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针尖还小。”

所有人都愣住了,庄继华威权日重,无论在重庆还是南京,护卫队还是黄埔同学都尊敬有加,却没想到被个小姑娘指责为小心眼。

场上顿时冷了两分钟,伍子牛和鲁瑞山互相看看,不知道该不该斥责这个胆大的女兵,伍子牛是认出了林月影,却也对她的“冒失”有些恼火。

“留下男兵倒不是瞧不起女兵,”庄继华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大胆的女兵:“从生理上说,男人比女人强壮,在情况危急时,男人可以自保,可以抵抗,女人则不行,至少概率要低很多。”

“女人也一样,我们同样也能拿枪打鬼子。”林月影不服气的瞪着庄继华,梅悠兰在旁边促狭的看着庄继华笑。

庄继华想了想,取下身上的手枪递给林月影:“拿好这把枪,留下最后一粒。”停顿一下又补充道:“给自己留着。”

“放心吧,我不会当俘虏。”林月影大模大样的接过手枪,还冲他扬扬,脸上却露出笑容,她一直想要把枪,却一直没得到,管事的军官总是说护士要什么枪,把她气得直咬牙。

“把警卫队长叫来。”庄继华转身又说,每个野战医院都有警卫队长,除了防止敌军偷袭外,还要防止有人闹事,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都是杀红了眼的,稍不留意枪就顶到脑门上了。

警卫队长很快来到庄继华面前,这是个高大的红脸膛汉子,如同许多人一样,身上的军装已经脏不拉叽的,他到庄继华面前整整军装才大声行礼:“报告司令,黄埔四期张灵甫向您报道。”

“黄埔四期?”庄继华一愣,医院警卫队队长居然是黄埔四期的,这太让他意外了,在他手下,黄埔四期都有人当上旅长了,王国斌、张力辉,这几个黄埔五期出来的都当上师长了,这个黄埔四期居然只是个小小的医院警卫队长,庄继华上下打量一下张灵甫,疑惑的问:“你是黄埔四期的?”

“黄埔四期步兵科,少尉队长。”张灵甫大声答道。

“你怎么才少尉?”

“卑职……,卑职,……,卑职,犯了军法,刚放出来。”张灵甫犹豫片刻后才说道。

“哦,”庄继华这下明白了,南京军人监狱放出来的犯事军官,军衔自然是一橹到底:“医院的安全就交给你了,医生护士,一个不少,都要给我带回江北。”

“请司令官放心。”张灵甫挺胸答道。

庄继华离开医院后,张灵甫这个名字忽然跳进他的脑子里,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在那听说过。

“张灵甫原来叫张钟麟,这小子有名,原来胡宗南的部下,就在第一师,余程万手下当团长,可后来他把他老婆杀了,老婆家里人四处告状,当地妇女联合会也上告南京,走到蒋夫人那里了,委员长下令缉拿,胡宗南想保他让他自己到南京接受审判,他沿途卖字卖到南京,军事法庭判他十年监禁。”

张钟麟杀妻案当年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庄继华还有印象,他略微点点头,不过走了两步,他又感到部队,他有印象的是张灵甫,不是张钟麟,在那听说过这个名字。

庄继华一时想不起来,不过却把这件事留在心里了,这个四期的学弟不能留在警卫队中,这是浪费人才。

回到指挥部,庄继华下令从教导总队、三十六师、二十军、四十七军中各抽出一个连,加上警卫团的一个连,全部交给梁岱,然后让梁岱将这些连队分散在两翼,向板垣发起反击。

“告诉梁岱,日军进攻都有一个前锋,每一个前锋中还有一个刀尖,他就打这个刀尖。”

所有人都不明白此举是什么意思,可随后板垣的反应让他们恍然大悟。两天后,梁岱亲自指挥两个主力团,对日军的刀尖中队发起进攻,半个小时的激战就将其全歼,板垣一下就小心了,随后发现,他的两翼出现四个中国军番号,他立刻警觉起来。

从南路进攻南京的就板垣的第五师团,南京的中国军队表现出的战斗力比在忻口遇上还要顽强,板垣立刻收缩部队。

就这个机会,庄继华立刻命令梁岱退守雨花台,二十军和四十七军撤退过江,整个南京城内只剩下宋希濂、郭勋祺和梁岱三个师。

板垣这才惊醒,随即日军大举攻抵南京城下,雨花台、狮子山炮台、太平门三大支撑点爆发激战。少数日军偷越通化门,抢攻进城,直属团和宪兵团联手将其歼灭。

庄继华站在浮桥边来回踱步,总撤退令已经下达,梁岱走草场门、郭勋祺走悒江门、宋希濂走下关,日军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攻势非常凶猛。

