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岂敢,岂敢,小妹只是学了点皮毛罢了。”梅悠兰的语气中略有些得意。

看来梅悠兰的采访结束了,几个人慢慢的往里走,柳良君一边走一边与黄明诚交谈,偶尔曾佩芹也插上几句,主要是询问延安的情况,黄明诚很热心的向他们介绍;不过他注意到,林月影很少问什么,她只是偶尔和梅悠兰交谈几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一)

罗店战场继续激战,中国空军频繁出动轰炸日军阵地,继续与日军空军展开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中国空军的P40只剩下四十二架,BF109则只剩下八架,空军四雄之一的刘粹刚牺牲。而日军的损失更加惨重,再次投入淞沪的五百多架只剩下二百三十六架,损失超过半数。不过日本强大的生产能力很快就把消耗弥补了,到十月中旬天空中再次飞满日军飞机。

淞沪战场上迟迟不能打开局面,让日本政府极为恼怒,决定从华北、东北和国内抽调五个师团再次增援上海。

十月初,中国军队利用空中暂时优势,以二十一集团军为主力在罗店大场蕴藻滨发起大规模反击,从广西赶来的桂军将士奋勇冲杀,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巨炮抗衡,一度攻入吴淞镇,将日军全线压缩至江边,但最终还是因为伤亡太重被日军反击部队推回出发地,战事再度陷入僵持。

反击失败后,蒋介石再次亲临淞沪督战,他在南翔召开军事会议调整作战部署,将整个战场划分为左右两大集团,左集团包括市区战场,长江南岸战场,由陈诚统一指挥;右集团包括杭州湾北岸,浦东战场,由张发奎统一指挥。另外应张治中的请求,免去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司令职务,改任大本营管理部部长,由朱绍良接任第九集团军司令。

左集团是中国军队的重兵集团,几乎所有精兵都在这个集团,第九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包括桂系王牌第七军),薛岳的第十九集团军,另外还有胡宗南第一军,俞济时第七十四军,黄杰的税警团,这些部队都是清一色德械装备,另外还有军事委员会直属的两个重炮团,两个重炮团装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150mm榴弹炮,总兵力高达六十万人。

与之相比右集团就太寒酸了,只有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而且这两个集团军还被大大削弱,原有接近八个师的兵力被抽调了三个到左集团。但日军的攻击重点在长江南岸,这样的部署未可厚非。

在所有参加会议的将领中,新开到的二十四集团军司令杨森最得意,所有部队中只有他的部队齐装满员,而且部队装备也更好。在经过南京时,把正副总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都震住了。到淞沪后,凡到过他的部队的都极为震惊。像二十一集团军,六零迫击炮这就装备到团一级,桂军主力王牌第七军,也就装备了二三十门大炮,中央军德械师装备的炮也不过六七十门。可他的部队一个师就装备各种火炮上百门,每个师还有一个防空营,这种火力在中国从未出现过,让几乎所有将领羡慕妒忌。

在蒋介石宣布调整之后,陈诚接着宣布左集团的调整,由二十四集团军的二十军接替第一军在罗店的防御,四十七军接替月浦阵地;薛岳第十九集团军接手大场蕴藻滨阵地,七十四军加入苏州河西岸,由朱绍良指挥。第一军和十八军伤亡过大,后撤南翔休整补充。

陈诚的部署不能说有私心,罗店是主战场,第一军在罗店硬顶了日军半个多月的进攻,伤亡超过半数,连军长胡宗南都准备操枪上前线了,撤下去整补无可厚非;十八军是他的心头肉,参战时间长,伤亡也很大;此外始终在第一线作战的第九集团军的伤亡也很大,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个师已经补充了四次,人员极端疲惫,但现在已经没办法再让他们撤下去休整了。

陈诚宣布完后,蒋介石特意对杨森说:“杨司令,罗店和月浦是淞沪战场的两大支撑点,罗店一直是日军的攻击重点,第一军在那里守了半个月,伤亡很大;而月浦则隔绝了川沙口和吴淞两块登陆场,迫使日军在两块孤立的区域作战;杨司令你们的任务很重,务必守住这两块阵地。”

“请委员长放心,我川军将士上不负国家重托,下不负川民期望,一顶以死报国,绝不丢弃阵地,若阵地有失,我杨森愿拿脑袋抵罪。”杨森唰地站起来大声答道。

“好,很好。”蒋介石满意的点点头:“你坐,自抗战开始以来,军心民心大振,四方勇士锐意赴难,绝无畏缩,我们一定能打好这一仗,告慰全国民众,向世界宣示我们的决心!”

