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宗南又问:“宋希濂到什么位置了?”

七十八师参谋长吴允周连忙答道:“他们已经抵达黄安。”

“怎么才到黄安。”胡宗南的语气中有些气恼。

“已经不慢了,军长,”吴允周连忙劝道:“他们连夜出发,一夜行军上百里,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难为他们?”胡宗南不悦的反问:“军情不等人,要是赶不到,让日本人全军过河,影响整个战役的发展,我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吴允周叹口气默然不语,他清楚胡宗南这是着急,但这也怨不得宋希濂,按原来的作战方案,战争重点是北线和南线,南线要歼灭谷寿夫,北线的目标是进攻费县的一零九师团和三十二师团,按照这个计划,宋希濂布置在济宁是十分恰当的。可一战区这一纵敌,菏泽方向兵力薄弱的漏洞立刻暴露,宋希濂不得不强行军赶来。

“这打的什么仗!”吴允周忍不住抱怨起来:“李宗仁白崇禧就是把压力转到我们身上,庄司令也真是的,怎么就不据理力争。”

“说这些废话干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没争?”胡宗南没好气的说,自从接到命令后,第一军上下军官的情绪都有些波动,以第一军一军三万五千之众要阻击十万日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根据命令菏泽还要留下一个师,实际能投入战斗的也就两万人,日军五倍于己,只有在黄河边挡住日军,一旦让他们过河,这两万人是肯定无法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阻挡住日军进攻的。

“联系上了,李师长来电,”通讯官抬头叫道:“日军第二十四师团在董口和旧城两处渡河,李师长率467团和572团在董口阻击,李旅长率468团在杨庄阻击,伤亡很大,李师长请求增援。”

“增援?我这里没兵,叫他顶住!至少守两天!”胡宗南没好气的说。

“军长,”吴允周连忙劝道:“李师长那里兵力是薄弱了点,不如从军直属团抽调一个营过去。”

“预备队总共才一个团,现在就投入进去,若宋希濂无法按时赶到,以后怎么办?”胡宗南焦躁的说,一个师三个旅分成三路御敌,本来就是无奈的选择,处处抵御处处薄弱,处处被动,才一天李文那里就叫苦了,林岳生那里还不知道怎样。

“林副师长来电,”通讯官再次跑过来:“日军十七师团田中旅团在北东村渡河,林副师长正与敌激战中。”

胡宗南略微点点头还好他没求援,现在情况基本清楚了,看看对面的情况,他略微沉凝下说:“从直属团抽调两个营增援李文,告诉他,这是最后的援军,再没有部队了,让他谨慎使用兵力。”

吴允周稍微楞了下,没想到胡宗南居然一下给了两个营,又不考虑预备队了?没等他问,胡宗南又说:“给宋希濂发电,限令他今晚八点以前赶到,告诉他,我这里情况万分紧张,兵力不敷使用。另外电令李铁军,抽调一个旅到前线。”

吴允周这下真的楞了,忍不住问道:“庄司令可有明令,菏泽必须有一个师防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看看这形势,对面的本间雅晴还没反应过来,他若像李文那里一样,分两处或者三处渡江,我这里立刻就得抓瞎,况且就算抽调了一个旅,他那里不也还有两个旅吗,整编以前一个师不也两个旅。让余副师长带兵过来。”胡宗南的语气平静,既想解释,又象抱怨,末了还点了余程万的将。

庄继华曾经私下里向他交代,准备调余程万到四十九集团军,胡宗南知道庄继华的意思,他这是认为余程万的官低了,胡宗南也准备放人,可随后庄继华就没了下文,他估计要么是没合适的位置,要么是战事紧张给忘记了。不过余程万也的确能打会打,虽然同为一期同学,可李铁军与他关系更近。

宋希濂在路上接到电报,他与其他人不一样,别人行军是骑马,他是坐车,庄继华送了他一辆西南汽车制造厂新生产的吉普车,坐在这个车上冬天虽然冷点,夏天却是很舒服的,这次知道军情紧急,干脆把电台搬到车上,让报务员与他同时车而行。

接到电报后,他把车停在路边,深吸一口气:“回电,我部,一定按时赶到。”

随后把参谋长叫来:“命令部队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其他一律扔掉。”

“军长,部队连夜行军,已经十分疲劳了,现在应该命令部队停下来休息。”参谋长焦急的提醒道。

“不行,胡宗南那里已经在叫苦了。”宋希濂看着路上急匆匆行走的部队,尽管天上飘着雪花,可士兵们的额角却冒着颗颗汗珠,呼出气与立刻凝成白雾,向空中飘去,在队伍上空形成一道长条状的白雾。

