已经有些了解了。
“陈主任,您最好看看。”罗林韬见陈公博将报告放到文件堆里,没有看的意思,便好意提醒道。
“为什么?”陈公博抬眼反问道。
罗林韬心说,要不是庄主席特意提到要与你搞好关系,鬼才懒得提醒你,他平静的说:“以我对庄主席的了解,他布置这些工作,肯定是有目的的,他现在在等机会,机会到了,就会与我们谈,到时候,我们要拿出意见来。”
陈公博抿了下有些干涩的嘴唇,看来庄继华也没跟他们谈,这个发现让他心里稍微好受些:“庄主席那里送去了吗?”
“送去了。”罗林韬老老实实的答道,他见陈公博依旧没有看文件,便再度提醒:“庄主席以前就强调过,调查数据不能只来自一个方面,我估计三青团和地方政府也都有类似的报告交给他。”
陈公博点点头,心中更加确定庄继华在规划个大行动,否则事先不会作如此周密的准备。
“我马上看,”陈公博散漫的说,罗林韬见状心中叹口气,站起来准备离开,陈公博却把他叫住,犹豫半晌才慢吞吞的问:“林韬,你再党部工作有五年了吧,对庄主席了解多少?”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四节 经济改革(五)
“庄主席以前一直在重庆,主持西南开发,省党部只是他在指导下工作,没有直接在他领导下,对他的了解不多,不过,我们都知道他的要求很严格,不喜欢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的官员,要求能干实事。”罗林韬的介绍很简单,让陈公博有些失望。
罗林韬转身要走,却又回过头补充了句:“如果陈主任真想了解庄主席,可以问问组织处金处长,他是西南开发队出来的,据他说他们那边的要求更严格,”说到这里他停顿下:“其实未来的时间很长,陈主任可以慢慢了解。”
罗林韬走后,陈公博呆了一会才拿起文件仔细翻看,这两份文件内容沿袭了四川省党部一贯严谨作风,内容很是详实,数据非常清楚。
最初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周交上来的工作报告,报告的详细让他非常意外,主管官员仅凭这样的报告就可以判断下属在一周中作了什么以及他们的工作进度,在开始时他有些怀疑报告的真实性,所以他做过一次查验,结果让他惊讶,居然没有一份造假,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官僚机构的人不敢撒谎,不敢作出在其他地区常见的事。
陈公博拧开收音机,这是这个办公室唯一的高档东西,收音机里面传来播音员的声音。
“日本海军昨日在海南岛登陆,我军经过奋勇抵抗后,向内陆转进,日军占领海口,正在向琼山进攻。
中央社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向新闻界发表谈话,对中日战争表示关注,他再度重申七国条约对中国的责任,明确告诉记者,他不认为美利坚合众国会放弃这种责任。
法新社东京消息,日本外相有末发表谈话,认为中日战争迁延不绝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在支持中国,反对大东亚共荣圈,要解决中日冲突,美国就必须首先断绝对腐败透顶的蒋介石政府的支持。同时希望中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人响应近卫首相的声明。
中央社重庆消息,近日四川各地米价再度上涨,……”
陈公博听到这里又是一阵烦躁,顺手关掉收音机,日本人的进攻规模扩大了,海南岛失陷,广州很可能就要被封锁,南中国的安全也面临威胁。
失去广州,日军就很可能沿粤汉铁路北上,以往湖广熟天下足,又一块粮仓将失去,一旦退进西南,整个国家的粮食供给将由川西平原提供,这么多人口,军队,能保证吗?粮荒将持续,不知道庄继华将采取什么措施,他现在非常期待。
庄继华没让他等多久,五月初他再次来到省党部,与他一同来的还有一份文件——粮食专营计划。
“陈主任,下周我将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这个计划,今天过来没有别的事情是专门给您送文件的。”庄继华坐在沙发上乐呵呵的说道。
宫绣画坐在他侧面,平静的看着陈公博,陈公博翻看着手中文件,不动声色的说:“庄主席客气,一份文件,随便找个人送来就行,那用得着主席亲自走一趟。”
庄继华一笑:“您真是火眼金睛,说实话吧,我是想请您支持,这物价不管不行了,连我老婆都向我报怨物价上涨厉害,我都快吃不起饭了,阿淑吵着要去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哈哈,庄主席客气了,您要吃不起饭,那我不得饿死呀。”陈公博淡淡的说,手中不停,一目十行的翻看文件。
“那不一样,我的负担重,全家七口就我有工资,还只能拿七成,省主席有多少薪水,您不是不知道,平均下来,每个人头上也摊不了多少。”庄继华开始叫苦了,眼中却丝毫没有苦意,更像是在开玩笑。
陈公博抬起头面对庄继华,扬扬手中的文件:“所以你就搞出这么个东西,来解决生活问题,这可是假公济私。”