枪声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近,四周警卫团的士兵们都紧张的看着庄继华,直属团和警卫团在悒江门附近设置了环形防御阵地,他们是最后一道接应线和阻击线。庄继华外表悠闲,内心十分紧张,部队能不能撤下来?不过他外在表现,却让士兵的情绪稳定下来,人家身为国家中将,南京卫戍司令,还在城内,他们当小兵的紧张什么。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身边的警卫团士兵立刻警觉的抬起枪,一群士兵抬着伤员奔来。

“口令!”

“保卫南京,回令。”

“还我河山。”

“报告长官,三十六师213团请求过桥。”

“三十六师?你们不是在下关渡河吗?怎么跑这里来了?”庄继华心中震惊,三十六师跑到这里来,这绝不是好兆头,绝对出了大问题。

“报告司令,下关浮桥被炸断了。”

“被炸了?小鬼子干的?”

“不知道,我们赶到下关,桥已经断了,我自豪带着弟兄们到这里来了。”军官喘息道。

“守桥的部队呢?”庄继华脸色开始变了。

“没有看见。”

“这个情况通知了宋师长了吗?”“我已经派了三个弟兄去通知师长了。”

“好,你做得对,立刻过河。”庄继华脸气得煞白,下关码头是副参谋长周澜在那督战,下关距离前线比悒江门距离前线更近,这老小子肯定跑了。

“通知胡宗南,立刻拘捕周澜。”

少了下关浮桥,这里的浮桥运载量就要增大一倍;这不是仅仅走几千人的问题,还有武器装备,过桥时间至少要增加一倍。

“通知各部队,实在不行,在重武器打完炮弹后炸掉,只要人过来就行。”

壮士断腕,庄继华现在只能这样了,镇江失守后,日军军舰随时可能开到南京城下,情况变得更加危险了。

庄继华心情越来越急,各处的报告也一道道传来。

“105师317旅凑过来草场门过河。”

“36师106旅撤出阵地。”

“雨花台还在激战,部队撤不下来。”

……

启明星在天边闪烁,城内还有四个旅没有撤出来,肖山令带着宪兵团也过河了,天边渐渐变白,彻夜的枪声没见丝毫减弱,几辆卡车飞驰而至,卡车后面拖作大炮,车厢上坐着伤员,没有多余的交代,对上口令后,卡车驶上浮桥。

忽然悒江门内爆发一阵猛烈的枪声,庄继华一惊,连忙派人查看,原来是一股日军伪装成三十六师部队,想偷袭悒江门,被警卫团识破。

庄继华丝毫毫不担心,悒江门附近的直属团和警卫团是装备最精良的部队,所有士兵都是经过挑选,单兵战术和班排战术都是最强的,百多名小股日军还不够他们塞牙缝。

天边微微泛出红光,大队枪声越来越近,一队士兵匆忙过来,宋希濂带着三十六师最后一支部队赶到江边,看见庄继华还在江边,不由大为震惊也大为感动。

“文革,你怎么还在这里,天都快亮了,鬼子要把桥炸了,看你怎么过河。”

“我会游泳。”庄继华毫不在意的:“赶紧过河吧,要不然,你就只能当俘虏了。弟兄们!过江,赶紧过江!”

宋希濂看着师里的弟兄一个个踏上浮桥,最后他说:“文革,赶紧走,你是司令官,你得过江指挥全局。”

“等郭勋祺到了,我们一起走。”

宋希濂走后不过十几分钟,郭勋祺也赶到悒江门渡口,庄继华总算松了口气。

“翼之,你们总算到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郭勋祺,太平门距离悒江门最远,而且方向空虚处不少,要是有股日军插进来,切断他们的退路,那就真的麻烦了。

“你担负全军的安危,不该留在这里,太危险了。”郭勋祺摇头叹息,眼中却满是感激,下关码头浮桥被炸的情况他也知道,现在庄继华亲自守在这粒,未尝不是为了保证浮桥的安全。

“这一过江,南京的仗就完了,日本人暂时不会过江,最多也就攻一下浦口,让给他们就行了。以后呀,到那干活还不知道呢。”庄继华笑笑:“走,一起过江。”