宋希濂咬咬牙:“命令部队,加快速度,今天务必赶到渡口。”

他刚说完,报务员又叫道:“军长,胡长官急电。”

副官接过来递给宋希濂,宋希濂见上面写着:“李师长率部在甄城以西的董口和杨庄阻击日军二十四师团,命你分兵一部,增援李师长。”

“回电,遵命,副军长钟彬率176师增援李文。”

说完之后,宋希濂也忍不住叹口气,他这支部队放在济宁,本来是准备在费县围歼战打响之际,当第十师团救援时,插向日军后背的一把刀,没想到此刻却成了救火队。

“你去骑马,参谋长跟我上车。”宋希濂指指指指副官,把参谋长拉到车上。

徐州蓝运东大举北上,这个情报迅速经上海梅机关和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传到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杉山元得报大喜继而又有些担忧。

“诸君,目前第一军进展十分顺利,可南京司令部传来情报表明,支那第一强军四十九集团军已经启程北上,诸君说说支那将军这是要做什么?”

“阁下,本间将军指挥的四个师团目的是攻击支那军的侧后,支那将军当然不会允许他们顺利插到自己的侧后。”江藤说到。

杉山元微微点头,江藤有些兴奋便接着说:“四十九集团军是支那将军最后的预备队,也可能是他准备的反击部队,这支部队一动,说明支那将军的兵力已经吃紧,我们正好加强进攻,只要击破一处,则支那将军组织的防线就会立刻崩溃,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南线谷寿夫将军这一路,只要他们打到永城,南北呼应,支那将军就算有通天之能也无法挽救局面。”

“哟西,很好,”杉山元正要下令,却忽然看见立高支助的眼神中有一丝担忧,便问:“立高君,你有什么看法?”

此刻立高支助的心里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庄继华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噩梦,担忧的是如果本间雅晴成功与谷寿夫会合,五战区的主力就将被合围,此前形成的有利局面就化为乌有。

“卑职,有些奇怪,”立高支助脑筋飞速转动,想起当初在学校,庄继华教授的那门诱导决策,这项技术一直没机会也不敢用,这次冒险用上一用,看看有没有效果:“卑职有些奇怪,根据上次梅机关传来的情报表明,支那在一战区集中大批精锐部队,这些部队都是仿照四十九集团军整编的,装备的都是德国和重庆造武器,总兵力大约三十万,这支部队维和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如果四十九集团军北上的目的是与一战区的薛岳合围本间将军的四个师团,这样支那军就有接近五十万人马,本间将军的处境将十分困难,不如现在命令本间将军停止渡河,待谷寿夫将军打到永城,或者筱原义男将军占领兖州之后再行渡河。”

“胡说!”江藤大怒忍不住站出来指着立高支助:“支那人根本没有能力吃掉十万皇军,要想吃掉本间将军,至少需要八十万支那军!”

庄继华要是在场肯定会跳起来抱着他狂啃,同时转身大骂立高支助,你狗日的,究竟是帮那边的。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四节 再战津浦(十)

“阁下,徐州南京两战证明,军部原先对支那军战斗力的估计是错误的,”立高支助毫不示弱的反驳道:“军部最新的战力对比是两个支那西南军想当于一个皇军师团,如此算来,大约是一比二到三的比例,四十九集团军的每个军相当于一个皇军师团,如此算来,本间将军的兵力就显得太薄弱了。”

“混蛋,你这是长他人威风,灭皇军锐气!”一个军官愤怒之极的跳出来指责立高,可更多的军官却默不作声,立高支助在冀中战事的准确判断已经无形中提高了他在杉山幕僚们心中的地位,也让他拥有了一批支持者。

“皇军的锐气不是声音大叫出来的,”人群中有人冷静的说,立高支助扭头一看,原来是情报科的清成小山,他鄙夷的看了看叫嚷的人,然后向杉山元说:“阁下,卑职认为立高君的判断很有道理,薛岳统帅的部队有三十万,其中包括精锐的德械师和中央军校教导队整编成的七十一、七十二军等部队,这些部队在淞沪和南京战事中已经得到证明,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不能与其他支那地方军相提并论。”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冈部直三郎这时出面支持江藤:“本间将军率领的四个师团已经在黄河边上了,支那军已经觉察我们的战略企图,四十九集团军北上就是证明,如果我们迟迟不动,而支那军趁机放弃徐州,我们的战略就会全盘落空。”

此话击中立高支助的弱点,立高支助和清成都不再开口了,杉山元看看周围,满意的点头:“诸君能清醒的分析敌我实力,我心里很高兴,立高君,你说得不错,薛岳率领的三十万支那精锐没有出现,说明支那军肯定有所图谋,这个图谋是什么呢?”