“哈哈,”庄继华大笑:“好吧,玩笑开过了,言归正传吧,陈主任,我希望你能支持我。”
陈公博有些犹豫,汪精卫的话在耳边响起,可按照他对庄继华这些年行事的了解,他一向以党部和三青团打头阵,形成舆论压制,而后才是行政机关采取行动,减租减息如此,重庆社会改革如此,这次看来也是如此,要把他推到前面打头炮。
“庄主席言重了,我刚接手四川党部,四川党部的工作与他省不同,我还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要我如何协助?”陈公博先就把自己的位置定死在协助上了,含义很明显,别指望我冲在前面。
“过几天我要在省政府召开粮食管制的会议,我希望您能在会上支持我。”庄继华收敛笑容正色道。
陈公博心中疑惑,眼镜片后面的目光闪烁不定:“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庄继华叹口气:“这些天我摸了情况,反对的不少,到时候恐怕争论会很激烈,而且即便通过,就要成立各级粮食局,这干部也是个大问题,此外还要成立缉私队,粮店粮站,等等,事情一旦展开,到时候,恐怕还要从党部调一批干部。”
陈公博心中更感奇怪了,担心是个陷阱:“为何不从西南开发队调人呢?党部人手本就不足。”
陈公博的话半真半假,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调走了一些,方劲走时带走几个骨干,省党部有小半干部是新提拔的,人手比较紧张。
“去电了,李在田回电说开发队干部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庄继华的脸色变得很快,一下子就变得愁眉苦脸的了:“我只好打党部的主意了。”
“省政府难道没有人手吗?各县也可以呀。”陈公博当然不会被庄继华迷惑。
“我信不过他们,”庄继华一点弯都不绕:“这粮食一旦管制起来,就成了紧俏物资,其中的利益可想而知,各级粮食局局长必须是清正廉洁的人。”
陈公博点点头,不过他还是不想就这样给庄继华当枪使,脑筋一转有了个主意:“庄主席,抗战开始以来,很多难民逃进川内,其中不乏有学识的青年人,可以从他们当中选拔些人才出来。”
庄继华脑中灵光一闪,高兴的站起来:“好主意,好主意,就来个公务员考试,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这也符合总理一向提倡的公务机关人员要通过考试来选择。”
陈公博愣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诺诺的自言自语:“公开招聘?公务员考试?这倒是个新奇的想法。”
“好,就这样说定了,陈主任,到时候请你来主持这个招聘考试。”
“好,这个义不容辞。”陈公博顺口答道,可随即反应过来:“庄主席,这应该是省政府负责吧?怎么又算到我们党部的工作了,我们现在是忙都忙不过来。”
“以后就这样,交叉考试,党部要人,由政府方面出面主持,政府要人,党部出面主持。三天,三天时间够吗?”庄继华说着伸出三根手指。
陈公博莫名其妙:“三天,什么三天?”
“我的意思是,给您三天时间制定个招聘考试计划,三天后将计划交给我,怎么样。”庄继华认真的问。
陈公博愣住了,宫绣画趁机敲定:“以陈主任的大才,三天时间绰绰有余,主席,你就放心吧。”
“那好就这样说定了。”庄继华站起来告辞,陈公博还没完全醒过味来,庄继华就已经出门了。
上车以后,宫绣画才乐不可支的哈哈大笑:“文革,你没见出门时陈公博的那张脸,真是太好笑了!太好笑了!”
庄继华却只是微微一笑:“陈公博应该还算老实,没那么滑头,这人的毛病就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他呀迟早要栽在这上面。”
伍子牛闻言回头:“他,陈公博?他不是挺红的吗?怎么会?”
伍子牛并不知道关于汪精卫的情报,这方面的情况只有宫绣画清楚,宫绣画当然不会解释,何况伍子牛还背着嫌疑。
“人的学识决定他的发展,可性格决定最终结果。”庄继华淡淡的看了宫绣画一眼:“绣画,你先别乐,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动作了,后面的事难说得很。”
宫绣画这才收敛笑容身体象个小孩似的将身体重重靠在靠背上:“文革,扫兴,真扫兴。”
庄继华从伍子牛一挤眼,伍子牛会意的笑笑,就转过身去。宫绣画过了一会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冲拿出手绢擦擦脸上额角的汗,漫不经心的说:“开始什么动作,有什么麻烦的?顶破天制造点麻烦,正好还免了收拾他们的借口。”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次他们不会像上次那样傻了,更何况这次恐怕还会涉及到中央的一些人。”庄继华摇头说:“最近各地都有反应,粮价突然下降,地主都在匆忙卖粮。”
“粮价下降还不好?”伍子牛很惊讶的再次转过身来:“你不是天天在说物价太高了吗,怎么粮价下降还担心?”