蒋介石在会场振奋军心,可散会后,陈诚白崇禧却聚集到他的休息室内,陈诚提出适时从上海撤退,把日军引到吴福线,以消耗其实力,然后再一举歼灭之。白崇禧早在南京就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可既然陈诚也这样说,他也再度提出从上海撤军,并重新说明他的理由,上海作战的战略目标即将实现,再打下去得不偿失,前段时间我军还有短暂的空中优势,可现在空军损耗太大,战力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日军将重新夺得空中优势,到那时我军再撤退就晚了。

但他们俩人的建议再度被蒋介石否决,蒋介石有些激动又十分坚决的说:“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上帝帮助自助者;关于中日问题的布鲁塞尔会议就要召开了,如果这时我们从上海撤退,会在国际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布鲁塞尔会议很可能作出对日本人有利的决定,无论如何我们要守到布鲁塞尔会议结束!”

陈诚和白崇禧无言以对,白崇禧心中暗自摇头,早些天宋美龄的那个侄女就在报上公开宣称布鲁塞尔会议不会有任何结果,可蒋介石就是听不进去,也不知道他是犯哪门子邪了。

就这时钱大钧进来报告杨森求见,蒋介石稍微楞了下,挥手让杨森进来,问他什么事。杨森老老实实的说:“委员长,我在武汉时遇见文革,他请我把这封信亲手转交给委员长,同时他让我向委员长转达一句话,警惕金山卫,如果日本再次增兵,登陆点必定是金山卫。”

蒋介石陈诚白崇禧互相交换一个眼神,蒋介石撕开信封,白崇禧却惊讶的问:“日本再次增兵?他有情报吗?”

上次王小山报告的黄浚的情报最后证实属实,在许阁森的轿车被炸后,南京展开大规模排查行动,黄浚落网,很快他就承认了充当日军间谍的事实,廖雅权随即被捕,带动日本在南京部署的间谍网几乎全部被破获,中统(原调查科改为中央党务调查局,简称中统;戴笠的特务处改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在这次行动中荣立殊功。戴笠很快得知中统立功的缘由,他开始向庄继华要人了,不过中统的动作更快,徐恩增的动作更快,那天向蒋介石汇报之后,转身就通过花春向庄继华要人了。

他们的举动让庄继华既高兴又生气,向日本派潜伏人员是他早就提出过的,可直到今天他们也没作出具体成绩,这不能不让他失望之极。两家要人,庄继华也感到不好办,说实话他谁都不想给,这两个间谍算十万大军毫不过分。不过考虑之后,他还是决定交给徐恩增,主要是王小山已经与徐恩增发生联系了,不过也不完全给他,而是让王小山在上海建立联络站,这个联络站只负责联络大泽,不与中统在上海的任何机构发生联系,也不参加他们的任何活动。大泽的情报通过三道手续,第一道接受情报,第二道翻译成密码,第三道发送,密码与报务员分开。

黄浚间谍案给白崇禧留下太深印象,他认为庄继华的那个罗汉又在提供情报了,但实际上这次庄继华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军事才能判断的。

“这我不知道,”杨森双手一摊:“他在武汉检查后勤准备,我们也就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认为日军如果迟迟不能在长江南岸打开局面,就必然增兵,而长江南岸的滩头阵地容纳不下那么多军队,日军必然别寻途径,金山卫就是最好的地点。”

以白崇禧的军事素养话出口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和陈诚这些天一直焦虑于淞沪战事,伤亡实在太大,这次不同于内战,没有人保留实力,无论是杂牌还是中央军均全力以赴。蒋介石出手就是最精锐的三个御林军,远在西安的黄埔起家部队第一军也调来了,桂系起家部队第七军调来了,何健主力三十五军调来了,余汉谋的粤军第一军调来了,这些都是各派系最精锐的部队,全部打成残废。

焦虑如此,思维暂时固化,一直以当面的日军为对象,殊不知日军还可以再度增兵;而长江南岸已经吸引了中国军队的全部力量,正好成为日本人诱敌的陷阱,如果再派一支部队,在金山卫这个软肋上插一刀,淞沪战线势必全面崩溃。

蒋介石这时看完庄继华的信,信上的内容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庄继华更进一步提出,无论如何都要在吴福线上保留两个整军,另外在松江保留一个整军。