杉山元盯着江藤,让江藤心里阵阵发虚:“支那人在南京和徐州两战获胜之后,信心变强,胃口变大,这次他们盯上了本间统帅的四个师团,十万皇军。”

冈部和江藤面不改色,立高支助心中顿时后悔万分,他立刻想到,在此之前杉山元心中肯定只是个模糊的想法,但自己进言却坚定了他的判断,怎么无意中犯下这样的大错,将来怎么向先生交代。

看着立高支助阴晴不定的脸色,杉山元饶有兴趣的问:“怎么,立高君,是不是又有所想法?”

“是的,”立高连忙收敛心神,恭恭敬敬地答道:“我在想冈部参谋长的话,以支那将军的精明,他肯定发现了我们的意图,如果本间停在黄河岸边,徐州的支那军主力精锐就有可能脱逃,卑职正在两难之中,不知该如何解决。”

“不错,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杉山元对立高支助更满意了,他双手插在裤袋里,走动两步:“战场不是一地,命令香月清司,立刻调整四十一师团的攻击方向,从滑县南下,向延津进攻,缠住薛岳军主力,保障本间侧翼安全,十七师团留下不少于一个旅团在万里、张三寨一线建立阻击线,保障侧翼安全。”

他思索会又补充命令道:“增调第五混成旅到河南战场,划归三十七师团指挥。”

杉山元不知道真正为他解决问题的却是这个临时冒出来的想法,正是由于中岛康健的第五混成旅团,才挽救了北线战场的崩溃,进而陷中国军队于困境。

此刻的杉山元正沉侵在识破了中国军队作战企图的得意中,停顿一会他又严厉的说:“电令西尾司令官,加强进攻,限令三天之内打到泰安,莱芜,安滕利吉必须在三天之内攻克莒县,七天之内打到临沂,他的进展实在太慢!”

“哈伊!”众军官肃立齐声答应。

随着双方最高指挥官的谋划调整,战争的车轮高速运转起来。

黄河岸边,胡宗南和李文都没能挡住日军猛攻,在日落之前,日军突破他们的防线,胡宗南率部退进东明县城,李文随后也退进甄城,林岳生率部到东明与胡宗南会合。

当晚,宋希濂率领七十八军主力赶到东明,钟彬率领176师赶到甄城,当晚就在甄城发动反击,日军措手不及,前沿陷入一遍混乱,师团长黑岩义胜指挥后续部队发起反击,双方一夜激战,到天明,钟彬率部撤进甄城。

宋希濂的到来稳住了黄河南岸局势,可总体来看,战局依然不利,本间雅晴率领三个师团分路渡河。

日军大举渡河,窥视在旁的薛岳立刻将隐藏起来的实力全部释放,唐式遵率领二十二集团军出延津向西北方向渡过柳青河向滑县进攻,直取濮阳,准备一举切断本间四个师团的后路。

在延津以南,薛岳展开七十一军、七十二军,经长恒牛市口向方里张三寨进攻,直冲十七师团侧翼。唐式遵过河后不久即遇上从滑县南下的四十一师团。

唐式遵统帅的是刘湘的嫡系精锐,全军共十万人,其中包括刘湘的起家部队二十一军和潘文华教导师改编的精锐二十三军,基层军官三分之一以上在重庆受过训,作战方式与杨森二十四集团军和邓锡侯二十三集团军相差无几。

杨森邓锡侯等人出川之后捷报频传,两人都升了上将军,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这让唐式遵潘文华羡慕不已,加上川军战绩不凡,他们在各地都感受到民众对川军的支持,在武汉甚至发生过川军士兵下馆子老板不收钱的事,二十二集团军上下对日军也就不像其他部队那样,相反求战欲望高涨,部分低级军官对调到一战区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认为一战区没多少仗打,真正的大战在五战区。

当薛岳命令他们过河,背水向日军发起进攻时,集团军上下没有丝毫担忧,唐式遵满不在意的就答应了,全军上下像过节一样高兴,当天二十一军就在马庄率先渡河,集团军副司令兼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也率部在半坡店渡河。