“南京失守了,日军攻克了空城南京。中国人在日本人面前从容撤退,全军撤出南京,没有留给日军一个伤员,南京卫戍司令官庄继华将军命人在他的指挥部墙外用中日两国文字写上一行大字:‘日本人进南京,犹如老鼠进风箱,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纵观整个战局,日军虽然成功占领南京,但中国人却处处占据主动,日本人跟着中国人的指挥棒在跳舞。

这场战争不会因为南京失守而结束,中国人在南京向世界证明了他们的战争决心。

在南京,中国人首次取得胜利,他们击毙了两个日本将军,三个上校,差点全歼两个日军精锐师团,迫使日军付出十万人的代价,让整个中国为胜利欢呼。

南京之战让我首次认识了一位中国将军,他就是南京卫戍司令庄继华。在南京我亲眼目睹了他的勇气和智慧,最让我震惊的是,从南京撤退时,他坚持留在悒江门浮桥,与最后一批守城部队一同撤离,我采访过很多将军,东方的,西方的,从没见那个统帅数十万大军的将军有如此勇气。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战争的前景,日本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中国,看上去贫弱、卑微;可千年文明培育出的高傲却渗透到他们骨子里。当你认为他们卑微时,他们却在内心里嘲笑你的浅薄。

日本,暂时的强者;中国,永远的胜者。

……”摘自《华盛顿观察家报》驻远东记者韦伯《南京,不是战争的终点》

日本大本营下达秘密指令,为支那将军庄继华建立秘密档案,密切关注他的行踪,情报机构收集关于他的一切情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二章 津浦路防御战 第一节 湖议(一)

春天如期而至,和熙的春风吹暖了淮河两岸,冰雪开始融化,大地披上一层新绿;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田野里农夫在忙碌,战争在这一刻似乎停顿了。

战争是停下来了,攻克南京的日军继续进攻,连续攻占当涂,芜湖,过江攻克浦口和扬州,在江北占领了两个桥头堡。中国军队没有作认真抵抗,只在芜湖,薛岳率部与第五师团打了一场,在占领这些地方后,日军的攻势停下来了。

战争的车轮暂时停止下来,双方都在舔舐流血的伤口。中国军队撤出南京之后,中国大本营就发表淞沪和南京战报。中国政府宣布击毙日军二十六万,击伤十八万,缴获各种火炮二百三十八门,俘获八辆,击毁日军坦克一百五十四辆,装甲车十四辆,击落日机一千二百三十三架;中国军队自身伤亡十六万。战报引起巨大轰动,南京失守的短暂不快迅速被喜悦淹没。

日本大本营不甘示弱,随即发表战报宣布击毙中国军队五十万,击伤三十二万,俘虏三万,缴获各种火炮一百三十门,摧毁坦克二十辆,击落飞机一百二十架,日军自身阵亡三万一千人。

双方都不约而同夸大了对方的伤亡,减低了自己的伤亡。

不过,强弱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尽管攻克南京,但日本大本营和华中方面军内部却十分失望,严格的说,南京是中国军队有意放弃,南京是座空城,日军花费巨大代价占领了一座空城。中国军队消灭了十万日军后,主力轻松跳出日军包围圈。

中国方面却连续举行祝捷大会,为南京之战的有功将士授勋,蒋介石亲自到蚌埠参加南京撤退部队的祝捷总结大会,在会上发表了一连串授勋令和提升令,南京卫戍司令庄继华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升二级上将,杨森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升二级上将,蓝运东授青天白日勋章,升中将,……

随后大本营对南京撤出部队作出调整,撤销南京卫戍司令部,四十九集团军和二十四集团军调第五战区,十九集团军和十五集团军调江西,二十一集团军、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八军调武汉地区休整,胡宗南升任十七军团军团长,调归第一战区。

日军主力南调,华北日军空虚,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在山东发起反攻,收复惠民、乐陵,陵县,兵锋直逼德县。第一战区也向邯郸地区反攻,收复安阳、磁县、彭城,逼近邯郸。第二战区卫立煌向运城发起反攻。第十八集团军占领太行山,国军二十九集团军一部也进入太行山,冀中和冀东连续发生大暴动,华北遍地烽火。

为稳定华北局势,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调回华北,第七师团留驻南京地区,日本大本营批准再增加五个师团,在华北稳定之前和华中派遣军恢复实力以前,暂时停止进攻。