蒋介石看完之后顺手把信递给陈诚,陈诚看后又交给白崇禧,等白崇禧看完后,蒋介石才把目光从窗外收回来。

“你们说说,怎么样?”蒋介石心中有种说不清的滋味,他有些怀疑庄继华的目的是把二十四集团军留在吴福线,可又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怎么作。

“我看可行。”白崇禧首先表态,淞沪战事他已经不想打了,如果抽调军队导致罗店大场失守,正好也顺势结束淞沪战事:“就从二十四集团军和十九集团中各抽调一个军防御吴福线,利用那里的国防工事打击日军。”

“那上海怎么办?丢给日本人?”蒋介石的语气很不高兴:“国际影响也不顾了?”

“就算要抽调部队也不能抽调我们川军,一枪不放就往回走,对部队的士气不利。”杨森这时说道:“陈司令刚重新调整部署,立刻就变,这也不好,不如这样,第一军和十八军不时撤下来整补吗?干脆直接拉到吴福线上整补,半个月内将江浙的保安团补入这两个军。洪君器在武汉的后勤部存储了一批重庆产的武器弹药,让他立刻送一批到南京上海,在武汉还有个运输中队,有八十多辆道奇卡车,全部调过来。”

“八十多辆汽车,这庄文革口袋里到底还有多少好东西?”白崇禧很是意外忍不住问陈诚,后者报以苦笑,他也不知道。

“这些汽车都是重庆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杨森略有些得意的笑道,这些东西他也有股份:“文革这些年在四川搞西南开发,前几年还看不出来,这一年多好东西一样接一样的出来,你看我们川军的装备就知道了。”

他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陈诚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罗卓英和朱绍良都向他抱怨,中央搞西南开发,好处全让川军拿去了。看看川军的装备,比中央军强多了。

“你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嘛。”白崇禧注意到陈诚的神色,便替杨森,更确切的说是替庄继华分辩了一句。

“那金山卫呢?”蒋介石没管那些,装备川军是早就说好的事情,他现在不放心的是金山卫,把第一军和十八军调去守御吴福线是个好主意,布鲁塞尔会议在十一月初召开,只要再守上一个月,他就从上海撤军,估计那时候这两个军也才整补完。杨森是不了解情况,江浙的保安团早就补充进部队了,要补充只有从江西和安徽,甚至湖南湖北调保安团过来了。

保安团有点像重庆的预备役,但比预备役更专业,平时维持治安,剿剿土匪,一般不出省作战,有些地区的保安团还不出县。这些保安团在正规军损失过大时,立刻可以作为补充加入正规军中。

“从河南调来的吴克仁部和六十二师调往松江,六十二师在一线也很久了,同样需要整补。”陈诚叹口气说,这两支部队的实力都不强,可他现在也无法了。

“这两个师战斗力不强。”白崇禧有些担心,吴克仁是东北军系统,西安事变后调到豫北,卢沟桥事变后在平汉线作战,参加了接应二十九军撤出平津的战斗,损失同样很大,而且由于西安事变的仇,中央对东北军一系的补充很不充分。

“健生,二十一集团军不一样要整补吗,干脆让他们去松江整补,你看如何?”蒋介石的脑筋忽然开窍了。二十一集团军发动的攻击失败后,全军伤亡很大,也要退下来整补,既然如此那就拉到杭州湾北部整补,如此加上第八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的部队,怎么也能挡几天了,有那么几天,无论增援还是撤退,时间都算充裕。

白崇禧稍微沉凝下,他心里清楚二十一集团军虽然是桂军主力,但桂军装备本身就比中央军要差,加上损失很大,若日军不来则罢,若来二十一集团肯定挡不住,但这个话不能说,特别是不能由他来说。

“既然委员长点军,那二十一集团军责无旁贷,不过,委员长二十一集团军在前期反攻中除了人员以外,武器弹药的损耗也很大,要尽快补充。”

这个要求蒋介石当然不会拒绝。

十月十四十五两天,淞沪战场出现罕见的平静,中日两军都在调整部署,准备应付即将爆发的新一轮激战。

战场上的平静让军人心里发慌,松井石根心中十分郁闷,军部传来的消息,新增援的部队由第六师团、十八师团、一一四师团,外加国崎支队组成第十军,由柳川平助统帅,虽然名义上仍然归他指挥,实际上单独在杭州湾以北的金山卫、全公亭、金丝娘桥、漕泾登陆,而后进攻松江,拿下松江后沿京杭公路直接杀向南京,包抄支那政府所谓的国防线。