二十一军渡河之后,前锋146师第二旅第873团团长凌谏衔即率部占领秦庄,随后不等后续部队就向丰庄镇攻击前进;右翼过河的二十三军也是同样如此,前面过河的148师陈烈勋团不管后续部队就占领沙沱庄,然后就向柳圈进攻,陈烈勋甚至更加大胆,手下三个营分成三路,齐头并进。

凌谏衔在占领丰庄镇后马不停蹄的向王庄镇进攻,在王庄外围阎村与四十一师团先头部队新本中队遭遇;不久陈烈勋也在老店与日军山木中队遭遇,激战立刻就两军之间爆发。

接到遭遇日军的消息,唐式遵的指挥部顿时象打了鸡血样兴奋起来,唐式遵立刻下令146师刘兆藜率领全师迎战,147师绕道小屯从王庄西北插向王庄;同时二十三军的杨国帧师则迅速前行,务必将当面日军击溃,陈万仞部从干柳树插向老店侧后。

日军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一上来就展开如此多的部队猛攻,山木中队和新本中队先后溃败,向王庄和老店撤退,刘兆藜和杨国帧毫不放弃,咬着日军追到王庄和老店。

四十一师团田边盛武接到报告时,师团部正在滑县,四十一师团是最近才在日本成立的,部队中大部分士兵是新兵,在冀中和前期的平汉路北段作战中,由于前期作战的中国军队太弱,部队没打过什么恶战,在遭到当头一棒后,前线部队有些混乱。田边深知部队的弱点,同时他也感到这支部队与以前的中国军队的不同,他们居然在没有任何试探的情况下就发起猛攻,士兵士气极高,就算只有一个班也敢主动挑战。

田边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失落和羞耻,懦弱的支那人居然如此忽视皇军的赫赫声威,必须给这些支那人以教训。

可没等他想好怎么教训支那军,前线的败报就传来,王庄和老店同时失守,两支先头部队森村大队和高冈大队被击溃,部队被颇向滑县收缩。

在滑县战斗展开的同时,七十一军和七十二军在方里和张三寨也与日军十七师团的菊池旅团遭遇,随即爆发激战。菊池面对两支中国精锐的进攻,苦苦支撑,被迫向本间雅晴求援。本间雅晴眼见渡河部队的后退受到威胁,急忙命令还在河北的三十六师团停止渡河,转而向西,阻击薛岳。三十六师团飞速增援方里和张三寨。

随着三十六师团的停止过河,白崇禧判断,战役第一阶段分割日军的目的达到。

三十六师团增援菊池之后,本间雅晴对河北的战斗暂时放心,把注意力转向东明和甄城,指挥部队发起强攻。

随着黄河两岸的激战,日军几路也发起进攻,五战区周边全线激战。

在莒县,安滕接到命令之后,深感羞愧,他的三个师团被汤恩伯死死挡在莒县以东,汤恩伯将手中的三个军分成三部,分别对上第五师团和三十九师团、十六师团、二十八师团,其中关麟征加强张轸师后,独立对付第五师团和三十九师团,王仲廉的八十五军对上山下奉文的十六师团,十三军则对上二十八师团;这三个军都是德械军,而第五师团和十六师团在上次作战中损失惨重,十六师团几乎是重建,一升一降之中,双方战斗力相差不大,正是棋逢对手。安滕一时也找不到突破汤恩伯阻击的办法,只好不顾伤亡,命令部队强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四节 再战津浦(十一)

安滕很苦恼,汤恩伯也很不好受,二十军团的实力较之上次徐州战役时更强,上次战役时,十三军还是个空架子,留在皖西整编没有参战,直到两个月前才整编完成,现在二十军团全军达到十万人。

新兵补充进来后,汤恩伯这两个月就泡在军营里狠抓训练。之所以这样卖力,这里面有他个人原因,在上次战役中,他在临沂与庄继华发生冲突,之后就被庄继华抛在一边,在最后阶段才发挥了些作用,战后论功,关麟征和王仲廉都获得了勋章,甚至连张轸都得了一枚宝鼎勋章,可他这个司令官却什么都没有,相反蒋介石接见他时,还训斥了他几句,要他以后服从命令,这让他清楚明白在蒋介石心目中,庄继华的分量比他重多了,再不敢违抗庄继华的命令。

安滕的进攻很猛烈,汤恩伯接到战区改变作战部署的通知后,立刻明白安滕的目的,他立刻调整部署,将关麟征部调到莒县正面,右翼王仲廉据守沐河以南的桥山,十三军依托左翼的浮来山阻击二十八师团。调整完毕后,汤恩伯下了道死命令,各阵地必须死守,必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放弃阵地则杀。