抗战从这一刻开始就彻底走上与前世不同的道路。

马蹄清脆的敲击地面,在泥路上踏起一阵黄色尘土,一群骑士护卫着几辆汽车沿河岸飞驰,黄土卷起漫天尘埃。

到龙子湖畔,士兵们迅速在四周布置警戒线,从轿车内下来几位高级军官,这些军官却陪着一位没有军衔的军人和一位夫人朝湖边过来。

“委员长,这就是龙子湖,据说,当年朱元璋在此撑船,竹篙落在水里,化作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因此就叫龙子湖。”说话的是位头发花白,挂上将军衔的将军:“这里产的螃蟹,壳肉盈实,膏脂丰腴,是本地的特产,待会委员长一定要尝尝。”

“哦。难怪你李鹤龄养得白白胖胖的,原来是这里的螃蟹吃多了。”蒋介石的兴致很高,此持他亲自到蚌埠主持祝捷大会,主要是目的还是劳军。虽然丢了南京,却举国振奋,消灭十余万日军,这样的胜利已经足以振奋全国军民的信心,现在连汪精卫那些低调俱乐部的人也不敢轻言失败了。

蒋介石的笑话,引来一片小声,蒋介石笑了笑又率先迈步向前,宋美龄稍微落后两步,她是代表妇女救国联合会来劳军的。

“文革,”蒋介石走了两步,停下来把庄继华叫过去:“我们一起走走,你在南京辛苦了,今天我们好好慰劳慰劳你。”

庄继华笑笑说:“李司令已经慰劳过了,把我灌得一塌糊涂,我现在一听慰劳,胃就抽筋。”

蒋介石大笑起来对李品仙说:“鹤龄,这可难得,庄文革在黄埔就以酒量好出名,宋希濂说论酒量,三个他也赶不上庄文革。”

“那里,那里,我那有那本事,”李品仙哈哈笑道:“文革厉害,打仗喝酒都厉害,那天他硬把我们喝趴下三个,他倒下是因为他在南京耗费了太多精力。”说着叹口气:“战争催人老呀。”

“路还长着呢,鹤龄将军,半生仗都打过了,怎么感叹起来了,”庄继华笑道:“看看这湖光山色,戎马崆峒,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众人说说笑笑游走在龙子湖畔,一条画坊早就停在湖边,众人上了画舫,画舫慢慢离开岸边,向湖中划去。

画舫上,一桌酒席已经摆好,桌上的主菜就是蚌埠特产螃蟹,李品仙是地主,把蒋介石夫妻请上首座,然后请庄继华坐在次座,庄继华当然不肯,坚持让李品仙坐在次座上,李品仙在去年就提升为上将,名头排在他前面,李品仙拗不过庄继华,随后杨森又坐在庄继华前面。

蒋介石不喝酒,所以大家也没怎么喝酒,浅浅喝了两杯,李品仙就殷勤的向蒋介石推销螃蟹,众人吃吃喝喝,李品仙又作了几句文,庄继华在这方面是欠缺多多,也就不怎么参与。

“文革,你对日军下一步动向怎么看?”桌上的东西迅速减少,蒋介石把话题拉到日军动向上来了。

蒋介石的话一出口,众人就把目光集中到庄继华身上,从南京出来的将领自不待言,李品仙等人却很想听听庄继华的见识,南京之战他们都判断守不住,没想到最后打出这么个结果,庄继华擅守之名,名不虚传。

“现在日军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西进,一举攻克武汉;另一条是北上,打通津浦路;不过我以为,日军必定北上打通津浦路,理由有二,西进必须冒侧翼受我集结在津浦路南段重兵集团的威胁,南京战后,日军再不敢小视我军,他不能忽视津浦路南段我军的威胁;其二,打通津浦路将华北华中连成一遍,对日军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我判断日军必然北上。”

蒋介石点点头,他又转向李品仙:“鹤龄兄,你说怎么样?”

“文革的判断有道理,”李品仙奉承了一句,其实日军北上这条路在军事专家眼中是明显的,他和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也早就认定日军会北上,第五战区的兵力实在太少,除了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和于学忠的五十一军训练和装备还像个样子,其他的什么三十一军,八十九军,五十七军都是杂牌的杂牌,现在蒋介石把南京突围出来的四十九集团军二十四集团军都留在第五战区,再加上第二战区不要的二十三集团军,这才让李宗仁松了口气:“我和李司令官也是这样判断的。委员长,日军必定北上津浦线。”

“看来你们和参谋本部的判断一致,不过武汉的防御也要加强,日军沿长江西进的可能也存在。”说完之后又转向庄继华:“文革,我打算让你任第五战区副司令,你有什么想法?”