投入战争已经快两个月了,中国军队的表现让他有些意外,多少次从望远镜里看到支那士兵冒着发起持续不断的进攻,他先后投入第九师团和十六师团,可一个月过去了,中国军队的阵地巍然不动,所有进攻都在这块阵地上撞得四分五裂。

除了罗店外,另一个作战重点是大场,他在大场投入了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和李春山支队。这个李春山原是东北军,九一八之后参加过义勇军,后来投降日本人,当上汉奸,这次到淞沪参战,日军本着以华治华的原则,从东北调来两支伪军,李春山和于芷山;其中于梓山在虹口参战。对大场的进攻同样遭到失败。

迟迟未能占领上海,天皇陛下裕仁都开始关注上海战事,这次增兵就是天皇推动的,坚决反对增兵的石原莞尔宣布辞职。

石原一直反对扩大战争,多次阻挠增兵,相反他还在策动近卫首相与蒋介石面对面谈判,并且公开嘲笑杉山元的“三个月击败中国”的论断。

持续一个多月的激战,与中国军队相同,日军参战的师团伤亡也同样惨烈,国内两次送来新兵整补,可战局还是僵持不下,而中国军队也在继续调兵遣将。

“看来只能在金山卫登陆了,真是没办法,这些该死的支那人。”松井愤愤不平的自言自语道,与北方的同僚相比,他的功绩小多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二)

“司令官,梅机关传来情报,支军又有一个集团军开到,是来自四川的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官叫杨森。”正当松井烦躁时,参谋长原田雄吉又给他火上添油。

“哟西,大大的好。”松井石根面上满不在乎,心中却很是苦涩,中国的军队真多,在开战之初,军部判断地方实力派不会真心为蒋介石出力,所以他们在对外宣传上都只提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就是告诉那些地方实力派,只要他们不插手,皇军就不会针对他们,可这两个月,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的军队都出现了,现在连四川的军队也到了,恐怕再过几天云南的军队也会到来。仅仅是军队还没什么,可现在他的部队损失很大,先期投入的第三师团和一零一师团损失过半,市区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在三次补充后,人数依然只有原先的一半。

“司令官,目前我军四个师团被割裂在市区、川沙口、吴淞三个地方,支那军炮火虽少,但由于登陆场地域狭窄,依然给我们造成很大伤亡,我们的海军炮火给支那造成很大伤亡,可我们的部队伤亡也很大,”原田雄吉有些担忧:“目前我军要想吸引住支那军,使柳川司令官顺利在金山卫登陆,必须再增加一个师团的力量,否则将无法完成任务。”

增兵,已经增加过一次了,松井石根内心很是恼怒,也有些羞愧,从开战到现在已经增兵两次了,除了四个师团外,还有三个独立部队,台湾步兵旅、重滕支队、第一后备步兵团;他没有把来自东北的两支伪军部队算上,在他看来这些部队无法保证战斗力;有这么多部队还要增兵?松井有些不甘。

“不,暂时不用。”松井下决心的说:“我相信上海派遣军能完成帝国交付的使命。”

松井的自信没有维持两天就动摇了,新开到的二十四集团军从罗店以西的杨家宅发起反攻,攻势之凌厉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炮火的猛烈也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半天时间就攻克了何家村、卢家宅,插入日军防线三公里。日军第一零一师团长齐藤弥平太被迫向松井求援。

“八格!不是说是川军吗?怎么比南京政府的中央军跑还要猛烈?情报部门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们应该切腹!”松井接到前线的求援电报后大发雷霆,很显然这些炮火绝不是来自其他部队,只能来自二十四集团军,既然如此那么。

远在的重庆的石伊要是知道他冒生命危险弄到的重庆军武器装备被军部的将领斥责为道听途说,然后毫不在意的扔进文件柜,恐怕才真的要切腹抗议了。

“好!好样的!告诉杨汉域,给老子打猛一点,打出老子的威风来。”松井暴怒,杨森就高兴了,他在指挥所听到战报,高兴得忘乎所以:“龟儿子陈辞修还是有两下子,鬼主意好!”