随着这道杀气腾腾的命令,莒县周围血战连连,双方从将领到士兵都爆发出罕见的英勇。日军拼死进攻,中国士兵一步不退,每个阵地都在血战,每个阵地都被鲜血染红,每个阵地都堆满尸体。

从南面的莒县到北面的泰安,整个沂蒙山在燃烧,张自忠庞炳勋血战莱芜,孙连仲孙桐萱死死挡在泰安。

西尾寿造见迟迟打不开局面,心中焦急,从筱原义男指挥的四个师团中调出十四师团,回撤济南,从济南渡过黄河,绕道黄河北岸,经荏平东阿在平阴西南渡河,准备直接插向东平。

对这手,庄继华早有准备,杜聿明的六十军一直没动,就是守在这里等着日军,十四师团迎头撞上早有严阵以待的六十军,双方隔河激战,十四师团三次强渡都被杜聿明打回去了,杜聿明想渡河反攻,却被庄继华制止,严令不准渡河,同时抽调张力辉师增援孙连仲,防止筱原义男突破泰安防线。

东线战局陷入僵局,北平的杉山元和南京的畑俊六都深为不满,为打开东线局面,策应本间雅晴,畑俊六一方面督促羽田尽快北上,另一方面将第七师团秘密集结在上海,这个行动他瞒住了所有人,直到最后时刻才宣布,大泽冒险将情报传来,不过已经有些晚了,日军在上海登船,当天黎明在海州湾登陆。

第七师团登陆后,击溃驻守在赣榆的当地保安团,占领赣榆,随即渡过青口河,向西北方急进,当天即占领马鞍山下的城头镇。

日军进军速度奇快,庄继华来不及反应,不得已之下,严令江苏省主席,二十六集团军司令韩德勤放弃泰州,迅速北上,从南面攻击海州。这一路毕竟太缓,无法彻底消除莒县侧翼危险。

“命令新三十八师,立刻出击,迎击第七师团,堵住第七师团的进攻道路。”庄继华神情肃然,畑俊六突然在这一线增加一个师团,兵力对比立刻向日军倾斜,畑俊六这手很阴毒,正好打在庄继华的软肋上。

“那临沂怎么办?”徐祖贻忍不住问:“还有费县,张自忠和庞炳勋那里压力也很大。”

把孙立人放在临沂,不仅仅是为了支持汤恩伯,另外还要照顾中路的张自忠和庞炳勋,他们移调走,后面要发生什么,临沂一线就空虚了。

“从二十四集团军调一个师过来。”龚楚建议道:“原作战计划已经放弃,二十四集团军集中在枣庄和临沂一带造成前后兵力脱节,不如将二十四集团军前移到枣庄和费县一线。”

龚楚本来是个比较自负的人,但这些年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从红军到国民党军,原来那股傲气早消失得无影无踪,变得小心谨慎,上次庄继华很痛快的接受了他的建议,随后他又大胆提出几次建议,庄继华都接受了,这让他信心大振,越来越敢于发表意见了。

庄继华皱眉想想后点头:“嗯,这是个办法,不过,兵力还是薄弱了一点,让新二十二师去临沂,二十军去费县,在费县以北建立阵地。”

“那徐州怎么办?”龚楚惊讶的问,新二十二师调走后,徐州基本上就成了一座空城,除了战区警卫团、宪兵团外,就没兵了。

“只要外围打得好,我们这里就稳如泰山。”庄继华平静的说。

“新二十二师留在徐州,除了保护徐州外,还有保障南线的作用,如果调走了,南线怎么办?”龚楚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追问。

“南线?”庄继华默默的想了想,肯定的摇摇头:“不会的,南线不会有问题,我们在各处都占优势。”

本间渡河后,南线的日军也展开积极行动,第九师团和十三师团恢复了进攻,与四十一军四十六军五十一六十八军沿澥河激战。

对这条路日军,庄继华还比较放心,第九师团和十三师团战斗虽然强,但毕竟只有两个师团,集结在澥河北岸的四个军总兵力有十万之多,而且四十一军五万人,全是生力军,装备丝毫不弱于日军,完全可以将日军挡在澥河以南。