“这你就不懂了,粮价下降说明有人在卖粮,现在是五月,新粮还要等一个多月才上市,可以说是地主在腾粮仓,但现在粮价上涨很快,屯粮是件很划算的买卖,用不着急着卖粮,但他们卖了,为什么?”
“你说是为什么?”宫绣画这时冷静下来,这时也反问道。
“很简单,我们要控制粮价的消息外传了,所以他们才紧急卖粮;”庄继华皱眉思索着说:“另外,他们恐怕还有个目的,就是拖延,就算方案通过,他们会采取拖延措施,拖到新粮上市,然后紧急卖粮,等我们的粮食局下去购粮时,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第一炮没打响,接下来的粮店就建不起来,后面的工作也就难以展开。”
“这么说,我们是要加快进度了。”宫绣画叹口气:“让你把省政府的人换一些,结果你就换了个教育厅长,你把在田或者曾扩情叫来也行呀,现在这些人都是刘湘的人,能跟你是一条心吗,他们举荐你就是想利用你报复他们的利益。”
“这我何尝不知,”庄继华淡淡的说:“不换人是为了稳定民心。”
“他们也算民,我看是稳定官心吧。”宫绣画尖刻的说:“如果这事搞砸了,我看你以后在四川就别想作成任何事。”
宫绣画这话绝不是威胁,他深知川内这帮人的油滑,可要换掉这帮人,且不说其他,他现在也抽不出人来,倒不如利用这个班子,其实论才智,这帮人是完全足够的,就看怎么用了。
“真是伤脑筋。”庄继华嘀咕一句,干脆把眼睛闭上假寐,这事不能和宫绣画争。
三天后,陈公博交出了他的方案,庄继华看后深深为他惋惜,这人是个政务高手,他的方案简单易行,可操作性极强,真是可惜了。
拿到方案后,庄继华再不犹豫,立刻开始部署粮食专营事宜,四川日报率先进行了详细报道,头版刊载庄继华亲自撰写的《关注战时的民生》。
“……自抗战开始以来,物价上涨非常迅速,这固然有战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缺少计划,这次粮食管制就是省政府的一个尝试,取得战争的胜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计算我们手上的每一份力量,粮食也是其中之一。
此次粮食管制,是中央政府经过长期思考后做得一个重大决策。在长期战乱中,我国从未进行过类似的管制,但作为政府,关注民生是他的首要责任,不能因为战争而放弃这种责任,……”
文章一经见报,顿时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各地反响强烈,庄继华的大本营重庆新闻界率先表示支持,随后成都、泸州、南充,四川各地一遍赞扬,几乎是压倒性的支持。
“……,自卢沟桥事变后,各种生活必需品飞速上涨,现在到了必须要管制的时候了。”——重庆《渝州晚报》《物价管制迫在眉睫》
“……,在这战争的空闲中,中国政府决定对飞涨的物价进行宣战,维持蒋介石委员长派出了他的得意门生,常胜将军庄继华上将出任四川省主席,开始着力控制物价,首先就是粮食。”——《纽约金融导报》
“……,支那政府已经很难支撑战争费用,因此决定加大对国民的掠夺,粮食管制势必造成政府低价收购民众手中的粮食,再高价卖出去,以此满足腐败高层的需求,根据我们在上海银行的调查,蒋介石在上海各大银行春游现金高达六千多万银元,宋美龄也有高达三千万的存款,孔祥熙有八千万的存款,庄继华也有五千万的存款……”——上海《新亚日报》
外地的报纸庄继华不管,可省内报纸一边倒的支持让庄继华感到非常不踏实,要知道庄继华虽然对新闻进行了控制,可他却没有完全控制住所有的报纸,象成都的新新晚报,就是个在控制之外的报纸,庄继华以前的诸多政策就曾受到他们的攻击,除了减租减息和这次。
但有一家报纸却始终保持沉默,中央日报始终没有发表意见,周佛海控制的喉舌始终保持庄严的沉默。而更感到意外的是孔祥熙,他没想到庄继华到四川不久就敢采取这样的行动,这样的事情本来应该是行政院的工作,现在却被庄继华抢了,这让行政院的处境以下变得非常尴尬。
大批记者涌到行政院采访,面对记者的照相机,孔祥熙的一张圆脸绷得笔直,常见的圆滑消失得无影无踪。
“孔院长,孔院长,您如何看待四川省政府决定对粮食实行管制?”
“孔院长,您如何看待四川粮食管制的前景呢?”
“孔院长,中央打算什么时候在全国推广?”
……
听到这些问题,孔祥熙心中恼怒不已,宋霭龄四川开的广贸兴公司主要就是作粮食生意,甚至有部分粮食直接卖给了军队,如果四川粮食被管制,接下来再管制棉纱、布匹,那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