的确杨森有高兴的理由,从南京到上海的沿途遇见不少撤下去的伤员和难民,从他们口中知道日军炮火厉害,这些话对军心不可能没有影响,今天这一次胜利就能打破士兵心里上的阴影。

这次反攻不同于以往,陈诚意识到以往每次都是全线反攻,希望一举将日军赶下长江,结果往往欲速而不达,最终后继乏力,被日军赶回来,这次他制定的反击方略就只动用了杨森的二十军的133师,这个师是杨森的嫡系的嫡系,由他的侄儿杨汉域统帅,也是第一批改装,进行新式训练最长时间的。果然杨汉域没有给他丢脸,半天时间就突进去了,而且牢牢控制住了这两个点。

陈诚的计划是步步为营,攻进去后,先不忙向纵深突击,而是准备抗击日军的反攻,如果日军不来争夺。

中国军队攻占两个村子以后,就停止了进攻,这个变化让松井有些捉摸不透,不过他还是给齐藤增调了一个大队,然后命令他夺回失去的阵地。

齐藤得到支援后立刻向杨汉域发起反攻,杨森也随即见到传说中的日军舰炮威力,的确很厉害很猛烈,那种大口径炮弹爆炸就如山崩地裂一般,整个大地都在发抖,烟雾和火光掩盖了阵地。

“龟儿子。”杨森在指挥所望远镜你里看见这幅情形,忍不住骂道,杨汉域在新夺下来的两个村子放了整整一个团,这样炮击,那个团恐怕就要损失一半。

杨森心中有股冲动,想让集团军的150mm重炮向日军军舰开火,较量一下,看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可最终还是压下这股冲动,整个集团军只有十二门150mm重炮,原来装备的六门130mm加农炮,被换成六门150mm榴弹炮,这十二门重炮可是二十四集团军的镇军之宝。

两个小时的炮击之后,日军炮火后移,透过烟雾,数百名日军向阵地涌来,团属炮兵开始射击,120迫击炮炮弹落在日军人群中,随后连属六零迫击炮,营属八二迫击炮也先后开火,日军的攻击阵形在炮火打击下变得散乱了,日军的顽强也在这时体现出来,哪怕就剩下一个士兵也在往前冲。

让杨森的惊讶的是,连属迫击炮是怎么保存下来的,要知道刚才日军的炮火覆盖了整个阵地,别说迫击炮了,就算人能保存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龟儿子,下来要好生问问。”杨森心里嘀咕,这可太不容易了,要是推广到整个集团军,伤亡会小得多。

这时望远镜里出现了五辆坦克,看到这玩意,杨森没有在意,但他旁边的左战区联络官却有些紧张,每次打坦克都要付出很大伤亡,第一军采取的是派三五个士兵抱着手榴弹向坦克扑过去,炸毁一辆坦克最多的时候要付出十几个士兵的生命。

联络官就看见阵地上飞出两道白烟,撞到坦克上,坦克就爆炸了,随后是第二辆坦克,第三辆坦克……,五辆坦克轻而易举的就被摧毁了,可他没有看见举着手榴弹的士兵冲出战壕。

“杨司令,你们用的什么东西打坦克?”联络官惊讶的问。

“打坦克不算什么,我们在四川就练过。”杨森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看着联络官的样子,心里挺得意:“那玩意叫火箭筒,拿一个火箭筒来给联络官看看。”

很快就拿来一具火箭筒,联络官拿着火箭筒仔细看看,擦得很亮很干净,拿在手上挺沉,联络官看了一会没看明白。杨森眯着眼睛看着他,心里越发高兴了。你们这中央的老瞧不起人,康泽的别动队刚入川那会,眼珠子都在天上,嫌我们川军穷,装备差,可没两年就变成了妒忌。这一切变化都得感谢庄继华。

“来人,给联络官演示一下。”

杨森领头走出掩蔽部,两个士兵拿着火箭筒,一个人把火箭筒扛在肩上单腿跪在地上,另一个人在他的身边,稍微靠后一点,第三个人则在俩人身后。

“第一个士兵是射手,旁边的那个是观察员和指挥员,身后的那个是装弹手。”杨森边看边向联络官解说。

联络官就见装弹手打开后仓,往里面放入一枚炮弹,随后就看见炮弹从炮口飞驰而出,在远处的一面墙上爆炸。

“这玩意三百米内可以打穿40…60mm的装甲板,五百米内可以击穿10…15mm的钢板。小日本的坦克据说也就十几毫米厚,小菜一碟。”杨森的语气越发轻松。

联络官心里哭笑不得,但又说不出什么来,只之好问:“这是重庆生产的?”