庄继华还没说话,李品仙一愣,他没想到蒋介石居然会有这个想法,让这个头号天子门生到第五战区来,不错这个学生是挺会打仗,可黄埔出来的人会听李宗仁的吗?

“学生服从命令。”庄继华站起来说。

“南京我们打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在津浦路上打得更好。”蒋介石满意的笑了,然后鼓励道:“四十九集团军和二十四集团军可以组成一个攻击兵团,文革,你们需要多少休整时间?”

庄继华想了想说:“日军这次首创很重,没有三个月时间不会发起进攻,我估计日军发起进攻会在五月底甚至可能到六月,这段时间足够我们休整了。”

从南京退出来后,庄继华采取大踏步撤退的方案,李宗仁曾经亲自来请他留下一些部队帮助淮南防御,庄继华却把他请到部队中看,李宗仁看后就不再坚持了。

“不过,校长,学生认为第五战区还要增加兵力,”庄继华现在信心有些足了,他想在第五战区打一个更大的胜仗:“在南京,日军吃了轻敌的亏,这次为打通津浦路,日军必定调动重兵前来,要守住第五战区,淮南至少需要两个集团军,淮北和山东地区至少需要四个集团军。”

蒋介石一听就连连摇头:“我没有这么多兵力给你,参谋部认为,日军进攻会兵分两路,南北对进,为保障侧翼,也会同时向一战区发起进攻,一战区也需要增加兵力,况且,经历淞沪和南京两战,部队损耗极大,你们四川兵力补充快,其他部队的补充就没这么迅速了。”

“那把二十二集团军给我吧。”庄继华当众向蒋介石要兵,没想到蒋介石还是摇头:“武汉周围也需要防御,就看二十二集团军了。”

“要不这样,光亭的六十军和卢汉的五十八军,还有孙立人廖耀湘的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调给我。”

庄继华简直就把自己当作第五战区司令官了,开始拼命向蒋介石要兵,蒋介石还是不准:“武汉的防御也很重要。”

“校长,我漫天要价,您落地还钱,不能还没有呀,兵力不足,您让我怎么打?”庄继华双手一摊:“鹤龄将军知道,第五战区原有兵力,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是主力,可韩复榘不怎么听调动,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只有两个师,现在青岛,日军如果在青岛登陆,他们恐怕挡不住;这两支部队算是能打的,其他部队,韩德勤的九十八军两个师是江苏保安队改编,精华也早就抽走了,庞炳勋说是一个军团,其实只有五个团,战斗力有限,李司令说是一个集团军,实际就一个三十一军,还是新编部队,战斗力也不容乐观。二十三集团军、二十四集团军、四十九集团军,经过前期作战损耗很大,战力只能算七成。校长,您得给我们增加兵力。”

庄继华一副痞赖的样子让宋美龄忍不住乐了:“文革,这事也能讨价还价。”

“当然能,”庄继华振振有词的说:“兵力不足是要打败仗的,像南京那样的仗我可不愿再打了。”

“南京不是打得挺好吗?”宋美龄有些奇怪了。

“南京能打出这个结果,主要原因是日军轻敌了,淞沪战后,日军就应该休整一个月,至少应该休整半个月,而且日军的胃口太大,居然敢以两个师团作深远距离迂回,这两个师团还兵分两路,再加上,卢汉,光亭他们来得及时,我们还有一点点运气,这才打出这样的结果。下一次,我们可就没这运气了。”庄继华认真的说。

宋美龄对军事不懂,她看了一眼蒋介石,见蒋介石的脸上虽然带笑,可眼中却流露出一丝不悦,她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南京之战是蒋介石主张打的,现在庄继华却这样说,难怪他不高兴了。

“毕竟胜利了,南京撤退时,委员长天天挂念,生怕你们陷在南京出不来了。”宋美龄微笑着掩饰蒋介石的情绪,目光却不留意的使了个眼色。

庄继华一下就明白过来了,他也转换口气说:“部队最近在做总结,从士兵到军官都在作,从战术到战略,各个层面的东西都在作。我看过一些淞沪战事的总结,其中最严重的一条是添油战术,南京也是如此,我不是说南京不该守,守南京是迫不得已,当初我也是支持的。但我以为,如果当初的兵力更雄厚些,特别是光亭的六十军能更早些到达,那么战果肯定会更辉煌,牛岛和末松就跑不掉。既然我们有两个多月得准备时间,完全可以调动更充足的部队,在津浦路上再消灭部分日军有生力量,为将来的武汉保卫战打好基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二章 津浦路防御战 第一节 湖议(二)