而西去的第六师团和十八师团,有四十五军和五十八军,十一集团军阻击,即便不能胜,至少也可以将谷寿夫挡在永城以南。

寿县的第三师团,有二十一集团军和第二军负责攻击,在这里是三个军十万人攻击第三师团两万人,兵力对比最大,因此庄继华设计在这里发起反击。

纵观整个南线,各处兵力都占优,庄继华不认为会出问题,所以才大胆的准备将新二十二师调出徐州,增援东线战场。

对庄继华的判断,徐祖贻也找不到毛病,如果说那一路稍弱,就只能是津浦线上的澥河北岸,他的弱就体现在五十一军和六十八上,这两支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较弱,前者因为西安事变至今受到歧视,后者装备奇差,也就比重庆造出来前的川军好那么一点,不过加强四十五军后,四十五军和四十六军完全可以支撑起澥河北岸的防御。

龚楚张张嘴,最终没有反驳,他心里对庄继华的分析对比不以为然,这些年他在国民党军中混,先是在粤军余汉谋部,然后是在中央军,后来又去了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对各地军系了解较多。他在心中暗暗将各军与当初的红军作了个对比,认为无论德械师还是以顽强著称的西北军,在坚韧上与红军相比都有一定差距;这也是每当相持不下时,最后取得胜利的都是红军,可经过一年多的战斗,他认为在坚韧上,日军或许是唯一超过红军的部队,而且他的装备要远超红军,南线守军虽然多,但打到最后,结果是什么还很难说,当然这个话,他现在是不敢说的。

“命令李延年,加快速度,”庄继华忽然有些不高兴了:“怎么搞的,三天了,怎么还没发起进攻?”

李延年南下攻击第三师团,是南线作战的重要部分,庄继华希望此举能将谷寿夫的部队吸引回来部分,但寿县的战斗,首先要李延年发动,然后才是廖磊。可李延年离开利辛已经三天,居然还没发起进攻,这让庄继华难以理解,按照他事先估计,应该昨天就发起攻击。

“可能遇上什么难处了吧。”徐祖贻替李延年分辩,李延年也是黄埔一期,向以坚韧善战闻名,当年北伐受阻于临淮关,就是他坚持不退,才最终攻克临淮关。

庄继华没有接受这个解释,而是吩咐龚楚:“立刻发电询问,口气要严厉,让李延年如实回报。”

第七师团越过马鞍山后向临沂前进,在临沭镇以南山区与孙立人迎头撞上,双方立时爆发激战,孙立人抢占大、小腰子岭和苦竹山,阻击第七师团。

在南线,李延年之所以迟迟未能发起进攻,是因为他被蒙城过来的十八师团大吉联队缠住了,李延年没把这个联队看在眼里,可又不想暴露实力,因此只派了一个师与他周旋,没想到这支日军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甩不掉了,接到庄继华措辞严厉的电报后,李延年下决心,用一个旅将大吉引走,主力南下寿县。

随着第七师团在海州登陆,战场进一步扩大,从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到黄河南北的山东和河南。在这上千里的战场上,集中了中国百万大军,日本六十万大军;双方最高指挥部都意识到,打到这程度,已经形成淞沪战役以来中日双方的第二次主力决战。

对这场决战,日本方面是欢迎的,日本大本营早就希望在一次主力决战中,击溃中国军队,逼蒋介石投降。相反,中国方面却是不希望进行这样的决战,只是不知不觉中,不断投入兵力,最终造成战场无限扩大,形成主力决战之势。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五节 谋功(一)

东京,寒冷的冬季和遥远的战争没有削弱这里的喜庆,大街上依然保持过年时挂上的喜庆装饰,不少妇女端着募捐箱向过往行人募捐,街上到处都是站在路边读报的人,来去匆匆的行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目光投向那排灰色的大楼,那是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所在地。

一辆黑色轿车飞快的停在陆军大楼前,板垣征四郎矮壮的身体从车内出来,正出门的军官纷纷站住向他行礼,板垣没有回礼径直进入一楼参谋本部的作战厅。

作战厅内正是人头汹涌,将星云集,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端坐在首位,田中新一,冈村宁次、多田骏、武藤章、阿南惟几等位列两端,都看着房间中间的巨大沙盘,板垣一眼就认出这是徐州地区的地形。

“阁下。”

看到板垣进来后,包括载仁在内的人都站起来,向板垣敬礼,板垣端正的回礼,然后走到载仁面前,微微一躬,对这位天皇的叔祖,他不敢有半点懈怠。

“陛下有什么话吗?”载仁端坐不动,只是平静的问。载仁的这个动作在在场的军官看来没什么不妥,板垣施的礼是平民礼仪,载仁是皇族,贵族中的贵族,用这种方式接受这样的礼仪,没有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