杨森点点头,联络官心里暗骂,这样的武器为什么不给中央军装备,如果中央军有这样的东西,这两个月要少死多少弟兄。

“老弟,”杨森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我们也是去年才装备,我估计这一仗打完了,你们就该装备了。”

五辆坦克就这样被击毁,让日军的攻击势头一下就降下去了,中国士兵趁势反击,六挺捷克式组成压倒的火网压倒了歪把子,六零迫击炮摧毁了掷弹筒,MP18冲锋枪喷射出的火焰让开一枪又要重新拉栓的三八大盖变得笨拙而可笑,在火网前被撕得粉碎。

“要是没有日军的舰炮,老子可以打到长江边。”杨森待日军被赶跑后,骂骂咧咧的走了,完全忘记了要问问前沿连队是怎么把六零迫击炮藏过日军的炮火的。

但杨森没上前沿,他不知道,前沿的伤亡是惊人的,日军炮火造成的伤亡极大,才短短一天时间,前沿连队就损失过半,驻守两个村子的第二团损失高达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日军炮火造成的。

接下来三天,双方围绕这两个村子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就像两个小孩,丢掉的东西一定要抢回来,绝不输这口气。

川军的战斗力也得到左翼军所有将领的认同,简单的说,川军一个连可以在阵地上守一天,比中央军还长两个小时。其他地方部队,一个连最多打半天。川军能在一天时间里不让日军踏上一次阵地,让日军在阵地前丢下比他们更多的尸体。

三天后的夜里,陈诚又策划了一次反击,这次是在罗店的东方,使用的部队依然是二十四集团的部队,这次夜间攻击成功夺取了日军在左翼的小高地五斗垣,然后再度吸引日军来反击,大量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三)

在罗店尝到甜头陈诚又在月浦如法炮制,松井石根开始还是督促各部反攻,防止战线被蚕食,可几仗过后他发现,中国人就是要你反攻,要你进攻,然后利用既设工事消耗你的有生力量,这是欧战时堑壕战的翻版。中国吃了太多炮火的亏,新开上来的二十四集团军利用夜晚把罗店附近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战壕,这些四川人不怕地下的水,哪怕见了水也挖,然后把水舀出去,木头石块泥土,全部被用来垫厚防炮洞顶。第一师留下的炮击时后撤的方法也用上了,最终让日军伤亡惨重。

不过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川军的火力强起了大作用,其他部队就算躲过了炮击,但火力弱,日军总能攻进阵地展开肉搏战,而肉搏战是最消耗兵力的,但这一手在川军面前不行,川军火力太强,一个班就有一挺捷克轻机枪,营里面还有机炮排,重机枪八二迫击炮火箭筒,一应俱全,日军惯用的波浪队形,三角队形,坦克掩护冲锋,全部失灵。

当坦克在罗店被打趴下后,松井石根有些震惊了,中国军队以往用人肉炸弹炸毁坦克,可这次却是用武器击毁坦克,这说明中国军队有锐利的反坦克武器,这个情况迅速被传回到东京。东京立刻派专人来前线了解情况,看看是不是帝国需要对坦克进行改进。

松井石根虽然识破了中国军队的战术,但他也没什么办法,只有加强炮火,用更坚决的进攻打垮中国军队的蚕食,同时向东京提出增援,这种仗伤亡太大,几个师团总伤亡达到五万多人,部队在短短两个月内已经补充了两次,每次都在两万人左右,可现在平均每支部队也只有满编时的三分之二。

由于杨森带来的是经过整编的二十四集团军,而不是历史上的二十军,淞沪抗战开始慢慢偏离历史轨道。

日军被牢牢的分割限制在四个战场,罗店、大场、蕴藻滨和市区,陈诚的新战术慢慢帮助中国军队夺回主动,十几万日军被七十万中国军队控制住了,如果没有其他变化,这些日军在一个月内被赶下海是肯定的。

“日本政府决定向上海增兵,目前知道的番号就有五个师团,其中两个是从华北调来。”

王小山送来的情报,让陈诚先是震惊,继而是高兴,日军终于从华北调兵了,如此战略上的目的就达到了。

“日军开始跟着我们的战略动了,淞沪战事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陈诚兴奋的对顾祝同说。

顾祝同的神情却有些忧虑,他盯着沙盘:“从情报上传来的线索看,这批日军只有一小部分要送到长江南岸,主力有可能在杭州湾北部登陆,可杭州弯北部这么大,适合登陆的就有四五处,我们哪来这么多兵力。”

淞沪前线先后调来的部队有七十多万,但伤亡也是巨大的,前后高达十二三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