李品仙大为叹服,倒不是庄继华这番话有多么高明,津浦路防御战的战略目的是为保卫武汉赢得充足时间,这个结论他与李宗仁商议讨论了许久才得出的,可庄继华却在这里随口而出,回想他在南京发表的种种言论,特别是为放弃南京告全国同胞书,都明确说明他对抗战的全盘战略有他自己的认识。李品仙整整衣襟,把他心里那点小心思完全抛进龙子湖了。

蒋介石还在思考,他同意庄继华所说的第五战区的作战目的,不过经过这半年多的战争,军队损耗极大,而补充却极慢,除了淞沪南京撤下来的部队,在华北作战的部队,像二十军团汤恩伯部、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卫立煌十四集团军等,他们的部队都在整补,新兵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半年,也就是说至少要到七月才有强有力的战斗部队。

目前武汉方向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杜聿明卢汉唐式遵等人的部队,薛岳罗卓英统帅的中央军还在整补,如果日军此刻西进,他只能依靠这几支部队了,为此他已经下令抽调广东和湖南部队北上了,可这些部队都是二流部队,装备和训练都差很多,战斗力很有限。

如果此时调大批部队到第五战区,那么就可能形成第二次中日主力之间的决战。而这种情形正是总参谋部力求避免的。

“现在我们不宜与日军决战,如果按照你的做法,调七八个集团军过来,那么不就又是一场决战吗?”蒋介石温言道,这还就是庄继华才有这样的待遇。

庄继华迟疑了下,蒋介石这么说也没错,如果在第五战区集结七八十万军队,显然就是决战,这与战略目的背道而驰。

“这样吧,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调到第五战区,归你指挥。”在蒋介石看来,这两个师是新部队,装备虽然不错,但毕竟新兵居多,战斗力有限,不过他还是把那个你字咬得很重。

庄继华最想要的是杜聿明的六十军,这支部队里集中了他大量亲信,可现在他精心安置培养的部队居然无法在他的指挥下作战,这无疑是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但现在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庄继华也就不再坚持了。

“另外,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也调到第五战区。”蒋介石沉凝片刻说,庄继华和在座将军又是一个意外,刚才说了,不在第五战区集中大量部队,现在又调来一个集团军,这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增加兵力总是好的,桌上的气氛又活跃起来,话题逐渐集中到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最近发表的声明上来,日本政府在攻克南京之后,一直到三月中旬,近卫文麿忽然发表这样一个声明。

“近卫这小子,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脑子短路了?”杨森摇晃着脑袋,十分不解的问,于中国作战,想要和平,却不与中国中央政府谈判,这不是闹着玩吗?

“我看见他是恼羞成怒。”李家钰淡淡的说:“他以为攻克南京,我们就该求和,可我们还能打下去,这让他有些丢面子。”

“委员长,我听说有人主张和谈?”蒋百里忽然问道。

“和谈?谈什么?除非日本人退出中国领土,否则,决不谈判。”李家钰长身而起:“谁要谈判就是卖国,就干掉他。”

“对,和谈不是不可以,但得按我们的条件来,否则就是卖国,就干掉他!”杨森也振臂大喝。

蒋介石没想到几个川军将领居然如此坚定主战,情绪如此激烈,日本人的要价太高,他根本不能接受,否则倒想与日本人谈谈,可现在……,杨森等人的表现,让他重新认识主战力量。

“看来,张群的战而后和暂时还不能执行,连这几个川耗子都主战,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蒋介石心里琢磨道。

“其相兄说得不错,日本人这是恼羞成怒了,在他们的战略中,这应该是一场速决战,攻克南京就可以结束这场战争,清点胜利果实了,可没想到,我们没有屈服,这让他们未免威胁恼羞成怒。”庄继华笑着端起一杯酒喝了,放下酒杯又说:“近卫声明可以看出日本人的自大,这完全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国际外交常理,他说不以我们为对手,那他在和谁打仗?真是笑话。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发动了战争,但什么时候结束战争得由我们说了算。”

庄继华这句话说得众人情绪上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嘲讽近卫,这些人都是军人,渐渐的言语粗俗起来,蒋介石轻轻咳了两声,众人这才感到有些尴尬,宋美龄却毫不在意的笑笑:“近卫的声明的确违背了国际外交基本原则,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另一句话,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这说明他们要在国内寻找愿意与他们合作的人,这人是谁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